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高考小论文范文
高中历史一小论文
一、五次侵华战争1、鸦片战争:1840.6—1842.8 ,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 ,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3、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5、日本法西斯侵华战争(抗日战争):①1931—1937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局部侵华战争。②1937—1945年,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二、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归类1、割地:①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②俄国通过《瑷珲条约》《北京条约》等割去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③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去台湾、澎湖列岛等。2、赔款①《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元 ②《马关条约》赔款2亿两白银③《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白银3、开埠通商①《南京条约》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通商权。
②《马关条约》开放沙市、重庆(最西端)、苏州、杭州为商埠。4、攫取中国的特权①《南京条约》:规定了协定关税权。
②《马关条约》:日本首先取得开设工厂的特权。③《辛丑条约》:列强取得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的完全控制权5、有突出特征的条约①《南京条约》: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②《瑷珲条约》:割地最多。③《马关条约》:最能体现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的特点④《辛丑条约》:赔款最多;体现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三、列强侵华罪行1、两次洗劫北京:①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并焚烧圆明园。
②八国联军侵华期间,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2、镇压中国人民革命:①成立“洋枪队”(华尔),镇压太平天国运动;②组成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③抗战胜利后,美国扶蒋**3、制造大屠杀: ①甲午中日战争期间,1894年日本制造了旅顺大屠杀;②抗日战争期间,1937年日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
4、制造事变:1931年九•一八事变(沈阳);1937年七七事变(北京卢沟桥);1937年八•一三事变。四、人民的反抗1、人民群众的斗争(1)1851年到1864年,洪秀全领导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太平天国运动(2)1899至1900年,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3)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组织抗日义勇军抗击日军入侵(杨靖宇)。
2、爱国官兵的英勇斗争(1)禁烟运动: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是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起点。(2)鸦片战争:关天培在虎门,英勇牺牲。
(3)边疆地区危机:左宗棠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4)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战役中,邓世昌英勇战斗,与舰同沉。
(5)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6)1937年七七事变,卢沟桥守军(二十九军)英勇抗击日军进攻。(7)1937年9月,平型关战役中八路军一一五师英勇抗击日军。
(8)1938年春,中国军队在山东台儿庄与日军激战。(9)1940年8月起,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发动百团大战。
3、学生运动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历史小论文1500字,急需啊!!!!!!!!!!!!!!!!!!!
欧洲是工业文明与新思想诞生的地方。
16世界前后,工业文明的曙光首先出现在西欧。工厂的前身手工工场兴起,新的社会阶层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
随后,今天被众人所熟知的,民主政策、科学思想得到传播,专制制度走向覆灭,革命的旗帜树立在新时代的上空。 欧洲文明的快速崛起,由多方面构成: 1、工商业的兴起,改变了农业社会的面貌。
