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三项革命个人事迹范文

    革命英雄事迹作文 300字

    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沫源县出现了一位全国闻名的抗日小英雄,他的名字叫王二小。

    王二小牺牲时才七岁,在日本鬼子扫荡一条山沟的时候,为了掩护几千名老乡和干部,他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气急败坏的日本鬼子把王二小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

    干部和老乡脱离了危险,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牺牲了。王二小的动人事迹很快传遍了解放区,每一个老乡都含着眼泪,歌唱二小放牛郎,《晋察冀日报》在头版报道了王二小的英勇事迹。

    晋察冀边区的文艺战土方冰和劫夫很快创作了后来传唱全中国的著名儿童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抗日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牺牲50多年了,但是,他的英雄事迹和献身精神将永远鼓舞和激励我们,他将永远活在我们心。

    300字左右的革命故事有那些

    我们的贺主席 1935年12月19日中午时分,贺龙率领的第二军团部分主力,从管竹进入岩石乡。

    三个穿灰布军衣、身背短枪的战士来到三房院子,见一妇女抱着小孩慌慌张张走进自己家里。战士跟着走进她家堂屋,见她房门紧闭,便轻轻地敲门说:“嫂子,请你不要害怕,我们红军是为老百姓服务的,请你开开门,我们有事和你商量。

    ”青年妇女叫欧阳香元,丈夫在外做挑夫,她听到敲门的声音不是很急,喊话的声音也很平和,就开了房门。战士见她屋内还有一间空房,便提出:“嫂子,今天晚上借你这间空房搭个铺住一晚上,你看行不行?”欧阳香元虽没有完全听懂他们的话,但知道他们是要借房子住,于是脸上露出了同意的笑容。

    过了一会儿,有位战士领着一位身材高大魁梧、身穿兰布长衫、留有八字胡子的人来到了欧阳香元的家门口,后面跟着二三十个穿灰布军衣、背短枪的战士,在禾坪里整整齐齐地站成两排。那个八字胡子对大家讲:“我们红军是穷人的队伍,是为人民求解放的,我们有铁的纪律,大家千万要注意,不能进年轻妇女的卧室内;”接着又讲,“我们红军无论走到那里,都要关心群众,爱护群众,群众家里的东西未经主人同意不能搬动,借东西一定要还,损坏和丢失东西一定要照价赔偿,这样我们才能取得群众的信任,才能团结群众去打倒蒋介石卖国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 欧阳香元从战士们的表情上,看出八字胡子是个大官。听他讲话句句为老百姓着想,认定红军是好人。

    三个革命故事

    孙中山

    讲到民国,清朝的最后十年不得不提。

    这十年以八国联军侵华开始,以辛亥革命爆发结束。不要小看这其中发生的每一件事,可能朝廷的一道人事任命、报纸上豆腐块大小的一篇报道、戏院里一名女艺人的去向、甚至是偏远山村穷书生的一个念头,都成了民国的起点。

    在八国联军入侵,清廷签下《辛丑条约》后,用我们最熟悉的话说是标志着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完全形成,清政府已经是千疮百孔了。在改革派的强烈呼吁下,慈禧老佛爷终于点头,同意推行康梁在戊戌变法中提出的“改革”。

    接下来清廷所颁布的一系列措施,都可称为“新政”。

    首先在军事上,对陆军进行改革。政府计划在全国训练新式陆军36镇(一镇大概相当于现在一师的规模,约一万多人),取代作为废柴存在的八旗子弟兵。新军完全使用西式的军制,训练和装备也照搬西方。新军也被认为是大清最后一支有战斗力的正规军。

    这36镇中,计划有6镇直属于朝廷,这是由袁世凯所编练的“武卫右军”扩编的。

    武卫军,是甲午战争后清廷使出吃奶劲儿挤出来的一支精锐部队,也是政府维系政权的王牌,其中以袁世凯这一脉的武卫右军最著名——说到底,武卫右军都是袁世凯的嫡系部队,他们就是不忠于朝廷,也会忠于袁世凯。

    其余的30镇新军则由各省巡抚、总督负责编练。为了培养新军的士兵,各地还开办了许多新军学堂。

    新军,顾名思义就是“潮”。那年头的中国年轻人比现在还崇洋媚外,一股脑的学习西方。部分地方的新军,如张之洞主政的湖北和湖南地区,大量起用留学生为教官;相反的,武卫军中留学生却不多。注意这两条,对后来的局势有重要影响。

