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特色评课稿范文
【听古诗评课稿】
《泊船瓜洲》是小学语文的一篇课文,这节课根据新课程标准王老师引导学生参与读、讲、背、写的语文实践,体现了三点。
1.学生主体地位落到实处。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教学过程实质所决议的,学是内因,教是外因,教只有通过学才干起作用。
只有尊敬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自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觉地投身于学习中,才干保证落实主体地位。这节课从三方面做了努力。
一是时间上给予保证,力避逐字逐句的梳理剖析,节约时间让学生多读多写;二是引导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控制学习方法;三是教者平等地看待学生。课始与学生约定学习方法,课中撒手让学生学习、重视良好习惯的培育,课后留给学生广阔的学习与摸索空间。
2.面向全体,着眼发展。教者尊敬每个学生,让全班学生都有展示的机遇,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与方法,学生在课内点击课件材料自学,回家通过软盘自学,沟通了课内课外,拓展了学习空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3.落实了思想教育内容。这节课力求通过学生的语文实践中感悟内容,在拓展延伸中初步感知祖国文化遗产的丰盛,进而培育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优秀文化的情绪。
古诗春晓听课记录及评课范文
《春晓》春天是美丽的,有醉人的花香,有迷人的风景。
但更能打动诗人的却是那喧闹的春声。当诗人在春睡中醒来,首先听到的就是鸟的啼叫。
这“处处”都可听到的清新婉转、此起彼落、远近应和的鸟鸣声声,是春天带给诗人的欢乐。同时,更令作者痴迷的昨夜里的一场春雨。
在那静谧的春夜里,纷纷洒洒的春雨会给人多少如烟似梦般的想象,而那落红片片、绿意浓浓的雨后的春日清晨又该是多么的清新美丽,生动活泼。诗人就这样用最为平易浅显的语言,为我们描写了一个自然天成的美的世界,又如同一股清泉流入我们心田,沁人心脾,使人陶醉。
《草》情景交融,重在咏物抒怀,是就荣枯生发,极力表现草的顽强生命力。读《草》的第一行,语气舒缓,表现野草的茂盛和草原的辽阔;第二行突出“枯”、“荣”,感觉野草一年一度的枯槁和茂盛;第三行语调稍扬,显示野火的无情和野草的顽强;第四行语调平稳有力,表现野草旺盛的生命力。
谈谈对古诗的心得 800字
我学过许许多多诗,这些诗是多么生动、有趣。每首诗都包含着一个故事,但我们对这些故事不太了解,所以就要我们来想象了。那么,我就来想象一下李白在写《静夜思》时的情景是怎样。
月光透过窗子,直射进来,地上就好像盖着一层厚厚的霜,李白正站在窗前,观赏着天上的月亮,深深地被月亮所陶醉。他想:月亮是这么美,月光这么明亮,我干吗不写一首诗来赞美一下呢?他刚提起笔,却又忽然想起了什么事。对呀,今天不是中秋节吗?李白顿时想到了在远方思念他的亲人,不禁泪流满面,他深情地看看月亮,又低下头,他越想越难过,重新提起笔来把自己所有难过和思念全都聚在笔尖,‘唰唰’几笔就写成了一首名诗《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此时此刻,李白心里会想些什么呢?他又会干什么呢?我们谁都不知道,但是,思念家乡的心情我可以体会,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啊!我默默地为李白祈祷,希望他可以早日回到故乡。如果我能到李白身边,我一定会安慰他,对他说:“你放心,虽然远隔千里,但你的亲人也在看着月亮,只要你目不转睛地盯着月亮,就会感觉亲人近在眼前。”
举例分析李白诗歌艺术特点(400字左右)
李白诗歌艺术的主要特征,是善于运用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生动的比喻、自由解放的体裁和朴素优美的语言来表现他热烈奔放的思想感情.他的诗歌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 李白的抒情方式最具鲜明的特点是:它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地奔涌而出,宛如天际的狂飙和喷溢的火山,一泻千里.与喷发感情表达方式相结合,他的诗歌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诗歌中的意象多为:大鹏、巨鱼、长鲸、大江大河、沧海雪山等壮美雄奇之物.这为其提供了更多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制造了更多的浪漫. 李白诗歌语言风格,具有清新明快的特点,明丽爽朗是其词语的基本色调.他那些脱口而出,不加修饰的诗,常呈现出透明纯净而又绚丽夺目的光彩,反映出其不肯苟同于世俗的高洁人格. 总的来说,李白诗歌有以下这么四个特点: 1、李白诗歌的想象丰富惊人. 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读之则神驰八极,测之则心怀四溟,磊磊落落,真非世间语者,有李太白.