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抗洪抢险个人先进事迹范文

    抗洪救灾先进事迹

    2010年5月31日晚至6月1日上午8时,xx县xx镇持续强降雨,降雨量竞达到260.2毫米,全镇受到严重的洪水灾害,xx二级路xx段塌方,被中断通行12小时,258户民房受损,5968亩农作物受灾,1015亩农田毁,22头大牲畜被洪水冲走……

    面对严重灾情,身为xx镇纪委书记的xx牢记神圣使命,在抗洪救灾中发扬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纪检监察干部精神,连续19个小时工作在抗洪救灾第一线,普写了一曲“当群众贴心人”的动人之歌。

    6月1日凌晨1时,xx中学后山地质突变,引发两处塌方,泥石流瞬间涌入校园,学生宿舍楼被黄泥水淹至一楼窗台,严重危及全校743名内宿生的生命财产安全。该镇立即启动应急机制,xx立即投入抢险救灾的行动中,他与镇主要领导科学部署,全面监控学校两处地质灾害点险情,深入随时又发生泥石流的校园里,第一时间有序安全转移800多教职员工和学生,当最后一位老师转到安全位置时,已是凌晨5时。

    拖着疲惫的身体刚回到镇政府,已一夜没有合眼的xx又得到新灾情报告:市级地质灾监控点xx镇开发区的后坡出现几棵树下滑,一根光缆电杆已斜滑倒!这些迹象表明此地存在发生山体滑坡的险情,而坡下住着43户共138名群众。险情就是命令,赶紧疏散群众。xx一面组织镇村干部监控地质灾害点,一面发放迁出告急通知书,挨家挨户耐心做群众思想工作。中午1点,终于将138名群众劝离危险地带。

    由于洪水太大,xx镇城区供水管路水源头20立方米的压力池和过滤池全部被冲走,2800米的150水管也被冲得无影无踪。镇城区住着3000名群众。没水,咋办?群众饮水告急!xx主动请缨,担任供水管路维修工作组组长,组织人员对供水源头断水情况进行调查,指挥暂建了一个应急供水工程,缓解群众饮水难问题。解决这一难题,他回到家时,已是晚上八点。此时,他已连续工作整整十九个小时。

    在接下来的两天里,xx和群众一起找水源、修路、抬水管、架水管、修损坏管网,全力以赴抢修应急供水工程。6月4日,xx镇城区3000多名群众重新用上了自来水,xx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对不气,GC哥,你这次给的材料太少了。

    所以可能写的不是太好。。。也不太着边。。。不过你凑合着先写一点。

    按明天早上我绝对给你找到好的事迹报道。。。顺便你把这次事件的主要任务。。想表达的精神告诉我。。。再把主要人物的姓名用XXX代替。。。这样我就好写了。。。明天早上我一定交给你!!!!!!!!!!!

    抗洪救灾优秀个人事迹,,急征好文!!

    1.周小华同志无论在村干部和镇应急分队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责任感,忠实地履行一个村基层领导干部的职责,特别是在2010年7.18抗洪抢险中更加体现出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英雄本色。

    2010年7月16日—19日,渠县连续普降暴雨,境内渠江河流水位急剧上涨,给镇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周小华同志在向镇党委报告情况后马上组织召开村全体党员紧急会议,通过分析近期雨量和长青村的受灾情况,制定了村级抗洪抢险方案,一是组织党员干部坚持24小时查看水情,加强防范;二是立即组建党小组长、社长为主的抢险应急小分队,随时出击抗洪抢险。周小华同志既是长青村的村干部,又是镇应急分队的成员,7月18日下午,接到镇应急办公室电话通知,该同志迅速赶赴集结地点,与应急分队同志们一道立即身先士卒,投入抗洪抢险的第一线。

    下午5时,带领应急小分队两名和前来支援的大竹县民兵,划着橡皮艇,深入天星镇文峰社区、渠县三航司家属院,转移被洪水围困的群众23人,晚上8时,又将橡皮艇运到公路边前往原五井村5社,营救被困群众,经过长达6个小时,共营救出婴儿2人、儿童6人、成人36人。7月19日凌晨2时,按照镇防洪指挥部指示,又将橡皮艇转移到文峰社区2组毛兴龙、陈永兴家,成功营救出被困群众6人,随后又划着橡皮艇到原天星驾校救出被困群众3人;紧接着又将橡皮艇划到东城小学进行施救,救出围困群众5人,没顾上吃晚饭,又到渠县座垫厂营救被困群众16人,帮助群众转移财产2万余元,连续抗战12个小时没顾上休息,为了群众的生命安全,整个身体全部浸泡在洪水中,没有换过衣服,一直坚持抢险结束,有效抢救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

