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养老访谈报告范文

    关于社会养老问题的调查报告,请有过经验的学哥学姐指点!

    关于白土窑大队养老问题的调查报告社会调查人:米志伟社会调查主题:坝上农村的养老问题社会调查地点:河北省张家口市沽源县白土窑乡白土窑大队社会调查时间:2005年8月住得最差的是老人,穿得最破的是老人,吃得最不好的还是老人……我村总人口1070人,其中60岁到70岁的老人有73人,70岁到90岁以上的老人有33人,其中孤寡老人16人。

    从小到大令我耳濡目染的是老人遭受儿媳唾骂,无人养老的事件屡见不鲜,让人心痛。老人为子女忙碌一生,到头来却落得无人养老,遭人嫌弃……于是,我针对坝上老农的养老问题作了调查,调查报告如下:一、农村养老问题现状无儿无女的老人怎样养老?针对这个问题,我对本村孤寡老人周占富进行了采访。

    周占富,男,64岁,无儿无女、双目失明,不从事任何劳动,生活完全靠别人给养。从谈话中得知他的8亩口粮田已被弟弟耕种,每年弟弟给他两袋麦粒儿,最多300斤。

    除了大队每年给的4袋面粉,再无其他收入。当问及这些东西是否够吃时,周老汉哽噎了,“饿不死就可以了!”这就是他随后的回答。

    而她的医疗保障也只不过是捡破烂换来10块钱的止痛片。我为这样的回答而心痛,但伤心存疑惑:县里有养老院,村支部为什么不将他送到那里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又采访了村支书张守玉。

    他说,咱处于北方的坝上,县是贫困县、村是贫困村。村里的收入甚微,全村的孤寡老人的面粉前就将村支部的收入花去一大半,那么多人的养老费哪里掏得出呀,国家颁布了减负政策,也不敢往人头上均摊啊,再说村民们也不同意嘛,村里管的也只能这么多了。

    有儿有女的老人怎样养老?针对这个问题,我又走访了村里的冯瑞莲老人。冯瑞莲,女,80岁。

    在农村80岁已是高龄,而她的养老问题却成了全村人的话柄。她有5个儿子1个女儿,当她被问及关于养老问题时,老人就一个劲儿的哭,不作任何回答;当再问及关于儿女的赡养问题时,老人就开始装聋了,回答了一些不相干的话。

    我想老人的儿女很是不孝顺,老人受了很大的委屈,但又顾及面子或是怕子女们知道自己说他们的坏话便难以启齿。对她的了解却是从旁人口中得知的。

    老人的口粮地让给二儿子种了,当她拿着口袋向二儿子要粮食的时候,遭来的总是二儿媳的一顿臭骂;再去其他的几个儿子那里,得到的却是同样的结果,还怪她把地给别人种了。老人有两个儿子住在城里却很少回来看望她,没办法只好去了总给自己脸色看的女婿家。

    吃的问题是解决了,可是老人每天还得干繁重的家务活,打扫家,喂鸡、猪,做饭……样样离不开她啊。温饱问题好不容易才解决,更不用提医疗费了。

    当然有的老人儿女好些,可是老人的医疗问题却得不到保障,往往是病了无人管。父母为子女操劳一辈子,到头来无人养老,或是看脸色活着,为什么呢?二、农村养老难的原因分析首先,其实无论老人有无儿女,养老难的原因是一样的。

    农村人口素质低,农村经济落后,没文化使得媳妇女婿们不懂得爱屋及乌,没有爱心,也使得村民们毫无同情心,可见我们的礼仪之邦礼仪何在?没有文化使得人们不知亲情的可贵,不知友情、乡情的重要,使得人们不知什么是同情。人需要的不仅是物资的供应,他们还需要儿女的理解、关爱,以及心与心的交流。

    无知让老人们的这点需要成为奢求,用不可得;无知也让乡亲们变成了吝啬鬼,不舍的掏出均摊在自己头上的几十块钱……硬是变成了鲁迅笔下麻木不仁的人了。人口素质低下已是农民养老难的根本原因了。

