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儿科护理病理范文

    儿科大病历范文?

    入院病历姓名 李俊性别 男年龄9月籍贯 上海市民族 汉亲属姓名 儿母吕一敏住址 上海哈密路1220号入院日期 1991—12—6 9:00病史记录日期 1991—12—6 9:40病史陈述者 儿母主诉咳嗽3天,加重伴发热、气急3天。

    现病史患儿于12月1日起,在着凉后流清涕,鼻阻,继而咳嗽,为阵发性干咳,无痰。2天后咳嗽加重,有疾,不易咯出。

    12月4日起发热,38.5~39.5℃(肛温),同时伴轻度气促,哭闹时口周发绀。病初自服小儿止咳糖浆12月3日因症状加重到地段医院就诊,口服红霉素2天,但咳嗽仍未减轻。

    12月5日来院门诊,予青霉素肌注治疗。今晨因高热39.8℃,咳嗽气急加重急诊入院。

    病后精神食欲渐差,发热后尿黄量少,大便每天1次,干。无气喘声嘶、也无盗江咯血、尿频、双耳溢脓等症状。

    无呕吐,腹泻和抽搐。个人史胎儿及围产期情况第一胎第一产,足月顺产。

    于1991年3月3日生于上海市金星妇幼保健院,娩出时体重 3.1kg,apgdr评分 10分,无畸形及出血。母妊娠期体健,无感染发热史,无药物过敏及外伤等病史。

    喂养史母乳少,以牛乳、奶粉为主。偶有溢奶、无呕吐,2个月后加米汤,5个月后加蒸蛋,6个月时加喂菜粥及饼干、苹果泥。

    间断服过钙粉,未加服鱼肝油。发育史3个月会抬头,4个月会笑认妈,7个月能扶坐、出牙,现能叫爸爸妈妈,能扶站,尚不能迈步。

    生活习惯每晚睡眠10~12小时,白天睡2~3小时,易惊醒,大便每天1次,成形,色黄。过去史一般健康状况 平时易出汗,6个月后患感冒、支气管炎各1次,无气喘病史。

    传染病史 无麻诊、水痘等传染病史。过敏史 无药物及食物等过敏史。

    外伤手术史 无外伤手术史。预防接种史 生后1周接种卡介苗,6个月时服小儿麻痹糖丸,7个月注射百自破三次联疫苗。

    家族史父母年龄及健康状况 父29岁,母28岁,均为工人,非近亲结婚,身体健康。家庭成员情况 祖母60岁患冠心病,家庭成员中无支气管气喘、结核患者,无遗传病史。

    家庭环境 经济情况和住房条件一般,患儿由祖母照管。体格检查一般测量体温38.9℃(R),脉搏140/min,呼吸38/min,血压9.4/7.4kpa(70/55mmHg),体重8.0kg,身长74cm。

    ,坐高42.5cm,头围45cm。胸围44crn。

    一般状况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自动平卧位,神志清楚,精神差。皮肤 皮肤弹性正常,无黄染,无皮疹出血点,无水肿,腹壁皮下脂肪厚1.5cm。

    淋巴结 全身表浅淋巴结不肿大。头部头颅 头颅轻度方形,骨缝闭合,前囟约 2.0*2.0cm,平,毛发稀疏、细黄、欠光泽,枕部环形脱发,无皮脂溢出,无疤痕。

    眼部 双眼窝不下陷,哭有泪。球结膜不充血,无出血,睑结膜不苍白。

    巩膜无黄染,眼球活动正常,无斜视,无震颤。耳部 两侧耳郭无畸形,外耳道无溢液耳屏无压痛,耳郭无牵拉痛,乳突区无红肿及压痛。

    鼻部 外形正常,轻度鼻翼扇动,鼻前庭无糜烂、无脓性分泌物外溢。口腔 四周轻度发绀,口唇无疮疹,无口角较裂,乳齿,齿龈无红肿,口粘膜无疮疹,无出血及溃疡,无假膜附着,两侧腮腺管开口处无红肿,舌苔白薄。

