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社会公德意识论文范文

    求一篇关于社会公德的论文 3000字左右

    把社会公德教育作为德育的基础 工程社会公德是指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步积累起来的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共同遵守的、简单的、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

    它的使命是保护人们的公共生活,防止影响和威协人们公共生活的现象发生。遵守社会公德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应尽的义务。

    学校以育人为根本目的就应当把社会公德教育作为德育的基础工程,常抓不懈。 对广大青少年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要不断探索和寻求教育的最佳途径。

    采取正面灌输和自我教育相结合,规范教育与环境教育相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措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正面灌输和自我教育相结合 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首先必须使青少年学生弄清什么是社会公德,其内容、性质、范围如何,然后再弄清为什么要遵守社会公德,怎样执行社会公德。

    只有这样,才能使青少年知道在遵守社会公德方面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教育上可以采取正面灌输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做法。

    首先大力加强对学生尤其是新生的《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礼仪常规》教育,并制订了《一日常规》《宿舍文明公约》《班级卫生标准》《卫生区卫生标准》《食堂就餐文明公约》等一系列制度公约,因为这些“守则”“公约”中就包含看社会公德的各个方面,用这些“守则”“公约”来规范学生的行为,其实就是在进行社会公德教育。其次,通过社会公德系列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社会公德教育,强调遵守社会公德,做文明学生、文明公民的重要意义,提高学生对社会公德的认识。

    第三,在政治课教学中,我们把社会公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不仅丰富了政治课的内容,也从理论上向学生指出了遵守社会公德的必要性。 2、规范教育与环境教育相结合 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公德教育光靠正面说教,理论灌输是不够的,在学校里,教师的表率作用有着无形的教育功能,学校优美环境的营造也对学生起着无形的规范作用,这就要在规范教育的同时,结合环境教育。

    教师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同时也是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在学生的眼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化身,也是眼前现实中的行动榜样。因此,我们大力加强教职工的师德教育,使全体教职工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素质,在上课、办公、社交以及日常生活等场合,言语文明,行为端正,热情关怀学生,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从而德高为范,对学生产生很好的示范性和强烈的感召力。

    学校通过加大投入,绿化、美化校园,努力创造优美、雅静、宜人的育人环境,团委会、少先队通过组织学生建立以班级为单位的“护绿小组”,积极参与学校的绿化活动,培养学生日觉保护环境的社会公德。优美的自然环境教育,不仅陶冶了学生的性情,净化学生的心灵,起到于无声处育桃李的教育功能,而且激发学生强烈的保护环境意识。

    3、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仅靠学校教育这一主阵地是不够的,家庭、社会这些校外力量不容忽视,因此,学校在社会公德教育上努力调动社会力量开展教育活动。 一是调动家庭力量,?我校以年级为单位,每学年家长学校都要举办1-2期的专题学习,通过家长学校促进家长家庭行为优化,以良好的家庭环境影响学生,并通过建立“家庭·学校联系卡”制度,全面了解学生在家庭里的表现,如孝敬父母、珍惜劳动成果,参加家务劳动等方面的表现,促进学生社会公德的养成。

    二是各界参与。我校通过建立“三结合”委员会,邀请“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同志参与学校管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齐抓共管,共同做好社会公德教育。

    比如邀请离退休老同志作有关报告,请公检法系统同志作普法讲座,介绍不遵守社会公德的反面教训,从反面对学生敲响警钟,等等。 只有这么点了,剩下的自己凑吧。

    大学生应当如何遵守社会公德 论文 1500字

    社会公德是每个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相互关系的标准、原则和规范的总和。

    社会公德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起码、最基本的准则,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主要包括: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等内容。大学生是青年中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群体,是文化教育的接受者和传播者,又是社会文化的创造者,应该在社会公德方面体现出较高的素质。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近年来,高等学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社会公德教育逐渐重视,特别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后,各学校积极宣传、贯彻落实,取得了明显成效。

    大学生社会公德问题现状,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的主流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他们热爱祖国、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并关注世界的发展变化,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他们热心公益活动,开拓进取,勇于奉献,能够在行为层面上很好地践行社会公德,表现出较强的社会公德观念和社会公德意识。

    但是,在目前复杂的环境中,一些不良的社会公德倾向在大学生中悄悄蔓延,形成一股暗流腐蚀着意志脆弱的大学生的心灵。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学习不够努力,迟到、早退、旷课、考试作弊恶习,甚至抄袭剽窃他人论文成果;诚信意识淡薄,助学贷款久拖不还;不注意公共卫生,在教室里、校园内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不爱护公共财物和公共设施,随意刻画桌椅、踩踏墙壁、撕扯图书资料、损坏公物的现象时有发生;不注意节约,浪费水电的现象严重;上课随意接打电话,既不尊重老师,又影响他人听课;公共场合学生情侣过分亲密;集体主义观念不强,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缺乏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等等。

    因此,加强大学生社会公德的正面引导和教育,对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社会公德的培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缺失的主要原因对思想品德,道德修养等重视不够,特别是对社会公德教育缺乏计划性、长期性,加上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原因。