    其次,农村经济落后。这是直接原因,我村以农业为主、牧业为辅。

    我村土地贫瘠,又没有草坡,农业收入微乎其微,全村几乎家家入不敷出。如果家里再供个高中以上的学生就得靠借贷度日了。

    用一位农民的话来说就是“我连自己都顾不过来,哪里顾得上我老妈呀!”是啊!如果真是这种情况,即使是有孝心可也无能为力啊。难怪媳妇见了婆婆就像见了仇家似的, 是贫穷让人变成了吝啬鬼。

    第三,国家的分配制度是不公平。建国初期,为了推进工业的发展,国家颁布了好多有利于工人的政策,其中一条就是工人退休之后可以向国家领取退休金。

    我们不得不承认:最受苦、受累的是农民;经济收入低,地位最低还是农民。农民同样会退休,但不会领取退休金,所以靠的依旧是田地、儿子啊!农业是国家的根本,民以食为天,农民做着最平凡但又最根本的贡献,农民老了之后却得不到最起码的生活保障,这就是不公平。

    如果农民也可以领取退休金,那些老人就不必为衣食而担忧了,更不会挤在儿女屋檐下忍气吞声了。三、如何解决农村养老问题针对以上原因,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

    我们都知道教育与经济一环紧扣一环,一环影响一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所以我们要实实在在落实物资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实践“三个代表”创建和谐农村氛围。

    我国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民已经先富起来了。现在先富的人和地区要充分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

    于是,国家实施了开发大西北的战略计划,我想大西北的农村也像我们一样有着养老难的问题。据此我提出以下建议:国家应多向这些地区投资,兴建初、高等学校,将东。

    求一篇社会养老的调查报告

    人总是要老的,这是一种客观的不可逆转的趋势。人老的直接后果就是获得生存条件的各种能力逐渐丧失,那么,曾经为这个社会做出过贡献的老人们在其获得生存的能力逐渐失去时,谁应该向老人伸出援助之手,为其提供物质和精神的帮助呢?这就是养老问题。随着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的实施,拥有中国大多数老年人口的农村地区将迅速出现家庭小型化的倾向。同时,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动、农村年轻一代道德观念的下降等因素,都使得传统的家庭养老形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中国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的基础分析 养儿防老是中国农村几千年的传统养老方式,这种以家庭作为最基本的养老模式得以长期存在的基础是什么?对这个问题的深层次研究将成为我们设计今天的农村养老制度的重要参考依据。 (一)家庭养老的客观条件分析 1.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家庭养老的前提条件 新中国建立以前的两千多年中,中国农村一直处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社会。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是一种不发达的经济形态,低下的生产力将农民紧紧地束缚在一块块土地上而无其它谋生手段,封闭的交往形式又使农民只能依靠自身积累经验而无其它获取知识的途径。于是,对土地和耕作知识的拥有就成了社会继承与世代交替的重要内容。土地是父母的私有财产,父母退出生产领域后,并不放弃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权,子女要想获得土地必须以赡养父母为代价。同时,子承父业是传统农民家庭的突出特点,后代不仅由父母抚养成人,而且还从父祖那里学会谋生的技能,继承一定的产业和土地,这种生活上经济上的高度依赖使得他们自觉服从父辈祖辈的制约,不敢有丝毫违抗。 父辈们靠土地生产生育,培育后代;子辈们靠土地维持生活,赡养老人,土地构成百姓们家庭养老的重要经济来源。为了确保农民拥有土地,历代政府实施了一系列土地分配政策,如井田制,占田制和均田制等。除了土地制度之外,政府还通过法律条文,严禁子孙与父母分家分财。《唐律•户婚律》规定,“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明律》规定,“凡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立户籍,分异财产者,杖一百。”法律之所以如此规定,其目的就是为了稳定家庭养老的经济基础。 二、现代社会中国农村家庭养 老方式面临的挑战 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社会经济现代化以及人口流动的过程中,中国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开始面临许许多多的挑战: (一)家庭规模缩小、核心家庭增多、家庭功能弱化。 生育率下降、子女减少和居住方式的代际分离还使得子女对老 年父母的照料产生了许多困难。子女多意味着老年人有较多的支持来源,独生子女现象的出现使得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变得异乎寻常的困难。总之,家庭的小型化和核心家庭的增多,使得家庭的养老功能弱化,同时居住方式的代际分离也意味着健康不佳的老年人在经济供养之外还面临生活不便、照料不够、精神苦闷等问题。 (二)竞争压力增加、人口流动加快、代际倾斜严重。现代社会人口流动越来越快,大量农村的年轻人进城打工。迫于岗位的竞争压力,忙于工作和事业,使他们无暇顾及老父和老母;同时,一些青年夫妇较重视子女的教育和成长问题,有限的时间、精力和财力都向独子或独女倾斜,产生了“重幼轻老现象”,这对老年父母的心理健康和实际的生活质量都产生了负面影响。 解决农村养老问题,除了加强对全社会的尊老、敬老的宣传教育,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养老的传统美德外,在依法治国的今天,还要依靠完善法制。但是,我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部单独的农村养老法,有关农村养老的问题散见于《婚姻法》、《老年人权益保护法》、《继承法》、《保险法》、《民法通则》等等之中,这种分散的规定方法不仅容易造成彼此的不协调,而且影响到农村养老制度的实施。考虑到中国农村的特殊性和养老保障的复杂性,笔者认为,本着“以家庭养老为主导、强化社会养老保险、引进商业养老保险,建立多种形式并存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农村养老立法价值取向,我国农村养老法律体系可按以下思路构筑: 第一,尽快制订农村养老基本法——《农村养老保障法》,农村养老保障法可以作为我们正在制订中的《社会保障法》的部门法。其主要内容应当包括:农村养老的原则、农村养老的形式、农村养老的种类、农村集体养老机构及其性质、家庭养老的内容、集体养老的内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内容、社会养老保险机构及其性质、农村社会养

