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有机化学说课稿范文

    急求高中有机化学教案

    鲁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全套教案,内容很多这里无法全部复制,你到我们网站去下载吧第一章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烃第1节 认识有机化学【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学生在学完《化学2(必修)》中有机化学知识的基础上,向他们展示有机化学发展历程、研究领域;系统介绍了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方法。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方法是学生学习有机化学有机化学的基础。本节还介绍了许多有机化学的概念,如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官能团、同系物等,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对后续化学课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课时 有机化学的发展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基本要求】知识与技能要求: (1)知道有机化学的发展,了解有机化学的研究领域。(2)掌握有机物的三种分类方法,建立烃和烃的衍生物的分类框架。

    (3)理解同系物和官能团的概念。过程与方法要求:(1)通过对有机化合物分类方法的研究,能够对有机化合物结构从多角度进行分析、。

    对比和归类。(2)通过对典型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有机化学发展史的教育,体会科学研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有机化学世界的奇妙与丰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后续的新、相关内容做好准备。【重、难点】本课时的重点是有机物的分类。

    难点是官能团的认识几同系物的判断。【学案导学】1.有机化学就是以有机物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的研究范围包括有机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机化学萌发于___________,创立并成熟于_________,进入__________是有机化学发展和走向辉煌的时期,21世纪,有机化学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2.有机化合物的分类通常有三种方法,根据组成元素的种类可分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根据分子中碳架不同可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两类;根据所含官能团的不同,烃的衍生物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官能团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下列官能团的结构简式:双键_______________ 叁键____________苯环___________ 羟基_____________醛基_______________ 羧基_____________酯基____________。

    4.同系物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下列烃的结构特点及通式:烷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烯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炔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苯的同系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时测控1】专题一: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及有机化学的发展历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机物只能从有机体中取得B.有机物和无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有严格的区别,它们不能相互转化。

    C.能溶于有机溶剂的物质一定是有机物D.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均属于有机物。2.下列哪位科学家首先提出了“有机化学”的概念 ( )A.李比希 B.维勒 C.舍勒 D.贝采里乌斯3.把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等含碳元素的化合物视作无机物的理由是 ( )A.不能从有机物中分离出来。

    B.不是共价化合物。C.它们的组成和性质跟无机物相似。

    D.都是碳的简单化合物。4.尿素是第一种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下列关于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尿素是一种氮肥。

    B.尿素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一种产物。C.尿素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

    D.尿素是一种酸。5.在人类已知的化合物中种类最多的是( )A.铁元素的化合物B.碳元素的化合物C.氮元素化合物D.钠元素化合物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

    ②最早提出有机化学概念的是英国科学家道尔顿。③创造联合制碱法的是我国科学家侯德榜。

    ④首先在实验室中合成尿素的是维勒(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7.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只能从动植物体内取得的化合物称为有机物B.凡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都称为有机化合物C.有机物和无机物之间不能相互转化D.有机物的熔点一般较低8.19世纪初_____国化学家________首先提出了有机化学的概念。9.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了______标志着人工合成蛋白质时代的开始。

    10.有机物和无机物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写出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1)工业上用NH3和CO2在1800C和1.5ⅹ107Pa—3ⅹ107Pa条件下合成尿素(H2NCONH2)(2)尿素在酶的作用下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铵易被作物吸收【总结提高】通过对本专题的训练,你认为你澄清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或者说你主要收获是什么?专题二:有机物的分类及官能团的概念11.乙醇、苯酚、乙酸和葡萄糖中共同含有的官能团是 ( )A.羧基 B.醛基 C.羟基 D.羰基12.下列粒子不属于官能团的是( )A.OH— B. -Br C. >C=C< D.-CHO13.下列物质不属于烃的衍生物的是( )A. CH3- -Cl B.CH3CH2-NO2C.CH2CHBr D. [ CH2-CH2 ]n 14.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下图: ( ) CH3-C═O--CH-CH2-COOH CH2═CH—CH2— OH此有机物属于①烯烃②多官能团有机化合物③芳香烃④烃的衍。

    急求3篇有机化学小论文 800字左右的

    作为文史专业学生,选择《化学与社会》,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固然比理工科学生的难度要大得多,但是,难并不成为逃避的理由。