(〔唐〕皮日休《刘枣强碑文》) 比如“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金乡送韦八之西京》)、“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蜀道难》、《梦游天姥吟》则借助于神话传说,构造出色彩缤纷、惊心动魄的境界.对《蜀道难》、《远别离》等篇章,前人评为“奇之又奇”(殷璠《河岳英灵集》),“变幻错缩,窃冥昏默”(胡应麟《诗薮》),正揭示了其诗想象丰富奇幻、语句纵横变化的特色. 2、李白诗歌中大量采用夸张手法和生动的比喻以及拟人等手法. 他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其十五),刻画他长安政治活动失败后深广的忧思,是广泛流传的名句.他如“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写自己的怀才不遇;“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写仕途艰难;“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写朋友间的深厚友谊等,都以鲜明突出的形象打动读者.比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又如: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轩辕台轩辕黄帝陵位于平谷县城东北7公里的渔子山上,俗称轩辕台.)拟人的如〈独坐敬亭山》等. 3、自由活泼,不受拘束. 在体裁方面,李白擅长形式比较自由的古诗和绝句,不爱写格律严整的律诗.《古风》59首是他五古的代表作品.他乐府中的五古,继承汉魏六朝乐府民歌的优良传统,文笔朴素生动,并倾注着诗人洋溢的热情.他的七言古诗(包括乐府七言歌行和一般七古)具有更大的创造性.写景则形象雄伟壮阔,气势磅礴,色彩缤纷,抒情则感情奔放激荡,跳脱起伏,变化多端. 李白擅长绝句.他的绝句,在南北朝乐府民歌的基础上,锻炼提高,更为精警.五绝《静夜思》、《玉阶怨》等,蕴藉含蓄,意味深长.七绝佳作更多,语言明朗精练,声调和谐优美,写景抒情,深入浅出.像《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望庐山瀑布》其二、《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赠汪伦》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历来评唐代七言绝句,认为李白与王昌龄最称擅场;李白集中七律最少,仅十多首,也少佳作.五律有70多首,有的写得很好,说明他能写律诗,只是不爱多写. 4、清新,明快,自然而不雕琢. 李白诗歌在语言上的最大特点是清新,明快,自然而不雕琢,正如他自己的诗中所说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具体表现为语言直率自然,音节和谐流畅,浑然天成,不假雕饰,散发着民歌的气息.这主要得力于学习汉魏六朝的乐府民歌.但他不是仅仅学习、模拟民歌语言,而是在学习基础上加以提高,使之更加精练、优美,含意深长.例如他的七言古诗除明朗自然外,语言更以雄健奔放见长.杜甫《春日忆李白》诗称誉李白诗“清新”、“俊逸”,道出了它语言风格的显著特色.。
小学语文评课稿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评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首先我来做个简单的自我介绍:我是来自场桥二小的一名新教师。
身为一名新教师,我的教学经验为“零”。与其说我今天是来评课的,还不如说我是来学习的。
能向在场的这么多资深教师学习,对于我来说是一种莫大的机会和荣幸,我感到非常的可贵。 今天有幸听到吴老师执教这篇课文,吴老师在课堂中巧妙地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用情,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教无定法,但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却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这节课中吴老师巧妙地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体会思想感情。
1.诵读质疑法:指导学生读中感悟,读中质疑,实现语感积淀,促进学生自悟自得,使学生在声、乐、情中自主学习。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深刻领悟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品词析句法:吴老师在课堂中要求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来思考,通过细心朗读,领读课文语言。我认为吴老师教学时有很多的亮点和可取之处,在这里我就简单地讲以下四点:一、语言优美,导入引人教学开始,吴老师以一个充满诗意的名胜古迹——黄鹤楼的同名古诗导入新课。