手工工场出现以后,商人的地位得到提高,一部分进入工场的农民因为远离农务变成了工人。 中世纪,欧洲处在天主教会的绝对统治下。
14世纪时,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借助研究古代希腊罗马文化,通过文艺创作,宣传人文精神。 2、这就是“文艺复兴”运动。
人们逐渐走出中世纪的宗教愚昧和专制主义,追求自由、民主与科学。17。
18世纪,西欧先进的思想家们相信,人类社会也受一定法则支配,人有能力考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去发现这个法则。这就是“启蒙运动”,它将人们又领向一个新的思想高度,将文艺复兴的理念上升到另一个高度。
他们提倡天赋人权。三权分立,人民主权。
极大的动摇了封建统治,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为人类社会传召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3、全新的自然观的念出现为近代科学诞生以及新技术的创造是密不可分的。培根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观点,极大鼓舞了科学家们对自然的探索和研究。
波兰科学家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强有力的否定了教会的权威。人们更加深入的探究自然现象,这就是“科学革命的开端”。
4、在16世纪以前,各大洲的人们交流很少,那么整个世界时则样从原来相对分散、隔绝的状态走向一个故乡联系的整体呢?其间欧洲人做了巨大的贡献。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在西班牙国王的支持下,开始了他的远洋航行。
经过连个多月的艰苦航行到达了“印度”。(美洲)这是欧洲人过去不知道的一个新大陆。
受到哥伦布发现美洲的影响,许许多多航海家们加入了这个海上探险事业,开辟通往东方的道路。先后有葡萄牙人迪亚士、达伽马、葡萄牙人麦哲伦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新航路的开辟,使来自不同地区的人民相互融合,形成了新的民族。——“美利坚”在新航路开辟之后,不同区域文明之间的交流,在世界范围内日益频繁起来。
西方资本主义已经不满足现状,人类贪婪的本质在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褪下那层虚伪的面纱,葡萄牙、西班牙等国对美洲、非洲和亚洲进行殖民扩张,野蛮地屠杀当地具名,掠夺土地和财富。16世纪40年代,在欧洲殖民者疯狂的掠抢行动中,古老的印第安文明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欧洲各国在非洲美洲和亚洲大陆的很多地方建立起隶属各国的殖民地。在这次饕餮盛宴中,英国的战果最为丰盛,抢占的殖民的最多,遍及世界各地,建立起号称“日不落”的殖民帝国。
随着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日益壮大,他们对封建专制统治越来越不满,思想的解放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专制统治的精神支柱。他们向王权发起了挑战……英国、法国先后爆发资产积极革命,美国人民经过斗争获得国家独立。
这些国家先后建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人类文明有又前迈出一大步。 5、18世纪中期,一场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了。
后,逐渐向欧美各国扩散。在工业革命中,科学及时的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工厂取代了手工工场。
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人咧社会的蒸汽时代和电器时代相继到来。这又为欧洲在世界的霸权加上一层双保险。
6、工业革命后,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工业革命不仅带动了西方各国的工业化进程,还使18、19世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曾宪出了崭新的面貌。
这一时期最终的思想成果,便是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7、20世纪上半期,相继发生了最为严重的世界经济危机和两次世界大战,人类文明的发展遇到了重大挫折,经历了剧烈震荡。
全球范围的大政党孕育着新的突破。俄国十月革命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人类新的发展道路。
自此,人类社会迈向现代文明。 讲述完欧洲的历史进程,我们回望过去,不忘、展望未来,不停。
14——20世纪间起伏跌宕的记忆。几代人用血水拼搏的理想。
我们能做的只有深深的臣服…… 巨化中学初二。
速求一篇高中历史小论文,1500字以上,题为《对商纣王这一历史人物
好吧,供你参考:“帝纣资捷辨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
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
这是史记对商纣王的评价,可见,商纣王广闻博见,知识渊博,思维敏捷,身材高大威猛,力量无穷,可以徒手和野兽搏斗。他又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他的智慧足以拒绝拒绝忠言,他的言谈足以掩饰过错。
他非常善辩,明明做错一件事,经他一说,好象立了功一样。他的能力足以向臣下自夸,他的声望足以轻视世人。
大家一直认为商纣王,商朝最后一位君主是一位一无是处的暴君。历史上的商纣王他宠信妲己,如史书上说“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
