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范文澜许寿裳叔侄

    范文澜其人

    范文澜简介 (公元1893-1969年) 字仲潭,浙江绍兴人。

    一八九三年十一月十五日生。他出身子世代读书的家庭。

    一八九八年至一九O六年,范文澜在私塾读书。中学毕业后,于一九一三年,进北京大学文预科。

    翌年,入文本科国学门。校长蔡元培,文科学长陈独秀。

    一九一七年范文澜大学毕业后,任蔡元培私人秘书。一九一八年,经许寿裳介绍,到沈阳高等师范学堂任教。

    从一九二二年到一九二五年先后在天津南开中学、南开大学任教。一九二五年,五卅反帝爱国运动兴起,范文澜参加了天津人民群众的游行示威等活动。

    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失掉联系。一九二七年,在北京会见李大钊。

    范文澜常在课堂上讲共产主义,天津警备司令部要逮捕他,经校长张伯苓协助,于是年五月,离开天津,到北京。下半年起,在北京大学、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中国大学、朝阳大学、中法大学、辅仁大学任教,最忙时每周上课三十小时以上。

    这时,范文澜与个别党员以及党所领导的团体--教联、左联、互救会发生联系。一九三O年九月,阎锡山派兵查抄范文澜住宅,搜出《红旗》等书报文件,指为共产党而逮捕,经入营救获释。

    暑假后,为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国文系主任。十一月,周树人(鲁迅)至北京,在范文澜家中与左联等团体的代表会谈。

    一九三三年暑假后,为女子文理学院院长。一九三四年暑假后,又被反动派逮捕,经蔡元培等人营救获释。

    一九三五年,在中法大学任教。一九三六年,在河南大学任教。

    "七七"事变后,在党的领导下,范文澜创办抗战讲习班,亲自上课,积极从事抗日救亡活动。一九三八年六月,开封沦陷,随河南大学转移到鸡公山一带。

    不久,与党取得联系,在遂平创办抗日训练班,又随新四军在信阳一带开辟游击区,又在第五战区抗敌工作委员会做统战工作,长期奔波于桐柏山中。一九三九年九月,在竹沟镇加入中国共产党。

    一九四0年一月,到达延安,为马列学院历史研究室主任。一九四一年,为中央研究院副院长兼历史研究室主任。

    一九四三年,在中央宣传部工作。 抗日战争胜利后,范文澜因工作调动,于一九四六年四月到达晋冀鲁豫边区,任北方大学校长。

    一九四七年,兼历史研究室主任。一九四八年七月,北方大学与华北联合大学合并为华北大学,吴玉章为校长,范文澜为副校长兼研究部主任、历史研究室主任。

    一九四九年,随华北大学迁至北京。参加中华全国社会科学工作代表会议筹备会。

    九月,由该会推选,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一九五O年,华北大学历史研究室改为中国科学院中国近代史研究所,范文澜为所长。

    一九五一年,中国史学会成立,郭沫若为会长,范文澜为副会长,主持日常事务工作。一九五四年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一九五六年,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一九五九年,当选为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又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一九六五年,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一九六九年,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同年七月二十九日逝世于北京。 范文澜在私塾读书时,就已经读了四书、五经和《泰西新史揽要》等书。