    周小华同志在整个抗洪抢险中,始终坚守岗位,渴了喝上几口矿泉水,饿了就找点饼干充饥,在抗洪抢险工作上,周小华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全身心投入到了抗洪抢险工作中,尽量使受灾损失达到最低,作为一名基层领导干部,他带领党员干部日夜守护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用实际行动帮助受灾群众,他心中装的是人民群众,想的是怎样使受灾群众尽快地重新走上正常的生活,“要干就干好”是他平常的口头禅;艰苦朴素、雷厉风行是他的生活作风;为村民服务,帮群众致富是他工作宗旨。在渠县7.18的抗洪抢险工作中,他带领党员干部、应急分队成员经过英勇奋战,圆满地完成了抗洪抢险各项工作,受到了镇党委政府称赞和表扬。

    他的抗洪精神值得大家去学习。2.6 月14 日以来,浦城县全境持续普降大暴雨,局部地区 特大暴雨,引起山洪爆发,溪河突涨,地灾频发,泥石流泛 滥,造成道路、电力、通讯、供水中断,房屋倒塌,农田被 毁,城区进水 ,在这次特大洪涝灾害中,面对严峻的水情、 雨情、灾情,古楼乡叶山村村两委在县委县政府、以及古楼 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把工作重心放在抢险救灾和恢复生产 工作上,作为古楼乡叶山村的下派支书,王良斌同志更是身 先士卒,带领村干部深入了解灾情,及时为村民排忧解难,并妥善处置抢险救灾事宜,尽力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确保无发生人员伤亡。

    一、 严阵以待,精心部署早动员 王良斌同志是古楼森林派出所的所长同时还是古楼乡 叶山村(地质灾害点)的下派支书,在这次特大的洪涝灾害 中,王良斌同志在接到县、乡政府党政办发出的强降雨紧急 通知后,冒着暴雨,不顾山体滑坡的危险,趋车赶往离县城80 余公里的古楼最偏远的行政村叶山村,召集村“两委”干 部召开了紧急会议,研究对策。根据该村各自然村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布置防洪抗灾工作,并决定防汛期间,村部安排 人员值班,村“两委”干部包自然村,党员、小组长包户,每天24 小时保证通讯畅通,整装待命,坚守一线,密切关 注雨情、水情、讯情变化。

    一旦发生灾情、出现险情时,迅 速组织抢险力量,自觉投入到抢险救灾工作中去。会后,王 支书亲自带领村“两委”干部立即展开工作,动员村民克服 麻痹思想,要紧急行动起来,做好防洪抗灾准备工作。

    二、紧急抢险,指挥到位6 月15-22 日,受强降雨的影响,叶山村山体松动,出 现山体滑坡,全村耕地受灾面积100 余亩,刚插单季稻被淹,几十亩耕地被冲毁;水利设施损坏严重:有几栋土木结构房 屋的泥墙倒塌,受损房屋10 余间,直接经济损失数十万元。灾情就是命令,村党支部书记王良斌一方面带领党员干部组 织山边房、危房农户12 人撤离到安全地带,一方面利用小 雨间隙带头拿起锄头,带领党员干部努力清理堵塞村边河道 淤泥,及时疏通河道,防止洪水进入村庄。

    为了防止人员回 流,他与村干部常常半夜起来挨家挨户巡查。头发乱了,眼 眶陷了,裤腿一只高、一只低,脚上的雨鞋布满了黄泥。

    当 问及是否辛苦时,他说:“ 累点,没啥,只要能安全挺过这 几天就好了。”在整个汛期,王良斌同志连续20 几天坚守岗 位,奋勇在前,即使是在端午佳节,王良斌同志依然与村干 部村民一起,坚守在抗洪救灾的第一线。