    目前的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备受家长的溺爱,成长的环境往往一帆风顺,可谓是“温室里的花朵”,由此造成了他们自私、冷漠、懒惰、目中无人、我行我素,缺乏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同时,近年来大多数家庭教育所看重的是孩子们的成绩,重视智力开发,忽视了对孩子们思想品德、心理素质等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导致部分学生人格不健全,出现了“有知识缺教养”等现象。

    而多数学校也存在公德教育内容重理论、轻实践,教育目标理想化,教育过程抽象化,学生中普遍缺乏道德实践,道德行为能力不强,进而造成“知行相悖”的现象。 对于大学生应当如何遵守社会公德问题,涉及两方面: 1.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怎样增强社会公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规范? 2.如何在实践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规范 。

    高等学校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和辐射源。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素质,对宣传、维护社会公德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社会公德与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的实践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大学生应该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1)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参加志愿者服务等公益事业和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了解社会、拓展实际工作能力,尤其是增强社会责任感有极大的帮助。

    大学生培养社会公德意识的实践活动有很多具体方式,既可以参加社会公德的宣传活动普及社会公德规范、传播文明新风,也可以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服务社会、回报社会;既可以参加学校的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也可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加入各种社会公益组织。大学生参与社会公德实践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可以从实践中体会到什么是符合社会公德规范的言行,什么是不符合社会公德规范的言行,从而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公德素养,并带动他人,影响社会。

    2)从小事做起,从小节改起,带头践行社会公德规范。社会公德所规范的行为包括社会公共生活中最微小的行为细节,这些细节极容易被人们忽略,而它一旦被社会群体中的大多数人所忽视,往往就可能形成不良的社会风气。

    因此,社会公德意识要在点点滴滴的日常小事中培养,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其实,践行社会公德并不难,提升敬人礼让的境界同样不难,比如,见到老师长辈主动问候是讲社会公德;乘坐公交车主动为老幼病残乘客让座是讲社会公德;在银行、邮局等公共场所排队时自觉站在“一米线”外是讲社会公德;最后离开教室时随手关灯是讲社会公德;外出旅游时不在景点设施上随意刻画是讲社会公德,等等。

    社会公德的境界,就是在这些不起眼的一举手一投足间慢慢升华的。

    做遵守社会公德的大学生,议论文,1800字左右

    社会公德是每个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相互关系的标准、原则和规范的总和。

    社会公德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起码、最基本的准则,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主要包括: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等内容。大学生是青年中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群体,是文化教育的接受者和传播者,又是社会文化的创造者,应该在社会公德方面体现出较高的素质。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近年来,高等学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社会公德教育逐渐重视,特别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后,各学校积极宣传、贯彻落实,取得了明显成效。

    大学生社会公德问题现状,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的主流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他们热爱祖国、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并关注世界的发展变化,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他们热心公益活动,开拓进取,勇于奉献,能够在行为层面上很好地践行社会公德,表现出较强的社会公德观念和社会公德意识。

    但是,在目前复杂的环境中,一些不良的社会公德倾向在大学生中悄悄蔓延,形成一股暗流腐蚀着意志脆弱的大学生的心灵。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学习不够努力,迟到、早退、旷课、考试作弊恶习,甚至抄袭剽窃他人论文成果;诚信意识淡薄,助学贷款久拖不还;不注意公共卫生,在教室里、校园内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不爱护公共财物和公共设施,随意刻画桌椅、踩踏墙壁、撕扯图书资料、损坏公物的现象时有发生;不注意节约,浪费水电的现象严重;上课随意接打电话,既不尊重老师,又影响他人听课;公共场合学生情侣过分亲密;集体主义观念不强,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缺乏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等等。

    因此,加强大学生社会公德的正面引导和教育,对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社会公德的培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缺失的主要原因对思想品德,道德修养等重视不够,特别是对社会公德教育缺乏计划性、长期性,加上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原因。

    目前的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备受家长的溺爱,成长的环境往往一帆风顺,可谓是“温室里的花朵”,由此造成了他们自私、冷漠、懒惰、目中无人、我行我素,缺乏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同时,近年来大多数家庭教育所看重的是孩子们的成绩,重视智力开发,忽视了对孩子们思想品德、心理素质等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导致部分学生人格不健全,出现了“有知识缺教养”等现象。

    而多数学校也存在公德教育内容重理论、轻实践,教育目标理想化,教育过程抽象化,学生中普遍缺乏道德实践,道德行为能力不强,进而造成“知行相悖”的现象。 对于大学生应当如何遵守社会公德问题,涉及两方面: 1.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怎样增强社会公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规范? 2.如何在实践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规范 。

    高等学校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和辐射源。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素质,对宣传、维护社会公德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社会公德与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的实践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大学生应该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1)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参加志愿者服务等公益事业和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了解社会、拓展实际工作能力,尤其是增强社会责任感有极大的帮助。

    大学生培养社会公德意识的实践活动有很多具体方式,既可以参加社会公德的宣传活动普及社会公德规范、传播文明新风,也可以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服务社会、回报社会;既可以参加学校的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也可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加入各种社会公益组织。大学生参与社会公德实践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可以从实践中体会到什么是符合社会公德规范的言行,什么是不符合社会公德规范的言行,从而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公德素养,并带动他人,影响社会。

    2)从小事做起,从小节改起,带头践行社会公德规范。社会公德所规范的行为包括社会公共生活中最微小的行为细节,这些细节极容易被人们忽略,而它一旦被社会群体中的大多数人所忽视,往往就可能形成不良的社会风气。

