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科研立项范文
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性学习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与一般的宗教相比较,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在于它从哲学、科学的角度上揭示宇宙、社会、人生的本质和意义的,既是充分说理的,又可以让人进行实证,这些内容不是一般宗教能随便解释得了的。
所以,它与一般的宗教是不同的,它的魅力在于比一般的宗教更具有说服力的。第一节 中华民族的古代文明 第二节 中国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 第三节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文化传统的关系 第四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整合功能 第五节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和意义。
寻访家乡的传统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
【活动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对家乡民俗文化的研究,了解家乡丰富多彩的民间传说故事、民俗风俗习惯、节日食品、民间工艺等,知道他们是乡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围绕民间文学、节日饮食、风土人情、民间工艺等,指导学生对问卷、访问等调查得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了解整理资料的各种方法和途径。2.能力目标:通过活动使学生掌握分析与整理资料的能力,学会统计的不同方法,会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表的制作。
通过活动提高学生对搜集到的不同资料进行不同的整理概括分析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动手能力;引导学生互相交流活动成果,互相学习,增进彼此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通过民风民俗的丰富文化内涵激发民族自豪感,从而有保护、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感。【活动重点、难点】重点:学习问卷统计和分析整理资料。
难点:初步学会对搜集的不同资料采用不同分析整理的方法的能力。【活动过程预设】第一部分:活动导入回顾:揭示综合实践主题活动——《寻访家乡的民俗文化》。
引出7个课题组▲慈溪民间传说、故事知多少▲谚语、歇后语、俗语、谜语等探究▲方言土语大搜索 ▲慈溪节日食俗小调查▲慈溪民间手工艺调查▲慈溪婚俗探知▲满月酒、大寿宴等调查导入本课学习任务:通过问卷、访问、查找资料、实践等多种调查方法,获得了很多的信息。今天我们重点将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为使我们将课题研究得到的成果更有效地展示给大家。
第二部分:问卷的统计与分析一、方言小组汇报活动《方言土语大搜素》课题组汇报小组开展活动情况,及收获体会。(PPT展示)围绕问卷重点介绍二、年级段各班学生分组统计问卷了解统计的几种方法,学习画正字法统计。
三、结合民学小组问卷小组活动介绍,了解统计图的作用。《慈溪民间传说故事知多少》汇报问卷活动情况,重点根据柱形图统计形成结论。
五、学生尝试制作统计图1.制作柱形统计图。以方言小组其中的一个题目为例,师生共同制作一张柱形统计图。
2.了解其他统计方式: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百分数。六、小结1.小结回顾。
2.幻灯片出示:问卷法整理资料的方法与步骤。3.统计数据;图表展示;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第三部分:访谈法的资料整理与分析一、美食小组介绍活动及采访到的资料整理情况。慈溪节日食俗小调查汇报:活动开展情况;采访实践组介绍。
(PPT展示)二、工艺小组汇报活动情况。组员介绍自己组采访情况,并将采访资料和网上查到的图片结合,PPT展示。
三、师生小结:访谈资料在整理中需注意的方面。1.及时整理原始资料,以免丢失。
2.反复阅读,抓住重点。3.学会概括分析。
第四部分:下一阶段打算,课后任务一、交流接下来各组工作民学小组:民间故事放学校网站上,或编小册子,发到全校各班。知识小组:编小报,贴在教室里,让同学们了解更多家乡的谚语、俗语、歇后语等知识。
二、提示下一步学习任务下节课,对查阅搜集的资料进行学习整理分析;并布置学生课外进一步整理资料,为最终的成果展示做好准备。建议和设想:7个课题组将分别对自己组的资料进行整理之后进行汇总,编成图文并茂式的册子《慈溪民俗文化集萃——慈溪市胜山初级中学综合实践课题成果集》。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怎么写立项书
1、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汉字的谐音体会汉字的神奇和有趣,猜两个字、网络等去搜集、有趣。
3,是“汗”,就成了“告”。意会法要求猜谜的人根据谜面的意思去联想:组合法,体会汉字的有趣。
加深学生的记忆。组合法是根据谜面的暗示。
比如,天上双雁飞”、歇后语、通过了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变化。象形法是把汉字的笔画比拟成事物,加上河边上的三点水,感受汉字的有趣、在教学中让学生搜集或编写字谜。
蜻蜓是细细长长的。这种方法既能激发学生对字谜产生浓厚的兴趣。
汉字不光神奇,激发他们去了解汉字的兴趣,蕴含着丰富的文化。 2。
通过让学生认识猜字谜的方法。一个个汉字就像一群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纸上玩笑嬉戏。
比如,凑成一个字,小城藏在大城中”,两个翅膀一个头,把字的笔画或部件作加减,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工具书,歇后语是比较常见的,开展猜字谜活动,天的上面是一横,像个“千”字,像一朵朵美丽多姿的鲜花愉悦你的眼睛。首先老师要让学生明白猜字谜主要有三种方法。
双雁像“从”,有古诗:“河边一蜻蜓。汉字谐音的表现形式很多,又能展现汉字的趣味性、象形法和意会法。
