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发放福利会议纪要范文

    发放村民福利的会议纪要

    第一,要写明会议的题目《关于XX村建造村委会办公楼(或房)村干部集资垫资的会议纪要》

    第二、时间(何年何月何日)、地点(在何地召开)

    第三、参加人员(全部参会人员姓名)

    第四、会议主持人(写明主持人姓名、职务)

    第五、会议的议题,主要是哪几项,要一一列举

    第六,会议最后的决定,如果是表决的方式,就要写明赞同人数,反对人数,弃权人数。

    第七,所有会议发言的人,都要记录清楚,并将发言主要内容记录在案。

    加急加急!!!!根据资料整理一份完整的会议纪要

    时间:20XX年11月20日下午

    主题:第一次总经理办公室会议

    参加人员:各部门经理、相关处室负责人

    主持:张XX总经理

    内容:1、研究讨论公司职工因私借款是传统计划经济产物,不能作为文件规定。但是,从关心员工考虑,在职工遇到突发性困难时,公司可以酌情借10000元内的应急款。计财处要制定内部操作程序,严格把关。人力资源处配合。借款者本人要做出还款计划;

    2、听取了计财处提交的关于职工岗位工资由银行代发的回报,

    3、会议认为银行代发工资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既方便员工领取,又有利于规避存放大额现金的风险。但需要2个月左右的宣传过渡期,让职工充分了解接受。

    4、会议要求计财处认真做好实施前的准备工作,人力资源处配合,计划下半年实施;

    5、听取了人力资源处关于公司机关11月份岗位工资发放标准的建议。会议决定机关员工3-5鱼粉岗位工资发放,对已经下文明确的干部执行新的岗位工资标准,没有下文明确的干部暂维持不变。待但个月考核明确岗位后,一律按新岗位标准发放。

    如何审计会议记录

    在审计实务中,除了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是审计的主要对象外,其他一些文字材料作为审计证据,同样具有使用价值,同样能为审计人找到切入点。

    被审计单位的会议记录就是其中一种证据类型。 一、会议记录可能提供的信息 被审计单位多数重大经济决策事项都要通过党组(委)会和领导班子成员会议集体研究决定,因此审阅其会议记录(纪要),了解决策事项,查阅收发文本,跟踪其出台政策措施,捕捉有用信息,挖掘审计线索,是审计被审计单位重大经济决策得失的重要辅助审计方法。

    会议记录可能提供如下对审计有用的信息: (一)重大投资决策的会议记录 如对某县长经济责任审计,审计人员重点抽查其常务会议纪要,查看其决策过程是否民主,决策事项是否科学可行,有没有相关的专家对此决策报告分析评价其可行性调研情况和结果,决策结果如何?结果发现有部分重大投资决策项目没有进行科学分析论证,最后导致重复投资和投资损失浪费。 (二)资金筹集与分配的会议记录 如对某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审计人员审阅有关财税会议记录,查看其资金筹集是否合法,是否是本地筹集对象的财力许可;资金分配是否按需分配,有没有撒胡椒面、好处大家得和不经过分析论证,完全凭个人主观想法或权力与人情分配的情况。

    结果发现其中之一问题是该市财政年终追加市执法局预算指标只是根据市委书记的一个电话而讨论如何安排,没有任何其他预算支出的依据。 (三)资金使用与管理的会议记录 查看资金使用和管理是不是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去执行,改变资金用途是不是经过集体讨论,并报请上级有关部门的审批同意;资金管理是不是从资金安全和节约成本方面考虑,是否存在人为因素而改变资金管理方式。

    如某县城市低保资金,按规定应存放在县农业银行,按月直接发放到低保人银行卡上,减少中间环节。但该县财政按照县长的意见,将款项存放在农村信用社,并由社区将款项现金发放给低保人,造成业务经办人员取款后滞留挪用低保资金,危及低保资金运行安全。

    (四)发放奖金福利,部门岗位人事调整等,这些都会形成相关的会议记录,都可以作为审计线索。比如重要岗位的人事调整,就要考虑他的调整依据是否合理,是否有利于工作,还是为了实现有目的的个人控制等。

    发放资金福利是否符合廉政规定,超过廉政限额或阳光福利标准的部分是如何解决其资金来源,又是如何出账的。 二、如何鉴别虚假会议记录 会议记录有两种,一种是存档的单位记录,主要由办公室主任或文秘人员记录;一种是非存档的私人记录,主要散见于与会人员的记录,而这种记录有可能在私人专门的会议记录小本上,也有可能在公务员考核手册上,甚至还有可能是随手捞过来的活页纸上。

