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班马线文明引导范文

    班马线文明引导范文

    我和斑马线作文1000字左右

    一条刚喷上新漆的斑马线静静地躺在路边,期盼着人们从它的身上走过。可是,人们都为了省力抄近道,看也不看她一眼。

    有一天,一个背着书包的小男孩走来,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他的胸前,这个小男孩是昨天刚入的少先队,当他要过马路时,看到一个年轻人正在横穿马路,这时,一辆小汽车正向他疾驶而来,就在这危急的时刻,那位司机发现了这个年轻人,就在汽车快要碰上年轻人的一刹那,作了个急刹车,才使年轻人避免了一场车祸,小男孩不禁心头一惊。他低头发现斑马线也在旁边低声哭泣,而周围却没有人去理会这件事。小男孩摸了摸胸前的红领巾,轻轻地走上前去爱怜地说:“斑马线,你就不要哭了,别担心,我一定会做好这件事的。”

    放学后,小男孩利用课余时间制作了许多宣传单,第二天他就发了出去。这个办法果然奏效,人们真的开始走斑马线了,斑马线也开始破涕为笑了。但是好景不长,许多人又开始在马路上随便穿来穿去了,斑马线又在被遗忘的角落里偷偷哭泣了。这时,小男孩感受到自己的力量太微薄了。于是,他就把自己的计划和想法告诉了他的好朋友,朋友们都觉得这个想法很好,就传了出去。很快全校同学和老师都知道了这件事,学校也全力支持。老师就在课余时间辅导大家一些交通知识。一个月后,同学们已经逐步掌握了有关的交通知识。小男孩就和同学们组成一只红领巾交通指挥队,利用课余时间走到斑马线旁,指引行人走斑马线,遵守交通规则。本来斑马线已对小男孩失去信心,现在又看到行人重新走过斑马线,她又恢复了开心的笑容。

    从此以后,在这只“红领巾指挥队”的指挥下,再也没有人随便横穿马路了:爷爷带着小男孩走过斑马线,阿姨领着她的女儿来走斑马线,还有很多叔叔、阿姨、爷爷、奶奶,牵着他们的女儿、儿子、孙子、孙女也来走斑马线来了。从此以后,斑马线每天都快快乐乐的了。

