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单元知识结构范文
小学语文教法有哪些
恩。老师好呃。
我们老师采用的是电子教案,书本基础知识,黄冈相结合的。
每节课上课前先利用早读时间找学生领读10分钟的古诗。
然后利用电子教案(就是网上的幻灯片)令我们了解课文大致的重点,并讲课后字比较容易错的,讲完生字后做黄冈对应课的1、2题(一般都是些看拼音写词语,多音字之类的)然后再开始讲课文中的重要句子以及课后题。当然啦,一般课文是分重点和非重点的,您在重点课文上上上心就好。
最后呢,我认为,老师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颗爱同学的心,把每一位而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
祝老师教课顺利,仅供参考哈~~
(给分吧~~~打得很累得~~~~)
关于小学语文知识树的课题
你好,楼主:“知识树”在“单元整合·群文阅读”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四川德阳市教科所 冯学敏1.什么是知识树?一个系统的知识是有结构的。
从外表看这种结构,就像一颗大树,有干,有枝,有叶,有果。再打个比方说,知识树像中国交通图。
第一层次的知识像省,第二层次像地市,第三层次像县,第三层次下还有更细密的知识细胞,好比乡镇一样。这样学生就可以驾驶着思维的汽车,在知识的原野上奔驰,一个层次一个层次,一个类别一个类别地征服语文知识目标,就不会感觉语文知识混乱无从下手。
中小学生所学习的语文知识也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也像一颗大树。如果我们把它勾画出来,这就成了“语文知识树”。
2.语文知识是怎么建构的呢?(1)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现代信息加工心理学把广义的知识分为两类:一类为陈述性知识(declarativeknowledge),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狭义的知识,它用于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语文知识树”中的“文学常识”、“文言文知识”多为这类知识;一类为程序性知识(proceduralknowledge),也即我们常说的能力,它用于回答“怎么办”的问题。
在“语文知识树”中的“基础知识”和“阅读与写作”部分,有的包含了很多程序性的知识,比如在学生了解了“比喻是什么”的基础上,还应该指导怎样运用“比喻”这种修辞手法。(2)外在的知识结构和内在的认知结构“语文知识树”就其呈现方式来说,是有助于学生形成一定的认知结构的。
认知结构是认知心理学上的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奥苏伯尔认为,所谓认知结构,就是学生头脑里的知识结构。
我们也可以把它称之为学生内在的知识结构,它是由外在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所以怎样组织知识就显得极为重要了。奥苏伯尔还认为,“不断分化”和“综合贯通”是人的认知组织的两条原则。
这两条原则同样也适合知识的组织与呈现。(3)学科知识我国学科教育的重点一向是放在向学生传递知识这一基点上的。
既然是传递知识,那么学科专家便理所当然地成了最清楚教师应该教什么,学生应该学什么的人。由此,我们的教材也是按学科知识掌握的需要来编排的,也就是说我们的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是学科知识。
而“语文知识树”正是这种价值取向的反映。自课程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产生以来,对课程内容的解释大多是围绕三种不同的取向而展开的。
除了“课程内容即学科知识”外,还有“课程内容即当代社会生活经验”、“课程内容即学习者的经验”等价值取向。在课程理论发展史上,不论主张哪种观点的学者都很少完全否定其他观点。
就语文知识的教学而言,或许我们所要追求的是如何更好地关注学生,让它成为学生主动选择的结果,并使其转化为学生人格发展的需求。3.语文教学中哪些地方可以画知识树?全册教材知识树;单元教材知识树;某一课的不同类型的树。
“单元整合·群文阅读”教学实践中就是要画单元的知识树。4.怎么画知识树?根据知识结构的不同我们可以吧它画成手掌,星星,水果,机器人,章鱼等各种形状。
画全册教材知识树举例。主干:语文第十一册。
第一层八个杈,分别是一到八单元的单元主题,如“童话寓言之旅”,第二层是每一单元的训练重点,如:“领悟作者在童话寓言中所蕴含的情感和哲理。”第三层是每一单元的课题。
第四层是课文类型。第三层还可以是本单元的语文大课堂和习作内容。
画单元知识树举例。主干:单元主题。
如:温暖的记忆。第一层就一个杈:单元训练重点;第二层六个杈,包括五篇课题,一篇百花园;第三层又可分三个杈,分别是主要内容,本课写作方法,读书感悟;四层主要内容还可分为课文的结构,感悟可分为优美词句欣赏。
知识树在“单元整合·群文阅读”教学实践中的例子:画每一课的知识树举例。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结构图,一种是收获图。
先说结构图。主干:课题,第一层主要内容,就一个杈;第二层是课文分几部分(也就是意义段的段意)有几段分几个杈;第三层是每一部分的分层,这个有的有,有的没有,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去画;第四层是每段的关键词。
收获图。主干:课题;第一层分三个杈:主要内容,学文感悟,写作方法;第二层是主要内容衍生段意,学文感悟衍生重点句及感悟,写作方法衍生优美词义和优美句子;第三层段意可衍生层意或关键词等。
5.“语文知识树”国内运用情况20世纪70年代末,是魏书生老师有感于当时语文教育考题泛滥、教学缺乏序列的现状,引导学生画出来的。它的由来主要基于语文课的两个特点:“第一,每篇课文,即使是最浅显的课文,人们都能够围绕它设计出成千上万道考试题。
第二,每篇课文,即使是千古名篇,讲课时你缺了课,只要基础好,期末或升学考试,成绩照样优秀。”从第二个特点,魏书生老师看到了“语文学科知识也有规律,也有稳定的结构方式”。
掌握了这些规律,考试时就能以不变应万变,学生就可以不做大量的习题了。基于此,1979年,魏书生老师开始引导学生画语文知识结构图,经过讨论,他们选择了树式结构,并通读了初中的六册语文教材,画出了“语文知识树”。
虽然在画的过程中意见众。
小学语文教材教法有哪些?