    由于指挥得当、处 置有方,在这次特大洪灾中,叶山村人员零伤亡。三、灾后重建,指导到位 暴雨。

    求一篇关于抗洪救灾先进人物的文章这篇文章是关于近期洪水来临时

    在岚皋县铁炉乡,我们了解到一个泥石流掩埋的英雄事迹.徐兴福,是一位人大代表,铁炉乡庙坝村4组组长,共和国最小的官.8月7日一大早,当时还没有下雨,铁炉乡十几位干部便赶往庙坝村,刚进村子,就下起了暴雨,河水也迅速涨高.10时30分左右,开始出现泥石流.在庙坝村五组,十几位干部迅速投入抗洪救灾工作.乡领导一边组织抢险,一边打电话给庙坝村4组组长徐兴福,通知了灾情并要求立即组织群众撤离.但后来就失去联糸.晚上,当乡上干部赶到庙坝村4组徐兴福家时,除了在外打工未回来的妻子外,徐兴福和一儿一女三人已全部遇难.据一位村民介绍,早上他接到徐兴福的电话,说发生了泥石流,让他赶紧撤离,正说着电话就中断了.“他家放电话的房子和泥石流是同一个方向,可能给我打电话时正好泥石流冲了过来……多好的干部啊!只顾着让我们撤离,他自己却在家里打电话通知.”徐兴福的家有四间平房,泥石流冲垮最东的一间,不幸的是电话就在这间房里.据事后挖出徐兴福的干部分析,徐兴福正在打电话通知村民撤离时,两个孩子因外面的暴雨而害怕站在他旁边,未想到突然冲下来的泥石流.一家三口就这样走,也带走了一段英雄事迹.。

    急求 63年抗洪救灾个人先进事迹~~~~2000字

    当年的抗洪救灾老英雄——蔡礼泽 (往事回首之十五) 照片上的这位慈眉善目的老人名叫蔡礼泽,是河北省沙河市一九六三年的抗洪英雄,他1933年出生于广东省潮州市,曾任沙河县第一、二届和沙河市第一届政协委员。

    退休前是沙河市供销社的干部。他在河北省63年那场百年不遇的洪灾中,凭着自己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凭着自己的高超水性、凭着自己强壮的体格和过人的胆量,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从滚滚激流中救出了四十多名被围困和落水的群众。

    在当地和上级政府通讯中断的情况下,他再次冒着生命危险,纵身跳入滚滚洪流,只身横渡滏阳河的支流洺河,冒着生危险命把县政府向省和中央政府的告急电稿送到邯郸市永年县的临洺关。由于他把电稿及时送出,为中央和省政府提供了灾区的准确情况,上级才有了最佳救灾的方案。

    好多老干部对我说,老蔡送出的那封电报挽救了成千上万灾民的生命。洪灾过后,蔡老荣立了二等功。

    早就想把蔡老抗洪抢险的英勇事迹写成文章,可每当我找到他说明来意的时候,他总是大大咧咧地把手一挥说:“没什么,没什么,都是过去的事了。”蔡老的力气很大,一挥胳膊能把我拨拉个趔趄。

    元旦假期,我又见到了他。我对他说:“我刚买了个相机,挺高级的,要不要给你先来一张?”我看他有些犹豫,就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他说:“老家伙,还有几天活头?留一张标准像吧! 他想了想,说:“来一张就来一张。”

    他选择了一个自己满意的背景,背景是某单位的一个看墙,上面刻有有毛泽东的手书‘为人民服务’。 照完相,他要看看效果。

    打开电脑,我把他的照片发到了我的博客上,并且在照片的上面打下了‘当年的抗洪救灾老英雄——蔡礼泽’的标题。我对他说:“这个照片全世界的网民都可以看到?#65308;热徽掌?⒊隽耍?旅婢捅匦胗懈鏊得鳎?蝗坏幕巴?衩腔崴滴沂恰?芾匣ⅰ?诙?!?nbsp; 他没辙了,只好听我从的摆布。

    不过条件是我问什么,他才回答什么。完全不像采访,倒是像公安干警在审问犯罪嫌疑人。

    我问他:“听说那年你一次在韩庄村救出40多人,我想听听当时的具体情况。” 他说:“1963年那场暴雨是从农历6月13日开始下的。

    等到第四天,上游的左村水库突然决口了,韩庄村有40多名村民被困在房顶上、大树上。其中男女老少都有。

    被困地点距离铁道大约有100多米,我从洪水中游过去,在被困群众旁边的大树上和铁轨之间拉了一道铁丝,然后再一个个把他们背过来。” “说说你如何在洪水中搏斗的情况。

    在那么大的洪水中一下子救出40多人,哪能像你说的这么简单。” “就这些。

    过去过来,过去过来。”蔡老挥着双臂,做着划水的动作解释道,他把那次生死搏斗说得十分轻松。

    看我有些不满意,他接着说:“开始我想直接背着铁丝过去。由于铁丝太重,第一次没有成功。

    第二次我背着塑料绳游了过去,然后用塑料绳把铁丝拽过来,在把铁丝固定到大树上。”他看我还不满意,说:“其它的都和电视上演的一样,反正我把被困群众全背过来后,我也累的一点劲也没有了。”