    劝告行人过马路时走斑马线的作文

    范文,供学习参考横穿马路左右看,行人应走斑马线我每天上学都会碰到穿着绿衣服,戴着绿帽子的交 通协 管 员,他为了维持交通秩序,不管是严寒还是酷暑,不管刮风还是下雨,他们都坚持每天站在马路的一旁,手举一面小旗,胸前挂着一个哨子,不厌其烦地维持着交通.有一天,我在上学的路上看见一个二十来岁的青年乱闯红绿灯,交 通协 管员把他拦下了,语重心长地说道:“年轻人,你知不知道乱闯红绿灯是违反交通规则的?有可能还会引起交 通事故,请不要再乱闯红绿灯了.”“他妈的,你这老头是不是吃饱了饭没事干?少管 闲 事!闯红灯又怎么了?你管得着吗……”那年轻人满脸凶神恶煞,还粗话连篇,叫人听了就会一肚子火往上冒,可那交 通协 管员看不出他有一丁点儿的生气,反而又来教育他,他从袋里掏出一张照片,对他说:“你看见了吗?这就是去年一个和你差不多年龄的人因为乱闯红灯,导致被一辆卡车压死的照片,现在他们家庭不堪重负,你也想像他们这样?”年轻人听了,迟疑了一下,顿时他的脸涨得像一直熟透了的红苹果,他低下了头,向交通协管员道歉道:“对不起,我不知道竟然闯红灯会产生这么大的后果,真是对不起.”交通协管员笑着摆了摆手,说道:“没事.知错就改还是好人.” 见了这一幕,我真佩服交 通协 管员叔叔的耐心,交通协管员叔叔,你真了不起.在北京,交 通 协 管员是一大特色.那些协 管员无论刮风下雨,每天都戴着帽,吹着哨,挥舞小旗,辛苦地维持着交通秩序.我曾多次出访德 国,那里的交通,给我留下很深印象.在街上,如不发生交 通事故就极少见到警 察,更甭说见到 协 管员了.可今年秋季再访德国时,却意外地发现,德国也有了“交通协管员”.经了解才知道,德国教育部规定,在所有小学路口,上学放学时必须设立交通协管员.协管员多为退休的老年志愿者.他们上岗准时,专门引导孩子们安全通过马路.对此,笔者花了两个上午,在慕尼黑天鹅宫附近一所小学的路口,进行了一番了解和观察.只要有一个孩子,都认真完成“规定动作” 天鹅宫是慕尼黑著名的旅游景点,路口的桥下,静静流淌着河水.人行道边,一家面包店飘出烤面包和咖啡的香味儿.不少家长就在这个面包店里给孩子买早点.这里,交通流量极大.红 灯亮时,公交汽车、有轨电车,还有排成长队的轿车都等候在这里.主路绿灯一亮,发动机声骤起,各种并排等候的车辆启动之快犹如汽车大赛的起跑一样.初秋的早晨,7时25分,一位拎着提包的老奶奶上岗了.她打开包,取出并穿上有协管员标志的黄上衣,拿出形如球拍、上面写有“停止”字样的指挥牌,聚精会神地站在了路口.当允许通过马路的绿灯一亮,老人家便将停止牌举过头顶,快步走到路当中,一面示意车辆停止前行,一面引导上学的小学生过马路.有时,过马路的孩子成群结队;有时,只有一个孩子.不管人多人少,老人总是认认真真地完成着她的“规定动作”.见到孩子们要过马路,即使相隔很远,她也要面带笑容地望着他们.那种发自内心的笑容里饱含着对孩子们的疼爱.管理交通风雨无阻,报酬虽少但很快乐 在德国,人们对遵 守交 通 规则很自觉.但在汽车流量大、车行快的路口,交 通 协 管员对孩子们的安全却起到了重要作用.有了这些穿统一上装手持指示牌的老奶奶、老爷爷,家长放心,学生安全,对于司机来说,则增加了活动而醒目的指挥标志.在上学与放学的一小时里,协 管员呵护引导孩子们过马路的情景,像大天鹅在保护一群小天鹅.8点30分是老人下岗的时间.此时,上学时间已过,老奶奶脱下协管员的上衣,叠起来,连同指示牌一同装入挎包.早晨的工作结束了.第二天早晨,雨下得不小.孩子们的雨具五彩缤纷,老奶奶正高高举着一把醒目的红雨伞指挥交通.雨把她的裤子和鞋淋湿了.我问她为什么要把伞举得那么高,她说:“伞低了会遮挡住我的黄上衣和手中的指示牌,所以必须举高些.” 又到下岗时间了,老奶奶离开了路口,走在人行道上,这时候,她才把伞放低下来.她笑着说:“胳膊举得好酸,现在可以放松啦.”这位老奶奶介绍说,虽然教育部每月给她少量报酬,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接触到那么多的孩子.“孩子是早晨的阳光,站在阳光里,我觉得很快活,自己也感觉年轻了”.避免儿童交通事故,德国做法值得借鉴 德国的做法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据调查,安全事故已经成为中国14岁以下少年儿童的第一死因,而交通事故则是中小学生的第一大杀手.全国每年交通事故伤亡人员中,中小学生占30%.其实,相对于其他意外伤害,交通事故是比较容易避免的.今年11月9日,在我国中小学和幼儿园安全工作电 视电话会议上,教育 部 部长周济强调:“小学生放学时,要有专人指 挥 和引导.”这说明,小学生和幼儿的交通安全已经越来越受到政府以及社会公众的重视.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德国的做法,在小学附近的路口派出交通协 管员,让我们的孩子更安全,家长更放心.。

    探究发现:如:近年来,斑马线上交通事故屡发,这与不少司机缺乏斑马线让行和部分行人走斑马线时安全意识淡薄有关。

    观点理由:

    认同建议一。理由如:对违规者进行严厉处罚,让他吸取教训,加深对交通法规的认识。

    认同建议二。理由如:努力提高公民道德修养,能使人们处处替他人着想;人人礼让,安全通行。

    认同建议三。理由如:有的班马线设在道路急弯处,位置不佳;有些地方道路很宽,但斑马线中间没有设置暂停区域,这些情况会引发交通事故,因此要科学地设置斑马线。

    温馨提示:例:

    (1)你让的是一点时间,得到的是一份幸福!