而且“以酒为池,悬肉为林”,骄奢淫逸,视天下万民为草芥,以天下成其一人之欲。用炮烙堵百官之口,封进谏之道,百官莫敢言。
昔年一介忠臣·比干,见商纣暴虐荒淫,遂至摘星楼强谏三日不去,商纣王问其何以自持,比干曰:“恃善行仁义所以自持。”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信有诸乎?”遂杀比干,视其心。
纣王暴虐可见一斑。纣王的行为自然使得大臣离心离德,像那有名的箕子,就逃到了朝鲜半岛,一直有这么一个传说,朝鲜半岛有一支就是他的后代。
又如,纣王的太师,那是一个对王朝很重要的人物,就带着祭祀的礼器,乐器投奔了周。他把祭祀鬼神的乐器,礼器给带走了,卷走了。
这在我们看来不就是丢了一些礼器乐器吗,古人可不这么看。祭祀的礼器是神圣的,把力气丢了,这个国家也差不多完了。
当然客观的看,也有很多人认为,他并不一定那么差,这个帝王当然荒淫,暴虐,残酷,但是也做了一点是从比较长的历史阶段来看,还是有利的。譬如,第一,他开拓了山东,淮河下游和长江流域。
商纣王派兵出去打仗,这个人孔武有力,想法也多,就把当时还没有开发的山东,长江流域给开发了。商朝疆界的拓展,促进了华夏文明的传播,有助于华夏大地的生产发展。
第二,商纣王曾经也推行过一系列革命的措施,反对神权,改革旧的风俗。在商朝这可是不得了的,鬼神之事在当时可以说是相当重要的,一个帝王连鬼神都不拜,老百姓就会认为你不合法,大家会觉得你太过分了,而且,他还不祭祀,自然就会民心不稳,政局动荡。
第三,它打破了奴隶主世俗贵族的世袭制,大量的提拔新人。这在当时相当的不简单,不仅是破除一种封建礼教,而且要平衡个大家族的利益,从中寻找突破口。
第四,有一部分人认为,商纣王为古代中国的最终统一,在某种程度上,提供了思想和物质基础,是统一中国的一位先驱。当然这最后一点评价,并没有得到大家的公认,但有不少人确实在提这个看法。
这也说明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恶人都要具体分析。这些现在看来在后来的历史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的是却导致了商朝的灭亡,所以说,历史具有两面性,一件看似不合时宜的事也许对后世有不可思议的美妙影响。
总的来说,商纣王是商朝历史上的一位暴君,它葬送了商朝五百年的统治,但与此同时,他推动了历史的发展,是时代的先驱。打字好辛苦啊。
纯手打,望给分。
高中历史,关于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小论文范文1500字
李鸿章及其生活的时代,早已成为历史的陈迹。
但他作为近代中国一位非常复杂的历史人物,在不同时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所言所行更是斑驳陆离,因而人们评价起来众说纷纭就没有什么可怪的了。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过渡时代的过渡性人物 李鸿章“少年科第,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洋务,一路扶摇”,在晚清政坛上纵横驰骋半个多世纪。梁启超评价李鸿章“是为时势所造之英雄,非造时势之英雄”。
李鸿章虽然难以承载“英雄”桂冠,但为“时势所造”和影响“时势”进程则是不争的事实。 李鸿章活跃于政治舞台之日,正值晚清社会从传统向近代、从独立国家向半殖民地演化的过渡时代。
适逢其会的李鸿章也就成了“崛起于新旧两界线之中心的过渡时代”的过渡性人物。时代造就了李鸿章,而李鸿章也以自己的言行在绚丽多彩的时代画卷上深深地打上了个人的印记。
李鸿章人生旅途,跨越道、咸、同、光四朝,出将入相,“坐镇北洋,遥执朝政”,涉及晚清几乎所有重大历史事件。他身为清朝“柱石重臣”,植根于封建主义而又倾向资本主义,忠实于传统营垒而又颇具改革精神,所言所行,往往新旧纷呈,中西杂揉,内则“开拓”与“因循”毕具,外则抗争与妥协并存,因而有时是顺乎时代潮流,有时又是阻挡历史车轮。
用农民的鲜血染红自己的顶子 李鸿章以儒生起家军旅,凭借编练淮军镇压太平天国、“削平大难”而“早膺疆寄,晋赞纶扉”。太平天国运动是“四海变秋气”的封建衰世的农民群众企图用火和剑来变革现存的清朝统治秩序,把“通天下皆一式”的地上天国在现世、在中国建立起来。
尽管他们所憧憬的“通天下皆一式”的地上天国实际上只能给自己套上一副带有光环的封建枷锁,但他们反对“鹰 遍野,豺狼噬人”、内则残民以逞、外则丧权辱国的清朝统治,无疑是顺乎时代潮流的正义之举。李鸿章维护腐朽的清朝统治,镇压太平天国,用农民的鲜血染红自己的顶子,自然是逆时代潮流而动,罪无可赦。
推动中国社会从传统向近代转轨 李鸿章堪称洋务运动的首脑和旗帜。洋务运动是时代的产物,是对外国殖民侵略和世界现代化浪潮冲击所作出的积极回应,是近代中西文化撞击和交融的初步结果。
与同时代的洋务官员相比,李鸿章不仅对中外形势和中国出路的认识要比同僚深刻,而且采用西法、举办洋务新政数量之多、成效之大,也无人能望其项背。他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处于“数千年未有之变局”,遇到“数千年未有之强敌”,大清帝国“厝火积薪,可危实甚”,因而主张“识时务者当知所变计耳”,绝不应昏睡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不思振作。
为此,他提出必须向西方学习,举办洋务新政,以求“自强”、“自立”。他斥守旧而不避“人君”,为“自强”而力倡变法,主张以儒家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之以西方富强之术。
他力主把“修明前圣制度”和学习“外人所长”结合起来。所谓“修明前圣制度”,就是“变法度必先易官制”,改善封建政治制度。
