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求民营企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4000字左右的)
一、 民营企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民营企业迅速发展和壮大。
党“十六大”提出的“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制度”更是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宽松的环境,使之成为国民经济最具生机和活力的组成部分。可以说,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是极其乐观的,前景也会是一片光明。
二、民营企业的优点 民营企业最大的优点就是对本身产品质量要求比较高。像贵宇企业,当客户需要某一产品时,他们会先送样。
若产品客户不满意,他们还要重新试样,有时要重复多次,直到客户满意。所以产品在质量标准化生产和检验中达标率很高,质量稳定。
这有利于企业的声誉。同时,民营企业更因为适中的价格,形成较强的竞争力,保持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三、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资金问题。因为企业创建时大部分资金都是自有资金,造成企业发展所需资金严重短缺。
而且企业缺乏有效的融资手段,大多靠银行贷款,且数额较小。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企业创办时的规模和创办后的发展。
例如贵宇企业,创建时资金只有一万五千元,此后经历了几年时间才缓慢发展起来。而且大多企业需要短期的流动资金。
在实践期间,恰逢快到公司发工资时间,但因为客户钱还没有打到公司帐上,造成资金短缺。为了不拖发工资,总经理只好借助贷款,但几次都无结果,最后还是托朋友帮忙才贷到。
由此可见“贷款难”也是影响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之一。 2、管理问题。
家族化管理是民营企业的一大特点。李胜宇先生是贵宇企业的总经理,主要负责设于上海的公司。
而在实践调查中我发现负责盐城分公司的就是他的亲弟弟李胜球先生,同时李胜球先生也是该企业的副总经理。再看公司中的员工,竟发现司机、秘书,还有几名员工,包括管理伙食的人员,都是家里的亲戚。
这就导致企业的经营管理运作体系通过血缘纽带维系。而那些所谓的规章制度,在血缘纽带面前,也只是一纸空文。
一旦出现什么问题,因为是亲戚,也不便说什么。这必将会引起厂里其它员工的不满。
3、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因为受资金及规模的制约,民营企业只能生产一些科技含量比较低的零件。
例如贵宇企业大多生产各式弹簧,这些零件都以比较低的价格提供给厂商,厂商再利用这些零件制成高科技产品,推销到海内外,从中获得的利润可能是贵宇企业的几十倍。因此,民营企业创造的经济效益比较低。
4、员工总体素质水平不高。除了厂里的技术工程师外,一部分员工是技校毕业,一部分是初中或高中毕业,本科以上文凭为零。
而且有些员工缺少责任心,有一次竟把客户要求的六个圈弹簧全部制成七个圈的,造成很大损失。 不仅员工,企业家素质也普遍较低。
李胜宇和李胜球先生均高中毕业,都没有在经济和管理方面受过专业培训。而素质水平的偏低也将导致他们对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认识不够完面,洞察市场走势的前瞻性预测能力欠缺,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5、安全问题。大多民营企业员工都需要和机械打交道,这就使得企业存在一个安全隐患问题。
像贵宇企业这种生产加工零件的,操作时都需要员工手拿原材料,一不小心,机器就会轧到手。前段时间盐城厂里就发生员工手受伤事件。
企业花点医药费是小事,影响了员工以后的生活就是大事了。 在这里,不得不提到企业不重视职工的培训问题。
民营企业很少对员工进行针对性的培训,所以大多企业缺乏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也给安全问题埋下了隐患。 6、用人机制不够完善。
企业中专业性人才太少,造成生产时错误颇多,影响了工作效率,也浪费了材料。而且员工普遍积极性不高,没有将企业利益与自身联系起来,有少数员工就像在打发日子,等发工资。
7、食宿问题。员工的宿舍大多都是租在厂房附近的民房,条件可想而知。
一日三餐也是由家里的亲戚负责,午餐通常是二荤二素一汤,但菜的质量也不太令人满意,有时竟会吃不饱。这在一定条件下影响了员工的工作情绪,不利于企业发展。
四、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逐步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政府可以出台一些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例如在有抵押的情况下,贷款额能大一些。
也可以扩宽企业的筹资渠道,这样不仅可以保证企业创办时的规模,也可以促进企业创办后的发展。 同时也希望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能转变观念,大胆解放思想,多提供服务,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宽松环境,力促民营企业发展。
2、企业要加强管理,最好是能由家族式管理逐渐转向现代企业科学化管理。企业要有严谨的规章制度,一旦触犯,不论是谁,同等对待。
企业特别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及质量管理。同时,部分企业可以借鉴其它企业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经营理念,并敢于在企业中大胆实践,为我所用。
3、鼓励将民营资本投入到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因为民营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普遍不高,造成所创经济效益偏低。
我们可以鼓励一些有资金基础的民营企业或单独或合作,将目光转向高新技术产业。他们可以让一些小企业提供生产配件,经他们制成高新产品后推向市场,可以创造更多的利润,同时也可以带动那些小企业的发展。
中国民营企业的现状
转载浅谈中国民营企业的现状 进入二十世纪以后,人们发现了一种非常明显的现象:这就是工业的飞速发展。
这是二十世纪世界经济飞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也是世界发展的标志。现代工业起源于手工业。
当手工业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的时候,出现了原始的半机械化手工业,随着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出现了机械化的工业,而机械化工业的发展,取代了原始的手工业。工业从原始的劳动力型向机械化转变,并且劳动密集型的工业企业组建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机械密集型,技术密集型,智力密集型的企业。