丁有宽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材教法新体系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是极其丰富的,但是如何把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从现代教学理论上提高呢?丁有宽老师在他40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实验中,不断探索这个问题,建立了独具一格的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材教法新体系。
一 建立起小学语文知识结构及教学目标体系丁有宽的小学语文教材教法新体系是以读写结合为特征的。读写结合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如,“熟读成章”“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等,都说明读写的自然结合。
读写结合不能理解为阅读和作文机械地、生硬地结合。研究读写结合,首先必须明确阅读和作文都是语文教学要完成的目的任务。
其次必须研究阅读和作文两个过程的关系,读与写是对等的,又是彼此联系的,读与写之间有着共同的“联系点”。丁老师的读写结合特点,就是紧紧围绕以下三条线索找到了相应的读写“联系点”,构成了读写结合的语文知识和教学目标体系。
(一)突出了语言构造方法语言本身是有规律的,是按一定的方法构造的。语言构造的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是极密切的;由字组成词,词组成句,句组成段,由段成篇。
不论是理解语言还是表达语言,除理解和表达语言反映的内容外,还要理解和掌握语言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尤其是重点段与其他各段之间的关系,例如,要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想,就要理解各段之间的关系;要理解段的含义,就要理解段内句子及句与句之间的关系;要理解句子,就要理解一句之中的词语及词与词之间的关系。所以阅读一篇文章,在初读全文基础上,一般是先由字词理解,再到句、段、篇。
作文一般是先有内容材料和要表达的思想,拟出提纲,构思各段之间的关系,再按提纲逐段写下去;写每一段话时,还要把句子的先后关系表达清楚;最后考虑词语运用是否恰当。阅读与作文正是两个相反的过程。
在这两个过程中都要考虑语言构造各因素之间的关系。语言构造是有方法的,字、词、句、段、篇都有一定的构造方法。
因此,在读与写过程中,还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语言构造方法。只有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语言构造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其构造方法,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读书、作文能力。
丁老师的读写结合教材、教法特点之一,就是体现了语言构造方法。1.体现出语言构造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及方法。
从句子结构法开始—句群结构法—段的结构法—篇的结构法。既体现了语言构成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又突出了语言构造方法。
2.创造了以“四素完整句”作为读写结合语言训练的开端法。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从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句子—进行训练,这也是语言训练的传统方法,如,古代的“属对”训练,就是作文的基础训练;近现代的说话、造句训练,也是为作文打基础的。
但丁老师提出以“四素句”作为语言训练的开端,是具有创新意义的。因“四素句”是记叙文的基本知识结构,从“四素句”训练,会为学习记叙文奠定牢固的基础。
由“四素句”—连续句—并列句—总分句,四种构句法作为语言训练的基础。由四种构句法扩展到四种句群构造法:连续句群、并列句群、总分句群、概括与具体句群。
再由这四种句群构造法,扩展到这四种段的构造法。以句段训练作为篇章的训练基础。
(二)体现了文章构造方法文章构造方法很多,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以记叙文为主,突出记叙文的四要素,并从“四素句”训练起;还有记叙顺序,文章的开头、结尾;记叙文的写事、写景、写人等文章构造方法。(三)渗透了思维逻辑体系语言体现思维,思维逻辑体现于语言之中,就形成语言逻辑。
丁老师的教材、教法渗透了语言逻辑关系。在语言构造方法上,丁老师并不是教小学生单纯的语法知识,而是在语言构造方法上突出地体现了几种主要的思维逻辑关系,如连续关系,并列关系,总分关系,概括与具体的关系等。
由于语言构造方法与思维逻辑的结合,自然地把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学习语言有法可依,学后思路清晰,学习效果提高。
以上三条线相结合,构成小学语文知识结构网络,并分层次构成小学语文训练目标体系。以这三条线为支柱编写教材,进行训练,将读写密切结合起来。
这就是丁有宽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材、教法新体系的根本特点。以语文知识结构为基础编写语文教材难度是很大的。
