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教案范文
网络技术的教案
《计算机网络简介》教案所用教材:《信息技术》,陈纯主编,《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所教章节:第四章《计算机网络基础》第一节《计算机网络简介》一、教材分析:第四章《计算机网络基础》是高中《信息技术》的重要内容,而网络的简介又是学生进入网络世界的门槛,学好这一节内容可以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有整体性的认识,在前两节上网操作的实践经验上进行理论小结,由对网络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不仅让学生“知其然”,更要让其“知所以然”,在以后更深入地实践操作学习中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本节主要从计算机网络的含义、计算机网络的作用和计算机网络的分类等三个方面对计算机网络进行简介,其间安排了两个有关服务器与工作站、传输速率的“小知识”以进一步扩宽学生的视野。其重点在于网络的作用与分类,难点在于通信协议、服务器、工作站专业术语的理解等。
另外,由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教材上的个别表述已经欠妥,有待商榷。如讲通信设备时提到 “常见的网络设备有网卡、网桥、网关、路由器等”,其中的网桥与网关功能已经逐步被交换机、路由器所取代;又如讲广域网时提到“广域网的速度要比局域网低得多”,但随着千兆位以太网、ATM以及10G以太网的出现,广域网的速度已经可以超过局域网。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网络的定义、作用和分类能力目标:能够区分不同的网络类型、估算100base-T的实际传输速度情感目标:从网络的发展感受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激发学习、使用网络的热情三、设计思路:本节内容以理论性为主,其中又不乏实践成份,因此在教学方法上除结合校园网络实例讲解基础概念外,还可以利用Internet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使用任务驱动方式,让学生自行查找有关交换机、路由器的资料,培养他们利用网络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结合教材中的有关以前成立但现在已经不合时宜的表述,让学生充分感受网络的发展速度,提高他们的辨别能力。本节课以学校的网络机房就地取材,结合平时的上网实践和常见的计算机设备逐步引入构成网络的三个要素:通信主体、通信设备、通信协议,引导学生归纳出计算风网络的一般定义。
在其间补充有关交换机跟路由器的简单知识,鼓励学生通过搜索引擎(推荐www.google.com)查找有关设备的图片信息,并协助对所查出的图片进行辨别。在介绍网络的作用和分类时,充分利用学生平时熟悉的一些应用,如我校图书馆的自动化管理系统、我校校园网结构等,加深学生的理解。
最后通过对“传输速率”小知识的扩展,以我校校园网为例,设计一材料解答题,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堂时间分配如下:3分钟 5分钟 10分钟 12分钟 12分钟 3分钟四、教学准备:1、硬件:赛扬466/32M/10G学生机器,一人一机,优派液晶投影机(1700流明),以100M交换机构建局域网,通过共享ISDN方式访问Internet。
2、软件:Win98、IE5、Office2000、Acdsee4.0,另外利用PowerPoint制作教学幻灯片代替板书,加强视觉效果。3、资源:高中信息技术课本、搜索引擎http://www.google.com。
学生在本课时之前已经能够使用IE访问Internet,并能够保存网页和图片,会使用搜索引擎。五、教学过程: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引入:通过我们前几次课的上网实践,我们已经初上领略了因特网的魅力以及网络给我们所带来的便利,那么到底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它又有哪些作用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计算机网络的有关知识。
二、新课:1、 计算机网络的含义1 通信主体 ——计算机2 通信设备3 ——网卡、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以及双绞线、同4 轴电缆、光纤等(任务一:通过Internet搜集有关交换机、路由器的图片,并对搜索结果进行辨别。)5 通信协议——TCP/IP协议簇6 定义:分布在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系统,遵照一定的协议,通过通信介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实现计算机之间的相互通信、资源共享的系统。
2、 网络的作用1 资源共享2 集中管理和分布处理3 远程通信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根据通讯范围和距离)1 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2 LAN)特点:范围小、速度快,如一所学校,一座工厂等3 城域网(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4 MAN)特点:一个城市联网③ 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WAN)特点:一个省、国家、国际联网,速度快4、材料:传输速率又称带宽,是衡量网络性能优劣的重要指标,它是指网络传输信号的速度,其单位是“位/秒”(bps)。如1Kbps指的是网络每秒能传输大小为1024个二进制位的信息。