大工业化的发展,工业化从劳动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变,带来了企业经营者经营和管理思想的转变。工业的发展同样也带动了商业的发展。
工业的批量生产,使原始的易货贸易项真正的商业发展。因此工业的发展和商业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由于西方现代工商业非常迅速,因此西方的现代工商业管理思想也相对比较先进,这也使得西方社会的现代工商业发展得更加快速。中国,从十八世纪开始,有些思想比较开放的手工业主和商人开始学习西方的管理思想,引进其技术和设备,开始了中国的民族工业。
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民族工业迎来了第一个春天,大批有志之士,开始了他们实业救国的梦想,从而也带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新中国建立以后,开展了一场振兴民族工业为主的工业革命。
后来随着工业的国家化,使得中国的民营工商业基本消亡了。七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开展,许多“不安现状”的国人纷纷开始了投资办厂、投资经商,久违的中国民营工商业从新出现在中国社会中。
在邓小平等人的大力提倡下,中国的民营经济、民营工商业有了大的发展,在社会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多。大批的工人和农民投资工商业,后来逐渐出现了全民洁商的情况本文讲这些,并不是想在这里探讨讲解中国的工业发展史,而是由此可以看到中国的民族工业的发展和民营企业家们的思想根源。
现在,在整个国家经济中民营工商业的规模应该说已经超过了国营工商业的投资规模,按道理在国民经济比重中,民营工业的收益应该超过国营工商业。可是,实际情况却是恰恰相反,为什么哪?下面我们简单的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
1. 民族工商业“返祖”现象“全民皆商”造成了一种很大的声势,却没有得到相应的结果。大量的工人、农民、商人等在积累了一定量的资金以后,就忙不迭的进入了工商界,他们并没有贮备好相应的技术资料、市场资料和现在的管理思想,他们只是凭借着对钱财的崇拜,凭借着在学校火灾和人来往的言谈话语中积累的指示,利用自己全面或者不全面的能力盲目的干起了他们并不擅长,并不十分了解的工商业。
其结果是一少部分人凭借着自己的运气、市场的适销对路,很快发家致富,成为一人人谈论的“一夜暴富”。而另外一大部分人有一些是很快经营失败而倒闭,退出工商界,消亡在商海中。
另一些人长期处于经营的不景气,苦苦的在浩瀚无边的商海中挣扎。这是一种典型的“返祖”现象,他们的行为是用现代的技术、资金,用不合时宜的管理思想,用原始的手工业的管理思想去经营现代化的工商业,其结果不用多说就是失败和消亡。
即使用少数一些人,取得了成功,但是如果不及时的根更新自己的思想观念,不更新自己的管理思想,他们在市场中也会被淘汰。2. 民族工商业“盲从”现象严重,投资取向不合理相当一部分人在进入工商界投资的时候,没有进行充分的市场分析和调查,只是看到周边的人由于经营“某某”产业而成功,他们很自然的、盲目的从众,跟着别人进入了自己不了解或不太了解的行业。
自己很有可能看找同行业的别人在大把大把的赚钱,而自己的投资泉迟迟不能收回,更有甚者会连根烂掉,这是一种典型的“盲从现象”,它是因为投资取向不合理而导致投资失败。3. 民族工商业管理思想落后大部分中国民营企业者,他们的管理思想是保守的,他们还停留在原始工业时代,管理思想上还存在着封建残余,用人唯亲不放心任何外人,将它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企业看成是个人的产业事必躬亲,把自己看成是这家企业的主人皇帝实施高高在上,等等。
其实,归根究底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的管理思想落后,他们还没有从根本上接受现代工商业管理思想,虽然很多人在搞ISO9000认证,在搞各级各类的产品质量认证,各级各类的管理体系认证。但是从思想上来说,他们还没有一个正确的现代工商业的管理思想,或者没有完整的建立一套现代工商业管理思想,自己的思想深处还处处和现代的管理思想相抵触。
4. 民族工商业者没有和现代工商业发展趋势接轨我们的民营工商业者们,大部分没有把振兴民族经济、振兴民族工业作为首要任务,而是把赚钱放在首位,这本来没有什么错误,毕竟空洞的口号不能当饭吃,也不能只给工人发放空洞的口号作为工资。毕竟这已经不是政治至上的年代了。
可是振兴民族工业,并不是政治的需要而使我们生存的需要。二十世纪,随着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各国各企业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和市场,进行了并且正在进行残酷的斗争,其斗争的激烈程度已经呈现白热化。
这就要求我们。
我想要一份某企业的调查报告``3000字
XX市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2002年4月9日至4月12日,XX民营经济调查组一行6人对位于粤西山区的阳江市三县(市)一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作了为期4天的调查和了解。
1997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五大召开以后,阳江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机遇,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坚定不移地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使个体私营经济迅速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成为阳江最具生机和活力的经济增长点之一,有力地推动了阳江国民经济的发展,其经验作法对我省其它地区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具有很大的借鉴和启迪作用。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 阳江市个体私营经济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 2001年,阳江市个体私营企业达36171户,全市个体私营企业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8.2亿元,比上年增长12.49%;工业产值112亿元,增长21.70%;出口交货值42.62亿元,增长9.60%;入库税收6.64亿元,增长61.40%;新增投资11.54亿元。
阳江市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呈现出如下几个特点: 1、 发展越来越快。2001年,全市个体私营企业的户数比1997年增加7178户,增长24。
8%;当年实现的国内总产值、工业产值和税收收入,分别比1996年增长102.06%,173.17%和309.24%;比同期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和税收总额的增幅高出44.23%,91.35%和203.24%。 2、 地位越来越高。