    因此,社会公德意识要在点点滴滴的日常小事中培养,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其实,践行社会公德并不难,提升敬人礼让的境界同样不难,比如,见到老师长辈主动问候是讲社会公德;乘坐公交车主动为老幼病残乘客让座是讲社会公德;在银行、邮局等公共场所排队时自觉站在“一米线”外是讲社会公德;最后离开教室时随手关灯是讲社会公德;外出旅游时不在景点设施上随意刻画是讲社会公德,等等。

    社会公德的境界,就是在这些不起眼的一举手一投足间慢慢升华的。人之立身,所贵者在德。

    在我们当今以。

    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 2500字 论文

    第一篇: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 高等学校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和辐射源.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素质,对宣传、维护社会公德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社会公德与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的实践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首先要提高认识.社会公德要求的文明范畴是最基础的文明行为,如果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连这些基础的文明行为都做不到,那将是教育的悲衰. 其次是注重大学生自己的养成教育.公德教育不仅仅只是唤醒大学生的公德意识,更重要地是对大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加强管理,包括公德行为方式的选择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参加志愿者服务等公益事业和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了解社会、拓展实际工作能力,尤其是增强社会责任感有极大的帮助.大学生培养社会公德意识的实践活动有很多具体方式,既可以参加社会公德的宣传活动普及社会公德规范、传播文明新风,也可以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服务社会、回报社会;既可以参加学校的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也可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加入各种社会公益组织.大学生参与社会公德实践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可以从实践中体会到什么是符合社会公德规范的言行,什么是不符合社会公德规范的言行,从而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公德素养,并带动他人,影响社会. 自身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学生正确人生观的确立,高尚道德品质的养成,健康审美趣味的提升,无不受到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的影响.所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必将对素质教育的实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朋友:心诚则灵! 第二篇: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 当代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 是祖国的未来.加 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 把他们培养成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对于全面实 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 代化的宏伟目标, 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本 文试就做好新形势下大学生公德教育做出探析 一、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基本现状 近年来, 高等学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 社会公德教育逐步重视并得以大力加强, 特别是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后, 各学校都积极 宣传贯彻, 取得了明显成效.从总体上看, 当代大 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和整体水平都有了很大程度的 提高, 大多数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现代公德观念、公 德意识、公共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并能在行为层面 上有所实现.绝大多数学生在观念上认同“爱国 守法, 明礼诚信, 团结友善, 勤俭自强, 敬业奉 献”的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认同遵守公民 基本道德规范的重大意义. 但是, 在现实生活中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社 会公德失范, 存在着诸多不尽人意的缺点和弱点. 比如: 公共卫生习惯差, 随地吐痰, 乱丢杂物, 在 课桌椅上乱涂和乱画现象比较严重; 违反学校规章 制度, 上课迟到、早退甚至旷课, 就餐时任意插 队, 偷窃等现象时有发生; 学习态度不端正, 考试 作弊屡禁不止; 诚信意识淡薄, 助学贷款久拖不 还; 基础文明行为失范, 不能尊老爱幼, 尤其是男 女生谈恋爱时行为有失分寸; 集体主义观念不强, 不愿参加集体活动, 缺乏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艰 苦奋斗精神差, 享乐主义思想有所抬头, 不讲节 俭, 互相攀比, 时有酗酒、抽烟等不良习惯; 不能 爱护公共财产, 图书失窃, 教室、实验室、宿舍等 公共场所财物损毁严重, 等等.上述行为虽然不是 大学生的主流, 但它产生的消极影响令人忧虑, 因 为它不仅影响了学生的生活学习, 而且对学生的健 康成长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 新形势下加强和 改进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教育显得极为重要而紧迫. 二、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的原因探析 (一) 学校教育的缺陷造成了学生社会公德观的缺失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 社会公德是社会全体成员 共同利益的反映, 是基础文明修养的重要内容, 重 视和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是学校教育的应有内容. 但传统的学校教育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缺 陷, 多数学校往往过多地关心学生考试成绩的高低 和得失, 以此来评判学生素质的好坏以及学校和教 师教学质量的高低.对思想品德、道德修养、思想 政治等重视不够, 特别是对社会公德教育缺乏计划 性、长期性, 即使重视和加强了这方面的教育, 多 数学校也存在公德教育目标空泛、理想化, 教育内 容重理论、轻实践, 公德教育过程抽象、空洞, 学 生中普遍缺乏道德实践, 道德行为能力不强, 进而 造成道德愿望和道德行为相矛盾的现象. (二) 家庭教育功利化思想制约了学生良好社公德行为的形成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 绝大多数家庭都认识到 了教育的重要性, 极为重视对子女的教育投资, 也 愿意花费时间去督促引导孩子的学习.但大多数家 庭忽略了对孩子的社会公德教育, 普遍存在重智力 轻德育的倾向.特别是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 在家庭中处于“核心”地位, 部分父母或长辈对 孩子宠爱有加, 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 对孩子 犯的错误, 无原则地原谅, 缺少必要的教育引导. 长此以往, 造成了孩子惟我独尊、性格粗暴等不良 习。

