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论文范文
外国文学论文-急求“学习外国文学的意义”的3000字论文
摘要:结合《西方文学史》的教学实践,提炼且辨析了高校文学课教学的十大关键词:脱稿、幽默、激情、表演、技术、借鉴、比较、故事、逻辑、灵魂。
前五个关键词是就“如何讲”而言的,后五个关键词是就“讲什么”来说的。 关键词:文学课《西方文学史》十大关键词 在高等院校里,文学课被当作最好上的课。
出现这样的观点同文学的特点有关:文学作为人学,和人们的现实生活、心灵诉求息息相通,因此学生喜爱听文学课;文学作为美学,具有超越专业的生动性,因此学生容易听懂文学课。不过,“好上”不等于一定可以“上好”。
能否“上好”文学课,主要取决于教师自身的态度和素质,取决于他在“讲什么”和“怎样讲”方面的理解和造诣。 笔者想结合自己主讲《西方文学史》的直接经验和体悟,谈谈高校文学课教学的十大关键词。
前五个关键词着眼于“怎样讲”,后五个关键词着眼于“讲什么”。 一、脱稿 对于一名老师来说,脱离讲稿并不是一个最高的要求,而是一个最基本的素质。
课堂教学最忌讳照本宣科。 在“前多媒体时代”,照本宣科是指念教材或者念讲稿,在多媒体时代,照本宣科又增加了一种新方式:念多媒体课件。
出现“照本宣科”的情况,是因为老师没有用更多的心思和时间来撰写、记诵自己授课的武林秘籍:一本个性化的抽屉讲稿。 脱稿为课堂教学的成功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很多成功的老师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完全脱稿。
一篇很好的讲稿,如果是念出来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学生对你的专业水准和职业态度也会产生一些怀疑。相反,如果讲稿写得弱一些,但如果是脱口而出的话,也会赢得学生的尊重和好感。
他们会觉得自己遇到一位非常敬业的老师,这时在心中可以给你打上七八十分了。鉴于这种认识,笔者不管遇到什么样的讲稿,都力争熟练地背诵下来,比如普希金的诗歌、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台词、列夫·托尔斯泰笔下人物的独白,以及以中国文学为参照系时涉及到的《诗经》和《楚辞》等。
当做到手中无教案、眼中无教案,甚至心中无教案后,自然就可以追寻更高的授课境界了。 二、幽默 记忆讲稿,固然重要,但是还需要将讲稿生活化、口语化。
写论文和上课的区别就在于:写论文是用来看的,上课是用来听的。人的视觉更有耐心,可是人的听觉却非常挑剔。
因此,写论文是将生活提升为理论,而上课是将理论还原为生活。在将讲稿生活化、口语化的过程中,幽默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
幽默当然不是指讲一些与课程内容无关的笑话,而是指用非常通俗、大众化的语言,如适当借用一些流行歌词、影视对白、广告语、歇后语、方言俗语等,表达某些学术性的思想。 换句话说,同一种思想,你可以用呆板的书面语说,也可以用灵动、活泼,让人回味无穷的口语来说。
