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范文程是不是范仲淹的后代

    范文程是范仲淹后代吗?

    范文程是范仲淹后代。

    范文程,字宪斗,是北宋名相范仲淹十七世孙。曾事清太祖、清太宗、清世祖、清圣祖四代帝王,是清初一代重臣,清朝开国时的规制大多出自其手,更被视为文臣之首。

    范文程少好读书,于万历四十三年在沈阳县学考取了秀才,时年18岁。万历四十六年,后金八旗军攻下抚顺,范文程与兄范文寀主动求见努尔哈赤,成为清朝开国元勋之一。

    清太宗时期,他深受倚赖, 凡讨伐明朝的策略、策反明朝官员、进攻朝鲜、抚定蒙古、国家制度的建设等等,他都参与决策。康熙五年范文程去世,终年70岁。

    扩展资料: 崇德六年皇太极因为多尔衮兄弟的错误十分生气,多尔衮等人虽然引咎自责,但并不心悦诚服,君、王、将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张。 多尔衮身为正白旗旗主、和硕睿亲王,统摄吏部,其亲弟为镶白旗旗主、和硕豫亲王多铎,其同母之兄阿济格是英郡王,三兄弟拥有二旗,皆骁勇善战,军功卓著。

    安平贝勒杜度、公硕讬,是礼亲王代善所辖正红、镶红二旗系统中的实力人物,代善遭皇帝压抑,心怀不满。 固山额真阿山、谭泰等二十余名官员,皆是开国有功之战将。

    统治集团中这样多的人员与皇帝长期不和,将会带来严重恶果。 范文程此时已是久经锻炼智谋高超蒙帝宠信之大学士,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他于四月初五日偕大学士额色黑奏称:“国中诸王贝勒大臣,半皆获罪,不许入署,不准晋谒皇上。

    他们回家日久,又将去锦州更替郑亲王,对明作战,“各部事务,及攻战器械,一切机宜俱误”,望皇上息怒,令其入署办事。 皇太极允准,诸王贝勒大臣随即各赴署办事。

    范文程为协调皇帝与诸王之间的紧张关系,立下一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范文程。

    范文程真的是范仲淹后人吗?

    范文程(1597年-1666年),字宪斗,号辉岳,辽东沈阳(今沈阳)人。

    北宋名相范仲淹十七世孙。曾事清太祖、清太宗、清世祖、清圣祖四代帝王,是清初一代重臣,清朝开国时的规制大多出自其手,更被视为文臣之首。

    范文程少好读书,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在沈阳县学考取了秀才,时年18岁。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后金八旗军攻下抚顺,范文程与兄范文寀主动求见努尔哈赤,成为清朝开国元勋之一。

    清太宗时期,他深受倚赖, 凡讨伐明朝的策略、策反明朝官员、进攻朝鲜、抚定蒙古、国家制度的建设等等,他都参与决策。康熙五年(1666年),范文程去世,终年70岁。

    康熙亲撰祭文,赐葬于怀柔县之红螺山。康熙皇帝亲笔书写"元辅高风"四个字,作为对他的最高评价。

    范文程后代是满族吗

    范文程后代是满族。

    范文程少好读书,于万历四十三年 在沈阳县学考取了秀才,时年18岁。万历四十六年,后金八旗军攻下抚顺,范文程与兄范文寀主动求见努尔哈赤,成为清朝开国元勋之一。

    清太宗时期,他深受倚赖, 凡讨伐明朝的策略、策反明朝官员、进攻朝鲜、抚定蒙古、国家制度的建设等等,他都参与决策。 扩展资料 作为清朝开国宰辅,范文程为皇太极问鼎中原出“定国策”——面对清军初占北京城人心惶惶的局面,他创造性地提出:“官来归,复其职;民来归,复其业”,安定了士心、稳住了民心,填平了满汉之间的民族鸿沟,使清朝得以在中原站住脚跟。

    范文程一生历清四世,为清朝开创江山立下了不朽之功,对清朝功绩可与汉之张良、明之刘伯温相提并论。他韬略过人,又能悟移人主,把自己的政治抱负巧妙地转变为现实,不愧为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

    但也有观点认为:范文程对清朝功劳卓著,历事四朝,于清朝政权的建立和发展,多所贡献,却对明王朝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满洲人在当时作为边疆来的少数民族,而范文程因为自身不得重用而投靠,为了个人功利而背叛了自己的国家和明朝君主,于大节有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范文程 。

