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村庄环境改革范文

    怎样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推进新农村建设,要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随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和生产生活方式改变,农村污水乱排、垃圾乱扔、秸秆乱堆以及人畜混居等情况依然较为严重,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要以垃圾、污水为重点,推进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加快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推进规模化畜禽养殖区和居民生活区的科学分离,支持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污综合治理与利用,引导农民开展秸杆还田养畜。推动农村家庭改厕,全面完成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任务。

    需要指出的是,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要突出农村特色、自然景观和田园风貌,慎砍树、禁挖山、不填湖、少拆房,保持村庄整体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决不能简单照搬国外模式或者城镇模式,搞得农村不像农村、城市不像城市。 尤其是尽管由于农村人口转移、自然环境恶劣等因素,农村数量减少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但决不能违背农民意愿搞拆村并点、大拆大建、赶农民上楼和去农村化,结果破坏了乡情美景、割裂了文化传承、“好心办了坏事”,要重视加强对传统村落和民居的保护。

    关于农村环境保护的论文怎么写?关于农村环境保护的论文 -

    1.我国农村环保法制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我国农村环保立法滞后,法律体系不健全 改革开放历经20多个春秋以来,我国的环境保护立法,已初步形成了一个以1989年12月通过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为主体的法律法规体系川,此体系主要包括:①宪法关于环境保护的规定;②环境保护基本法,即1989年12月26日颁布的{环境保护法};③环境保护单行法规;④环境标准。

    我国目前共颁布了300多项环保标准;⑤其他部门法中的环境保护法律规范,地方性法规和规章。这些环境法都涉及了农业环境保护,并对农村环保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这一法律法规体系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首先,从其建立的经济基础与达到的目标上来看,这一法律体系是建立在靠行政指令来实施的计划.经济基础之上,实现一种人治型的经济范畴。

    而我国目前是一个以价值规律调节为主、宏观调控为辅的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建立起一种法治型经济范畴;其次,从此体系的大致内容上来看,现行此体系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行政关系的行政法律规范性质的农村环保法律法规不多,而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民事关系的民事法律规范性质的农村环保法律法规更少。同时,市场经济的基础是要求市场上各生产要素都能自由流通和各个市场主体能够公平、平等竞争的经济关系,而保证这一关系的以民商法性质为主体的环保法律法规也很少,远跟不上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最后,此法律体系不健全。此体系中“没有综合性的农业环境资源保护法规或条例。

    作为综合性环境保护法的。

    保护村庄环境作文600

    袅袅炊烟中,白墙黛瓦,绿树红花,俨然一派农村新气象。

    如今的农村正在出现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改往年破旧、脏乱的景象。自从开展“新农村”建设活动以来,出现了新农村景致、新农村设施、新农村不变的淳朴民风。

    以融合山水,打造属于农村独特风格的新理念,人民政府作出的一系列措施,都旨在为人民创造更美的环境,更舒适的生活。屋后的小河被围上了乳白的防护带,河中的杂秽被一一清理,还原了罪原始最清澈的面貌,家家屋檐下的墙面也被重新整修一番,向所有人展现着他的雪白与整洁。道路两旁严严实实地载着大树在春天让人们见识到了生命的蓬勃,在夏天让人们感受到了久违的凉爽,在秋天让人们感受到了落叶的壮景,在冬天让人们感受到了顽强的精神,虽是景观,但更多的是给予人们审美上的愉悦和心灵上的震撼。雨季的农村,如远山黛眉一般,浸润着江南的湿意,在齐整改造后的农村身上,显得尤为别致。晴朗天气的农村,散发着独特韵味的农村,在“新农村”活动的开展下,变的愈发美妙。

    “新农村”建设,不仅只在农村面貌上进行,也注重了农村男女老少的精神世界和生理健康。从前,农村的孩子们无处进行游戏活动,闲暇时刻又没有条件得到精神上的陶冶,这导致了孩子们缺少茁壮成长的因素也使自己的心灵到不到足够的滋润,可是现在,休闲广场建起了,游乐设施和健身器材也一一完善了。每天清晨,老人们都会迎着朝阳,或慢跑,或跳舞,在他们脸上,我看到了幸福的笑容,在他们身上,我感受到了老来夕阳的活力。每天晚上,完成家庭作业的孩子们便随着他们的父母在广场上玩耍。在幽黑的天幕下,一串串如银铃般的欢笑声不断回荡在耳边,星星似乎也被孩子们的欢笑所感染,变的愈发闪耀。