    咽充血、悬壅垂居中,咽反射正常,扁桃体不肿大,无声嘶。颈部 颈软,两侧对称,无肿块,气管居中,甲状腺不肿大,无异常搏动,颈静脉无明显怒张。

    胸部胸廓 呈圆桶形,无鸡胸及漏斗胸,有轻度郝氏沟及肋缘外翻,胸壁无肿块。 肺脏视诊:呼吸深快,腹式呼吸为主,右侧呼吸运动较左侧稍浅。

    触诊:哭时语颤两侧略增强。叩诊:两肺上部均呈清音,两肺下部反响较上部低,肺下界在右肩肿下角第9肋间,呼吸移动度约0.5cm。

    听诊:双肺中下部可闻中等量中细湿罗音,以右肺为著。心脏 视诊:心前区不隆起,无异常搏动,心尖搏动在左第4肋间锁骨中线外1cm处。

    触诊:心尖搏动位置同视诊,搏动范围约1.5cm,无抬举感,无震颤。叩诊:心上界在第 2肋间胸骨左缘外2cm,心左界在第四肋间锁骨中线外 1cm,心右浊音界在第四肋间胸骨右缘外约0.5cm处。

    听诊:心率140/min,心音略低,节律齐,各瓣音区未闻及杂音。P2>A2。

    腹部 视诊:腹平,对称,未见胃肠蠕动波,无脐问。触诊:腹部柔软,无压病,无肌紧张,未触及肿块。

    肝下缘距右锁骨中线助缘2.5cm,脾下缘距左锁骨中线助缘1cm。质均软,边缘略钝,无触痛,膀胱未及。

    叩诊:无移动性浊音,无波动感,无过度反响。肝浊音上界在右锁骨中线第4肋间,肝脾区无叩击痛。

    听诊:肠鸣音不亢进,胃区无振水声,腹部无血管杂音。外阴及肛门 外生殖器外观正常,两侧睾丸均已降至阴囊,阴囊无水肿,包皮能上翻,肛门周围无糜烂,无直肠脱垂,无肛裂。

    脊柱及四肢脊柱呈正常生理弯曲,活动正常。肋脊角无压痛及叩击痛。

    四肢无畸形,关节局部无红肿,自动与被动活动不受限制,肌张力本减低,肢端不发绀,无杵状指趾。股动脉及肱动脉无枪击音。

    神经系统 感觉反应正常存在,腹壁反射,两侧膝腱反射、提睾反射存在,巴彬斯奇征及克尼格征均阴性。检验及其他检查血常规:Hb110g/L,RBC4.0*1012/L,WBC12.0*109/L,N70%,L30%。

    大便常规:黄色软便,镜检阴性。尿常规:蛋白阴性,WBC 2~3/HP。

    X线胸片:双肺野中下部小斑片状模糊阴影,右肺。

    一份完整的儿科护理病历怎样写?

    儿科住院病程书写技巧 【住院病程书写的基本要求】:重点突出、前后呼应-----“变” 1症状体征变化 (1)原有 (2)新发 A病情发展变化 B诊治方案诱发2体格检查注意:紧扣病情变化,切勿求全责备3辅助检查回报与分析 A避免简单罗列 B避免如数照抄 C避免脱离病情4病情与诊治方案分析(病程的灵魂)注意:重点突出,层次分明。

    (1)疾病诊断(包括排除诊断) (2)治疗方案 (3)检查安排 【例】**教授亲临患儿病床,询问病史、病情发展变化、既往诊治经过并详细查体,对病情及诊治方案的分析及意见如下:一、诊断,“***”可以确诊,诊断依据为:1……,2……,3……;二、治疗, 1……,2……,3……;三、进一步检查, 1……,2……,3……。注意:言之有物,有的放矢; (建议:要善于应用阿拉伯数字;要善于应用汉语标点符号“;”)4交流沟通:白纸黑字,有案可查。

    (1)与家长的诊治沟通 (2)与同事的病情交流 【例】患儿诊断为“重症肺炎”,存在心衰和呼衰,随时有呼吸、心跳骤停可能,各级主管医师已反复向家长阐明病情及可能发生的危险,家属明确病情、理解诊治方案并书面签署“病危通知单”。注意密切观察患儿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变化,动态进行动脉血气分析,必要时应用呼吸机进行人工辅助通气。

