• 首页>范文 > 范文
  • 帮扶贫困家庭调查报道范文

    帮扶贫困家庭调查报道范文

    贫困户家庭基本情况范文

    家庭贫困简介无需太感人,不是让你写作文,要的是了解你的家庭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只要是真的困难,交上去应该就过了。我叫***,家住**,一家6口,住房*间,与*岁祖母、母亲和3个姐弟共同居住。

    家庭成员基本情况如下:姓名,关系,岁数,工作情况、身体状况及其他你想写的情况***,祖母,*岁,身体状况、生活状况、饮食状况***,母亲,*岁,在*市场卖**,起早贪黑,平均收入、生活状况、饮食状况***,本人,*岁,就读于**中专,学费、生活费、生活状况、饮食状况***,妹妹,*岁,就读于**初中,学费生活费、生活状况、饮食状况***,弟弟,*岁,……由于父亲于2004年去世,母亲成为唯一家庭来源,弟弟也因为家庭困难而选择打工,成为学徒,我也经常外出打工。(想抒发感情,在这里自己琢磨琢磨,可以借鉴楼上vmbcjykf的回答)但面对祖母医疗费(有的话就写)和高额的学费及生活费(可以具体到数字),仍然感到无力。

    特申请***,望领导批准,以缓解家庭的经济压力。

    帮助父母做家务,写2至3篇社会调查报告怎么写啊我下午就教老师的

    我帮父母做家务有的人认为做家务是可干可不干的,还有的人认为不该干。

    劳动是生活幸福的源泉。当我穿着整洁漂亮的衣服,吃着香甜可口的饭菜,住着宽敞舒适的楼房,不知我想过没有,所有这一切,都是通过艰辛的劳动创造出来的。

    劳动能培养我们吃苦耐劳的美好品质,劳动有利于树立我们的责任心。有的同学扫地怕灰尘,清洁厕所又怕脏,义务劳动时怕苦怕累,有的还偷偷溜掉了,这种行为对吗?应怎么做?我们亲自参加了劳动,知道了劳动的艰辛,才会更加爱惜劳动成果。

    劳动有利于调节我们的大脑,让大脑得到休息。劳动有利于我们心灵手巧,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

    为了适应生活的需要,我们每个人都应掌握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学会自己照顾自己.身为一个家庭中的一员,都有义务为家庭做家务劳动,所以说:“家务劳动,人人有份”。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大家都得“do housework”(做家务劳动)。

    也许有的同学说:“我们小孩子现在的任务是学习,其他的暂且搁一边吧!”其实这是错的,我们从小就要学会全面发展,无论是学习还是做家务,对自己的未来都是有益的。做家务劳动确实累,可是能让我们在劳动中实践,体验父母的辛苦;而且能培养我们不怕脏,不怕累的良好精神。

    所以,“多做家务,多多易善”。今天,我就要实践一下——做一次家务劳动。

    我要在这从中体会大人的辛苦,培养良好精神! 这次,我选择的家务劳动是——拖地板。一开始,我也不想选择拖地板的。

    可是,由于我们家的卫生间里马桶坏了,水泼了一地;没办法,我只得拿起拖把,小心翼翼地拖起地板。我先拿来一个小桶,在里面灌满水,把拖把放在里面浸湿;接着,我把拖把绞干,直到水不流出来为止。

    然后,我就两手握住拖把,细细地扫起地板。我拖地板是按顺序拖的。

    我先从左往右,依次拖了一次。然后再从上到下又拖了一次。

    由于拖把太沉了,我的手开始麻木,觉得特别酸,头发里开始夹杂着汗水。之后,我把拖把浸在手里,呵,还真脏,灰尘都沉入水底,面上浮现出淡淡的灰色。

    我把拖把放在水里搅了一下,再拿起来把拖把绞干。最后,我又再次按着顺序拖了一下地板,确定干净后,再把小桶和拖把洗干净放回原处。

    等地板干后,相信还会跟以前一样,一尘不染,焕然一新的! 在这一次家务劳动中,我再次体会到了父母做家务劳动的辛苦、艰难。我握紧拳头,下定决心,一定要多帮父母分担家务劳动,让父母过得轻松、快乐一些!大家也一定要记住啊,“家务劳动,人人有份!”让我们一起来“do housework”(做家务劳动),让我们滥以生存的地球不再做一个“垃圾桶”,让我们的生活环境变得清洁一些,整洁一些! 要不。

    求一篇关于某地区的扶贫脱贫调查报告!

