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版小学数学听课记录范文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20篇
角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谈话: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板),你能找出它有多少个角吗?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1. 认识角
投影显示:投影课本里的图片
谈话:找一找,图片上哪些像角?(学生回答)
追问: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能从我们身边的一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吗?找到后指出它们的顶点和边。
2. 折一个角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能用自己灵巧的小手折一个角吗?看谁折得快折得好。(用准备好的白纸折角)
3. 角的大小比较
(1)提问:能使你折的角变得再大一些吗?你是怎么办的?能把它变得小一些吗?又是怎么做到的?
(2)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转动时,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同学们能比较出哪个角大些吗?用什么方法比较?
(3)谈话:观察老师手上的这两个三角形(两个纸做的一大一小的三角形),哪个三角形大些呢?还是一样大呢?你知道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吗?
三、固应用,拓展延伸
1.课本练习第1题。谈话:机灵的小猴找来了一些图形,想考考小朋友,敢接受它的挑战吗?投影展示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是角的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指名回答。
2. 课本练习第2题。谈话:好学的小猫觉得小朋友学得不错,于是来请教我们了。投影展示,图中各有几个角,说给同桌听。
3.课本练习第3、第5题。谈话:聪明的小兔看到大家的本领这么棒,终于忍不住也要来考考我们,投影展示题目。同桌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4. 课本练习第4题。谈话:山羊老师对大家很满意,决定带小朋友玩一玩。
动手拉、合剪刀。说说你看到的角有什么变化
四、总结全课,布置作业
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回家给爸爸妈妈展示一下你今天学到的本领,找找你们家哪些物体上有角。
点评:
充分利用学具,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使学生获得对角的感性认识。
通过“看”、“找”,体会角在面上,初步建立对角的概念。
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折一个角,在实践中探索不同的折角方法,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考及表现自我的时间和空间。
充分利用创造条件,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制作等活动,获得感性知识,形成对角的正确表象,掌握角的本质特征,从而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成为学习的主人。
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练习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兴趣。
总评:
1. 引导学生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教学问题,激活生活经验。
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知识,并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通过“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身上找角”,使学生觉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 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促进数学思考。
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操作中理解知识,发展思维。一改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大胆放手,变过去的单纯看教师演示为学生自己动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本节课设计“找”、“说”、“做”的环节,帮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认识角、感悟角的大小,使得学习兴趣较为浓厚,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表达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20篇
角的认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谈话: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板),你能找出它有多少个角吗?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1. 认识角投影显示:投影课本里的图片谈话:找一找,图片上哪些像角?(学生回答)追问: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能从我们身边的一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吗?找到后指出它们的顶点和边。
2. 折一个角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能用自己灵巧的小手折一个角吗?看谁折得快折得好。(用准备好的白纸折角)3. 角的大小比较(1)提问:能使你折的角变得再大一些吗?你是怎么办的?能把它变得小一些吗?又是怎么做到的?(2)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转动时,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同学们能比较出哪个角大些吗?用什么方法比较?(3)谈话:观察老师手上的这两个三角形(两个纸做的一大一小的三角形),哪个三角形大些呢?还是一样大呢?你知道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吗?三、固应用,拓展延伸1.课本练习第1题。