    “抢救落水群众是怎么回事儿?” “那是发生在淮庄村边的事儿。一个老乡看见洪水来了,想从自己的房子里往外多抢点东西。

    第一趟没事,第二趟他就被水淹住了。他挣在水里挣扎的时候,凑巧让我看见,我就游过去把他救出来了。”

    “送电报稿的情况是这样的: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把褡裢镇(现在的沙河市区)一带完全变成了孤岛,县(当时是县级建制)里和外地的交通、通讯完全中断。上级急需要了解灾区的情况,我们也急需要把本地的情况立即向上级反映。

    办法只有一个,派人带着电稿强行泅渡洺河,从邯郸发电。当时县领导派了好多人强行泅渡,结果都没有成功,包括还有几个解放军战士,几百人在洺河的北岸急得团团转。

    这时县长石修志亲自把我叫来,问我:你能不能?我说:能!听说能,老县长亲自为我倒酒壮行,并且亲手用白酒把我的浑身上下擦了一遍,然后亲自拿着烙饼让我一口口地吃饱。给省的电报稿和给中央的电报稿分别装在两个液体葡萄糖瓶子里,用皮带扎在我的腰间。

    我只穿着一个裤衩,从被冲断了的京广铁路洺河大桥的北岸桥墩下水,使劲地向南岸游去。我被洪水冲了大约有十几华里,到永年的滩头村上岸。

    我游到南岸的时候,几乎是瘫在地上,一点力气也没有了。永年县的同志把我抬到县城,以后拍电报就是他们的事了。

    这次送电稿,还真顶事,很快?#65310;?某宸嬷郏?胀段镒示屠戳恕!?nbsp; “你是什么时候后来的?”我问。 “过了几天,等洪水下去以后,我自己走回来了。”

    “那时候你结婚了没有?” “结了,孩子都有了。” “他们不惦记你?” “没事,我下水以后领导们一直在用望远镜看着我,他们都知道我已经平安地到达了对岸。

    再说。我下水之前和石县长有视线约定好了的暗号。”

    “什么暗号?” “用一根棍子挑一个物件使劲摇一阵子。” “你用棍子挑的什么?” “我自己的裤衩。”

    “那你当时就是光着屁股了?” 蔡老使劲地给了我一拳:“都时候了,那里顾得了那么多!” “为什么你的水性那么好?” “我小时。

    个人主要先进事迹材料

    先进事迹材料的写作,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个人先进事迹,也就是常见的先进个人事迹,如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劳动模范等;一是先进集体或先进单位,如先进党支部、先进车间或科室,抗洪抢险先进集体等。

    无论是先进个人还是先进集体,他们的先进事迹,内容各不相同,因此要整理材料,不可能固定一个模式。一般来说,可大体从以下方面进行整理。

    (1)要拟定恰当的标题。先进事迹材料的标题,有两部分内容必不可少,一是要写明先进个人姓名和先进集体的名称,使人一眼便看出是哪个人或哪个集体、哪个单位的先进事迹。

    二是要概括标明先进事迹的主要内容或材料的用途。例如《王**同志端正党风的先进事迹》、《关于评选张**同志为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的材料》、《关于评选**处党支部为省直机关先进党支部的材料》等。

    (2)正文。正文的开头,要写明先进个人的简要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职务、是否党团员等。

    此外,还要写明有关单位准备授予他(她)什么荣誉称号,或给予哪种形式的奖励。对先进集体、先进单位,要根据其先进事迹的主要内容,寥寥数语即应写明,不须用更多的文字。

    然后,要写先进人物或先进集体的主要事迹。这部分内容是全篇材料的主体,要下功夫写好,关键是要写得既具体,又不繁琐;既概括,又不抽象;既生动形象,又很实在。

    总之,就是要写得很有说服力,让人一看便可得出够得上先进的结论。比如,写一位端正党风先进人物的事迹材料,就应当着重写这位同志在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方面都有哪些突出的先进事迹,在同不正之风作斗争中有哪些突出的表现。

    又如,写一位搞改革的先进人物的事迹材料,就应当着力写这位同志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改革的,已经取得了哪些突出的成果,特别是改革前后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都有了哪些明显的变化。在写这些先进事迹时,无论是先进个人还是先进集体的,都应选取那些具有代表性的具体事实来说明。

