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项目风险对策范文
简述项目风险的四类应对策略和措施?
风险管理中有一个不是非常精确的管理矩阵,可以提供参考。一个是风险按照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目标的程度(也就是发生的后果严重程度)来分成四个区间,四个区间对应着一般的四种应对策略和措施。它们分别是:
1、发生可能性低、影响程度低。应对措施是:保持现有控制措施,不增加任何管理资源,保留风险即可。
2.发生可能性低,影响程度大。应对措施:一般是转移或者分担,这类风险一般都有保险产品做转移,比如火灾、地震等;
3. 发生可能性高,影响程度低。应对措施:一般采取内部控制措施,降低发生的频率。
4. 发生可能性高,影响程度大。应对措施:这类属于双高风险,应该立即采取应对和控制措施,或者采取风险规避措施。
建设工程项目风险有哪些应对策略?
1。
风险回避--当遇到下列情形时,应考虑风险回避的策略 ①风险事件发生概率很大且后果损失也很大的项目; ②发生损失的概率并不大,但当风险点事件发生后产生的损失是灾难性的,无法弥补的。 2。
风险自留 1)风险自留与其他风险对策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不改变项目风险的客观性质,即不改变项目风险的发生概率和项目风险潜在损失的严重性。 2)风险自留分为非计划性风险自留和计划性风险自留 导致非计划性风险自留的主要原因有:缺乏风险意识、风险识别失误、风险分析与评价失误、风险决策延误、风险决策实施延误等。
3。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工作可分为预防损失和减少损失两种,风险控制方案应当是两种措施的有机结合。
4。风险转移 1)非保险转移;又称合同转移,项目风险最常见的非保险转移有三种情况: ①业主将合同责任和风险转移给对方当事人; ②承包商进行项目分包; ③第三方担保。
如承包商履约担保。 2)保险转移:通常直接称为工程保险。
但保险并不能转移工程项目的所有风险;。
工作项目风险管理的应对措施有哪些?
1、针对工程项目风险的定义、分类、特点和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应对措施如下。
(1)风险回避:是指考虑到风险存在和发生的可能性,主动放弃或拒绝实施可能导致风险损失的方案。风险回避具有简单易行,全面彻底的优点,能将风险的概率降低到零,使回避风险的同时也放弃了获得收益的机会。
(2)风险降低: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二是一旦风险事件发生尽量降低其损失。如项目管理者在进行项目采购时可预留部分项目保证金,如果材料出问题则可用此部分资金支付,这样就降低了自己所承担的风险。
采用风险控制方法对项目管理是有利的,可使项目成功的概率大大加大。 (3)风险分散:是指增加承受风险的单位以减轻总体风险的压力,从而使项目管理者减少风险损失。
如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建筑公司使用商品混凝土,混装混凝土就可以将风险分散给材料供应商。但采取这种方法的同时,也有可能将利润同时分散。
(4)风险转移:是为了避免承担风险损失,有意识地将损失转嫁给另外的单位或个人承担。 通常有控制型非保险转移、财务型非保险转移和保险转移三种形式。
控制型非保险转移,转移的是损失的法律责任,它通过合同或协议消除或减少转让人对受让人的损失责任和对第三者的损失责任。财务型非保险转移,是转让人通过合同或协议寻求外来资金补偿其损失。
加入保险是通过专门机构,根据有关法律,运用大数法则签订保险合同,当风险发生时就可以获得保险公司补偿。 (5)风险自留:是项目组织者自己承担风险损失的措施。
有时主动自留,有时被动自留。对于承担风险所需资金,可以通过事先建立内部意外损失基金的方法得到解决。
来源:考试大 对于以上所述的风险管理控制方法,项目管理者可以联合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 如对于一些大型的工程项目,往往是多种风险控制方法并用,单独使用一种控制方法反而会加大项目风险,相反对于小型工程有时用一种控制方法即可。