所选的课文,既要内容健康,题材多样,又要考虑到语文形式是否合于训练目标。在这方面,丁老师是下了很大的工夫的,也是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的创新之举。
二 体现了语言规律的指导作用和迁移规律语言规律,也可称为语言法则,或称语言组织方法。不论阅读或是作文都涉及到语言的组织问题。
语言法则包括词法和句法,汉语主要倾向于研究句法,从句法研究用字、组词、造句。扩大言之,语言规律知识还应包括修辞及篇章方面的知识。
丁有宽老师总结的读书“三十法”,七条读写对应规律以及句群结构法等,都是读写方面的基本规律知识。以语言规律知识为指导进行教学,显著地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力,增强了小学语文教学的科学性。
传统的语文教学,重视语言感受,不大注意运用语言规律。如“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
小学语文知识点大全
小学语文知识点总结
供材料作文
根据提供书面材料作文时,要注意三点:一、认真审题,明确要求。二、紧扣主题,决定取舍。三、活跃思路,发挥想象。
(一)缩写 注意:①不能改变原文的中心思想和体裁,甚至连人称也不能变。②不能改变原文的记叙顺序和主要内容,保留主干。
③概括复杂的内容要全面,语言要简明扼要。④改后的短文要衔接过渡自然,首尾连贯。⑤合理安排各部分之间的大致比例。
(二)扩写 注意:①不能改变原文的中心思想、体裁、人称、叙事方法和顺序。②不能改变原文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③扩充的内容只能根据原文情节合理地发展,不能任意增加。
(三)改写 改写,就是改变原文的体裁与人称、结构及语言等,写出与原文形式不同的文章。一是改变体裁。把原文从一种体裁改写成另一种体裁。二是改变人称。常见的是把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或把第三人称改变第一人称,内容不作变动。
(四)续写 注意:①续写时一定要认真阅读原文,弄清原文所写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②要根据题目要求,大胆想象。③不能改变原文的体裁,续写中可以增添次要人物,但主要人物不能改变。
④续写部分的语言特点和风格要尽量与原文保持一致。
(五)看图作文第一,看单幅图作文。第二,看多幅图作文。看图作文的一般步骤是:看、说、写。
小学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
四、应用文
(一)便条 格式:①“请假条”三个字要写在第一行正中。②另起一行顶格写上称呼,后面用冒号。
③第三行空格写正文,要写清请假的原因和起止时间。④正文写完后要写上祝语。 ⑤署名要另起一行靠后写。⑥日期要另起一行写在署名的下方。另外:留言条、托事条格式与请假条相同。
(二)通知 格式:①在第一行正中写上“通知”二字,或“紧急通知”或“关于**的通知”,以引起读者注意。
②正文要另起一行空格写,写清时间、地点、事情、请谁参加、应注意什么。但一定要简明扼要。
③正文写完后,另起一行空格写上“特此通知”。④在正文的右下方分两行写出发通知的单位和日期。
⑤被通知的单位或有关人员,可以出现在正文中,也可以在第一行顶格写上,后加冒号。
(三)日记格式:一般在第一行居右写清某年某月某日,星期几,也可以写上当天的天气情况,然后第二行开头空两格写正文,有时也可以给日记加个标题,点明主要内容。
注意:(日记只能是一天中发生的事)。
(四)写读后感或观后感 方法:一般是先引,开头写读了什么(可包括书名、作者、内容梗概等),并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自己的总的感受;接着是议(感),这是重点,在引述有关重点内容或主要语句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联系自己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实际谈感想;最后是结,即总结全文,总谈感想、体会,结束全文,简洁有力。观后感的写法跟读后感一样。
(五)书信 一般书面的内容由称呼、问候、正文、祝颂语、署名、日期六部分组成,基本格式是:
1、称呼。称呼要独立成行,顶格写,后面加冒号。2、问候。问候的话要另起一行空两格写,单独成行。问候语不宜长,使收信人感到亲切,礼貌即可。3、正文。要另起一行空格写,写你对收信人说的话,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等。4、祝颂语。要单独起一行,空两格写上“祝”或“此致”等,再另起一行顶格相应写上“身体健康”或“敬礼”等。5、署名。要单独成行写在信的右下方。6、日期。要另起一行写在署名下方。
(五)表扬稿表扬稿分三部分:1、名称。在第一行正中间写上“表扬”二字。2、正文。要把这件事真实、完整、简明扼要地写清楚。3、落款。在右下角分两行写上写稿人的姓名和写稿日期。
(六)建议书 格式:先写上标题,再写清楚建议书是给谁写的,具体建议是什么,最后写上提建议人的姓名和写作日期。
小学作文结构技巧 小学作文有哪些结构
小学作文教学——掌握常见的几种段的结构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常见的有如下几种段的结构形式:1.总分结构,小学作文结构。
这种结构,段落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先总叙再分述,或者先分述再总叙,或者先总,后分,再总。例一《翠鸟》中的第一段它的颜色非常鲜艳。
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
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这一段一共写了四句话。