    我要写一篇调查报告关于社区离退休人员的闲暇生活调查

    第一节 前言 一、 背景 人口老龄化是二十一世纪最突出的社会现象。

    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1.3亿,预计21世纪中叶将达到4亿左右。这表明,老龄问题已成为世界范围的大事,应受到全世界普遍关注和重视。

    在世界范围内老龄化速度日益加快的今天,老年人生活方式的改进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已成为城市老年发展的重点和焦点,了解各阶层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和思想状况,也越来越有了很大的必要性。 二、 课题选择的原因 老年人在社会上是一种弱势群体,尤其是在人口老龄化过程日益加快的今天,为了给老年人提供更多的服务,我们有必要对老年人的生活状况进行一番了解。

    我们是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了解老年人有利于巩固我们所学专业知识,增强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老年人生活是整个社会生活当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可以通过了解老年人来了解社会状况,进一步的丰富我们的社会知识,为以后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工作者积累一些经验。

    三、 研究的意义 通过调查可以了解老年人在生活方面的需求,再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为他们度过一个幸福愉快的晚年创造条件,为我国老龄事业的开展提供依据,通过对老年人和年轻人关系的研究,找出两代人思想、生活方式的差异,可以更好的加强两带人的沟通,使关系变的融洽,同时也可以进一步的弘扬尊老爱幼的社会风尚,建立尊重和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文化环境为精神动力,加强观念文化建设。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 研究对象(样本情况) 郑州市社区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 年龄性别构成: 年龄 (岁) 男 女 合计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60-65 40 41.7 25 50.0 65 44.5 66-70 36 37.5 15 30.0 51 34.9 71-75 15 15.6 6 12.0 21 14.4 76以上 5 5.2 4 8.0 19 6.2 合计 96 100.0 50 100.0 146 100.0 通过表格和柱状图可以看出: (一)、在本次调查过程中调查的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为1.92:1。

