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班会端午节范文
精彩的端午主题活动作文
精彩的端午主题活动星期日,我们四年级举办了“粽叶飘香情浓端阳”为主题的队会活动。
因此,在前几天里,整个四年级十分忙,既要排练,还要复习。活动开始了,我十分紧张,生怕出了错误,因为我要完成大队长的任务。
沈老师告诉我,我这一步决不能出错,一出错后面的活动就要乱套了,所以我在活动正式开始前,就一直在念稿子、背稿子。我拿着话筒,在台上说,我心想:千万别出错啊!一出错大家的努力全都功亏一篑了。
我终于把我的稿子念了下来,一个字都没出错。活动内容十分多,有“传说端午”、“诗画端午”、“才艺端午”……其中啊,我最喜欢的就是“才艺端午”了,董李菲带来的扬琴独奏《映山红》十分好听,美妙婉转,听得我如痴如醉、心花怒放。
同学们画的画也十分好,栩栩如生。一幅幅赛龙舟的画面出现在我们眼前:只见龙舟上的人奋力往前划,汗流浃背、汗如雨下,打鼓的人口里喊着:“一二三,加油!一……二……三,加油!一……二……三,加油!”同学们自己动手做的香包十分漂亮,有黄的、红的、蓝的、绿的……真是美不胜收、琳琅满目。
写书法的两个同学也十分棒,他们写的书法也不错。这真是一次有意义的主题活动啊!。
端午节主题队会
1.活动目标: 端午节是中国的四大节日之一,同学们对端午节的印象只是吃粽子、挂香包、看划龙船,从来没有深入去认识端午节,本活动的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深入的去认识端午节。
整个活动设计先从端午佳节的习俗切入,让学生去寻找端午节的起源故事,动手做香包,以及认识端午节是诗人节,诗人写了很多赞颂端午的诗歌;进而让学生在吃粽子之余,关心一下自己,如何让自己吃得更健康,在看划龙船之余,也能体会一下团体同心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赛龙舟录像、各种香袋及做香袋的材料、有关端午节的诗歌 活动过程: 一、全体立正、各小队整队 二、各小队长向中队长报告人数,中队长向中队辅导员报告人数 三、出旗、奏乐、敬礼 四、唱队歌 五、主题活动开始: (一)端午奇缘话习俗。
(可以通过上网、查阅书籍等方式了解。) 学生畅所欲言,只要跟端午有关的知识和风俗都可以说,以幸大转盘的形式随机上台介绍,也可回答下面的问题。
1、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端午节) 2、那么,你们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 3、学生生动地讲述端午节的起源故事。(各种起源故事附后) (二)外来学生说说自己家乡过端午的习俗。
(班上7位外来学生) (三)做香袋比赛。 (主持人):同学们,佩香袋是端午节的习俗之一,每到那一天,小朋友的脖子上挂上了妈妈为自己做的各式的香袋,心里乐滋滋的。
今天,我们就自己动手做香袋,看谁的手最巧,做的香袋最漂亮。将自己做好的香袋送给妈妈或长辈。
活动前准备: 1、材料:碎布、棉花、香料粉、丝线(或中国结细线)。 2、工具:剪刀、针、缝衣线。
3、将碎布画上自己喜欢的形状,如:圆形、三角形、桃形、动物形等。 4、剪下相对的两片。
5、做法: (1)用线将三边从反面缝合,留下一边。 (2)翻过来,塞入沾有中药店买回来的香料粉的棉花。
(3)将最后一边缝合,再加长绳装饰即完成。 学生动手做香包,然后进行评比。
(四)与诗共舞 (主持人):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端午节也是什么节?不知道吧,告诉大家端午节也是诗人节,诗人写了很多赞颂端午的诗歌,下面请各小队表演诗朗诵。 (每一小队自行准备,形式可以自主创设) (五)观看赛龙船庆端午的录像。
(主持人):同学们,你看过“龙舟竞赛”吗﹖端午节龙舟竞渡不单是传统庆祝活动,也是一项体坛盛事!端午节起源于诗人屈原因不满朝廷腐败而投江自尽,敬重他的村民便以喧天的锣鼓声把江中鱼虾吓走,而同时又把粽子抛进江中喂饲鱼虾,以免它们啄食屈原的躯体。 龙舟竞渡可说是端午节的高潮。
龙舟长10米多,以龙头和龙尾作装饰,船身还特意雕上麟状花纹,唯妙唯肖;每只龙舟可容纳20至22人,二人并肩而坐,在船首的鼓手和船尾的舵手引领下,以及围观人群的呐喊声中划向终点。现在,我让我们一起加入这一行列。
(播放赛龙船庆端午的录像。) (主持人):看了刚才的录像,想谈谈自己的想法吗? 队员们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
