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史范文
“硬骨头六连”的连史
硬骨头六连 中国人民解放军某步兵团第6连,以当尖刀、打硬仗著称,连队建设过得硬的英雄集体。
1939年3月组建。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作战137次,用刺刀杀出了“硬骨头”的英名,涌现出刘四虎、尹玉芬、李恩龙、高家凯等15名战斗英雄,荣获“英勇善战,杀敌先锋”等奖旗和“战斗模范连”称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出色地完成了剿匪反霸、抗美援朝、战备训练、抢险救灾、施工生产等任务。1962年,开赴东南沿海地区执行任务,以“战备思想硬,战斗作风硬,军事技术硬,军政纪律硬”而闻名。
1964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授予该连硬骨头六连称号。1984年1月,中央军事委员会赠予该连“发扬硬骨头精神,开创连队建设新局面”的锦旗。
1985年6月,因在老山对越防御作战中战绩突出,中央军事委员会又授予该连英雄硬六连称号。 “硬骨头六连”在战争年代以刺刀见红威震敌胆著名,两次荣获“战斗模范连”荣誉称号。
1964年1月22日,被国防部授予“硬骨头六连”荣誉称号;1985年 6月,被中央军委授予“英雄硬六连”荣誉称号。近年来,随着我军现代化进程, “硬骨头六连”改装为两栖机械化步兵。
为了铸造未来作战过得硬的刀尖子,官兵们决心“让硬骨头插上科技的翅膀”。该连军官中大学本科学历达到80%,还出现了硕士、博士军官;士兵中有了大学生;军事训练由原步兵五大技术为重点转向机械化步兵三大专业并重。
目前,该连先后有30名官兵取得了技术等级证书。训练标准由体能型“米数、环数、秒数”向“体能、技能、智能”合一的综合型转化。
连队100%的官兵掌握了电脑基本操作技术。记者在训练场上摄下了今日 “硬骨头六连”刻苦训练的英姿雄风。
战旗为什么这样红 记“硬骨头六连” 一帧年代久远的照片珍藏在“硬骨头六连”荣誉室里:1946年12月5日,毛泽东同志身着军大衣,在延安机场检阅为保卫边区立下赫赫战功的部队,六连就挺立于受阅部队的行列。 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的六连,曾作为八路军120师的一把尖刀,转战华北、西北战场。
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岁月里,六连发扬毛泽东同志所倡导的“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的精神,以敢于冲锋陷阵、刺刀见红而威震敌胆——先后参加战役、战斗138次,涌现出“拼刺英雄”刘四虎、“孤胆英雄”尹玉芬等15名全国战斗英雄,两次荣获“英勇善战杀敌先锋”“战斗模范连”荣誉称号。一身战功的六连官兵曾经6次受到毛泽东同志的接见。
新中国成立后,六连继承和发扬战争年代铸就的“压倒一切敌人的狠劲,百折不挠的韧劲,坚持到底的后劲”,出色完成了剿匪反霸、抗美援朝、战备执勤、抢险救灾等一系列重大任务,以“战备思想硬、战斗作风硬、军事技术硬、军政纪律硬”而闻名全国全军。 1964年1月22日,国防部授予这个能打善战的连队“硬骨头六连”荣誉称号。
授称当日,刘伯承、贺龙、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等5位元帅欣然为六连题词,号召全军弘扬硬骨头精神,锻造过硬的思想、作风和军事技术。 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精心培育下,“硬六连”鲜红的战旗高高飘扬。
1977年1月,伴随着春天的到来,中央军委向全军发出学习“硬骨头六连”的号召。时隔7个月,邓小平同志在军委座谈会上指出:“对连队来说,学硬骨头六连是对的,因为硬骨头六连的作风不只是一个连队的作风,所有的连队以至各级干部都应该像他们那样勤学苦练,有他们那种政治思想。”
这次讲话后来被收入《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硬六连”因此成为惟一一个在《邓小平文选》里出现的连队。 轰轰烈烈学习“硬骨头六连”运动在全军蓬勃开展起来,一个又一个“硬骨头六连”式的连队在全军不断涌现。
1984年1月22日,当“硬六连”迎来命名20周年的时候,邓小平同志指示以中央军委的名义,给六连赠送一面“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的锦旗。 一年后,再立新功的六连被中央军委授予“英雄硬六连”荣誉称号——“硬六连”因此成为我军历史上惟一两次被最高统帅部授予荣誉称号的英模连队。
1991年秋天,江泽民同志来到驻守在西子湖畔的“硬六连”。在连队荣誉室里,他详细了解六连所走过的半个多世纪的战斗历程,挥笔为连队题词:“弘扬硬骨头精神,全面建设连队。”
在接见驻浙部队师以上干部时,江泽民同志对“硬骨头精神”作了高度概括,他指出:“‘硬骨头六连’是老一辈革命家培育起来的一个典型。硬骨头精神,是我们人民解放军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精神财富。
这种精神集中到一点,就是在任何艰难困苦面前都决不低头,敢于拼搏、勇于牺牲,直至夺取胜利。这种硬骨头精神,战争年代需要,在和平时期同样也很需要。”
2003年10月,江泽民同志再次接见“硬六连”全体官兵。他特别强调:在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实现我军机械化、信息化双重历史任务和加强军事斗争准备的进程中,坚持弘扬“硬骨头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牢记党的重托,不负人民的期望,六连在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征程中不断创造出新的辉煌,先后4次荣立集体一等。
编连史和记篆体有什么区别?