所谓学习“外人所长”,就是引进属于西方“物质文明”的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企图借用西方资本主义甲胄以保护清朝封建主义的躯体。必须指出的是,他力图排除西方的“政治文明”即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只热衷于引进西方“物质文明”即近代军工技术,显然不能使中国摆脱传统的农业社会,实现资本主义现代化,但毕竟使封建体制发生裂痕,催生了中国的资本主义,从而使中国社会在传统向近代转轨的路途上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
加速中国向半殖民地沉沦 李鸿章曾长期跻身于晚清“外交第一冲要”,时人称“一生功过在和戎”。外交的成败,自然取决于综合国力的强弱和外交政策的当否。
就综合国力即军事、经济和政治组织力而言,封建的中国远逊于列强,因而清王朝的声威一遇到列强的枪炮就扫地以尽。李鸿章有鉴于此,明确指出:中外实力相距悬殊,列强之“军械强于我,技艺精于我”,中国无法取胜于疆场,因而对列强不可轻言战争,而应以“羁縻”之策谋求“中外相安”之局。
所谓“羁縻”,就是用儒家的道德规范即孔子“忠信笃敬”四字方针进行“笼络”。在应对列强欺凌时,始则以理折之,进行与虎谋皮式的道德说教,并实施以中国传统的合纵连横理论和西方的均势思想相结合为特征的“以夷制夷”之策;继而不惜在权益上作出某种限度的让步,以期“驯服其性”,实现“守疆土保和局”的目标。
李鸿章所以主张“羁縻”之策,目的之一是想争取并利用和平环境“借法自强”,预修战备,以期“确有可以自立之机,然后以战则胜,以守则固,以和则久”。从李鸿章推行“和戎”外交的实际看,有得有失,而失远大于得。
他指挥过“以北洋一隅之力搏倭人全国之师”而以失败告终的甲午战争。他亲手与外国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其中除了《中日修好条规》、《中秘友好通商条约》等少数平等条约外,其他诸如《马关条约》、《中俄密约》、《辛丑条约》等均为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这些丧权辱国条约标志着中国从独立国向半殖民地沉沦。对此,作为以慈禧为首的统治集团的重要一员和晚清丧权辱国外交决策的参。
高一历史小论文1000字(自选题材)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同的国家、民族创造了绚丽多姿、各具特色的文化,形成了各自的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使我们生活的世界千姿百态、异彩纷呈。
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为当代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也使传统文化的生存和发展出现了困境。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已经成为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以及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
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保存和发展我们各自的优秀传统,如何使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有效地参与到当代社会发展进程之中,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关心的问题。 一、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文化的抢救和保护 在汹涌澎湃的现代化大潮中,重视抢救和保护传统文化,尤其是重要的文化遗产和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已成为一项非常紧迫和重要的任务。
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各国传统文化不同程度的损毁和加速消失,这会像许多物种灭绝影响自然生态环境一样影响着文化生态的平衡,而且还将束缚人类的创造力,制约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及社会的全面进步。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既是对各民族文化之根的追溯,也为现在与未来的文化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因此,在现代化进程中保护本土文化,倡导文化多样性,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促进文化资源和文化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防止盲目的、急功近利的、破坏性的开发,已成为许多国家的共识。中国政府十分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愿意与各国交流这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探寻国际合作的方式,推动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的不断推进。
传统文化的保护,既包括物质形态的传统文化,也包括非物质形态的传统文化。目前,关于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国内立法和国际协作机制已经比较完善,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有专门国内法的国家还很少,国际间的合作也还很不够。