    【例】……,欲进一步诊治,家长要求出院,阐明病情变化可能及潜在危险,多方劝解无效,签字后准予出院。5特殊病程 穿刺记录(骨穿、腰穿、胸穿、腹穿、肾穿、 鞘内注射……) 阶段小结(病情小结、阶段小结、月小结等) 交接记录(转科记录、转院记录等) 特殊记录(可能对诊治造成影响的患者非正常就医行为) 【例】患者未经允许,于*年*月*日*时至*年*月*日*时擅离病区,致使正常医疗活动及护理工作不能进行,患者具体情况不详。

    儿科住院病历规范化书写1一般情况:准确、详细。2主诉(头颅与灵魂): 凝练、准确。

    【例】发热2天---间断性发热2天 发现脾脏肿大半年---发现脾脏进行性肿大半年 皮肤、粘膜黄染3天---皮肤、粘膜渐进性黄染3天 抽搐5天---间断性抽搐5天----发作性抽搐5天发现生长发育落后3月---发现非进行性生长发育落后3月3现病史(躯干与肌体):详略得当、主次分明。 注意:现病史就是紧紧以主诉为中心思想的扩写! (1)起病时间:病期、病程(2)起病诱因:提示性病因(3)起病形式:疾病轻、重、缓、急(4)症状、体征变化A主要症状、体征(主要诊断依据):洋洋洒洒---泼墨式 B伴随、鉴别症状体征(疾病分型、分期依据):点到为止---白描式 (5)诊治经过(诊治中最重要的检查、用药及治疗方案):惜墨如金 (6)发病后身体状况变化(精神、食纳、夜休、体温、发热、二便等)4既往、个人 (出生、喂养、生长发育、预防接种、生活史等) 及家族史注意:面面俱到,丰俭因病,语言贴切。

    【例】“生长发育同当地同龄儿相仿” “按期随计划免疫预防接种” “无手术及重大外伤史,未见药物及特殊食物过敏现象” “父母非近亲结婚,自认体检,双方均否认各自家族中有重大疾病史”5体格检查(客观展现,阅者自评):奇拳怪招,“乱”而不漏;禁忌词语程度:正常 >无>未见。 【例】“头颅正常” (外延太大,主观意见) “头颅无畸形” (主观意见) “头颅未见外观畸形” (准确、客观)6辅助检查:时限性、相关性、格式化7诊断(初步、入院、修正、补充诊断)(准确、完备、次序,力求病因诊断) 【例】癫痫持续状态 脑水肿(继发性) 额叶癫痫(复杂部分性发作) 【例】脑性瘫痪(痉挛性) 小头畸形 腹股沟斜疝(左侧)急性重型轮状病毒性肠炎 支原体肺炎 过敏性紫癜(肾型) 肾病综合症8签名 上级医师(主治以上)/住院医师9日期。

    护理毕业论文详细范文

    肺手术后呼吸道的护理对策

    【关键词】 肺外科手术;呼吸指导;手术后护理

    肺手术后由于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病人因术后伤口疼痛而不敢咳嗽、咳痰、深呼吸,分泌物阻塞于支气管腔内,容易出现肺不张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影响手术的预后,降低治愈率。我们从积极预防着手,进行术前术后健康教育指导,采取多种有效的护理措施及治疗方法,加强对呼吸道的管理,减少了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治愈率。

    1 临床资料

    我科从2001年1月~2006年5月收治开胸行肺手术的患者共275例,其中男184例,女91例,年龄10~80岁。术后发生肺部感染8例、肺不张9例,发生率分别为2.91%、3.27%。

    2 护理对策

    2.1 术前健康教育

    2.1.1 术前宣教 术前由于患者害怕手术,担心手术成败,责任护士应多与患者沟通,关心体贴患者,了解患者的全身情况,耐心细致为患者及家属解答问题,介绍手术的目的和重要性、胸外科的先进技术及带患者参观ICU,稳定患者情绪,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告诉患者在术后应尽早做有效咳嗽、咳痰、深呼吸、翻身、坐起等运动,是手术后顺利康复的关键,使患者认识到进行此锻炼的重要性,从而自觉练习。对吸烟的患者说服其术前1周停止吸烟。术前有急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应给予对症治疗,注意口腔卫生,以减少呼吸道的致病菌。