    关于社会公德的议论文

    我找了好多处,,没有合并就全给你了,,你自己加工加工吧人之立身,所贵者在德。

    在我们当今以德治国、依法治国的形势下,发扬助人为乐,扶贫助困,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社会公德更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但是在高度发达的现在社会里,不注重社会公德的人却比比皆是。

    在一些景区,很多游人都嫌麻烦,随手把垃圾丢在地上;一些居民区的居民们习惯地将垃圾弃在马路旁,他们想反正有清洁工打扫,又何必多此一举呢!假如,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抱着这样的态度,那么我们的社会还能美好吗?我们还能在这样的社会里生活吗?还记得这么一个事实:有一个城市的一个负责某条街道的清洁工生病请假了三天,结果,街道旁,;垃圾堆积如山,发出阵阵臭气!这可真叫我们心寒。我想只要每人都能自觉那么一点,我们就会拥有整洁的环境,也可呼吸到新鲜的空气,而不是污浊的空气,臭臭的垃圾。

    如果每一个企业如果都能改善废水处理和废气污染,他们就不仅会获得大家的信任,而且产品也畅销。如果发扬社会公德已蔚然成风,我们的祖国定会是人们互帮互助,生活美满幸福,环境整洁清新,风景优美怡人的国家。

    从现在开始,大家弯下腰捡一点垃圾,伸出手帮助一下弱小,只要发挥这么一点公德心,我们的明天定会更美好清晨,人们在这呼啸的寒风的急促催使下,经不住那急切探乡的深情的呼唤,在这天寒地冻的日子里,车站里熙熙攘攘地挤满了一个个回乡心切的叔叔阿姨,一颗颗火热的赤子之心在任何一处角落都无时无刻不在强烈地跳动着。而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在“母子上车处”的地方竟出现了一道令人目瞪口呆的独特风景。

    几位身强力壮、满脸清闲的大男人有“规矩”地站在“母子上车处”,这个显人耳目、清晰可见的牌子下,有的悠闲地闭目养神,有的则慌张地漠视前方。而真正的主人——妇女与小孩则如被遗弃的小猫,双脚像套了铅似的,立在牌子外边喝着西北风,心中的怒气,委屈之火在明亮的眼睛中燃烧;手中的婴儿则眼睛红肿,眼眶饱和的眼泪,有如夏天早晨花瓣上的露珠,那么轻轻一碰就会掉下来似的。

    那几位“文盲”却仍旧视而不见、置之不理,任赁虚伪与公德心在心海“搏斗”,任凭愤怒、无奈的目光如魔鬼缠绵身似的,搅得自己心神不宁! 难道这些青年真的是目不识丁、以这几个大字“素不相识”?显而易见,他们各个身穿丰厚的外袍,脚套华贵、名牌的皮鞋,一看一定是博学多才的达官贵人。而那对母子,却衣着单薄,冷得鼻青脸肿、面红耳赤……然而,这些假文盲却对那极为醒目的站牌视若无睹,对那名副其实的母子不闻不问?要知道,他们不仅占据了这个小小的位置,同时也抹黑了自己的公德心呀! 常言道:“勿以恶小而为之。”

    社会上,有多少人戴着“假文盲”的头号到处逍遥法外、胡作非为。这种行为则数不胜数,瞧!那刻着“爱护花草、人人有现”的牌子下为何是一枝枝被折断了的枯草?那“保护环境”这几个金灿灿的大字下,为何是一堆发臭的纸屑?那……难道这就是中国人的公德心吗?再想想,社会上那些有钱人,仗着位高权重,就高高在上,一脸“安闲”如“鄙夷”,而无钱人,则要满天大汗呐喊?因为有钱,就可傲慢无礼、目中无人?要知道,“一屋不扫,可以扫天下?”寒风如千万根钢针般刺骨,使人感到一阵阵冷清。

    此时的我,盼望下一场大雨,去冲醒人们的脑海,同时冲来社会的新道德、新风尚,迎来人们的公德心。我坚信“大雨”一定会来的! 回答人的补充 2009-10-08 15:52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和社会主义法制制度的逐步建立及完善,社会对个人的要求越来越高,法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依法办事,已成为人们的共同信念。

    一个国家的法律体制完善与否也日益成为衡量这个国家现代化程度高低的标志。我国法律法规也日趋完善,只要留意不难发现我们身边无处不存在法律的气息。

    《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法》、《教师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现代社会是一个法制社会,作为一名青少年要学习法律知识,学法才能知法,知法才能守法,知法才能用法,知法才能护法,只有全体人民的法制意识加强了,才能实行依法治国,我们的国家才能不断强大。然而,根据管家有关数据表明:我国青少年犯罪率呈大幅度增长趋势,可见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制观念对我们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青少年违法犯罪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法律意识淡薄、受社会不良习气的影响。比如在社会不讲社会公德,惹事生非、打架斗殴、偷窃敲诈。

    在学校不遵守中学生守则、违反校纪校规。这些青少年学生虽然也知道自己所作所为是违法违纪的,但他们无法真心地体会到事态的严重性。

    因此校园中违纪的现象屡见不鲜。有的同学认为违纪与违法是两码事,违反校规校纪大不了被老师批评,没什么大不了的,殊不知习惯成自然,违纪就会逐步成违法,以后到社会就有可能作为法的事。