    必要时还可运用一些数字,以增强先进事迹材料的说服力。 为了使先进事迹的内容眉目清晰、更加条理化,在文字表述上还可分成若干自然段来写,特别是对那些涉及较多方面的先进事迹材料,采取这种写法尤为必要。

    如果将各方面内容材料都混在一起,是不易写明的。在分段写时,最好在每段之前根据内容标出小标题,或以明确的观点加以概括,使标题或观点与内容浑然一体。

    最后,是先进事迹材料的署名。一般说,整理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的材料,都是以本级组织或上级组织的名义;是代表组织意见的。

    因此,材料整理完后,应经有关领导同志审定,以相应一级组织正式署名上报。这类材料不宜以个人名义署名。

    写作典型经验材料一般包括以下几部分: (1)标题。有多种写法,通常是把典型经验高度集中地概括出来,一般不采用公文标题的写法。

    这种集中概括出来的标题,既包含正文中各部分典型经验的内容,又不是这些内容的简单重复,可以说就是典型经验的主题。 2)开头。

    一般是展示典型经验的背景材料和突出的成果。背景材料包括典型的自然情况、社会背景等,既要写出典型经验出现的环境,又不要冗长、罗唆。

    成果,要概括写出最为突出之点,并尽可能与背景材料相映衬。有的也把成果放在材料的尾部来写,这要根据具体材料安排。

    (3)主体。对典型经验的具体展开,是典型经验材料的核心部分。

    写作这部分内容,一般是从总体上把典型经验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分成几个部分。几部分都是紧紧围绕标题,服务于标题,说明标题;各部分之间要有内在联系,但不能互相重复,互相包含,要相对独立地处在一个统一体内。

    一般来说,这部分内容的表述,应当既要有思想,又应有具体做法或实例,既要有面上的综合,又应有点上的说明,最好还要有一些必要的数字。 写作先进典型材料,应当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事实必须真实、可靠。

    先进典型材料的先进事迹是否真实,直接关系到先进典型的生命力。只有绝对真实才能使先进典型真正具有教育人、鼓舞人的作用。

    因此,凡是材料中反映的先进思想、先进事迹和典型经验,一定要认真核对清楚,不允许有半点虚假、拔高或拼凑及张冠李戴的情况,不能把道听途说、未经核实的"先进事迹"和"经验"写入材料。如果确实一时难以搞清楚,宁可暂时不写,也不能勉强凑数。

    (2)观点和提法要分寸恰当。在叙述先进典型的先进事迹和经验时,要注意摆正先进典型和其他群众、集体的关系。

    许多先进个人、先进集体的事迹,都不是单枪匹马干成的,是与周围群众和其他集体、单位的大力支持分不开的。因此,讲先进典型的事迹、经验,一定要注意切不可讲那些脱离群众、脱离整体观念的过头话。

    否则,就不能起到先进典型的带动作用。 (3)文字要朴实、简明。

    整理先进典型材料,主要是通过实实在在的事实说话。这就要求在语言文字的表达上,一定要善于选择那些实在、贴切的词语。

    不要过多选用做修饰成分或言过其实的形容词。不要讲空话、套话,硬拉架子做文章。

    话要说得简洁明了,凡是能用较少的话把事情说清楚的,就不要把话拉长。

    大江保卫战的抗洪英雄和主要事迹

    李向群(1978--1998)新时期英雄战士。

    海南省琼山市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1集团军121师361团9连战士。1996年12月参军。

    共产党员、在1998年伟大的抗洪抢险斗争中英勇献身。李向群生长在一个改革开放后富裕起来的家庭、他家富不忘报国.具有崇高的人生追求、强烈的进取意识、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无私的献身精神、用灿烂的青春书写了壮丽的人生凯歌、是继雷锋之后我军涌现出的又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先进典型,中央军委授予李向群"新时期英雄战士"的荣誉称;江泽民主席亲笔题词"努力培养和造就更多李向群式的英雄战士"、号召全军广大官兵向他学习。

    真英雄就是在关键时刻为了人民利益勇于牺牲什么才是真正的英雄?真正的英雄就是在平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关键时刻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勇于奋斗和牺牲! ——李向群 [李向群简介] 1998年夏那场令人难忘的抗洪抢险中,英雄战士李向群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置生死于不顾,以其20年的短暂生命和22个月的短暂军龄,谱写了壮丽的人生赞歌,被誉为“新时期的英雄战士”。 1978年出生的李向群生前是广州军区塔山守备英雄团九连战士。