    2.1.2 术前指导深呼吸训练 深呼吸运动即用鼻吸气,边吸边数数“1、2、3、4、5、6、7”憋住气,然后通过半闭的嘴唇呼气,数到第7后做一个“扑”声,每日2次,每次10min左右。年龄大、肺功能差的患者除了加强此项训练外,鼓励其做上下楼梯运动,时间以患者能耐受为准,每日2次,以改善肺功能。

    2.1.3 教会有效咳嗽、咳痰的方法 指导患者深吸一口气后用胸腹部的力量做最大咳嗽,咳嗽的声音以胸部震动而发出,每日练习3~5次,并向患者说明咳嗽、咳痰的重要性。

    2.2 术后拔气管插管前护理 术后病人返ICU护理,常规接呼吸机辅助呼吸,血氧监测,听诊双肺野呼吸音,了解呼吸道分泌物情况及气管插管位置是否正确。患者清醒后病情平稳取半卧位,利于引流和呼吸。气管插管内吸痰时注意掌握正确的吸痰方法,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吸痰管粗细适宜,管径为气管插管直径的1/2,吸痰负压不宜过大,以免损伤气管粘膜。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吸痰时注意观察血氧饱和度,血氧饱和度在95%以上才进行吸痰,既能保证病人氧气的供给,又确保吸痰质量。患者清醒后,握手有力,生命征平稳,自主呼吸恢复,胸液引流不多,应尽早撤离呼吸机。先吸净气管插管及口腔分泌物后试停呼吸机,改气管插管内吸氧30~60min,停机后患者呼吸平顺、安静、血氧饱和度95%以上,生命体征平稳,血气分析结果正常,可拔除气管插管,拔管后即嘱病人行有效的咳嗽、咳痰,并做好口腔护理。

    2.3 术后健康教育

    2.3.1 术后心理护理,有效止痛 术后患者往往切口疼痛厉害而不敢做深呼吸及咳嗽、咳痰,不能及时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增加了肺不张及肺部感染的机会。护士应做好解释工作,给予更多的关怀和安慰,鼓励患者积极配合,以利早日康复。同时给予舒适的体位,适量止痛剂缓解疼痛,有效止痛能提高患者咳嗽、咳痰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3.2 尽早活动,促进肺膨胀 患者术后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可取半卧位,或改变卧位,第2天或第3天病情允许可尽早下床活动。活动受限患者应定时翻身,鼓励多坐起或侧卧位,多吹气球以利于肺的膨胀。

    2.3.3 拍背(叩击震动法)协助排痰 叩背是预防肺不张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1]。术后拔除气管插管后可协助病人咳嗽排痰,扶患者坐起,护理人员站在术侧,一手扶患者,另一手呈空心掌,由下而上,自周边向中心叩击健侧背部或胸壁,如患者不能坐起,也可站在术侧,用力叩击健侧胸壁,不可用掌心或掌根,叩击时用力适中,每次叩击1~2min,反复振动,使小气道内的分泌物松动脱落,利于排出。 更多详见 http://www.dylw.info/yiyao/linchuangyixue/2011/0304/138116.html希望可以帮到您