    某某区扶贫办关于如何扶持牧区中小户脱贫致富情况的调研报告 按照上级扶贫办《关于对如何扶持牧区中小户脱贫致富进行调研的通知》要求,我办及时下派2个工作小组,深入巴音胡硕镇9个嘎查村,走访调查了60余户中小牧户,听取了广大中小牧户生活状况介绍及脱贫想法。

    结合管理区实际,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巴音胡硕镇下辖的9个嘎查村共有贫困户803户2339人,占管理区农村牧区人口比例为22%。此次调研走访的60余户中小牧户中,人均草场面积258亩,户均426亩。

    饲养牲畜共计3800余头只,其中:羊3600余只,牛200余头,人均19头(只)。除7户住房为砖木结构外,其余均为土坯结构,人均住房面积不足10平方米。

    2007年度人均收入2000元左右,多为牧业收入,近三年来,因受旱灾影响种植业无收益。2008年初,我办及时将因灾特困户607户1425人纳入农村牧区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确保了特困家庭基本生活稳定。

    二、近三年扶贫项目情况 一项目资金投入情况 2005—2007年,共对管理区巴音胡硕镇3个嘎查村实施了整村推进项目,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23万元。 二扶贫项目效益情况 整村推进方面。

    2005—2007年,在整村推进项目中,累计购进基础母畜2529只,扶持贫困人口177户628人,户均扶持母畜12只,人均4只。当年人均增收300元左右,扶持后与扶贫前人均800元左右相比提高了2倍。

    贫困农牧民80%的生产资料、农牧机械得到更新和改善。 劳动力转移培训方面。

    2006年,我地实施了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共计培训农牧民200人次(其中:化工38人,美容美发46人,汽车驾驶69人,电气仪表18人,厨师15人,平面设计14人)。通过培训,极大地提高了农牧民文化技术水平,为转移进城务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培训后的90%以上农牧民通过向二、三产业转移,年人均增收1500元左右。 三、对扶持中小牧户致富的措施 一调整养殖业结构,实现“减羊增牛”及“多种养殖” 巴镇9个嘎查村草场面积共有65万亩,适合放牧草场54万亩,人均仅160余亩。

    由于草场退化及禁休牧政策的实施,“减羊增牛”成为目前重要的扶贫之路。走访的大多数牧户认为,人均草牧场只有200余亩,养羊收益渐少,调整养殖结构势在必行。

    由于多年自然灾害,目前自备资金不足,受扶持愿望迫切。在这方面,巴镇霍伯尔钦乌拉村的牧户郭凤云深有感触,2007年,他将自家100多只羊全部卖出,利用这部分钱购进20头牛,当年收益虽少,但2008年初已接犊11头,估计年内收益将达4万余元。

    以往每年他家羊的净收益只有1.5万元左右。比较来看,饲养牛成本低,短期效益虽不明显,但有持续增收潜力。

    面对环境的日趋恶化,一部分牧户及时调整了养殖种类,在养牛、养羊的基础上,开始发展养禽业。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巴镇9个嘎查村共养鹅5.8万只,涉及13户农牧民,鹅的死亡率在15%左右。

    在实地调查过程了解到,养鹅基础设施差,卫生防疫工作不到位,缺少必要的专业技术,均是导致鹅死亡的主要原因。更重要的是村民购进雏鹅时,未与销售方签订单,鹅的出栏周期为4个月,销路问题须提前解决。

    在与温都尔敖包村及舍伯尔图嘎查负责人交谈时,他们结合村嘎查草场退化严重且水滩少的实际情况,想联户集中养猪。 二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订单农业 管理区耕地以黑钙土为主,质地疏松,土壤结构良好,腐殖层厚度40cm-60cm。

    为切实减轻天然草场压力使之得以休养恢复,建立人工饲草料地是扶贫开发可选之路,而水利设施是建立人工饲草料地的必备条件。由于地下水埋深往往超百米,工程投资大,需要扶贫投资给予补贴,以利于调动广大中小牧户加快水利建设的积极性,使他们建得起,发展种植业用得上。

    目前,巴镇九个嘎查村均有一定数量的高产饲草料基地,各村民也有自耕地,发展订单农业前景看好。走访调查中,霍伯尔沁乌拉村、德勒哈达村均想规模种植马铃薯、胡萝卜,发展订单农业。