    选择学习《化学与社会》不仅有学习价值,而且对我们的生活,对今后的发展都大有裨益。一、从化学与专业学习的关系来看。

    虽然由于专业的原因,文史专业学生和理工专业学生对化学知识的需求已经大不相同。相比较而言,理工类学生无论是对化学知识的了解还是未来对该学科知识的需求,都要强于文史类学生,因而,理工科学生掌握、补充化学知识,尤其是与化学相关专业学生学习《化学与社会》是对自己专业知识的一个很好的补充和提高过程。

    文史类学生虽然对化学课已经比较陌生,但是,适当掌握一些化学知识,仍然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学习化学知识,不仅是对过去知识的重温,也是对现在专业知识的补充,多掌握一些生活必需的常识,无疑又是对生活质量起着不容忽视的提升作用。

    二、从化学与生活的关系来看:如果说人文和社会知识是从生活中提炼出的一种抽象的知识,那么,物理和化学知识作为自然科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则是从生活中直接得到的常识,因而,其用之于生活的方面和领域更为广阔。掌握适当的物理和化学知识,不仅能帮助我们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疑问,更能增加我们的生活常识,提高生活质量。

    例如肯得基的“苏丹红事件”便是化学知识运用于生活的很好明证——一个不懂化学的人,是断然不知道这件事的意义的。三、化学与政治学科的关系。

    政治学作为新兴学科,其学科前景和实用性固然不甚为人所知,但政治学科所研究的领域和意义却是不容被忽视的。政治学科主要研究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历史,以及从历史中结晶出的文化积淀。

    概而言之,政治学是以人的精神诉求为研究对象,并最终使人在精神领域达到更高的善的一门学科。因而,关注人的需求,指引人的发展,让人们在精神层面得到更好的发展是政治学科追求的目标之一。

    化学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人类也曾利用自己掌握的化学知识让自己所处的社会历史时期前进了许多年。但同时,化学就如同一把双刃剑,化学对人类积极和消极的方面都毫不隐讳地存在着。

    而如何扬长避短,让化学发挥更好的作用为人类社会进步服务,是人类需要关注的一个话题。例如美国拥有当今世界上最多的科学家和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他们用化学科学制造出了核武器,然而却将化学创造出来的这个“厉害角色”用到了屠杀伊拉克平民的战斗中;日本人运用生物、化学技术制造出了生化武器,同样,这些武器也只是在屠杀中国平民的战斗中露出了其“助桀为虐”的不光彩面目。

    当然,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我们需要指明的是,化学在发展的过程中固然有人才和技术提高的必要,但同样也需要正确的方向的指引,否则,只可能陷入“越发展越落后”境地。

    政治学科正有对人们进行劝诫,进行价值观教育的作用。因而,正确地运用化学与政治学的知识在使人类生活水平提高的意义上来说,虽然方式不同,但殊途同归。

    同时,化学实验的操作不当造成人类灾难的事例也不枚胜举。从广义上来讲,人类社会是一个整体,无论是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无不是在一个整体中和谐共存和发展的,人类的任何社会活动都应该以与自然和谐共存,促进人类实质意义上的提高为目标的,因而,如何让化学服务于人类,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与自然和谐共存,树立科学发展观,是政治学科的重要任务,因此,从指引化学发展方向,使化学与社会和谐共存的角度来讲,化学与政治学科关系紧密。

    四、从化学与个人发展的关系来看信息时代,知识最为重要,无论是文盲,还是知识分子,在不断学习,充实、善自己知识结构的道路上,没有高低尊卑之分,作为社会精英的大学生,就更需要学习各方面知识,以充实自己,使自己成为各行业都能独当一面的人,无论是对自己的就业前景,还是对社会的贡献角度都大有裨益。因而,学习化学与社会,了解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知晓文明之间的内部联系,促使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使科学发展在为人类福祉的不断增进的道路上发挥更大作用意义深远。

    我们要明白,“知识无止境,学习亦当不休止。”。

    求一篇有关有机化学的小论文.

    有机化学发展介绍及前景一.发展介绍1806年首次由瑞典的贝采里乌斯(J.J.Berzelius,1779—1848)提出,当时是作为无机化学的对立物而命名的。

    19世纪初,许多化学家都相信,由于在生物体内存在着所谓的“生命力”,因此,只有在生物体内才能存在有机物,而有机物是不可能在实验室内用无机物来合成的。1824年,德国化学家维勒(F.W?hler,1800—1882)用氰经水解制得了草酸;1828年,他在无意中用加热的方法又使氰酸铵转化成了尿素。