比如,你可以说海伦是希腊半岛最美丽的女孩,也可以说海伦是“希腊半岛的岛花”;你可以说阿喀琉斯在海边伤心落泪,也可以说阿喀琉斯“一个人流泪到天亮”,他的遭遇让我们深深地懂得了“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你可以说奥德修斯之所以能够返回故乡是因为他一直想着返回故乡,也可以说“如果你知道去哪里,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你可以将达吉雅娜写给奥涅金的情书打在课件上读一遍,也可以用陈楚生的歌词给概括出来:“有没有人曾告诉你,我很爱你”。 有人认为幽默是天生。
其实不完全使然。幽默与其说是一种先天的能力,不如说是一种后天的态度。
比如,深受人们欢迎的教学大师易中天就以“易式幽默”而著称。但据他自己爆料,他上课时所用到的很多幽默话语都是平时绞尽脑汁设计好的。
尽管有部分学者或“高层次”的听众对易中天的幽默不以为然,扣上“哗众取宠”的大帽子,但是,如果每一位大学老师能够像他这样热爱教学,用心备课,并且达到他那样的语言水准,我们就无法苛求他做得更多、更好了。 当然,如果先天缺乏幽默细胞,后天也对幽默不感兴趣,那么,还可以像于丹那样激情四射,尽管于丹的授课方式也不是所有的人都习惯和欣赏。
三、激情 激情或许是一种最可意会而难以言传的东西。激情是自信的表现,而自信来源于老师经过艰苦的努力,对授课内容的把握达到烂熟于胸、信手拈的程度。
一个埋头念教案的老师不会有激情,一个满口书面语的老师难以有激情。激情需要一定的普通话水平,但两者没有必然的联系,有的老师普通话水平不高,但是丝毫不影响他激情四射。
激情需要讲究授课的节奏,如分析希腊神话的内涵时,可以用轻快的节奏;朗诵普希金的《致凯恩》时,可以用沉醉的神情;讲解列夫·托尔斯泰时,可以用深沉的语调。 激情是一种投入,简单地说,老师先要打动自己,然后才能打动学生。
不过,激情不是煽情,如果说是,那也是一种自然的煽情,是情到深处的一种自然深华。而煽情呢,就是做作的激情,毫无准备、突兀的激情了。
这好比唱摇滚乐,高明的摇滚歌手会用他的音乐和歌唱将一首歌自然地推向高潮,全场观众也在不知不觉中抵达到一种沉醉、亢奋的状态。 而低劣的歌手,不是想用歌声和音乐打动观众,而是一上舞台,先自己莫名其妙地high起来,在那里又蹦又跳,。
关于外国文学的毕业论文写那方面比较好??
论题:
1、《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的风格比较
2、论《俄狄浦斯王》与古希腊命运观
3、论《神曲》中的象征手法
4、《十日谈》与人文主义
5、论《堂吉诃德》的讽刺意义
6、从《哈姆雷特》看莎士比亚的悲剧艺术
7、论《威尼斯商人》的喜剧手法
8、《伪君子》与古典主义“三一律”
9、《伪君子》的理性喜剧的悲剧底蕴
10、《鲁滨逊漂流记》与近代市民文化
11、论《浮士德》与浮士德精神
12、《抒情歌谣集》与浪漫主义诗论
13、论《草叶集》中的自我形象
14、论《人间喜剧》中的人物再现法
15、《红与黑》与个人奋斗
16、论《双城记》的人道主义原则
17、奥斯丁与《傲慢与偏见》研究
18、艾米莉与《呼啸山庄》研究
19、勃朗特与《简·爱》研究
20、《简·爱》与女性尊严
21、从《安娜·卡列尼娜》看托尔斯泰的女性观
22、“卡拉玛佐夫气质”的内涵探析
23、论《罪与罚》中的“罪”与“罚”
24、海明威与《老人与海》研究
25、悲剧英雄:论《老人与海》中的老人形象
26、论《等待戈多》的荒诞派戏剧特征
27、论《喧哗与骚动》的复调性
28、哈姆莱特与堂吉诃德形象比较
建议:
选择论题时应选题目较小的,这样容易把握文章。如果论题太大,涉及内容太广,这样文章显得杂乱,而且没有深度。
关于外国文学的毕业论文写那方面比较好??