    霍村现有耕地8000多亩,滩地占30%左右,完全可以形成规模种植。德村有移民时耕作的高产饲料地,具备种植马铃薯、胡萝卜的条件。

    但目前两村迟迟没有实施是因为建设水源井缺少资金,实现浇灌尚不具备条件。 三切实转移牧区人口,实现农牧民增收与环境改善“双赢”目标 在入户调查走访过程中,巴镇9个嘎查村中,已有360余户1100余人转移进城。

    自然环境差及人均资源相对少的霍伯尔沁乌拉村、舍伯尔图嘎查、温都尔敖包村、呼仍陶勒盖村、有近40%的村民已转移入城,多转向巴镇、锡市、霍市、赤峰市。上述村常住人口中,仍有近10%的村民有转移愿望,且多以20—40岁群体为主。

    做好转移农牧民技能培训,提高从业能力,才能实现农牧民增收与环境改善“双赢”目标。 四、扶持牧区中小牧户脱贫的几点建议 一加大政策宣传与监察力度。

    如今,广大农牧民对禁休牧政策已家喻户晓,但对管理区农牧民转移政策还处于稍有了解,不甚明确状态下。加强此方面宣传力度,通过入户宣传,选树典型的方式,宣传鼓励广大农牧民转移出居住地,入城谋发展。

    同时,政府及相关部门要认真履行各自职责,。

    贫困生调查报告范文

    大学贫困生调查报告

    这是一份关于大学校园里“贫困生”问题的特别报告。在写这篇文章之前,笔者查阅了大量相关的资料。据资料统计,2005年中国在校大学生人数已达到了1600万人。在这个庞大的数字中,“贫困生”的比例占到了20%,特困生的比例也占到8%。

    自上世纪末国家实行高校学费改制之后,国家不再实行大学公费制。教育成本于是由以前的国家财政独立承担变为现在由国家、社会、家庭、个人分担。因此,便有了现在日益严重的“贫困生”问题。

    让我们来计算一下一个普通大学生一年的费用吧:学费4800元(全国平均,以下同),住宿费800元,书本费400元。就算再没有其他的费用,大学生一年需直接向学校缴纳的费用就达6000元整。如果再算上生活费,其他的学习费用,寒暑假回家的费用,一个大学生一年至少需要一万元。而且,这还只能混个温饱。

    一万元,对于一个贫困生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为了凑足这一个天文数字,他们千方百计地思索着筹集学费的方法;有的人不分昼夜地打工;有的人没日没夜地奔波;有的人是艰难地争取社会的资助;还有的人则不惜透支自己的婚姻,出卖了自己将来的幸福。

    面对贫困,有些人走上了犯罪的不归路;还有甚者因为悲观痛心,甚至过早地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当我们审视贫困生以上的那些行为时,我们的心里,是不是涌出一种说不出忍不住的难受和痛楚呢???

    大学生,本该呆在他们美丽的校园里安心地学习、生活,本该拥有属于他们自己幸福激情的大学生活。可是贫困生,作为大学生部落里的一个弱势群体,却无奈地被卷入了社会,卷入了残酷的市场经济中。

    笔者认识一个贫困生,在笔者对他的采访中,他告诉笔者:“我来自南方的一个乡村,因为家里孩子多,而且都在上学,家里负担挺重的,母亲为了让我们都能上大学,已经累死了,现在就父亲一人艰难地支撑着我们每年近三万元的学习费用。来大学之前,我准备申请助学贷款的,可惜没有成功。我交完了手中所有的钱也没有凑齐学费,而且欠了老师同学一大笔债,现在,饭卡上的生活费也仅仅够维持半个月了。。”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那个同学就在我们河大,在我们生活周围。

    当我们中有的同学频繁地出入酒吧咖啡厅的时候,当有的同学拥着恋人在商场挑选高档化妆品的时候,当有的同学拿着数码相机在校园里精心选景的时候,而贫困生们却忙碌奔波于这个城市里的每一个角落,为了下一个月的生活费,急切地寻找着招工的广告与诚聘的通知。

    贫困生们,他们大多性格内向,抑郁而自卑。他们外表冷漠,心里却有着强烈的自尊。他们大都不愿意公开自己的痛楚,不愿意让同学知道自己的家世,不愿意得到别人的同情和怜悯,甚至,他们不愿意与自己家庭悬殊的同学呆在一起,他们就这样,偏离出一般人的生活轨道,离正常的生活越滑越远。

    对于贫困生,其实,贫困并不是他们的错。如果真要说是他们的错的话,我想,错就错在他们人穷志没穷,错就错在他们不该用十几年的寒窗苦读去换取那一纸大学录取通知书,错就错在他们不该凭着自己的自强不息闯进大学。他们怀着将来摆脱贫困的雄心和责任,却受着今日无法摆脱贫困的折磨与惩罚!