    有的同学认为如今是追求个性化的社会,如果被学校这个规那个矩束缚,不利于自己发展,作了违纪的事才能体现自己的潇洒,但是,设想一下,如果学校没有了校规校纪,那学校正常的教学。

    社会公德论文 急需谢谢

    社会公德是指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步积累起来的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共同遵守的、简单的、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

    它的使命是保护人们的公共生活,防止影响和威协人们公共生活的现象发生。遵守社会公德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应尽的义务。

    社会公德是维持社会公共生活正常、有序、健康进行的最基本条件。因此,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也是作为公民应有的品德操守。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用“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二十个字,对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和要求作了明确规范。1、文明礼貌 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是人们在日常人际交往中应当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则。

    在人们的互相交往中,和悦的语气、亲切的称呼、诚挚的态度等等,是相互尊重、友好的表现。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因此,讲文明礼貌能促进人们的团结友爱,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道德桥梁。 讲文明礼貌是社会文明和个人道德修养的标志之一。

    人的行为举止最能反映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文明程度。每一个自尊自爱的人都应当把讲究个人礼仪当作获取成功的素质去培养。

    2、助人为乐 当一个人身处困境时,大家乐于相助,把别人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给予热情和真诚的帮助与关怀,这就是助人为乐。 在现实社会中,每个人都在一定的人际交往中生活,每个社会成员都不能孤立地生存,而在生活中人人都会遇到一些困难、矛盾和问题,都需要别人的关心、爱护,更需要别人的支持、帮助。

    如果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能主动关心、帮助他人,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使助人为乐在社会上蔚然成风,那么,你就能随时随地得到他人的帮助,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从这个意义上讲,“助人”也就是“助己”。

    因此,人人都应该发扬助人为乐的精神,积极主动地爱护他人,帮助他人。3、爱护公物 公共财物包括一切公共场所的设施,它们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使大家享有各种服务和便利的物质保证。

    对待公共财物是爱护、保护,还是浪费、破坏,是一个公民有没有社会主义道德的反映。每个公民都应该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财物。

    公共场所的设施有很多,因此,如果每个人都爱护公物的话,那么国家在这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都会有所减少,这样还会有助于减轻政府的负担。因此,爱护公物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4、保护环境 环境问题,是当前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黄河的长时间断流,沙尘暴的频频发生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所带来的危害,使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环境和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能不能有效地保护环境,关系到每个公民的生活质量和切身利益,关系到人们的安居乐业,关系到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否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保护环境不仅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社会公德的一项基本要求。 5、遵纪守法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对一个公民来说,是否自觉维护公共场所秩序,纪律观念、法制意识强不强,体现着他的精神道德风貌。遵纪守法同时也是保护社会健康、有序发展的基础。

    遵纪守法,首先要知法。随着“三五”、“四五”普法活动的不断深入,公民的法制意识普遍提高。

    但是,普法工作还要进行。在这些社会公德要求的背后,我们看到的,却是违反社会公德的,甚至是违反法律的现象,如一些人常常出言不逊、恶语伤人,失礼不道歉,无理凶三分,骑车撞倒人后扬长而去,乘车争先恐后,在公共汽车上见老人或抱小孩的妇女不让座……这些是不文明,不礼貌的。

    而在别人身处困境,甚至是生命垂危时,有能力,却不出手相救,这便没有做到助人为乐。在公共设施上乱涂乱画,在公园里折花踏草,这就属于没有爱护公物。

    最普遍的还是乱丢垃圾,破坏环境和浪费的现象。最近出现的多起恶伤儿童事件,严重违反了遵纪守法这一规定,并严重违反了我国法律,给社会带来了严重危害。

    如此种种,都在告诉我们,我们做的还不够,还差很远。当然,我们不能只看到这些阴暗面,在这方面,人性的善良在许多人的身上得以体现,我们的小学生在上课下课以及平时见到老师总是问声“老师好”;汶川地震,西南干旱,玉树灾难,我们的国人都伸出了援助之手,这些大家有目共睹;大学生志愿者在周末去公园等公共场所去擦健身器材,去海边或是旅游景点捡垃圾;而生活中违法乱纪的只是少数人,大部分的公民都是遵纪守法的……社会公德不是一个人的力量所能维护的,它需要我们每个人都时刻铭记在心,并付诸实践。

    在日常生活中,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为他人树立榜样,并鼓励他人去做,这样,一个人带动一个群体,一个群体带动一个社会,就这样发展下去,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生活在一个更加美好、和谐的社会中。

    求一篇关于 社会公德 的 思修论文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的社会 ,人们一个个飞速的敲击键盘,畅游在信息的深海之中;二十一世纪是利益至上的社会,所有人都在为功名利禄而忙忙碌碌,兢兢业业;二十一世纪更是大量需求德才兼备的人才的社会,学生们培养能力,员工们深入培训……而有一个名词,虽然不被大家认作是热门的词语,但是却牵动了政府要员的心,牵动了众多老板的心,牵动了所有人的心:那就是社会公德!什么叫做社会公德呢?我的理解:只要是为了社会的繁荣与昌盛而自我守则,只要是与社会的一切荣辱与共,只要是真正的把自己当作社会的一分子,都可以说是具有了社会公德心。