    (2)我用深情的目光默默地注视着你的行为:减速、慢行、让停……

    (3)左看看,右看看,安全行走我喜欢!

    (4)我喜欢你在绿灯的引导下轻轻地走过!

    为什么大部分的车都做不到礼让行人、礼让斑马线?根据个人生活经

    一个是法不细,强制执行性不强;一个是宣传引导不到位。

    关于礼让并没有很具体和执行性的法规,有些城市有地方法规或地方重视,执行到位的就好,例如杭州。 第二个即便我想让,怎么个让法?什么情况要让?到什么程度算让?都没有一个可执行的教程。

    这就好像给特殊车辆让路是一样的,即便司机知道应该让,想让,该怎么让?如果无法形成一个常识,没有明确的操作方法,立法也等于是空文。 另外,还有一系列连锁反应,在道路行驶中不是个体行为,是一堆人,各种人交通行为相互作用影响的,比如我作为司机想让,可是我后面的司机呢?我旁边的司机呢?我如果让了,会不会被后面的车追尾,会不会有别的车强行超我?这个风险没人愿意承担。

    如果法和引导双重到位,礼让还是能实现的,不能单独归结为素质问题。举个例子,我居住的小区很大,车也很多,但是整个小区里车辆和行人都会彼此体谅,小区里老人和孩子居多,一般小区内的私家车车速都很慢,如果路口遇到老人走得慢也都会远远停下来等着——不能说所有司机都做的这么好,但是至少我见到这种情况很普遍。

    我青春,我健康主题班会材料

    二.活动背景

    时间过得很快,一个不小心,我们就告别了几分青涩,些许懵懂的大一生活,马不停蹄地进入了现在这个全新的阶段——大二。如果说,大一是摸索、适应时期,那么大二则是前进、奋斗的时期,是需要思考更多、抉择更多的时期。在这个时期里,我们的心智日渐成熟,可是能力有限,于是会感到青春的无奈,成长的烦恼,现实的残酷,未来的彷徨……所以我们得及时调试和解决自己的烦恼和疑惑,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提升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来打造一个阳光的青春,以正确有效的方式促进自己健康成长。让我们给青春的行囊解压,沐浴着阳光,健康成长!

    三.活动目的

    1.让同学们端正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态度,了解其普遍性和必要性,生活,学习,工作

    中处处体现着心理学。

    2.让09经济班班委在班级建设中认识到本班同学心理的重要性,让朋辈心理辅导员更加深刻地了解自己的职责,并切实地发挥其作用。

    3.使同学们对心理部活动及其相关的机构,期刊有一个好的了解,认识学校学院对心理问题的重视,必要时便于求助。

    4.传播心理健康教育的小知识,让同学们能借助一些常用技巧来调整自己的心态,正确对待大学生活中的挫折,塑造更加健康的人格。

    5.打造一个家样温馨和谐的环境,让每个班级成员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使整个集体更出色,更优秀。

    四、活动时间

    xx年12月8号

    五、活动地点

    忠烈祠(如下雨则改在商学院217教室)

    六、参与人员

    09级经济班全体成员

    赞助单位:

    七、活动形式

    室外以游戏为主

    八、活动前期准备

    1、心理委员负责写好策划书,网宣委员出一张前期海报

    2、安排当天拍照人员1人,秩序与安全维持2人,主持人2人

    3、准备好当天活动需用道具及奖品

    九、具体活动流程

    1、介绍心理部的“c&t”计划,心理橱窗,心理标语,各种讲座等活动的ppt等相关内容。

    2、将全体同学分成六组(工作人员除外,分组名单待定),选出各组组长。

    3、游戏一:室外游戏—— 一起向前冲

    游戏准备;选择一块平坦的场地并画好线,两线间隔三米,安排计时人员。

    游戏方法:从每个小组选出九名同学,每三个同学一小组将脚捆绑在一起,三小组分别站在两线外。每个组第一小组成员各拿一乒乓球。当主持人说开始时第一小组开始从线1跑到线2把球传给第二小组的同学,第二小组接到球后立即跑回线1把球传给第三小组,第三小组接球后马上跑到线2,然后说“我们最棒”,游戏结束。传球过程中不能掉球,队员不能站到线内接球,否则加2秒。选出用时最少和用时最多的小组并分别给予奖励与惩罚。

