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3d打印可行性方案范文

    3D打印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大方向?

    3D打印业务在国外的发展势头十分迅猛。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3D打印产业市场需求与投资潜力分析报告》显示,2009年全球3D打印市场规模为10.69亿美元,此后三年保持在20%以上的速度增长,至2012年市场规模达到22.04亿美元。2013年全球3D产业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增速达到81.49%,市场规模达40亿美元。其中,美国、日本、德国占据了3D打印市场的主导,尤其是美国占据了全球近40%的比重。

    国内3D打印技术起步晚。但是自3D概念一出,立即受到了热捧,3D打印技术近年来在国内日趋升温。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2012年中国3D打印市场规模约为10亿元,2013年翻了一番达到20亿元。但是与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3D打印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国内3D打印应用仍主要停留在科研阶段,并未实现在工业及个人消费领域大规模推广。

    对于正处于培育推广阶段的中国3D产业而言,政府的重视与政策扶持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国内已有多省市成立了地方3D打印产业联盟,并在相关政策中提及要重点发展3D产业。教育部也正在制订方案,让3D打印机走进学校。

    但是3D打印产业一直以来都缺乏全国性的产业宏观规划和引导,没有一个方向性的指引。此次《国家增材制造发展推进计划(2014-2020年)》的出台与落实,进一步明确了产业的发展方向,并在政策上给予更多的支持,将成为推动3D打印产业发展重要力量,进一步引爆中国的3D打印市场。

    按照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的预测,2014年中国的3D打印产值有望达到40亿元到50亿元的规模,至2016年时将扩大到100亿元人民币,达到2012年(10亿元人民币)的10倍,从而使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3D打印市场。

    到16年市场规模能达到百亿元的级别,3D打印的市场在我国是很不错的,政府也一直出台政策在扶持这个行业的发展,很有发展前景的一个行业,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您。

    颠覆性技术3D打印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OFweek3D打印网讯: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研究表明,到2025年,3D打印的经济影响每年可能高达5500亿美元。

    3D打印相对于其他制造技术的独特优势可能会为许多行业带来设计、开发、生产和技术支持方面的深远变化。下面我们着重阐述3D打印可能带来的五大颠覆性变化,企业高管人员应当为此做好准备。

    变化1 加快产品开发周期缩短产品开发时间是第一部3D打印机带来的主要收益,它本来就是为加速产品原型构建而生。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将生产时间从数周或数天缩短至几个小时。

    而且随着增材制造(编者注:即通过逐层增加材料的方法制造实体物件的技术。3D打印其实是一种通俗的叫法,学术名称叫增材制造,4D的也叫增材制造。)

    和常规制造界限的模糊,现在很多行业都有望进入第二轮加速周期。例如,增材制造能够使原型产品更快到达客户手中,并且更快地获得更细致的反馈(这主要受惠于打印机分辨率的提升、高清晰度的色彩以及更加广泛的材料选择,比如有助于客户预见终端产品的弹性体等)。

    这种无模具的原型开发能力可以让企业快速测试多种配置,确定客户的喜好,从而减少新产品进入市场的风险并缩短上市时间。企业甚至可以在传统生产工具仍在制造过程中或者尚未做出生产决策之时,先用3D技术打印出零部件,并将相关产品在市场上进行试销。

    如果企业确实需要订购此类生产工具,他们也可以考虑使用增材制造技术来制造,从而节约更多时间和资金。我们预计,3D打印技术将在未来十年里大幅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例如,3D打印会使制作简单的实验室仪器这类日常研发工作变得更高效)。

    由于3D打印技术能够提升通过远程合作进行众包创意的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将会对企业从更广泛的视角考虑研发产生影响。变化2 新的制造战略和产地选择如今用3D打印技术直接生产最终产品已经成为这个行业中增长最快的部分,年增长率达到60%。

    随着成本的不断下降和3D打印机功能的不断改进,能够经济地使用增材技术制造的零件范围将大大拓宽。例如,波音公司已经使用3D打印机为10种不同类型的飞机制造了约200种零部件。

    当然,并不是每一种零部件都适用这项技术并能从中获得收益(包括降低成本、性能改进或者兼而有之)。企业应该认清具有哪些特征的零部件更适合使用3D打印技术来生产,包括具有较高劳动力成本要素(如装配耗时以及有二次加工过程)的零部件、模具要求复杂且产量较低(因此加工水平很高)的零件、废弃率或者废品率过高的零部件。

    增材制造技术也会影响企业的产地选择策略。对于3D打印制造而言,劳动力成本因素仍然存在,但事实上,它的重要性相对于传统制造方式大大降低了,这就使得企业未来在选择产地时会更多地考虑在发达国家进行本地化生产以贴近终端客户,而不仅仅是一味将制造业外包到低成本国家。

    但另一方面,由于 3D打印的全数字化性质,企业也可以在电力和劳动力投入成本较低的欠发达国家生产复杂零部件,不必像现在这样一定要将其留在发达国家生产。高级管理人员应该密切关注的一个相关领域是3D打印材料市场的发展。

    未来的材料成本是不确定的,因为现在很多打印机都使用其打印设备厂商专有或特许的材料。如果未来情况发生变化并且有更普遍的材料标准(因此定价降低),这将很快对高管设计制造战略和产地选择产生十分显著的影响。

    变化3 利润来源转移增材制造技术可能会改变企业提升产品和服务附加价值的方式。正如传统制造业的外包曾经推动耐克等消费品公司更多地倚重其设计技巧一样,3D打印技术可以降低传统生产方式的成本和复杂性,从而迫使企业以其他方式实现自身产品的差异化,比如使产品更容易修复(因此寿命较长),或者推出更加个性化的设计。

    硬模具便于制造数以千计的相同产品,但减少对硬模具的依赖其实也创造了新的机会,企业能够以较低的成本提供个性化或定制化的设计,并且可以更广泛地接触客户群。例如,个性化正畸牙套的增材制造就体现了这类新技术的潜力。

    随着越来越多的此类产品具备技术可行性,企业必须确定哪些有足够的吸引力和商业价值。大规模定制和新设计可能性的结合将会成为许多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手段,最终对一些细分的传统制造商产生颠覆性影响。

    增材制造应用的实际影响可能更加深远。在传统的售后市场供应链上,一个关键的挑战是对备件库存的管理。

    而使用3D打印机按需制造替换零件的能力会改变售后服务的经济效益和产业结构。一些具备现场增材制造能力的小型设施可以取代大型的地区性仓库,一些维修件的供应甚至可以外包。

    例如,位于机场、医院或者大型制造场所的小加工厂(或者代工厂)可以根据厂家直接提供的数据现场制作设备所需的大部分零件。当然,有一天零售商也可能会使用这类代工厂量身定制产品(如玩具或建筑材料),以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

    对于拥有机器、核心设计或者两者兼而有之的制造商而言,这种业务模式是具有代表性的产业链布局。变化4 新能力如今,围绕传统制造工艺的设计资源非常丰富,但围绕3D打印的设计资源则要少得多。

    我们对制造公司高管的访谈表明,。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