六、辅导员讲话: 同学们,今天的活动搞得非常成功,在此向你们表示祝贺。老师高兴地看到同学们参与的热情,强烈的表现欲望以及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少年对信息、资料的搜集能力。
通过本次活动,我们近距离接触了端午节,对它有了更深的认识,老师相信今年的端午节大家一定会过得特别有意思。到时候我们再一起来包粽子,表达一份我们对屈原的怀念。
七、呼号。 八、退旗、奏乐、敬礼。
九、宣布活动结束。 2.《活动主题】品味端午文化【活动地点】xx教室【活动时间】农历五月初三【活动内容】以游戏的形式体现端午的风俗,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烘托节日气氛,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活跃同学们的课余生活。
【活动目的】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2、在了解端午节由来和风俗习惯时,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能力。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动手能力。前期准备工作:准备好活动用的布、针线、材料以及粽子和五彩线。
【活动流程】一、开场白班主任:又到一年粽飘香,你们是否对华夏传统节日——端午节有所期待呢?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又称端阳节。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兰而沐”的习俗。
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等,今天,老师和大家在这里共度佳节。二、了解民族文化班主任:(1)你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关于端午节有哪些传说? 生:爱国诗人屈原因为担忧国家兴衰,愤而抱石头投汨罗江自尽,而感动天下百姓,百姓为怕鱼儿吃掉屈原尸体。
于是用竹叶包成肉粽投入江中,这就是端午吃粽子的由来。生: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居民为了不让跳下汨罗江的屈原尸体被鱼虾吃掉,所以在江里投下许多用竹叶包裹的米食(粽子),并且竞相划船(赛龙船)希望找到屈原的尸体。
(2)在我们这儿过端午节有哪些有趣的风俗习惯呢?生:吃粽子、撮五彩线戴。(3)你打算怎样度过今年的端午节呢?生:我打算。
端午节主题班会
范文如下:
小学端午节主题班会设计方案
一、设计背景: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正是培育优秀民族文化的沃土,也是培养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
这个话题,设计了“端午说由来、端午话习俗、端午讲故事、端午赛诗会、学生谈感受”等板块,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习俗等,感受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亲身体验我国传统佳节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同时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学习端午节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三、活动地点:教室
四、活动时间:端午节
五、活动前准备:上网查阅资料、收集故事、多媒体课件等。
六、活动过程
【活动导入】
1、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
2、那么端午节的由来、习俗你们知道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端午节去了解一下。
3、引出主题:“走进端午”节日课程现在开始!
【活动一】端午节由来
(一)端午节别称
1、端午节有哪些别称?
2、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很多,谁能告诉大家?(学生交流)
(二)端午讲故事
1、端午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关于端午节故事传说很多,你们知道哪些与端午节有关的故事吗?