    氰和氰酸铵都是无机物,而草酸和尿素都是有机物。维勒的实验给予“生命力”学说以第一次冲击。

    在此以后,乙酸等有机物的相继合成,使得“生命力”学说逐渐被化学家们所否定。 有机化学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一是萌芽时期,由19世纪初到提出价键概念之前。 在这一时期,已经分离出了许多的有机物,也制备出了一些衍生物,并对它们作了某些定性的描述。

    当时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表示有机物分子中各原子间的关系,以及建立有机化学的体系。法国化学家拉瓦锡(A.L.Lavoisier,1743—1794)发现,有机物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他的工作为有机物的定量分析奠定了基础。在1830年,德国化学家李比希(J.von Liebig,1803—1873)发展了碳氢分析法;1883年,法国化学家杜马(J.B.A.Dumas,1800—1884)建立了氮分析法。

    这些有机物定量分析方法的建立,使化学家们能够得出一种有机化合物的实验式。 二是经典有机化学时期,由1858年价键学说的建立到1916年价键的电子理论的引入。

    1858年,德国化学家凯库勒(F.A.Kekule,1829—1896)等提出了碳是四价的概念,并第一次用一条短线“—”表示“键”。凯库勒还提出了在一个分子中碳原子可以相互结合,且碳原子之间不仅可以单键结合,还可以双键或三键结合。

    此外,凯库勒还提出了苯的结构。 早在1848年法国科学家巴斯德(L.Pasteur,1822—1895)发现了酒石酸的旋光异构现象。

    1874年荷兰化学家范霍夫(J.H.van't Hoff, 1852—1911)和法国化学家列别尔(J.A.Le Bel,1847—1930)分别独立地提出了碳价四面体学说,即碳原子占据四面体的中心,它的4个价键指向四面体的4个顶点。这一学说揭示了有机物旋光异构现象的原因,也奠定了有机立体化学的基础,推动了有机化学的发展。

    在这个时期,有机物结构的测定,以及在反应和分类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价键还只是化学家在实践中得出的一种概念,有关价键的本质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

    三是现代有机化学时期。 1916年路易斯(G.N.Lewis,1875—1946)等人在物理学家发现电子、并阐明了原子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价键的电子理论。

    他们认为,各原子外层电子的相互作用是使原子结合在一起的原因。相互作用的外层电子如果从一个原子转移到另一个原子中,则形成离子键;两个原子如共用外层电子,则形成共价键。

    通过电子的转移或共用,使相互作用原子的外层电子都获得稀有气体的电子构型。这样,价键图像中用于表示价键的“—”,实际上就是两个原子共用的一对电子。

    价键的电子理论的运用,赋予经典的价键图像表示法以明确的物理意义。 1927年以后,海特勒(W.H.Heitler,1904—)等人用量子力学的方法处理分子结构的问题,建立了价键理论,为化学键提出了一个数学模型。

    后来,米利肯(R.S.Mulliken,1896—1986)用分子轨道理论处理分子结构,其结果与价键的电子理论所得的结果大体上是一致的,由于计算比较简便,解决了许多此前不能解决的问题。对于复杂的有机物分子,要得到波函数的精确解是很困难的,休克尔(E.Hückel,1896—)创立了一种近似解法,为有机化学家们广泛采用。

    在20世纪60年代,在大量有机合成反应经验的基础上,伍德沃德(R.B.Woodward,1917—1979)和霍夫曼(R.Hoffmann,1937—)认识到化学反应与分子轨道的关系,他们研究了电环化反应、σ键迁移重排和环加成反应等一系列反应,提出了分子轨道对称守恒原理。日本科学家福井谦一(1918—1998)也提出了前线轨道理论。

    在这个时期的主要成就还有取代基效应、线性自由能关系、构象分析,等等。二.21世纪有机化学的发展在21世纪,有机化学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一方面,随着有机化学本身的发展及新的分析技术、物理方法以及生物学方法的不断涌现,人类在了解有机化合物的性能、反应以及合成方面将有更新的认识和研究手段;另一方面,材料科学和生命科学的发展,以及人类对于环境和能源的新的要求,都给有机化学提出新的课题和挑战。有机化学将在物理有机学、有机合成学、天然产物学、金属有机学、化学生物学、有机分析和计算学、农药化学、药物化学、有机材料化学等各个方面得到发展。

    物理有机化学 物理有机化学是用物理化学的方法研究有机化学的科学。主要的研究发展方向有: 1.运用现代光谱、波谱和显微技术表征分子结构,探索其与性能(物理、化学、生理、材料……)的关系;新分子和新材料的设计和理论研究。