    由于单位记录事先就准备要存档备查,所以记录格式比较正规,记录内容也相对符合会议主持人的口味,细枝末节通常会省略,对主持人主持会议的意图有时也会故意隐瞒不记。而私人记录则不讲究这些,有的只记录自己关心的或对自己有用的内容,而有的则事无巨细,统统包纳,所以这些记录比归档的单位记录更真实、更全面、更有价值,但这些证据受审计取证手段的限制很难得到。

    下面简要介绍单位虚假会议记录的鉴别方法: (一)完全虚假的会议记录 完全虚假的会议记录主要为应付检查而临时补记的,这里面隐藏着大量的违反财经法纪信息。这种会议记录有两个方法可以鉴别: 一是查看会议记录笔迹,有的会议记录整本是一个人的笔迹,有的也会故意给人是多人记录、多次记录的假象,但笔迹绝对是新的,而且整本缺少折痕,非常干净。

    二是查看会议记录本,为应付检查而临时补记,其使用的记录本有可能是最近购买的,纸质材料与当时使用的记录本有区别。如对某县移民建镇资金使用管理情况审计时,审计人员查出某单位用新近在文具店购买的会议记录本记录二年前就已经发生的事。

    (二)部分虚假的会议记录 部分虚假的会议记录表现为添加会议内容,这些内容本身在会议时没有讨论,或虽然讨论,但没有通过。事后发现这么做与实际执行结果发生差异,甚至严重违背会议精神或有关法律法规,为了弥补这一“过失”,被审计单位就会添加会议记录内容。

    部分虚假会议记录的鉴别,一方面要通过笔迹鉴别,因为后补的内容通常与当时记录的笔迹不会相同,即使是同一个人记的,也因为心情环境、身体状况,甚至天气变化而影响笔迹;另一方面是看记录的行文格式,正常记录的内容都是从上而下,自左而右排列的,中间即使有空档,也在句末段尾。而添加的内容必须插入句中,且字体可能会小一点,甚至是歪斜着排列,与整个记录文字风格明显不同。

    (三)与事实不符的会议记录 与事实不符的会议记录一般表现为记录内容含混不清,有多处涂抹、修改的痕迹。这种情况虽然不多见,但在审计实务中的确有发现,主要原因是会议记录人当时开小差,没听清楚,或者是理解错了发言人的意思,而胡乱记录上去的。

    此外,中间缺页的会议记录,审计人员更有理由怀疑被审计单位在有意隐瞒会议记录的真实内容。 三、会议记录的分析判断 领导人自行决策。

    如何审计会议记录

    在审计实务中,除了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是审计的主要对象外,其他一些文字材料作为审计证据,同样具有使用价值,同样能为审计人找到切入点。

    被审计单位的会议记录就是其中一种证据类型。 一、会议记录可能提供的信息 被审计单位多数重大经济决策事项都要通过党组(委)会和领导班子成员会议集体研究决定,因此审阅其会议记录(纪要),了解决策事项,查阅收发文本,跟踪其出台政策措施,捕捉有用信息,挖掘审计线索,是审计被审计单位重大经济决策得失的重要辅助审计方法。

    会议记录可能提供如下对审计有用的信息: (一)重大投资决策的会议记录 如对某县长经济责任审计,审计人员重点抽查其常务会议纪要,查看其决策过程是否民主,决策事项是否科学可行,有没有相关的专家对此决策报告分析评价其可行性调研情况和结果,决策结果如何?结果发现有部分重大投资决策项目没有进行科学分析论证,最后导致重复投资和投资损失浪费。 (二)资金筹集与分配的会议记录 如对某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审计人员审阅有关财税会议记录,查看其资金筹集是否合法,是否是本地筹集对象的财力许可;资金分配是否按需分配,有没有撒胡椒面、好处大家得和不经过分析论证,完全凭个人主观想法或权力与人情分配的情况。

    结果发现其中之一问题是该市财政年终追加市执法局预算指标只是根据市委书记的一个电话而讨论如何安排,没有任何其他预算支出的依据。 (三)资金使用与管理的会议记录 查看资金使用和管理是不是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去执行,改变资金用途是不是经过集体讨论,并报请上级有关部门的审批同意;资金管理是不是从资金安全和节约成本方面考虑,是否存在人为因素而改变资金管理方式。

