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毕业论文静脉输液范文

急求护士的毕业论文
护理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优秀范文)
选题:孕产妇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
本选题的意义及目前研究状况:
1. 研究目的和意义:
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孕产妇的心理保健已成为围产保健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妊娠虽然是发育年龄妇女一种正常、自然的生理现象,但对孕妇来说,毕竟是一次巨大的生理变化和心理应激过程,她们在经历怀孕、分娩、产后恢复及哺乳等一系列生理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心理、生理的变化。孕妇积极的心理反应有利于胎儿发育和分娩过程,而负性心理反应会使心理活动失衡,导致神经活动和内分泌失调,不同程度地影响妊娠结局及母儿的安危。因此,正确把握待产妇的心理,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是确保待产妇顺利分娩以及产后恢复的重要工作。
2. 目前该选题研究状况(文献综述)
近几年,随着对分娩期精神卫生方面研究的深入,人们已经从单纯的产后抑郁认识到整个围生期焦虑和其他心理问题,并提出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目前研究表明围生期的主要心理问题包括焦虑、恐惧;陌生、孤独;沉重、抑郁;人际关系敏感、躯体化症状和睡眠障碍。
产生上述心理问题的原因大致包括以下几点:产痛;矛盾与痛苦;孕妇的性格;大部分孕妇缺乏妊娠生理知识;家庭及社会支持系统以及其他因素。
目前采用的护理干预模式包括IKAP健康教育模式-即信息(information)-知识(knowledge)-信念(attitude)-行为(practice)模式和自我效能理论(CBSEI)模式。根据不同的干预模式采用不同的干预方法包括产前干预(健康教育)和产时干预。
3. 研究内容(内容、结构框架以及要突破的难点):
研究内容:
(1) 对孕产妇产生的心理问题原因进行分析
(2) 针对孕产妇产生的心理问题做相应的护理干预
技术关键问题:通过观察、交流、与家属沟通了解孕产妇的心理状况,分析出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并作出相应的护理干预。
4. 研究方法、手段:
研究方法:运用护理心理学手段,在进行护理过程中,通过亲切交谈。了解她们的思想状况,了解她们对妊娠、分娩生理常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在分娩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进行护理。
研究对象:某医院产科的**例孕产妇。
5. 研究计划:
(1) 通过观察、交流、与家属沟通了解孕产妇的心理状况,并分析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2) 运用护理学知识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考察干预效果;
(3) 分析干预效果的有效性;
(4) 处理资料,写出论文。
(仅供参考)
急求护士毕业论文
输液室护士对老年患者静脉注射成功的探讨 【关键词】 静脉输液 静脉输液是最常见的给药方式,穿刺是静脉输液最基本护理技术操作,美国实行了注册静脉输液资格证书护士(CINI)的资格和再次论证〔1〕,而我国也在建立输液护理专科护士的资格认定,保证输液的护理质量。
我们在老年病人静脉注射操作上进行了认真的观察与探索,积累了经验。为了提高青年护士的静脉穿刺技术,现将静脉输液过程中需特别注意的如下。
1 有效执行查对制度是防止输液差错发生关键 (1)护士接受病人药物必须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制度,除核对当天剂量外,还要核对总剂量,告知病人第2天、第3天的用药剂量并且提醒病人携带。配制液体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2)护士在加药、穿刺前核对病人姓名时采取“呼唤应答法”进行查对〔2〕执行对号入座制度可防止输液差错的发生。(3)过硬的穿刺技术可避免反复穿刺并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损伤和减轻疼痛。
2 选择老年病人血管的方法 (1)老年病人静脉较细小表浅、皮下脂肪少、末梢血管纤维化,缺乏弹性,静脉硬而脆,血管活动度较大,穿刺时易滑动,造成穿刺困难。因此,穿刺前要仔细了解老年病人血管的生理特点,必须使血管充分暴露,看清走行,摸清深浅和粗细。
