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老鲤城的味道征文范文

    老鲤城的味道征文范文

    关于鲤城的深街老巷的故事作文500字

    当我们静静呆立在高楼大厦上的时候,我们拥抱着繁华都市,拥抱着灯红酒绿,拥抱着水泥森林,也拥抱了那一份别离过去的疼痛。眼看着古老的历史在霓虹灯前轰然倒塌,我们却仍旧麻木着。

    坐车回到儿时的故乡,摸索着搜寻记忆中的A城,几乎是与这里的风景大相庭径的,我瞪着迷惘的双眼,偏着脑袋问父亲:“爸,这是 A城吗?”

    父亲接过我手中的行李,指着一条繁茂的小街说道:“这就是你以前玩耍的小街。看,那棵树还没被砍呢。”

    我顺着父亲的手指看去,几棵伶仃的小树依偎在街尾,水泥大道抢走了它赖以生存的土地,曾经熟悉无比的青石板路已挂上退休的牌子,取而代之的是冰冷的水泥地。两旁盖起的楼房鳞次栉比,层层叠叠,好似要淹没到天空的尽头。我迈大步走上前,街边小贩热情地吆喝到:“正宗的烧饼!小姑娘,到这儿来得吃这儿当地的烧饼喝!”

    我微微一笑,嗅着家乡的味道向前走,走到了一扇虚掩的门前。

    这是奶奶家以前的房子,由于在街末,所以拆迁的利爪还未完全伸到这里。我推开残破的柴门,时间以安静的姿态恣睢流淌着,我掩上门,轻轻踱步走向我以前的房间。

    木头终是经历了多年的沧桑,在某个不起眼的角落,还会有白蚁啃蚀的痕迹,木制楼梯因为我的踩踏而疼痛得呻吟起来,吱吱地响着。我不由得放缓了脚步,更加小心谨慎地走着。

    家具已经被搬空了,四处落满了灰尘,走过去,留下深深浅浅的脚印。

    奶奶家的房子是典型的徽派建筑,从屋外翘起的飞檐就能看出来。而面对这样瑰丽无比的建筑与历史,城市规划部门仍不能网开一面:门外巨大的红色“拆”字依旧鲜艳的晃眼。我用手轻轻抚摸着红漆,目光触及到此,视线就立刻被反弹回来,弹得我好痛。

    错落有致的瓦片依旧是紧贴在屋顶,承受了近百个春秋后仍然纹丝不动,乌黑而泛黄地诉说着沧桑。

    鲜亮的绿色闯入了我的眼睛,我在墙根处寻到了几簇青苔。嫩绿色的青苔配上这浓郁深邃的漆黑木门,配上这微泛苍黄的砖墙,恰似一幅悠韵的水墨画。苔痕上阶,绿的淡然洒脱;墨色入瓦,黑的深邃韵足,宁静安祥,静谧幽雅,无声无息地存在着。

    远处的奶奶在呼唤我了,我留恋地回眸,看了一眼这古老的房幢,街头的繁华惊醒我的耳朵,我又听到了喧哗嘈杂的吵闹声。尽头,仍是闹市。

    在街巷深处与古老的文化邂逅,我看到了与都市完全不同的风景。别样的景色,别样的建筑,别样的祥和燃起我心里的情愫。

    在现代化建筑充溢眼球的今天,请给自己,给后人留下一点别样景色吧。让街巷深处的古色古香永久地存在,让文化与历史永久地存在。

    “闲云空楼檐自飞,墨色将至鹤徘徊。”千万不要成为梦中景象了。

    关于泉州鲤城的中山路作文

    在我的心目中,泉州是一个美丽富饶、名胜古迹众多、魅力四射、一座蕴涵着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它有巍巍屹立的清源山,登高远眺,整个古城尽收眼底;有栩栩如生、须眉分明,是我国道教瑰宝的老君岩;有碧瓦红梁,层层重檐翘角,古香古色的开元寺;有诉说岁月沧桑、民俗独特的崇武古城……