例如为了让学生认识“回”字:“一口咬掉牛尾巴”、对联等。“口”把“牛”的尾巴咬掉了,老师可以通过编字谜“四四方方两座城,猜这种字谜需要观察力和想象力,因此让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以及发展变化十分必要的,合起来成了“丛”,还有着悠久的历史。
关于幼儿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课题范文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 目前在中小学生中,广泛存在着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缺乏,兴趣不浓,传统文化意识淡薄的倾向,他们对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如:传统美德、传统节日、文学名著、诗歌词赋、成语典故、毛笔字等没有兴趣,缺少教育,而对洋节日、洋快餐,日韩明星,流行音乐,网络游戏等倍加热门、推崇。
众所周知,中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这样的情况如任其发展下去,将导致文化断层、精神缺氧、社会道德缺失,后果非常严重。国家充分认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适时制定了《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
《纲要》对在中小学生中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指出:中小学各学科课程要融入更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在学校开设书法、绘画、传统工艺等课程,适当增加传统经典范文、诗词的比重等。那么,如何加强中小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开设传统文化教育课。
按照《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纲要》的要求,在中小学生中开设传统文化教育课,将传统文化教育做为学生必修课程,纳入学校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教育,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学习传统文化知识,领悟传统文化精华,弘扬传统美德,激励传统民族精神,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优秀学生。
2、加强教师队伍培养。传统文化教育质量取决于教师水平。
由于多年忽视传统文化教育及教师队伍建设,目前教师的自身文化素质和教学水平难以承担传统文化教学任务,因此搞好传统文化课教学,必须从培训教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入手。通过培养训练,形成一支熟悉中国传统文化历史,熟悉传统文化教材,熟悉教学方法,有独立教学能力的中小学教师队伍。
3、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材的编制。要集中人才,结合我地区特点,编写中小学传统文化教材,并不断加工修改、提高教材质量。
为中小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提供好的素材。 4、发挥我地区传统文化教育基地作用。
我们这里有许多著名的传统文化教育资源。要充分利用本地的博物馆、展览馆、革命烈士陵园、文化大家及爱国人士的故居等教育场所,带领广大中小学生定期学习参观,并以此开展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
5、营造中国传统文化的舆论环境。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要有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
在学校及社会上的各种社会公共场所,设置标语、图片、宣传画等载体,展示中国传统文化;通过设专栏、办专刊、学校广播站等载体,介绍中国传统文化;要开展以弘扬传统文化为题材的校园、社区等文娱活动,宣传中国传统文化。为中小学生学习接受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发扬传统文化努力营造良好的环境。
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博大精深。而我们在学校中最需要继承的是什么呢?那就是中华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是从中国传统文化抽象整合出来的价值体系的精华,在具体操作时,应把继承学会做人、学会学习的传统作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因为学会做人、学会学习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两种基本素质,这两种基本素质是一个人不断成长发展和弘扬民族精神的基础,因此,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应该首先继承学会做人、学会学习的优良传统。
1、学会做人 学会做人既是学生成长的基础与保证,也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中国传统文化关于学会做人的内涵十分丰富,涉及到人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具体表现为爱国、自尊、尊敬、知礼、遵规、反省、改过,诚信、持节、厚仁、贵和、求新等。
我们要使我们的学生做到:(1)学做一个爱国的人。爱国就是对祖国的热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2)学做一个既自尊又尊敬人的人。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一个人要自尊、知耻,这是做人的底线之一。
(3)学做一个知礼、遵规的人。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非常重视知礼和遵规。
(4)学做一个反省、改过的人。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大力倡导的一种道德修养,就是一个人要不断地反省和改正过失或错误。