论题:
1、《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的风格比较
2、论《俄狄浦斯王》与古希腊命运观
3、论《神曲》中的象征手法
4、《十日谈》与人文主义
5、论《堂吉诃德》的讽刺意义
6、从《哈姆雷特》看莎士比亚的悲剧艺术
7、论《威尼斯商人》的喜剧手法
8、《伪君子》与古典主义“三一律”
9、《伪君子》的理性喜剧的悲剧底蕴
10、《鲁滨逊漂流记》与近代市民文化
11、论《浮士德》与浮士德精神
12、《抒情歌谣集》与浪漫主义诗论
13、论《草叶集》中的自我形象
14、论《人间喜剧》中的人物再现法
15、《红与黑》与个人奋斗
16、论《双城记》的人道主义原则
17、奥斯丁与《傲慢与偏见》研究
18、艾米莉与《呼啸山庄》研究
19、勃朗特与《简·爱》研究
20、《简·爱》与女性尊严
21、从《安娜·卡列尼娜》看托尔斯泰的女性观
22、“卡拉玛佐夫气质”的内涵探析
23、论《罪与罚》中的“罪”与“罚”
24、海明威与《老人与海》研究
25、悲剧英雄:论《老人与海》中的老人形象
26、论《等待戈多》的荒诞派戏剧特征
27、论《喧哗与骚动》的复调性
28、哈姆莱特与堂吉诃德形象比较
建议:
选择论题时应选题目较小的,这样容易把握文章。如果论题太大,涉及内容太广,这样文章显得杂乱,而且没有深度。
外国文学史课程论文有哪些
你要的是这个吗?外国文学论文论题1.重读《美狄亚》2.重释列那狐形象3.重评希斯克厉夫(《呼啸山庄》)4.对《日瓦戈医生》的再认识5.解读凯尔泰斯·伊姆雷的《无命运的人生》6.解读君特•格拉斯的《剥洋葱》7.解读君特•格拉斯的《比目鱼》8.解读君特•格拉斯的《母鼠》9.解读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10.解读埃尔夫丽德·耶利内克的《钢琴教师》11.解读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象征内涵12.解读雷马克的《西线无战事》13.解读亨利希•伯尔的《莱妮和他们》14.希腊神话中的女神形象15.简论契诃夫笔下的女性世界16.屠格涅夫笔下的农民形象17.狄更斯小说中的儿童形象18.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的父亲形象19.君特·格拉斯小说中的诗歌21.J.D.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主人公霍尔顿·考尔菲德的形象分析22.探析《钦差大臣》的狂欢化23.从《小癞子》看流浪汉小说结构模式24.论《断头台》的复调性(艾特玛托夫)25.分析杜拉斯的《情人》的叙事技巧26.如何理解困扰当代西方的“荒诞”观?27.关于西方现代派文学中人的异化问题28.从悲剧《禁闭》看萨特的哲学思想29.论萨特的《局外人》的现代意识30.奈保尔的“殖民地文学”反映了被殖民者怎样复杂的思想?31.论卡夫卡对现代派文学创作的贡献。
32.《钢琴教师》中主人公埃里卡的自残说明了什么?33.解读迪伦马特的《老妇还乡》的现实意义。34.谈谈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哲学启示。
35.论君特•格拉斯小说的忏悔情结36.关于勒·克莱齐奥①勒·克莱齐奥与中国②勒·克莱齐奥创作中的乌托邦情结③勒·克莱齐奥创作的文化解读④勒·克莱齐奥作品的叙事艺术38.布克奖、俄语布克奖39.果戈理与中国(果戈理诞辰一百周年)40.从拉斯柯尔尼科夫的犯罪心理结构看潜意识的作用41.中世纪文学与基督教的关系42.堂吉诃德与哈姆雷特形象比较研究。43.试论巴尔扎克的世界观与创作方法的矛盾。
