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作文高二材料及范文

    高中材料作文,给篇范文,800字

    半睁半闭着双眼,神情恬淡,既看不出过分的热情,又看不出厌世的冷漠。浮云玉垒,苍狗白云,无论怎样风起云涌,都丝毫不能惊动他们的法眼,不能掀动他们内心的宁静。这就是佛。

    不管是基督还是佛陀,他们都能把持着一份旷世的宁静,都会向世人半闭着那双内视的眼睛。我听过一个哲学家的故事:德谟克利特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他晚年时把自己的两只眼睛弄瞎了。有人问他:您为什么要这样做?哲学家平静地回答:为了看得更清楚!

    意大利画家阿马代奥·莫迪里阿尼与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极为相似,简直如出一辙。在这位画家创作的肖像画里,许多成年人的形象只有一只眼睛露出来。画家对此的解释是:“这是因为我用一只眼睛观察周围的世界,而用另一只眼晴审视自己。”

    我们每个人的双眼都长在前额,都无法看清自己的本来面目。这是人与生俱来的“盲点”,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看不清的“盲点”。

    上帝给每个人准备了二个布袋,挂在我们肩上,一个在胸前,一个在后背。前面的布袋装着自己的优点,后面的布袋装着自己的缺点。结果,每个人只要一睁开自己的眼睛,就看见自己的优点和别人的缺点。所以,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优秀的人,别人是最愚蠢的人,因而对别人总是求全责备,对自己总是肯定赞扬。我们每个人就是因为这双眼睛蒙蔽了自己的真实。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真正的聪明人必须具备自知之明。什么是自知之明呢?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智)也。”孔子的学生曾子也强调内省:“吾日三省吾身。”圣人都有自知之明,无非是因为他们都留着一只眼睛审视着自己。

    哲人说过,没有反省能力的人,不能叫做真正意义上的人。没有反省能力的人,都自以为是,没有廉耻之心,有的只是像兽一样的欲望。

    留一只眼睛看自己,你才能看住自己那一颗狂野的心和无限的贪欲,你才能明白自己到底是谁,你才能明白这世间什么事可为,什么事不可为。

    留一只眼睛看自己,你才能看清人的本心,从而看清别人。因为你所思正是别人所思,你所欲正是别人所欲,你所苦正是别人所苦,这样推己及人,这正是儒家所倡导的“恕”道。人只有既看清了自己,又看清了别人,才能明白人生在世,应当有所为有所不为,从而获得内心的自在和宁静。所行所思,才能“发乎情,止乎礼”。

    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只有认真审视自己,你才可能成为一个觉悟的人。

    我们不是佛,我们没有佛那样的一双法眼,也不必效法哲学家和画家的做法,但是我们可以像圣人那样获得一点自知之明。唐太宗给我们留下了一句名言:“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知得失。”既然我们没有法眼,也没有在后脑袋上长出一双眼睛,那么,就让我们找来一面镜子,照见自己的真实。

    古时候有个齐国人叫邹忌,他自以为是一个美男子,并且得到妻妾的赞美,等到见到真正的美男子徐公的时候,他才发现自己差远了。由此,他发现了自己的盲区,并由此推断世人受蒙蔽的事太多,特别是至高无上的齐王,更是受蒙蔽之深,因而劝谏齐王纳谏,成为史上最有自知之明的人。

    只要我们善于借鉴,我们照样能够照彻自己的内心世界,从而在心灵里安营扎寨,不再迷惘和自命不凡。

    高中材料作文的写法

    明白一点作文的材料不是每写一个都要换如同审题,要从不同角度看一件事,你会发现作文就是那么回事,比如我以前作文中的万能人物,苏轼。

    他的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就这一句可以用在写他乐观开朗,可以用在面的挫折的态度,可以写因为他感恩生活才这样,可以写每个人成功都要经历失败,可以写人生观,可以写他有挑战精神,给自己的启示。

    而且还引用了他的词,一个人呢写他几年简直得心应手。记一些诗词学会如何在作文中用进去,学会词语的变换堆砌,看看高考满分作文,尤其是议论文,学会排比,题记,小标题的新颖格式,关注时事,像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如果高中还写妈妈的爱啊,虽然说不是不可以,但太幼稚了,一般写不出感情,感觉不精彩,而且高中作文一般都是关于人生的选择,战胜挫折,不同的眼光看待问题,比较哲理性的,即使是感恩,也很少写具体人,而是写议论文,像举个苏轼,正因为怀着对生活的感恩,所以才能战胜文坛的墨水,官场的黑暗。