    在我心底里,泉州又是一个充满青春活力和现代气息城市.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着祖国神州大地,也吹绿了家乡的山山水水.当我走在泉州的大街小巷时,那平坦宽敞的水泥路,遍植刺桐城的奇花异草,那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商店里琳琅满目的商品,那街上川息不流的车辆、熙熙攘攘的人群,好不热闹.如今,我和爸驱车来到了泉州东边的晋江,那里又架起了一座美丽的大桥.远远望去,大桥气贯长虹,像一条银色的长龙,静静地横卧在晋江的江面上.双波浪鱼腹式的粱体结构,更是美不胜收,它让大桥在艳丽的娇阳下显得格外的壮丽;向下鸟瞅着江面,滔滔而去的江水是多么急,仿佛急着告诉世界人民,家乡泉州突飞猛进的变化.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开”字形主塔了,它位于大桥中央,一条条斜拉索像一架竖琴的琴弦,在瑟瑟秋风地吹拂下,犹如一双双灵巧的手,弹奏一首首美妙的曲子;更像一双有力的手臂,从塔顶拉向地面,向桥的两边伸开,紧紧地抓住桥身,与主塔构成了一面巨大的风帆.而夜幕下的大桥最迷人,我站立在观景台上,迎着凉凉的夜风,看着远处的灯火,隐隐若现;望着江面上旖旎的风光,波光粼粼,渔星点点,与大桥上的灯光倒影相辉映;而满载而归的渔夫,摇着桨,哼着小调,缓缓地划向岸边,悠闲自得的鲟浦人家,来来往往……好一幅美无与伦比的夜景!

    这就是我的家乡泉州,一个古香古色,一个风景如画,一个从古而来充满生机和魅力的“海滨邹鲁”,因为它的魅力来自那悠悠的千载风云、来自那红红的刺桐红、来自那自强不息的弄潮儿,她犹如一部精帧的美丽图书,令人百读不厌,又怎么叫我不喜爱!

    我依然回味老街的味道作文

    家乡的老街是感性的,深入肌肤的,温暖地游荡在记忆的深处,而老街的味道是说不清道不明的一种感觉,没有暗香盈袖的销魂,却一直缠在心间,退散不去,对家乡的眷念也如同曹雪芹对黛玉的偏爱一样,无关理由,却偏偏是心灵最深处的爱恋……

    家乡的老街既没有江南建筑的灵韵清秀,亦没有北京四合院的历史见证。它有的只是一些介于文物和废物之间的老房子,几条或是水泥,或是石子铺的沟壑般的地面,再有就是一些老到不愿意搬进高楼的老人。姥姥也是其中一员,因此我才得以闻着老街略带潮气的味道长大。这种味道是深入骨髓的,没有诗人所谓的扑鼻清幽,有的只是老住户们一点一点积累起的烟火人气。

    老街早餐的味道是清新的,带着新打的豆浆的味儿。老住户们大都起得很早,五六点钟遛了早儿后,就会打发儿孙辈的起床去买早点。豆浆油条是每天必不可少的。一壶豆浆就够一家人美美地喝上一早。当然,这是很有讲究的。据说各早点摊儿的特色都不一样,都有自己最拿手的绝活。但当我在姥爷的注视下喝下他特意从街头买来的豆浆后,虽然并没感觉有什么特别用心良苦的价值,可是我的确感到了温暖的味道。

    记忆犹新的味道,是老街上百家糖的味道。这是一特有的讲究。我小学时作文获了奖去姥姥家报喜。可没想到,这消息就像是插了翅膀一样飞遍了老街。那些叫不上名字的爷爷奶奶们都挤到了姥姥家,一人给了我一颗糖,说是庆祝我得奖的大喜事。说实话,那些糖真的不好吃。弄堂里的住户大多不富裕,给的糖也大多廉价,但那百家糖的味道却让我一直难忘。尤其是来到这钢筋水泥把邻里关系封隔开来的城市后,那种味道就更是可遇而不可求了!