    生活中时时刻刻都可以看到一些平凡的人们在做着令你我感动的事情:大街上,小女孩手中一直紧握着一张雪糕纸,找寻垃圾桶;公园里面,爷爷奶奶主动为树木施肥浇水,喂养野鸟;小区中,居民们自发的出版报,写小黑板预告天气,维护小区的和谐温馨;校园里,莘莘学子们爱护公物,自觉的拾起身边的纸屑,遵守着校规校纪……但,真的我们只是看到了这些温暖诗意的画面么?现在的评论众说纷纭,有的人很安心的以为:中国发展这么快,人们的生活水平渐渐提高,自然会拥有社会公德心。物质水平上去了,自然精神层面也节节高喽!还有的人们则是大声疾呼,说中国人已经丧失了社会公德心,人们的素质越来越低了,还有的则是习惯性的接受着身边的一切,过好他们自己的生活。

    所有的事情都不可避免的看到两面性:一方面有吴庆恒老先生那样无私热爱着自然的人,一方面还有大量随地乱扔垃圾,看轻日常习惯的人们;一方面有李素丽那样热爱祖国事业,天天笑脸为人的人们公仆;一方面也有贪污枉法,把国家的钱财纳入自己钱包的各级官员……我不想下一个肤浅的结论,论述社会公德心究竟人们是否缺失,可是,这也的确是一个值得所有人深入反思一下的问题!社会是一个大的统筹的概念,而我们作为社会公民的一员,更多的感受到的是家的概念,学校的概念,集体的概念与国家的概念。人人都爱护自己的家,但为什么有些人遇到了更高一级的社会时,就变得不再那么认真,不再为社会计较得失计较荣誉了呢?对于一类人来说:本质的原因是他们中只有自身利益,满眼都是金钱与权利,根本看不到国家社会的需求,无视规则与约定,反而想方设法的希望从社会寻求利益归为自家囊中,总的来说,自私二字!还有一类人则是后知后觉的过活,他们遵守法律,只是他们过的太被动了,从来不愿意主动的想一想自己应该为社会做一点什么,能做些什么,总的来说,被动二字! 而如何提高人们的社会公德心呢?做到药到病除自然是不可或缺的。

    对于第一种人,他们的世界观本身就有大部分的扭曲,把个人主义与享乐拜金放在了集体利益的前面,要想使他们改变必须从内心的深处感化他们,让他们重燃爱国的热血与作为社会中一分子的责任感:当自身作为一个公务员时,总是心系怎么做好人民的公仆,多为了社会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如果心里装着百姓,怎么还会想着贪污与私利呢?当自身作为一个商人时,总是竭力想着如何提高产品的质量,使服务更到位,使消费者真正的得到优质的商品,愉悦的购物消费,如果心里背负着责任,怎么还会耍小聪明偷税漏税,制假造假呢?对于第二种人,他们不是没有明确的社会公德心,只是责任感不够强烈,没有切实的把自己当作社会的成员:他们为了贫困学子而焦心,却不曾想到为之捐献资财;他们为了社会上的趋炎附势愤愤不平,却不得不为了生计四处送礼;他们为了假奶粉的严重代价而义愤填膺,买到假货却只是抱怨几句,从不报案找相关单位……这样的人们被动的生存在大众的社会中,即使知道什么是对社会有利的,什么是对社会有害的,也不会自发的去做或不做。要使这类人的社会公德心显示出来,必须做的就是改变他们的从风观:对社会有利的就坚决要维护,从自己开始就是要做,对社会有害的就一定要杜绝,从现在开始我就不做,我还要不让别人这么做!如果以主人翁的态度来看待世界,怎么可能还会被动的让自己的社会公德心迷失在人海中呢?如果所有的人都拥有一颗社会公德心,以真善美为荣,以假恶丑为耻,这个社会将不再会存在黑暗面,这个地球将变成爱的海洋,相亲相谐。

    从来就不乏的人在我们身边很安静的扩大自己的爱:著名歌手丛飞,不惜自己忍受恶劣的生活条件,一度妻离子散,也要为了素昧平生的孩子们营造一个个上学的梦想;感动中国台湾巨富霍英东,达则兼济天下,用自己的个人资财建立了一个又一个基金会,资助竞技选手,为申奥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更有不知名的好心人为希望工程捐献,有不求报酬的志愿者根据社会的需求自发组织时刻行动着……社会公德心从来就无所谓大小,只要是诚挚的为了社会的兴隆而做实事的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无论是否只是从不乱扔垃圾。

    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调查怎么写

    大学生公德意识调查报告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领域不断扩大,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

    因此,文明的行为方式、良好的公德意识不仅仅是个人优良素质的体现,同时对维护公共秩序、公共利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社会的健康与稳定都有着特殊的重要作用。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力军,大学阶段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道德意识的培养对一个人的成才和以后的职业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对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提高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近日,我组共十位成员对我校的大学生就他们的公德意识进行了调查,结合有关的调查报告、分析案例,对本次调查的结果做了分析总结。 当前大学生的主流思想是积极、健康向上的。

    但随着社会发展,思想多样化,大学生在道德意识上的矛盾和困惑也明显增多。在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今天,我们的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提高青年一代科学文化素养方面,更为重要的是还要提高他们的道德意识。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趋于功利化。当前,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对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由于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由竞争衍生出来的损人利已、惟利是图、金钱至上以及享乐主义等思想在学生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其次,大学生的思想认识不够高。