    就这样再加两个名人,加点题记,结尾排比,就是一篇优秀的作文了,转变思维,高中了,要高考的,别像小学初中一样写作文。

    高中作文材料

    2009年最新高考作文素材(一)社会时事类 1.泪水的湿度 2008年7月20日,在重灾区青川县木鱼镇参与救灾的济南军区某“猛虎师”官兵撤离归建。

    木鱼镇乡亲们含泪送别,空气中弥漫着鞭炮的味道和感动中泪水的湿度,长长的送别队伍,群众们站满了道路两边,短短的一公里,撤离的官兵们手举“为人民服务”的横幅,表达了战士们一切为了人民的心声,车队走走停停,整整用了三个小时。乡亲们舍不得战士们走,送别的群众中有的是战士们用双手在废墟中挖出来的灾民,有的受伤群众是经过部队医疗队治疗痊愈的。

    这支部队在抗震一线抢救伤员、转移群众、清理废墟,搭建简易房,在受灾群众眼中,他们已经成为这块土地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是第一支重灾区抗震救灾撤离的部队。 【分析品悟】“为人民服务”,再一次让人民泪流满面。

    因为它不是口号,而是行动,是付出,是表里如一的真实,是人民子弟爱人民的写照。 【适用话题】心声 行动 付出 感动 2.“引咎辞职”何以芳踪难觅 最近在陕西的所谓虎照“真相大白”中,林业厅的两个副厅长、一个厅信息中心主任被免职;在贵州瓮安群体性事件中,先是县公安局政委、局长,接着是县委书记、县长,相继被免职。

    遗憾的是,没有主动,只有被动,“引咎辞职”仍然难觅芳踪。 号称虎照如果有假就将引咎辞职的副厅长朱巨龙,即使在免职之时,他也没有丝毫愧疚之意,声称还要继续“开心生活,开心享受”。

    要求这样毫无羞耻意识的官员引咎辞职,无异于元稹所说的“放鹤在深水,买鱼在高枝”。 【分析品悟】 没有哪个领导干部引咎辞职,也就等于是没有哪个领导干部对事件的发生认为自己有责任或想承担责任,甚至没有人为此感到愧疚。

    这该是引咎辞职难露芳踪的根本原因。在一些人削尖了脑袋想要当官的社会背景下,“引咎辞职”的规定颇类空中楼阁。

    什么时候,在我们的国土上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引咎辞职,或者可以表明,我们的干部真正有了公仆的意识了。 【适用话题】 公仆意识 自省 责任 主动与被动 羞耻之心(素质) 3.干净的乞丐 汶川地震中,慈善总会正在安排接受社会募捐。

    现场捐款的人很多,一个乞丐端着红色的塑料大碗怯弱地立在一边,格外引人注目。乞丐的碗里放有一些大大小小的零钞和硬币。

    乞丐把碗伸到工作人员的面前,小心翼翼地说:“零钱能捐吗?”“能啊,不论钱多少,关键是一颗心!”工作人员象征性地敷衍着他。 “哦,可是我……这钱脏兮兮的。”

    乞丐望了工作人员一眼,端起碗离开了。 只见他走到一个公用的水龙头前,冲洗过手上的污垢后,从破衣兜里盒出一个手绢来。

    乞丐把碗里的硬币全部倒在手绢上反复擦拭,随后把干干净净的硬币和叠得整整齐齐的纸币全部投进了募捐箱。 现场一下子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分析品悟】 贫贱,并不代表矮小;富贵,并不等于高大。贵贱之分,真正在于是否有干净的心灵。

    【适用话题】 慈善 爱心 纯洁的心灵 贫贱与高贵 (二)文化教育类 1.孔子是人不是神 “孔子”越来越热闹,终于由官方出面搞起了祭孔大典。《中国文化报》7月7日刊登赵士林的文章认为,我们应该敬重的,是本来面貌的孔子。

    我们应纪念作为伟大的文化人、教育家、知识分子的孔子,不应尊奉作为专制王朝的精神符号和意识形态偶像的孔子;我们应梳理、批判、继承儒学这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不应顶礼膜拜作为精神枷锁的儒教。因此,我们可以赞成建孔子学院,可以赞成设孔子奖,但坚决反对祭孔。