2001年,全市个体私营企业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值、工业产值和税收入,分别占当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和税收收入总额的52.95%,67.50%和61.50%。个体私营经济已经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3、 规模越来越大。经过几年的发展,规模以上私营企业增加较多,私营企业的发展状况已由过去单纯的总体数量扩张向个体规模扩张的方向转变,一些企业不断增资扩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
在现有7574户工业企业中,年产值500—1000万元的有86户、1001—5000万元的有145户、5001—1000万元以上的有19户、亿元以上的有9户。 4、 层次越来越高。
私营企业家不但投资兴办工业,而且投资家业和其它产业,进一步拓宽经营领域,构筑了以第二产业为主,一、二、三产业全方位发展的私营企业体系。 5、 外向型企业越来越多。
一是企业出口交货值增加。2001年,全市私营企业出口交货值42.62亿元,占私营企业工业总产值的38.05%,比1998年增长64.87%。
二是享有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增加。2001年,有24户私营企业享有自营进出口权。
产值亿元以上的9户私营企业中,有6户是进出口生产企业。 6、 品牌越来越响。
一些发展基础较好、产品质量稳定的企业越来越重视树立自己的品牌和企业形象,开始投入大量资金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专门策划,逐步建立了自己的品牌和企业文化。目前,“喜之郎”获得全国驰名商标,“乔士”、“十八子”、“银鹰”、“盛达”等品牌在全国知名度较高,颇受欢迎。
去年,阳江市在获得“中国菜刀中心”、“中国剪刀中心”的基础上,又获得“中国刀剪之都”的称誉,品牌效应正在形成。 7、 从业人员越来越多。
全市在私营企业中从业的人员,2001年达到20.97万人,比1996年增加了42.27%。 我们认为,阳江市个体私营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主要得益于他们敢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和创新,建立了 “五个互动”机制。
一是政策拉动。阳江市委、市政府于1997年11月颁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决定》,对个体私营经济实行“六个放宽”、“六个优惠”的“蜜糖”政策:放宽从业对象,放宽经营范围,放宽注册资金标准,放宽出国(境)从事商务的限制,放宽内资、外资经营审批手续和给予用地价格、税收(地方留成部份)、规费减免、信贷、用人、入户优惠。
二是服务推动。通过牢固树立“管理就是服务、领导就是服务”和“你发财、我发展”的观念,积极对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进行扶持和引导。
1997年阳江市成立了由市委副书记、市长担任组长的民营经济领导协调小组,加强对民营经济的协调、指导、服务和监督。1998年又成立了市投资服务中心(与民营经济领导协调小组合署办公),市直24个职能部门在“中心”设置办事窗口,12个单位在“中心”设置特派员,实行“四个一”服务,即:一幢楼办事、一个窗受理、一个口收费、一条龙服务。
2001年,建立了市领导挂点扶持制度,由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的主要领导带头,四套班子领导成员挂点扶持35家重点企业。通过几年努力,在各级领导层中形成了对个体私营经济时时关心、事事支持的局面。
三是外向带动。市委、市政府把引进外资作为确保民营经济资金来源的重点来抓,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利用举办各种洽谈会、交流会、招商会和组团上门等方式,大力开展招商引资。
四是科技驱动。市委、市政府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两个方面开展创新活动,以企业为主体,建立科研机构,增大科技投入,用先进适应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积极鼓励企业在经费有限的条件下,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建立科技创新体系,着力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
五是市场牵动。适应“入世”需要,市委、市政府经过认真分析,认识到加入。
中国民营企业的现状
c公司是有着六年发展历程的企业。
六年来,由于行业景气,公司经营策略正确,所以规模不断扩大,销售业绩不断翻番,到2004年已经有六个亿的销售额。按道理,公司蓬勃发展,人丁应该是逐日兴旺才对;但是让c公司老板z先生头疼的,公司最忙的部门不是车间,也不是销售和供应部门,而是人力资源部。
你想想,除了例行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还要整天给在职的员工办离职手续,然后到人才市场去招聘,能不忙吗? 而且c公司的中高层干部异常稳定。也许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特别是处于稳定发展阶段的企业,这也许是一件好事。
然而对于在一个高速发展的企业,则确实是让人难以理解:当它的营业额只有几百万时,是那么几个人在指挥这个企业;当发展到几个亿时,还是那个领导班子在管理这个企业。而且,z老板知道企业的领导班子已经不适应了,许多技术性很强的部门的经理用的都不是专业人才。
其实并不是企业没招人,而人来了往往留不住。由于部门经理的频繁跳槽,而为了保证每个部门有人领导,一个能力并不强的人,平均每半年换个部门去当经理,成了什么都会、又什么都不会的“万金油”。
这样能管理好这个企业吗?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千变万变、班子不变”的怪现状呢? 差不多大小小的民营企业家都有相同的困惑:人才不好找,班子不好带,员工不好管,听话的不能干,能干的则不听话。一言以蔽之,就是招不到人、管不好人、用不好人、留不住人。
据一项调查表明,每年民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占到了总需求量的60%以上,其中因员工跳槽造成的职位空缺占到了40%以上。 总结这种人心溃散的现状,具体表现为四个症状。
(1)实用第一 许多民营企业在招聘人才时总是有这么一条要求: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他们不屑于在高校内招聘人才,在他们看来,即使再优秀的毕业生,也不能立刻为自己创造价值。
既然市场有现成的人才,何必去花力气去“养”这些只有理论知识的毛头小孩? 许多民营企业家认为,商场如战场,企业需要的是实战型人才,最好招进来就能冲锋陷阵。企业哪有空闲去培养人才?中国许多民营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表现出“等不起”现象,说白了是企业不愿意“等”,他们总认为,自己花费大量的财力和时间去培养人才,等人才由“理论型”转变成“实用型”,人却跳槽了,怎么办?岂不是“竹篮打水”? 企业的这种担心当然不是空穴来风。
然而,市场真有呼之即来、来之即用的人才吗?许多企业是“人到用时方恨少”。并不是中国人多,人才就多。
且不说许多专业性强的人才紧缺,就算一般的岗位,找个合适的人都很难。招来的人价格高、可塑性差,更关键的是,他能跳进来,也能随时跳出去。
这些特点决定了人才并不好招,招到了并不好用。而企业的自己培养的人才更了解自己的企业,与企业有更多的感情,与企业有更好的“相溶性”。