    (二)、60岁以上老年人各年龄组存活数岁增龄而下降。 婚姻状况:绝大多数是处于已婚状态,但也有一少部分人丧偶,其中有些丧失妻子或丈夫已长达几十年。

    政治面貌:很多都是无党派群众,但党员也占其中一部分。 文化程度:各个学历的都占有一部分,但最多的还是处于小学和初中文化水平。

    小学多的京 二、 资料的收集方法(抽样方法) (一)、采用我们小组共同设计的《郑州市社区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基本情况、生活方式、养老方式、与子女关系、生活满意度、生活水平、社会保险情况等几个方面。

    在本次调查当中我们一共发放问卷160份,回收有效问卷146份。 (二)、采用访谈法从更广泛的角度了解更多的内容,以收集到调查问卷以外的资料。

    (三)、在这次调查中我们采用的主要是非概率抽样中的偶遇抽样,即在各个社区和公园的过程中对所遇见的老年人进行随机的调查与访谈。 三、资料的分析方法 (一)、收集所有的问卷,将相关的题目进行分类,再用excel 对之进行统计分析和制作出图形。

    (二)、把访谈所得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出资料所反映的老年人的生活状况,以及通过这些所得到到的许多社会事实。 第三节 结果与分析 一、生活开支的主要来源: 靠退休金的占78.1% 靠子女供给的占13.7% 靠养老保险金的占2.1% 靠存款的占1.4% 其他的占4.8% 通过数据和图表可以分析出:社区中老年人生活开支是以退休金为主,也有一部分是靠子女供给,而养老保险金和存款所占比重却比较小,这说明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的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同时,我们还需要给老年人提供许多就业的机会,让他们不至于在退休后感觉到无所事事,认为自己老而无用。这样也可以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减少产生退休后不适应感的几率。

    提供就业机会也可以减轻国家和企业的负担,促进经济的发展。 二、希望哪种养老方式 家庭养老占56.2% 社会养老占34.2% 其他占9.6% 本数据和图形所表现内容为: 家庭养老比重要远远高于社会养老,说明当前在郑州市仍是以家庭养老为主。

    但社会养老也占有一定的比重,说明我国的社会养老在很大程度上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从家庭养老到社会养老,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经历中青年与老年人之间感情的割舍与淡化,因为我国属于传统型的社会,而且在长期的封建社会里,家庭养老占绝对的优势。

    但是从发展趋势来看,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以及家庭功能的减弱,社会养老的比重将会慢慢的增多。在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的今天,我们应更多的发展其他的养老方式。

    三、对老年人学习的看法 认为不应该学习的占 3.4% 认为“活到老学到老”的占71.2% 认为平时可以学一点的占25.3% 通过数据和饼图可以分析出: 大多数老年人都赞同“活到老学到老”,一部分人认为平时可以学一点,只有极少部分的人认为不应该学习。 这说明大部分的老年人都有学习的意识和愿望,都想与外界沟通,了解外部世界,不想产生老而无用的感觉。

    可以看出大部分的老年人不会因为青春不再就变得消极,因为退休就不问事实,把自己排除在社会之外。 从访谈中也可以看出这一点。

    跪求采访老人的新闻稿

    白叟安度晚年的乐土

    近年来,随着老年人人群的增长以及养老不雅念的转变,平易近办老年公寓逐渐走进“养老”的前台。日前,记者采访了位于大砂坪的花园式的纯平易近办老年公寓———兰州康乐老年公寓,其实施的专门医疗系统、文娱系统、住宿系统、教育系统、驴友度假系统,是真正关怀老年人、补充家子养老弊真个一种良好方式。

    三面绿树环抱,清晨鸟语花香。陪同着柔以及的古典音乐,院中央的不雅赏鱼怡然自得地周游,白叟们三两成群地或散步,或看书,或打麻雀(麻将),腿脚不便的白叟则尽情地享受着阳光的洗澡以及健身器材的磨砺,这就是康乐老年公寓中白叟的生活写真。据该公寓卖力人之一的曹主任介绍,这搭居住的70多位白叟,60岁到90岁不等,身体状态各别,不能自理的白叟有专门的护理人员进行照看。兰州康乐总部在兰州,同时在海南省海口市设立分院,秋冬季节以及春季组织老年人到那儿驴友、疗养。