2、学生讲述端午节故事:《曹娥救父的故事》、《屈原投江》
【活动二】端午话习俗
(一)赛龙舟
1、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我国地广人多,加上许多故事
传说,于是各地有着不同的习俗。你们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吗?(学生自由交流)
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
2、你知道端午节最热闹的习俗是什么吗?(多媒体课件:赛龙舟)
3、端午节为什么要进行赛龙舟比赛?(学生交流)
相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
(二)话粽子
1、除了赛龙舟,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就是品尝粽子。(学生介绍粽子的由来。)
2、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琳琅满目。(多媒体课件:粽子)
3、我国各地方的粽子还各有特色。(播放视频介绍。)
【活动三】包粽子,尝粽子,谈感受,激发情感
1、同学们想不想亲自学学怎样包粽子?课件出示包粽子步骤提示。
2、学生动手活动。
3、学生品尝各种口味的粽子。
4、主持人总结:两千多年的岁月,这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能算短短的一瞬了,暮往朝来,诗人屈原的形象却依然留在人们心间。让我们世世传递端午节,代代都记住他,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屈原。
【教师总结】
通过这次别开生面的节日课程,我校师生对端午节的了解都加深了许多。
端午节主题班会
一、设计背景: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正是培育优秀民族文化的沃土,也是培养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今年的端午节是在抗震救灾与支援灾区重建家园的特殊时刻中迎来的,因此围绕“走进端午”这个话题,设计了“端午说由来、端午话习俗、端午讲故事、端午赛诗会、学生谈感受”等板块,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习俗等,感受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亲身体验我国传统佳节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同时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学习端午节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三、活动地点:五(1)教室
四、活动时间:2008年6月
五、活动前准备:上网查阅资料、收集故事、多媒体课件等。
六、活动过程
【活动导入】
1、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
2、那么端午节的由来、习俗你们知道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端午节去了解一下。
3、引出主题:“走进端午”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活动一】端午说由来
(一)端午节别称
1、端午节有哪些别称?
2、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很多,谁能告诉大家?(学生交流)
(二)端午讲故事
1、端午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关于端午节故事传说很多,你们知道哪些与端午节有关的故事吗?
2、学生讲述端午节故事:《曹娥救父的故事》、《屈原投江》。
3、主持人小结。
【活动二】端午话习俗
(一)赛龙舟
1、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我国地广人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各地有着不同的习俗。你们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吗?(学生自由交流)
2、你知道端午节最热闹的习俗是什么吗?(多媒体课件:赛龙舟)
3、端午节为什么要进行赛龙舟比赛?(学生交流)
(二)话粽子
1、除了赛龙舟,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就是品尝粽子。(学生介绍粽子的由来。)
2、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琳琅满目。(多媒体课件:粽子)
3、我国各地方的粽子还各有特色,请几个外地学生介绍他们家乡的粽子。
(由三名来自浙江、江西、山东学生介绍。)
4、主持人小结。
【活动三】端午赛诗会
1、屈原是一位爱国诗人,为了纪念他,所以有人把端午节还被称作“诗人节”。2、请几位学生朗诵端午节的诗篇。
(1)《端午》唐文秀
(2)《五月五日》梅尧臣
(3)《端午节的怀念》