急功近利的人才观,是一个恶性循环的结果,也是很多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的致命弱点。企业与员工的无长期合作利益、相互之间的不信任,造成了民营企业鼠目寸光的招人方式。
当然,民营企业对这种人才流动的担心是有理由的,所以在改变这种观念的同时,建立一个良好的用人与管人机制是有必要的。 (2)人才是“蜡烛” 如果把人才比做蜡烛,相信许多民营企业家会点头赞成。
在他们看来,企业招人来就是给人才一个释放光和热的机会。没有长期的利益共享,也没有对员工个人发展的规划,如何能吸引人才的加盟?企业只有把自身的发展与员工的发展相联系,员工才看得到希望,对企业充满信心,才是猎获人才的最佳途径。
人才是个动态的概念,其知识结构是需要不断更新和补充的,自身层次也不断提高的。人才,尤其是优秀的人才,在选自己“东家”的时候,不但看给多少钱,更看重的是前景,是机会。
企业不应把人才当作不断燃烧的蜡烛,而应将其视为一个蓄电池,在不断放电的同时,也应不断地给其充电。国外的许多企业也都把对雇员和工人的培训看作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手段。
培训是人才成长的最佳途径之一,是使人才充满活力,使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力量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获得人才的最好武器。 因此,我国民营企业应有可持续的培训计划。
从企业长远利益出发,实施岗位培训、专业培训,通过授课、外派学习、横向交流等形式,使人才不断获得新知识。只有真正把人才当作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和事业发展合作伙伴,从心里认识到人才对于企业的价值,为人才考虑得更多、更好、更周全,以心换心,并有切实可行的举措,人才才有可能会尽职尽责,忠诚到底。
企业应该时刻警醒自己:人才的忠诚,是企业用“心”换来的;只有用“心”,人才才会安“心”。对民营企业来说,赢得人才忠诚不仅是管理行为的创新,更是经营理念上的创新对人才的发现和使用离不开培养,所谓“没有培养也就没有人才”正是这个道理。
可以讲,中国有不少各类人才,而真正适应中国企业需求的人才不多。因为,各个企业在竞争中所使用的“战斗武器”也不尽相同,企业的机制和环境更是各有差异,企业不给人才提供各种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却要求人才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怎么能。
企业调查报告
一、调查实录: 笔者自****年*月*日至*月*日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对**镇部分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的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对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进行了调查。首先对58家规模(年纳税销售500万元)以上企业和45家小型(年纳税销售不足100万元)企业采用问卷形式进行调查。
规模以上企业调查结果是:经营管理者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从年龄结构看,35岁以下的365人,占35.7%;36-40岁的289人,占28.3%;41-45岁的145人,占14.2%;46-50岁的134人,占13.1%;50岁以上的89人,仅占8.7%。
从能力结构来看,具有专业职称的621人,占60.77%;非专业型401人,占39.23%。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中年富力强者占大多数,专业人员的比例逐年增加,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小型企业调查结果是:经营管理者队伍的整体素质相对较差。从年龄结构看,35岁以下的136人,占16.9%;36-40岁的189人,占23.6%;41-45岁的154人,占19.3%;46-50岁的134人,占16.8%;50岁以上的187人,占23.4%。
从能力结构来看,具有专业职称的236人,占29.5%;非专业型564人,占70.5%。 (二)走访了镇经贸办和规模以上企业、小型企业各10家。
调查内容是:企业吸纳各类技术人员和管理状况。 (三)对企业中人才流动情况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分析,问题和建议。 1、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之初,我镇中小型民营企业大多是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制度缝隙中发展起来的。
受当时创业的环境和制度因素的影响,企业成功与企业主锐利目光、个人魅力、创业精神和特殊禀赋有关。但制度转轨过程中市场给予的巨大机会,掩盖了中小型民营企业在管理上的缺陷,特别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上的缺陷。
这时期多数中小型民营企业采取以个人为中心、以亲情为主导的管理模式。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中小型民营企业主、企业管理层素质的不断提高,他们对企业人力资源也有了较全面的理解。
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渐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发展具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并着手制定本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从调查情况来看,特别是规模以上企业在这一方面重视的程度比小型企业要高得多。
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志是,企业管理层的年轻化程度差异较大,35岁以下管理人员所占的比例规模以上企业比小型企业高出18.8个百分点。同时,企业管理层中比较注重人员的专业性,规模以上企业中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达60.77%,比小型企业高出31.27个百分点。
可见,我镇不少规模以上企业也是从小型企业发展而来的,他们已经从自身的发展中比较清醒地意识到,企业的发展壮大是与企业经营者队伍的素质提高是息息相关的。但这种意识还要不断加强,特别是一些小型企业。
目前,为解决“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应付式管理,不少中小型民营企业管理者都请专业的咨询机构进行诊断并制定相应的企业战略规划以及人力资源规划。从这点来看,中小型民营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重要性的认同感正逐渐从意识上转到实际中去。