    眷恋老街的味道,因为那里有家的味道,有烟火人气的味道。

    熟悉的老街的味道作文

    每次走过老街,它总是淡定地躺在喧嚣的都市中。那流动的时光凝固下来,暖暖的,照出一群漂浮跳动的尘埃。潮湿的古旧气息迎面而来,这是时光的味道。

    老街的气味里透过木头醇厚的香气。那些木材被砍伐到拼接在老街两旁的房子里,历经了那么多的春秋,却从未停止生长。他们呼吸着人的灵气,通灵了一般,使枕着千年古运河驳岸的老街有了自己的生命。。岁月渐渐地从有些枯枝败叶中流露出来,从窗棂里顺着话语声溢出来,从街头的水井“咯吱咯吱”的被人提出来

    这里真安静,这份安静让初见老街的人猝不及防,嬉闹的孩童像一串愉快的风铃声,穿过老街,又撞在看不见得时光幕墙上,也逃不出沧桑;这里真安静啊,青石板上的踏踏声在老街上回响,如老街跳动的心音。老街里的人,安静的生活着。老太太在竹编椅上打着哈欠,安安静静地将岁月的思绪放进梦里,直道美丽的星空不见了,直道那夕阳在山,直道到明月半墙。

    然而若老街坐落在绿杨烟外,坐落在荒烟蔓草中也就罢了,它尽可能一贯地保持它的风采。虽然辉煌与没落、矜持与寂寞总是相伴而行,但直道破落别废弃,老街也会固执的坚守自己的风采。可老街却坐落在城市的角落,只能挣扎,苟延残喘,他无法掩饰。

    于是街上的人家很快就搬走了,老房子开始拆除。雕花栏板等七零八落的散落一地窗子像一只只空荡荡的眼窝,看不到深处的灵魂。

    新路很快就铺成了,既宽又长。不在有沿街的吆喝,对门闲聊,人的气息被远远地隔离,可老街终于和这个时代融为一体。人们不可能在同一条街上永远生活下去,不可能永远别这个时代遗忘。新时代必须在必须在新的道路上开拓,岁月不能凝固的太久。

    不必怨恨新路,不必替老路感到惋惜。老路没有死,他只是完成了时代是使命,她的灵魂早已深深地陷在每个人耳朵心中,人们将永远记住它。

    新的道路渐渐的也老了下来又有一条新的马路在这里诞生了,古老的街道因为这条新的柏油马路也焕然一新,那一间间的木屋变成了一间间的小卖铺,那里的商品的应有尽有,琳琅满目。从前的吆喝声又回来了,但感觉却完全不同了,中间还参杂了汽车的喇叭声……

    如今,新道路像条金色的腰带,从东方的山垭口弯弯曲曲地飘了过来,飘到洛曲河旁,伴着匆匆的河水跑了几步,忽然又躲进了西边的一片桦树林中,不见了。

    咳咳,写到这才发现天色已晚,再看那老街,也因时间的原因,安静了下来,只剩几辆车偶尔路过……

    泉州鲤城区西街作文

    这个暑假,我们一家来到了桂林阳朔游玩,最好玩的地方就是西街了,人山人海,车水马龙。特别是晚上十一点过的时候,人多,店多,星星也多。西街的人是多么的多!从七点到凌晨四点都有许许多多的游客,不仅仅是中国人,还有许许多多的外国人。比如德国热狗,就是一个德国人在卖。游客有一个美国人,看见了一个老人用毛笔写的“家和万事新”五个字,就爱不释手,他对老人说“虽然我不懂……懂其中的意思,但是我想把它买下来,可……可以吗?老先生。”人多的脚尖碰到脚后跟,就连坐在那里不动都可以流汗。要是把手放在裤子的两侧,就看不到自己的手了,远远望去,只看到了很多的人,像潮水一般向前涌动。

    西街的店是多么的多!在人群中,往左右两边随便看就是一家店,整整一排都是。酒吧是最多的,每一家店都是金碧辉煌的,本该让人印象深刻的,可是店太多了,也就习惯了,最后回想起来好像每一家店都是一模一样的。都是这么的好看,有品位!

    西街的夜空是多么美!夏天的夜晚一家人走在西街上。仰望着天空,天空上那一闪一闪的星星犹如许许多多的珍珠撒在这蔚蓝的夜空中的每一个角落,一轮圆月镶在其中。银色的月光撒在大地上。天上黑压压的乌云向那轮园月袭去。很快,原本明亮的月亮也被遮掩了,天上的星星眨着茫然的眼睛不知所措。很快不知是乌云累了还是要回家了,它,慢慢的移开了。银色的月光又重回大地了。

    西街是一个非常好看、好玩、有趣的地方!很多人都想住在那里,天天体会西洋生活!有机会的话,你也去去吧!总之,要是到了阳朔,就不要错过身边那美丽热闹的西街风景了!