    游戏目的:发展学生的反应速度,提高奔跑能力,培养相互配合的精神。

    (如下雨则改为室内游戏——大,小西瓜­

    游戏方法:­全班分好组,由本班的任一位学生开始说,“大西瓜或小西瓜”,如说“大西瓜”,双手必须比作小西瓜的样子;如说“小西瓜”,双手必须比作庞大西瓜的样子。接下来相邻的下一位学生要和上一位说的相反,例如,前一位学生说的是“大西瓜”,下一位学生必须说“小西瓜”以次循环反复。­

    老师的魅力作文

    我的老师 何老师虽然年纪只有三十多岁,可头上却已经有了不少的白发,脸上的皱纹也多起来。

    但他常笑容可掬,神采奕奕。 何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

    他讲课非常幽默、风趣。他上课时,常常逗得我们哈哈大笑。

    在这笑声中,同学们学习知识又快又好。一次,老师让我们划分课文层次。

    那是写景的文章,篇幅太长了,同学们一下分不清,都愁眉不展。老师没有让我们马上回答,而是让大家回忆自己的旅游经历。

    同学们一下脸上阴天转晴,然后老师又引导大家分析本文的景点,路线和心情,并且让大家画出示意图。语文课都成了美术课了。

    有几个画得非常生动,乐得摇头晃脑的。最后,让我们把自己的旅游感受写下来。

    啊,那场面好感动人!一下子,教室里静悄悄的,同学们个个笔走龙蛇。“沙、沙、沙”,千笔竞速,就像大漠遥远的古战场,万马奔腾!我的心不在教室,重又回到那“欢乐谷”去了,不知不觉,写下800多字。

    刚写完,就被老师拿去了,他在班上宣读,赢得同学们一阵阵掌声。下课了,引来外班不少同学围观,窗外也一齐喊“好”,这欢乐声轰动了整个校园。

    何老师为了让我们课后多学些知识,经常给我们买书,精心设计思考题,指导我们快速阅读。日常生活中,何老师就像我们的保姆。

    有一次,我在做操时,何老师及时发现我不舒服,马上叫班上的同学扶我去校医室。当我听到老师亲切地问:“好点了没有?”我非常感动。

    前一段,班上有几个男同学,天天惹老师生气。后来,一连几个星期,只见从不打球的何老师一反常态,放学后就同那几个学生一起打羽毛球,有说有笑的。

    不久,他们就成了班上的好学生。有一次我生病时,我没去上学,老师很关心我,总叫同学来家里看我,并且有空时亲自来我家给我讲课。

    我生病的时间内,成绩不但没下降,反而上升了。老师不把功劳归于自己,却在班上大力表扬我带病坚持学习。

    我都忍不住流下泪来,站起来大声说:“不!老师,这是你辛苦教育的结果啊!” 老师一笑,脸上的皱纹更深了!我想,那都是老师为我们操劳的结果啊。“师者父母也”。

    说到老师,那在讲台上高高在上,不苟言笑的形象,总是让学生有一种油然而生的畏惧感。但今天我要说的欧老师,却一点也没上面的“高大”形象,甚至有点反其道而行之。

    身为本班的最高统帅,欧老师本应霸气十足,不怒自威。可他却偏偏和我们的同学称兄道弟,说笑玩乐,十足一个孩子王,教人又好笑时又亲近。

    每天早上,我们一踏进校园,总能看到一个“鹤立鸡群”的身影在本班男同学的追逐中左冲右突,时而大笑,时而狂呼,引人注目。我不说他是谁,你们都应知道那就是在我们班男同学中一呼百应的欧老师在踢足球。