    他家虽有百万家产,但为追求崇高的人生理想,李向群毅然选择参军之路,由一名普通青年成长为合格战士、优秀士兵和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在1998年长江流域抗洪抢险战斗中,李向群主动报名参加部队的抢险突击队,他带病顽强拼搏,先后4次晕倒在大堤上,被送进医院抢救醒来后,又拔掉输液的针管上堤战斗,终因劳累过度壮烈牺牲。

    为了表达对烈士的深切怀念,灾区3万群众自发地赶来参加烈士的追悼会,并在烈士生前抗洪的地方树碑立传。中央军委授予李向群“新时期英雄战士”光荣称号。

    [李向群事迹] 抗洪英雄李向群从一名普通的特区青年,成长为一名合格士兵,继而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伴随着李向群迷茫中的烦恼和磨砺中的痛苦的,是他一步步攀登和追求的坚实脚印…… 1996年冬,团荣誉室迎来一群身着崭新军装的新兵。面对英雄部队的历史长卷,和那一张张微微发黄的英雄照片,一位新战士的眸子中闪烁着羡慕。

    凝视“群英榜”,他冒了一句:“我也会上去的!”新兵营长一愣:“你叫什么名字?”“李向群。”“从哪儿入伍?”“海南大特区!”李向群语气中露着自豪。

    “像特区的兵,好好干吧!”营长赞许中含着鼓励。 当晚,李向群给自己制订了这样的目标:“队列、射击、投弹……五项训练全部达到优秀成绩。”

    真正的蓝图远非笔记本上就能画出。半月过后考核,五项课目中,李向群三项不及格,名列新兵连倒数第二。

    伏在大榕树上,心比天高的李向群抹起了眼泪。排长周建文使劲拍了他肩头一掌:“如果你觉得自己还是块当兵的料,明天就照着我的样子练!” 负重20公斤的5公里武装越野,是体能训练中最艰苦的一项。

    周建文让李向群紧跟着自己。跑着跑着,李向群的步子渐渐慢了,忽地瘫倒在地,喘着粗气说:“我实在受不了了,歇会吧。”

    “这就是运动中的极限,站起来,挺过去,超越它!”排长一把扯起李向群,命令道:“牵着我的衣服继续跑。” 李向群终于跑完了5公里路程。

    两个月的新兵训练,他成绩全优。一年之后,他的名字果真上了团里的军事训练标兵榜。

    磨砺,岂止在训练场。部队提倡士兵不吸烟、不喝酒、不进发廊。

    从前每天要抽两包烟的李向群,入伍不久就郑重宣布:“今后谁见列兵李向群抽烟,可罚他一个月津贴。” 这一次,李向群真的感受到了锤炼意志的艰难:每当犯烟瘾,他坐立不安,竟将残留着淡淡烟味的手指放在鼻子上嗅。

    班长王绍心痛地说:“戒烟有个过程,实在难忍就抽一口吧。”李向群摇摇头:“定下的事,咋能说变就变。”

    他把戒烟的图案用红漆画在了右手食指上,再犯烟瘾时,抬手看到戒烟的图案,连指头也不嗅了。一个月下来,李向群硬是把烟戒掉了。

    人生即选择。“选好目标铺好路,走好人生每一步”,不断给自己树立标杆,在艰苦的磨砺中一步步超越自我,就是李向群的选择。

    事实上,放弃经商赚钱机会和家中舒适的生活条件从军入伍,李向群也正是奔着这种人生的超越来的。 “李向群印名片啦!”不胫而走的传闻传到了连长陈海武的耳朵里。

    陈连长纳闷:李向群当过小老板,有名片不奇怪,可现在是军人,部队明文规定不准印名片,难道他? 李向群只好向再三查问的连长拿出了几个名片盒。打开一瞧,陈海武吃了一惊:一叠叠名片般大小的纸片上,密密麻麻抄记的是训练要则、军事知识、法律条文、文学常识、格言警句…… 军营浓厚的学科学文化氛围熏陶着李向群,也使他深切地感受到了自身文化素养与将要担负的使命的反差。

    他在日记中写道:“21世纪是高科技时代,每个人都要为走向新世纪作准备。” 参军不到两年,李向群记下了5万多字的读书笔记。

    就在奔赴长江抗洪前夕,西南军地两用人才培训中心,给他寄来了法律单科结业证书和优秀学员证书;军营20个月,李向群一步步实现着人生的最大值:两次被评为全团训练尖子,两次被评为“优秀士兵”,一次荣立三等功……直至成为一名党员的8天后,永生在大堤上的他被追。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