    2. 反应机理(协同、离子、自由基、卡宾、激发态、电子转移……) 和活泼中间体。 3. 主—客体化学;分子间弱相互作用和超。

    人教版 高二下学期化学 说课稿,可以给我发一份吗,急求

    乙醛、醛类(第一课时)说课稿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高二化学第六章烃的衍生物,第五节乙醛、醛类的第一课时,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边讲边实验的教学方法,以准确的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现象从而归纳得出乙醛的主要化学性质。下面,我准备从以下五个方面谈一谈我自己对本节课教学的一点想法: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醛是有机化合物中一类非常重要的衍生物。

    由于醛基比较活泼,使得醛可以发生多种化学反应。它在有机合成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另外,本节内容也是后面我们学习糖类知识的基础。在历年的高考试题当中以醛类为载体的有机推断题经常出现。

    足见本节内容的重要性。而本节课我们正是以醛类的代表物:乙醛来学习醛类的性质。

    所以,学生掌握好本节内容对于掌握醛类的化学性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说教学目标:(1)了解乙醛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掌握乙醛的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3)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类推思维能力和归纳思维能力。3、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为乙醛的化学性质里的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以及有机化学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概念的理解。

    二、说教法,学法:本节课的教学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了边讲边实验的教学方法。首先,展示出乙醛实物,让学生自己总结得出乙醛的主要物理性质。

    进而在学习乙醛的化学性质时在演示实验中对比分析,适时的提问,对比分析,启发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也是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从而较轻松的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三、说教学过程:首先,通过复习乙醇的性质导入新课。再简单的介绍出乙醛的分子结构和物理性质。

    其次,通过对官能团醛基的分析引出乙醛的两个重要的化学反应: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其中,在讲述乙醛与氢气的加成反应时将乙醛和乙醇联系起来,并结合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而得出在有机反应中对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理解。

    再通过两个演示实验:即乙醛的银镜反应和与新制的CU(OH)2旋浊液反应将乙醛和乙酸联系起来。最后,再结合乙醛的化学性质简单的介绍出乙醛的用途。

    四、归纳小节:在本节课的最后回过头来将乙醛的化学性质作以简单的回顾总结从而加深学生对乙醛性质的掌握。五、布置作业:(1)课后思考题:1、由乙醛的化学性质去类推出醛类所具有的化学性质。

    2、从消耗原料的多少和环境保护两方面去考虑为何在清洗做完银镜反应试管内壁附着的银时用稀HNO3而不用浓HNO3。(2)书面作业:课后习题:一:1 、3;二:3 ;四。

    求一篇有关有机化学的小论文.

    有机化学发展介绍及前景一.发展介绍1806年首次由瑞典的贝采里乌斯(J.J.Berzelius,1779—1848)提出,当时是作为无机化学的对立物而命名的。

    19世纪初,许多化学家都相信,由于在生物体内存在着所谓的“生命力”,因此,只有在生物体内才能存在有机物,而有机物是不可能在实验室内用无机物来合成的。1824年,德国化学家维勒(F.W?hler,1800—1882)用氰经水解制得了草酸;1828年,他在无意中用加热的方法又使氰酸铵转化成了尿素。

    氰和氰酸铵都是无机物,而草酸和尿素都是有机物。维勒的实验给予“生命力”学说以第一次冲击。

    在此以后,乙酸等有机物的相继合成,使得“生命力”学说逐渐被化学家们所否定。 有机化学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一是萌芽时期,由19世纪初到提出价键概念之前。 在这一时期,已经分离出了许多的有机物,也制备出了一些衍生物,并对它们作了某些定性的描述。

    当时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表示有机物分子中各原子间的关系,以及建立有机化学的体系。法国化学家拉瓦锡(A.L.Lavoisier,1743—1794)发现,有机物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他的工作为有机物的定量分析奠定了基础。在1830年,德国化学家李比希(J.von Liebig,1803—1873)发展了碳氢分析法;1883年,法国化学家杜马(J.B.A.Dumas,1800—1884)建立了氮分析法。

    这些有机物定量分析方法的建立,使化学家们能够得出一种有机化合物的实验式。 二是经典有机化学时期,由1858年价键学说的建立到1916年价键的电子理论的引入。

    1858年,德国化学家凯库勒(F.A.Kekule,1829—1896)等提出了碳是四价的概念,并第一次用一条短线“—”表示“键”。凯库勒还提出了在一个分子中碳原子可以相互结合,且碳原子之间不仅可以单键结合,还可以双键或三键结合。