第一句是总的叙述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第二、三、四句是围绕总叙的意思,分述了翠鸟“头上的羽毛”、“背上的羽毛”、“腹部的羽毛”的颜色“非常艳鲜”。
例二《松鼠》中的一段松鼠的肉可以吃,尾巴上的毛可以制毛笔,皮可以做衣服。松鼠真是一种有用的小动物。
这一段话是先分说,后总说。先分别说明松鼠的用途:“肉可以吃”、“毛可以制笔”、“皮可以做衣”,然后总说,“松鼠真是一种有用的小动物。”
例三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有石桥,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互相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互相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
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的一样。这一段话是“总——分——总”式的结构。
共写了6句话,第一句总说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2—5句分别说栏板上雕刻的三种不同形态的龙如何精美。
最后一句总说这些龙“像活的一样”。上述三种都叫总分结构。
第一种形式先总后分,第二种是先分后总,第三种是先总后分再总。不管运用哪一种构段方法,都要围绕段的中心意思来写,目的是把内容写具体。
读一读,练一练:(1)认真读下面各例段,完成练习。山脚下有一堵石崖,崖上有一道缝,寒号鸟就把这道缝当作自己的家。
石崖前面有一条河,河边有一棵大柳树,杨树上住着喜鹊。寒号鸟和喜鹊面对面住着,成了邻居。
①这一段话句与句之间是______关系。②可分为______层。
第一层是讲______,第二层是讲______西双版纳是花果的海洋。这里的花,红的、紫的、白的、黄的、五彩缤纷,美丽极了!这儿的果子也非常多,香蕉、菠萝蜜、荔枝,果实累累,挂满树枝。
①这段话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______关系。②一共写了三句话。
第______句是总叙,第______句和第______句是______,可分为______层。秋天是令人向往的季节。
天高云淡,秋风瑟瑟。大地穿上了黄色的毛衣;鲜艳的枫树叶随着秋风悠悠地飘落着,好像一只只彩色斑谰的蝴蝶在翩翩起舞;那松树爷爷却不顾寒霜降临,仍穿着它那碧绿的长袍,显得更加苍翠;花园里,菊花争香斗艳,红的如火,粉的似霞,白的像雪,美不胜收;柿子树上挂满了黄澄澄的柿子,像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桔黄灯笼;红通通的海棠把树枝都压弯了……秋天,果实累累,景色迷人,我爱秋天。
①这一段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______关系。一共写了______层。
②第一层是总起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层是总结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第二层描写了哪几种景物?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以《家乡的变化真大呀》为题,用“总——分——总”的形式写一段话。2.并列结构。
有的段落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怎样写好作文《小学作文结构》(http://www.unjs.com)。这种结构,段中没有概括全段的句子,段的内容又是从事物的几个方面来写的。
例一《美丽的小兴安岭》中的第四段。夏天,树木长得郁郁葱葱,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太阳出来了,千万缕金光像利剑一样,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
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这一段话具体描绘了小兴安岭夏天美丽的景色。
四句话分别写了“树木”、“晨雾”、“太阳”、“野花”,都是围绕小兴安岭夏天美丽的景色来写的,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又如下面例段:老爷爷看花,一面看一面自言自语,嘴里低吟着咏花的古诗。
老奶奶看花,拄着拐杖,牵着孙孙,有的还很珍惜地摘下一朵,簪在自己的发髻上。青年们穿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好像参加什么盛会,不少人已经穿上雪白的衬衣,有的甚至是绸料的。
小学生们系着红领巾,叫啊,跳啊,被这一望无际的海棠花惊呆了。这也是一个并列结构的段落。
写四种不同的人看花的情景。先写老爷爷怎么看,接着写老奶奶怎么看,再写青年人怎么看,最后写小学生怎么看。
虽然排列有先后,但表达的意思,都是讲看花,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这样写,层次非常清楚。
读一读,练一练:(1)读下面这段话,按要求进行练习。猫有一对明亮的眼睛,即使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也能看清东西,再狡猾的老鼠也逃不过它的眼睛。
它的耳朵很灵活,能随意转向发声处,只要有声音,哪怕是极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