根据传输速率的不同,同一类型的网络又可以分为10M、100M、1000M网络等。在通常的快速以太网(即100M以太网),由于各种原因,其有效传输效率约为20-30%。
(任务二:根据以上材料,请通过计算回答下题)我校采用的是快速以太网,请问在通常情况下,通过网络在两台机器之传输大小为100M(Byte)的文件所需要的时间与下列选项中的哪项最接近?(D)A、1秒 B、4秒 C、10秒 D、40秒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以太网每秒能传输100。
网络技术的教案
《计算机网络简介》教案所用教材:《信息技术》,陈纯主编,《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所教章节:第四章《计算机网络基础》第一节《计算机网络简介》一、教材分析:第四章《计算机网络基础》是高中《信息技术》的重要内容,而网络的简介又是学生进入网络世界的门槛,学好这一节内容可以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有整体性的认识,在前两节上网操作的实践经验上进行理论小结,由对网络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不仅让学生“知其然”,更要让其“知所以然”,在以后更深入地实践操作学习中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本节主要从计算机网络的含义、计算机网络的作用和计算机网络的分类等三个方面对计算机网络进行简介,其间安排了两个有关服务器与工作站、传输速率的“小知识”以进一步扩宽学生的视野。其重点在于网络的作用与分类,难点在于通信协议、服务器、工作站专业术语的理解等。
另外,由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教材上的个别表述已经欠妥,有待商榷。如讲通信设备时提到 “常见的网络设备有网卡、网桥、网关、路由器等”,其中的网桥与网关功能已经逐步被交换机、路由器所取代;又如讲广域网时提到“广域网的速度要比局域网低得多”,但随着千兆位以太网、ATM以及10G以太网的出现,广域网的速度已经可以超过局域网。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网络的定义、作用和分类能力目标:能够区分不同的网络类型、估算100base-T的实际传输速度情感目标:从网络的发展感受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激发学习、使用网络的热情三、设计思路:本节内容以理论性为主,其中又不乏实践成份,因此在教学方法上除结合校园网络实例讲解基础概念外,还可以利用Internet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使用任务驱动方式,让学生自行查找有关交换机、路由器的资料,培养他们利用网络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结合教材中的有关以前成立但现在已经不合时宜的表述,让学生充分感受网络的发展速度,提高他们的辨别能力。本节课以学校的网络机房就地取材,结合平时的上网实践和常见的计算机设备逐步引入构成网络的三个要素:通信主体、通信设备、通信协议,引导学生归纳出计算风网络的一般定义。
在其间补充有关交换机跟路由器的简单知识,鼓励学生通过搜索引擎(推荐www.google.com)查找有关设备的图片信息,并协助对所查出的图片进行辨别。在介绍网络的作用和分类时,充分利用学生平时熟悉的一些应用,如我校图书馆的自动化管理系统、我校校园网结构等,加深学生的理解。
最后通过对“传输速率”小知识的扩展,以我校校园网为例,设计一材料解答题,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堂时间分配如下:3分钟 5分钟 10分钟 12分钟 12分钟 3分钟四、教学准备:1、硬件:赛扬466/32M/10G学生机器,一人一机,优派液晶投影机(1700流明),以100M交换机构建局域网,通过共享ISDN方式访问Internet。
2、软件:Win98、IE5、Office2000、Acdsee4.0,另外利用PowerPoint制作教学幻灯片代替板书,加强视觉效果。3、资源:高中信息技术课本、搜索引擎http://www.google.com。
学生在本课时之前已经能够使用IE访问Internet,并能够保存网页和图片,会使用搜索引擎。五、教学过程: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引入:通过我们前几次课的上网实践,我们已经初上领略了因特网的魅力以及网络给我们所带来的便利,那么到底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它又有哪些作用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计算机网络的有关知识。
二、新课:1、 计算机网络的含义1 通信主体 ——计算机2 通信设备3 ——网卡、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以及双绞线、同4 轴电缆、光纤等(任务一:通过Internet搜集有关交换机、路由器的图片,并对搜索结果进行辨别。)5 通信协议——TCP/IP协议簇6 定义:分布在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系统,遵照一定的协议,通过通信介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实现计算机之间的相互通信、资源共享的系统。