    每当这个时候,我们班的女同学都情不自禁地成为观众,为这难得的校园一景欢呼加油。而我们的欧老师呢,就会越发的得洋忘形,还不时向我们挥手、欢呼,十足球场上的足球明星。

    这本来也没什么,可是后来他却变本加厉,竟要求我们女生每天早上都要跑步五圈,还美其名: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是人生的最大财富。这一举动,自然让我们这些家中弱不禁风的“大小姐”们吃尽了苦头,在抗议的浪潮下,我们的欧老师最后不得不承诺:他将身先士卒,加跑五圈。

    看到我们的班老师冲锋在前,苦不堪言的样子,一种苟由自取的喜愉才使这一次“跑步”事件宣告平息。说来也怪,从此我这个负责登记病假的班干部就变成了“挂羊头卖狗肉”的空职。

    欧老师还有一“怪”。每天中午,他总是在教室里忙得不亦乐乎。

    不要以为他在给我们补课,他从来就没那样勤力过。他是在教室摆下擂台阵,象棋、围棋、军棋……他常说:人生如棋,要我们永远怀有一颗进取的心,要勤思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最可恶的是,他还自夸打遍班级无敌手。这话一出,引起极大的民愤,全班同学同仇敌忾,个个上阵。

    一时间,班级竟掀起下棋的热潮,连我们这些女同学也不甘后人,以打败老师为荣。日子一长,欧老师败下阵来的次数越来越多,我们的成功感也与日俱增。

    每每听着老师后生可畏的感慨,我们心里都不知有多高兴。说来也怪,欧老师的擂台一摆下,平时喜欢追追逐逐的男同学变得安静起来,连平时的破坏纪律大王也立心在棋盘上一展身手不再兴风作浪,我们这些文静的小女孩也乐于和男同学一较高下。

    更怪的是欧老师布置的作业,别班同学的作业总是抄抄写写,读读背背。我们欧老师的作业却总是那样别出心栽,他会叫你自由组合每周搞一份手抄报,每周准备一次辩论比赛或者故事会;又会叫你到校园外搜集错别字,到社区搞一次环境污染的调查研究;甚至叫你自己搞一本属于自己的作品选……天啊,在他眼中我们全都是画家、律师、环保人士……甚至大作家。

    可是也怪,同学们对这些作业却总是乐而不倦,连平时作业的“欠交”大户也时时出现在表现突出的光荣榜上。出现在欧老师身上的“怪”事还多着呢。

    不过时间一长,我们也见怪不怪了,但有一样可以肯定;我们是最来最喜欢这样的“怪”老师了,真希望下学期,欧老师还是我们的班老师! 幼时,儿时,少年时一个个透明的日子,永远像一块块湛蓝的宝石。

    小学安全征文

    交通安全伴我行,交通安全伴我行范文 上帝是公平的也是吝啬的,他只赐予每个人一次生命,所以我们必须珍惜。

    生活中交通安全与我们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它就像我们的朋友。日日夜夜都守在我们的身边,教育我们,劝戒我们。

    生命是宝贵的,人的一生就只有一次生命,我们应该爱惜生命。注意交通安全也是爱惜生命的一部分。

    现在因为交通事故而死于非命的人太多了,难道他们不是死的太冤枉了吗? 我曾经就听说过这样一则交通安全事故:那是一个晴朗的日子,我和妈妈在方塔街上散步。突然,一辆车“唰”地一下擦肩而过,我定睛一看,原来是一个男孩骑着自行车,不知要去哪儿,由于他骑得太快了,差一点儿就撞上了斑马路上的行人。

    行人劝他不要骑得那么快,可他不听劝告,继续骑他的“飞车”,脸上不时露出得意而急促的神情。我想:这个男孩可能是有什么急事吧!要不然他怎么会骑得那么快呢?但这样很有可能会发生交通事故的。

    果然不出我所料。我和妈妈在一个拐弯的地方,看见许多人围在路中央,我们就带着好奇心走了过去。

    “啊”我不禁惊叫起来。这不是刚才骑“飞车”的那个男孩吗,他怎么被车撞了?我听见旁观者议论纷纷,“唉!这孩子这可怜啊!刚才不小心撞上了一辆大卡车,连人带车一起飞了出去。”