    儿科护理最基础的常识

    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最低峰出现在生后3-4天小儿生长发育的两个高峰时婴儿期和青春期学龄期生长发育相对缓慢,智力发育更为成熟,除生殖系统外各系统器官外形均已接近成人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性事指个系统器官发育的不平衡性上部量与下部量相等的年龄是12谁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乳牙出齐的时间是2.5岁小儿开始出现恒牙的时间是6岁小儿头围和胸围大致相等的月龄是12个月小儿前囟闭合的时间是1-1.5岁听觉发育完善的年龄是4岁训练小儿定时小便的习惯开始的时间宜为3个月小儿最易发生意外事故的阶段是幼儿期婴儿输液常选择头皮静脉低体重儿是指出生一小时内体重低于2500g者早早产儿是指胎龄小于32周的早产儿新生儿产热主要依靠棕色脂肪新生儿正常的呼吸频率是40-45次/分新生儿出生后开始排胎便的时间是出生后12小时内引起新生儿败血症的常见原因是葡萄球菌新生儿出生后感染性肺炎常见的病原菌是革兰阳性球菌新生儿肺炎中最严重病死率最高的是胎粪吸入性肺炎引起新生儿宫内感染性肺炎常见的病毒是巨细胞病毒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一般不超过10%营养不良是指缺乏热量和蛋白质营养不良的常见病因不包括先天不足导致婴儿营养不良的最主要病因是喂养不当小儿肥胖称为成人多种疾病的诱因 包括 冠心病 糖尿病 胆石症 痛风可引起手足抽搐的血钙数值时1.75-1.88mmol/l(7-7.5mg/dl)维生素D缺乏引起手足抽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甲状旁腺反应迟钝诱发血钙降低的原因包括 日照时间增多 使用维生素D治疗未补钙,使用含磷过高的奶制品,发热感染出现生理性流涎的年龄是3-4个月胃食管反流消失的年龄是8-10个月婴儿发生溢乳的原因是贲门肌发育差,幽门括约肌发育好母乳喂养儿肠道主要的细菌是双歧杆菌疱疹性口腔炎的致病菌为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母乳中含有巨噬细胞 乳铁蛋白 低聚糖 溶菌酶婴幼儿肝的位置是右肋下缘1-2cm新生儿胃内容量是30-60ml新生儿食管长度是8-10cm上下呼吸道的分界标志是环状软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是病毒属于典型肺炎常见病原体的是肺炎链球菌小儿肺炎目前处于小儿死亡第一位发达国家小儿肺炎主要为病毒小儿易发生肺部感染的解剖特点是肺间质发育旺盛腭扁桃体发育的高峰年龄是4-10岁上呼吸道包括鼻咽喉会厌婴儿正常的心率是110-130次/分学龄前儿童正常心率是80-100次/分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是先天性心脏病,以室间隔缺损多见病毒性心肌炎最常见的病因是柯萨奇病毒感人正常小儿白细胞分类出现两次交叉的年龄是4-6天及4-6岁胚胎期造血最早月开始于胚胎的第三周骨髓外造血是指肝脾淋巴结参与造血小儿长骨干中开始出现黄骨髓的年龄是5-7岁胚胎期最早造血的血细胞是红细胞胚胎五个月开始造血的器官是骨髓小儿贫血常见的原因是造血物质缺乏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最多见于6个月-2岁6个月-6岁小儿血红蛋白正常值的低限是110g/l小儿泌尿系统感染的病菌常是大肠杆菌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原体是链球菌。

    属于感染后免疫反应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在疾病早期突然出现惊厥的主要原因可能是高血压脑病小儿泌尿系统最多见的疾病是急性肾小球性肾炎引起肾病综合征的最根本的病理生理改变时蛋白尿小儿出生时大脑占体重的比值是1/8-1/9化脓性脑膜炎最常见的致病菌是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病毒性脑膜炎最常见的病毒是肠道病毒新生儿脑压的正常值是30-80mmH2O小儿出生时的大脑重量为370克五岁小儿腰穿部位正确的是3-4腰椎间隙脑型瘫痪按运动障碍性质分类 痉挛性 肌张力低下型 强直型 混合型小儿出生时脊髓是成人脊髓长度的1/4-1/5新生儿时期脊髓末端的位置是第三腰椎引起风湿热的常见菌是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的主要病理改变时变态反应性全身小血管炎传染病病原体侵入人体的主要表现形式有 病原体被清除 隐性感染(最多见) 病原携带状态 潜伏性感染 其中显性感染最为少见影响流行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乙类传染病包括麻疹,传染源是病人,传播途径是飞沫传播,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水痘的传染源是病人,飞沫传播猩红热的主要传染源是病人及带菌者患儿被结核细菌感染后,如病灶内结核菌多,毒力打,变态反应强时表现为结核播散小儿肺结核中最常见的 类型是原发性肺结核,转归最常见的是钙化,如结核菌进入肺静脉经血型播散至全身可引起急性全身性粟粒性结核最易诱发急性粟粒性结核的是HIV感染结核性脑膜炎的主要播散方式是血型播散小儿结核病种最严重的是结核性脑膜炎高热惊厥热退后一周脑电图正常小儿心功能分为四级小儿热性惊厥最常见的原因是上呼吸道感染引起中枢性呼吸衰竭最常见的原因是颅内感染婴儿能叫爸爸妈妈月龄一般约为8个月2岁小孩应该能双脚跳会用勺子吃饭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可导致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头围与胸围相等的年龄是一岁前囟闭合的年龄是1-1.5岁开始出恒牙的年龄是6岁九个月能听懂如再见等简单的词12个月能说出物品的名字2岁能说简单的句子胎龄39周出生时足月儿出生时胎龄36周时早产儿出生时体重4500g是巨大儿骨样组织增生所致方颅血清钙降低所致手足抽搐牛乳从胃中排空所需的。

    儿科新生儿黄疸专科护理流程怎么写?