    其实,先秦那位不得势的孔夫子可不是那么板着面孔一本正经,望之俨然。相反,他老人家倒是很随和、很自然、很有趣、很亲情的一个人,所谓“吾与点也”。

    我想老人家若是赶上“超级女声”如火如荼的时候,没准儿也会给李宇春发个短信什么的。 【分析品悟】 不言而喻,现代社会所追思、学习、敬重的孔夫子,不能再是精神禁锢的孔夫子,不能再是专制偶像的孔夫子,更不能再是三跪九叩的孔夫子,而是可以切磋琢磨的老师、学者、朋友,可以像和李宇春那样“互动”的孔夫子。

    我想,本来面貌的孔夫子是很愿意这样做,而不愿被抬到祭坛上去的。孔子是人,不是神;儒家是学派,不是宗教;《论语》是文献,不是圣经。

    【适用话题】 文化遗产 盲目崇拜(盲动)传承的误区 师道 2.“门道”和“味道” 7月14日《文汇报》刊载易中天的文章:我曾有幸观看梅兰芳先生的表演,亲睹大师风采。那是在1957年,梅先生率团来武汉演出,地点在武昌阅马场湖北剧场。

    当时我家住在大东门。从大东门到阅马场,大约一站之地。

    但我们排队买票用去的时间,足以在这两地之间走十几个来回。戏迷们有序地排着队,一字长蛇从售票窗口绵延而至尚未通车的长江大桥引桥上,堪称盛况空前。

    那天晚上梅先生演的是《贵妃醉酒》。爸爸、妈妈、舅舅的票,在前排。

    给我买的是站票,其实不站,坐在爸爸怀里,所以看得真切。看得懂吗?不懂,但入迷,喜欢看。

    梅先生的演出实在太好看了。动作、神态,都忘不掉。

    唱腔,也记得一句“那冰轮”。我的热爱京剧,大约与这次经历有关。

    【分析品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际上,艺术教育之要。

    高二议论文范文

    如果有用的话,记得采纳我的答案哦 ^_^说“简” 简,以身俱来就有两种实现方式:从简单走向——简约,从简约走出——简单。

    简单,一点,就是单刀直入,不是多。它通过减法规则起着去繁的要求,从而达到追简的目的。

    是从数量上形成朴素,乃至纯正的品质。从内部酝酿了一种长笑的心态。

    简约,一点,就是厚积薄发,是压缩。它通过除法运算使之干净利落。

    是从质量上升腾出含蓄,以至精华的风貌。从外部脱颖出一种竞争的机制。

    可以说,它是一种相对的简单,又是一种相对的复杂。 先看两则广告语,一是男人简单就好,二是简约而不简单。

    它们的背后都蕴含着一种天涯路跌宕,海角潮起伏的坎坷而壮阔的人生哲学。毫无疑问,我们不能否认这些价值部分。

    但是也不能一位地崇尚,甚至脱口而出就是简约而不简单。溯源老子的出世态度,从一个侧面讲是需要简单,顺其自然。

    但是作为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后生之辈,一直都在形成含蓄的色彩。以至于劳神费思,被自己所累而去争取自己需要得到的东西。

    这个时候,何尝不简单一下呢,也不至于那样的疲惫而乏力! 再看两句俗语,一是头脑简单,二是女子无才便是德。现代人的眼光多是批判,否定的态度。

    我们姑且不论。但是,从另一个斜面去剖析,有时我们就是要头脑简单一点。

    想一想聪明反被聪明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唧唧性命。女子无才,烦劳与忧虑也许相对少一些。

    对于现代的包装设计,我是不怎么赞成的,它本应该是含蓄的,而现在呢,我们反而要用简单一点来劝谏它。对于现代的穿着艺术,我是不敢纵容的,过于简单,难道果真要印证那句无才便是德的话吗?这使我又想起了竹林七贤的森林玄游。

    前者标榜开放,后者放浪形骸,虽然不可同日而语,但对于此,我想,还是简约一点为好。 一个人的一生,需要简单和简约的结盟直至交融。

    只有这样,方能开心议论文是指以议论说理为主的文章,在高考中,作为写作的一种主要文体,一直是学生们学习训练的重点之一。一篇“以理服人,以理取胜”,推理逻辑性强的议论文往往在高考中更能获得高分。