(2)在冬季,因周围温度低,致静脉痉挛而充盈不良,造成穿刺困难,可先给予局部热敷,血管充盈后,再行穿刺。(3)在选择穿刺部位时,按原则从远心端至近心端寻找静脉。
对较长期输液的病人,应从末梢血管开始选择,及早使用留置针方法,以保护血管。 3 穿刺老年病人静脉的技巧 (1)扎止血带前,在选择穿刺的肢体用双手自上而下按摩,使血液集中在肢体末端,血管明显暴露,便于穿刺。
(2)选择末梢血管输液时,根据手足末梢神经对疼痛刺激较敏感特点,可选择小号头皮针头,进针应采用快稳准及宁浅勿深法,避免因疼痛引起血管收缩而降低穿刺成功率,穿刺成功后可用夹板固定,以免滑脱。(3)对老人血管活动度大的血管,护士用左手握患者注射部位,以拇指绷紧皮肤固定血管下端以减少血管滑动;以25°角快速刺入皮下后,快速刺入血管,见回血后放平针体再进入少许,用输液贴固定;对比较脆的血管进针速度易慢,松解止血带要轻柔,不宜用力过猛,穿刺时老年病人不用握拳,采用放松法,这样进针快、回血快,可减轻进针疼痛感。
4 控制滴速、更换液体是巡回护士的基本职责 (1)在输液过程中,观察病情、巡视输液是护士的基本职责。由于开始穿刺时针头斜面与血管壁相贴,当时滴速不快,输液中因患者体位变化使针头斜面离开血管壁,结果自行变快。
因此要随时调节输液速度。(2)一般根据药物理化性质和要求调节滴速,输入对血管刺激较强药物应适当减慢滴速,以减少药物刺激对血管的损害,使患者在不治疗的情况下和相对舒适感受中输液。
绝大多数患者输液时希望尽快滴完,特别是临近吃饭或需大小便时其心情更迫切,此时患者常自行或请求护士将滴速调快,为避免发生意外,护士必须勤巡视勤观察,向老年病人说明滴速加快会使循环血容量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加,心肺负担加重,易导致心衰和肺水肿。(3)更换液体时如液体瓶内加入其他药物,其压力与大气压接近或大于大气压,应先将瓶口向上,插输液器,待片刻排出空气后再倒挂在输液架上。
这样可避免液体由通气管流出减少药物治疗量而影响治疗。 5 拔针的手法 (1)拔针时先分离胶布,只留压针眼棉球。
(2)快速拔针后立即用大拇指顺血管方向按压针眼。(3)按压针眼切忌边压边揉,反复揉按可使已凝血的血管针眼重新出血。
(4)正常人出血时间为3 min,凝血时间为3~5 min,建议静脉输液拔针按压时间以4 min为宜〔3〕。因为老年人血管的特点,在拔针后按压时间一般为5~6 min,才能有效地防止皮下出血,不下次找血管。
6 小结 在静脉注射过程中,正确选择穿刺部位是穿刺成功的关键,摆好患者体位、掌握好穿刺进针的角度和方向是穿刺成功的基础。根据老年病人特点,采用不同的静脉穿刺技术,与老年病人进行简单的沟通,以分散病人对穿刺的注意力,大大提高了静脉穿刺成功率,减少了病人的痛苦。
另外我们输液室通风条件良好,灯光明亮,营造一种轻松、愉快、亲切的环境,给病人以温馨舒适之感;护士关爱服务,提高了护士在病人心目中的地位,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有利于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 王萍,陈立.美国静脉输液护理专业化与我国静脉输液护理现状.实用护理杂志,2003,19(7):66. 2 闫洪冈,孔杰,崔化英,等.呼唤应答法减少护理查对工作中差错的.护士进修杂志,2004,19(7):583. 3 李晓惠,黄小梅.静脉输液拔针按压的研究.实用护理杂志,2005,21(4):3.。
请问护理专业的毕业论文怎么写
以下为你提供几个相关题目和内容,你可以作为参考,希望会对你有所帮助!!! 清创术中病情变化的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 颈椎病的X线表现、常用非手术疗法与护理 对护理专业学生开展社区中医实践的效果评价 谈谈精神药物副作用的护理体会 范文:浅谈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所占社会人口的比例明显增加、社会对老年人的重视、独生子女家庭的普及,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的住院率逐年递增。
同时医学模式的转变,系统化整体护理的普遍开展,这就需要我们护理人员更加系统化、标准化、科学化护理好每一位老年精神障碍患者,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延长他们的寿命,为社会效益作贡献。 1、一般护理 要为老年精神患者提供一个安静 、舒适、安全的疗养环境。
病室内应:光线充足、空气流通、温度适宜,陈设宜简洁,避免危险物品放在病室,病室、洗漱间、厕所应有明显的识别标志,走廊应有扶手,还应有文娱活动室、功能训练室、及种有花草树木设有坐椅的室外活动场,有条件的话还可将病室家庭化布置,让患者有家的感觉。 2、加强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在老年期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中是十分重要的。