希望会议能够在关注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同时,更加关注扩大和加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文化的抢救和保护不仅涉及到观念问题,更重要的是方法问题,所以建议会议提请各国关注现代化进程与传统文化出现冲突时的具体解决办法。
我们尤其希望会议在传统文化保护的主要措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立法模式和实践,国际间合作与交流的机制等具体操作层面做出创造性的工作。 二、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传统文化 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传统文化,是各民族祖先创新的积累和结晶,不断创新是文化传统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鼓励和保护文化创新,实现传统文化的发展与创新,对于世界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任何一种优秀的文化传统,只有随着时代的前进,不断地扬弃、改造和更新,才能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才能反映活生生的当代生活,并给现实生活以永不枯竭的推动力。
在科技迅捷发展、社会急剧变化的当代,紧跟时代、着力创新已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存、发展、图强的十分重大的问题。21世纪各国的文化如何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适应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保持民族传统与时代精神的统一,值得我们深入研讨。
坚持文化的民族性,继承和发扬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是文化多样性的前提。不同民族的文化是不能互相代替的,没有文化的民族性就没有文化的多样性。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世界上各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和传统,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既要广收博采、熔铸万物,又必须保持其鲜明的个性和独立的品格。
每个民族的文化传统作为其独特的精神财富是产生文化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和世界文化发展的基础。现代化的发展,从技术手段的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电视、电脑、互联网和各种信息传播的普及,到文化产业以及文化与商业关系的密切,使传统文化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文化需要适应这种转型,才能在这种当代社会中生存和发展。 政府在传统文化的保护中应当发挥关键性作用,要研究政府如何通过政策调整实现文化继承与创新。
各国政府需要采取对历史负责的态度来对待传统文化的保护,使之成为历史的忠实样本,使人们由此了解过去;另一方面,各国政府又需要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适应,使传统文化中积淀的优秀精神文化遗产为现代生活服务。在发展中继承传统文化,在继承中鼓励创新,使之适应现代社会和现代人精神生活的需要,同样是当代各国政府进行文化建设所面临的紧迫任务。
三、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具有不同的传统,具有各自的发展道路,不同传统文化应相互借鉴,共同繁荣,而不应排斥其他民族的文化。随着人类进步和时代发展,任何一种文明都不可能单独发展或孤立存在,东西方文明和各国文化的相互交流顺乎潮流,合乎人心。
不同文化传统间的沟通有助于消除民族隔阂和偏见,有利于促进国家间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有利于在保护文化多样性前提下文化的共同发展。
在各国之间形成文化交流和发展的机制,加强联系和对话,减少冲突和磨擦,有利于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实现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保持文化的。
高考历史小论文
海德格尔说:“人应当诗意地栖居。”当飞鸟翱翔于天际,当鲜花盛开于大地,当人们脸上绽放出微笑,诗意便开始在生活中流淌。人应当诗意地生活。
诗意地生活,源自人们内心的和谐。季羡林曾说过:真正的和谐是人内心的和谐。“真正的和谐是人内心的和谐。”试想,一个内心浑浊不堪的人如何能够让生活充满诗意呢?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往往是其内心的真实反映。故如水般澄澈的林妹妹幽居在潇湘馆,在那一丛青翠的绿竹下迎风洒泪,对月抒怀,吟出一句句轻巧奇谲的诗。而浑身散发着酒肉臭的薛蟠却只懂得猜拳行令,信口开河胡诌些“一个蚊子哼哼哼”的荤段子。内心和谐,充溢着对万物的爱的人才可以诗意地生活。特蕾莎修女给每一个穷人带去关爱,爱让她的生活充满诗意;皮埃尔神父为无家可归者送去温暖,关怀让他的生活充满诗意;袁隆平院士为饥饿中的人们送去希望,爱让他的生活充满诗意。当人们内心和谐,带着对万物的爱去生活,人们才可以学会如何诗意地生活。