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因为它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以编年体纪录历史的方式最早起源于中国。如:《春秋》,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的《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的;《左传》,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原名《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末年的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名为《春秋左氏传》,简称《春秋》;《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也是我国编年体通史的杰作,北宋司马光(1019—1086)主编,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花了19年的时间编写成的。
补充:按年月日顺序记载的中国史书体裁。起源于春秋。编年体史书数量极多。著名的有《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等。其优点是便于考查历史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并可避免叙事重复。缺点是记事按年月分列杂陈,不能集中叙述每一历史事件的全过程,难以记载不能按年月编排的事件,往往详于政治事件而忽略经济文化
纪传体 东亚史书的一种形式,是以本纪、列传人物为纲、时间为纬、反映历史事件的一种史书编纂体例。纪传体史书的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从体裁的形式上看,纪传体是本纪、世家、列传、书志、史表和史论的综合。本纪,基本上是编年体,兼述帝王本人事迹。世家,主要是记载诸侯和贵族的历史。列传,是各方面代表人物的传记。书志,是关于典章制度和有关自然、社会各方面的历史。表,是用来表示错综复杂的社会情况和无法一一写入列传的众多人物。优秀的纪传体史书把这些体裁配合起来,在一部史书里形成一个相辅相成的整体。它既有多种体裁的混合,又有自己特殊的规格。我国最早的纪传体史书,也是我国最优秀的一部史书,是西汉司马迁编纂的《史记》。《史记》从传说中的黄帝写起,一直到作者所生活的汉武帝太初年间结束,上下三千年,共计一百三十篇,篇目分别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本纪以历代帝王为中心,表为大事年表,书记礼制、官制及经济制度等,世家、列传记各诸侯国以及武帝以前的各类重要历史人物,少数民族,邻近国家的史实,其中世家与列传就占了一百篇。司马迁为了写完这一巨著,费时二十余年,多次跋涉全国各地考察古迹民俗,倾尽毕生心血。〈史记〉的古史资料价值特别高,有许多记载成为今人研究古史的珍贵文献资料;《史记》的史实分析和评价也比较客观,具有一定的人民性和科学性,例如肯定农民起义领袖陈胜的进步作用,用「世家」体裁为之作传,这是古代史家中所罕见的。《史记》既是不朽的史着,又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司马迁善用白描手法刻划人物形象,鲁迅甚至把《史记》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但《史记》只写到汉武帝为止,故汉代续补《史记》者丛出,其中以班固撰的《汉书》最为后世推崇,它是一部叙述了西汉二百二十九年史事的纪传体断代史。自〈汉书〉着成后,以纪、表、志、传为主要形式,以断代为史的史书体例,便成为后世修「正史」的标准形式。中国的官方正史“二十四史”的其他史书,都依照《史记》体例,以纪传体编纂而成。二十四史还附志、表等作为附录。朝鲜、日本的一些史书也是以纪传体写成的。但纪传体也有其弊端,即「一事而复见数篇,宾主莫辨」,分头叙述人物,历史事件则被分记到人物传之中,产生重复矛盾的缺陷。到南宋,始出现了克服编年、纪传二体缺陷而综合其优点的纪事本末体。
请问硬骨头六连简要连史
中国人民解放军某步兵团第6连,以当尖刀、打硬仗著称,连队建设过得硬的英雄集体。