    此外,凯库勒还提出了苯的结构。 早在1848年法国科学家巴斯德(L.Pasteur,1822—1895)发现了酒石酸的旋光异构现象。

    1874年荷兰化学家范霍夫(J.H.van't Hoff, 1852—1911)和法国化学家列别尔(J.A.Le Bel,1847—1930)分别独立地提出了碳价四面体学说,即碳原子占据四面体的中心,它的4个价键指向四面体的4个顶点。这一学说揭示了有机物旋光异构现象的原因,也奠定了有机立体化学的基础,推动了有机化学的发展。

    在这个时期,有机物结构的测定,以及在反应和分类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价键还只是化学家在实践中得出的一种概念,有关价键的本质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

    三是现代有机化学时期。 1916年路易斯(G.N.Lewis,1875—1946)等人在物理学家发现电子、并阐明了原子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价键的电子理论。

    他们认为,各原子外层电子的相互作用是使原子结合在一起的原因。相互作用的外层电子如果从一个原子转移到另一个原子中,则形成离子键;两个原子如共用外层电子,则形成共价键。

    通过电子的转移或共用,使相互作用原子的外层电子都获得稀有气体的电子构型。这样,价键图像中用于表示价键的“—”,实际上就是两个原子共用的一对电子。

    价键的电子理论的运用,赋予经典的价键图像表示法以明确的物理意义。 1927年以后,海特勒(W.H.Heitler,1904—)等人用量子力学的方法处理分子结构的问题,建立了价键理论,为化学键提出了一个数学模型。

    后来,米利肯(R.S.Mulliken,1896—1986)用分子轨道理论处理分子结构,其结果与价键的电子理论所得的结果大体上是一致的,由于计算比较简便,解决了许多此前不能解决的问题。对于复杂的有机物分子,要得到波函数的精确解是很困难的,休克尔(E.Hückel,1896—)创立了一种近似解法,为有机化学家们广泛采用。

    在20世纪60年代,在大量有机合成反应经验的基础上,伍德沃德(R.B.Woodward,1917—1979)和霍夫曼(R.Hoffmann,1937—)认识到化学反应与分子轨道的关系,他们研究了电环化反应、σ键迁移重排和环加成反应等一系列反应,提出了分子轨道对称守恒原理。日本科学家福井谦一(1918—1998)也提出了前线轨道理论。

    在这个时期的主要成就还有取代基效应、线性自由能关系、构象分析,等等。二.21世纪有机化学的发展在21世纪,有机化学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一方面,随着有机化学本身的发展及新的分析技术、物理方法以及生物学方法的不断涌现,人类在了解有机化合物的性能、反应以及合成方面将有更新的认识和研究手段;另一方面,材料科学和生命科学的发展,以及人类对于环境和能源的新的要求,都给有机化学提出新的课题和挑战。有机化学将在物理有机学、有机合成学、天然产物学、金属有机学、化学生物学、有机分析和计算学、农药化学、药物化学、有机材料化学等各个方面得到发展。

    物理有机化学 物理有机化学是用物理化学的方法研究有机化学的科学。主要的研究发展方向有: 1.运用现代光谱、波谱和显微技术表征分子结构,探索其与性能(物理、化学、生理、材料……)的关系;新分子和新材料的设计和理论研究。

    2. 反应机理(协同、离子、自由基、卡宾、激发态、电子转移……) 和活泼中间体。 3. 主—客体化学;分子间弱相互作用和超分子化学;。

    求一篇原创的有机化学小论文

    中国期刊网有找原创的有机化学小论文

    卤烃在无水乙醚中与镁作用生成有机金属镁化合物。这一产物叫做格利雅试剂,简称格氏试剂。

    格氏试剂是一个极性分子:R—MgX,R可以进行亲核取代反应。格氏试剂的结构一般以RMgX表示。NMR谱中显示出格氏试剂为双分子化合物,它的真实结构可能是:

    生成格氏试剂的难易与卤烃的结构及卤素的种类有关。就反应性和产率来说,一级卤烃>二级卤烃>三级卤烃;RI>RBr>RCl。

    例如:

    由于碘代烷最贵,而氯代烷的反应性最差,所以,实验室中常采用反应性居中的溴代烷来合成格氏试剂。单质碘对反应有催化作用,因此常常加入少量碘来促进反应。烯丙基型及苄基型卤烃非常活泼,很易生成格氏试剂。生成的格氏试剂又与未作用的卤烃偶合。因此,在合成此类格氏试剂时,要严格控制反应在较低温度下进行。乙烯型卤烃和卤素直接连在芳环上的芳香卤烃在无水乙醚中不能与镁形成格氏试剂。改变溶剂如采用四氢呋喃作为溶剂可以顺利进行反应。例如:

    据认为,这是由于环醚中氧比直链醚中的氧更为暴露在外,容易和镁配合而加速反应。

    格氏试剂非常活泼,可以和空气中的氧、水、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因此,在制备时,除保持试剂的干燥外,还应隔绝空气。

    格氏试剂是有机合成中非常重要的试剂之一。制得的格氏试剂不需分享即可直接用于有机合成。

    利用格氏试剂合成烃、醇、醛、酮、羧酸等一系列有机化合物的这些反应称格利雅反应,简称格氏反应。

    ①与活泼氢的反应。格氏试剂遇水、醇、羧酸、氨、胺等具有“活泼”氢的化合物都生成烷烃。例如:

    本反应可用于活泼氢的定量反应。通过测定生成的烷烃体积,可计算出每分子有机物所含的活泼氢数目,称为活泼氢测定法。

    ②与活泼卤代烷反应。格氏试剂与烯丙型、苄基型卤烃偶合生成烃类。

    格氏试剂与烯丙基型卤烃的偶合反应是合成末端烯烃的一种方法。三级卤烃也可反应,但产量较低。

    ③与金属卤化物的反应。格氏试剂与还原电位低于镁的金属卤化物作用,格氏试剂中的烃基取代了金属卤化物中的卤素,生成新的有机金属化合物,这是合成有机金属化合物的一种重要方法。

    一些金属的还原电位:

    有机镉化合物是合成酮的一个重要试剂。例如:

    格氏试剂与三氯化铝作用生成有机铝化合物。

    RMgX+AlClRAlClRAlClRAl

    有机铝化合物是烯烃聚合反应的一种重要催化剂。

    ④与具有极性的双键或叁键化合物的加成。

    求话题为《我与有机化学》的论文,1000字左右

    有机化学 又称为碳化合物的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制备的学科,是化学中极重要的一个分支。含碳化合物被称为有机化合物是因为以往的化学家们认为含碳物质一定要由生物(有机体)才能制造;然而在1828年的时候,德国化学家弗里德里希·维勒,在实验室中成功合成尿素(一种生物分子),自此以后有机化学便脱离传统所定义的范围,扩大为含碳物质的化学。

    “有机化学”(Organic Chemistry)这一名词于1806年首次由贝采里乌斯提出。当时是作为“无机化学”的对立物而命名的。由于科学条件限制,有机化学研究的对象只能是从天然动植物有机体中提取的有机物。因而许多化学家都认为,在生物体内由于存在所谓“生命力”,才能产生有机化合物,而在实验室里是不能由无机化合物合成的。

    1824年,德国化学家维勒从氰经水解制得草酸;1828年他无意中用加热的方法又使氰酸铵转化为尿素。氰和氰酸铵都是无机化合物,而草酸和尿素都是有机化合物。维勒的实验结果给予“生命力”学说第一次冲击。此后,乙酸等有机化合物相继由碳、氢等元素合成,“生命力”学说才逐渐被人们抛弃。

    由于合成方法的改进和发展,越来越多的有机化合物不断地在实验室中合成出来,其中,绝大部分是在与生物体内迥然不同的条件下合成出来的。“生命力”学说渐渐被抛弃了,“有机化学”这一名词却沿用至今。

    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之间没有绝对的分界。有机化学之所以成为化学中的一个独立学科,是因为有机化合物确有其内在的联系和特性。

    位于周期表当中的碳元素,一般是通过与别的元素的原子共用外层电子而达到稳定的电子构型的(即形成共价键)。这种共价键的结合方式决定了有机化合物的特性。大多数有机化合物由碳、氢、氮、氧几种元素构成,少数还含有卤素和硫、磷、氮等元素。因而大多数有机化合物具有熔点较低、可以燃烧、易溶于有机溶剂等性质,这与无机化合物的性质有很大不同。

    在含多个碳原子的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碳原子互相结合形成分子的骨架,别的元素的原子就连接在该骨架上。在元素周期表中,没有一种别的元素能像碳那样以多种方式彼此牢固地结合。由碳原子形成的分子骨架有多种形式,有直链、支链、环状等。