诗意地生活,人们需要从阅读中汲取养料。让阅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生活才可以变得诗意。当人们从儒、道、墨法的典籍中探究为人之道,当人们从司马迁的竹简中开启历史的明镜,当人们从唐宋八大家的作品里顿悟文章之法,智慧便开始滋润人们干涸的灵魂,给灵魂注入诗意。当人们从陶渊明的菊花中思索隐逸之士的情怀,当人们从史铁生的地坛中感念生与死的变迁,当人们从卢梭的瓦尔登湖畔拾获人生的宁静,思维便开始给心灵插上翅膀,让心灵翱翔于诗意的天空。从阅读中收获智慧,从阅读中学会思考,人们才能懂得诗意的生活。
诗意地生活,人们需要让自然抚慰自己浮躁的心灵。现代人的生活充斥着为了生计和未来的奔波,充斥着嘈杂的汽笛声与喧闹声,充斥着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戒备。人们需要在清风的吹拂下,在小鸟啁啾中找回生活的诗意。莽莽苍苍的森林给诗意栖居的莎士比亚带来了浓郁忧伤的情怀,潺潺流动的多瑙河给施特劳斯家族带来了优美的音韵,古老沧桑的凤凰古城给诗意栖居的沈从文带来了历史的质朴与深刻。自然的灵动与纯净,让人们更加诗意地生活。
当人们内心和谐,带着爱心去生活,当人们从阅读中获取智慧与思绪,当人们到自然中寻找抚慰,人们才可以如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所写,诗意地生活。
怎么写高中历史小论文?
结合你的课本。
进行扩展。查找资料。
注意是适当的扩展。题目老师已经出了。
那么根据题目。着重写传统文化在古代的意义和发展。
比如可以说在古代起到人民精神和国家统治的支柱作用,在现代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兼容并蓄传统文化。既要谈到积极的一面,又要谈到消极的一面。
(注意每一个论点,也就是观点。都要有论据,包括说理啊,史实啊等等。)
积极地,比如说儒家的道德观啊。消极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之类。
这要看你发挥了。着重辩证。
至于将来。当然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现在提倡建立和谐社会。这是个很好的切入点。
如果心中对未来有更好的憧憬,那么发挥吧。但都要有理有据。
高中写论文,一定要注意的就是至少让你的老师与你共鸣。祝你好运。
怎么写高中历史小论文?
结合你的课本。
进行扩展。查找资料。
注意是适当的扩展。题目老师已经出了。
那么根据题目。着重写传统文化在古代的意义和发展。
比如可以说在古代起到人民精神和国家统治的支柱作用,在现代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兼容并蓄传统文化。既要谈到积极的一面,又要谈到消极的一面。
(注意每一个论点,也就是观点。都要有论据,包括说理啊,史实啊等等。)
积极地,比如说儒家的道德观啊。消极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之类。
这要看你发挥了。着重辩证。
至于将来。当然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现在提倡建立和谐社会。这是个很好的切入点。
如果心中对未来有更好的憧憬,那么发挥吧。但都要有理有据。
高中写论文,一定要注意的就是至少让你的老师与你共鸣。祝你好运。
历史小论文范文-历史小论文求:中考历史论文的资料和范文.网址也可
2007中考中国历史总复习资料 香港10余万工人的反抗,实行总同盟罢工,最终取得了胜利。
265、省港大罢工:广州、香港工人举行的反帝大罢工,罢工的规模大,时间长。从1925年6月开始,坚持到1926年10月,历时16个月。
香港25万工人参加罢工,其中10万余人离港回到广州。 266、1925年6月13日,省港罢工工人及农民、学生、黄埔军校学生等10多万人在广州举行反帝游行示威。
当经过沙面租界对岸的沙基时,遭英、法两国的枪击和军舰的炮轰,死50余人,伤数百人。惨案震惊中外,称为沙基惨案。
267、张謇是中国近代实业家、教育家,清朝状元。 甲午中日战争后致力于实业与教育,建成大生纱厂以及盐业、榨油、面粉、冶铁、轮船等企业,形成大生资本集团,并创办了10多所学校。
268、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 269、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江西南昌发动武装起义,8月1日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南昌市因此获得英雄城的美称。
270、1928年,国民政府成立中央研究院,蔡元培任院长。它是当时中国最高学术研究机关。
1928年,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在河南安阳殷墟发现了青铜器和刻有文字的甲骨,成为中国和世界考古史上的一件大事。1934年,天文研究所在南京紫金山建立天文台,开始了近代中国自己的天文观测工作。
字串7 271、陶行知是一位人民教育家,他积极推行乡村教育,以改造广大农村,进而改造中国社会。1927年,他在南京郊区创办晓庄师范,这是一所培养乡村教师的别开生面的新型学校。
272、1928年,张作霖由于拒绝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一些条件,被日本军队炸死在沈阳附近。 他的儿子张学良继任总司令。
年底,张学良发表通电,宣布服从国民党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完成统一。 273、1931年9月18日深夜,日本关东军炸毁中国东北沈阳北郊的一段铁路,反称是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占领了沈阳城,这就是著名的“九·一八事变”。
此后不久,东北三省1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全部沦于日军之手,东北3000万同胞受尽欺凌,流离失所。 274、1932年1月28日深夜,日本军队突然进攻上海,驻守上海的十九路军在著名将领蔡廷锴、蒋光鼐的指挥下,奋起抗战,这就是“一·二八”事变。