谈话:机灵的小猴找来了一些图形,想考考小朋友,敢接受它的挑战吗?投影展示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是角的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指名回答。2. 课本练习第2题。
谈话:好学的小猫觉得小朋友学得不错,于是来请教我们了。投影展示,图中各有几个角,说给同桌听。
3.课本练习第3、第5题。谈话:聪明的小兔看到大家的本领这么棒,终于忍不住也要来考考我们,投影展示题目。
同桌讨论后在班内交流。4. 课本练习第4题。
谈话:山羊老师对大家很满意,决定带小朋友玩一玩。动手拉、合剪刀。
说说你看到的角有什么变化四、总结全课,布置作业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回家给爸爸妈妈展示一下你今天学到的本领,找找你们家哪些物体上有角。点评:充分利用学具,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使学生获得对角的感性认识。
通过“看”、“找”,体会角在面上,初步建立对角的概念。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折一个角,在实践中探索不同的折角方法,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考及表现自我的时间和空间。
充分利用创造条件,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制作等活动,获得感性知识,形成对角的正确表象,掌握角的本质特征,从而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成为学习的主人。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练习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兴趣。
总评:1. 引导学生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教学问题,激活生活经验。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知识,并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
通过“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身上找角”,使学生觉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2. 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促进数学思考。
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操作中理解知识,发展思维。一改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大胆放手,变过去的单纯看教师演示为学生自己动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本节课设计“找”、“说”、“做”的环节,帮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认识角、感悟角的大小,使得学习兴趣较为浓厚,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表达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
求一篇北师大版小学二年数学上《东南西北》评课
这堂课可贵之处,首先,是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成了课堂教学的 真正主人。
它给我们的第一个启示,是让学生主动地探求新知。在引入中,师问生:“你有什么方法辨别方向?”,从而打破了学生被动听讲的局面,展现了主动构建新知的风采。
其次,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主动学习数学。 整个学习活动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并使之成为连接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桥梁。
这样学习活动既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源泉,又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基础,因而是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有效途径。 再次,让学生掌握辨别方向的主动权。
给自己组取名,中间组在自己小组的哪个方向。 而后,通过小组讨论解决疑问“中间组位置没有变,为什么一会儿在东,一会儿在南,一会儿在西,一会儿又在北?”从而主动突破了“方向的相对性”这个难点。
这环节教学活动是本案例一个精彩的亮点。 思考:在观察义乌地图的时,“义亭在义乌的哪面”,很多学生都出现了错误。
是否应该在制作完校园平面图之后,再强调一下:地图上“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 特注:个人意见 呵呵 整堂课又采用多种形式,紧扣生活实际,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老师说各小组的组长准备发言,我觉得不妥,一定要组长发言吗?可不可以自己组选派一名代表发言呢。 亮点:1、在熟悉的环境中认识方向。
学校和教室是学生最熟悉的场景,从认识教室内的物体的方向作为起点真切自然,贴贴学校内的建筑物加深理解,说说义乌地图上各个乡镇的位置则是有益的延伸。 2、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和加深对东南西北的认识。
本课的最后安排了两个游戏活动,一是找冒险岛的藏宝图,二是小小交通员。在游戏中加深和巩固所学知识,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是有效的方式。
但在小小交通员中,如果能把式题改成乘法,既能提高正确率,同时也与本册教材紧密联系。 总结:1、本课从很多方面都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重视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
2、重视知识的获取过程,提供大量的实践活动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体验和理解,组织学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同时也很关注孩子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情感体验。 3、从实际生活中的东南西北到平面图上的东南西北,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骆老师设计问题(贴出食堂的位置),实现了由实际方向向地图方向的迁移。
值得商榷的地方: 1、老师的小些小结语,如“航海时还需辨别方向。”“辨别方向时必须有一个标准。”
