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留守儿童谈话谈心记录范文

    留守儿童谈心记录表

    你好。不知道你需要的谈心记录表的形式,我把自己直到看到的说一下。留守儿童,大多数心理敏感,不愿意向别人敞开心扉。而且他们和老人居住的较多,老人娇宠孩子,孩子比较孤独,性格上胆怯、怕生。

    记得有记者问孩子,你想爸爸妈妈吗?孩子低头不语。记者问你知道爸爸妈妈到哪里去了吗?孩子点头表示知道。记者再问,和爷爷奶奶在一起好不好,习惯吗?孩子点头,轻声说好。总之,孩子在学校开家长会时,看见别的同学爸爸或妈妈去开家长会,自己是爷爷奶奶来开会,心理是很压抑的。

    这是一个社会问题,很难一两句话说清楚。 如果有可能,就去找一个留守儿童聊一下,会更真实。

    留守儿童谈心记录表

    你好。

    不知道你需要的谈心记录表的形式,我把自己直到看到的说一下。留守儿童,大多数心理敏感,不愿意向别人敞开心扉。

    而且他们和老人居住的较多,老人娇宠孩子,孩子比较孤独,性格上胆怯、怕生。记得有记者问孩子,你想爸爸妈妈吗?孩子低头不语。

    记者问你知道爸爸妈妈到哪里去了吗?孩子点头表示知道。记者再问,和爷爷奶奶在一起好不好,习惯吗?孩子点头,轻声说好。

    总之,孩子在学校开家长会时,看见别的同学爸爸或妈妈去开家长会,自己是爷爷奶奶来开会,心理是很压抑的。这是一个社会问题,很难一两句话说清楚。

    如果有可能,就去找一个留守儿童聊一下,会更真实。

    针对留守儿童的家访,写一些记录

    关于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 内容摘要:留守儿童问题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性问题。

    基于课题需要和我们 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我们针对留守儿童问题在某些偏僻的农村惊醒了实地的调查 和走访。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存在 着比较突出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协同合作。

    关键词:留守儿童 现状 原因 建议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名词。随着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 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即为留守儿童。

    调查显示,本地的留守儿童中有大部分处于0—14周岁。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在当地留守儿童问题如此严重的情况下我将我在调查中发现的几个问题整理如下: 一、留守儿童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 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地的留守儿童中大部分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同时也面临许多方面的问题和烦恼,需要有渠道倾诉,有亲人安慰。

    但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长年在外务工,有的半年、一年、甚至几年都难以给孩子打一个电话、写一封信、见一次面,以此维系亲情很难勾通思想,倾听烦恼,给孩子予以足够的关怀。有的父母多年不与孩子见面,至使孩子遗忘了父母的相貌,更谈不上有何亲情。

    二、大多数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中等偏下 尽管有许多留守儿童也表现出了强烈的求学愿望,然而,留守儿童实际学习情况却不容乐观。从总的调查情况来看,留守儿童只有2%的成绩优秀,10%的成绩中等偏上,成绩中等或中等偏下水平和相当差的却占到了88%!这主要是由于心理问题的干扰以及学习自控力较差所造成的。

    在我们的问卷中,有绝大部分的留守儿童反映无人督促学习,这反映出监护人本身的态度和能力减弱了原有家庭的监督作用,影响了他们自控力的形成。 三、心理封闭和情感世界问题。

    据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监护人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这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

    四、监护人缺乏保护意识导致的意外伤害比例较大 由于大部分留守儿童属于未成年人,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对突发性事件也缺乏应变和自救能力,没有父母的直接监护,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和利用。加上不少留守儿童上学路途较远,经常起早摸黑赶路,人身安全令人担忧。

    五、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 大多数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现在不讲卫生、不换衣服、挑食挑穿、乱花钱;有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在家里不听代养人教导,顶撞祖辈、不服管理、我行我素。

    六、监护人自身综合素质偏低。 调查发现集留守儿童监护人大多数是老年人,年纪较大,文化层次不高,有的是文盲或半文盲,他们不知道从心理上关心孩子、照顾孩子,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在教育态度、教育方法上还是老一套,与孩子在交流沟通上存在困难。

    当地留守儿童大致存在以上问题,当然还有更多的问题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是我们不容忽视的,留守儿童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教育方面的问题,它已逐步变为一个社会问题。

    这一问题的解决有待以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各方面共同努力,协调合作。对此,我有以下建议: 一、 家庭方面 目前多数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他们误以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家长只要给钱给物当好“后勤部长”就可以了,至于读书是学校和老师及儿童自己的事情,家长是没有什么责任的,他们一般认为儿童学习成绩的好坏是由儿童个人的素质决定的。

    家长应该改变这些不正确的思想,树立“子不教,父之过”的教育责任观,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家长自身文化水平的高低并不影响对子女的教育。即使在外地务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责任承担起来,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

    应主动与子女的任课老师、村主任联系,加强沟通。向老师说明自己的情况,了解子女的发展变化,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这样才不致于使“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方面出现盲区。

    家长还应加强与“监护人”联系及亲子间的沟通。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业、品行及身体健康状况,并通过各种方式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要求“监护人”一定要保证孩子充分的学习时间,一定要嘱咐其对孩子的严格要求,加强生活和学业的监护。

    另一方面,应采取多种方式,注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沟通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保证熟悉孩子的生活、教育情况以及孩子的心理变化;沟通内容力求全面、细致,沟通中父母要明示他们对孩子的爱与厚望,希望孩。

    班主任如何关爱留守学生

    关爱留守学生,让他们在同一个蓝天下健康成长迫在眉睫。

    由其是我们班主任,因为: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在班主任工作中如何关爱留守学生,使之健康快乐成长呢? (一)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学生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学生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

    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把自己的的电话号码告诉学生及其监护人,以便及时联系。

    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这样,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班主任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二)真情关爱,给留守留守学生温暖。 班主任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学生逐一进行分类、分组,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

    班主任对留守学生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留守学生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

    同时,要指导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三)定期走访了解留守学生的思想动向。

    班主任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师关爱留守学生成长日记,培养更多帮扶学生家长成为“代理家长”。

    教师要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让留守学生在老师的关怀中成长,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四)对留留守学生的错误及时谈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班主任每月与“留守学生”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学生”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五)注重对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学生,学校要着重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学生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总而言之,我们作为为班主任要加倍关爱留守学生,让他们在同样的天空,同样的阳光,同样的色彩,同样的精彩。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