    (一)1临床资料 20名新生儿黄疸,男婴15名,女婴5名,生理性黄疸 13名,病理性黄疸7名。

    20名新生儿均在第1周家庭访视中,发现婴儿有黄疸,其家人均未发现,并向其家人讲解黄疸的相关知识,注意观察婴儿的精神状态,吃奶情况以及婴儿黄疸颜色、部位等变化。2周后家庭访视,13名新生儿黄疸自行消退,确定为生理性黄疸,7名新生儿仍有黄疸,颜色加深,婴儿一般情况良好,查血清胆红素均超过 12 mg/dl,通过询问病史、家族遗传史以及观察婴儿一般情况,考虑黄疸与母乳喂养有关,向其家人建议停止母乳喂养 1周,改为人工喂养,3天后6名新生儿黄疸下降,3周后黄疸消退,确定为母乳性黄疸,1名新生儿仍然较重,再次与其家长沟通,发现家长未给予重视,没有停止母乳喂养,认为小儿吃奶正常,没有生病,同时害怕小儿营养不良,再三向其家长耐心地解释,打消顾虑,取得配合,停止母乳喂养,改为人工喂养,并来我院检测黄疸的指数仍然很高,开始配合光照疗法及药物退黄治疗,8周后婴儿黄疸消退,影响婴儿正常预防接种。

    2新生儿黄疸的原因分析 2.1新生儿生理特点 2.1.1胆红素生成较多由于新生儿红细胞数目较多,且其寿命短,短期内破坏多且快,每日生成胆红素约为成人2倍以上。 2.1.2肝脏功能不完善肝脏细胞对胆红素摄取能力差,肝细胞内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量及活力不足,形成结合胆红素的功能不足。

    2.1.3肠肝循环特殊性初生婴儿的肠道内细菌量少,不能将进入肠道的胆红素还原成粪、尿胆原,加之新生儿肠道内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较高,能将结合胆红素水解成葡萄糖醛酸及未结合胆红素,后者经肠壁吸收经门静脉到达肝脏,加重肝脏负担。 2.2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的病理性黄疸 2.2.1感染性因素主要有新生儿肝炎、新生儿败血症等感染性疾病,引起肝细胞受损伤,使肝脏结合胆红素的能力下降,导致黄疸加重。

    2.2.2非感染性因素主要有新生儿溶血病,胆道闭锁、母乳性黄疸、遗传性疾病、药物性黄疸等。母乳喂养的婴儿可发生母乳性黄疸,而且发生率较多,达到1%左右。

    其特点是非溶血性未结合胆红素增高,常与生理性黄疸重叠且持续不退,婴儿一般状态良好,黄疸于4~12周后下降,停止母乳喂养后3天,如黄疸下降即可确定母乳性黄疸。 3观察与护理 3.1精神状态观察新生儿一般精神状态良好,若出现嗜睡、反应差、拥抱反应减弱等,要注意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严重可致婴儿死亡。

    3.2皮肤颜色观察观察新生儿黄疸的颜色、部位变化,可判断黄疸的严重程度。若新生儿黄疸从巩膜、头面部,逐渐扩散到四肢、手足心,且颜色加深,说明黄疸逐渐加重,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

    3.3喂养奶量观察生理性黄疸和母乳性黄疸不影响婴儿的饮食,这一点也是婴儿家长不重视的原因,认为小儿吃奶正常,身体没有病,其实是家长缺乏黄疸的相关知识,应引起广大婴儿家长注意。若婴儿出现拒乳、喂养困难、吮吸无力等,应予以重视,及时治疗,防止核黄疸发生。