    据相识,兰州康乐老年公寓总院以及兰州分院(省警察职业学院斜对于面)旅社式公寓已为白叟们提供了300多个床位,单人间、双人间、三人间不同,有3个专业医务室,医务人员可为入寓白叟提供医疗、保健、恢复健康、心理治疗服务,做到小病不恢复健康出院,大病不误诊。公寓一日肉、奶、蛋、果三餐自助营养餐,为白叟提供各取所需的可口、富含营养、易消化的保健食物。公寓每一天24钟头供应热水,无论春夏秋冬,要连结18摄氏度以上的室温,保证入寓白叟住得以及缓。还有阅览室、棋牌室等各类文化文娱设施。可以说,康乐为老年人提供了一个团体养老的快乐家园。

    本报见习记者李艳梅

    对父母的采访稿范文

    对父母进行的一次采访

    时间:

    地点:

    采访者:

    被采访者:

    采访者:爸爸妈妈,现在我是采访者,你们是被采访者,我问你们答,可以吗?

    父母:可以。

    采访者:爸爸,我想请问一下,您最近的工作情况怎样呢?

    爸爸:现在还可以,不过09年的金融风暴还是有挺大影响的,现在正在慢慢恢复。

    采访者:妈妈,我想请问一下,您对子女教育的有什么观点或看法呢?

    妈妈:现在许多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溺爱,只知道如何使自己的孩子过得舒服,玩得开心,而忽视了对孩子的培养,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孩子的依赖心理和厌恶劳动的思想。

    采访者:爸爸,请问您有什么教育孩子的方法呢?

    爸爸:我觉得应该让保持一种积极向上、乐观、的心态。尊重的是孩子作为一个人而拥有的对于快乐、温暖、安全、生存、爱、自由、交往、尊重、自我实现等等的需要。

    采访者:妈妈,现在很多家长为孩子请家教,请问您是怎么看的?

    妈妈:我觉得其实没有什么意义,最重要的是在课堂上认真听课,多思考,多做习题。不然请家教也是提高不了成绩的。

    采访者:这次的采访完毕,谢谢!

    访谈报告怎么写??有格式吗?我要写美在身边的访谈报告

    访谈报告,内容就是对某个人物的采访整理出来的文章,这种文体的确有一定的格式,但不是统一固定不变的。

    比如说,要我写访谈报告的话,我就会按这样的步骤来写第一步:写访谈主题。就是写一段总的内容概括,将这次访谈的目的与结果等内容整理成段。

    第二步:写出固定的格式。访谈形式、访谈对象、访谈时间、访谈人、被采访者介绍等。

    第三部:将你的访谈内容整理成文字以对话的形式写出来。如果你真的有访谈的话,就该做好笔记,甚至是带上一支录音笔记录对话的内容以便后期整理加工。

    如果你纯粹只是瞎掰掰(实际上没有进行采访),那你就一个人分饰两角,自己跟自己访谈吧!。

    采访父母的报告

    你可以参考一下写作要点:

    归根结底,一次采访无非是一场生动活泼而富于思想的交谈,具体的提问技巧包括:

    1、抓住核心问题,开门见山,切中要害。这种方法是一开始就提出硬性的、紧扣主题的问题,然后扩展为比较笼统的问题。它适用于采访那些善于言辞、敏于思考、感觉自信的对象。开门见山会让对方觉得你坦率有效率,切中要害可以使对方觉得你懂行,值得交谈。

    2、由浅入深,追问问题,发掘未知的细节。深度报道的提问有许多尖锐的问题,有时难免让记者碰壁,采访对象要么 拘谨不安,支支吾吾,谈不到要害,要么有心拒绝,闪烁其辞,加以敷衍。这就要求记者具备追问的毅力和技巧。可以先用一些宽泛的话题缓解气氛,逐渐引入正题;或旁敲侧击,追本溯源,引出未知的细节。