3、主持人小结: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篇,已广泛深入人心,因此,在我国有关端午节民俗文化领域中,大家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活动四】谈感受,激发情感
1、今年端午节与往年有什么不同?你是怎么过的?
(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2、你想对地震灾区的小朋友说些什么?(学生交流)
3、快板:《民族精神代代传》
4、主持人总结:两千多年的岁月,这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能算短短的一瞬了,可是尽管大江东去,暮往朝来,诗人屈原的形象却依然留在人们心间。让我们世世传递端午节,代代都记住他,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屈原。
【教师总结】
看了你们自己策划的主题班会,不仅是同学们,包括老师自己都对端午节加深了了解。我就以屈原《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段话来结束今天的主题班会,也希望同学们用这段话来勉励自己,在小学阶段最后一段时间里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中学。
端午节班会演讲稿
端午节 【端午节简介】 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在夏历五月初五,也叫“端阳”、“蒲节”、“天中节”、“大长节”、“沐兰节”、“女儿节”、“小儿节”。
它是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艾节、端五、夏节、重午、午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端午节是全年四大节之一。
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毒日,五日的中午又是毒时,居三毒之端。端午节又叫“五月端”。
五月是整个热天的开端,五毒蛇开始活跃,鬼魅魍魉也会猖獗,这些都会给人特别是会给无所顾忌又无抵抗能力的孩子带来灾难,必须在五月端这天集中地为孩子消灾防毒,因此,人们又把五月端午节说成是“小孩节”或“娃娃节”。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部分蒙古、回、藏、苗、彝、壮、布依、朝鲜、侗、瑶、白、土家、哈尼、畲、拉祜、水、纳西族、达斡尔、仫佬、羌、仡佬、锡伯族、普米、鄂温克、裕固、鄂伦春等少数民族也过此节,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
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端午祭正式被韩国申请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已获得成功,这对我们中国人本国文化遗产的保护也是一次深刻的教训。 【端午节由来】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这里仅介绍以下四种: 〖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战国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
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
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
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
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源于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
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
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
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
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其生产工具,大量的还是石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
记一次‘端午粽飘香’主题班队会 要作文
去年的端午天气晴朗风和日丽,虽说气温仍不太高,但满街上看见的年轻女子都穿着飘逸动人的夏装。
而今年端午却阴雨绵绵,滴滴答答的雨下起来是没完没了。可能是因为农历闰五月的缘故吧,农历五月的天气真有点让人捉摸不定的冷暖阴晴。
年年有端午,岁岁人不同。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仿佛空气里都是粽叶和艾草的清香。
这两年在家里过端午,并没有感受到端午节热闹的节日气氛。倒是在海南的那几年,每年的端午都过得热热闹闹,快快乐乐的。