    面对社会的巨大变化,涉世不深、思想脆弱的大学生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他们中的一些人处处争强好胜,要求得到别人的认可、尊重、支持和关心,确信自己的成功率,只相信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不能听进别人的意见,更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教育,表现出自命不凡、虚荣。

    一遇挫折,就会垂头丧气、萎靡不振、丧失斗志,缺乏持之以恒的韧劲,不是把困难当机遇,变压力为动力。有些人在经历了失败之后,没有勇气正视现实,精神抑郁,个别的甚至走上轻生之路。

    再者,存在重自然科学轻社会科学,重工具性知识轻品行修养,重外在功利性追求轻内在文化涵育。第四,调查结果表明我校大学生存在严重的知行不一现象。

    大学生理论认识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在进行理论探讨、演讲等方面表现出不凡的水平,然而在行动上则远远不足,表现为言与行的分离;在学习生活上则缺乏人与人之间的协作精神,“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缺乏整体意识;对社会和他人方面则缺乏奉献和相互关心的精神。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也有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低的问题。

    其实,校园里一些不文明不道德的现象随处可见,像随地吐痰、口出脏话、破坏公物、破坏公共秩序的现象早已屡见不鲜,给老幼病残让座的光荣传统也早已被一部分人抛至脑后。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在这个物质文化趋于高度发展的社会,很多大学生受到社会的影响,更多地强调竞争而非谦恭礼让,更多地关注物质而忽视精神。

    食堂浪费粮食、书桌乱刻乱画、上课手机铃声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课堂上迟到早退现象更是屡见不鲜。 面对这些问题和现象,我们不禁要认真地思考。

    在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今天,我们的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提高青年一代科学文化素养的方面,更为重要的是还要提高他们的社会公德意识、培养健康的思想道德品质。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学生的思想比较独立,他们在不同程度上有了一种逆反心理,因此很多学生就想找到突破口,标新立异,甚至反其道而为之。

    原有的那种道德教育模式无疑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大学生的需求。要想进一步推进大学生的公德教育,高校无疑需要寻找一种新的更为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加强以及社会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广大公民的道德修养也有了很大的进步,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尊老爱幼、保护环境已蔚然成风,但一些与社会整体文明进步趋势背道而驰的丑恶现象也大量存在,自私自利、冷漠歧视、破坏公物、破坏公共秩序等有损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行为以及乱砍滥伐、偷捕偷猎等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随处可见,这些都对大学生产生了不良影响。高校大学生与社会接触越来越多,对社会现象的判断力不高,如果没有正确的思想引导,他们极易丧失原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形成错误的道德标准。

    家庭是学生另一个关键的受教育基地,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最具影响力的一个教育基地。但是很多家庭的父母、亲戚朋友整体道德素质不高,从小受父母等家庭成员的影响,很多学生也染上了一些恶习和陋习。

    一些大学生由于父母离异等家庭问题,过早地接触社会,在没有形成一定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情况下,他们的很多言行很大程度上都会受到社会的负面影响。 大学生作为一个社会群体,拥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能力素养,他们是否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决定了这个群体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引领时代发展脉搏,营造社会良好氛围。

    因此如何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公德意识,培养品学兼优的优秀社会主义建设者,不仅是高校面临的新任务,更是全社会面临的新挑战。为了能够培养出具有高尚情操和公德意识的大。

    大学生应当如何增强自身的功德意识论文

    大学生应当如何增强自身的功德意识

    社会公德是社会整体利益的反映,是社会公众普遍认可的公共生活准则,它规范和调节着人际交往和社会公共生活中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反映了人们公共生活的道德需要。它的内涵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的发生变化。当代社会,社会公德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而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建设者和新生的社会主义道德主体,其社会公德素质将影响着未来社会的面貌和状态。因此,加强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建设,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自觉的遵守社会公德,是摆在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光荣使命。

    高等学校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和辐射源。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素质,对宣传、维护社会公德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社会公德与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的实践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首先要提高认识。社会公德要求的文明范畴是最基础的文明行为,如果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连这些基础的文明行为都做不到,那将是教育的悲衰。

    其次是注重大学生自己的养成教育。公德教育不仅仅只是唤醒大学生的公德意识,更重要地是对大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加强管理,包括公德行为方式的选择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参加志愿者服务等公益事业和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了解社会、拓展实际工作能力,尤其是增强社会责任感有极大的帮助。大学生培养社会公德意识的实践活动有很多具体方式,既可以参加社会公德的宣传活动普及社会公德规范、传播文明新风,也可以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服务社会、回报社会;既可以参加学校的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也可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加入各种社会公益组织。大学生参与社会公德实践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可以从实践中体会到什么是符合社会公德规范的言行,什么是不符合社会公德规范的言行,从而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公德素养,并带动他人,影响社会。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和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大学生的公共道德教育,是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条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整个民族素质的不断提高的重要保障。

    自身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学生正确人生观的确立,高尚道德品质的养成,健康审美趣味的提升,无不受到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的影响。所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必将对素质教育的实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有关社会公德思修论文