    3、诱导性的提问,引出生动活泼、论点鲜明的谈话。在诱导性提问中,采访对象得有较好的敏感性,并肯于争辩,而记者则需要掌握好谈话的时机,运用语气、声调或措辞来引诱对方作肯定性回答。诱导性提问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取决于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建立融洽关系的程度。因为诱导性提问容易使谈话达到互不相让的地步,但只要融洽关系得以保持,便可能引出意想不到的真话。

    4、适度的沉默。沉默也是深度报道采访提问中的一个重要的技巧,因为深度报道的提问多是要点性、针对性、独家类的提问,需要给采访对象留出思考和阐述问题的时间。聪明的记者一般不会打断采访对象的话,这样可能得到直接询问得不到的情况。故意地不露声色,有时同样有效。美国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迈克·华莱士说:“我发现,在电视采访中最有趣的做法就是问一个漂亮的问题,等对方回答完毕你再沉默三、四秒钟,仿佛你还在期待着他更多的回答。你知道会怎样吗?对方会感到有点窘促而向你谈出更多的东西。”

    善于观察与倾听,捕捉采访问答中所不能显现的事实。艾丰提醒所有的记者“在采访时别忘了带上眼睛和耳朵”。我们强调观察和倾听是因为深度报道采访需要记者全身心地投入,许多鲜为人知的原因和珍贵的新闻事实,都是记者调动所有感官包括心灵去感知到的。

    (1)选择正确的视角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这个视角可能是指宏观的,把握事物相互关联的全局视角;也可能是指记者个人情感、思想的视角;还可能是指在现场观察时的微观视角。总之,正确的视角加上细致的观察,会让记者获得准确的、直接的、富有特征的资料。

    (2)做一个有心的听众,邝云妙在《当代新闻采访学》中提出:一名记者,特别是一名老练的记者,应该是最善于倾听的人,而不是喋喋不休的人。的确,善于倾听的记者往往更容易有丰厚的收获,也更容易与采访对象沟通。稍纵即逝的新闻线索,谈话对象的弦外之音,都会因为你的有心倾听而被发掘,对新闻事实的领悟或许就会更接近其本来面目。

    采访具体要求:

    1.时间、地址的预约;

    2.如有变动,第二方案的制定;

    3.采访内容的拟定,包括问题的准备;

    4.事前对采访对象的背景了解和资料收集;

    5.事前对中大历史(包括康乐园和石牌)要有一定了解;

    6.对于是否可录音和照相要事先询问被采访者;

    7.采访进行时对主题的把握(尽量不要离题)、时间的控制;

    8.采访时要与被采访者形成互动;

    9.采访时注意自己的表情和语速、说话的清晰和明了;

    10.采访时遇到不清楚的地方要及时提问,绝对避免主观编造和添加;

    11.采访后可询问是否可以提供相关资料;

    12.赠送一定的礼品表示感谢;

    13.将完成的采访稿寄回给被采访人,请其过目并可适当让其修改;

    14.将最终出版物寄送一份给被采访人并再次表示感谢。

    敬老院的实践报告

    在一个庄严的法庭上,法官刚结束一件案子,判处被告每月按时给原告300元。

    这并不是一个欠债还钱的案件,这是一位年过七十仍以拾垃圾为生的母亲状告不孝子的案件……看着这一幕,不禁的让我疑问:中国这是怎么了?一向以尊老爱幼为传统美德的中国是怎么了? 今年暑假我和我们镇上的几位大学生来到了我们镇上的敬老院,看望住在那里的老人。老人们一看到冒着酷暑赶来看望他们的学生,立刻关心起来,拉着我们的手问寒问暖,十分关心我们各方面的情况,体现出了老一辈对年轻一代殷切的希望和关怀。

    我也详细询问各位老人的生活起居情况,与老人们聊起了家常,帮助他们打扫卫生,很快就融入其中。我们没有因为酷热的天气埋怨过一句,取而代之的是满腔的热情。

    因为这次看似普通的活动其中实际上蕴含了巨大的人性价值,它是一种美德,更是老人与大学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流与沟通。 当今社会,不知道孝敬老人的人不在少数,他们忘记了他们的父母含辛茹苦的把他们拉扯,在自己有能力挣钱吃饭后,就将年老的父母给抛弃!任由他们艰苦度日。