    对贫困生来说,这是非常不公平的。

    稿子写到这里的时候,我已经无法继续了。我凝视着这几天来收集的资料和稿纸上凌乱的字迹,想着贫困生不公平的命运,跌入了精神痛苦的深渊。

    帮写社会调查报告

    一、写作格式 1.封面 详见下面的封面式样。

    2.正文 报告的正文由调查目标、调查时间、调查对象、调查方式、正文主体等五个部分构成。其中: 调查目标即通过调查要验证什么样的研究假设,拟发现什么样的问题、拟解决什么问题、拟起到什么样的社会作用等; 调查时间即起止的调查时间; 调查对象即调查中面对的具体对象,如单位和人群; 调查方式即调查中所用的方法,如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

    正文主体字数为3000字左右,包括调查内容、过程、发现的问题、结论和体会等,内容应做到层次分明,数据可靠,文字简练,观点正确,用五号宋体打印。页面上边距:30mm;下边距:25mm;左边距:30mm;右边距:20mm。

    各部分标题用四号黑体,行间距为固定值24磅。正文层次一般不超过5级,分别用“一、”、“二、”、“三、”……;“㈠”、“㈡”、“㈢”……;“1.”、“2.”、“3.”……;“⑴”、“⑵”、“⑶”……;“①”、“②”、“③”……表示。

    文中的图、表、公式:文中的图、表、附注、公式一律采用连续编号,如:图一、表二、公式一等;图序及图名居中置于图的下方,表序及表名应该置于表的上方,图序及图名、表序及表名之间应该空三格左右;如果图中含有几个不同的部分,应将分图号标注在分图的左上角,并在图解下列出各部分的内容,图中的术语、符号、单位等应该与正文表述一致;表中参数应该表明量和单位的符号;图序和图名、表序和表名采用五号楷体字;若图或表中有附注,采用英文小写字母顺序编号,附注写在图或表的下方;公式的编号用括号括起写在右边的行末,其间不加黑线。另外,图、表、公式等与正文之间要有一定的行间距。

    调查报告中如果参考了部分文献资料,可以在文中下方作注释或在文章末尾注明;除此之外不要求撰写参考文献。 部分的社会调查报告的要求不一样,不过,大概格式应该是这样了吧~~。

    求调研报告一篇 新疆农村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研究 -

    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制度的调研报告 作者:组织部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249 更新时间:2008-4-16 16:42:35 根据市委组织部《关于对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制度进行调研的通知》精神,近期,我部组织人力通过查阅资料、入户走访等多种形式对全县各级党组织建立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制度的有关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并借助县委工作会议召开的有利时机,召集部分乡镇党委负责人、现(离)任村干部、企业党务干部、党员代表召开座谈会,就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制度应该涉及哪个范围,如何筹措资金,如何建立长效机制进行了座谈讨论。

    现将调研座谈情况汇报如下:一、主要做法 近年来,我县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紧紧围绕构建和谐肃南和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目标,把健全完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制度作为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各级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以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有力措施,积极探索,狠抓落实,取得了初步成效。(一)建立了县级领导和部门单位定点联系帮扶农牧村和社区工作制度。

    实行县级领导干部定点联系帮扶典型村、贫困村制度,帮助制定发展思路措施,解决实际困难。同时实行县直部门单位联系农牧村制度,每个单位定点联系一个农牧村,从资金、项目、实物等方面进行帮扶,重点解决村级阵地建设、新农村规划建设、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帮扶困难党员群众发展生产等方面的问题。