    清朝开国重臣范文程后人如何 范文程墓在哪

    范文程于康熙五年(1666年)八月初二日因病去世,终年70岁。赐葬于河北怀柔县红螺山,谥“文肃”。

    范文程有六个儿子:范承荫,范承谟,范承勋,范承斌,范承烈,范承祚。

    其中次子范承谟进士出身,曾任职翰林院,累迁至浙江巡抚。1672年(康熙十一年)十月,范承谟被擢升为福建总督,并加兵部右侍郎兼右副都御史。1673年(康熙十二年),三藩之乱爆发,耿精忠反,囚禁范承谟,1676年(康熙十五年)九月遇害,其幕客嵇永仁、王龙光、沈天成、从弟范承谱等五十三人同时遇害。

    三子范承勋于康熙二十三年,举廉吏,擢内阁学士。二十五年,擢云贵总督,历官至云贵总督。三藩之乱时,督运粮饷于湖广、云南,有功劳。三十三年,迁都察院左都御史。三十八年,任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五十三年,卒。

    范文程的孙子:

    范时崇,官至左都御史、兵部尚书;

    范时绎,官至都统、户部尚书、工部尚书;

    范时捷,官至提督、镶白旗汉军都统;

    范时绶,官至左都御史、都统、工部尚书、刑部尚书;

    范时纪,官至副都统、侍郎。

    范仲淹有后人么 现在大概分布在什么地方

    从范氏定姓始祖范武子第一世起至37世范隋(任处州府丽水县丞始迁苏州吴县为始祖)38世梦龄公——39世赞时公为温州永嘉场大塘下村范氏族系第一世祖——2世范墉公——3世仲淹公——4世纯仁公——5世正国公——6世直南公(号寅孙)官平阳县丞,生子三,长曰思敬、次曰思灿、三曰思柔,长子思敬随父居平阳,后迁之温州大罗山东面永嘉盐场旁有大小两海塘中间定居垦荒。

    成为永嘉场大塘下村始迁祖,繁衍至今。据永强范氏宗谱统计人口7000余众。

    次子灿居瑞安周村,三子柔居瑞安阁巷。长子思敬随父居平阳,后迁之温州大罗山东面永嘉盐场旁有大小两海塘中间定居垦荒。

    成为永嘉场大塘下村始迁祖,繁衍至今。据永强范氏宗谱统计人口7000余众。

    范氏QQ群 1713525 范家大院位于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县御营镇,为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后裔居住地,是德阳市境内至今保存最完整的清代民居,由范仲淹的第20代子孙范养源在湖广填四川时,从广东携家人来川,几经转折从川东至川西,艰难创业后才在罗江御营镇买下田产,落户响石板修建范家大院。几百年来,范氏后裔一直在这里过着士绅书香门第的生活,家族成员也代代人才辈出,如今在德阳地区的直属后裔就有一千多人16个分支。

    每年的春分是家族成员聚会的日子,今年春分已是第23次聚会了。既有传统文化的传承又有亲情的浓烈。

    范家大院占地约3500平方米,石木结构,功能齐全,无论是排水系统和防卫都是最完整的。由耳龙门、中龙门、正房、厢房、中堂房、享堂构成。

    大院坐西向东、背靠范家大山,植被良好。院左右侧为民居,大院映衬于茂竹修林之中。

    院前为农田,视野宽阔,前800米左右有自北向南的黄河水。这边也有几千人 范氏QQ群 1713525 西周成王时,迁于杜。

    公元 4 世纪中叶,范氏迁入魏。西汉以前范氏部分人迁至南方。

    汉代至南北朝时期,范氏分布更为广泛。据范氏族谱记载,唐僖宗乾符元年,由于中原战乱,河内人范坤举家 18 口徙居浙江杭州,后移江苏南京,再徙福建宁化黄竹径,是为范氏入闽始祖。

    至宋代,范氏称盛于福建,人才济济。此后,范氏除在闽南一带发展繁衍外,又分出广东海阳、嘉应、梅州、大埔、长乐、陆丰、饶平等支派。

    范氏这一显族著姓,在明代以来陆续迁台的范氏几乎遍及全省各地,不过,居住最多的是新竹县。在台湾范姓为台湾的第四十八大姓。

    在明清之际迁台最早的一个叫范文华的人,他在明末永历年间最先移台开基于现在的台南盐水镇旧营里。清康熙六十年 ( 公元 1662 年 ) 有叫范光儒的人从广东移到台湾下水港定居等等。