    (一)论点 (1)什么是论点:论点就是文章所要议论、阐述的观点,是作者要表达的看法和主张。阅读议论文,首要的就是寻找、提取和理解文章的论点。

    (2)论点有几个:一篇文章的论点,可以是一个,也可以不止一个。如果论点不止一个,那就需要明确中心论点。

    这几个论点可以是并列的,也可以是递进的,但它们都应该服从全文的中心论点。 (3)论点的位置:文章的论点可以安排在开头,也可以安排在文章的中间或结尾。

    即可以安排在文章的任何位置。但较多情况是在文章的开头,段落论点也是如此。

    (4)论点的呈现方式:有的议论文的论点在文章中用明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我们只要把它们找出来即可;有的则没有用明确的语句直接表述出来,需要读者自己去提取、概括。 (5)论点的提出和确立要注意: ①正确性。

    论点的说服力根植于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而这又取决于作者的立场、观点、态度、方法是否正确,如果论点本身不正确,甚至是谎谬的,再怎么论证也不能说服人。因此,论点正确是议论文的最起码的要求。

    ②鲜明性。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非常鲜明,而不能模棱两可,含混不清。

    ③新颖性。论点应该尽可能新颖、深刻,能超出他人的见解,不是重复他人的老生常谈,也不是无关痛痒、流于一般的泛泛而谈,应该尽可能独到、新颖。

    (二)论据 (1)什么是论据:论据就是证明论点的材料、依据。 (2)论据的类型:①事实的材料,②理论的材料。

    ①作为论据的事实材料,可以是a. 具体的事例,b.概括的事实,c. 统计数字,d. 亲身经历、感受。 ②作为论据的理论材料,可以是a.前人的经典著作、至理名言,b. 民间的谚语和俗语,C.科学上的公理、规律等等。

    (3)使用论据的要求:①确凿性。我们必须选择那些确凿的、典型的事实。

    引用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材料作为论据时,必须注意所引理论本身的精确涵义。②典型性。

    引用的事例应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代表这一类事物的普遍特点和一般性质。③论据与论点的统一。

    论据是为了证明论点的,因此,两者应该联系紧密一致。 (三)论证 (1)什么是论证:论证就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

    议论文的论点是要解决“要证明什么”,论据是要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而论 证是解决“如何进行论证”的问题。论证的自的在于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2)论证的类型:议论文的论证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大类型。 ①立论是以充足的论据正面证明作者自己论点正确的论证方式;②驳论是以有力的论据反驳别人错误论点的论证方式。

    立论和驳论都是一种证明,无非一个是从正面证明其正确,而另一个是从反面证明其错误。它们可以使用基本相同的论证方法。

    (3)基本的论证方法:包括三大类五种:归纳法、例证法、演绎法、类比法、对比法。 ①归纳法。

    归纳论证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它通过许多个别的事例或分论点,然后归纳出它们所共有的特性,从而得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

    归纳法可以先举事例再归纳结论,也可。

    高二材料作文

    让环境助人成功 环境决定命运 人生的品质决定于所处的环境以及所交往的人群,小环境左右人的思想,大环境限制人的发展,好环境造就成功的人生。

    社会是一个缤纷的世界,有这样一句话:你要想将他送入天堂,就送他去纽约;要想将他送入地狱,也把他送去纽约。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在高山之巅的鹰巢里,抓到了一只幼鹰,他把幼鹰带回家,养在鸡笼里。

    这只幼鹰和鸡一起啄食、嬉闹和休息。它每天在农庄里追逐主人饲喂的谷粒,它以为自己是一只鸡。

    一天,一只雄鹰俯冲而下,母鸡咯咯大叫,小鸡们赶紧躲回鸡舍内,慌乱之际,小鹰也和小鸡一样,四处窜逃。日子一天天过去,这只鹰渐渐长大,羽翼丰满了,主人想把它训练成猎鹰,可是由于终日和鸡混在一起,每次主人训练小鹰掷出它时,小鹰害怕之余本能地展开翅膀飞了一段距离,只要它看见地上的小鸡们正忙着追寻谷粒,便立时飞了下来,加入鸡群中争食,再也不肯飞——它已经变得和鸡完全一样,根本没有飞的愿望了。