优秀、自然的导入既渲染了浓浓的离别之情,又给人自然、新颖之感,使学生不知不觉中走入文本。同时,吴老师一开始就抓住了此篇古诗课题的两个难点:一点是朗读课题的节奏划分;二点是“之”的理解;并且非常顺利地解决了这两处的难点。
二、品词析句,感悟真情吴老师在教学课文时,始终抓住一些关键字词,通过反复品读、比较、回味来理解课文,体会情感和感受作者用词之妙。如抓住第二句的“烟花三月”一词,提问烟花三月是一种什么美景?让学生透过简简单单地一个词感受藏字背后李孟二人那份浓浓的情谊,从而感受人物的内心读好课文。
在讲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一首诗时更是抓住“孤帆”、“之”等词,让学生理解诗的意思,感悟诗人的心声。三、朗读多样,读中感悟文本是主体感悟的语言材料,对文本语言的感悟首先要由读来完成。
读是理解、感悟的前提,也是最基本最经常的训练。深刻的感悟是建立在深入阅读、积极思考的基础之上的。
教学中吴老师通过让学生个别朗读、自由读、分角色读、小组读、配乐读等不同方式全方位地接触文本语言。四、补充资料,帮助理解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吴老师很有心地补充了李白的作品《赠孟浩然》、《江下行》、《芙蓉楼送辛渐》、《别董大》、《。
小学语文评课稿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评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首先我来做个简单的自我介绍:我是来自场桥二小的一名新教师。身为一名新教师,我的教学经验为“零”。与其说我今天是来评课的,还不如说我是来学习的。能向在场的这么多资深教师学习,对于我来说是一种莫大的机会和荣幸,我感到非常的可贵。
今天有幸听到吴老师执教这篇课文,吴老师在课堂中巧妙地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用情,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教无定法,但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却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这节课中吴老师巧妙地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体会思想感情。
1.诵读质疑法:指导学生读中感悟,读中质疑,实现语感积淀,促进学生自悟自得,使学生在声、乐、情中自主学习。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深刻领悟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品词析句法:吴老师在课堂中要求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来思考,通过细心朗读,领读课文语言。
我认为吴老师教学时有很多的亮点和可取之处,在这里我就简单地讲以下四点:
一、语言优美,导入引人
教学开始,吴老师以一个充满诗意的名胜古迹——黄鹤楼的同名古诗导入新课。优秀、自然的导入既渲染了浓浓的离别之情,又给人自然、新颖之感,使学生不知不觉中走入文本。同时,吴老师一开始就抓住了此篇古诗课题的两个难点:一点是朗读课题的节奏划分;二点是“之”的理解;并且非常顺利地解决了这两处的难点。
二、品词析句,感悟真情
吴老师在教学课文时,始终抓住一些关键字词,通过反复品读、比较、回味来理解课文,体会情感和感受作者用词之妙。
如抓住第二句的“烟花三月”一词,提问烟花三月是一种什么美景?让学生透过简简单单地一个词感受藏字背后李孟二人那份浓浓的情谊,从而感受人物的内心读好课文。
在讲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一首诗时更是抓住“孤帆”、“之”等词,让学生理解诗的意思,感悟诗人的心声。
三、朗读多样,读中感悟
文本是主体感悟的语言材料,对文本语言的感悟首先要由读来完成。读是理解、感悟的前提,也是最基本最经常的训练。深刻的感悟是建立在深入阅读、积极思考的基础之上的。教学中吴老师通过让学生个别朗读、自由读、分角色读、小组读、配乐读等不同方式全方位地接触文本语言。
四、补充资料,帮助理解
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吴老师很有心地补充了李白的作品《赠孟浩然》、《江下行》、《芙蓉楼送辛渐》、《别董大》、《
古诗的语言特点 1000字
我们常说:“文如其人”。
要准确的把握诗歌的语言特点,就必须因人而异,了解不同时期不同诗人的风格流派。因人定格,知人论诗,才能对诗歌的语言特点作出准确的分析、判断、鉴赏。
对语言整体风格的鉴赏重点是会用一些有关风格类型的专用名词术语。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平实质朴。
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如贾岛的《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全篇4句20字,毫无难解之处。