护士应以和蔼态度去热情接待,对认识能力尚好的病人应多介绍病区情况、生活作息,同房的病友和主管的医生护士的的情况。指导识记病房、洗漱间的颜色标记,尽量让病人感到随时都有人在关心他、照料他,以便减少病人恐惧、陌生和不安全等心理障碍。
同时我们还必须熟悉每个病人的病情,细心观察他们的心理变化。尽可能多与病人接触、耐心倾听患者的叙述,态度要和蔼诚恳、工作要耐心细致,爱护和尊重他们,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病人心情舒畅,主动配合治疗护理。
并时刻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尽量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让病人在心理上处于治疗的最佳状态。 3、 睡眠护理 睡眠障碍是老年精神障碍患者最常见的护理诊断。
保证睡眠对稳定病人情绪、巩固治疗效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护士要寻找病人睡眠障碍的原因,尽量加以消除,努力创造一个舒适、安静、安全的睡眠环境。
教育督促病人:遵守作息时间,并注意晚餐不宜过饱及多饮水、睡前不宜交谈不愉快的事及观看紧张的电视节目。值班护士应密切巡视,注意病人睡眠情况,如确因病态原因不能入睡者,遵医嘱给予药物处理。
目录: 1、一般护理 2、加强心理护理 3、睡眠护理 4、安全护理 5、做好药物治疗的护理 6、认真做好生活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
。以上内容均摘自 http://www.paowen.com/thesis/2008/0603/down_40955.html 更多详细内容 请登录 刨文网 http://www.paowen.com”,这里的文章全部是往届高校毕业生发布的原创毕业论文,内容详细,符合自身的专业水平。
学护士的写毕业论文 亲们帮帮忙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d.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谁有护理学毕业论文范文,3000--5000字 谢了!
综合儿科的护理管理【关键词】 儿科护理学;护理管理研究;护士病人关系护理管理是以提高护理质量为主要目标的活动过程,先进的护理理论和技术能否很好地应用于实践,取决于是否有科学的护理管理。
综合儿科包括了儿科所有疾病,病种繁多,同时我院儿科还包括了新生儿重症病房,病人多,工作繁重。加上儿科由于患儿年龄小,认知能力差,陪护多,临时处置多,护理操作琐碎等特点,护理管理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和困难性,现总结如下:1 管理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管理学的首项内容是人的管理,护理管理也不例外,护理管理所指的人有护士、患者、家属、医生和护士长本人。
1.1 关心和尊重护士 现在儿科患者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都视为掌上明珠倍加爱护, 一个小孩就有两个甚至四五个家属围着,对头皮静脉穿刺的要求高, 同时这些父母年青气盛脾气大,护士如果不能“一针见血”,常常遭到家长的责怪和投诉甚至谩骂,“一针打不上”就否定你的一切。而且儿科患儿病情变化快,小孩自我表达能力和认知能力差,观察护理较成人有一定难度。
因此儿科护士在工作中要承担很大的心理压力,很多护士都不安心儿科工作,所以护士长在工作中既要对护士严格要求,督促其按要求完成各项护理工作;又要关心护士,尊重护士,理解护士,在关键问题上勇于为护士承担责任和风险,有错误应在事后单独批评,维护护士的自尊心;如果护士在生活上有什么困难,护士长应尽量创造条件给予帮助,关心体贴他们,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安心在儿科工作。1.2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理过程在一定意义上说是护士对病人的管理过程,而管理过程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护患关系,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孩子有病家长格外着急,对护理的要求很高。
为此我科安排2个责任心强,静脉穿刺技术过硬,有沟通技巧的护士做责任组长,专门上白班,负责新入院患儿的接诊、治疗与护理,要求她们做到接诊热情,健康宣教全面,治疗护理及时,给家属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并负责科内危重患儿的一切护理工作和所管辖组内病人的健康宣教,让家属了解病情与治疗。