(5)学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诚信是中国传统文化推崇的一种人格境界,是一种个人修养,也是一种道德行为。
(6)学做一个持节的人。持节就是保持气节,具体指志气和节操,是一种高尚的人格品质。
(7)学做一个勇于创新、奋发向上的人。求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求新就是要与时俱进。没有求新,社会就不能发展,人类就不会进步。
(8)学做一个务实践行的人。中国传统文化提倡讲究实际、崇尚实干的精神,注重“言行一致”,“身体力行”,“以身作则”。
2、学会学习 学习是学生的基本任务,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我国自古以来就重视教导学生学会学习。
中国传统文化有关直接或间接教导学生学习的论述,涉及到学生学习的立志、自强、惜时、毅力、好学、善学、求索、实践等各个方面。在学会学习方面,我们要使我们的学生做到:(1)学会立志,做一个有志向的学习者。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就很重视人生志向的确立。(2)学会自强,做一个自强不息的学习者。
自强即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努力进取,昂扬向上。(3)学会惜时,做一个有效利用时间的人。
中国传统文化对珍惜年华、时间的论。
寻访传统文化踪迹的学习性研究报告
—————关于“当地民间风俗”的研究性学习 中国传统民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在中华民族特有的自然环境,经济方式社会结构,政治制度等因素的确制约下孕育,发生并传承的因而中国传统民俗既有人类民俗的共性,又有不同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独特个性。
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国家之一,历史上,中国人根据各种知识现象而自发形成过许多很有意义的节日,这些节日,不仅仅蕴涵深刻的科学内涵,还为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的交流和繁荣,作出过重大贡献。中国人应该逐步恢复自己的传统节日习惯,这其中的文化,经济等重大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遗憾的是,近年来大部分的中学生对于中国一些特有的民间节日都不甚了解,都对一些洋节抱有极大热情,从而忽视了民族的节日。我们这一小组意识到这一现象,所以经过小组的讨论,觉得有必要对此做一研究,目的是为了引起同学们对民间风俗的兴趣,从而对此有碍更大关注。
由于范围较广,所以我们只对台州本地的风俗作了研究。在调查重罚我们发现随着外国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大多数的同学对民族节日不大了解,他们普遍认为传统节日“老土”,不安符合所谓新新人类的风格。
因此我们查阅了许多资料,在这过程中,我们发现我们民族节日也不是很了解,在我们脑海里也就这么几个节日。在查找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各时节不同的节日,从一个个节日和传说中,我们看到了中国历史的悠久,也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勤劳,对生活的希望。
随着改革开放,外国的新事物新思想不断涌入中国,许多西方节日如圣诞节,愚人节也渐渐为我们所接受,然而,在接受新事物的同时,我们不能忘记祖先们留下的传统。今天,提起老节日,年轻人知之甚少。
其实,这些文化节日都是我们民族最珍贵的遗产,都是祖先留给我们最珍贵的礼物。现在国家也开始重视这些已被我们遗忘很久的文化传统,决定取消“五一”黄金周,而增加三个传统节假日。
也许有人会觉得过洋节没什么不好,它能增强我们与世界的联系。但我认为我们在与世界联系的同时也应该更加关注我们的传统节日,我们更不应该将外国的传统节日看得比我国的传统文化还重要,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根深蒂固的,它是属于我们自己的!通过对这一课题的研究,不止我们自己领略到了中国文化的多彩,而且我们也使周围的同学燃起了对民族节日风俗的热情。
唤醒我们这一代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意识,这也是我们最初的目的。从一个个小故事中,我们看到了先辈们对后代的美好祝愿,所以我们也应该把这些祝愿流传下做一个去,不能让自己完全西化。
让我们名副其实的中国人,能多了解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家乡。我们希望让我们这一代人能对我们祖国对我们家乡的风俗能够多了解一点,多关注一点,重新重视这些具有特色的老传统,去发掘他们的魅力。
传统风俗是我们民族的血肉,而我们是民族的脊梁,我们永远也离不开传统文化。所以,让我们用我们的行动让旧的民族风俗焕发出青春的光彩。
。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
从世界文化发展的趋势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曾经不成问题。
但走上近代社会后,在中西文明大碰撞中,我们开始对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进行反思,并很大程度上调整了以前对传统文化的看法。但是,这种反思,一直是在十分艰难的过程中前进。
有前进,有障碍,有时甚至还会倒退。于是鸦片战争结束已有一百六十年,但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仍旧没有根本性的突破。
这种情况,在世界各国中,可谓绝无仅有,也使许多人感到大奇不解。对中国传统文化反思如此困难,有政治环境恶劣的原因。
中国的政治家,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其思想文化观点相对保守,对专制主义的思想文化很容易产生精神上的共鸣。一旦对中国传统文化反思有了一定前进、突破,总会有一些从特权政治获得甜头的政治家,从幕后跳出来,用政治权力加以打击。
近代不是有一些军阀,在国内大肆鼓吹尊孔吗?不懂思想文化,又要对思想文化横加干预,是中国传统文化反思难以前进的重要原因。中国传统文化构成复杂,也是一个原因。
中国传统文化有数千年历史。时间长,在其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要增加一些东西,因此内容十分丰富,构成成份极其复杂。
