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案设计范文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怎么写
这是一个教案但是有些图复制不上,你先看一下,如果满意,再我博客留言我传给你!!
教学目标
1、在理解推导过程的基础上,掌握圆的标准方程的形式特点。
2、理解方程中各个字母的含义,应用圆的有关性质,求圆的标准方程。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圆的标准方程的理解、应用.
难点:利用圆的基本知识及性质求圆的标准方程.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研究了曲线与方程的相关问题,知道要求曲线方程只需找出曲线方程上一个代表点,然后利用题目中的性质列出表达式化简即可。
(二)依标导学:
初中我们学过的圆的定义.
“平面内与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圆”.
定点就是圆心,定长就是半径.
根据圆的定义,求圆心是c(a,b),半径是r的圆的方程.
设 M(x,y)是圆上任意一点,圆心坐标为(a,b),半径为r.则│CM│=r, 即
两边平方得
+ =
这就是圆心为C(a,b),半径为r的圆的方程,叫做圆的标准方程.
如果圆的圆心在原点.O(0,0).即a=0.b=0.这时圆的方程为
例:(1)求圆心(3,-2),半径为5的圆的方程;
a=3,b=-2,r=5 圆的方程为 + =25
(2)求(x+3)2+(y-4)2=5的圆心和半径。
a=-3,b=4,r=
三、异步训练:
求满足下列条件的圆的方程:
(1) 圆心C(-2,1),并过点A(2,-2);
分析:由圆的定义知r=|AC|= =5
而a=-2,b=1,所以将相应要素代入标准方程即可。
(2) 圆心C (1,3),并与直线3x-4y-6=0相切;
分析:圆与直线相切,则连结圆心与切点的半径垂直于切线,即求半径转化为求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可得r= =3
而a=1,b=3,所以将相应要素代入标准方程即可。
(3) 过点A(0,1)和点B(2,1),半径为5。
分析:本题要求C(a,b),A,B均是圆上的点,所以|AC|=r,|BC|=r,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列方程即可求出a,b的值。
四、达标测试:
求圆心在坐标原点,且与直线4x+2y-1=0相切的圆的标准方程。
五、课堂小结:
圆的标准方程两要素:圆心、半径
六、课后作业:
课后练习A、3、(3)、(4)
师生共同回答
启发引导学生推导
根据方程形式让学生作答
先分析每一个题型的特征,然后利用圆的性质求出标准方程中所要求的条件代入方程即可。让同学自己组织步骤 (板演)
板书设计:
圆的标准方程
一、 圆的定义: 例1、(1)求圆心(3,-2),半径为5的圆的方程;
二、 求圆的标准方程: (2)求(x+3)2+(y-4)2=5的圆心和半径;
例2、(1)圆心C(-2,1),并过点A(2,-2);
(2)圆心C (1,3),并与直线3x-4y-6=0相切;
(3)过点A(0,1)和点B(2,1),半径为5
如何用新课标理念指导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现实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下面就怎样用新课标理念指导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问题谈谈我的一些想法.一、 课标中实施新课程的教学建议第一学段:1.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2.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流.教师则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和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3. 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的多样化.不要急于评价各种算法,应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4. 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教师应组织学生开展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过程.第二学段:1. 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教师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2.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数学学习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和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师应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乐于交流与合作.要防止学生的合作流于形式,强调在个人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以及通过合作与交流来空调思路.3. 加强估算,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教学中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的多样化,是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4. 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本学段学生的重视、能力、情感和态度与第一学段的学生相比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综合应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二、 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1. 学习需要的分析.这个环节是对所要教的女人进行为什么要学.2. 以及所教学的内容在学习过程中的地位、作用的分析.解决为什么教的问题.3. 教学内容的分析.是对教学内容构成要素(知识点)及要素间的关系分析.通过分析,明确教学任务.这是教学设计的基础.4. 教学对象的分析.这是对教学对象已有的知识基础、年龄特点和学习风格的分析,明确教学的起点和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开心内容分析和教学对象的分析主要是解决教什么的问题.5. 教学目标编写.这是教案编写的重要方面.应根据教学任务和教学对象,制定出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这是实施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课标对教学目标的编写确定了两个基本的方面.一是知识技能目标;二是过程性目标;三是情感目标.我们在编写教案时应仔细运用,把握准确,不随意拔高,也不随意降低.6. 教学策略设计.是指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必要条件.通过教学策略设计,明确怎样教的问题,也包括怎样指导学生学的问题,促使教学过程最优化.虽然我们不可能做到每堂课都最优化,但是,我们可以建立起这个意识.每堂课尽力去做,这样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所收获.7. 教学媒体设计.是指在教学中选择什么样的媒体去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帮助教师数学既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的设计和教学媒体的设计都是解决怎样教的问题.8. 教学评价的设计.对所制定的教学方案的可行性,以及实施后的效果做出客观的、实事求是的预期价值判断,使其更完善,更具有实施价值.这一环节的工作能对前6个环节的设计做出修。