    “如果这个孩子车骑得慢一点,如果那个开车的开慢一点,如果……”可是,再多的“如果”也不能使这朵已经完全凋谢的蓓蕾重新开放。这个男孩的父母不知为这个倒在血泊中的孩子操了多少心,可现在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孩子离去,让父母悲痛万分…… 现在城市交通繁忙了,像这种悲惨的交通事故在国内多如繁星,因为我国交通事故死伤率居世界第一。

    所以,无论交警在不在场,我们都要自觉的遵守交通法规。例如:过马路要看清信号灯,红灯停、绿灯行,要走人行横道,不得翻越交通护栏;未满12岁的儿童不得在马路上骑自行车;不能在马路上三五成群地玩耍和嬉戏……我们小学生不仅自己要遵守交通法规,而且发现有人违反了,应及时地批评、劝阻。

    让我们把“交通安全”这四个字在心里永远扎下根,让全世界人民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让交通事故永远在我们生活中消失,让我们的明天充满鲜花,充满阳光。那么,交通安全便是你最好最好的朋友,它将永远保护着你,带给你幸福。

    让我们争做文明守法的好少年吧! 第2篇 珍惜生命 安全出行 我们每天都要出门,去上学、上班、买菜……。当我们走在马路上,交通安全是很重要的。

    有些人问“大热天不系安全带行不行?”“卖瓜农用车咋不让上高速?” 有关人员解释:热天上高速也必须系安全带?一些咨询的司机说大热天上高速系安全带更热,能不能不系?据统计,发生交通事故后,前排司乘人员如系安全带可有效减少70%的伤亡。安全带是为车辆发生意外后专门保护前排乘坐人的生命免受伤害而设计的,能有效地保护前排乘坐人避免二次碰撞。

    目前天气炎热,一些人在行车时图一时凉快不系安全带,实际上是对自己的生命不负责任。 卖瓜农用车为啥不让上高速?据《高速公路交通管理办法》第四条明确规定,行人、非机动车、拖拉机、农用运输车、电瓶车、轮式专用机械车、全挂牵引车以及设计最高时速低于70公里的机动车辆,不得进入高速公路。

    农用运输车、两轮摩托车因安全系数低,防护措施差,极易酿成恶性交通事故,所以不能在高速公路上行驶。 孩子是社会未来的接班人,他们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民族的兴衰和社会的进步。

    育人不仅要进行智力教育,还要进行道德、纪律教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从幼儿学生抓起,使学生从小就接受交通安全知识教育,达到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养成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良好习惯,是能达到一代人和一个社会的良好秩序的百年大计。

    新学期一开始,为确保学校师生上放学的道路交通安全,维护校园的教学、生活秩序,与学校一道一方面加强对校园内交通安全教育和管理,另一方面加大学校“绿色通道”的建设和学校周边交通环境的整治。以进一步增强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意识,提高他们的自防自护能力,遏制交通事故的发生。

    据了解,每年因各种事故,数以万计天真无邪的儿童少年死于非命,而因交通意识缺乏和淡薄引发的交通伤亡事故,在中小学生伤亡事故中占有较大的比例。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牵涉到千万个家庭的幸福,需要交警、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负责,齐抓共管。

    交通法规规定,做到行车安全必须具备两个最基本的条件:一是无牌无证的车辆不能上路,二是年满18岁并考取了相关驾照才有资格驾驶车辆。然而,交警在上路巡逻执勤时发现,有相当部分的车辆“三证”不齐,一些还不符合法定年龄的学生也骑车上街。

    看来,学生交通安全教育问题任重道远,如何让中小学生平平安安上学,高高兴兴回家呢? 我建议定期或不定期选派民警或教师劝导员在交通复杂的学校门口或路口维持上、放学高峰的交通秩序,保障“绿色通道”安全畅通。同时 将交通安全教育和管理列入学校管理的内容,每所中小学平时就必须按照验收考评标准抓工作,并将交通安全教育。

    关于交通安全的作文

    人们在道路上进行活动,玩耍中,按照交通法规的规定,安全地行车、走路、避免发生人身伤亡或财物损失。

    2008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65204起,造成73484人死亡、304919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0.1亿元。与2007年相比,分别下降19%、10%、25%、15%.39%。