    他尤爱读《礼记》"大同之世"、陶潜《桃花源记》。还瞒着塾师和家长,偷阅中国古典小说。

    中学时代,课外喜读翻译小说中的《鲁宾逊漂流记》、《国粹学报》上章炳麟等人的文章。大学时代,从刘师培治经、陈汉章治史,黄侃学文。

    常读《新青年》。在南开大学任教时,应顾颉刚之约,组织朴社,出版书刊。

    一九二五年出版的《文心雕龙讲疏》,是范文澜的第一部学术著作。一九二六年,出版了《群经概论》。

    一九三一年,出版了《正史考略》。《文心雕龙讲疏》改为《文心雕龙注》,于一九三六年出版。

    从范文澜早年三部学术著作看出,他文学、经学、史学都很精通。 此外,范文澜还于一九二九年编过一本"消遣苦闷的岁月"的资料书--《水经注写景文钞》。

    于一九三五年写过-本宣传爱国思想的通俗读物--《大丈夫》。以上这些书,还都是他接受马克思主义以前的作品。

    抗日战争以后,范文澜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的领导下,他在政治上不断前进,学术上也迈入了马克思主义的康庄大道。《中国通史简编》和《中国近代史》上册,是他以后半生精力撰写出来的两部重要著作。

    范文澜到延安后,开始撰写中国通史,以"为某些干部补习文化之用"。当时拟定"略前详后,全用语体,揭露统治阶级罪恶,显示社会发展法则等几条"。

    作为准绳。上册(上古到五代)于一九四一年出版,中册(宋辽到清中叶)于一九四二年出版,下册只完成鸦片战争到义和团运动部分,题名为《中国近代史》上册,于一九四六年出版。

    而上、中册合称《中国通史简编》。 《中国通史简编》的出现,是中国史学史上一个革命性的前进。

    该书一问世,就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严禁,这正好说明它的战斗作用。全国解放后,范文澜对该书的缺点,作了检查,主要是:非历史主义的观点;在叙述方法上,缺乏分析,头绪紊乱。

    接着,他提出了劳动人。

    绍兴有哪些名人

    绍兴名人

    ·庄文恭 ·祝绍周

    ·竺水招 ·竺可桢

    ·竺鸣涛 ·诸涨富

    ·朱自清 ·朱庆澜

    ·徐季良 ·周立伟

    ·钟群鹏 ·马寅初

    ·鲁迅 ·王羲之

    ·蔡元培 ·周作人

    ·任光 ·王献之

    ·吴觉农 ·陈建功

    ·陈翰馥 ·潘家铮

    ·沈家骢 ·范文澜

    ·孙伏园 ·周建人

    ·许寿裳 ·刘大白

    ·王守仁 ·嵇康

    ·贺知章 ·陆游

    ·大禹 ·勾践

    ·王思任 ·祁彪佳

    ·葛云飞 ·何赤华

    ·汪寿华 ·王一飞

    ·周恩来

    秋瑾 西施 唐婉 曹娥

    【历史】乔大壮怎么死的

    在许寿裳被害不久,钱锺书随历史学家李玄伯游台湾。由李介绍,钱锺书执后辈礼至波外楼寓所拜访,乔大壮盛情款待,即席畅饮吟咏。

    钱锺书写下《赠乔大壮先生》:一楼波外许抠衣,适野宁关吾道非。春水方生宜欲去,青天难上苦思归。耽吟应惜牛髭断,行酒何求食肉飞。着处行窝且安隐,传经心事本相违。

    1948年暑期后,台湾大学在当局施压下不再续聘,大壮先生愤然离台返回大陆,流寓南京、上海。1948年7月2日,大壮先生由上海去往苏州。

    《记波外翁》写道:“是日上午还由儿妇陪同访他的好友许森玉先生,晤言甚欢。返寓后,乘家人不备即搭车到苏州太安旅馆,写了遗书,再写一诗寄其弟子蒋崧君。诗云:

    白刘往往敌曹刘,邺下江东各献酬。为此题诗真绝命,萧萧暮雨在苏州。

    ……次日发现遗体,还悬一名片,书名‘责任自负’。”

    大壮先生的遗体于当月12日火化于灵岩山寺,同年11月归葬华阳潘家沟祖茔。

    讲一下范文澜的事迹

    范文澜(1893年11月15日-1969年7月29日)字仲云,浙江绍兴人,历史学家。

    曾在南开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大学、辅仁大学等校任教。主编《中国通史简编》,并长期从事该书的修订工作。

