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基层民情速递内容范文

    民情日记范文

    民情日记是农村基层干部转变工作作风,密切同群众联系,帮助农民排忧解难,解决实际问题的一项有效措施,是干部联系群众的一种好形式。

    首先,民情日记弥补了工作日志的不足,它不是工作日志的简单罗列,不是事件的堆砌,也不同于个人日记;民情日记来源于日常工作而又超越于日常工作之上,它是在真实地反映社情民意的基础上,以下派干部在工作中的感受和经验为主,结合实际去分析和研究下派工作中的问题,是下派工作中的现象和问题的升华,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可读性。一篇好的民情日记对下派干部个人的思想和工作都具有很好的启发和指导作用。民情日记直接取材于千头万绪的基层工作和丰富的群众生活,这一特性,使其具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生活基础和持久的生命力。民情日记中没有豪言壮语,没有空话套话,翻开民情日记,循着下派干部们探索奋斗的思路和足迹,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篇篇体现干群关系鱼水情深的生动素材。“灾情查看的感想、引水架电的困惑、脱贫致富的思索、矛盾纠纷的调和……”,在这些反映着下派干部真情实感和良言佳策的民情日记中,无一不凝结着他们对群众的牵挂、对工作的思考…… 其次,民情日记在紧扣下派工作这一主题的基础上,培养了下派干部积极思索和勇于创新的意识,同时也增强了下派干部的自我约束力。记好民情日记,不但要不间断地完成规定的篇数,更要对所记载的内容进行认真的思考和筛选使之得以升华,记民情日记的过程,对下派干部而言,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自我提高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自我加压和自我约束的过程。我们对民情日记的要求是:要记一些对工作、对个人的思想进步有积极意义的典型的人和事、对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以及加快农民群众脱贫致富有参考价值的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和感想以及对指导农村工作有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的工作经验和方法。这样,就能够达到培养下派干部积极思索、勇于创新的目的。由于在这一过程中,下派干部对自己的所见所闻会有不同的感受和看法,因而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也能从不同角度去进行分析,非常有利于问题和矛盾的解决。 再次,民情日记对于研究分析下派干部的思想状况、工作状况以及考核考察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民情日记不但反映了下派干部的工作状况,而且反映了下派干部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反映出了一个下派干部是否具有开拓创新意识,是否一心为公、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当前,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全师开展,各团场党委给机关和连队干部统一印发了“民情日记”,目的是督促各级干部深入基层,开展民情调研活动。这是一个深入联系职工群众的好做法,它不仅记录下为民办实事的点点滴滴,诠释执政为民的深刻内涵,而且还畅通了一条知民情、体民意、解民忧的通道,受到职工群众的普遍欢迎。

    但是,一些干部在发挥民情日记的作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偏差:有的认识不到位,存在走过场的现象;有的走家入户少,了解民意不够;有的只记反映的问题,不管解决问题;有的已把“民情日记”变成了工作日记或作了他用。

    笔者以为:开展“民情日记”活动,是为了团连两级干部能更接近基层和职工群众,能更能直接听到和了解民声、民怨,能更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开展“民情日记”活动,就是为了干部走访、记录、汇报、反馈、督办、协办基层和职工群众反映的问题,更好的解决问题。

    开展“民情日记”活动,就是为了上情下达、下情上达,把上级的意图传达下去,把基层的意见和民情收集上来,以利上级党委以科学方法有效解决问题。

    “民情日记”要把功夫下在解民忧上。对于职工群众反映的问题能当时解决的就不要拖,当时不能解决的要尽快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对“民情日记”反映的基层无法解决的问题,党委要认真办理,排出解决时间表,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对“民情日记”反映的重大、突出问题要有专人负责专项督办,确保落实。

    只有将切实解决职工群众困难作为开展好“民情日记”活动唯一标准,才能使“民情日记”真正成为联系职工群众的纽带。只有做到信息到一线去采集,职工群众的呼声到一线去倾听,问题到一线去发现,干部的工作推进到一线去检验,干群关系才能融洽。只有干部沉下去,民情记上来,调研的效果才能得到体现。只有“民情日记”真正让职工群众得到实惠,党员干部受到教育,职工群众才会更加拥护科学发展、主动投身科学发展,我们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才能有不尽的动力