    到了辛亥革命前夕,组编好的军队已有16镇和10余个协、营(一协四千人左右,一营七百人左右)的规模。

    当然了,我们知道,后来的武昌起义和清末的一系列起义,很多教官都是同盟会成员,而发起人和参与者正是清政府培养出来的地方新军。

    也就是说,清政府请敌人过来当老师,培养出了一批小敌人来起义。

    其实在看到成立新军的消息时,孙中山也是喜出望外。有人很不解,问他这有什么可高兴的,他一语道破:“这是满清在为我们培养军士呢!”。

    至于教育上,清政府也有创新——大力推动新式学堂建设,力图用学堂教育取代科举教育。到1905年,清廷废除了延续一千三百年的科举制度。此外,政府还鼓励出国留学,学习西洋知识。

    虽然出发点是对的,但是当局没有充分考虑到废除科举,会断了许多人的出路;而鼓励留学,等于是在给同盟会送壮丁。

    再说出国留学的。留学生可以分为两种:公费出国的和自费出国的。那时候的学生大多留学日本,而日本恰恰是反清大本营。自费的不用说了,出国基本就入会(同盟会、光复会);公费的还好点,但保不齐有些思想上进的学生受到感召,回国后打入政府内部策划革命。这种更加危险。

    此外,政府还在法律、行政等等上进行改革。

    这些改革都有一个共同点:要钱。

    可我们的钱每年都要孝敬友邦啊,没有多余的钱再搞什么改革了。那么这钱从哪儿来呢?很好办,政府开始了各种名目的征收、捐纳。

    那些捐官坐上来的官员,自然要搜刮更多的钱来回赚本儿。政府刮一笔、当官的刮一笔、地主再刮一笔,百姓的日子简直过不下去,民变也越来越多。闭关锁国,愚民政策,血腥镇压……民国摊上这么个前朝政权,落后在一开始就是注定的。“我的前任是极品”用在民国身上再合适不过。

    统治阶级除了在外要镇压百姓,内部也因为新政而闹得四分五裂。朝中党派林立,今天为了争这个工厂闹、明天又为了这笔钱用在哪项政策上撕破脸……无休止的争斗使得政府实力内耗,比较著名的有丁未党争。

    不过新政最重磅的炸弹(后来真成炸弹了)还不是这些,而是推行君主立宪。

    1905年的日俄战争震动了北京,东亚小国竟然战胜了西方老牌劲旅。这在统治者看来是君主立宪制对君主专制制的胜利。

    从专制过渡到立宪,这对清政府来说是一条高端优雅,最重要的是还不用流血的道路,也是民间那些无意推翻清政府的人最强烈的呼声。这些人多数都是为改革出钱出力的商人,他们投资于政府,渴望获得更多的话语权和政治资本以实现更大的收益。这些人属于立宪派。

    清政府终于找到了维持自己统治的好办法,他们骄傲的对世界宣布:我们要预备立宪了。这回他们还真不是光嘴上说说,很快就着手为立宪做准备工作。

    求革命先烈英雄事迹,不要太长,300字就够了

    董存瑞1929年生于河北省怀来县的贫苦农民家庭。

    1945年7月参加八路军。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8年5月25日,解放军攻打中华民国政府军驻守的隆化城。董存瑞所在连队负责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

    据说,在冲锋时,遭到一个桥型暗堡的猛烈火力封锁。董存瑞便抱起炸药包,准备进行爆破。

    冲至桥下后,发现桥型暗堡距地面过高,也没有地方可以放置炸药包。董存瑞便用手托起炸药包,拉燃导火索,与暗堡同归于尽。

    董存瑞的行为,使得他成了中国共产党宣传的著名战斗英雄。在河北省隆化县北郊,有董存瑞的墓地和纪念碑,碑上刻着朱德的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

    革命先辈的事迹有哪些?

    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杨靖宇 杨靖宇是我党我军优秀的高级军事指挥将领。

    他原名马尚德,字骥生。1905年出生,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6年7月,任中共南满省委书记、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等职。他率部长期转战于长白山麓、松花江、鸭绿江畔,活动足迹遍及30个县,是我国的英雄。

    杨靖宇牺牲前五天。“讨伐队”将已无力奔跑的杨靖宇包围在一片小树林中。

    他们逐步逼近到50米处,喊话劝降,对方“连答应的神色也没有,依然用手枪向讨伐队射击”。日军见生擒困难就猛烈开火,有一弹击中胸部,对方才“被打倒而绝命”。

    日军根据追踪估算,认为他缺粮已有半个月,完全断粮也至少在5天以上,能够在零下20摄氏度且没有房屋的山林中坚持下来简直不可思议,于是将遗体送到县医院解剖。当肠胃被切开后,看到的只是草根和棉絮。

    日本军官狠狠地说:“算他是支那的一条好汉!”日本关东军在烈士殉难处破例举行了一个祭奠仪式和对躯体的葬礼,以杨靖宇的顽强为为纪念他,1946年,东北人民政府将蒙江县改名为靖宇县。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赵一曼 在1935年11月,赵一曼率领的部队被日伪军包围,她要团长带队突围,自己担任掩护,左手手腕中弹负伤。