    在回来时大家都笑容满面的说:“来到这里,是一种教育,也是一种锻炼,老人需要社会的关心,社会也应该给予这些老人一定的关注。敬老爱老应该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常抓不懈的工作,我们当代大学生有必要和老人们多交流沟通,明白老人的苦处、难处,这有利于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

    老人,他们是社会的弱者,可曾经他们也是社会的创造者,祖国之栋梁! 到敬老院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将自己活力释放的同时,我们感到一种充实。这些活动很好的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风采,在我们镇上也赢得的一致好评。

    一方面培养当代大学生关心他人,敬老爱老的美德,另一方面也是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锻炼自己,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关心他们,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 老人,是需要我们关心的一个弱群体,我们应该不懈努力的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以报答他们曾经为社会做出的贡献!也将我们中国的传统美德继续更好的传承下来! 长征--历史的远征,早已不再是教科书上的简单记述,越来越多的史料被发掘、整理,从各个层面丰富着我们对这支军队的认识,那些光荣的前辈,也带着温热的呼吸,走到我们面前。

    当历史不再是已知的答案,而是回到一个创造的过程,就显得格外迷人。同时伴随着改革开放,走上前人的脚步,追溯前人的梦想。

    那些老革命老前辈留下的那些点滴,留给我们深深的感慨。长征已然不能重复,那个是时代那个环境那个时候的人造就了奇迹 ――长征。

    但我们依旧踏着长征那精神的脚步,去追寻我们自己的长征。 中学生,天之轿子也。

    可现在的中学生早已不能体会当年长征的旅途和艰辛。可以说,我们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

    幸运于出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时代下,不幸于不能体会到过去人们创造这一传奇历史的艰辛。我们所能做的或许在某个夜晚仰望天空,看着那被历史刻上的漫天繁星。

    中学是一座象牙塔,可我们走出象牙塔,要像红军一样去追求某种精神。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学生的此种思想道德教育建设,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努力营造社会和谐的良好氛围,让中学生们以实际行动为老人家送温暖、献爱心,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贡献青春力量。

    今年社会实践活动我组组织了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历来是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在校学生接触社会、锻炼自我、树立理想,培养和提高当代学生社会实践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我们选择敬老院,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关心老人还是应该从身边做起,我们身边就有老人。

    二是我们以为敬老院里可能会有过去参加红军的老党员,想去采访他们,这一点引起大多数同学的兴趣。 在许多人眼里,敬老院是孤寡老人的栖息之所。

    而现在,许多子女成群的老人主动走进了敬老院。他们有的以前是教师、工程师、干部,也有艺术工作者。

    选择敬老院,因为子女工作忙、家里楼层高、没人陪自己聊天;更因为在这里与同龄人朝夕相伴,共同的兴趣爱好,相近的人生观念,让他们更能感到夕阳无限好。 2009年2月9日我们到敬老院。

    走进大门一位热心的阿姨接待了我们,还一边给我们讲解敬老院的概况。 阿姨向我们讲解到:敬老院里其中50%以上的老人生活不能自理,多数患有神经官能症或老年痴呆症等疾病,给护理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而且交通不是非常方便。

    同学们分成了四个小组,前往不同的房间慰问不同的代养老人。起初在有些老人面前大家还显得很拘谨,但个别活跃性格开朗外向的学生十分热情带动了大家。

    有些老人患有老年痴呆症等等,同学们也耐着心和他们聊天,帮老人整理衣物,擦拭家具,听老人讲自己的过去,也与老人分享自己的校园生活。还为老人们表演了小节目,让这些在孤独中生活着的老人又一次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平时娇生惯养的我们,走出校园来到社会,走进老人。把老人当作朋友一样聊天,听老人们的事迹是如此的着迷,更让人感到高心的是,居然有的同学主动跑到外面小卖部买东西给老人。

    我们来的时。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