同时每个病房都有专门的责任护士,除做好健康宣教外,还要利用一切机会多接触患儿、跟他们玩耍,以消除他们的陌生感与恐惧感,并且病人多时护士实行弹性排班,如增加中班与夜班工作人员以保证治疗护理工作的及时,减少护患矛盾。1.3 加强医护合作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儿科由于患儿年龄小,病情变化快,医护合作显得尤为重要,但在合作的过程中难免产生一些分歧和磨擦。
如:医生对护士的要求是正确执行医嘱,仔细观察和及时反映病情,而护士却要全方位地护理患儿,进行健康宣教、解答有关疑问、解决护理问题、做好护理记录等,工作繁忙。有些医生很不理解,认为护士不务正业瞎忙碌,使护士的工作得不到尊重,而有的医生工作缺少计划性,早上忙于写病情记录,造成查房不及时、医嘱不及时、临时医嘱过多,造成护理工作忙乱,护士对医生有意见等等,对于这些矛盾,护士长首先从护理上查找原因,若主要责任在护士应批评帮助护士,并向医生解释道歉,责任在医生应不卑不亢地给予策略解决,护士切忌同医生发生正面冲突〔1〕。
本着平等、尊重、团结的原则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1.4 护士长要树立自身的威信1.4.1 护士长要有良好的品德 历史上许多事例表明,道德颓废的人不会有人信任,品行高洁、大公无私、正派公道的护士长才能得到护士的信赖,可见树威之道修德为先。
护士长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举止对护理管理的成效、人心的向背都产生重大影响,高尚的思想品德和威望,是无声的命令、无形的力量,是护理人员效法的楷模〔2〕。1.4.2 以身作则,身先士卒 古人云“己不正何以正人”,护士长在工作中要身先士卒,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要求护士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好,要求护士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
但身先士卒的同时又不能“一手包揽”,“苦干”式的领导者已被现代管理所淘汰,一个出色的护士长是要合理使用激励机制,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让每个护士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常见的激励方法有奖励激励、感情激励、目标激励及行为激励。
1.4.3 护士长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过硬的技术,开拓创新的意识 儿科病种繁多,专科性不强,有些疾病在专科护理书上都找不到护理依据,需要在临床上摸索,这就要求护士长在认真钻研业务、不断进取、掌握儿科疾病相关知识等方面走在护士的前面。在技术操作方面护士长也要有过硬的本领,护士们懂的,护士长要精,护士们不懂的护士长应熟,护士头皮静脉穿刺不成功时,护士长能“一针见血”……,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护士们的尊重。
1.4.4 正确用人,平易近人 任何一个护士长都是从普通护士中走来,虽然工作职责不同,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护士长用人要公平合理,任人为贤,发挥每个护士的专长,努力为他们创造实现自我价值的空间。2 灵活使用管理策略,加强病房管理2.1 围绕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在病房制定并推行“首问负责制” “首问负责制”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护士要主动开口问:您找谁,有事吗?需要。
护理学专业毕业论文怎么写吖?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及预防 摘要:从非手术疗法的护理、手术疗法的护理、对长期卧床病人采取的预防措施几个方面。
精心护理,减少并 发症、降低死亡率,实践充分证明护理的重要性。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预防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 系统内不正常凝结,堵塞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的 一种疾病。
如果不及时治疗,将会导致程度不一的 慢性深静脉功能不全,影响工作和生活,甚至致残, 有时甚至威胁病人的生命。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主要是由于静脉注射刺 激性溶液造成静脉内膜损伤。
长期卧床、术中、术后 及肢体固定等制动状态使静脉血流滞缓,以及烧伤、 创伤及手术后引起的血液高凝状态。其临床表现有 4大主证:下肢肿胀、疼痛、浅静脉扩张、患肢皮温增 高。