还有陶渊明的诗、李煜的词。 (2)、含蓄隽永。
诗歌最富有灵气,诗的灵气在于隽永,在于“字短情长”,字里行间总是留着启人联想、开人悟性的“空白”。如李商隐的《雨夜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天各一方的夫妻间挂念问候,其时其境其情,归家团聚作长夜之谈的憧憬,统统显于言外,隐于空白。
还有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 (3)、清新雅致。
其特点是用语新颖别致,不落俗套,给人一种清新美的愉悦。如杨万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晴蜓立上头”(《小池》);孟浩然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过故人庄》)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和谐地打成一片,这是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清新、自然。
(4)、形象生动。诗歌的语言往往以其生动形象而感人至深。
如苏轼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赤壁怀古》),既是诗又是画,有形有声有色地展现了赤壁的壮丽景色,气势雄伟,境界开阔。 (5)、绚丽飘逸。
如李白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全诗显得色彩缤纷、景象绮丽、变幻莫测,这是绚丽飘逸之美。 (6) 简洁明快。
其特点是:语言简练利落、洗炼(练)、浅显、 明白如话、不加修饰。如贾岛的诗、马致远的散曲等。
(7) 雄浑壮丽。 其特点是:骨力挺健,气壮山河。
如曹操的《观沧海》显得胸襟豁达,豪情横溢。最具代表的是盛唐诗歌中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
在他们的笔下,有狼山,有大漠,有绝域,有孤城,有奇寒,有酷热,有同仇敌忾的愤慨,有誓死戍边的决心。 (8) 粗犷豪放。
李白是豪放风格之集大成者,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奇特,夸张出格,是李白豪放诗风的特点。“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将进酒》)气势浩荡,一泻千里;“草绿霜已白,日西月复东。”(《古风》)描绘光阴流逝之快,人事变迁之速,一气呵成,天衣无缝。
宋词中的豪放派,以苏、辛为最杰出代表。 (9) 沉郁顿挫。
沉郁,就是指情感的浑厚、浓郁、忧愤、蕴藉。“沉则不浮,郁则不薄。”
杜甫之诗,为浓郁之极至。忧愁是杜诗沉郁的主要内容,他的忧愁,不只是个人的,更是国家的、民族的、人民的,因而这种忧愁具有丰富的情感层次,使其沉郁获得深厚的情感和崇高的价值。
他的“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沉郁的力作。 (10) 悲壮慷慨。
大凡诗人,慨叹风云变幻之疾,痛惜韶光流逝之速,目击人民灾难之重,身受命运坎坷之苦,郁积壮志未酬之愤,而忧心忡忡、慷慨悲歌者,均以悲慨目之。可见,悲慨是时代的心声,诗人的呼喊,诗人面对动乱的现实,出于严肃的责任感,遂作悲慨。
陈子昂的诗,就以悲慨而驰誉诗坛。《登幽州台歌》是最激动人心的悲慨之诗。
(11)缠绵哀怨。 诗作婉曲,感情细腻。
如柳永、李清照、 中华语言博大精深,奥妙无穷,尤其是古诗词语言更是凝练有加,真可谓一字千金。元代文学家元好问曰:“文须字字作,亦要字字读。
咀嚼有余味,百过良未足。”因此,须细细推敲,方能解其中之味。
一、 了解古诗词言特点 1. 用意十分,下语三分 律诗、绝句、词、曲这些古诗体裁,有固定的形式,这些形式促使诗人必须利用有限的空间表现出丰富的内容,这就决定了古诗语言往往“用意十分,下语三分”的特点,凝练而含蓄,言尽而意无穷。具体表现有两方面: (1)讲究“准确传神”。
古代“诗话”中流传着许多关于诗人炼字的佳话趣闻。众所周知的贾岛的“推敲”,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等,就是“炼字”的典范,“准确传神”描摹物态能抓住特征,描摹心理能妙传心绪,描绘情景能使人身临其境。
(2)讲究跳跃和留白。古诗词为达到凝神精练,往往会省略一些可省可无的词语,造成诗句上的跳跃或戛然而上,留下空白,而这些跳跃,空白之处往往是诗意所在。
诗味所在,读者需借助想象和联想方能完成对诗句的解读,如温庭筠《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马致远的《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诗句省略了谓语动词的一些用以衔接的虚词,我们有解读时需在意象与意象间补上这些省略成分。 古诗鉴赏(一) ——分析古诗的语言特色 教学目标:分析古诗的语言特色。
阅读下面这首诗: 画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
注释:郑思肖(1241-1318)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