    “新农村”建设全面完成之时,村庄里的居民也变得更加爱护身边的风景和公共设施,见不得身边有垃圾污秽堆积,主动拾捡,主动清理,村庄美丽起来了,人们的心灵也更加美好淳朴。

    从脸上洋溢着幸福与欢乐,人民的生活水平也蒸蒸日上。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生这些变化好像都不足为奇,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帮助下,也在乡村父老的共同努力下。美丽的家园,和谐社会,人们互帮互助,开展了美好幸福的生活。

    新农村,新建设,新生活,创造美好生活,营造和谐农风。

    要一篇描写农村环境变好的文章

    乡风文明村容美 “干净整洁的村道,错落有致的房舍”,这是走进石门镇溪底村的第一印象,穿梭于该村的大街小巷,行走于田间地头,仿佛进入了一幅美妙的新农村锦绣图。

    听说我们是来村里采访的记者,村民们纷至沓来,告诉我们“乡风文明村容美,美在农家人人夸。” 垃圾桶越来越满了 村庄环境的变化,可以说保洁员毛庆阳感受最深。

    “垃圾桶越来越满了是我感受的最大变化,”毛庆阳说。2005年以来,溪底村进行垃圾集中处理,要求群众将生活垃圾倒在垃圾桶里。

    但让毛庆阳感到难过的是,很多人不习惯用垃圾桶,他们习惯于将垃圾倾倒在自留地或是河边,有的村民甚至把垃圾扫到路上。 为此,溪底村按照热爱家乡、尊老爱幼、遵纪守法、文明诚信、创业致富、家邻和睦、生态绿化、勤俭节约、乐于奉献、卫生整洁十项要求,修改完善了《村规民约》,并将村民中存在的陋习搬上广播进行曝光,让村民在收听中提高文明意识,改变村民的思想,渐渐地,垃圾桶里满起来了。

    毛庆阳说,虽然垃圾多了运送起来更累,但心里却更开心了。 垃圾桶越来越满,带来的是村庄变得干净而整洁了。

    以前的溪底村,被形容为“屋内现代化,屋外脏乱差”,村民卫生意识极差,垃圾到处扔,污水随地流,村庄环境极为恶劣。而今,溪底村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道路两边整齐有序,村民房前屋后干净整洁。

    眼下,“干净整洁”已成为溪底村民心目中衡量家庭文明的标准之一。 一溪清水惹人爱 贯村而过的溪底溪可以说是溪底村村民的“母亲河”,她孕育着溪底村民,也给村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许多方便。

    看着涓涓流水,70多岁的老人王明花和记者谈起了一个小故事。 那是今年的3月初一天清晨,村里有一外地来的租住户姜某在溪里洗痰盂。

    “这条溪里不能洗痰盂!”王明花老人看到后及时予以制止,姜某认为老人故意欺负她这个外地人,就没好气地与老人争了起来。王明花老人并没有因此而生气,而是请来了一年轻村民向她宣传村规民约与村里的文明公约。

    由此,姜某也改变了她的这一“陋习”,并成为自觉保护溪底溪水资源不受污染的“新村民”。 一溪清水惹人爱。

    溪底村村民们常常在茶余饭后,围聚于波光粼粼的溪边,聊聊家事,其乐融融。 勇于奉献 扶弱帮困 乡风文明建设,造就了溪底村广大村民“勇于奉献、扶弱帮困”的“溪底精神”。

    无论是碗窑水库、白水坑水库建设的需要,还是黄衢南工程建设的需要,溪底村的这一精神都得以充分显现。 “支持政府工程建设是分内事。”

    在黄衢南工程建设拆迁征地期间,这是在溪底村村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村民邹增交,因白水坑水库建设、黄衢南高速建设需要,3年内两次拆迁,每次都是先进,并成为黄衢南高速江山段的第一个动迁的拆迁户。

    平瓦厂地磅房、琉璃瓦厂部分厂房等也因项目建设主动拆迁。 扶弱帮困也是溪底村村民的美德。

    在得知周炉村修水坝缺少资金时,该村在资金上主动给予帮助,成为我市强村与弱村结对的又一个缩影。不仅如此,溪底村在岩河村硬化道路、集镇建设等方面都是出钱又出力。

    乡风文明村容美,溪底的村民们感到生活十分惬意。如今,村民们都享受到房屋财产、意外伤害及相关的政策性保险等待遇。

    每逢“老人节”,村里的老人根据不同的年龄段,还可领到50元至300元不等的慰问金。村民们由衷地说:“真没想到我们农村老百姓也过上了文明生活:垃圾不再乱倒,说话懂得礼貌,白天辛勤劳作,晚上读书看报……” 村居环境的领头羊 步入高淳农村,整洁的道路两旁繁花似景,花草树木交相辉映,村居环境建设面貌一新。