所以风险管理者要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可盲目使用。
风险应对的风险应对的措施
在评估了相关的风险之后,管理当局就要确定如何应对。
应对包括风险回避、降低、分担和承受。在考虑应对的过程中,管理当局评估对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的效果,以及成本效益,选择能够使剩余风险处于期望的风险容限以内的应对。
管理当局识别所有可能存在的机会,从主体范围或组合的角度去认识风险,以确定总体剩余风险是否在主体的风险容量之内。应对风险的措施有四种—规避风险、接受风险、降低风险和分担风险,下面将结合例子进行详细分析。
1、规避风险。通过避免受未来可能发生事件的影响而消除风险。
规避风险的办法有:通过公司政策、限制性制度和标准,阻止高风险的经营活动、交易行为、财务损失和资产风险的发生。通过重新定义目标,调整战略及政策,或重新分配资源,停止某些特殊的经营活动。
在确定业务发展和市场扩张目标时,避免追逐“偏离战略”的机会。审查投资方案,避免采取导致低回报、偏离战略,以及承担不可接受的高风险的行动。
通过撤出现有市场或区域,或者通过出售、清算、剥离某个产品组合或业务,规避风险。2、接受风险。
维持现有的风险水平。做法是:不采取任何行动,将风险保持在现有水平。
根据市场情况许可等因素,对产品和服务进行重新定价,从而补偿风险成本。通过合理设计的组合工具,抵消风险。
3、降低风险。利用政策或措施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
方法有:将金融资产、实物资产或信息资产分散放置在不同地方,以降低遭受灾难性损失的风险。借助内部流程或行动,将不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以控制风险。
通过给计划提供支持性的证明文件并授权合适的人做决策,应对偶发事件。必要时,可定期对计划进行检查,边检查边执行。
4、分担风险。将风险转移给资金雄厚的独立机构。
例如:保险。在明确的风险战略的指导下,与资金雄厚的独立机构签订保险合同。
再保险。如有必要,可与其他保险公司签订合同,以减少投资风险。
转移风险。通过结盟或合资,投资于新市场或新产品,获取回报。
补偿风险。通过与资金雄厚的独立机构签订风险分担合同,补偿风险。
。
项目风险的四类应对策略和措施分别是什么?
风险管理中有一个不是非常精确的管理矩阵,可以提供参考。
一个是风险按照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目标的程度(也就是发生的后果严重程度)来分成四个区间,四个区间对应着一般的四种应对策略和措施。它们分别是:1、发生可能性低、影响程度低。
应对措施是:保持现有控制措施,不增加任何管理资源,保留风险即可。2.发生可能性低,影响程度大。
应对措施:一般是转移或者分担,这类风险一般都有保险产品做转移,比如火灾、地震等;3. 发生可能性高,影响程度低。应对措施:一般采取内部控制措施,降低发生的频率。
4. 发生可能性高,影响程度大。应对措施:这类属于双高风险,应该立即采取应对和控制措施,或者采取风险规避措施。
项目风险管理对策包括哪些呢?
1、风险规避 风险规避就是通过规避项目风险因素来规避可能产生的潜在损失或不确定性,风险规避实质上是拒绝承担风险。
常见的有:拒签合同或合同中使用免责条款。 2、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是项目风险管理中广泛采用的一项对策。
所谓风险转移是将风险转移给另一方来承担,转移风险并不会减少风险的危害程度。 在某些情况下,转移风险也会造成风险的显著增加。
风险转移包括工程保险方式和合同转移方式。 (一)工程保险 工程保险是最普遍的风险转移方式。
其实质是将项目不确定性转化为一个确定的费用。一般通过工程保险所转移的风险都是纯风险,如自然灾害和外事故等。
工程保险一般分为强制性保险和自愿保险两类。 (1)强制性保险 国际上,强制性的工程保险主要有以下几种:建筑工程一切险(附加第三者责任险)、安装工程一切险(附加第三者责任险)、社会保险(如人身意外险、业主责任险和其他国家法令规定的强制保险)、机动车辆险、专业责任险等等。