44.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中的宗教问题研究。45.卡夫卡小说中的异化主题46.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形象47.论《俄狄浦斯王》的冲突艺术美48.《亨利四世》中的福斯塔夫形象49.《傲慢与偏见》的戏剧叙述50.《呼啸山庄》的叙述技巧与结构艺术51.劳伦斯小说艺术的现代倾向52.从《愤怒的葡萄》看斯坦倍克与基督教文化53.论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中的孤独意识54.茨威格小说人物精神世界探幽55.卡夫卡及其作品中的荒诞意识56.论福克纳短篇小说的乡土情结57.萨特存在主义“境遇剧”与自由58.艾特玛托夫小说中的神话模式 60.沉默与爆发的魅力——试论苔丝悲剧中的性格因素61.从海丝特的悲剧看《红字》对清教思想的批判62.中西文学中的人文精神63.探析“雷雨”的审美内涵--奥斯特洛夫斯基《大雷雨》与曹禺《雷雨》之比较64.希腊神话与中国神话比较研究65.东西方戏剧“弃妇”形象比较研究66.西方文学与宗教神话原型67.中国近代戏剧形式与外来文化68.中国的武侠小说与西方骑士文学比较研究69.《雷雨》与《娜拉》比较研究70.《雷雨》中的宗教文化色彩71.繁漪和伯莎比较研究72安娜和娜拉比较研究73.由简•爱、娜拉和安娜的命运看女性意识的觉醒74《鲁滨逊漂流记》的基督教色彩75.西方宗教文化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76.中西长篇小说的结构差异比较研究77.梁启超文学创作中的外来文化因素78.黄遵宪诗文创作中的外来影响79.徐志摩诗歌中的英国形象80.朱生豪译品中的英国形象81.英国浪漫文学思潮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影响82.屠格涅夫和沈从文文学创作中的自然人文景观比较研究83.林黛玉与简爱形象比较84.复仇母题研究---《哈姆雷特》、《基督山伯爵》、《呼啸山庄》、《赵氏孤儿》等相关作品比较研究85.陈白露与茶花女悲剧比较86.鲁迅与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心理描写比较87.拜伦的《该隐》与鲁迅的《狂人日记》比较88.追求个性解放的女性----安娜与繁漪比较研究89.安娜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比较研究90.阿Q与堂吉诃德比较研究91.郝思嘉与王熙凤比较研究92.《俄狄浦斯王》与《雷雨》艺术魅力比较93.郁达夫的“零余人”与西方文学的“多余人”比较94.中西爱情诗比较研究95.中西文学中的“负心汉”形象比较96.中西“风尘女子”形象比较97.屠格涅夫对沈从文文学创作的影响98.中西文学中的“异化”母题比较研究 99.中西文学中的“死亡结局”对比研究100.余华的《活着》与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的老人形象比较研究101.屠格涅夫对中国文学作家的影响102.尼采对鲁迅文学创作的影响103.中西十四行诗比较研究104.“恋母情结”母题在中西文学作品中的对比研究。
想个外国文学史论文题目和大概主题范围,要求含作品分析,只一个角
你要的是这个吗?外国文学论文论题1.重读《美狄亚》2.重释列那狐形象3.重评希斯克厉夫(《呼啸山庄》)4.对《日瓦戈医生》的再认识5.解读凯尔泰斯·伊姆雷的《无命运的人生》6.解读君特•格拉斯的《剥洋葱》7.解读君特•格拉斯的《比目鱼》8.解读君特•格拉斯的《母鼠》9.解读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10.解读埃尔夫丽德·耶利内克的《钢琴教师》11.解读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象征内涵12.解读雷马克的《西线无战事》13.解读亨利希•伯尔的《莱妮和他们》14.希腊神话中的女神形象15.简论契诃夫笔下的女性世界16.屠格涅夫笔下的农民形象17.狄更斯小说中的儿童形象18.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的父亲形象19.君特·格拉斯小说中的诗歌21.J.D.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主人公霍尔顿·考尔菲德的形象分析22.探析《钦差大臣》的狂欢化23.从《小癞子》看流浪汉小说结构模式24.论《断头台》的复调性(艾特玛托夫)25.分析杜拉斯的《情人》的叙事技巧26.如何理解困扰当代西方的“荒诞”观?27.关于西方现代派文学中人的异化问题28.从悲剧《禁闭》看萨特的哲学思想29.论萨特的《局外人》的现代意识30.奈保尔的“殖民地文学”反映了被殖民者怎样复杂的思想?31.论卡夫卡对现代派文学创作的贡献。