    在有机化学发展的初期,有机化学工业的主要原料是动、植物体,有机化学主要研究从动、植物体中分离有机化合物。

    19世纪中到20世纪初,有机化学工业逐渐变为以煤焦油为主要原料。合成染料的发现,使染料、制药工业蓬勃发展,推动了对芳香族化合物和杂环化合物的研究。30年代以后,以乙烯为原料的有机合成兴起。40年代前后,有机化学工业的原料又逐渐转变为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发展了合成橡胶、合成塑料和合成纤维工业。由于石油资源将日趋枯竭,以煤为原料的有机化学工业必将重新发展。当然,天然的动、植物和微生物体仍是重要的研究对象。

    有机化学研究手段的发展经历了从手工操作到自动化、计算机化,从常量到超微量的过程。

    20世纪40年代前,用传统的蒸馏、结晶、升华等方法来纯化产品,用化学降解和衍生物制备的方法测定结构。后来,各种色谱法、电泳技术的应用,特别是高压液相色谱的应用改变了分离技术的面貌。各种光谱、能谱技术的使用,使有机化学家能够研究分子内部的运动,使结构测定手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电子计算机的引入,使有机化合物的分离、分析方法向自动化、超微量化方向又前进了一大步。带傅里叶变换技术的核磁共振谱和红外光谱又为反应动力学、反应机理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这些仪器和x射线结构分析、电子衍射光谱分析,已能测定微克级样品的化学结构。用电子计算机设计合成路线的研究也已取得某些进展。

    未来有机化学的发展首先是研究能源和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迄今我们使用的大部分能源和资源,如煤、天然气、石油、动植物和微生物,都是太阳能的化学贮存形式。今后一些学科的重要课题是更直接、更有效地利用太阳能。

    对光合作用做更深入的研究和有效的利用,是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和有机化学的共同课题。有机化学可以用光化学反应生成高能有机化合物,加以贮存;必要时则利用其逆反应,释放出能量。另一个开发资源的目标是在有机金属化合物的作用下固定二氧化碳,以产生无穷尽的有机化合物。这几方面的研究均已取得一些初步结果。

    其次是研究和开发新型有机催化剂,使它们能够模拟酶的高速高效和温和的反应方式。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开始,今后会有更大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了有机合成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研究。今后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有机化合物结构的测定等必将更趋系统化、逻辑化。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烃和卤代烃的性质

    卤代烃主要考虑两个性质的反应:取代(水解)和消去。

    取代,主要是在NaOH中由羟基OH取代卤素原子X 1:1进行。 消去,分两种:一种是在 NaOH/醇,消去X和贝塔H,没有贝塔H不能发生消去。

    选定主链以后,就要进行主链的位次编号,也就是确定取代基的位次,主链从一端向另一端编号,号数用1,2,3┉ 等表示,读成1位,2位,3位等。 扩展资料: 如果含有几个相同的取代基时,把它们合并起来,取代基的数目用一、二、三┉等来表示,写在取代基的前面;如果含有几个不同的取代基时,就把小的取代基名称写在前面。

    大的写在后面(烷基的大小顺序是: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己基、异戊基、异丁基、异丙基),其位次必须逐个注明,位次的数字之间要用“,”隔开。 对简单的烷烃从距离支链最近的一端开始编号,位次和取代基名词之间要用“—”半字线连接起来。

    在有几种编号的可能时,应当选定使取代基的位次为最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卤代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烃。