爱国将士多次打退日军进攻,迫使日军三次更换主帅。这次战事得到中国各界人士和海外侨胞广泛而有力的支援。
275、1932年,日本扶植早已退位的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傀儡政权,企图把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东北三省沦为日本的殖民地,东北人民过着耻辱的亡国奴生活。 276、1933年,爱国将领冯玉祥、吉鸿昌等人,组织成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他们痛击日军,把日军赶出察哈尔省。
后来,同盟军弹尽粮绝,宣告失败。 字串5 277、1935年10月,为了北上抗日,实行战略大转移,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两万五千里的长征,历时一年有余,环绕大半个中国,胜利到达甘肃。
278、1935年12月9日,北平(今北京)六七千大中学生不顾当局的禁令,冲上街头同使用水龙、警棍日军攻占沈阳的军警搏斗,向当局请愿,反对华北自治,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称为一·二九运动。 279、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扣押了蒋介石,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这就是震守卫卢沟桥的战士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在大敌当前的情况下,中国各个政治派别以民族利益为重,和平解决了西安事变,使中国走上停止内战进行全民族共同抗战的道路。 280、1937年7月7日,日本向北平西南的芦沟桥发起进攻,全面发动侵华战争。
中国军队奋起抵抗,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历史上称为“芦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
281、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威胁南京,称为“八·一三事变”。中国军队奋起抗击,同日军在上海及其周围地区进行了三个月的激战,史称“松沪抗战”。
282、1937年12月,日本军队在攻陷南京后的6周时间内,屠杀中国军民达30余万,连老弱病残甚至婴儿也不放过,2万多名妇女遭受凌辱,南京市有三分之一的建筑在烈火中化为灰烬。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
字串6 283、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在中国实施细菌战,时间长达12年,地区遍布中国20多个省,造成至少27万人死亡。这是世界上造成伤亡人数最多,损害程度最大的细菌战。
284、1937年12月,南京沦陷后,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把重庆作为陪都。 285、1938年春,爱国将领李宗仁指挥军队和日军在山东台儿庄展开激战,消灭日军1万多人,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粉碎了日本企图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286、中国的抗日战争得到了世界各国进步人士的有力支持,加拿大著名外科医生白求恩、印度医生柯棣华等,前来中国参战,为了中国人民的正义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美国记者史沫特莱、埃德加·斯诺等,及时向世界报导中国人民英勇抗战的事迹。
287、1940年,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先后组织了100多个团在华北2000多公里的战线上向日军发动大规模的反攻,史称“百团大战”。它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本军队中规模最大的战役。
2000字历史小论文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首先,推翻了清朝封建腐朽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其次,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制定了《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再次,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法令,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最后,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对推动亚洲各国民族解放斗争有重大影响。总之,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一方面,客观原因是国内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另一方面,主观原因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和政治上的软弱性:首先,缺乏彻底反帝反封的勇气和力量;其次,没能提出明确而完整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再次,没能发动农民革命;最后,没有坚强有力的革命政党。