“为什么都是食堂,位置却不一样?是因为我们没有在地图上规定方向。”等,最好是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形成概念。
2、我们直观的感觉,食堂在综合楼的左边,在学生动手操作时,怎么会想到把食堂贴到综合楼的上面(即北面)?是有个别学生提早预习了本课内容还是个别学生从其他途径中获取了信息?个人认为,在学生首次接触本课内容时,基本是建立在感观认识的基础上的,相信大部分学生会把食堂贴在综合楼的左面。
小学数学教研组活动怎样听课记录表
小学教导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为指导,认真学习和领悟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推进课程改革为中心,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抓手,团结协作,开拓创新,努力提高我校的教育质量。
二、主要工作:(一)抓热点,努力推进课程改革。 1、继续进行"新课程,新理念,新课堂"的研究与实验。
(1)学习阶段。 A、外出学习。
组织有关教师参加上级举办的新课程标准培训及学科培训,并在回校 后作幅射培训。 B、组织学习。
组织教师(尤其是实验教师)对课改案例进行分析研究。 C、教师自学。
学习各课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解读、新的教学参考、教学杂志上的有关文章,进一步明确课改精神。本学期每位教师完成理论摘记10张。
(2)活动阶段。 A、热点问题研讨。
每位教师寻找一个热点小问题进行教学研究,可以是一个典型案例、一项经验总结、一种成功做法、一次难忘经历、一种典型现象等,以周记的形式加以撰写,学校将组织人员进行批阅,对于优秀的文章将组织交流,并推荐发表。 B、课堂教学展示。
学校每位教师都要上校级研究课。(详见学校教研活动要求)(3)总结阶段。
总结我校一年来的课改工作。 2、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研究。
综合实践包括以下几个指定领域: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还包括大量非指定领域,如:班队活动、学校传统活动(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学生同伴间的交往活动、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健康活动等等。对于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力求形成一个系列。
(二)抓常规管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1、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
(1)教研组。 A、有计划:组长根据学校工作计划、结合本组、本学科的特点,制订教研活动计划。
B、有数量:每两周组织一次活动。 C、有质量:以课改研究为重点内容,依托课堂教学,每次活动有中心议题,有主讲老师,大家有收获。
(2)备课组。 A、备教学方法。
如同一内容的不同教法,不同课型的不同教法,某种课型的典型教法。 B、备作业设计。
精心设计作业练习,备课组内作业相对统一,压缩记硬背知识,增加综合能力检测内容,实施弹性作业。 C、备命题测试。
加强命题研究,努力吃透课标、教材精神,编印质量较高的测试卷。为了便于检查,每次活动时请各组认真做好活动记录。
2、抓学生作业质量。学生作业,一方面反映了老师的教学情况,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情况。
为此,要求老师作业布置精当,批改及时、认真,并督促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特别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低年级:①书写工整,格式规范,保持书簿整洁。
②思想集中,独立、按时完成。③初步养成又快又好的作业习惯。
④错了能订正。中年级:①书写工整,格式规范,保持书簿整洁。
②思想集中,独立、按时完成。③养成又快又好的作业习惯。
④做完后,自己检查。⑤错了能及时订正。
高年级:①书写工整,格式规范,保持书簿整洁。②思想集中,独立、按时完成。
③养成又快又好的作业习惯。④做完后,自己检查。
⑤错了认真分析原因,及时订正。 3、抓学生基本能力的形成。
(1)写字能力。 每天安排学生不少于20分钟的写字时间,有老师作指导,努力使学生的字写得"入规、入轨、入体"。
(2)阅读能力。 注重课外阅读,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利用好学校图书馆,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教师要利用课余时间,认真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课前2分钟朗读古诗文继续进行。 (3)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要重视培养学生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让他们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
本学期可以着重进行以下几方面的研究:①口语交际训练的渠道。②口语交际训练的方式。
③口语交际教学应避免的几种倾响。(4)数学探索与应用能力 订好、用好《小学生数学报》,在上课时及作业布置中进行适当的渗透。
因材施教,加强对尖子生的培养,让他们掌握书上的加量题及其它有一定难度的思维训练题。 (5)应用题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在应用题的教学中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特别重视直觉思维与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并着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和独创性,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6)英语综合能力。
加强英语的双基训练,高质量地完成英语练习册。重视英语词汇教学,举行三、四、五、六年级百词竞赛。
加强对学生的口语训练,进行简单的英语对话练习。教学中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加强学习习惯、毅力的培养。
(三)加强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师资水平。 1、抓名优教师的培养,促教师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加强校内青蓝结对教师和参加名师工程教师的管理,加强梯队建设,对已取得各项称号的教师要提高层次,确定名单,落实目标责任。 2、校本培训与横向交流学习相结合,定期选派教师赴结对子学校培训,继续为教师外出学习提供机会,但要注重实效,返校后要交流幅射。
3、对照新课标继续开展教研活。
谁有小学课堂的听课笔记?几年纪都行!急用!!