    关注基层民情民生的作文

    以下 ,你自己再改改,发挥 一下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是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

    民生是和谐之本。只有始终关注民生、不断改善民生,才能凝聚民心、集中民智、发挥民力,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事业。

    关注民生,改善民生,要融入深厚感情。要坚持万事民为先,在思想感情上贴近群众,时刻把民生问题看在眼里,记在心上,重视民心民意,不做表面文章,不为“政绩工程”,使工作决策得民心、顺民意、有实效。

    深入到基层和群众中去,察民情、听民声、想民难、解民忧,言之倾心,行之尽心,把惠民行动落实到工作中。摆正群众利益的位置,爱惜民力,亲民为民,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妥善处理涉及群众切身的问题,努力办好群众急需办理的事情。

    关注民生,改善民生,要健全保障制度。解决民生问题必须要有制度作保障,要真正发挥出制度的刚性作用。

    要保持制度的连续性,不要让一项惠民制度因人事的调整而改变,看准了的事就要一抓到底,少变换镜头和焦点,力戒形式主义和政绩工程。要维护制度的公正性,进一步健全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排查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认真落实涉及群众利益的各项政策,并依照法律和政策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坚持阳光操作、规范操作、有情操作,确保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选择权,坚决纠正土地征收征用、房屋拆迁、企业改制、环境保护中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尽可能让他们不受损、少受损,甚至能得益。

    要突出制度的公共服务性,大力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使公共资源配置更多地向群众直接受益方面倾斜,健全公共设施,优化公共服务,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切实办好教育、卫生、科技、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社会公共事业,大力改善涉及教育、医疗、住房、环保、社会保障、劳动就业等方面的民生问题,为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创造良好环境。 关注民生,改善民生,要发展惠民之实。

    解决民生问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发展经济是改善民生的根本途径,改善民生是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

    要把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统一起来,始终坚持为民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注意兼顾好不同社会群体的实际利益,使发展的成果更多地为人民群众带来实惠,并尽力让全体社会成员得以分享。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把发展的目的真正体现到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民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上,放在增进人民群众福祉上。

    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协调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全面落实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健康、安全等诸多方面权益,不断拓展“惠民”的内容,提升“惠民”的层次,充分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最终落实到改善民生上,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民情日记范文

    民情日记是农村基层干部转变工作作风,密切同群众联系,帮助农民排忧解难,解决实际问题的一项有效措施,是干部联系群众的一种好形式。

    首先,民情日记弥补了工作日志的不足,它不是工作日志的简单罗列,不是事件的堆砌,也不同于个人日记;民情日记来源于日常工作而又超越于日常工作之上,它是在真实地反映社情民意的基础上,以下派干部在工作中的感受和经验为主,结合实际去分析和研究下派工作中的问题,是下派工作中的现象和问题的升华,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可读性。一篇好的民情日记对下派干部个人的思想和工作都具有很好的启发和指导作用。

    民情日记直接取材于千头万绪的基层工作和丰富的群众生活,这一特性,使其具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生活基础和持久的生命力。民情日记中没有豪言壮语,没有空话套话,翻开民情日记,循着下派干部们探索奋斗的思路和足迹,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篇篇体现干群关系鱼水情深的生动素材。

    “灾情查看的感想、引水架电的困惑、脱贫致富的思索、矛盾纠纷的调和……”,在这些反映着下派干部真情实感和良言佳策的民情日记中,无一不凝结着他们对群众的牵挂、对工作的思考…… 其次,民情日记在紧扣下派工作这一主题的基础上,培养了下派干部积极思索和勇于创新的意识,同时也增强了下派干部的自我约束力。记好民情日记,不但要不间断地完成规定的篇数,更要对所记载的内容进行认真的思考和筛选使之得以升华,记民情日记的过程,对下派干部而言,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自我提高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自我加压和自我约束的过程。