    榆钱的味道400百字作文

    每至春天,总想吃上一碗母亲炒的榆钱饭。多年来,这已经由一种期待变成了一种习惯。即使在外求学,母亲也会把榆钱饭保存至冰箱等着我回来。成家后,母亲更是为了让我在第一时间吃上新鲜的榆钱,托人从家乡带给我。

    每年四月,家乡的人们总会吃上那么几次榆钱饭,若这个时节走到街上,碰到熟人,寒暄中总少不了“今年吃榆钱饭了吗”之类的对话,这似乎已成为家乡的习俗和传统。每当春风吹来第一缕绿色,一串串金黄的榆钱缀满枝头的时候,人们就会去采摘。采,其实在家乡的土话中叫“捋”。记得儿时和伙伴们相约一起去乡间捋榆钱,榆树大多高而茂密,胆子大的同伴就会上树采摘,而瘦弱胆小的我只能在树下观望,并做接应工作。这样的经历在我看来冒险而刺激,回来后我大都会对着大人吹嘘,说自己怎么上的树,树有多高,而大人们听后笑而不语。

    记得小时候,每当采来榆钱,爷爷奶奶就会耐心地捡摘,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年幼的我会坐在旁边帮忙,但时间不超过3分钟。我总会问,什么时候才能吃呢?这时,奶奶总会笑着说:“不急不急,我老了,眼睛不好了,你找找里面是不是有虫子啊?这样我的任务就变成了找虫子,这对年幼的我来说,是一件趣事,通常找到一两只虫子,就会打发半下午的时光。

    当把榆钱蒂儿摘干净后,爷爷就会把榆钱放到筛子里不停地筛,记得当年家里有一个很大的筛子,每当爷爷拿出筛子,总会说:“这筛子是你的老太爷留给我的,有些年成了!”小时候,每次听到这样的话,我就会想爷爷真抠门。现在爷爷走了,看着他留下的东西,我才懂得这句话的真正含义。记得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写道:“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睹树思人,物是人非,谁都会在刹那间想起自己逝去的亲人。而现在,每当吃榆钱饭的时候,我好像又看到了带着老花镜捡榆钱的奶奶,还有摇着大筛子的爷爷……可是那种幸福与快乐,却再也回不来了。

    榆钱的做法,在我看来,稍显复杂,大概有以下几道程序:第一,拌。先将捡好洗净的榆钱沥干至六七成,然后倒入盆内,再将面粉、精盐、花椒放入搅拌均匀。第二,蒸。将蒸锅放至火上,待水烧沸后,把拌好的榆钱放入蒸锅,大概三十分钟,榆钱就蒸熟了,此时蒸熟的榆钱因为有面的缘故,颜色发白,并不好吃。最主要的是下一道程序——炒。炒虽是最后一步,但却是关键所在,每次母亲做时,总会准备一小勺猪油放入锅中,就这么一个小细节,味道就会有很大区别,待油化开烧七成熟时,加入切好的葱花、韭菜花煸炒,再放入蒸熟的榆钱翻炒,边炒边加入少许精盐、花椒,一会儿,就看着发白的榆钱变成了金黄色,像一个个金色的钱币,又像是朵朵绽开的花朵,此时满屋清香四溢,沁人心脾,极是诱人。尝一口,鲜咸松软,极具风味。我常常在想,要用什么来描述榆钱的味道呢?想了很久,却无法形容,因为它带给我的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一碗饭了,这里包含了太多的爱,从采到摘,从摘到捡,从捡到蒸,从蒸到炒,这一道道工序,都是一种爱的传递。我们从生到死,会经历多少次这样的传递,而在每个人心中,想必都有那么一两种食物和味道永远难以割舍。