    还著有:《中国近代史》(上册)、《历史考略》、《群经概论》、《水浒注写景文钞》、《文心雕龙注》、《太平天国革命运动》、《范文澜史学论文集》等。一九一七年范文澜大学毕业后,任蔡元培私人秘书。

    一九一八年,经许寿裳介绍,到沈阳高等师范学堂任教。从一九二二年到一九二五年先后在天津南开中学、南开大学任教。

    一九二五年,五卅反帝爱国运动兴起,范文澜参加了天津人民群众的游行示威等活动。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失掉联系。

    一九二七年,在北京会见李大钊。范文澜常在课堂上讲共产主义,天津警备司令部要逮捕他,经校长张伯苓协助,于是年五月,离开天津,到北京。

    下半年起,在北京大学、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中国大学、朝阳大学、中法大学、辅仁大学任教,最忙时每周上课三十小时以上。这时,范文澜与个别党员以及党所领导的团体--教联、左联、互救会发生联系。

    一九三O年九月,阎锡山派兵查抄范文澜住宅,搜出《红旗》等书报文件,指为共产党而逮捕,经入营救获释。暑假后,为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国文系主任。

    十一月,周树人(鲁迅)至北京,在范文澜家中与左联等团体的代表会谈。一九三三年暑假后,为女子文理学院院长。

    一九三四年暑假后,又被反动派逮捕,经蔡元培等人营救获释。一九三五年,在中法大学任教。

    一九三六年,在河南大学任教。"七七"事变后,在党的领导下,范文澜创办抗战讲习班,亲自上课,积极从事抗日救亡活动。

    一九三八年六月,开封沦陷,随河南大学转移到鸡公山一带。不久,与党取得联系,在遂平创办抗日训练班,又随新四军在信阳一带开辟游击区,又在第五战区抗敌工作委员会做统战工作,长期奔波于桐柏山中。

    一九三九年九月,在竹沟镇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四0年一月,到达延安,为马列学院历史研究室主任。

    一九四一年,为中央研究院副院长兼历史研究室主任。一九四三年,在中央宣传部工作。

    抗日战争胜利后,范文澜因工作调动,于一九四六年四月到达晋冀鲁豫边区,任北方大学校长。一九四七年,兼历史研究室主任。

    一九四八年七月,北方大学与华北联合大学合并为华北大学,吴玉章为校长,范文澜为副校长兼研究部主任、历史研究室主任。一九四九年,随华北大学迁至北京。

    参加中华全国社会科学工作代表会议筹备会。九月,由该会推选,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一九五O年,华北大学历史研究室改为中国科学院中国近代史研究所,范文澜为所长。一九五一年,中国史学会成立,郭沫若为会长,范文澜为副会长,主持日常事务工作。

    一九五四年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一九五六年,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一九五九年,当选为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又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一九六五年,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一九六九年,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同年七月二十九日逝世于北京。

    范文澜在私塾读书时,就已经读了四书、五经和《泰西新史揽要》等书。他尤爱读《礼记》"大同之世"、陶潜《桃花源记》。

    还瞒着塾师和家长,偷阅中国古典小说。中学时代,课外喜读翻译小说中的《鲁宾逊漂流记》、《国粹学报》上章炳麟等人的文章。

    大学时代,从刘师培治经、陈汉章治史,黄侃学文。常读《新青年》。

    在南开大学任教时,应顾颉刚之约,组织朴社,出版书刊。一九二五年出版的《文心雕龙讲疏》,是范文澜的第一部学术著作。

    一九二六年,出版了《群经概论》。一九三一年,出版了《正史考略》。

    《文心雕龙讲疏》改为《文心雕龙注》,于一九三六年出版。从范文澜早年三部学术著作看出,他文学、经学、史学都很精通。

    此外,范文澜还于一九二九年编过一本"消遣苦闷的岁月"的资料书--《水经注写景文钞》。于一九三五年写过-本宣传爱国思想的通俗读物--《大丈夫》。

    以上这些书,还都是他接受马克思主义以前的作品。抗日战争以后,范文澜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的领导下,他在政治上不断前进,学术上也迈入了马克思主义的康庄大道。