一、课前谈话二、引入课题一起读课题你们喜欢猜谜语吗?我有许多美丽的鲜花,但孩子们才是其中最美的花朵。
这句话是谁说的?看过书之后再来讲这个问题读课文,把巨人批评孩子们的话画下来,读画的句子我们先来看第一句。 读一读先想想你在读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生读巨人在说这些话的时候,会做些什么动作?巨人为什么叫巨人?边读边做动作。
指读你注意到他的动作细节了吗?齐读面对巨人的指责,孩子们吓坏了。 孩子们都不敢来了。
后来,巨人的花园发生了什么变化?找到吗?谁来读一读生读读得非常有情,你们发现他读错了什么?有一个词“仍然”花园墙内是什么季节?外面呢?视频,你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再用心听一听,你听到了巨人的内心了吗?害怕,恐惧孤独别的花园是春天,我的为什么是冬天呢?巨人的花园还是寒冷的冬天,为什么呢?读一读生读谁想读读这段话。 为什么今年的春天这么冷,这么荒凉呢?再来读一读我们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谁来告诉大家,今年的冬天为什么冷?指名两学生到前面,老师演巨人,孩子告诉巨人今年的冬天为什么这样冷?巨人太固执了这次春天来了,巨人怎么做的?还是把孩子们赶走了。
他是怎么做的?谁来读一读齐读“可是……纷纷逃窜”?谁来加上动作读一读巨人此时的想法是什么?故事发展到这,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为什么巨人坚定地想把孩子们赶出去?已经是春天了,为什么还要赶走孩子们?如果赶走孩子们,巨人的春天就会来吗?读一读,找一找。 巨人好容易盼来的春天是什么样的?你发现这句话中的一组近义词了吗?逃散——逃窜这两个词有什么不同?为什么逃窜?读这两段话与此同时,花园再次被积覆盖了,这时灵魂人物出现了?巨人怎么做?怎么说?生读这次巨人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只对小男孩说?小男孩的举动让巨人发生了变化?为什么?用横线画出小男孩的举动,用浪线画出巨人的举动。
谁来说一说,用“当小男孩的时候,巨人。小男孩怎么说的?巨人心里怎样?火辣辣的?什么情况下你会火辣辣的?想小男孩一伸手,桃树马上开出鲜花,你能做到吗?这就是童话故事的魅力读这段话,“唤来寒冬的……谢谢你!“你认为怎么读?把自己当作巨人,?谁来读一读。
再读最后三个字“谢谢你”。 齐读换来寒冬的是我那颗冷酷的心,换来春天的是什么?把你想到的词语写到黑板上巨人拆除的仅仅是围墙吗?听音乐读齐读课文结尾巨人换来冬天的是他那颗寒冷冷酷的心,换来春天的又是什么呢?你在这节课中收获到什么?三、总结课文板书:巨人的花园光明童心冬天欢笑笑声春天。
一份小学数学听课笔记、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复习:圆柱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2、从日常生活中引出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商店的冰箱里有两种香芋冰淇淋,圆柱形冰淇淋每支3元,圆锥形的冰淇淋每支0.8元,已知这两种冰淇淋的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你认为买哪一种冰淇淋比较合算?。3.导入:那么,到底谁的意见正确呢?通过今天这节课学习圆锥的体积计算之后,相信这个问题就很容易解答了。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圆锥的体积。(板书:圆锥的体积)(二)、动手测量,大胆猜想1.我们已经认识了圆柱和圆锥的各部分的名称,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测量一下你们手中的圆柱和圆锥,看看能发现什么?(按四人小组动手测量)教师巡视学生测量方法是否正确,不对的给予指导。
2.量后交流发现,得出结论:每个组的圆柱和圆锥都是等底等高的。3.大胆猜想:估计一下,这个圆锥的体积与这个圆柱的体积有怎样的关系?可能是这个圆柱体积的几分之几?(给学生充分猜想的时间和机会)(三)、实验操作,推导圆锥体积计算公式1.谈话:下面请大家利用你们手中的圆柱体和圆锥体来做实验,验证一下你们的猜想对不对 。
(你们打算怎样做实验,先在小组内商量好办法)2.学生分组做实验,师巡回。(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复习:圆柱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2、从日常生活中引出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商店的冰箱里有两种香芋冰淇淋,圆柱形冰淇淋每支3元,圆锥形的冰淇淋每支0.8元,已知这两种冰淇淋的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你认为买哪一种冰淇淋比较合算?。3.导入:那么,到底谁的意见正确呢?通过今天这节课学习圆锥的体积计算之后,相信这个问题就很容易解答了。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圆锥的体积。(板书:圆锥的体积)(二)、动手测量,大胆猜想1.我们已经认识了圆柱和圆锥的各部分的名称,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测量一下你们手中的圆柱和圆锥,看看能发现什么?(按四人小组动手测量)教师巡视学生测量方法是否正确,不对的给予指导。