    如某县城市低保资金,按规定应存放在县农业银行,按月直接发放到低保人银行卡上,减少中间环节。但该县财政按照县长的意见,将款项存放在农村信用社,并由社区将款项现金发放给低保人,造成业务经办人员取款后滞留挪用低保资金,危及低保资金运行安全。

    (四)发放奖金福利,部门岗位人事调整等,这些都会形成相关的会议记录,都可以作为审计线索。比如重要岗位的人事调整,就要考虑他的调整依据是否合理,是否有利于工作,还是为了实现有目的的个人控制等。

    发放资金福利是否符合廉政规定,超过廉政限额或阳光福利标准的部分是如何解决其资金来源,又是如何出账的。 二、如何鉴别虚假会议记录 会议记录有两种,一种是存档的单位记录,主要由办公室主任或文秘人员记录;一种是非存档的私人记录,主要散见于与会人员的记录,而这种记录有可能在私人专门的会议记录小本上,也有可能在公务员考核手册上,甚至还有可能是随手捞过来的活页纸上。

    由于单位记录事先就准备要存档备查,所以记录格式比较正规,记录内容也相对符合会议主持人的口味,细枝末节通常会省略,对主持人主持会议的意图有时也会故意隐瞒不记。而私人记录则不讲究这些,有的只记录自己关心的或对自己有用的内容,而有的则事无巨细,统统包纳,所以这些记录比归档的单位记录更真实、更全面、更有价值,但这些证据受审计取证手段的限制很难得到。

    下面简要介绍单位虚假会议记录的鉴别方法: (一)完全虚假的会议记录 完全虚假的会议记录主要为应付检查而临时补记的,这里面隐藏着大量的违反财经法纪信息。这种会议记录有两个方法可以鉴别: 一是查看会议记录笔迹,有的会议记录整本是一个人的笔迹,有的也会故意给人是多人记录、多次记录的假象,但笔迹绝对是新的,而且整本缺少折痕,非常干净。

    二是查看会议记录本,为应付检查而临时补记,其使用的记录本有可能是最近购买的,纸质材料与当时使用的记录本有区别。如对某县移民建镇资金使用管理情况审计时,审计人员查出某单位用新近在文具店购买的会议记录本记录二年前就已经发生的事。

    (二)部分虚假的会议记录 部分虚假的会议记录表现为添加会议内容,这些内容本身在会议时没有讨论,或虽然讨论,但没有通过。事后发现这么做与实际执行结果发生差异,甚至严重违背会议精神或有关法律法规,为了弥补这一“过失”,被审计单位就会添加会议记录内容。

    部分虚假会议记录的鉴别,一方面要通过笔迹鉴别,因为后补的内容通常与当时记录的笔迹不会相同,即使是同一个人记的,也因为心情环境、身体状况,甚至天气变化而影响笔迹;另一方面是看记录的行文格式,正常记录的内容都是从上而下,自左而右排列的,中间即使有空档,也在句末段尾。而添加的内容必须插入句中,且字体可能会小一点,甚至是歪斜着排列,与整个记录文字风格明显不同。

    (三)与事实不符的会议记录 与事实不符的会议记录一般表现为记录内容含混不清,有多处涂抹、修改的痕迹。这种情况虽然不多见,但在审计实务中的确有发现,主要原因是会议记录人当时开小差,没听清楚,或者是理解错了发言人的意思,而胡乱记录上去的。

    此外,中间缺页的会议记录,审计人员更有理由怀疑被审计单位在有意隐瞒会议记录的真实内容。 三、会议记录的。

    签字确认的会议纪要可否代替劳动合同

    签字确认的会议记录,无法证明签字的是你本人,因此证据效力很低。

    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凭证: (一)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二)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 (三)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 (四)考勤记录; (五)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其中,(一)、(三)、(四)项的有关凭证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哪位朋友有关于综合治理的会议纪要呢?