建筑工程一切险和安装工程一切险是对工程项目在实施期间的所有风险提供全面的保险,即对安装施工期间工程本身、工程设备、施工机械和器具以及其他物质所遭受的损失予以赔偿,也对因施工而给第三者造成的人身伤亡和物质损失承担赔偿责任。工程一切险的投保人一般是业主。
(2)自愿保险 (3)除以上的两种方式外,工程担保也是一种重要的风险保险转移方式。 (二)合同转移 合同转移是指通过签订合同或协商方式将项目风险转移给其他非保险方。
在这种方式下,各方之间签订的合同须明确规定各自应承担的风险,从而减少业主方承担的风险。 合同转移方式实质上是项目的各个主要参与方共同承担项目风险的一种方式。
例如通过签订固定价合同的形式将资源价格变化的风险转移给承包商,通过签订总价合同的形式将工程量变化的风险转移给承包商,等等。 风险缓解 缓解或降低所面临的风险的一种方法是与其他方分担风险。
例如,国际性银行通过向第三世界国家政府或股票市场投资者提供银团贷款来分散其风险,总承包商则通过在分包合同中另加入误期损害赔偿条款来降低其所面临的误期损害赔偿风险。 风险缓解措施通常可以分为四类。
第一种教育和培训来提高雇员对潜在风险的警觉。 第二种是采取一些降低风险损失的保护措施。
第三种是建立使项目实施过程前后保证一致的系统。第四种是对人员和财产提供保护措施,加大这方面的硬件投入。
风险接受 风险接受,即风险自留,是指项目的业主承担风险造成的损失。显然,那些造成损失较小、重复性较高的风险是最适合于自留的,典型的例子包括机动车保险和医疗保险中的免赔额。
风险接受是一种财务性的管理技术,风险接受的程度是由所处的金融环境和可能的损失所决定的。 很多人倾向于选择风险转移对策,但不是所有风险都是可转移的,或者说将这些风险转移是不经济的。
对于这些风险就不得不自留。除此之外,在某些情况下,自留一部分风险也是合理的。
例如,工程保险如果采用的是全额保险,那么保险费可能非常高,而如果规定一个合适的免赔额,则可以大大降低保险费。 采用风险接受对策时的相关因素包括保险费的多少、最大可能损失、不投保的可能损失额等等。
根据风险管理人员是否意识到风险的情况可以将风险接受对策分为非计划性风险接受和计划性风险接受。 前者发生在风险管理人员没有意识到项目风险存在或低估风险后果的情况下,这种情况在实际项目实施过程中应着力避免;后者发生在风险管理人员经过合理的分析和评价,主动地转移相关风险的潜在损失的情况下。
公益创业计划书范文
得看你的养猪环境,你养猪的区位优势,市场,交通等资料,我一样都不知道,难做啊,下面是创业计划书要注意的几点,你自己看嘛。
要依目的即看计划书的对象而有所不同,是要写给投资者看呢,还是要拿去银行贷款,从不同的目的来写,计划书的重点也会有所不同。就像盖房子之前要画一个蓝图,才知道第一步要做什么,第二步要做什么,或是同步要做些什么,别人也才知道想要做什么。
而且大环境和的条件都会变动,事业经营也不只二、三年,有这份计划书在手上,当环境条件变动时,就可以逐项修改,不断地更新。 BP-Business Plan有的人会说是事业计划书,也有说是创业计划书、营运计划书。
当事业计划书是创业用的,就叫它创业计划书。有时也听到营运计划书,它通常以年度来分,是既有公司一整年度的计划,像营运要怎样做、新产品叫什么名字、营销管道要用经销还是直销…这些都要详细地记载。
创业计划书目的是要投资、融资用的,假如的资金已经募到、贷款已经借到,等到事业真正要开始时,后面一定要跟着第一年的营运计划书。 “一个组织的基本哲学思想对组织的作用比技术资源、经济资源、组织机构、创新和抓住时机的作用更大。”
以价值理念驱动IBM的托马斯沃森这样说过。 创业计划书的要素 不管创业计划书有多少种,它一定有个规范,有一定的章节,有一定不能少掉的,在这里介绍六个C。
第一个C是ConCEPT 概念。概念指的就是:在计划书里边,要写得让别人可以很快地知道要卖的是什么。
有了卖的东西以后,接下来是要卖给谁,谁是的顾客CUSTOMERS。顾客的范围在哪里要很明确,比如说认为所有的女人都是顾客,那五十岁以上的女人也能用的东西吗?五岁以下的也是的客户吗?适合的年龄层在哪里要界定清楚。
第三COMPETITORS 竞争者。的东西有没有人卖过?如果有人卖过是在哪里,是台湾就有还是在美国才有?有没有其它的东西可以取代?这些竞争者跟的关系是直接还是间接? 再来是CAPABILITIES 能力。
要卖的东西自己会不会、懂不懂?譬如说开餐馆,如果师傅不做了找不到人,自己会不会炒菜?如果没有这个能力,至少的合伙人要会做,再不然也要有鉴赏的能力,不然最好是不要做。 另外是CAPITAL资本。