有许多东西是好的。有许多东西是糟粕。
而精华与糟粕又往往混在一块。这使后人感到困惑:想说爱你,又不容易。
因为分明有着太多的腐朽成份。想恨你吧,又恨不起来。
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又有许多至可宝贵的东西。不能不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构成复杂的这个特点,令后人感到十分尴尬。
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反思难以前进的一个原因。笔者此文主要谈谈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特点及今后发展方向的一些观点。
在写作过程中,努力提出自己的一些新想法,这样或许会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一)反思中国传统文化优劣,必须把握人类前进的方向。
人类社会总在不断前进的,这种前进,在政治上,表现为以民为本,直至后来的由民作主;在经济上,表现在重农重商,直至后来的市场经济;在思想文化上,表现为尊重别人的思想观点,直至后来的思想自由;在对待人上,关心人,爱护人,直至后来的尊重人的价值与尊严。中国人古代一直存在着以民为本的思想。
商周时代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说法。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荀子说:“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这些思想本身,是进步的。
在人生态度上,司马迁那种虽处逆境而奋发有为,苏东坡豪放达观的胸怀,张衡、徐霞客那种对真理的执着热爱,孟子“我善养浩然之气”,伟大诗人杜甫“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抱负,均是一种健康的精神境界。对待自然、命运上,荀子“制天命而用之”,柳宗元、刘禹锡的“天人交相胜”,王夫子的“相天”、“造命”说,无不包含着人定胜天的思想光辉。
在对待个体生命的权利和自由上,《古诗十九首》和阮籍《咏怀诗》对人生意义的关注,《世说新语》中对个人价值的肯定,《红楼梦》中贾宝玉、林黛玉对自由爱情的热烈追求,都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注入了一般新鲜的血液。在对待个人与社会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位卑不肯忘忧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均是很高尚的精神境界。
而对待人与自然上,《棘敕川》、《岳阳楼记》、《春江花月夜》和其它大量的文学作品,更是体现了我们这个民族与自然界之间存在着的特殊感情。登长江,诵“大江日夜流”,顿生一种豪情。
临高山,读“一览众山小”,顿生一种斗志。读《腾王阁序》,吟及“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又生一种慷慨。
如此厚重,如此不屈不挠,如此强健,唯斯国方有也!但是,同别的国家一样,中国思想文化也有糟粕。由于时间久,在若干年时间里又没有及时进行打扫,使糟粕越积越多,给我们民族带来极大损害。
女人有独特生命价值吗?不过是男人附庸。每一个中国女子,应以生活于现代为庆幸,而以生活于古代为悲哀。
不但女人如此,男人也没有独立生命价值。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官僚,以及无数苍生,都在皇权高压下葡葡。
他们或许渺茫过,怀疑过,反对过,但后来,他们再也不曾有过这个念头,甚至以高呼“吾皇万岁”为终身荣耀。马克思曾经把这种中国特色的社会现象,蔑视地称之为普遍奴隶制。
不是崇高创新,不是倡导一代胜过一代,而是推崇守旧,“天可变,地可变,祖宗之法不可变”。使几千年期间,政治体制、思想观念、科学文化,一直难以进步,终于在近代社会不可避免地落后于国际社会。
一方面是皇帝穷奢极欲,三宫七十二院,生活腐朽靡烂,官僚贵族欺压人民、掠夺百姓,另一方面却鼓吹“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忧道不忧贫”,对平民百姓通过商业或其它途径谋求更多的物质利益,进行种种抑制。既使人民生活水平难以进一步提高,又使社会经济发展失去内在动力。
压制个性,压制自由思想,压制个体生命正当欲望。哪个人特立独行,即“枪打出头鸟”,导致国民虽众多,实则千人一面,有胆有识的人百中无一。
有新的思想,即“鸣鼓而攻之”。有不逊之。
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题承办宣传的载体刊物
此处转载一例,是否得当,仅供参考 “语文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的途径”课题研究方案 作者:福建晋江平山中学高中语文教研组 时间:2007-3-2 17:27:50 一、课题的表述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整个东方文化的重要标志和世界历史文化宝库中的重要遗产,对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语文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承载着民族精神和民族灵魂,在传统文化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应融于传统文化之中。改革开放以来,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流派纷争,改革卓有成效,但是由于应试教育愈演愈烈,语文教学改革举步维艰,语文教学逐步 演变为纯知识、纯技巧的教授和模拟考题的反复演练,影响了学生思维、个性特长、健全人格和道德修养的形成和发展。
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按照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按照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系统的改革,要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期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人文素养、思维能力方面发挥语文学科应有的作用,尽到语文学科应尽的职责。因此,中央教科所批准立项的重点课题《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审时度势,把语文教学放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大环境中,有助于实现语文教学的理念创新、内容创新、方法创新,有助于为学生构建一个和谐的、宽松的、自主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健全人格。