32.《钢琴教师》中主人公埃里卡的自残说明了什么?33.解读迪伦马特的《老妇还乡》的现实意义。34.谈谈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哲学启示。
35.论君特•格拉斯小说的忏悔情结36.关于勒·克莱齐奥 ①勒·克莱齐奥与中国 ②勒·克莱齐奥创作中的乌托邦情结 ③勒·克莱齐奥创作的文化解读 ④勒·克莱齐奥作品的叙事艺术38.布克奖、俄语布克奖39.果戈理与中国(果戈理诞辰一百周年)40.从拉斯柯尔尼科夫的犯罪心理结构看潜意识的作用41.中世纪文学与基督教的关系42.堂吉诃德与哈姆雷特形象比较研究。43.试论巴尔扎克的世界观与创作方法的矛盾。
44.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中的宗教问题研究。45.卡夫卡小说中的异化主题46.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形象47.论《俄狄浦斯王》的冲突艺术美48.《亨利四世》中的福斯塔夫形象49.《傲慢与偏见》的戏剧叙述50.《呼啸山庄》的叙述技巧与结构艺术51.劳伦斯小说艺术的现代倾向52.从《愤怒的葡萄》看斯坦倍克与基督教文化53.论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中的孤独意识54.茨威格小说人物精神世界探幽55.卡夫卡及其作品中的荒诞意识56.论福克纳短篇小说的乡土情结57.萨特存在主义“境遇剧”与自由58.艾特玛托夫小说中的神话模式 60.沉默与爆发的魅力——试论苔丝悲剧中的性格因素61.从海丝特的悲剧看《红字》对清教思想的批判62.中西文学中的人文精神63.探析“雷雨”的审美内涵--奥斯特洛夫斯基《大雷雨》与曹禺《雷雨》之比较64.希腊神话与中国神话比较研究65.东西方戏剧“弃妇”形象比较研究66.西方文学与宗教神话原型67.中国近代戏剧形式与外来文化68.中国的武侠小说与西方骑士文学比较研究69.《雷雨》与《娜拉》比较研究70.《雷雨》中的宗教文化色彩71.繁漪和伯莎比较研究72安娜和娜拉比较研究73.由简•爱、娜拉和安娜的命运看女性意识的觉醒74《鲁滨逊漂流记》的基督教色彩75.西方宗教文化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76.中西长篇小说的结构差异比较研究77.梁启超文学创作中的外来文化因素78.黄遵宪诗文创作中的外来影响79.徐志摩诗歌中的英国形象80.朱生豪译品中的英国形象81.英国浪漫文学思潮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影响82.屠格涅夫和沈从文文学创作中的自然人文景观比较研究83.林黛玉与简爱形象比较84.复仇母题研究---《哈姆雷特》、《基督山伯爵》、《呼啸山庄》、《赵氏孤儿》等相关作品比较研究85.陈白露与茶花女悲剧比较86.鲁迅与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心理描写比较87.拜伦的《该隐》与鲁迅的《狂人日记》比较88.追求个性解放的女性----安娜与繁漪比较研究89.安娜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比较研究90.阿Q与堂吉诃德比较研究91.郝思嘉与王熙凤比较研究92.《俄狄浦斯王》与《雷雨》艺术魅力比较93.郁达夫的“零余人”与西方文学的“多余人”比较94.中西爱情诗比较研究95.中西文学中的“负心汉”形象比较96.中西“风尘女子”形象比较97.屠格涅夫对沈从文文学创作的影响98.中西文学中的“异化”母题比较研究 99.中西文学中的“死亡结局”对比研究100.余华的《活着》与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的老人形象比较研究101.屠格涅夫对中国文学作家的影响102.尼采对鲁迅文学创作的影响103.中西十四行诗比较研究104.“恋母情结”母题在中西文学作品中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