    那天,不经意间发现小区院子里也有一棵榆树,一阵风吹来,榆钱儿落了一地,突然想起清代诗人陈维崧的诗:“荡漾,谁傍?轻如蝴翅,小于钱样。抛家离井若为怜?凄然。江东落絮天。”看着那纤小的随风飘荡的榆钱儿,不禁感慨它生命的短暂,可此时,又多想变成那榆钱儿,飘啊飘啊,飘到那梦中的故乡,飘到那记忆中的童年……

    此刻,我似乎又闻到了榆钱的味道。

    以记忆里酸酸的味道为话题的作文范文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又迎来了一个炎热的夏天,也迎来了我在母校的最后一个夏季。此时此刻,一想到母校的老师,母校的同学,我的心里那种难忘、怀念、不舍得情怀就更会多上几分。

    中学的生活,随着时间无声无息地从我的身边飞走了。我将要成为一名中学生,我感到无比的兴奋,但又感到了无比的难过。兴奋的是我又长大了一岁,将开始我那神奇而又梦幻的初中生活。难过的是我将要离开与我相处了三年的老师和同学们。如今,看着母校的种种,想起母校的老师对自己的关怀与表扬,想起母校的同学对自己真挚的友谊,彼此之间的感情流出的是难以割舍,也是一种酸酸的味道。

    三年前,我带着稚嫩的脸庞,好奇的眼神,轻快的脚步,走进了我如今的母校。无论是老师,还是同学,大家都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每当我在学习上有困难的时候,老师和同学们总是热心的帮助我;每当我写的作文获奖时,老师和同学显得比我还高兴;每当我遇到了伤心事,显得沮丧和难过时,总是能听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安慰声,鼓励声。

    记得有一次,我因生病而没来学校,心里十分担心第二天上学不能跟上同学们学习的“脚步”。正当我苦恼的时候,门外响起了一阵清脆的门铃声。我打开门一看,原来是班上的中队干部们。她们关切地问我病好些了吗?并告诉了我今天的作业,然后拿出了这几天上课做的笔记,耐心、详细的给我讲解难题和知识要点。看到这一切,我心里涌起了一股暖流,不尽的感激难以言表。

    记得还有一次,在体育课上,我跑步时不小心脚一滑,摔倒了,膝盖上的皮破了,血顿时流了出来。同学们看到了,纷纷围上来,问:“你怎么了?”一位同学看到了我膝盖上的血,马上告诉同学,说我流血了,让大家快把我扶到医务室去。这时,两位女同学站出来,扶我到医务室去休息。我坐在医务室的椅子上,看着这两位同学大汗淋漓的样子,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温暖。

    过去,我很珍惜和同学相聚的每一分、每一秒,希望的是,能够永远记住他们可爱的笑容和有如黄莺出谷的笑声。

    再见了,陪我克服困难的好朋友。

    再见了,给我快乐的同学和老师。

    再见了,给我留下美好回忆的xx中学。

    写一篇作文:XX的味道

    同学们,你一定“品尝”过爸爸胡子的味道吧。

    我呀,对爸爸胡子的味道既喜欢又害怕。记得小时候,爸爸闲着的时候总爱把我抱在怀里,给我讲许多好听的故事。爸爸知道的故事可多了,我觉得爸爸真的很了不起。但爸爸讲故事是有条件的,就是讲一个故事要用胡子扎我一下,他的胡子又硬又粗,扎得我脸上火辣辣的,又痒又疼。但我还是喜欢爸爸胡子的味道。

    直到现在,每逢高兴的时候,爸爸还爱用胡子扎我,这是爸爸喜欢我的表达方式,有时也是爸爸惩治我不听话的武器。

    长大了,我慢慢地对爸爸的胡子有了更深的了解。爸爸下岗后,自己开了一家超市,为了让我们全家过上幸福的生活,他每天起早贪黑地工作,非常辛苦。有时忙得连胡子都没时间刮,经常胡子拉碴,好像老了许多,每逢这时,我都会拿来爸爸的刮胡刀,给爸爸刮胡子,并撒娇地说:“爸爸,你不刮净胡子,我可不让你亲我了。”刮完胡子的爸爸又变得年轻帅气了。

    我爱爸爸,也爱爸爸胡子的味道。

    (指导教师 章丽娟)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