治疗:主要以非手术疗法为主,临床采用溶栓、 抗凝、祛聚药物来消融血栓。手术疗法适用于下肢 深静脉血栓形成不超过48h者,主要采用球囊导管 取栓术。
1非手术疗法的护理 (1)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期患者绝对卧床 四周,患肢抬高30°,非急性期可室内轻体力活动。 ①绝对卧床——在床上进行一切活动,如进 食、大小便等,并要避免咳嗽、深呼吸、剧烈翻身及按 摩挤压肿胀的肢体等。
这些行为均可使下肢静脉 血栓脱落,从而增加肺动脉栓塞的机会。②抬高患 肢——是为了增加静脉回流,应用患肢抬高架,由专 业护士指导使用,使用方便,效果显著。
(2)药物治 疗观察:非手术疗法应用溶栓、抗凝、祛聚药物,它 们的共同副作用都是出血,因此要严密观察患者有 无出血倾向。如注射点青紫、鼻衄、齿衄、尿血,黑便 等。
注射部位一般选取腹壁皮下注射。 (3)病情观察:①观察并记录病人生命体征、神 志及患肢皮温、色泽、动脉搏动的情况。
如出现异 常,及时通知医生。②每日测量并记录患肢不同平 面周径的变化,并和健肢比较,列表判断疗效一目 了然。
③肺动脉栓塞的发现及处理:肺动脉栓塞是 DVT最严重的并发症,发病急,死亡率高,因此是护 理的重中之重。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胸痛、血压下降, 应高度警惕肺动脉栓塞的发生。
出现上述症状,立 即使患者平卧、避免活动(咳嗽、深呼吸、床上活动)、 4~6L/min吸氧、立即通知医生,配合抢救。④止痛剂 的使用:疼痛时不可过分限制止痛剂,以免因疼痛 引起动脉痉挛。
2手术疗法的护理 (1)术前准备:常规术前准备:PC皮试、备皮、 禁食水,术前鲁米那肌注;(2)术后护理;(3)患肢 抬高30°(以利静脉回流),及早活动(预防DVT再次 形成);(4)药物治疗观察:术后继续应用抗凝药,观 察内容同非手术疗法护理中的药物治疗观察;(5) 病情观察:同非手术疗法护理中的病情观察;(6) 恢复期:逐渐增加活动量,以促进深静脉再通及侧 支循环建立。 3预防 长期卧床的病人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 发人群,故凡是手术、骨折需卧床者及产后妇女,需 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以降低其发生率。
(1)卧床 期间要定时更换体位,每1~2h/次,避免膝下垫枕, 过度屈髋,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及咳嗽。(2)卧床 期间定时进行下肢肢体的主动活动或被动活动,如 膝、踝及趾关节的伸屈活动,举腿活动,护士进行指 导、监督并检查病人的活动情况。
(3)尽早下床活 动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最有效措施。(4) 需长期输液或经静脉给药者,避免在同一部位、同一 静脉反复穿刺,尤其是使用刺激性药物更要谨慎。
(5)重视病人主诉,若病人站立后有下肢有沉重、胀痛感,应警戒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6)注 意患者双下肢有无色泽改变、水肿、浅静脉怒张和肌 肉有无深压痛,如有及时通知医生。
(7)低脂饮食, 宜清淡、忌辛辣刺激、肥腻之品;肥胖者积极参加体 育锻炼,减轻体重。(8)戒烟——烟中尼古丁刺激 血管收缩,影响静脉回流。
(9)高危病人(血液呈高 凝状态)应适当服用活血化瘀中药或抗凝药物。(10) 保持大便通畅,多食纤维素丰富食物,如芹菜、韭菜、 蜂蜜、香蕉,必要时用开塞露、麻仁软胶囊等,避免 因排便困难引起腹压增高,影响静脉回流。
(11)勿 使用过紧衣物:如腰带、紧张内衣,避免血液瘀滞。 (12)各种术后病人应慎用止血药物,可适当垫高下 肢或对小腿进行按摩,使小腿肌肉被动收缩;或尽 早下床活动,以利静脉血回流;或应用下肢弹力绷 带包扎等。
长期卧床的病人应鼓励病人作足背屈活 动,必要时对小腿进行按摩,使小腿肌肉被动收缩, 防止静脉血栓形成。 4小结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临床较易发生的并发 症,如果护理不到位,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将严重 影响到病人的健康及预后,有时甚至威胁病人的生 命,因此护理上我们要积极预防,杜绝发生,如果发 生要认真细致的护理,使患者尽早康复。
◆ 参考文献 [1]王玉琦,叶建荣.血管外科治疗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 版社,2003:216-223. [2]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354,356-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