二、课题目标 该课题的总目标是,以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为宗旨,以推进国民的阅读写作能力为基点,坚持素质教育的正确方向,扎实细致地进行课题研究,为开创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协调发展的新局面而努力。 我校选择的子课题《语文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的途径》的目标是:在世界兴起了“汉语热”的背景下,在新课改的浪潮中,在学生语文学习背离传统文化的现实上,积极参与实践,务实探究,希望在语文教学和传统文化协调、有效结合的教学实践层面上,走出一条操作性较强,适合一般学校提高语文学习成效,并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终身、和谐发展的路子!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1、多元智能理论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由于每个人各种智能的组合方式不同,因而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个体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个性倾向性等方面的不同,导致个体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学习效率等的明显差异,而人只有按照自身的适应方式,才能有效地获取、掌握知识技能。 2、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心理学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与文本之间的交互作用,学习是学习者在教师指导下凭借自己原有的认识结构对来自客体的信息进行选择、加工、重组,用现有的认识结构去“同化”或“顺应”外部世界的过程,学习是学习者自我建构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和主动参与观察、思考、探索,才能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使学生不仅掌握知识及相应的思想方法,建立优化高效的学习策略,而且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能力,独立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自主实践的学习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完成认知方面的自我建构,而且有利于学生在情意方面的自我建构。 4、古今中外著名教育家先进的教育理念。
5、有关新课改的纲领性文件。 6、不断发现、搜集到的报刊、网站的动态资料。
四、研究的对象 本实验课题研究的对象是平山中学高中部全体学生。 五、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一)、研究的原则 1、 师导性和生本性相结合的原则 2、 创新性和务实性相结合的原则 3、 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 4、 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原则 (二)、研究的方法 1、调查研究法:为我校高中学生在语文学习倾向性研究、引领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基础。
2、实践研究法:围绕课题总体目标,对开展的各种语文活动进行研究,在实践中及时调整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3、文献研究法:对相关的教育理念进行学习和运用性的研究。
4、总结研究法:对各阶段的研究经验、教训及时总结,对研究种搜集到的材料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得出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 5、个案研究法:关注学生个体,对研究对象的变化与发展进行全程性的跟踪研究,通过一定的检测方式,考查研究的效果。
6、系统研究法:即摸索并建立一整套引导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语文学习发展方向的方法。 六、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阶段: 第一阶段(2006年1月一2006年10月)为基础研究阶段。
1、在语文组介绍、宣传课题,发动教师积极参与研究,组成课题组。2、组织讨论课题研究方案,确定子课题,并向上级申报子课题。
3、召开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会等,明确研究的方向、对象和方法。 第二阶段(2006年11月-2009年3月)为课题实施阶段。
1、组织学习相关的研究理论,用科学的理念指导研究。 2、全面实践研究。
在实践中注意补充和调整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完成中期报告。 3、在中期成果鉴定的基础上,再进行提高性的实践和研究。
第三阶段:(2009年3月-2009年8月)经验总结阶段。 整理、汇总各阶段的研究成果(论文、案例、教学录象、学生习作、活动照片。
如何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学习习惯课题研究计划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刻体会到,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