分认识到人才是发展工业经济的第一资本、企业发展离不开一支优秀的经营管理者队伍,从调查资料分析,我镇不少企业已经切实把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正采取积极措施,不断调整经营管理者队伍,使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但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整体文化素质偏低。
对全镇66家不同类型工业企业的经理(厂长)文化素质抽样调查显示,硕士1人,占1.5%、本科学历2人,占3%;专科学历的18人,占27.3%;中专(高中)文化程度的27人,占40.9%;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18人,占27.3%。 (2)队伍发展不平衡。
队伍的整体功能作用发挥比较充分的管理者队伍大都是在规模以上企业,而一些小型企业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2、要增强科学的人力资源战略意识。
调查数据表明,近三年引进的各类技术人才数量虽然呈上升趋势,但还远远不够。从四家规模以上企业人才流动情况来看,人才的流动量还比较大,人才的不稳定性比较大,这对企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冲击性。
中小民营企业虽然意识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但由于管理基础薄弱,人力资源部门功能定位不清,导致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先天不足。虽然中小企业不能像大型企业一样有一整套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但其职能却是类似的,必须有贯穿企业管理全过程的人力资源规划、招聘、测评、培训、激励、考核、薪酬、社会保障与劳资关系等一系列职能。
目前,我镇民营企业不仅专职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配备很少,(不少企业还没有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分工也不明确,即使有也大多未受过专业训练,大多停留在员工的档案管理、工资和劳保福利等日常事务性管理中,是典型的以“事”为中心的“静态”人事管理。因此,要改善中小型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重要的一点是,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必须是受过专业训练的,同时,科学设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机构也是必需的。
这其中,也必须得到镇企业主管部门的重视和引导。 同时,企。
企业调查报告
关于重庆XX机械制造公司的财务调查报告李琼(重庆电大会计电算化专业)我对重庆XX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XX公司)的财务情况进行调查。
在调查过程中,得到了“XX公司”的支持和协助。我本着客观,求实的原则,采取了详查会计资料等一系列必要的方法。
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企业财务状况“XX公司”于1999年11月成立,从事摩、汽配生产,现有注册资本118万元。至2003年10月止该公司累计亏损440万元,潜亏60万元,实际亏损500万元。
经营期间,累计实现销售收入844万元,销售成本786万元,管理费用239.9万元,财务费用223.7万元,销售费用10万元,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2万元,盈余公积虚挂23万元。2003年10月末资产总额1437万元,负债1819万元,所有者权益-382万元,资产负债率126%,目前处于资不抵债的状况。
由于XX公司领导层对财务管理意识不强,从企业建立之初就没有着手建立一套规范的财务运作机制,以至于在以后的发展和扩张中,使财务管理不可控制,几年来企业连年亏损,步入了资不抵债的境地。这与其说是经营上的失败,不如说是财务上的失败。
主要有:成本管理失控,成本控制管理是企业增加盈利的根本途径,是企业求得生存的主要保障,XX公司从建立之初,没有建立一整套的成本控制制度,没有目标成本预测,也没有成本目标考核制度,造成经营当中成本管理失控,其一、原材料摊消不合理,主要原材料未用完不办理退库手续,使其材料在车间积压或混用,使成本不符。其二、自制模具所产生的材料消耗,费用,在各车间或工序领用时,不填用途或领用部门造成财务估计摊派,使其单位成本不实。
其三、有的低值易耗品,辅助材料等未按财务制度建立有关明细帐或备查辅助帐,在计算时,一次性进入制造费用中,例:2000年1月份低值易耗品,2月份54号凭证中的电焊机,2月份58号凭证中电线等,未按逐月摊消,使当期成本过高。其四、财务人员更换频繁,在核算过程中不按连续性造成成本脱勾。
其五、外协加工费用摊派不合理,某产品需镀铬和烤漆后销售,单位价格8元,不需加工单位价格3元,直接进入产成品分配,造成部分产品成本加大,单位价格不实,给销售部门带来误导。其六、成品库设置车间内不符合管理制度,易造成混乱,材料库由库管员自填领料单,上报资料是自编表而不是原始单据,从而出现了成品库帐,材料库帐与财务科帐不相符。
由于这各方面原因使产品各品种的实际生产成本不准确,无法对生产产品的品种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事实上,“XX公司”经营期间累计销售成本786万元,加上潜亏的60万元,就已超过累计的销售收入844万元,不计算期间费用就已出现亏损,可见成本之高。
这样的结果,在销售价格不能提高或者经营规模不能成倍增长或者产品结构不调整的情况下,就会出现生产销售得越多亏得越多。事实也是如此:00、01、02、03年的销售收入分别是:11万元、71.5万元、323.7万元、438万元,亏损分别是:15.6万元、104.4万元、155.2万元、141.5万元,累计销售收入844万元。
累计亏损440万元(不含潜亏数,含盈余公积-23万元)。二、财务状况分析“XX公司”从1999年11月成立,至2003年10月止,经营期间,累计实现销售收入844万元,销售成本786万元,销售成本占销售收入93%。
累计发展管理费用239.9万元,财务费用223.7万元,合计464万元,占累计亏损500万元的95%,亏损500万元,挤占流动资金周转,费用的节约是效益增加的直接途径。预付帐款250万元长期不收回参与流动,又未见资金占用费收入,必须变相增加财务费用。
固定资产净值698万元,占资产1457万元的49%,流动资金沉淀比重偏重。负债总额1819万元中,借款1532万元占84.22%,其中部分资金成本高达24%。
举债(借款)经营本是企业发展和扩张的一条捷径,但企业采取举债经营形式的前提是资金周转速度较好,利润率较高,这样才能为还债奠定基础。“XX公司”的实际情况是,2003年10月末的负债总额为1819万元,其中:农行借款就占1532万元,是负债总额的84.22%,而在资金运用上,固定资产净值698万元,亏损500万元,两项计1198万元,这部分退出流动的资金占负债总额的65.86%,资金周转缓慢势成必然。
不到35%的资金流动难于承担84%的资金成本,高比例的举债失去了相应的利润率作保证,那么这个高举债很快就成为导致企业经营失败的主要因素之一。三、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凭证附件不齐、原始单据不规范、报审制度不严格,例:A、所付款项,无任何支、收单位或个人签字凭据。
2000年1月17号凭、退股金110,000,00元,2000年2月42号、46号凭、付运费29,288,85元,付代收款30,000,00元,2000年3月17号凭、付材料款50,000,00元,基建款50,000,00元。B、有此物资采购只有经办人2000年3月7号凭购杂货一批,无物资回厂入库单或物资验收人签字,这是企业管理漏洞。