    近年来,高淳县委、县政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城乡统筹,紧紧围绕“三农”,以强基工程为抓手,以为民办实事为宗旨,围绕争创国家生态县,以村庄规划为龙头,以治理污染为重点,以“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工程为措施,以“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农业生产清洁化、城乡环保一体化、村庄发展生态化”为主题,科学规划,统一组织,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立农村环境长效管理机制,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保障农民身体健康,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在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下,整合各部门的力量,用2—3年的时间,重点培育20—30个乡村风情浓郁、生态环境优良、生产生活便利的典型示范村,引导全县村庄规划建设和人居环境改善,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全县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提供典型示范和经验。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核心内容,具体如下: 1、清理垃圾,建立垃圾管理制度。建立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统一处理农村生活垃圾处置机制,垃圾集中倾倒、统一收集、统一处理,垃圾收集率、清运率和处理率达到90%以上,农用薄膜回收、综合利用率达100%。

    2、清理粪便,建立人畜粪便管理制度。在有条件的地方,大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工程建设,推广利用厌氧发酵和好氧降解工程技术。

    人畜粪便远离水源,动物的粪便、污水一律在养殖场或养。

    以“我周围的环境”为话题,写一篇事理说明文,题目自拟

    农村环境的变化

    袅袅炊烟中,白墙黛瓦,绿树红花,俨然一派农村新气象。

    如今的农村正在出现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改往年破旧、脏乱的景象。自从开展“新农村”建设活动以来,出现了新农村景致、新农村设施、新农村不变的淳朴民风。

    以融合山水,打造属于农村独特风格的新理念,人民政府作出的一系列措施,都旨在为人民创造更美的环境,更舒适的生活。屋后的小河被围上了乳白的防护带,河中的杂秽被一一清理,还原了罪原始最清澈的面貌,家家屋檐下的墙面也被重新整修一番,向所有人展现着他的雪白与整洁。道路两旁严严实实地载着大树在春天让人们见识到了生命的蓬勃,在夏天让人们感受到了久违的凉爽,在秋天让人们感受到了落叶的壮景,在冬天让人们感受到了顽强的精神,虽是景观,但更多的是给予人们审美上的愉悦和心灵上的震撼。雨季的农村,如远山黛眉一般,浸润着江南的湿意,在齐整改造后的农村身上,显得尤为别致。晴朗天气的农村,散发着独特韵味的农村,在“新农村”活动的开展下,变的愈发美妙。

    “新农村”建设,不仅只在农村面貌上进行,也注重了农村男女老少的精神世界和生理健康。从前,农村的孩子们无处进行游戏活动,闲暇时刻又没有条件得到精神上的陶冶,这导致了孩子们缺少茁壮成长的因素也使自己的心灵到不到足够的滋润,可是现在,休闲广场建起了,游乐设施和健身器材也一一完善了。每天清晨,老人们都会迎着朝阳,或慢跑,或跳舞,在他们脸上,我看到了幸福的笑容,在他们身上,我感受到了老来夕阳的活力。每天晚上,完成家庭作业的孩子们便随着他们的父母在广场上玩耍。在幽黑的天幕下,一串串如银铃般的欢笑声不断回荡在耳边,星星似乎也被孩子们的欢笑所感染,变的愈发闪耀。

    “新农村”建设全面完成之时,村庄里的居民也变得更加爱护身边的风景和公共设施,见不得身边有垃圾污秽堆积,主动拾捡,主动清理,村庄美丽起来了,人们的心灵也更加美好淳朴。

    从脸上洋溢着幸福与欢乐,人民的生活水平也蒸蒸日上。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生这些变化好像都不足为奇,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帮助下,也在乡村父老的共同努力下。美丽的家园,和谐社会,人们互帮互助,开展了美好幸福的生活。

    关于农村环境问题的调查报告

    当前,环境问题已广为媒体、公众关注,在推进工业化的进程中环境保护的精力主要放在城市工业污染的防治上,污染防治的投资几乎全部投向工业工业和城市,而占国土面积90%以上的广大农村的环境问题却长期不为人们所重视。

    农村环境的加剧和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听任起继续发展下去,势必瓦解农业的基础条件,这不符合“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目标。因此,在建设新农村这一惠及广大农民群众伟大工程的时候,务必重视新农村环境问题。