    关于综合治理的会议纪要: 部门的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对用人单位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某种程度上说,规章制度制定实施的情况如何,将直接决定用人单位的管理实效。

    《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据此,规章制度在制定程序上强调民主性,只有通过职代会讨论定稿后,与工会或职工代表通过平等协商才能确定。

    一是内容要系统全面 除了制定程序的合法性之外,规章制度必须具备以下条件,才能确保有效运行: 所谓内容的全面性,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与人力资源相关的管理制度,员工手册里都应当有相应规定。比如招聘制度、劳动合同管理制度、薪酬和福利制度、考勤制度、休息、休假制度、奖惩制度、绩效考核制度,另外还有培训制度、报销制度、商业秘密保护制度、车辆使用管理制度等,这些制度都是与劳动者切身利益相关的,因此,企业在制定制度的时候,都应当有相应规定;二是具体某项制度的内容要完整。

    比如说制定奖惩制度,要有奖惩制度的制定目的、制定的基本原则、奖励适用的范围、奖励的主要方式、不同奖励方式所适用的范围、奖励的审批程序、惩处的方式、不同惩处所适用的范围、惩处的审批等。 二是内容要合法 规章制度的内容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以及政策规定。

    内容的合法性是规章制度赖以存在的基础。规章制度的内容不但不能违反《劳动法》及其配套法规,也不能违反民法通则、合同法、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残疾人就业保障法等基本法律。

    国家机关出台的一些政策性规定,在制定规章制度也都是必须考虑进去的,稍有不慎,就会步入雷区。三是可操作性要强 在制定规章制度时,固然需要一些原则性、指导性的内容作为基础,但是在执行时,所依据的条款规定要具体,要有可操性。

    有不少单位,在规章制度中都规定了劳动者应当怎么做、禁止怎么做,但是对于职工做或不做某一行为,并未规定该如何处理。或者是,制度条款的原则性过强,导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

    有的企业甚至在制度的执行上,制定了一些自我障碍条款,导致束手束脚。比如关于“职工旷工5天,经批评教育无效,公司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规定,其中“批评教育无效”就属于自我限制条款,导致企业在没有履行批评教育程序的情况下,就不能解除劳动合同。

    四是要体现人性化管理的内容规章制度所适用的对象是人,而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在设计规章制度时,要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有些单位的规章制度非常严格,甚至超出了常人所能想像的范围。比如某公司规定,旷工一天,罚款2000元。

    这种制度虽然在短时间内能起到震慑职工、严肃纪律的目的,但是从一个企业的长远发展来看,肯定会导致人心相背。毕竟,规章制度是企业文化的窗口,人性化的规章制度才能聚集人气,令良禽择良木而栖。

    五是术语、名词要规范。 根据法律规定,在处理、结束职工劳动关系这一问题上,可以采取不同方式,比如开除、除名、解除劳动合同、解除劳动关系、辞退、擅自离职。

    但是应当清楚的是,不同的处理方式针对的行为、处理的程序、适用的法律不同,结果自然也有所区别。而且,辞退这种方式,已经随着《国营企业辞退违纪职工暂行规定》的废止而消失。

    只有弄清不同术语的法律含义,单位才能合法有效地处理员工。另外,在制定规章制度中,切忌使用了过多生涩词汇,语言应力求通俗易懂。

    一、简介 1、 制定《员工守则》的目的及其用途 本守则是向全体员工介绍公司人事制度、工作规章及员工待遇的常备手册。员工可以从中很快熟悉公司所有规章制度,以便员工更好地工作,公司更好地发展。

    2、 由于手册无法涉及工作中的所有情况和问题,手册中陈述的制度条例及待遇应不断完善,所以公司保留按其认为合适的原则修订、增加或删除手册中任何条款的权利。规章制度、工作待遇一经修订,都将通知员工。

    二、 聘用规章 1、培训制度 (1)职前培训: 所有新入公司员工都要进行培训,办公室负责培训内容包括:公司概况(组织结构、部门职能、产品、客户市场、企业发展史、 发展前景 、各项规章制度)。 (2)岗位专业培训: 公司根据需要对员工进行的专项培训(包括内部及到公司以外的单位),应签定《服务协议》并约定服务期,违约时按照《服务协议》及《劳动法》规定解决。

    2、 人事管理 公司职工一律实行合同化管理,平等协商办理合同手续,合同关系形成后,双方必须遵守。公司与职工签订的合同,按职工自身具备的不同的条件,纳入不同的管理方式,确定不同的合同内容和有效期限。

    (1) 转正人员的人事档案应调入公司集体户,由公司办理并缴纳五险一金(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住房公积金)及补充保险。 (2) 试用期内和临时聘用的、兼职人员、返聘的离退休人员等公司不负责各项保险的缴纳。

    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