    她在村里隐蔽养伤被敌人发现,奋起迎战时左大腿骨被子弹打穿,因流血过多昏迷而被捕。她被押到哈尔滨伪滨江省警务厅受刑后几度昏迷,仍坚贞不屈。

    她生命垂危时,日寇担心死去得不到口供,把她送进哈尔滨市立第一医院监视治疗。负责看守她的伪满警察董宪勋和医院女护士韩勇义,都为她的英勇所感动,又听她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于是决心参加抗联队伍。

    在二人帮助下,她于1936年6月28日深夜逃出哈尔滨,朝抗日游击区的方向走。 伪骑警队在第三天凌晨追上了她们乘坐的马车,赵一曼再次被捕。

    敌人反复折磨了她一个月,她只是怒斥敌人:“你们可以让整个村庄变成瓦砾,可以把人剁成烂泥,可是你们消灭不了共产党员的信仰!” 赵一曼负伤被捕解到哈尔滨后,日寇和伪满的警察头目立即对她进行审讯。此时,她伤口不断流出的鲜血湿透了棉衣,依然滔滔不绝地痛斥日寇侵占中国东北的暴行。

    负责审讯的日本特务恼羞成怒,竟用竹签从她的指甲缝中钉进去,用鞭子狠戳赵一曼的伤口,使她几次昏死过去。日寇将她送到医院,伤势刚好一点,日寇又在病床前审问,赵一曼依然坚不吐实,日寇拳打脚踢,她的伤口再度破裂,又昏迷过去。

    医护人员甚至包括看守的警察都对她产生了敬佩。 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赵尚志 1925年考入哈尔滨许公工业学校。

    同年“五卅”运动中,积极开展募捐、抵制日货等活动。同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因参加反帝爱国斗争,被校方以“不守校规”之名开除学籍。同年11月,赴广州考入黄埔军校。

    1926年3月,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后,曾积极参与抗议活动和营救被捕的中共党员。同年夏到哈尔滨,领导进步青年进行革命斗争。

    1926年底至1930年4月,曾2次被捕,在狱中受尽酷刑,始终坚贞不屈。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经营救出狱。

    1932年初,负责中共满洲省委军委工作。曾与杨靖宇等到工厂、学校宣传抗日,组织工人、学生参加抗日义勇军。

    1933年10月,任珠河反日游击队队长。1934年2月后,历任东北反日联合军司令、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司令、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军长等职。

    在东北地区早期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作出了重大贡献。1942年2月12日,率部袭击梧桐警察分驻所,战斗中,为内奸打伤,昏迷中被敌逮捕,后英勇牺牲。

    时年34岁。

    革命先烈的事迹(很多人都不知道的)

    董存瑞,河北省怀来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第11纵队32师96团2营6连2排6班班长,小时候读过几天书,后因家贫而辍学。

    1945年8月参加八路军,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荣立大功三次、小功四次,荣获勇敢奖章三枚、“毛主席奖章”一枚。

    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县的战斗中,因部队受阻于敌军的桥型暗堡,董存瑞毅然抱起炸药包,冲至桥下。因身边无处安放炸药包,危急时刻,董存瑞毫不犹豫地用自己的身体充当支架——手托炸药包,英勇牺牲,此时,未满19岁。

    优秀团员个人事迹材料(第三人称)一份

    他能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时时处处以共青团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妥善处理班级工作与个人学习的关系,在思想、学习、工作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入团以来,他能用积极向上的思想对待学习和生活,遵重老师、团结同学,严格执行团的章程和组织原则,积极参加团组织的各项活动,吃苦耐劳,勤奋学习,思想健康活跃、积极进取。在学习上,勤奋刻苦,学习成绩优异。

    同时,他还不忘帮助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使很多同学的成绩有了较大的提高,也使班级里形成了一股良好的学习风气。在班级工作上,他一丝不苟,认真踏实,努力协助班委完成班级各种任务,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

    在学生会工作中能积极完成好部门的工作,也能积极主动的协助其它部门做好工作,而且从不拖拉,一直都是以“今日事,今日毕”的原则去做每一件事。在班级里他和同学们相处融洽,不但能真诚的指出同学的缺点和错误,也能正确的对待同学的批评和意见,不会因为同学的误解和批评而耿耿于怀,而是诚恳的接受,并加以改正。

    他体现了一名莘莘学子的良好道德品质,是当代大学生的良好模范。2017年,他在清明节积极参加扬州革命烈士陵园扫墓活动,缅怀那些为了中国的解放事业而牺牲的烈士。

    2018年雷锋月他与其他班干一起组织了全班同学参加了学院实验室大扫除活动,出色的完成了任务,得到了老师们的一致认可。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