资本可能是现金也可以是资产,是可以换成现金的东西。那的资本在哪里、有多少,自有的部分有多少,可以借贷的有多少,要很清楚。
最后一个是CONTINUATION永续经营。当事业做的不错时,将来的计划是什么?任何时候只要掌握这六个C,就可以随时检查、随时做更正,不怕遗漏什么。
创业计划书之内容 一本创业计划书主要有三大部份。第一就是事业本体的部分,就是事业的主要内容。
计划完本体的部分后,再来就是财务相关的数据,比如说预测会有多少的营业额,成本如何、利润如何,为此未来还需要多少的资金周转等等。第三:补充文件。
比如说有没有专利证明、有没有专业的执照或证书,或者是意向书、推荐函。 通常一本计划书这样写下来有一百多页,所以在前面需要写份摘要,摘要只要一页就好。
接下来是创业计划书的章节,分成十大章。 第一章:事业描述,就是的事业到底是什么。
必须描述所要进入的是什么行业?是买卖业、制造业还是服务业?卖什么产品?还是提供什么服务?谁是主要的客户?还有进入产业目前的生命周期是处于萌芽、成长、成熟还是衰退阶段?再来要进入事业的状况是新创的?还是加入或承接既有的?那么是要用独资的方式呢还是合伙或公司的型态?为何能获利、成长?打算何时开业?要不要配合节庆?营业时间有多长?是否有季节性? 第二章:产品 / 服务。的产品和服务到底是什么,或者是两者都有。
有什么特色?的产品之特色能带给客户什么利益?还有的东西跟竞争者有什么差异?如果的产品或服务是创新、独特的,如何使人想买?还有如果的产品服务并不特别,为什么别人要买? 第三章:市场。就是的东西要卖给谁,先界定目标市场在哪里,就像刚刚提的:客户是几岁到几岁的年龄层?是在既有的市场去服务既有的客户呢?还是在既有市场去开发新客户呢?还是在新市场去服务既有客户?或是在新市场去开发新客户?不同的市场、不同的客户都有不同的营销方式。
什么叫市场营销?就是要先找到的客户是谁,找出客户后想办法,让客户从口袋把钱拿出来买的东西。销售时要知道真正的客户在哪里?产品对客户有什么样的利益?要用哪种营销方式?通路是直销还是要找经销商?还有怎样去定位、上市、促销,这些都跟市场规模多大、想要有的市场占有率和每年成长的潜力有关。
当市场成长时,市场占率会上升或下降?市场是否竞争激烈?若不是,为何?再来怎么定价,预算要怎么做?要采取什么样的策略?等等。 第四章:地点。
一般公司对地点的选择可能影响不那么大,但是如果要开店,店面地点的选择就很重要,要不然为什么麦当劳要开在街口转角。通常一个不好的地点绝对会让关门大吉,好的地点会让利润多一点。
第五章:竞争。在下列三种时候要做竞争分析,留意跟竞争者的关系。
1.当要创业或要进入一个新市场时,当然要先做竞争分。
项目风险的项目风险管理
项目风险管理是为了最好地达到项目的目标,识别、分配、应对项目生命周期内风险的科学与艺术,是一种综合性的管理活动。
由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开发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PMBOK2000指出,项目风险管理的内容包括项目风险管理计划、风险识别、定性风险分析、定量风险分析、风险应对计划和风险监督与控制。在执行过程中,项目风险管理可以简化为风险识别、风险度量、制定应对措施和风险监控四个步过程。
项目的风险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工作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项目风险的各项作业是相互交叉和互相重叠开展和进行的。项目风险识别是项目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
若不能准确地识别项目面临的所有潜在风险,就会失去处理这些风险的最佳时机。项目风险管理是在项目进行的全过程中,对于影响项目的进程、效率、效益、目标等一系列不确定因素的管理,包括对外部环境因素与内部因素的管理,也包括对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理性因素与感性因素的管理。