    (二)建立了党员领导干部和困难党员结对帮扶制度。近年来,我县把帮助农牧村、社区困难党员群众作为发挥党的先进性、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和提高党员干部执政能力的有效途径,结合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实施“双培双带”工程以及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入扎实地开展了“党群连心桥”、“双链条”、“三队三强”、“双联四帮”等党性实践活动,县、科级领导干部每人联系一户农牧村、社区困难党员群众,一定三年不变,不脱贫不脱钩,通过帮思想、帮技术、帮资金、帮项目,促进农牧村困难党员群众致富奔小康,促进社区困难党员群众和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

    目前,全县已结成各类帮扶对子1176个,帮扶党员群众累计1400多人,已有120多名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有500多户农牧村困难家庭走上了靠舍饲喂养、屠宰贩销、旅游服务等发家致富道路。(三)建立了机关干部进村办实事制度。

    深入开展了 “察民情、访民心、解民困”活动,每年初从县直机关和乡镇抽调科级后备干部驻村开展工作,一方面进行干部实践锻炼,另一方面开展农牧村工作调研,了解村情民意,帮助农牧村和农牧民党员群众发展生产、建设新农村。(四)建立了老党员生活补贴制度。

    2007年,为解决全县农牧村和社区老党员生活困难问题,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促使他们能够老有所得、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在构建和谐肃南和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中发挥余热,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为农牧村和社区老党员发放生活补贴的制度。从2007年元月份起,由县财政出资为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的老党员每月发放生活补贴。

    补贴发放标准为:1949年9月30日以前入党的每人每月补助50元,1949年10月至1966年4月入党的补助40元,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入党的补助30元,1976年11月至1992年9月入党的补助20元,1992年10月以后入党的补助10元。农牧民和社区居民党员补助从党费内支付,每半年发放一次,由县委组织部拨付乡镇按时发放给补助对象。

    2007年,共为全县190名农牧村、社区符合条件的老党员发放生活补贴7.5万元。健全完善了困难党员慰问制度,各级党组织每年在春节期间认真开展老党员和生困难党员慰问活动。

    2007年春节期间,全县各级党组织共慰问老党员、困难党员和困难群众1832人,发放慰问金和困难生活补助95.56万元。二、存在问题 目前,我县共有党员3676名,现有困难党员167名,约占党员总数的4.5%,其中农牧村困难党员141名,社区困难党员26名。

    从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当前我县农牧村、社区党员致贫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因病致贫。

    困难党员家庭有的抵御疾病能力较弱,有的党员本人或家庭成员身患顽疾,医疗负担沉重。二是年老体弱。

    这类致贫的党员集中在农牧村贫困党员中,农牧村党员老龄化趋势非常明显,占有一定比例。由于年老体弱,劳动能力衰退或丧失劳动能力,无法获取经济来源。

    三是长期失业。“两个置换”改革企业下岗职工党员,特别是夫妻双双下岗的党员,由于缺乏再就业技能,难以找到再就业岗位,长期处于失业状态,失去生活来源。

    四是子女赡养能力弱或履行赡养义务不到位。有的老龄党员子女下岗失业或无工作,无力承担起赡养父母的义务。

    有的党员与子女家庭关系处理不和睦,子女没有很好地承担起赡养义务,导致党员生活困难。五是突遇重大灾难。

    少数困难党员家庭因突遇车祸、自然灾害等,给家庭带来巨额经济负担或致残而失去劳动能力,生活陷于贫困。六是生产条件差。

    部分农牧村生产条件差,收入微薄,生活长期处于贫困状态。另外,还有少数党员因生产和就业观念落后、子女就学负担重等原因导致贫困,急需予以救助。

    孤寡老人 调查报告

    1、调查背景 当子女由于工作、学习、结婚等原因而离家后,独守“空巢”的中老年夫妇因此而产生的心理失调症状,称为家庭“空巢”综合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其中“空巢老人”现象尤其引人关注。了解空巢家庭老年人生活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总结帮扶空巢家庭老年人的经验做法,研究探讨对策办法,加强城镇空巢家庭艰巨老年人的帮扶工作,给上级党委研究老龄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2、调查目的 透析空巢老人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4、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转自第一公文网:gongwen.1kejian.com] 二、正文 (一)空巢老人生活现状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对空巢老人问题进行了数据统计,下面分析。

    据市统计局城调队统计,城市居民家庭中空巢老人家庭已占到54.0%。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正成为一个需要迫切研究和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