    主人试了各种办法,都毫无效果,最后把它带到山顶上,一把将它扔了出去。这只鹰像块石头似的,直掉下去,慌乱之中它拼命地扑打翅膀,就这样,它终于飞了起来!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离开了环境,谁也无法生存。

    而我们生存的环境,又是非常复杂的,有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工作环境、自然环境等。我们每个人都曾经如同小鹰一般,都有翱翔天际的潜能天赋,遗憾的是,这些伟大的潜能,往往受到自身所处环境的限制而消退。

    每个环境环节都会影响我们的生存,在这种大环境下,生存问题成为每个人必须面对的问题。 人是环境产物,有什么样的环境,就会出现什么样的人才。

    客观环境条件对一个人的后天影响是不能小视的。环境束缚着人们,就如同样一粒种子,把它放在阳光充足、土壤肥沃、水分也适当的环境中,与土壤贫瘠恶劣的环境下相比,两者后天的境况不可相提并论。

    人们选择什么样的环境,主动权在自己。对环境的重视,其实两千多年前就有人注意到了。

    “孟母三迁”的故事人人皆知,这个故事形象地说明了环境对人的影响。从故事的本身看来,孟母很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也很懂得教育之道。

    孟子后来之所以能成为一代圣人,成为那个时代的强者,肯定与她母亲的早期教育分不开,也与他生活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古人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孩子年纪小,思想单纯,辨别问题能力弱,处于学习和培养阶段。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出生后,需要五到六年时间来建立基本的价值观和其他观念,以使他先天获得的各种遗传优势在后天得以发展。

    而在孩子基本价值观还没确立的最初几年里,周围发生的人和事他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并模仿效法,久而久之便被同化,形成习惯。而习惯一旦形成,思想被接受,根深蒂固后就很难改变。

    看来,孟母深谙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之道,所以不厌其烦地多次搬家。 有的父母并不是真正地、全面地掌握了孩子的特点。

    他们往往忽视了孩子所处时代的社会生活环境对孩子影响的多重性。近年来出现了出国低龄化趋势,很多人开始重视社会环境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最典型的例子是送孩子到国外留学。 有位成功人士说:“我儿子20岁了,我把他送到美国读书,读经济学硕士,一是因为教育制度不同,二是因为环境不同,我希望孩子能被一种现代、健康、高贵的情感所熏陶、影响,不希望他接受太多现实生活的不幸。

    其中,考虑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最直接的因素。” 好的教育环境是提升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

    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环境对一个人是如此重要,它甚至还影响到一个人的一生命运。因此,在中国封建社会,奋斗不止的读书人为了取得一官半职而殚精竭虑,那些为改变自己命运的人如过江之鲫,数不胜数。

    李斯,出身于地主阶级的下层,实际上是一介平民。他少怀大志,认为“地位卑贱是莫大的耻辱,政治穷困是莫大的悲伤”。

    李斯关于“仓鼠”和“厕鼠”的说法,千百年来传颂不衰。 据说有一次,李斯看见厕所里的老鼠吃的是粪便,居无定所,又时常受到人和狗的惊扰,成天惶恐不安。

    而粮仓里的老鼠吃的是享用不尽的粮食,住的是宽敞的地库,不会遇到人和狗的恫吓,总是自由自在,快乐无限。 由“仓鼠”和“厕鼠”所处的不同生活环境和遭遇使李斯想到,人的尊卑与贵贱、贫穷与富有也完全是由不同的社会地位决定的,就如“仓鼠”和“厕鼠”一样。

    李斯的联想不无道理,封建社会等级森严,“官本位”色彩浓厚,人的地位高低决定着人的命运好坏。就是现在,我们也得承认,社会地位这个东西对人的生活产生着巨大影响,人们还是锲而不舍地寻找它,为它而奋斗。

    对于一个想改变自己处境的人来说,李斯对自己地位的不满是顺理成章、无可厚非的。 为了摆脱穷困的社会处境,李斯曾煞费苦心。

    他后来拜荀子为师,勤奋苦学,这也是一种上进的表现,他抓住机遇,帮助秦王嬴政统一中国,显示了他的雄才伟略。经过几十年的挣扎与努力,终于成了秦朝的丞相,权倾一时,极尽荣华富贵。

    他曾协助秦始皇吞并六国,统一了中国,位至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