    什么叫做社会公德呢?我的理解:只要是为了社会的繁荣与昌盛而自我守则,只要是与社会的一切荣辱与共,只要是真正的把自己当作社会的一分子,都可以说是具有了社会公德心。

    生活中时时刻刻都可以看到一些平凡的人们在做着令你我感动的事情:大街上,小女孩手中一直紧握着一张雪糕纸,找寻垃圾桶;公园里面,爷爷奶奶主动为树木施肥浇水,喂养野鸟;小区中,居民们自发的出版报,写小黑板预告天气,维护小区的和谐温馨;校园里,莘莘学子们爱护公物,自觉的拾起身边的纸屑,遵守着校规校纪……但,真的我们只是看到了这些温暖诗意的画面么?现在的评论众说纷纭,有的人很安心的以为:中国发展这么快,人们的生活水平渐渐提高,自然会拥有社会公德心。物质水平上去了,自然精神层面也节节高喽!还有的人们则是大声疾呼,说中国人已经丧失了社会公德心,人们的素质越来越低了,还有的则是习惯性的接受着身边的一切,过好他们自己的生活。

    所有的事情都不可避免的看到两面性:一方面有吴庆恒老先生那样无私热爱着自然的人,一方面还有大量随地乱扔垃圾,看轻日常习惯的人们;一方面有李素丽那样热爱祖国事业,天天笑脸为人的人们公仆;一方面也有贪污枉法,把国家的钱财纳入自己钱包的各级官员……我不想下一个肤浅的结论,论述社会公德心究竟人们是否缺失,可是,这也的确是一个值得所有人深入反思一下的问题!社会是一个大的统筹的概念,而我们作为社会公民的一员,更多的感受到的是家的概念,学校的概念,集体的概念与国家的概念。人人都爱护自己的家,但为什么有些人遇到了更高一级的社会时,就变得不再那么认真,不再为社会计较得失计较荣誉了呢?对于一类人来说:本质的原因是他们中只有自身利益,满眼都是金钱与权利,根本看不到国家社会的需求,无视规则与约定,反而想方设法的希望从社会寻求利益归为自家囊中,总的来说,自私二字!还有一类人则是后知后觉的过活,他们遵守法律,只是他们过的太被动了,从来不愿意主动的想一想自己应该为社会做一点什么,能做些什么,总的来说,被动二字! 而如何提高人们的社会公德心呢?做到药到病除自然是不可或缺的。

    对于第一种人,他们的世界观本身就有大部分的扭曲,把个人主义与享乐拜金放在了集体利益的前面,要想使他们改变必须从内心的深处感化他们,让他们重燃爱国的热血与作为社会中一分子的责任感:当自身作为一个公务员时,总是心系怎么做好人民的公仆,多为了社会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如果心里装着百姓,怎么还会想着贪污与私利呢?当自身作为一个商人时,总是竭力想着如何提高产品的质量,使服务更到位,使消费者真正的得到优质的商品,愉悦的购物消费,如果心里背负着责任,怎么还会耍小聪明偷税漏税,制假造假呢?对于第二种人,他们不是没有明确的社会公德心,只是责任感不够强烈,没有切实的把自己当作社会的成员:他们为了贫困学子而焦心,却不曾想到为之捐献资财;他们为了社会上的趋炎附势愤愤不平,却不得不为了生计四处送礼;他们为了假奶粉的严重代价而义愤填膺,买到假货却只是抱怨几句,从不报案找相关单位……这样的人们被动的生存在大众的社会中,即使知道什么是对社会有利的,什么是对社会有害的,也不会自发的去做或不做。要使这类人的社会公德心显示出来,必须做的就是改变他们的从风观:对社会有利的就坚决要维护,从自己开始就是要做,对社会有害的就一定要杜绝,从现在开始我就不做,我还要不让别人这么做!如果以主人翁的态度来看待世界,怎么可能还会被动的让自己的社会公德心迷失在人海中呢?如果所有的人都拥有一颗社会公德心,以真善美为荣,以假恶丑为耻,这个社会将不再会存在黑暗面,这个地球将变成爱的海洋,相亲相谐。

    从来就不乏的人在我们身边很安静的扩大自己的爱:著名歌手丛飞,不惜自己忍受恶劣的生活条件,一度妻离子散,也要为了素昧平生的孩子们营造一个个上学的梦想;感动中国台湾巨富霍英东,达则兼济天下,用自己的个人资财建立了一个又一个基金会,资助竞技选手,为申奥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更有不知名的好心人为希望工程捐献,有不求报酬的志愿者根据社会的需求自发组织时刻行动着……社会公德心从来就无所谓大小,只要是诚挚的为了社会的兴隆而做实事的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无论是否只是从不乱扔垃圾,还是公车上每每主动让座,无论是仅仅扶起了倒下的围栏,还是帮助了不识路的外地人,无论是为了环境甘愿挤公车,还是见义勇为,敢于站出来说话,这都是我们社会公德心最真实的显露!社会公德心,我们究竟有多少呢?这也许不是问题,关键的是我们做了什么:时刻准备着,为社会贡献自己的每一份力量,当我们处于社会之中;行动起来,为社会的稳中发展做力所能及的每一件小事,当社会需要我们时。也许你的社会公德心就在捡起的每一张纸屑中,就在每一个感谢你帮助的微笑里,就在你真心付出后的欣悦感中!。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