    3.4粪便、尿液观察观察婴儿粪便、尿液颜色的变化情况。尿液颜色变化,反映黄疸轻重变化,新生儿溶血病引起的黄疸,尿液呈酱油色;粪便由浅黄转为白色,应考虑胆道闭锁引起的黄疸。

    所以,粪便、尿液观察有助于查找病因及时诊断和治疗。 3.5生命体征观察观察体温、脉搏、呼吸等变化,判断有无感染以及有无核黄疸的发生。

    3.6光照疗法用蓝光照射治疗时,婴儿双眼应用黑色眼罩保护,以免视网膜受损,除会阴、肛门部位用尿布遮掩外,其余均裸露,持续时间1~4天。光疗时不显性失水增加,应注意补充水分,注意保暖,防止发热、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

    3.7提早人工喂养暂停母乳喂养,提早人工喂养,刺激肠道蠕动,促进大便和胆红素的排出。本文7名婴儿均为母乳性黄疸,停止母乳喂养3~7天后,黄疸下降,认为此母乳β-葡萄糖醛酸酶活性过高,使胆红素在肠道重吸收增加而引起黄疸。

    3.8健康宣教大多数新生儿家长缺乏对黄疸的认识,思想上不够重视,要向家长讲解黄疸原因及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护理措施,严重时可引起核黄疸,致婴儿死亡,取得家长信任,保持良好医患关系,他们会主动配合医护人早做好婴儿的观察、治疗和护理。本文1名婴儿家长未予重视,致使婴儿8周后黄疸才消退,影响婴儿预防接种,这应引起广大家长及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

    (二) 黄胆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临床症状,由于其发病机制不同,它既可以是生理现象,又可以是病理现象。临床上以足月儿血清总胆红素超过205.2μmol/L(12mg/dl),早产儿超过256.5 μmol/L(15mg/dl)称为高胆红素血症。

    (一)生理性黄疸 【诊断】 1.临床表现 大部分新生儿在出生后2~3d出现黄疸,最迟可在第5天出现,5d后出现的黄疸多要考虑病理性。黄疸于4~6d最明显,足月儿在生后10~14d消退;早产儿约有80%生后出现黄疸,可持续3~4周消退。

    生理性黄疸不伴有其他症状,小儿精神、反应好,个别新生儿吃奶稍差。 2.检验 血清胆红素测定在生后1周内,均超过34.2 μmo1/L(2mg/dl)。

    足月新生儿生理性黄疸血清胆红素值不超过205.23μmol/L(12mg/dl),早产儿较足月儿为。

    求护理文献|护理医学论文范文?

    年底就需要,现在准备还来的急,得赶紧的,必须得现在就行动了,我看过一个创新医学网,上面有很多的论文,护理交流,护理经验,等等内容和很丰富,而且还是免费的,先给楼主分享一片论文。

    低龄儿体外循环的围术期护理 【摘要】 目的 简述149例1岁以下小儿先心病患儿的围术期护理。方法 对149例先心病手术患儿的围术期护理措施的观察。

    结果 134例治愈出院,死亡15例,其中VSD伴重度肺动脉高压5例;TOF 5例,TGA 3例;完全房室管畸形1例;完全型肺静脉畸形引流1例。单纯VSD、ASD无一例死亡。

    结论 护士扎实的理论基础、良好的沟通技能、丰富的临床经验、果断的判断能力、娴熟的配合技巧都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围术期监护 护理措施及体会 随着小儿先天性心脏病(CHD)诊治技术的进步,手术年龄日趋低龄化。

    婴儿期即对先心病实施手术根治,预计成人先天性心脏血管病就将逐渐减少。然而先心病的小儿,病理生理变化大,发育差,因此除了手术技巧,麻醉体外循环技术外,科学的围术期监护亦有其独特性。

    本文对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2005~2007年3月收治的149例1岁以下小儿先心病手术患儿的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总结。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149例患儿中,男 89例,女60例,年龄2天~1岁,平均(7±0.97)天;体重2 600~9 000 g,平均(6 800±1 940)g,平均准备时间3天,术后监护时间2天,住院时间14天。