2、 网络的作用1 资源共享2 集中管理和分布处理3 远程通信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根据通讯范围和距离)1 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2 LAN)特点:范围小、速度快,如一所学校,一座工厂等3 城域网(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4 MAN)特点:一个城市联网③ 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WAN)特点:一个省、国家、国际联网,速度快4、材料:传输速率又称带宽,是衡量网络性能优劣的重要指标,它是指网络传输信号的速度,其单位是“位/秒”(bps)。如1Kbps指的是网络每秒能传输大小为1024个二进制位的信息。
根据传输速率的不同,同一类型的网络又可以分为10M、100M、1000M网络等。在通常的快速以太网(即100M以太网),由于各种原因,其有效传输效率约为20-30%。
(任务二:根据以上材料,请通过计算回答下题)我校采用的是快速以太网,请问在通常情况下,通过网络在两台机器之传输大小为100M(Byte)的文件所需要的时间与下列选项中的哪项最接近?(D)A、1秒 B、4秒 C、10秒 D、40秒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以太网每秒能传输100M二进制位信息。
计算机网络毕业论文大纲该怎么写???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
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
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d.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设计1:XX网络构建方案设计
设计2:企业内部Web站点构建及维护;
设计3:企业内部的DNS服务器构建。
设计4:利用双网卡主机实现路由功能
首先保证主机有两块网卡,一块连接你的“猫”,一块连接副机,然后进入到副机电脑的Windows XP的“网络邻居”中,点选“设置家庭或小型办公网络”,这时要确定主机电脑和副机已连接好,点两下“下一步”,会出现三个选项,选择第二项,继续点“下一步”,在“工作组名”栏里把默认的“MSHOME”改为“WORKGROUP”,一直点“下一步”,直到问“你要做什么?”时,会出现四个选项,选择第四项,“完成该向导”就可以了。打开笔记本电脑上的IE,是不是可以上网了'
设计5:利用ADSL实现共享
设计6:利用代理服务器实现共享上网上网。
设计7:简单FTP客户端软件设计。
设计8:RS-232串行接口通信软件设计
关于《计算机网络》选修课的学习报告
希望能了解计算机网络的理论知识,以使自己更好地使用网络,为学习生活提供方便
谢希仁教授的《计算机网络》则是国内计算机网络教材中较为优秀的一本,深受国内师生好评。
纵览全书,谢老的《计算机网络》不仅结合了我国网络技术的实际应用,而且具备严谨的写作风格,特别强调对基本概念的阐述,一改走马观灯式计算机网络教材编写之风,从而使其在实际教学中,更优于Andrew的百科全书似的《计算机网络》教材。例如:对于路由器、TCP协议流量控制、最短路径算法、应用层协议等章节中容易混淆或难懂的概念,谢老都做了清晰、准确的讲解,使学生能够牢牢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以便在未来的学习与工作中能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另外,针对网络技术更新快的特点,谢老仍以“把基本原理讲清楚、理论联系实际”为编写原则,在第四版教材中增加了当前热门且成熟的网络技术内容,以避免使教材成为工程实践手册或标准文档的缩写。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教案
写教案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十项:
一.课题(说明本课名称)
二.教学目的(或称教学要求,或称教学目标,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三.课型(说明属新授课,还是复习课)
四.课时(说明属第几课时)
五.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六.教学难点(说明本课的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
七.教学过程(或称课堂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
九.板书设计(说明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
十.教具(或称教具准备,说明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
在教案书写过程中,教学过程是关键,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一)导入新课
1.设计新颖活泼,精当概括。
3.提问那些学生,需用多少时间等。
(二)讲授新课
1.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三)巩固练习
1.练习设计精巧,有层次、有坡度、有密度。
(四)归纳小结
(五)作业安排