    有的进而迁至海外。宋代以前的范氏名人,大都出自今河南。

    境内外其他范氏支派 范仲淹的后裔,一千余年来已发展成难以精确统计、散布在全国各地和世界范围内的庞大族群。其主要原因除战争避乱以外,往往是担任官职后全家迁往新的地区,落户生根。

    这里介绍自范仲淹以来,从苏州迁往全国各地、蔓衍成族的概况,使各地范氏后裔,也许能循此线索寻找到苏州祖根: (一)江苏 1 、金陵:三世侍郎房范正图,在北宋钦宗时任官于颍昌,金兵南侵,全家撤往金陵;又七世大夫房范士观,南宋宁宗时从嘉定迁往金陵;廿二世右丞房范章德携子徵仁等迁江宁三山街袖子湾。 2 、丹阳:十八世忠宣房范可陛在明万历年间迁丹阳县,二十三世孙范徵洋为丹阳邑令,是为丹阳支。

    3 、嘉定、太仓、崇明:十七世支使房范善言(范友德之子)迁嘉定集庆寺前,其后裔又迁太仓、崇明。 4 、吴江:十四世忠宣房范彦修入赘吴江丁经历家,其孙善德、善高留吴江。

    5 、常熟:十一世支使房范叔渊在元末张士诚踞平江时迁往常熟之钓渚,成支。 6 、淮扬地区:八世右丞房范宗禄在宋代末年随亲戚经商,遂迁居高邮;十九世郎中房范弥芷在康熙初迁泰兴县;二十三世儒林房范徵祥,埋名经商于淮扬一带;在如皋亦有忠宣房裔孙迁此。

    7 、宜兴:八世范宗禄后裔从高邮迁来。 (二)浙江 1 、湖州:南宋绍兴中期( 1146 前后),驾部房范秦卿迁湖州飞英寺前陈判官巷;又十世右丞房范绍彦从绍兴迁湖州西百桥;后有廿三世支使房范徵宪偕弟徵贤迁居湖州。

    2 、嘉兴:宋南渡后,郎中房范公达(历官淮西转运使、朝议大夫)迁居嘉兴之崇德。有一孙范拱卜迁返无锡堰桥镇。

    3 、绍兴:八世右丞房范宗尧,宋理宗时( 1225—1264 ),迁绍兴会稽九节坊。后裔有迁上虞玉带桥,也有迁返苏州府城让檐街的。

    4 、义乌:廿一世监簿房范仪厚迁义乌县。 5 、宁波:二世范纯恪在宋哲宗元祐中( 1087—1094 )任浙江明州推官,举家迁往,四世孙范公晖后回苏州,子范良能卒于明州(宁波);又十世右丞房范绍章从绍兴迁鄞县。

    6 、婺州:宋代儒林房范直忱迁来定居。 7 、兰溪:十一世范叔肇从湖南汀潭迁居兰溪之院坞。

    8 、苍南县:祖先范宾桥,因避海盗,偕弟宾山从福州府城西的秦宁县范家山迁苍南县马站镇凤尾山村定居。生九子,其中除二子仍居秦宁外,其余分别移往温州、莆田、霞浦、福鼎甚至海外,也有迁返苏州、福州的。

    到 1997 年,苍南县已有范姓二千余户,其字辈为 20 字: “ 宾华宜子日,邦大仲全。

    清朝范仲淹孙子

    范文程(1597年—1666年),字宪斗,号辉岳,辽东沈阳人。

    曾事清太祖、清太宗、清世祖、清圣祖四代帝王,是清初一代重臣,清朝开国时的规制大多出自其手,更被视为文臣之首。范文程少好读书,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在沈阳县学考取了秀才,时年18岁。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后金八旗军攻下抚顺,范文程与兄范文寀主动求见努尔哈赤,成为清朝开国元勋之一。清太宗时期,他深受倚赖, 凡讨伐明朝的策略、策反明朝官员、进攻朝鲜、抚定蒙古、国家制度的建设等等,他都参与决策。

    康熙五年(1666年),范文程去世,终年70岁。 康熙亲撰祭文,赐葬于怀柔县之红螺山。

    康熙皇帝亲笔书写“元辅高风”四个字,作为对他的最高评价。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