第一次在海南过端午,令我感到最新奇的是海南的粽子。 海南粽子与我们家乡的粽子不同,它是由芭蕉叶包成方锥形的,每个重约半公斤左右。
粽子里面包裹的糯米中有咸蛋黄、叉烧肉、腊肉、红烧鸡翅还有虾仁等。热粽剥开,扑鼻而来的先有芭蕉和糯米的清香,后有肉、蛋的浓香。
香浓淡兼有,味荤素俱备,让我这个不爱吃肉粽的人也味口大开。 05年端午节,我班有个叫liaohouliang的孩子,他家是海南澄迈人。
就是他爸爸送来的一箱粽子,让我见过后一辈子也忘不了。 那一箱粽子,个个都足有一斤重。
且都是荤粽子,每个粽子里面都包有两个咸蛋黄或瘦肉或虾仁,其间还杂有蘑菇和其它作料。孩子告诉我,一种叫猪脚粽,一种叫虾仁粽。
老师如果不爱吃肉,可以吃虾仁的。 我记得那时候我们吃粽子,每次都是几个人合伙吃才能吃完一个粽子。
这一箱粽子让我和我的同事吃了近一个星期才吃完。 这种澄迈的大粽子让我一见难忘,而端午节那天晚上学校餐厅里为每个老师和住校学生准备的小粽子,也让我一见难忘。
这种小粽子真叫小,怎么说呢?在记忆中,这种小粽子一个个仿佛只有普通的草莓那么大。仿佛觉得如果剥开来,一口可以同时放进二个去。
这种小粽子,个子小小的,里面装的是纯糯米,没有掺杂其它东西。醮着糖吃,味道也好极了。
听餐厅的师傅说,这些小粽子都是从超市买来的,价钱也不低呢! 那么一大一小的两种粽子,我还是头一次见到。一个是袖珍版的,另一个就是粽子里的巨无霸了! 06年端午还没有来到的时候,浓浓的粽香就已经开始弥漫着整个城市,商家包抄了所有的渠道将各式各样的,让人谗涎的包装精美的粽子推向了了市场最醒目最耀眼的位置。
这一年端午我收到了一盒我一生中见到的包装最精美,价钱也最贵的粽子。这一盒粽子只有四个,每个个头并不大,只比拳头大一点儿。
就是这小小的一盒粽子,听说在超市里买来要花上一百二十多元。 我和同事一起把这一盒粽子分着吃了,并没有觉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感觉还不如去年澄迈的粽子好吃呢!价钱高,并不能说明品质好吧?我还是偏爱海南澄迈的粽子。就是在海南我学会了吃肉粽。
这几年回来后,自己也包过了几次粽子。其中也有肉粽,虽然包得不错,味道也很好。
但我感觉就是包不出海南肉粽的那种味道来。可能是因为包粽子的叶子和配料不同造成的吧? 今年端午节本来准备自己包一些粽子吃的,可YANG说两个人也吃不了多少粽子。
市场上的粽子品种多,味道也不错买几个吃吃就行啦。听他这么一说,我就打消了自己包粽子的念头。
说实话每天上班也挺累的,如果真要自己包粽子的话,YANG又不会包,那还不是自己受累。现在YANG自己提出买着吃,那还不是正合我意。
今天早上YANG果然起了个早床出去买粽子,一共买了十个。五个肉粽,五个甜粽。
艾叶是前几天就采好了的,今天再买了几棵菖蒲挂在了门前。晚饭前,我又泡了些雄黄酒,洒在了门前和窗前。
这样做有什么典故,我并不明白。只是小时候一直看到母亲这样做,成年后我就一直这么沿续着做下来了。
“粽叶飘香话端午”主题班队会活动
“五月莺歌燕舞日,又到粽叶飘香时”,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让孩子们体验端午的传统内涵,崇川区虹桥小学、城西小学、二厂工小学、五山小学、西郊小学、通师一附、通师二附等学校,以突出传统习俗为特征,以增强民俗体验为重点,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端午主题活动的始终,引导全体学生在活动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增进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拳拳报国之心,在全社会唱响时代主旋律,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任务落到实处。
孩子们在活动中知端午、忆端午、闹端午、晓风俗。 一、知端午 孩子们在班主任老师的指导下,利用课余时间从书本、网络搜寻端午节的相关资料,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初步的兴趣,从中了解了屈原、秋瑾等先烈事迹,对其产生崇敬之情。
二、忆端午 低年级学生诵端午童谣,中、高年级学生利用班会课,开展“讲屈原、秋瑾等先烈的故事,朗读与端午有关的诗词名篇”等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让故事、美文、真情浸润孩子的心田,续结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深深情素 三、闹端午 学校邀请部分家长,让他们和会包粽子的老师一起担任辅导员,耐心为低年级学生介绍包粽子材料,手把手地教高年级学生包各种形状的粽子,把煮熟的粽子让孩子尝一尝,并让他们亲手分送给贫困孩子、父母、敬老院的老人,让同学们感受到了端午节浓浓的节日氛围从中“分享快乐、学会帮助、懂得感恩”。 在操场上开展“赛龙舟”趣味运动会,感受“端午时节赛龙舟”的气氛,孩子们热情高涨,一支支队伍服装整齐,气势逼人,观者摇旗助威,比赛高潮迭起,赛出了热烈与喜庆,赛出了团结与奋进。
四、晓风俗 作为传统节日的端午节,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吃粽子、 挂香袋,插艾叶”体现它有着独特的风俗。
5月26日,许多学校的教室里都插满了艾叶,香味飘满了整个校园。走进低年级的教室,老师们为同学们讲解端午节的来历、传说,艾叶的作用…… 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