    今年,天津市老龄办组织开展了对空巢老人家庭的生活状况和养老需求的抽样调查,昨天,调查报告正式发布。老人们通过填写调查问卷,真实地反映了自己的经济状况、健康医疗情况、住房情况、生活照料情况、精神文化生活状况、养老意愿和需求等等,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32.4%的空巢老人独自居住;87.1%的空巢老人有退休金;1.8%的空巢老人生活不能自理; 以上的数据来自天津市老龄办最新发布的《天津市空巢老人家庭生活状况和养老需求调查报告》。此次调查涉及了有关空巢老人生活的诸多方面,从具体的数字可以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

    1、居住方式 独自一人居住的有389人,占32.4%;老夫妇俩共同居住的有811人,占67.6%。女性空巢老人中独居的比例远高于男性。

    2、婚姻状况 已婚有配偶的有817位,占68.1%;未婚的有12位,占1.0%;丧偶的有356位,占29.7%;离婚的有15位,占1.3%。1190位空巢老人(有10个空填)中,无子女的老人有35位,而子女最多的有9个,平均有子女2.75个。

    3、收入情况 有1045位老人有退休金,占87.1%,每月平均退休金为1649.95元;有30位老人在继续从事有收入的工作,有11位老人享受过社会救助,有192位老人接受过子女(包括孙子女和亲属)的经济帮助,有23位老人有其他一些收入。有595位老人没有任何理财项目,占49.58%。

    受访老人对自己目前的经济状况评价还是比较满意的。 4、日常生活 “能自理,完全可以自己做”的有1065人,占88.8%;“半自理,需要别人帮助”的有112人,占9.3%;“不能自理,完全依靠别人”的有21人,占1.8%。

    随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呈下降趋势。 5、日常生活 问卷中列举了9种老年慢性病,有173位老人未患有任何一种慢性病,占14.4%;85.6%的老人患有一种或几种老年慢性病。

    9种老年慢性病,按患病人数多少排列,依次是高血压、心脏病、骨关节病、高脂血症、脑血管病、骨质疏松、糖尿病、白内障青光眼、老年痴呆和其他病。老年人对于健康状况的自评,认为很好的仅占6.1%。

    6、健康情况 (数据为访问前4个月内)有47.6%的老人在访问前看过病,住过院的比例为4.7%,平均看病次数为2.22次,人均医药费1501.82元。以此推算,年平均看病次数约为6.66次,年人均医药费支出为4505.46元。

    大多数老人感觉看病还是方便的,觉得非常方便的仅有2.7%,方便的有54.3%。83.0%的老人享有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其余老人享有城乡居民医疗保险。

    7、住房情况 54.3%的老人住的房子建筑面积在50㎡以下,32.0%老人住的房子建筑面积在50-80㎡,9.3%老人住的房子建筑面积在80-100㎡,只有4.2%的老人住的房子建筑面积在100㎡以上。绝大多数老年人对目前自己住的房子还是比较满意的。

    8、生活照料 空巢老人的子女和老人联系,最多的方式是电话,占64.7%,其次为回家探望,占31.0%,其余如短信、书信和网络的比例非常少。每周2-3次去看望老人的占47.8%。

    子女回家探望老人的频率随老人年龄的增长而增多。80岁以上老人的子女每周2-3次的占到61.54%。

    仅有26位老人雇保姆,28位老人雇计时工照料自己的日常生活,合计仅占4.5%。 (二)空巢老人形成的原因 1 、惠民政策造成空巢老人。

    由于近年农村惠民政策不断出台,政策宽松,农民工地位明显提升,种植物不受限制, 耕地因企业占地不断减少,被征地和失业人口不断增多,种地与务工收入比对,形成明显差距,加上近年来打工人员中部分人员已成为外地老板留用人才,工薪较高不愿返乡等因素,造成空巢老人。 2 、个人原因造成空巢老人。

    一是老人自己希望过独立生活,得到更多自由。这部分 老人大多是经济上能够独立,精神生活较为丰富,身体状况较好的低龄老人。

    二是老人对老居住地有深厚感情,即便是子女进了城或是迁了新居,要求其到新地居住生活,但他们不愿意离开久居的环境,有山有田有房子,坚持守着老根据地。 3 、家庭原因造成空巢老人。

    一是老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为避免与子女生活在一起产生冲突与矛盾,而选择独立生活。二是子女压力大 ( 子女的子女读书等 ) ,无暇照顾老人,老人也不愿加重子女的负担,而选择独。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