小学数学说课内容
说教材(教材地位、作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范文: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第7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分数与整数有很大的差异,是数概念的一次扩ɕ.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教材将分数的知识分段教学,本课是“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它是认识几分之几的基础,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这节内容需借助多媒体演示和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通过演示和学生操作,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让学生体会到分数来源于生活,而且是在“平均分”的情况下才产生分数.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特点,本节课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形成关于几分之一的表象,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直观地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2、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分数的过程,通过直观演示、操作、观察,小组合作一系列学习活动,感受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 3、感受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乐趣,感悟分数只是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获得运用分数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分数的含义,初步建立几分之一的概念.难点是理解分数的含义. 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已具有一定的整数知识,在生活中也常常会遇到一些不能用整数来表示的量,虽然他们在生活中能理解一半和一多半的概念,但只能模糊地来表示某些量.初学分数,由于分数这一概念比较抽象,与整数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学生初学分数会感到困难.针对这些情况,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演示、引导等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取知识,达到最终的学习目的.学法:学生通过分,涂,折,说等手段及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从而达到帮助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目的.采用了自主探索,动手实践,观察发现,合作交流等方式,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教学程序 这节课我安排了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创设问题,引入课题.1、出示“平均分”,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你觉得平均分怎么样?2、把6本本子平均分给2个人,你会吗?每个人分到多少?3、2支笔呢?平均分给2个人,每个人分到多少?4、1个圆饼呢?平均分给2个人,每个人分到多少?创设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探究之中,体验分数的产生.第二个环节: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在这个环节里我安排了三个步骤,分别是:1、认识 1/2由疑问“怎么表示这半个蛋糕呢?”来产生分数.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类似这样不足一个蛋糕的情况,用整数是无法表示的,在数学中引入了分数,可以用1/2这个分数来表示这个蛋糕的一半,让学生说说1/2这个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呢?动手操作是学生必须具备的数学能力.让学生用手中的长方形折一折,找到1/2 ,并用斜线涂上颜色.涂好后说一说1/2是怎么来的?在这个环节设计 “ 折一折 ” ,就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 的意义,为后面让学生动手操作,发现新的分数作了铺垫.接着学生动手折纸表示后反馈:说说自己的1/2是怎么来的?并且有意识地收集学生作品:(1)为什么都能表示1/2 ? (2)图形不一样,为什么都能表示1/2(3)为什么一个1/2大,一个1/2小 经过多次比较,去掉1/2的表面属性,提取1/2的本质属性.(4)下列图形能用1/2表示吗?(5)在生活中能找到1/2吗?2、认识几分之一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学生初步理解1/2后,根据学生的生活及学习经验,自主地学习探究几分之一,培养学生进行尝试学习的意识,让学生获得发现的喜悦.这一步我采用了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几分之一. 活动要求: 想:在心里想好一个分数 写:将这个分数写在方格纸上 选: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解释这个分数是怎么来的3、比较分数的大小这个环节分两个层次.首先,我出示了课件,先出示一条红纸条,告诉学生可以用“1”来表示,再出示涂了一半颜色的纸条,让学生估计出1/2.这时再出示涂1/3颜色的纸条,让学生估计出是1/3后,教师问:同一张纸条的1/2和1/3哪一个大?这里只要让学生从图上直观的看出哪个分数大就可以了,简单的说一下为什么.接着再来估计1/6,可能有一些难度,但有了前面的1/3作铺垫,学生应该可以估计出.最后再比较1/6与上面两个分数的大小.这个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学生对几分之一的认识,让学生在经历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思维活动后自主探索出结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估算能力和对数的感觉,也通过直观图形让学生体会了1/2、1/3、1/6和1的关系,为后面学段继续学习分数打下伏笔.第二是让学生动手自己解决课本第93页第3题,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和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让学生在直观图形的引导下,感到分数也有大小,点燃学生探索的火花,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去探寻其中的奥秘第三环节:综合实践,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