布置那些内容,要考虑知识拓展性、能力性。
求一篇关于计算机网络的论文
[编辑本段]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 一:第一阶段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那时人们开始将彼此独立发展的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结合起来,完成了数据通信与计算机通信网络的研究,为计算机网络的出现做好了技术准备,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分组交换的产生: 20世纪60年代,美苏冷战期间,美国国防部领导的远景研究规划局ARPA提出要研制一种崭新的网络对付来自前苏联的核攻击威胁。
因为当时,传统的电路交换的电信网虽已经四通八达,但战争期间,一旦正在通信的电路有一个交换机或链路被炸,则整个通信电路就要中断,如要立即改用其他迂回电路,还必须重新拨号建立连接,这将要延误一些时间。 这个新型网络必须满足一些基本要求: 1:不是为了打电话,而是用于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送。
2:能连接不同类型的计算机。 3:所有的网络节点都同等重要,这就大大提高了网络的生存性。
4:计算机在通信时,必须有迂回路由。当链路或结点被破坏时,迂回路由能使正在进行的通信自动地找到合适的路由。
5:网络结构要尽可能地简单,但要非常可靠地传送数据。 根据这些要求,一批专家设计出了使用分组交换的新型计算机网络。
而且,用电路交换来出传送计算机数据,其线路的传输速率往往很低。因为计算机数据是突发式地出现在传输线路上的,比如,当用户阅读终端屏幕上的信息或用键盘输入和编辑一份文件时或计算机正在进行处理而结果尚未返回时,宝贵的通信线路资源就被浪费了。
分组交换是采用存储转发技术。把欲发送的报文分成一个个的“分组”,在网络中传送。
分组的首部是重要的控制信息,因此分组交换的特征是基于标记的。分组交换网由若干个结点交换机和连接这些交换机的链路组成。
从概念上讲,一个结点交换机就是一个小型的计算机,但主机是为用户进行信息处理的,结点交换机是进行分组交换的。每个结点交换机都有两组端口,一组是于计算机相连,链路的速率较低。
一组是于高速链路和网络中的其他结点交换机相连。注意,既然结点交换机是计算机,那输入和输出端口之间是没有直接连线的,它的处理过程是:将收到的分组先放入缓存,结点交换机暂存的是短分组,而不是这个长报文,短分组暂存在交换机的存储器(即内存)中而不是存储在磁盘中,这就保证了较高的交换速率。
再查找转发表,找出到某个目的地址应从那个端口转发,然后由交换机构将该分组递给适当的端口转发出去。各结点交换机之间也要经常交换路由信息,但这是为了进行路由选择,当某段链路的通信量太大或中断时,结点交换机中运行的路由选择协议能自动找到其他路径转发分组。
通讯线路资源利用率提高:当分组在某链路时,其他段的通信链路并不被目前通信的双方所占用,即使是这段链路,只有当分组在此链路传送时才被占用,在各分组传送之间的空闲时间,该链路仍可被其他主机发送分组。可见采用存储转发的分组交换的实质上是采用了在数据通信的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输带宽的策略。
三:因特网时代 internet的基础结构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进,这三个阶段在时间上有部分重叠。 1:从单个网络ARPAnet向互联网发展:1969年美国国防部创建了第一个分组交换网ARPAnet只是一个单个的分组交换网,所有想连接在它上的主机都直接于就近的结点交换机相连,它规模增长很快,到70年代中期,人们认识到仅使用一个单独的网络无法满足所有的通信问题。
于是ARPA开始研究很多网络互联的技术,这就导致后来的互联网的出现。1983年TCP/IP协议称为ARPAnet的标准协议。
同年,ARPAnet分解成两个网络,一个进行试验研究用的科研网ARPAnet,另一个是军用的计算机网络MILnet。1990,ARPAnet因试验任务完成正式宣布关闭。
2:建立三级结构的因特网:1985年起,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就认识到计算机网络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1986年,NSF围绕六个大型计算机中心建设计算机网络NSFnet,它是个三级网络,分主干网、地区网、校园网。它代替ARPAnet称为internet的主要部分。
1991,NSF和美国政府认识到因特网不会限于大学和研究机构,于是支持地方网络接入,许多公司的纷纷加入,使网络的信息量急剧增加,美国政府就决定将因特网的主干网转交给私人公司经营,并开始对接入因特网的单位收费。 3:多级结构因特网的形成:1993年开始,美国政府资助的NSFnet就逐渐被若干个商用的因特网主干网替代,这种主干网也叫因特网辅助提供者ISP,考虑到因特网商用化后可能出现很多的ISP,为了是不同ISP经营的网络能够互通,在1994创建了4个网络接入点NAP分别有4个电信公司经营,本世纪初,美国的NAP达到了十几个。
NAP是最高级的接入点,它主要是向不同的ISP提供交换设备,是它们相互通信。现在的因特网已经很难对其网络结构给出很精细的描述,但大致可分为五个接入级:网络接入点NAP,多个公司经营的国家主干网,地区ISP,本地ISP,校园网、企业或家庭PC机上网用户。
[编辑本段]概述 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
计算机网络毕业论文大纲该怎么写???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d.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