项目风险管理的内涵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1.全过程管理。项目风险管理既不是在项目实施前对于影响项目的不确定因素的简单罗列与事先判断,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硬性的、条条框框的项目风险管理对策;也不是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当实际的项目风险发生时的危机管理以及应变对策;更不是纯粹的项目风险发生后的补救方案设计与事后经验总结,而是对于项目风险全过程的管理。
项目风险的全过程管理,要求项目风险管理者能够审时度势、高瞻远瞩,通过有效的风险识别,实现对项目风险的预警预控;要求项目管理者能够临危不乱、坦然面对,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或风险处理方法,对于项目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风险进行分散、分摊或分割;要求项目风险管理者能够在项目风险发生后,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并能够总结经验教训;对项目风险管理工作进行改进。2.全员管理。
项目风险的全员管理并不仅仅是对于项目运行全部参与方或参与人员的管理,而是要求所有的人员均能够参与项目风险的管理。项目风险管理绝对不是项目风险管理职能部门的事情。
项目管理风险不仅包括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制度等外部环境中的不确定性因素的管理,还包括项目自身在其计划、组织、协调等过程中所产生的不确定因素的管理。对于后者而言,人为的主观影响成分较大。
项目风险管理既是对项目全部参与方(人员)的管理,同时也是全员共同参与对项目风险的管理。3.全要素集成管理。
从项目风险管理所追求的现实目标或项目风险管理所需解决的根本问题,其主要涉及项目工期、造价以及质量三方面的问题。可见,项目风险管理的过程是一个在可能的条件下追求项目工期最短、造价最低、质量最优的多目标决策过程,且项目风险管理不能仅满足于对单一目标的追求。
这是由于项目的工期、造价与质量是三个直接关联和相互作用的相关要素。项目工期的提前或滞后将直接影响造价的高低,项目质量的优劣与项目工程造价直接相关,同样项目的工期与质量的波动受造价因素的影响。
由此不难得出,项目风险管理是对工期、造价以及质量的全要素集成管理。总体而言,成功的项目风险管理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科学。
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方面,项目风险管理有助于确定项目范围以及最优项目。项目风险管理可对可供选择的项目集合所具有的风险特征进行综合评价,如对于项目风险特征的聚类分析,使得项目组织者可在不同的临界值范围内选择项目群体;对于项目风险收入的有效性评价,使得项目组织者可以有意识地去选择项目投入产出效率较高的项目,等等。
项目风险管理从风险的周期性、规律性、预控性等多个角度,对于项目风险的识别机制、分散机制、分摊机制、转移机制等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在项目选择范围内选择出最优项目。另一方面,项目风险管理有助于改进已选项目的效益与效率。
项目风险管理是一个动态反复、适时修正、持续改进的过程,因此当风险伴随着项目的推进而出现时,项目风险管理能够不断跟踪风险影响项目运行的轨迹,并通过有效的程序或手段进行纠偏。比如,通过风险识别策略对于风险征兆或信号进行有效识别,防患于未然;发挥风险分散机制,对于多个风险项目进行协调控制,充分利用项目间的协同效应;运用风险分摊策略,在项目的合作各方之间,通过资源共享、要素互补等方式有效分摊风险;运用风险转移机制,在必要的时候通过转让、出售等方式退出项目运作以转移风险。
此外,项目的风险与收益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正相关性,但项目风险同样与项目可能遭受的损失或可能增加的成本相对应。项目风险管理在改进已选项目的同时,也是对成本损失或不确定性的降低,等于提高了项目运行的效率与效益。
工程建设项目风险与对策研究有哪些呢?