    我们对民情日记的要求是:要记一些对工作、对个人的思想进步有积极意义的典型的人和事、对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以及加快农民群众脱贫致富有参考价值的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和感想以及对指导农村工作有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的工作经验和方法。这样,就能够达到培养下派干部积极思索、勇于创新的目的。

    由于在这一过程中,下派干部对自己的所见所闻会有不同的感受和看法,因而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也能从不同角度去进行分析,非常有利于问题和矛盾的解决。 再次,民情日记对于研究分析下派干部的思想状况、工作状况以及考核考察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民情日记不但反映了下派干部的工作状况,而且反映了下派干部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反映出了一个下派干部是否具有开拓创新意识,是否一心为公、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当前,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全师开展,各团场党委给机关和连队干部统一印发了“民情日记”,目的是督促各级干部深入基层,开展民情调研活动。

    这是一个深入联系职工群众的好做法,它不仅记录下为民办实事的点点滴滴,诠释执政为民的深刻内涵,而且还畅通了一条知民情、体民意、解民忧的通道,受到职工群众的普遍欢迎。 但是,一些干部在发挥民情日记的作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偏差:有的认识不到位,存在走过场的现象;有的走家入户少,了解民意不够;有的只记反映的问题,不管解决问题;有的已把“民情日记”变成了工作日记或作了他用。

    笔者以为:开展“民情日记”活动,是为了团连两级干部能更接近基层和职工群众,能更能直接听到和了解民声、民怨,能更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开展“民情日记”活动,就是为了干部走访、记录、汇报、反馈、督办、协办基层和职工群众反映的问题,更好的解决问题。

    开展“民情日记”活动,就是为了上情下达、下情上达,把上级的意图传达下去,把基层的意见和民情收集上来,以利上级党委以科学方法有效解决问题。 “民情日记”要把功夫下在解民忧上。

    对于职工群众反映的问题能当时解决的就不要拖,当时不能解决的要尽快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对“民情日记”反映的基层无法解决的问题,党委要认真办理,排出解决时间表,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对“民情日记”反映的重大、突出问题要有专人负责专项督办,确保落实。 只有将切实解决职工群众困难作为开展好“民情日记”活动唯一标准,才能使“民情日记”真正成为联系职工群众的纽带。

    只有做到信息到一线去采集,职工群众的呼声到一线去倾听,问题到一线去发现,干部的工作推进到一线去检验,干群关系才能融洽。只有干部沉下去,民情记上来,调研的效果才能得到体现。

    只有“民情日记”真正让职工群众得到实惠,党员干部受到教育,职工群众才会更加拥护科学发展、主动投身科学发展,我们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才能有不尽的动力。

    社情民意范文

    社区社情民意工作总结范文

    发布时间:2013-05-22 发布者:pwl999

    鹿源春社区坚持把反映、处理社情民意工作当作履行职责的重要基础和关键环节,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民生为根本,以解决与群众息息相关的问题为重点,不断完善社情民意采集、解决、报送程序,社区各社情民意观察员在一年的工作中,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关注发展,服务民生,深入基层一线,了解群众所想、所急、所需,解决群众所盼,及时反映群众呼声,社情民意工作顺利开展。现将一年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开展社情民意工作情况

    社情民意工作成为一条重要的“民意疏通管道”,对及时了解社情民意,关注民生,化解民怨,促进发展至关重要。我们通过设立居民意见箱,开通居民服务热线,广泛收集民情,畅通与基层群众的沟通渠道,搭建群众与政府对话平台。社区每季度召开一次社区事务协商会,研究协商社区社情民意工作,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建立与群众的联系与沟通,健全社情民意协调网络,建立社情民意调查制度,及时掌握情况,认真接待居民来信来访,解决居民的实际困难。2010年共接受并办理了30件居民事务,其中,7件自来水管道老化维修事件,2件供热管道改造事件,9件居民楼渗水井堵塞事件,2件马葫芦盖塌陷、丢失事件,1处电线柱和拉线过低,影响消防车出入事件,及7件居民楼跑水、平改坡、外墙皮脱落等事件,共涉及1400多户居民, 4个辖区单位的生产生活情况,针对每一事件,我们都认真处理,尽量做到让每一位居民满意,及时让辖区的居民和单位忙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