1939年3月组建。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作战137次,用刺刀杀出了“硬骨头”的英名,涌现出刘四虎、尹玉芬、李恩龙、高家凯等15名战斗英雄,荣获“英勇善战,杀敌先锋”等奖旗和“战斗模范连”称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出色地完成了剿匪反霸、抗美援朝、战备训练、抢险救灾、施工生产等任务。1962年,开赴东南沿海地区执行任务,以“战备思想硬,战斗作风硬,军事技术硬,军政纪律硬”而闻名。
1964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授予该连硬骨头六连称号。1984年1月,中央军事委员会赠予该连“发扬硬骨头精神,开创连队建设新局面”的锦旗。
1985年6月,因在老山对越防御作战中战绩突出,中央军事委员会又授予该连英雄硬六连称号。
请问硬骨头六连简要连史
中国人民解放军某步兵团第6连,以当尖刀、打硬仗著称,连队建设过得硬的英雄集体。
1939年3月组建。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作战137次,用刺刀杀出了“硬骨头”的英名,涌现出刘四虎、尹玉芬、李恩龙、高家凯等15名战斗英雄,荣获“英勇善战,杀敌先锋”等奖旗和“战斗模范连”称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出色地完成了剿匪反霸、抗美援朝、战备训练、抢险救灾、施工生产等任务。1962年,开赴东南沿海地区执行任务,以“战备思想硬,战斗作风硬,军事技术硬,军政纪律硬”而闻名。
1964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授予该连硬骨头六连称号。1984年1月,中央军事委员会赠予该连“发扬硬骨头精神,开创连队建设新局面”的锦旗。
1985年6月,因在老山对越防御作战中战绩突出,中央军事委员会又授予该连英雄硬六连称号。
连史纸的特点
纸质薄而均匀,洁白如羊脂玉,书写、图画均宜,多用来制作高级手工印刷品,如碑帖、信笺、扇面原纸等。它纸白如玉,厚薄均匀,永不变色,防虫耐热,着墨鲜明,吸水易干。所印刷的书,清晰明目,久看眼不易倦。用于书写作画,着墨即晕,入纸三分。可与宣纸相提并论,历来为国内外书画家所钟爱。我国许多鸿篇巨著、名贵典籍多采用有“寿纸千年”之称的连史纸,如明代的《十七史》、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四库全书珍本初集》等即用此纸印制的。
如何选择正宗的连史纸
一、材料不同
连史纸用的最好的嫩竹丝,制料时间长达8个月。
白竹纸用的是普通竹料,制料时间2个月。
二、制作工艺不同
连城连史纸用的是“连城捞纸法”,就是捞纸过程中捞三下,经过三次的纤维交织使纸张拉力增强。
白竹纸只捞一下。
三、质量不同
连史纸克重每平方米19克左右,几百年不变的规格是60/110cm,每刀100张。白度68%左右,PH值7.5以上,耐老化(白度)绝对下降值3.3%(国家宣纸标准是5%)。纸张表明细嫩光滑如油,色泽温润如玉。迎着光线看不到丝状纤维而是看到明显的帘纹,帘纹线宽度2cm。越陈的连史纸越能体现它的价值。
白竹纸克重20克左右,旧规格51/71cm,每刀500张,新规格51/142cm,每刀250张。白度72%左右,PH值6.5以下,耐老化(白度)绝对下降值8%左右。纸张表面有丝状纤维,帘纹线宽度1.5cm。
2008年上海复旦大学文博系做了“连史纸的制作技艺及其耐久性初步研究”。
四、用途不同
连史纸用于重要历史档案、印谱、族谱、及古籍修复。用于拓印边款方面更能凸显它特有的价值所在:1、吸水性强,能够完全的吸附在石材印章上。2、连史纸在棕刷摩擦过程中不易破坏。3、细腻的纤维使连史纸着墨后款面乌黑光亮。
竹纸大量用于书写、练字、裱字画。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历史例子
卫国大夫孔圉聪明好学,更难得的是他是个非常谦虚的人。在孔圉死后,卫国国君为了让后代的人都能学习和发扬他好学的精神,因此特别赐给他一个"文公"的称号。后人就尊称他为孔文子。
孔子的学生子贡也是卫国人,但是他却不认为孔圉配得上那样高的评价。有一次,他问孔子说:“孔圉的学问及才华虽然很高,但是比他更杰出的人还很多,凭什么赐给孔圉‘文公’的称号?”孔子听了微笑说:“孔圉非常勤奋好学,脑筋聪明又灵活,而且如果有任何不懂的事情,就算对方地位或学问不如他,他都会大方而谦虚地请教,一点都不因此感到羞耻,这就是他难得的地方,因此赐给他‘文公’的称号并不会不恰当”。经过孔子这样的解释,子贡终于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