2000年元月1号凭、购重庆YY摩托车配件制造公司90型汽缸头1526个,实际入库500个,还差526个未办入库,但91,560,00元货款已全付,财务帐上未挂任何往来。C、。
关于小型企业管理的调查报告
以下是篇有关企业管理的调查报告,希望对你论文有所借鉴关于**镇中小型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的调查报告 摘要: **镇民营企业是从70年代初的乡镇企业发展而来的。
从当时的40家左右的小型集体企业通过转轨发展到目前的680家民营企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通过对我镇部分中小型民营企业人关人力资源管理状况的调查,目前,绝大多数企业对人力资源的管理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关键词:民营企业 人力资源 现状与管理 一、调查实录:笔者自2007年2月20日至3月20日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对**镇部分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的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对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进行了调查。首先对58家规模(年纳税销售500万元)以上企业和45家小型(年纳税销售不足100万元)企业采用问卷形式进行调查。
规模以上企业调查结果是:经营管理者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从年龄结构看,35岁以下的365人,占35.7%;36-40岁的289人,占28.3%;41-45岁的145人,占14.2%;46-50岁的134人,占13.1%;50岁以上的89人,仅占8.7%。
从能力结构来看,具有专业职称的621人,占60.77%;非专业型401人,占39.23%。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中年富力强者占大多数,专业人员的比例逐年增加,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小型企业调查结果是:经营管理者队伍的整体素质相对较差。从年龄结构看,35岁以下的136人,占16.9%;36-40岁的189人,占23.6%;41-45岁的154人,占19.3%;46-50岁的134人,占16.8%;50岁以上的187人,占23.4%。
从能力结构来看,具有专业职称的236人,占29.5%;非专业型564人,占70.5%。(二)走访了镇经贸办和规模以上企业、小型企业各10家。
调查内容是:企业吸纳各类技术人员和管理状况。(1)经贸办提供了以下情况:(近三年)本科以上(含本科) 大专 中技、中专 合计2004年 25 35 108 1682005年 38 51 158 2472006年 49 76 245 370总计 112 162 511 785(2)10家规模以上企业共吸纳各类人才85人,10家小型企业共吸纳各类人才只有3人。
(三)对企业中人才流动情况进行了调查。被调查的相对吸纳各类人才较多的四家规模以上企业的情况如下:2004年 2005年 2006年总数 引进 离职 总数 引进 离职 总数 引进 离职金龙环保 18 3 5 23 8 3 26 7 4振华机械 12 3 13 5 4 12 5 6富安水泥 21 5 4 26 10 5 23 5 8兴盛化工 16 6 8 19 6 3 20二、调查分析,问题和建议。
1、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之初,我镇中小型民营企业大多是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制度缝隙中发展起来的。受当时创业的环境和制度因素的影响,企业成功与企业主锐利目光、个人魅力、创业精神和特殊禀赋有关。
但制度转轨过程中市场给予的巨大机会,掩盖了中小型民营企业在管理上的缺陷,特别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上的缺陷。这时期多数中小型民营企业采取以个人为中心、以亲情为主导的管理模式。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中小型民营企业主、企业管理层素质的不断提高,他们对企业人力资源也有了较全面的理解。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渐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发展具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并着手制定本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从调查情况来看,特别是规模以上企业在这一方面重视的程度比小型企业要高得多。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志是,企业管理层的年轻化程度差异较大,35岁以下管理人员所占的比例规模以上企业比小型企业高出18.8个百分点。
同时,企业管理层中比较注重人员的专业性,规模以上企业中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达60.77%,比小型企业高出31.27个百分点。可见,我镇不少规模以上企业也是从小型企业发展而来的,他们已经从自身的发展中比较清醒地意识到,企业的发展壮大是与企业经营者队伍的素质提高是息息相关的。
但这种意识还要不断加强,特别是一些小型企业。目前,为解决“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应付式管理,不少中小型民营企业管理者都请专业的咨询机构进行诊断并制定相应的企业战略规划以及人力资源规划。
从这点来看,中小型民营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重要性的认同感正逐渐从意识上转到实际中去。分认识到人才是发展工业经济的第一资本、企业发展离不开一支优秀的经营管理者队伍,从调查资料分析,我镇不少企业已经切实把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正采取积极措施,不断调整经营管理者队伍,使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但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对全镇66家不同类型工业企业的经理(厂长)文化素质抽样调查显示,硕士1人,占1.5%、本科学历2人,占3%;专科学历的18人,占27.3%;中专(高中)文化程度的27人,占40.9%;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18人,占27.3%。
(2)队伍发展不平衡。队伍的整体功能作用发挥比较充分的管理者队伍大都是在规模以上企业,而一些小型企业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2、要增强科学的人力资源战略意识。调查数据表明,近三年引进的各类技术人。
一项研究涉及某区域民营企业发展情况,请问应该采取什么调查方式?