    二、存在的问题

    1、社区办公室面积小,没有活动场所,每次召开会议和开展活动都很困难。

    2、鹿源春社区是老城区,有106栋楼,96%以上都是旧楼,由于线路老化年久失修,维修情况时有发生,加之物业弃管,社区工作者承担了物业部门的工作,牵扯了很大的时间和精力,影响了社区其他工作的开展。

    3、社区缺乏执法力度,自来水公司、供热部门和城管部门在解决居民问题时相互推诿,给社区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使居民的生活问题不能得到及时和圆满的解决。

    三、下步工作打算

    1、鹿源春社区将围绕“民生、稳定”积极建言献策。民生和稳定问题无小事,凡是涉及民生方面的热点难点问题和有关稳定的问题,我们都要认真倾听百姓呼声,积极向市、区纠风办和有关部门反映问题,积极建言献策,从点滴小事做起,持续改善和保障民生,切实营造好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2、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社情民意工作制度以及激励保障措施,及时整理上报联络员的意见建议,督促落实事件处理情况,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做到事件及时办理,不推诿,不扯皮,耐心细致回答居民问题,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呼声,积极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确保让居民群众满意。

    怎样写民情日记

    给你一篇范文吧。

    “刘主任,我房子的问题解决了,谢谢你们!”昨下午,江北区石马河街道瑜康社区,居民王月森专程向工作人员致谢。原来,困扰老王家几年的下水道问题被写进社区“民情日记”,经社区努力很快得到解决。

    王月森家住明瑜恒康小区,两年前开始,下水道常被堵,后来发现是房子下水管太小需更换。但要从楼上向下换水管,涉及家庭多,十分麻烦,问题一直也没能解决。

    前几天,水管又堵了。老王听说社区有个“民情日记本”,专门记录生活中的事情,便去社区反映。没过两天,社区就派人上门把困扰许久的问题解决了。

    从2005年9月开始实行的“民情日记”,已记下厚厚一本,本子已翻得脱页。第一项是明瑜恒康127-2-1的低保户王婆婆反映的记录。她认为水电费几个月累积收取,单次缴费过高,难以承受,希望按月收取。不久她的建议得到采纳。

    “民情日记”大多记录居民们咨询政策、法律知识,反映家庭矛盾或邻里纠纷,以及生活困难寻求帮助等内容。刘主任介绍,社区工作者每天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及时阅读这些意见,尽快为居民解决。同时社区还推出焦点公示栏,把居民需要了解,或得到解决的信息,及时公布在社区的公共宣传栏内。

    昨下午,社区居民吕子玉和一位朋友来到公示栏前查看信息。她说:“我们反映的很多问题都能解决,比较实在。”

    社情民意信息的例文

    应尽快建立我市交通道路维修预警机制

    今年入春以来,我市的道路损坏严重,许多路面反浆严重或坑洼不平,给人民生活带来了诸多不变,更影响了城市的文明建设。

    为什么我市的交通道路破损这样严重呢?原因是多方面的,像工程质量差、东北寒冷的气候,使道路容易反浆、鼓涨等,但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市交通道路维修机制太落后、太教条。像道路破损后只能等到春天才开始维修,结果破损面越来越大,淘挖的坑也越来越深,影响了车辆的正常行驶并时常发生交通事故。

    为保证我市交通道路完好无损、畅通无阻,应尽快建立交通道路维修预警机制。设立专门预警举报电话,如“176”“667”等;发现破损路面应及时上报,马上维修;要提高全市人民的爱路、保路意识,并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只有这样,我市的交通道路管理才能上一个新台阶。

    (参见《应用写作》杂志2008年第10期《从两篇例文看社情民意信息的写作要点》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