(一)、意念决策风险 项目的意念决策,项目初期意念决策是整个项目建设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是第一风险。
必须非常慎重,集思广益、反复比较。项目业主应该根据自身的使用需求、经济实力、融资条件和还贷能力等几个因素确定工程建设的地点、规模、档次标准和建设工期。
同时,还需结合考虑地区经济发展的形势走向,甚至要考虑地区的政治形势的稳定和发展前景等。至于技术的可行性一般在业主提出要求后,由“设计单位”或“研发、投资单位”根据当时社会的技术先进条件和业主实际来考虑,只要通过方案的比较,一般都能达到社会平均先进水平。
(二)、规模决策风险 项目建设的规模是根据业主自身的经济实力来确定;明智的业主应该是适可而止,而不是无目的的任意扩大。工程的规模与项目投资并非为直线正比扩大的;当工程规模扩大后: 1、可能增加基础深度和建筑物的高度;建筑物的造价在建筑物的一定的高度后,框架结构、墙体要适当增大,受力钢筋也会相应增加,还可能添加相应的动力设备与设施,需增加相应的造价,其造价会加速增加为曲线正比。
2、增加融资额度,拉长还贷期,可能出现利率变化风险。 3、工期拉长带来建筑材料的价格变动,施工管理费用增加等。
(三)、金融风险 业主应当尽量在建设项目中使用自身的资金完成项目建设。但工程建设往往需用的资金较大量,融资贷款搞建设已成为社会常见事;但大量的融资,利息和可能出现的汇率的变化往往不是一笔小数目,精明的业主应精打细算;万一建设资金链出现断层,中途停工是工程建设中最不想见到的可怕事件,因此会带来投资的迅速增加: 1、工地停工、误工、窝工,人工、机械设备加起来往往也不是一笔小数目。
2、在基础施工期内会增加基坑维护费用,在中后期会出现设备到货,成品保护费用等。 3、社会上许多建设工程上所出现的官司,有各种各样,但大多数都因停工所带出来的。
(四)、建设程序风险 项目建设的决策者们往往是由于种种原因“求建心切”或急功近利,或认为自身理由充分,不履行各种建设程序而匆忙开工; 26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实践证明,在工程建设管理程序上得到了大大改善,特别是近年来,各级政府在规划、调控、监督、服务社会尤其是职能部门在管理程序上得到大大改善,配合电脑记录和信息化的管理,尤其责任追究制度,使建设工程管理进入了程序化、法律化、专业化和经济处罚手段等;无序和违规的现象较难逃脱法律和经济的处罚。 当出现违法违规的情况时,有关人员应受到个人的责任追究、处罚还是小事;更大的问题是项目被勒令整改所带来的停工整顿,其相应发生的费用就如前第3点所述的可怕局面,这是决策者们需认真重视而马虎不得。
(五)、出现重大事故的风险 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重大事故,一是人身安全事故,二是工程质量事故;事故的出现大都是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和甲方(业主)管理的责任,作者主要探讨业主方面的风险,业主的风险会殃及池鱼被牵涉到难以避免的可能被影响成品美观、结构受损、降低使用效果和拖延投产的问题等。 而且延期投产的贷款利息和投产收入的损失往往很难算到设计方、施工方和监理方来承担。
(六)、业主筹建班子的风险 我国现阶段在工程项目代建制尚未健全,项目管理制仍在探索实行之中。一般情况下,大多数的业主或投资方,都会建立自己或以自己为主体的建设筹建班子来管理工程建设上的事宜。
由于很多的单位并非长期连续有工程建设,自身的班底人员中一般都不够专业,或出现“重经济、轻设计,重技术、轻管理,重进度而不按机制办事”等情况,虽有科班出身的工程技术人员也未必专业齐全与经验丰富,总体上是力量薄弱的。如遇到重大项目时,尽管他们竭尽所能,也难免因为“机制不规、经验不到位”很多时候是力不从心的,其效率和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项目筹建的时间花去不少,但老是进展不下去,其原因就在于此。时间就是金钱,拖延投产的损失是一笔难算得清的、明摆着的一笔大帐。
(七)、材料、设备价格风险 对于较大的工程项目来说,使用的材料、设备较多是很必然的,也是必须的。在现阶段我国的体制下,材料、设备供应商一般承受价格风险有限,多数的做法是由建设业主来承担。