    求高中有机化学复习提纲

    第三章 重要的有机化合物(需翻书查阅或自主测试) (一) 甲烷 一、甲烷的元素组成与分子结构 CH4 正四面体二、 甲烷的物理性质 三、 甲烷的化学性质 1、 甲烷的氧化反应 实验现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 甲烷的取代反应 含义: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发生取代反应,甲烷分子里的四个氢原子逐步被氯原子取代反应能生成一系列甲烷的氯取代物和氯化氢.反应方程式: 取代反应概念: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另一种原子(或原子团)所替代的反应,叫做取代反应.3、甲烷受热分 (二) 烷烃 烷烃的概念 : 1、 烷烃的通式 :____________________2、 烷烃物理性质 :(1)状态:一般情况下,1—4个碳原子烷烃为___________,5—16个碳原子为__________,16个碳原子以上为_____________.(2)溶解性:烷烃________溶于水,_________溶(填“易”、“难”)于有机溶剂.(3)熔沸点:随着碳原子数的递增,熔沸点逐渐_____________.(4)密度:随着碳原子数的递增,密度逐渐___________.3、 烷烃的化学性质 (1)一般比较稳定,在通常情况下跟酸、碱和高锰酸钾等都______反应.(2)取代反应:在光照条件下能跟卤素发生取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氧化反应:在点燃条件下,烷烃能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同系物同系物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掌握概念的三个关键:(1) 通式相同;(2)结构相似;(3)组成上相差n个(n≥1)CH 2 原子团 例1、 下列化合物互为同系物的是:(D)A 、 和 B、C 2 H 6 和C 4 H 10 H Br CH 3 C、Br—C—Br和Br—C—H D、CH 3 CH 2 CH 3 和CH 3 —CH—CH 3 H H(四) 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物体 1 、 同分异构现象:化合物具有相同的________,但具有不同_________的现象. 2 、 同分异构体:化合物具有相同的_________,不同________的物质互称为同分异构体. 3 、 同分异构体的特点:________相同,________不同,性质也不相同. 〔知识拓展〕 烷烃的系统命名法 :选主链——碳原子最多的碳链为主链;编号位——定支链,要求取代基所在的碳原子的编号代数和为最小;写名称——支链名称在前,母体名称在后;先写简单取代基,后写复杂取代基;相同的取代基合并起来,用二、三等数字表示. (五) 烯烃 一、 乙烯的组成和分子结构 1 、 组成: 分子式: 含碳量比甲烷高. 2 、 分子结构:含有碳碳双键.双键的键长比单键的键长要短些.二、 乙烯的氧化反应 1 、 燃烧反应(请书写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 2 、 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作用——被氧化,高锰酸钾被还原而退色,这是由于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的缘故.(乙烯被氧化生成二氧化碳)三、 乙烯的加成反应 1 、 与溴的加成反应(乙烯气体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退色)CH 2 ═CH 2 +Br-Br→CH 2 Br-CH 2 Br 1,2-二溴乙烷(无色) 2 、 与水的加成反应CH 2 ═CH 2 +H-OH→CH 3 —CH 2 OH 乙醇(酒精) 书写乙烯与氢气、氯气、溴化氢的加成反应.乙烯与氢气反应 乙烯与氯气反应 乙烯与溴化氢反应 [知识拓展]四、乙烯的加聚反应: nCH 2 ═CH 2 → [CH 2 -CH 2 ] n (六) 苯、芳香烃 一、 苯的组成与结构 1、分子式 C6H62、结构特点 二、 苯的物理性质 : 三、 苯的主要化学性质 1、 苯的氧化反应 苯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在空气中燃烧冒浓烟.2C6H6+15O2 12CO2+6H2O [思考]你能解释苯在空气中燃烧冒黑烟的原因吗? 注意:苯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2、 苯的取代反应 在一定条件下苯能够发生取代反应 苯与液溴反应与硝酸反应 反应条件: 化学反应方程式: 注意事项: 化学方程式: 3、在特殊条件下,苯能与氢气、氯气发生加成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七) 烃的衍生物 一、 乙醇的物理性质 : 〔练习〕某有机物中只含C、H、O三种元素,其蒸气的是同温同压下氢气的23倍,2.3g该物质完全燃烧后生成0.1mol二氧化碳和27g水,求该化合物的分子式.二、 乙醇的分子结构 结构式: 结构简式: 三、 乙醇的化学性质 1 、 乙醇能与金属钠(活泼的金属)反应: 2 、 乙醇的氧化反应(1) 乙醇燃烧化学反应方程式: (2) 乙醇的催化氧化化学反应方程式: (3)乙醇还可以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反应,被直接氧化成乙酸. 〔知识拓展〕1、 乙醇的脱水反应 (1)分子内脱水,生成乙烯化学反应方程式: (2)分子间脱水,生成乙醚化学反应方程式: 四、 乙酸 乙酸的物理性质 : 乙酸的结构式、结构简式 : 酯化反应:酸跟醇作用而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叫做酯化反应.反应现象: 反应化学方程式: 1、在酯化反应中,乙酸最终变成乙酸乙酯.这时乙酸的分子结构发生什么变化?2、酯化反应在常温下反应极慢,一般15年才能达到平衡.怎样能使反应加快呢?3、酯化反应的实验时加热、加入浓硫酸.浓硫酸在这里起什么作用?4为什么用来吸收反应生成物的试管里要装饱和碳酸钠溶液?不用饱和碳酸钠溶液而改用水来吸收酯化反应的生成物,会有什么不同的结果?5为什么出气导管口不能插入碳酸钠液面下? 。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