    《中国通史简编》和《中国近代史》上册,是他以后半生精力撰写出来的两部重要著作。范文澜到延安后,开始撰写中国通史,以"为某些干部补习文化之用"。

    当时拟定"略前详后,全用语体,揭露统治阶级罪恶,显示社会发展法则等几条"。作为准绳。

    上册(上古到五代)于一九四一年出版,中册(宋辽到清中叶)于一九四二年出版,下册只完成鸦片战争到义和团运动部分,题名为《中国近代史》上册,于一九四六年出版。而上、中册合称《中国通史简编》。

    《中国通史简编》的出现,是中国史学史上一个革命性的前进。该书一问世,就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严禁,这正好说明它的战斗作用。

    全国解放后,范文澜对该书的缺点,作了检查,主要。

    鲁迅的那个好友是叫许寿裳还是许寿棠

    许寿裳(1883~1948),字季 ,号上遂,绍兴赵家坂人。现代著名教育家和传记文学作家。早年曾就读于绍郡中西学堂和杭州求是书院。1902年秋,以浙江官费派往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与鲁迅相识,遂成终生挚友。1904年,考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史地科,并于同年冬天,加入反清革命组织光复会。

    1909年4月,许寿裳自日本回国,任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教务长。1911 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赴南京筹建教育部。1912年5月, 随部迁往北京,任教育部佥事、科长、参事和普通教育司司长,兼任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1917年底,奉派出任江西省教育厅厅长。1922年出任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校长。1927年初,应聘赴广州中山大学任教,同年10月,蔡元培创办大学院,他应邀出任秘书长。翌年任中央研究院秘书处主任。1934年起,他出任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院长,创办《新苗》院刊。1946年任台湾编译馆馆长。 1948年2月18日,许寿裳在台北寓所惨遭歹徒杀害。所著有《章炳麟传》、《我所认识的鲁迅》、《中国文字学》、《传记研究》等。

    许寿裳的介绍

    许寿裳(1883—1948),字季茀,号上遂,浙江绍兴人,中国近代著名学者、传记作家。早年就读绍郡中西学堂和杭州求是书院。1902年以浙江官费派往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与鲁迅认识,成为终身挚友,1937年与周作人共同编撰《鲁迅年谱》。历任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成都华西大学、西北联大等校教授。1946年台湾行 政长官陈仪邀请许寿裳主持台湾省编译馆,不久编译馆裁撤后并入教育厅管辖,转往台湾大学任教,常批评国民党派所主导的法西斯教育改革。1948年2月18 日,许寿裳在台大宿舍被暗杀身亡。

    《许寿裳谈鲁迅》的主要内容

    许寿裳是近代中国的先觉者、先行者,一位诚爱的君子,“一座进步自由的灯塔”,他壮年警言:“有国家而无国民,有法令而无自觉,人道无光,性灵悉死.兽界耶?枯骨耶?”

    他是同盟会元老,为人温和,与世无争,“老实有余机变不足”(鲁迅),但善恶分明,嫉恶如仇,他坚持宣传鲁迅思想,1948年2月18日夜,在台北遇害。

    他与鲁迅同为绍兴人,是同乡;一起留学日本,是同窗,相交相知三十余年,是挚友,是鲁迅“常常引以自豪”平生“生死不渝的至友”(许广平)之一。许文在谈鲁迅的三四百万文字中,无疑是“珍品中的珍品”;它把鲁迅“人间烟火的一面,平民化的一面”都形象化了,字里行间跳跃着一个“活的鲁迅”,一个“真的鲁迅”,一个“思想的鲁迅”再现了一个“诗人的鲁迅”,一个“预言家的鲁迅”一个“精神斗士的鲁迅”。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