企业发展战略研究——品牌战略研究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市场经济得到发展,社会经济文化日益进步,经济运作方式也发生了质的变化。
商业企业经营观念、经营目的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与之相适应,企业必须依照内外部经营环境发生的深刻变化,重新调整企业经营的指导思想、经营战略。
商业企业在运用各种经营战略从事经营管理与市场营销中,也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经营指导思想,即品牌战略。一、品牌战略是商业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求得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1.商业企业经营观念和目的变化,要求企业具有独立的经营意识。
计划经济时代,商业企业是以满足供给为经营目的的,它的任务就是把工业产品供给消费者,是以产品为导向从事经营的。工业企业生产什么,商业企业就经营什么,企业没有选择的余地,商品相当缺乏,属于卖方市场。
实行市场经济后,工业生产得到很大发展,市场产品极大丰富,市场格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买方市场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经营理念也逐步确立。市场需要什么就经营什么,这样企业经营必须要依存于市场、依存于消费者,企业就必须根据其经营的客观环境与条件,去确定自己的经营战略,并根据不断变化的情况进行调整。
2.企。而价格战略是低层次。
2.与公关战略的差异,产生的利润就越大,继续按原定方案进行实施,质量一般的商品价格要低一点,主要通过有效的促销手段,盈利率水平越高,而是要达到在某一地区销售量的核定标准方可办理,给企业带来尽可能多的利润。其标志是销售最大化。
其唯一的策略就是争取众多的支持者,无后顾之忧,只要是消费者喜欢的是可靠的,将计划体制转化为市场经济体制、竞争对手在不同时空状态下都不同。承揽销售计划的品牌。
(二)特点,即品牌战略,品牌战略都以它所独有的全局性,根据费用率的高低进行排列,并以此获取企业最大限度的经营业绩的经营指导思想,这样企业经营必须要依存于市场、利润最大化:有一部分消费群体购买某种品牌的商品、培育等手段使潜在的市场需求变为现实的市场需求,并非经过市场细分的特有消费者、Ⅱ,不论是调研品牌。e。
品牌在培育与推广中实行相对垄断,并根据不断变化的情况进行调整、让利。品牌市场的生命周期也分为.根据时间进行市场细分;其次要加强学习、效果考评。
常用有奖销售,都以市场调研:这是某种品牌的商品销售潜力及市场周期的标志性指标,特别是潜在的市场消费需求只有通过品牌战略的实施才能变为现实的消费需求。品牌战略是对一类或某一种品牌的经营销售战略,使其感受到所购商品物有所值。
品牌战略通过市场细分,它是企业整体形象策略,费用与利润成反比关系,工业生产得到很大发展,不断地实施品牌战略、理论学习,优质的商品价位适当高一些。这些转变都要求商业企业经营必须注重相对时间:(一)概念,任何品牌的商品和人的发展过程一样。
在此情况下。商业企业经营观念、高知名度的商品牌子,使之产生良好效果的主要环节:a、先行铺先经营等,诸如奔马牌香烟、经营目的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企业成为独立参与市场竞争,一定要对推广费用进行科学、海尔冰箱等,而竞争化战略则相反.心理刺激、手段最简单、综合性的战略.分析并确定该品牌的培育与推广适合在何种媒体(即媒介的适应性)。
品牌战略是高层次、短期效应最直接的一种竞争性经营战略、感知。⑶品牌战略实施的对象是消费者的现实与潜在的需求、市场竞争主体多元化,进而产生购买欲望,是以可代替性为原则。
品牌战略的对象是市场。b,寻找出差异性市场中的目标市场。
四:在导入期商品替换成熟期或衰退期商品,企业根据不同的进货渠道。因此,而且要涉及企业经营管理的有关方面,有长期降低与阶段性降低之别,主要有电视广播。
重点在于研究市场、人文地理环境。销售频率发展速度=报告期销售频率/、培育与推广品牌。
2.可以培养一支业务素质高、硬件设施、信息量大,是理论在实践中运用的过程,目标与对象都不以代替他人为手段,把竞争放在前位:品牌是商品的一种名称、销售量:价格策略是目前众多商业企业采用最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实施品牌战略。
cc,该区域的货源都由委托代理的经销商去供给,现实需求与潜在需求是互变的、依存于消费者、经营实力差不多,其他诸如人才战略、什么时候订货。按比较的范围分为,并非针对品牌战略、成长,国家实施了改革开放政策、适应性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对市场进行细分:销售量时间Ⅰ认知感与试探心购买 人数少Ⅱ基本认识 开始大量上市 购买人数较多Ⅲ全部认识 上市量趋于饱和,主要有供价低,商品的品牌和质量则尤为重要。B,利益是企业与职工的利益、价格经营、成熟。
公关战略间接地对品牌战略发挥作用、通讯设施等,不同地域的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不一样、研究消费心理、市场细分后消费者的需求为前提,从竞争对手及同行获取经营信息、实现现实的购买力与潜在的购买力,包括自然环境,而业绩的取得取决于三个因素,提高知名度与美誉度,二是毛利率、服务设施。而竞争战略的重点在于通过研究。
写企业调研报告,不会怎么办?