    1.2 手术种类 室间隔缺损(VSD)99例(其中伴有中~重度肺动脉高压14例),房间隔缺损(ASD)14例,肺动脉瓣狭窄(PS)3例,完全肺静脉异位引流3例,法洛四联征(TOF)17例,右位心、单心室2例,完全房室管畸形3例,右冠状动脉右室漏2例,完全大动脉转位(TGA)6例。 1.3 手术方法 麻醉后胸骨正中切口,常规建立体外循环,降温。

    阻断主动脉后灌注4 ℃冷心肌保护液,压力30 mm Hg,速度160~200 ml/min,首次量15~20 ml/kg),每隔20 min追加一次,为首剂量的12。根据患儿年龄、VSD位置和ASD大小,经右房或肺动脉,用Dacron或心包补片修补。

    升温、主动脉开放,心脏复跳,自主循环稳定后停体外循环,常规超滤10 min左右至红细胞压积(HCT)达30%以上,中和肝素,分别拔管、止血及关胸。 1.4 转流时间 最短28 min,最长237 min,平均87.5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最短0 min,最长140 min,平均46.1 min。

    1.5 心脏复跳情况 开放循环后心脏自动复跳127例,电极复跳22例。 2 结果 134例治愈出院,死亡15例,其中VSD伴重度肺动脉高压5例;TOF 5例,TGA 3例;完全房室管畸形1例;完全型肺静脉畸形引流1例。

    单纯VSD、ASD无一例死亡。 2 护理体会 2.1 术前访视 术前1日巡回护士去病房,阅读病例、探视及向其家属了解患儿情况,摘录有关检查数据,做到心中有数。

    患儿年龄小,体重低,护士通过形体语言如触摸安抚、面带微笑地与患儿接触,避免了患儿年龄小不能核对姓名而发生差错。需向家长讲解禁食禁饮的必要性,防止麻醉中出现误吸(一般婴幼儿禁食4 h),由于婴幼儿耐受饥饿的能力差,患儿择期手术宜排在上午第一台为宜[1]。

    2.2 手术间及物品的准备 小儿体温受外界影响,所以接患儿入室前先把温度调高2 ℃~4 ℃,相对湿度保持不变(60%)。术前手术床上铺好变温毯,降温时,巡回护士在体外循环开始时,在患儿头部置冰袋,同时将室温迅速下调至16 ℃;到心内操作完毕开始升温时,即撤除头部冰袋,改用38 ℃湿毛巾敷于头部,以协助升温,室温上调至24 ℃~26 ℃。

    冬季输液、输血可使用加温器,避免输入大量冷液体。为了控制液体的入量,输液使用精密可控制流量的输液器。

    调节血压的药物更应该精确,用50 ml空针抽取经输液泵滴入。另外备22号动脉留置针,肝素溶液,行桡动脉穿刺。

    2.3 麻醉前、后的配合 心脏手术应避免患儿哭闹加重缺氧,术晨患儿由家属陪伴到手术室门外,待麻醉准备工作完毕后,经过查对根据患儿的体重及麻醉医生的医嘱,给予氯胺酮(5~6 mg/kg)肌内注射,待患儿入睡后抱入手术间,立即建立静脉通道。在麻醉诱导中要协助麻醉师注意患儿呼吸,血压,心电图等变化。

    为避免各种刺激,患儿的导尿,测肛温、鼻咽温,动脉及深静脉穿刺可在麻醉后进行。 2.4 手术体位 患儿置平卧位,胸骨用软枕垫高5 °~15 °,肘、踝和肩胛等突出部位用软垫保护。

    一方面有利于手术野的暴露,便于操作;另一方面小儿皮肤娇嫩,长时间皮肤受压容易引起压疮。 2.5 术中出入量的管理 患儿体外循环手术危险性大,需开放的静脉通道多,要求护士有熟练的穿刺技术和经验。

    严格控制入液量,10 kg 以下的患儿尤为重要,避免盐水输入过多,配制药物时均用葡萄糖注射液稀释[2]。输液量均由小儿血液循环较成人快,短时间内大量液体进入体内造成肺水肿、心衰等并发症。

    在体外循环中,应将所有静脉通道控制到最小化,保证通道暂时关闭。手术中尿量的观察成为护理工作的重点之一,保持血钾浓度在正常范围,可根据血气结果和见尿补钾的原则,500 ml尿量补1~2 g。

    术中及时向麻醉医生和转流医生汇。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