辛亥革命历史教训:没有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第一,说明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彻底胜利;第二,宣告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的终结;第三,表明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亥革命的历史评价 对辛亥革命的历史评价,一直有着不同的议论。
作者认为,过去的估计常常过低。辛亥革命虽然没有能从根本上解决帝国主义侵略和中国封建势力的问题,但它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把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一举推倒,为此后的革命打开了通道。
这是辛亥革命的巨大功绩。对反动的清朝政府,是象革命派那样抛头颅洒热血去推翻它,还是象立宪派那样维护它?这是根本的道路问题。
在这点上立宪派的方向是错了;但对它所起的某些积极作用,也不能予以否定。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强烈地激动过一代人心的辛亥革命,离现在已经整整七十年了。
随着岁月的消逝,当年种种早已成为历史的陈迹。可是,对这场革命的功过得失,在国内以至国外一直还有着不同的议论。
这篇文章,不准备全面地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评价,只想就其中两个比较重要的问题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 林伯渠同志曾经很有感慨地说:“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荏苒三十年》)林老亲身参加过辛亥革命。他这段语重心长的话,说得何等中肯! 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可以举出很多条。
其中突出的一条,就是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这在当时确实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
我们不能把从君主专制到建立共和国,只看作无足轻重的政体形式上的变化,甚至只看作是换汤不换药的招牌的更换。 中国在君主专制政体统治下经历过几千年的漫长岁月。
这是一个沉重得可怕的因袭重担!多少年来,至高无上的君权一直是封建主义的集中象征。人们从幼年起,头脑中就不断被灌输“三纲五常”这一套封建伦理观念,把它看成万古不变的天经地义。
“国不可一日无君”。君主成了代表天意、站在封建等级制度顶颠的最高代表。
每个人在这种制度面前,必须诚惶诚恐地遵守“名分”,不容许有丝毫逾越。这就是所谓“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河南程氏遗书》卷五)谁要是敢有一点怀疑,轻则叫做“离经叛道”、“非圣无法”,重则成了“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红楼梦》里的王熙凤有一句名言:“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可见在那个时候,谁要是想“把皇帝拉下马”,那就得有“舍得一身剐”的大无畏气概,一般人是连想都不敢想的。 到了近代,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的急遽激化,使中国社会处于剧烈的动荡和变化中。
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前仆后继。但是,直到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前,还没有一个人提出过推翻君主专制制度的主张来。
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革命是中国旧式农民革命的最高峰。洪秀全做了天王,其实还是皇帝。
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更只是“扶清灭洋”。资产阶级改良派鼓吹爱国救亡,介绍了不少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学说、政治制度到中国来,起了巨大的启蒙作用。
可是,他们把忠君和爱国看作是一回事。康有为那些声泪俱下、处处不忘“列祖列宗及我皇上深仁厚泽涵濡煦育数百年之恩”的话,是最能打动当时一般士大夫的心的。
而那时世界上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除法美两国外,英国、日本、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沙俄等等无一不保留着君主制度。所以,康有为提出以俄国彼得大帝和日本明治天皇的改革作为中国学习的榜样,在许多人看来是很有理由的。
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破天荒地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的主张。孙中山在几次演讲中旗帜鲜明地指出:“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
(见《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且世界立宪,亦必以流血得之,方能称为真立宪。同一流血,何不为直截了当之共和,而为此不完不备之立宪乎?”(见《中国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