    一、 当前农村环境的主要问题 1、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但这种发展主要是依靠化肥、农药等化学物品投入的大幅度增长,导致土壤有机质降低、肥力下降。

    化肥的不合理使用,还会对大气造成污染,氮素化肥浅施、撒施后往往造成氨的逸失,硝态氮在通气不良的情况下进行反硝化作用,生成气态氮而逸入大气,对大气造成污染。 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因其使用见效快、防治效果高、防治面广,保证了作物的丰产、增产,因此在全球范围内被迅速推广使用。

    农药的大量使用还会造成生态平衡失调,物种多样性减少,使农村本来就较脆弱的农业生态系统更加脆弱。在使用杀虫剂时,一些农业害虫的天敌如:青蛙、七星瓢虫、赤眼蜂,甚至一些食虫鸟,也由于食物链的关系或直接毒害而大量死亡,破坏生态平衡。

    2、 城市污染向农村转嫁加速农村的环境污染 随着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一些耗能高、污染重,难以治理的企业迁移到农村,给农村环境带来严重污染。由于工厂条件简陋,设备不完善,使得大量的污水被直接排入河流和路边灌水渠道,其后果造成了一定的水体污染。

    一方面,用于灌溉会使农作物生长受到影响;另一方面,使河流中的水生植物及水生动物遭到了灭顶之灾。此外,还有很多城市垃圾在郊外农村填埋或堆放,城市垃圾和工业固体废物不仅占用了宝贵的土地资源,同时也污染了周围的水体、土壤和大气,极大的影响了附近居民的身体健康,破坏了农村生态环境。

    3、 秸秆焚烧污染严重 每年的夏、秋季节是农村空气污染最严重的时期。每年的农村有大量的秸秆都未被利用。

    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绝大多数农村利用收割机收割小麦,虽省时省力但留下的麦茬相当高,如不做处理必然对秋季作物的生长造成影响,于是采取焚烧的办法。秋季、玉米等农作物收获后,上未干燥的玉米秸被大量不能燃烧充分,产生大量的烟雾弥散于空气中,使空气中的二养化碳、一养化碳浓度急剧升高,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

    到了傍晚时分,空气湿度加大、烟雾扩散减慢,全部积聚于低层,能见度大大降低。另外,烟雾还严重刺激人们的眼睛和喉咙,使人流泪、喉咙、呼吸困难,甚至呕吐,严重时还会导致呼吸道疾病,极大的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

    4、 农村蓄禽养殖业及相关行业带来的环境问题 调查数据显示,养殖一头牛产生的废水超过22个人生活产生的废水,养殖一头猪产生的污水相当余7个人生活产生的废水。附近地区地下水中的硝酸盐、氨氮超标;河道水体发臭变黑,富营养化,蚊蝇滋生,严重污染周围的环境。

    某些作坊主甚至将动物皮钉在门板、板凳上,放到街道上晾晒,将猪毛等动物鬃毛满街摊晒、气味难闻,蚊蝇大量聚集。由于这些作坊大多位于居民区,从而严重影响了周围居民的生活质量,损害了人们身心健康、恶化了农村环境卫生状况。

    二、解决当前农村环境问题的对策 1、 加强农业科技的攻关和推广工作,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加大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科研攻关力度,积极推广先进的耕作制度和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农药,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和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努力实现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生产技术生态化、生产过程清洁化、生产产品无害化,开展生态农业建设是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途径。 2、强化乡镇企业环境管理,控制工业污染 乡镇工业要适当集中建设,建立工业小区,实行集中管理,集中处理污染。

    对于不经济的污染企业要限制其发展;对产业结构不合理、污染排放严重、不能实现集中处理污染,或污染物不能达标排放的企业要关停,逐步在乡镇工业企业中推行清洁生产。 3、加强宣传教育,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利用各种媒体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向农村干部宣传环境保护对生态建设的重要性,促使其充分认识加强农村环保工作的紧迫性;向广大农民宣传公益意识、环保意识,从而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关心环境、个个参与环境保护的氛围,把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引导广大农民革除陋习,倡导科学、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帮助农民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4、完善政府职能,健全环境管理体系,加强环保执法力度、深度。

    完善政府职能,将环境整治与扶贫工作紧密结合,要加强对农村环境的管理,应逐步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的法规与标准体系,在已有的法规基础上,逐步制定、完善与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有关的食品技术规范,农药、化肥、地膜污。