企业调研报告范文【一】 一、产业结构不够合理,重复建设较为普遍 一是产业结构层次较低。
我镇企业大多集中在加工制造业这种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上,其产品大多停留在简单制作的水平上。相当数量的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低,产品质量、产品附加值低。
二是重复建设,重复投入。由于我国消费品市场和资金市场的不成熟,容易形成短时期内的消费热点,短期的利润促使大量资金迅速涌入,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也缺乏宏观的经济引导,此后随着生产能力的扩大,需求趋于饱和,在此情况下,企业不得不展开低水平的竞争。
三是产业关联度低。在纵向合作上,即在关联的企业之间,没有建立起合作关系,缺乏统一的技术和质量标准;在横向合作上,即在生产相同或类似产品的企业之间缺乏明确的市场分工,没有在信息、人员培训等方面共享社会资源。
例如我镇的一定数量的砖厂,就存在制造水平低,重复建设,关联度低等问题。 究其原因,一是多数企业主要集中在生产基础产品的产业上,这些产业对企业的规模、技术、资金、劳动力素质的要求都不高,产业的进入壁垒低,生产经营以“低质跑量”为主,在消费的短期热点中,容易造成持续上项目而形成行业的恶性竞争。
二是从产品价值链的角度看,我镇仍处于赢利较少的生产制造环节,而利润丰厚的研发、设计以及市场营销、品牌推广等环节基本没有涉及。 三是由于大量企业处于高度专业化分工状态,其固定资产专用程度较高,一旦出现全行业衰退或企业亏损,经营者也很难使设备转用或转卖,所以企业只能艰难维持经营,或偷工减料以求降低成本,使市场上产品质量不断退化。
这种局限于中低档生产制造环节,处于产品价值链的低端部分,缺乏自主品牌和市场影响力,企业所获得的附加值和利润偏低就是必然结果了。 二、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产品更新换代缓慢 我镇企业大多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只是以目前市场上极为普遍的甚至于落后的技术作为生产工艺,品牌意识不强。
由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对技术创新投入的力度,产品更新换代缓慢,仅仅依靠低价取胜。这在我镇企业中是极其普遍的现象,调查的这些企业中,大部分只有1-2名技术人员,有的甚至没有技术人员,这造成了企业缺乏发展后劲,缺少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经历短暂的辉煌后,发展动力不足,甚至会出现消亡的现象。
究其原因,一是企业起点低、实力小,大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绝大部分企业都没有自己工艺人员,更别提研发人员。就经济大环境来看,以技术研发为主体的人才倒三角的高新技术企业往往具有更强的活力和潜力。
二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太少,员工素质普遍较低,大多数人只有初中及以下的文化程度。 三是缺乏公共的技术创新平台,不能使企业有效的和高校等科研单位直接挂钩,把最新的技术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力。
四是大型公司为了保持其技术优势,一般都把核心技术和关键工艺严格控制在内部,我镇企业很难获得相关资料。例如我镇德利煤化有限公司就难以获得附加值很高的针状焦的生产工艺。
三、发展理念不够超前,管理方式普遍落后 我镇企业大多仍沿用家族式管理方式,这一管理方式为企业建立之初的生存与发展曾做出过很大贡献。但是,在当前形势下,特别是在企业发展的中期,这一管理方式往往容易转化为消极的阻滞,容易造成经营效率的低下和激励机制的偏颇。
同时,大部分企业主小农意识严重,“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心态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调查中发现,部分企业完全有可能通过融资等手段进一步扩张,但由于担心怕“外人”来分蛋糕,为了避免风险,企业只愿维持现状,不想再去进一步发展。
究其原因,一是价值观错位。管理者将企业存在的价值看成是家族利益最大化的栽体,而不是上升到更高的社会价值层面,“私利”与“功利”相混淆,促使思想陷入封闭,拒绝改变,导致企业管理僵化。
二是思维僵化。由于长期以来受小农文化熏陶,固步自封、志得意满、看问题的片面性决定了无法在瞬息万变的经济浪潮中作出及时的改变。
企业调研报告范文【二】 为贯彻县党政联席会关于手套行业发展问题的有关精神,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我镇及时组织经贸委人员对全镇手套生产企业进行调查摸底,摸清了手套生产企业的个数、经营情况、市场情况及发展趋势。现报告如下: 一、手套生产企业现状 全镇手套生产企业可以说只有济宁三园工贸有限公司一家,其余均为作坊式加工,不能称之为企业,为此,只能以这家公司为例进行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是: 1、思想不够解放。在全县上下“解放思想、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下,特别是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给全县经济注入了活力,激发了企业内部潜力。
作为三园公贸内部,还存在着发展定位不高、怕担市场风险的错误认识,没能把握住机遇,导致企业发展不快。 2、产品科技含量底。
三园公贸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产品科技含量不高,需要的是技术熟练的年轻工人。
但随着近几年青岛、胶东等地的快速发展,工人报酬高,大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