    近年来,有以下情况: 一、29个省(区、市)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同比减多2005年,全国有29个省(区、市)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与2004年相比下降。其中,河北、辽宁、黑龙江、江西、河南、贵州6个省交通事故死亡人数降幅超过10%。

    湖南、新疆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上升。 二、年末年初月份交通事故较多 2005年,下半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是上半年的1.2倍。

    全年月平均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死亡8228人,各月事故呈“鞍型”分布,即年末年初月份事故较多,中间月份事故相对较少。月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最多的是11月(死亡9458人),最少的是3月(死亡6856人)。

    三、下午至晚间时段交通死亡事故多发 2005年,全国发生于日间的交通事故共272715起,导致51125人死亡,分别占总数的60.6%和51.8%;夜间发生177539起,导致47613人死亡,分别占总数的39.4%和48.2%。下午至晚间时段(14:00~22:00)发生交通死亡事故比例较高,共死亡44835人,占总数的45.4%。

    四、机动车驾驶人交通违法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超速行驶、疲劳驾驶、客车超员等交通违法肇事减少 2005年,全国机动车驾驶人交通肇事417355起,造成91062人死亡,分别占总数的92.7%和92.2%。因非机动车驾驶人、乘车人及行人过错导致交通事故20090起,造成4207人死亡,分别占总数的4.5%和4.3%。

    因超速行驶导致16015人死亡,比2004年下降13%;疲劳驾驶导致2566人死亡,同比下降16%;违法超车、会车导致6871人死亡,同比下降11.8%;违法占道行驶导致4488人死亡,同比下降19.8%。超员客车交通事故导致3039人死亡,同比下降 19.5%。

    五、大货车、小客车和摩托车肇事突出,营运车辆交通事故减少 2005年,大货车肇事造成21505人死亡,占总数的21.8%;小型客车肇事造成20340人死亡,占总数的20.6%;摩托车肇事造成20774人死亡,占总数的21%。低速货车、三轮汽车和拖拉机肇事共造成9874人死亡,占总数的10%,同比下降12.1%。

    2005年,营运车辆肇事135114起,导致38752人死亡,分别占总数的30%和39.2%,与2004年相比分别下降16.3%和 6.1%。其中,营运客车肇事51247起,导致10566人死亡,分别占总数的11.4%和10.7%,同比下降19.9%和10%。

    另外,2005年发生运输危险化学品车辆交通事故403起,导致268人死亡,与2004年相比分别下降3.2%和15.1%。 六、低驾龄驾驶人肇事减少,但所占比例较高 2005年,全国3年以下驾龄机动车驾驶人肇事共导致31534人死亡,占全部机动车驾驶人肇事导致死亡总人数的31.9%,比2004年下降7.6%。

    其中,1年以下驾龄驾驶人肇事造成12674人死亡,同比下降16.1%。 从交通方式看,3年以下驾龄机动车驾驶人驾驶大货车肇事较多,共造成8299人死亡,占3年以下驾龄驾驶人肇事致死人数的26.3%;其次是驾驶小客车肇事,共造成7669人死亡,占3年以下驾龄驾驶人肇事致死人数的24.3%;驾驶两轮摩托车肇事,共造成4198人死亡,占3年以下驾龄驾驶人肇事致死人数的 13.3% 七、二、三级公路交通死亡事故突出 2005年,全国公路上发生交通事故272840起,造成76689人死亡,分别占总数的60.6%和77.7%。

    城市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177414起,造成22049人死亡,分别占总数的39.4%和 22.3%。 从公路技术等级看,二、三级公路上交通死亡事故最多,共造成47448人死亡,占总数的48.1%。

    高速公路上交通事故造成6407人死亡,占总数的6.5%,比2004年上升2.8%。从公路行政等级看,国道、省道上交通死亡事故最多,共造成52982人死亡,占总数的53.7%。

    八、农村道路交通事故所占比例较大 2005年,全国县道、乡道等农村公路上发生交通事故101757起,造成23707人死亡,分别占总数的22.6%和24%。全国农业人员及农民工因交通事故死亡28035人,占总数的28.4%,比2004年下降3%;受伤107792人,占总数的22.9%,比2004年上升2.3%。