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家长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小学阶段,有许多学生存在着以下不良的学习习惯: 1、边写作业,边吃东西,边看电视,一心多用。 2、写作业时不认真,不专心,审题不严,书写不工整。
3、没有记录作业题目习惯。 4、缺乏自己整理书包的习惯,丢书落本的事常有发生。
5、依赖性强,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总希望家长告诉怎么做。 6、家庭没有严格制定出作息时间表,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只要老师、家长平时严格要求,耐心引导,我想学生会克服这些不良习惯的。 在同样的教材、同样的老师授课的情况下,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智商,二是习惯。
智商的高低,先天的禀赋是关键;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却完全取决于后天的培养。对于一个学校的几个平行班来说,学生在天赋方面总体的平均水平是基本一致的,那么,决定这个班级学生学习成绩的关键因素,就只有学习习惯了。
那些学习成绩突出的班集体,学生普遍具有主动预习、认真听讲、勤于思考、敢于质疑、按时完成作业等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怎样才能使孩子养成好习惯呢?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课前预习 预习的目的在于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个总体的了解,以便上课时有目的的听讲,集中精力解决好新课的重点和难点。
所以,学习新课前必须预习。预习时要逐词逐句阅读相关学习内容,联系以前所学过的相关知识,深刻理解本节课知识的重点和难点,画出哪些地方不会,并及时做好记录,为下一节上课做好充分的思想基础。
良好的预习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努力就行了,需要每天坚持预习。同时,在预习的时候应做到看、做、思相结合,做到眼到、手到、心到,不能把预习当作任务来完成,而要将它看作是学习新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来看待。
正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边看书边做记号“圈、点、勾、画、批”。圈点的过程就是提炼重点的过程,就是品味、加深理解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上课认真听讲 上课的时候,课前要准备好所需用的课本、笔记本、作业本、工具书等,课上要认真专注地听老师的讲解和同学们的发言,要积极和老师配合,随时跟上老师的思路和节奏,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对分组讨论的问题要积极踊跃,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同时,要养成一个善于记录课堂笔记的习惯,要记录学习的要点、学习新得、以及老师对教材的补充和延伸,以便逐步加深和更正自己对新知识的理解,不断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
三、课后复习 课后一定要进行及时巩固复习,就像牛吃草后要“反刍”一样,对课上所学习的重点、难点知识进行反思、总结,哪个地方会了,哪个地方还不会。课后复习一般分为三种:平时复习、阶段复习、总复习,不同的复习阶段有不同的目的和要求。
平时复习:主要是巩固课堂所学的新知识,因此平时复习必须做到及时整理、修改、补充课堂笔记,深化和巩固对新知识的理解、记忆,对重要的知识要经常复习,牢固掌握。只有这样,才能“温故而知新”。
阶段复习:主要是使知识条理化、结构化、系统化。对单元、章节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复习时要进行知识的归类,把握重点,弄清新旧知识的联系,做到融会贯通,在阶段复习时要注意养成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习能力上一个台阶。
总复习:主要就是对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所学的知识全面复习巩固。因此复习时要对照大纲和教材的要求,根据复习时间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对已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梳理,查缺补漏,解决疑难问题,特别复习一下前面学习中的错题记录,达到全面掌握。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复习不仅仅是知识的复习,还应包括学习方法的回顾和总结。
通过学习方法的不断总结和完善,就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四、培养学生做作业时独立思考的解题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能力,我个人认为是件特别重要的事情,应该有意识的从小抓起,从学生的日常活动中做起,让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对父母不依不靠,学生能做好的事,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
例如:在学习方面,就遵循古人说的一句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意思是给人鱼吃,不如告诉人打鱼的技术。
培养学生也是这个道理。学习时,不要坐在学生一旁监督,也不陪学生看书,做作业。
学生自己的作业要做到按时独立地完成。至于碰到实在不会做的题目,我只是给学生理清思路,启发孩子多思考几种可能性,但从不告诉学生答案,迫使学生自己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五、培养孩子做完作业,自己检查的习惯 学生在做作业时,我从来不打扰学生,让他一个人静下心来做题。学生做完作业后,我的具体做法是:数学,要求孩子看一看计算是否准确,单位换算是否搞错,应用题的算式列得可对,训练孩子自己去发现问题,然后去订正过来。
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