现行的建筑材料,即“材差”是按季度上下浮动的,而且变化无常,很无规则,浮动的幅度也较大,可达10 %—50 % 甚至更多。而建筑材料的造价一般占工程建筑造价的60 -70 %,是一笔很大的数值,必须慎重和计划选用。
设备价格的变动除制造用料外,往往还会涉及到进口设备的外汇汇率变动问题,其变动差额在10%-30%的幅度是常见的。
什么是项目风险 应对项目风险的措施有哪些
一、项目风险:项目风险是指可能导致项目损失的不确定性,美国项目管理大师马克思·怀德曼将其定义为某一事件发生给项目目标带来不利影响的可能性。项目风险管理是为了最好地达到项目的目标,识别、分配、应对项目生命周期内风险的科学与艺术,是一种综合性的管理活动。
二、应对措施:
1.在项目计划中重视风险的评估
很多项目主管在项目启动的时候认为既然团队已经建立好了,项目计划已经制定好了,就可以憧憬着项目成功了。其实没有任何两个项目是一模一样的,任何项目都会有风险的。在项目初期认真做好风险的评估,并且能让你的项目干系人(尤其是项目主管的掌控项目资源的负责人)清楚这些风险,那么一旦风险发生,也可以更加从容不迫的应对,并且有理由更好的协调资源,不至于让大家不知所措。
2.要重视需求工作
一个好的需求是连接业务层面和技术层面两类人,让他们达成一致的目标的关键,对于大型的复杂的项目尤其重要。好的需求可以很好的控制客户需求变更给项目带来的负面影响,(很多项目都是这样,不断的需求变更导致不断的修改,如此反复,最后陷入无法自拔的泥潭),因为客户一旦签字确认以后,这份需求就应该与商业合同一起具备法律效力而对客户进行必要的约束;另外一份清晰的没有二义性的需求可以让开发人员非常清晰自己应该完成什么工作,测试人员很好的编写测试用例,就是这份需求,可以大大降低项目组以后在沟通、修改方面的成本,提高效率和产品质量。
3.重视项目文档的管理
现在越来越多的公司已经注意到了管理好文档的重要性,一般可以借助VSS、CVS、PVCS等工具来很好的对文档进行版本控制,但是有一点要特别引起注意:单单关注文档本身远远不够,还要重视文档的质量!即使是在现在很多管理很规范(比如已经通过了CMM3、ISO9000等认证)的公司,“重过程、轻质量”也是一个突出问题。一般在每一份文档入基线以前,都要通过评审、同行评审等方式来对文档进行专门的“轰击”以保证文档的有效性,这些评审小组中如果能包括一些行业、技术方面的专家将经常能达到更好的效果,这些专家完全可以从公司外面聘请。
有了完善和有效的文档做基础,能降低很多项目过程中的风险。
4.重视质量过程控制
作为一个项目管理者,明确这种研发和质控的关系,除了更好的保证项目质量以外,还能客观的反映项目实际情况,通过这些文档来表明每个基线、每个成员的工作量和完成质量,对识别、预测项目风险意义重大,当然,这些措施也大大降低了项目过程中可能的风险发生的概率。
5.重视架构和概要设计
设计文档,尤其是架构设计就是能够让这些研发资源更加高效协作,降低返工的有效手段。有了这些设计作为指引,研发人员就可以同步工作,共享公用的资源(比如,经过设计分析以后,发现客户业务方面有A、B、C三个业务模块,但是其实这三个模块中有几乎50%在技术实现上是公用的)。在实际设计的操作过程中,可能有时候项目组内部成员几乎没有一个有经验,那么最好还是聘请一些外部的专家来帮忙,我在实际的项目中,发现这个效果会比较好。
有了这些有效的纲领性的技术文件,会在实际开发过程中大大降低各种潜在的风险。
6.采用积极的应对风险的措施
通常处理风险的过程分为三步走:识别量化应对。通过风险识别确定哪些风险可能影响项目,并把风险归档作为以后过程财富的很好的积累,把产品、历史信息、其它相关信息作为输入,利用检查表、流程图、面谈等手段,得出风险的来源、征兆等结论;风险量化是指评价风险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评估项目可能结果的大概范围。如果你想启动风险量化过程,那么你需要首先知道这些风险的来源,量化是一项比较复杂的活动,除了采取货币、时间等来衡量以外,最好借助专家的判断。有了比较量化的结果以后,项目主管就能清晰的意识到风险的严重性,从而做出更加贴切的应对措施;有了以上的结果以后,就可以制定风险应对措施来制定应对措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