    关于乡村环境和习俗的作文

    卡曼《山里人的呼声》)乡村,我们的故乡,在空间距离上与我们渐行渐远,但是,离家越远,回忆起往事来越是感到亲切可爱。深圳青年作家蔡成怀着极其复杂的心情,从前年就开始酝酿要写一部关于南方乡村生活现状的书,作为蔡成的文友,也热切地期待了很久,直至今天《在乡村行走》付梓面世。

    这本书是既给城里人看也给乡下人看的书。翻开《在乡村行走》,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真实。这是一部南方农村生活现状的真实记录。

    南方农村到处是美轮美奂的风景。在这里,“小楼昨夜又东风”和“庭院深深深几许”以及“村路弯弯,曲桥如虹”等充满诗情画意的景致随处可见,就好象行人漫步在杨柳依依的江畔,扬手就可以折取杨柳枝一样。于是,久居闹市被喧嚣所包裹的城里人,纷纷发思乡之幽情,到乡村去看风景。对于这一切,作者何尝不想用善感的文字把这一切尽情地描绘出来,可是,“要描写南方农村的美丽,再丰富的文字也显得苍白无力。我只好借助于照相机来替我说话,用一个个画面告诉你,南方农村,是柔情似水的,是恬然娴静的,是温馨甜蜜的……”于是,《在乡村行走》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让读者在亲切的文字中感受乡音,在熟悉的画面中浏览美景。于是,我们看到了田畴如秋韵般缠绵,我们读到了“南方的乡村,没有一处风光是平常的”。

    南方农村是一片萌动的热土。改革开放以来,南方农村的经济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成了整个中国农村经济走向的晴雨表。是南方农村,率先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打破了人民公社的生产经营模式,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中国农村改革浪潮的兴起。又是南方农村,把解决农民贫困问题付诸行动,让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书里举了吴瑞林的例子,他面向广阔的世界市场背靠自己坚定的信念,一步一个脚印攀登,把背脊梁挺起来。类似吴瑞林这样转变观念洗净泥脚杆上岸,靠勤劳和智慧致富的农民在南方农村是一大批人。在改革中应运而生的,还有五花八门的专业村,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布局。作者对这些做了深入细致的考察,有分析、有例证,给我们了解和借鉴南方农村改革的进程及所取得的成就提供了详实的蓝本。

    南方农村改革的成功为全国农村改革竖起了一面迎风招展的旗帜。但是,在走在富裕的路上,还有许多忧患令人关注,许多问题引人思考。当好日子呈现出来的时候,伴随着好日子的隐忧也一起摊到了我们面前……对此,作者的头脑异常冷静,”“农民,原本他们所有的穷富观念是植根于泥土的。当越来越多的农民在急切致富的欲望中,在无奈的亏损中将田园荒芜了,那我们的乡村还有什么呢?”作者不无忧虑地发问。

    最令人忧虑的还是人的尊严。随着贫富差距的拉大,在南方农村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尽管他们曾为“深圳速度”和特区腾飞出过力、加过油。处于城市工作和生活最底层的农民工,受苦受难不说,还总是受到无情的戏弄——连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都有小品笑星拿着农民开涮。苦了累了,其实农民工是不会有什么怨言的,让他们欲哭无泪的是辛苦过后而无所得。有老板揣着民工的工资跑得无影无踪;或者是财大气粗的老板硬是死死摁住钱袋不给民工发工资。“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襟。”民工踏入城市的第一天,也许就是他伤心落泪的开始。民工,在城里成了最被歧视的一个群体。可是,假如城市没有了他们,能有今天的繁荣和明天的辉煌么?能有居民生活的安定和市容的整洁么?此外,还有农民工住房难、子女受教育难等等诸多问题,好象矛盾也专找弱势群体的茬。

    读着《在乡村行走》,我不由得会生出这样的想法:被视之为发达的中国南方农村,还衍生了劣质的副产品,在其骨子里,也潜藏着许多致命伤。苍白的农村教育,重男轻女封建意识的普遍存在,越来越大的贫富悬殊,触目惊心的环境污染,单调的文化生活,都严重滞涩着南方农村发展的脚步,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障碍。聆听南方农民的声音,我们在为其所取得的成就所欢欣的同时,还会感受到一丝沉重,一种压抑。

    读一读《在乡村行走》吧,这就是令你魂牵梦萦的南方农村!作者为使这些记录更生动更真实,把在乡村行走途中的所见所闻,借助披金拣沙的手段挑出了最能引发人沉思默想的内容公诸于世。为了把最真实的南方农村展示给人们,作者用了两年的时间,执著地在乡村行走,糅进了对南方农村——他生活着的故土深沉的爱,这,正是《在乡村行走》之所以能承担起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南方农村责任的最重要因素。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