    九、群死群伤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多发 2005年,全国共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道路交通事故47起,造成807人死亡、705人受伤。与2004年相比,事故起数减少8起,下降14.5%;死亡人数减少45人,下降5.3%;受伤人数减少172人,下降19.6%。

    (一)24个省(区、市)发生了特大交通事故。其中,江西、广东各发生4起,山西、云南各发生3起,河北、内蒙古、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西、重庆、贵州、西藏、陕西、甘肃、青海13个省(区、市)各发生2起。

    山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等省(区、市)发生特大交通事故起数比2004年减少2起以上。其中,四川同比减少7起,广西同比减少3起。

    另外,江苏、广东、青海3省同比增加2起。 (二)5月、10月份特大交通事故较多。

    平均每月发生4起特大交通事故,5、10月份高于其他月份,分别。

    “新农村与新文化”3000字的马哲学论文课程论文写作要求:1、不 爱

    新农村 新文化 新农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关系到农业、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富裕,还关系到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新农村建设,是涉及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的综合性工程,是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要求。 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设的过程中,大力加强农村新文化建设,努力培养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既是新农村建设取得进展的重要标志,也是把新农村建设不断推向前进的基本保证。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新农村的建设目标和要求作了科学概括,这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这20个字,充分体现了新形势下我国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

    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在哪里?“新”就“新”在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解决,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新”就“新”在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综合经济实力已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条件已经具备;“新”就“新”在随着城乡人员流动性的日益增加和信息传播、渗透范围的日益广泛,农民的思想、意识、观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管理方式正在经历着历史性的巨变;特别重要的是,“新”就“新”在社会主义农村新文化的形成和新型农民的产生,极大地改变着农村的面貌。 建设新农村,说到底,就是要在党的领导下,不断构建中国农村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不断塑造中国农村新的文化与新的农民。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离不开新文化这个大背景,离不开新农民这个新主体。新的生产方式,意味着新的生产技术的应用和新的生产关系的形成;新的生活方式,则意味着新的观念意识和新的行为方式的形成。

    建设文明富裕的新农村的过程,也必然是农村新文化形成的过程。社会主义农村新文化,必然传承以往优秀的农村文化成果,同时吸收现代先进文明与文化成就,它集现代科技、教育、文化、卫生、法律制度、思想观念、伦理道德等等之文明成果,反映时代特征,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精神文明的具体体现,是适应农村新的生产、生活方式的文明表现方式。

    建设社会主义农村新文化,将极大地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地与时俱进,取得成功。 当前,我国农业持续增长,农民持续增收,这是实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经济基础;而新的生活方式在新农村中不断地得以构建,是实现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的重要保证;不断地改进与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是实现农村民主管理的必要条件。

    所有这些,都离不开一个最根本的前提,那就是要有一批有理想、有文化、懂科学、善管理的新型农民的出现。建设新农村,其主体是广大农民。

    农民不仅是“三农”问题的核心,也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力量。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科学素养,增强农民的文明意识和文化观念,是培养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的有效途径。

    培养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要从基础抓起。教育的提升,引导着农民对文化追求的提升,对文明生活的向往。

    在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着力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工作有了可靠的经济依托。2006年,中央将对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对其中的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2007年将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这一政策。

    这个政策在全国的普遍推行,将为提高农民的文化素养和知识水平提供最根本的条件。应该看到,实现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工作十分繁重。

    当前,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善农村办学条件,逐步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的保障水平,加大对农村教育投入力度,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在现阶段,大力加强农村新文化建设,培养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要注重开展对农民的劳动技能培训,包括加强对进城农民务工人员的劳动技能培训和文化培养,努力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

    要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繁荣农村文化事业,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积极开展“文化三下乡”活动等,在农村进一步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 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全体农民素质的提高,两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由此形成良性循环,建设新农村的步伐一定能够迈得更大更快。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从本世纪头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我们一定要努力培养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大力促进农村新文化的发育和成长,团结一心、扎实工作,真正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不断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