2.量后交流发现,得出结论:每个组的圆柱和圆锥都是等底等高的。3.大胆猜想:估计一下,这个圆锥的体积与这个圆柱的体积有怎样的关系?可能是这个圆柱体积的几分之几?(给学生充分猜想的时间和机会)(三)、实验操作,推导圆锥体积计算公式1.谈话:下面请大家利用你们手中的圆柱体和圆锥体来做实验,验证一下你们的猜想对不对 。
(你们打算怎样做实验,先在小组内商量好办法)2.学生分组做实验,师巡回指导。3.交流汇报。
(1)你们小组是怎样做实验的?(2)通过做实验,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圆锥体积与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师相机板书: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4.提问:是不是所有的圆柱和圆锥都有这样的关系?教师出示不等底等高的圆锥、圆柱,让两学生上台操作实验。提问:通过这个实验,你得出什么结论?(只有等底等高的圆锥才是圆柱体积的 )5.启发引导推导出圆锥体积公式并用字母表示。
提问:那么我们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板书:圆锥的体积=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 = (先让学生试着写一写,然后师板书,学生进行对照)6.提问:要求圆锥体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公式中的底面积乘高,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要乘 。7. 练习(口答)(1)一个圆柱体积是27立方分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2) 一个圆锥体积是150立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四)、运用公式,拓展训练1.教学“试一试”。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报答案,共同评议。2.做“练一练”第1题。
(1)指定2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3.判断(1)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 )(2)圆柱体积一定比圆锥体积大。
( )(3)圆锥的底面积是3平方厘米,高是2厘米,体积是2立方厘米。( )4.做“练一练”第2题。
提问:① 谁能说一说做第2题的思路?② 计算圆锥体积时要特别注意什么?5.完成练习八第2题。(1)学生尝试做题。
交流解答方法。(2)提问:这道题为什么用“12÷3”可以直接得到答案?(3)做实验加深理解。
6.考考你一根圆柱形木料,底面半径是6厘米,高12厘米。要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形,削去的木料体积是多少?7.现在你能回答本课开始时那个问题了吗?(五)、课堂总结提问: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为什么?这节课你还有什么收获与心得?(六)、布置作业完成练习八第1、3题。
小学听课记录?
学科:数学 年级:四 课题:素数与合数
一、导入复习
1、同学们,这段时间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2、请利用的知识写出2、5、6、8、3、9这几个数的因数
3、你能把这几个数分成两类吗?想想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4、除了可以按照以前学过的偶数和奇数的标准来进行分类,还可以按照什么来分类?
二、新授
1、指导学生按照这几个数因数的个数来进行分类
如果按照因数的个数可以怎样来分类呢?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分类的依据
指名回答,集体分析
把2、3、5分成一类,因为他们都是只有两个因数
把6、8、9分成一类,因为他们都不只两个因数
2、指导观察,2、3、5这几个数的因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学生发现相同点:它们的因数都是只有1和本身
3、归纳小结:像这样只有1和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做素数,又叫做质数
板书:素数(质数)
4、指导观察:6、8、9的因数有什么共同点吗?
学生发现:都不只两个因数
指出:除了1和本身以外还有其他因数的数叫做合数
板书:合数
5、素数都有几个因数?合数的因数的个数是相同的吗?合数的因数最少要有几个?
相机出示“1”,学生辨析“1”是什么数?它有几个因数?符合素数的条件吗?符合合数的条件吗?
根据辨析结果板书:1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
三、巩固练习
1、完成书上“想想做做”中的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核对答案,指名回答。
回答时强调素数与合数的概念,能正确区分出哪些是素数哪些是合数。
2、判断
1)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2)所有的素数都是奇数。
3)我们学过的自然数不是素数就是合数。
4)素数都有两个因数,合数至少有三个因数。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什么样的数叫做素数?什么样的数叫做合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