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来到三、四年级教室,同学们亲手制作的小香包一定会让您爱不择手。
五、六年级的同学吃着自己包的粽子,心里充满了成功的喜悦。他们高兴地说:“往年都是吃着妈妈包的粽子,今年我们吃自己了,这是我们过的最高兴的一个端午节!”。
五、献爱心 同学们还将亲手包的粽子送给社区孤寡老人、交警支队的民警和学校的保安、工友等,表达对他们平日辛勤工作的感激之情。做香袋比赛 (主持人):同学们,佩香袋是端午节的习俗之一,每到那一天,小朋友的脖子挂上了妈妈为自己做的各式的香袋,心里乐滋滋的。
今天,我们就自己动手做香袋,看谁的手最巧,做的香袋最漂亮。 1.材料:碎布、棉花、香料粉、丝线(或中国结细线)。
2.工具:剪刀、针、缝衣线。 3.做法: (1) 将碎布画上自己喜欢的形状,如:圆形、三角形、桃形、动物形等。
(2)剪下相对的两片 (3)用线将三边从反面缝合,留下一边。 (4)翻过来,塞入沾有中药店买回来的香料粉的棉花。
(5)将最后一边缝合,再加长绳装饰即完成。 学生动手做香包,然后进行评比。
附活动资料: 1、故事概况。 ①屈原投江 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居民为了不让跳下汨罗江的屈原尸体被鱼虾吃掉,所以在江里投下许多用竹叶包裹的米食(粽子),并且竞相划船(赛龙船)希望找到屈原的尸体。
②曹娥寻父尸 东汉孝女曹娥,因曹父溺江而亡,年仅十四岁的她沿江豪哭,经十七日仍不见曹父尸首,乃在五月一日投江,五日后两尸合抱而浮起的感人事迹,乡人群而祭之。 ③白蛇传 传说白蛇白素贞,为了报答许仙的恩惠,与许仙结为夫妻的凄美的爱情故事,传说端午节当天白蛇喝了雄黄酒,差点现出蛇形,加上法海白蛇及水淹金山寺的情节,都是脍炙人口的民间戏曲的曲目。
④伍子胥的忌日 传说伍子胥助吴伐楚后,吴王阖闾逝世,皇子夫差继位,伐越大胜,越王勾践请和,伍子胥主战,夫差不听,却听信奸臣言,赐伍子胥自杀,并于于五月五日将尸体投入江中,此后人们于端午节纪祀伍子胥。 4、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呢?(同学们交流从各种渠道了解的有关于端午节的各种习俗。)
附:习俗的传说。 ①吃粽子 因屈原投江,民众怕屈原的尸体被鱼、虾吃掉,所以用竹筒装好米食投入江中,后来演变成用竹箨、竹叶包好投入江里喂鱼、虾。
②喝雄黄 因端午节后各种虫类,开始活跃起来,瘟疫渐多,雄黄具有消除疫病的功用;也是因白蛇传的故事,白蛇喝了雄黄酒之后,差点现出蛇形,所以民众则起而彷效,希望收到去邪的功能。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
③挂艾草、菖蒲 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都有其原因。通常将艾草、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
因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征去除不祥的宝剑,因为生长的季节和外形被视为感“百阴之气”,叶片呈剑型,插在门口可以避邪。所以方。
端午主题班会
划龙舟是屈原故里最大的群众性集会,锣声一响《招魂曲》一唱,随着"我哥回"的声声呼唤,四乡八里的人们便聚集到了西陵峡两岸,用划龙舟这种最古老最隆重的方式纪念屈原。
"竞渡"又从何而来呢?南朝梁宗慎《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故命舟楫以拯之。"《隋书、地理志》记载得更为详尽:"屈原以五月望日赴汨罗,土人追至洞庭不见,湖大船小,莫得济者,乃歌曰:何由得渡湖?因尔鼓掉争归,竞会亭上,习以相传,为竞渡之戏,其迅楫齐驰,棹歌乱响,喧振水陆。
诸郡皆然,而南郡尤甚。"可见隋朝的龙舟竞渡已演变为"竞渡之戏",而且"观者如云"。
划龙舟分游江、招魂、竞渡、回舟四个程序,有一整套的锣鼓和唱腔,其中竞渡虽然热烈,但招魂最为感人。在屈原故里,乡亲们非常看重龙舟竞渡,而且对夺标尤为重视,素有"宁愿荒废一年田,不愿输掉一年船"之说,夺标归来,不仅能使村名大振,而且还会带来一年的丰收和幸福。
处处划龙舟,秭归特不同。南宋大诗人陆游多年多地观览过龙舟竞渡,见了归州端阳龙舟竞渡的场面后,情不自禁,挥毫赞叹:"斗舸红旗满急湍,船窗睡起亦闲看。
屈平乡国逢重五,不比常年角黍盘。"(《归州重五》) 屈原是秭归人,逝后又被人们尊为"水仙",充当航运、水产的保护神。
全国各地都在端午节划龙船纪念他,老乡在殷切的纪念外,更有将他当作祖先、神祗祭祀的意义。沿江、溪边的各村、各姓、各船帮、各商家、渔民,都乐于参与,出船出人。
秭归龙船,除数量多之外,形体样式也多。自有龙船至解放初,没有谁规定过船身的形体规格,多由各港造船工人自行设计打造。
其大者,可用十九对桡,坐四十二人;其小者也有八对桡,坐二十人的。多数为十八对桡,坐四十人。
船体都是无舵黄瓜底划子,有宽胖的、窄瘦的,帮高的、舱浅的,以轻捷为好。 船上的设备有照桡、桡片子、锣鼓、腰旗、梢、尾旗等。
照桡为一根五尺左右半握粗的木棍,上呈稍宽扁的梭形头,磨光油亮;尖端穿两根金属丝,丝前挂两朵红色绒线球;往下三分之一处系一彩绸,约五尺长,双股挽花。桡片子为一块六寸宽二尺多长木板锯削而成,后舱用者稍长,约二尺七、八寸,腰、头处渐短。
下端为桡片,长一尺左右,宽六寸,削薄。上为桡腰,削成半握圆柱。
顶上下榫,安一横木为桡把,长四寸、半握圆柱。制成,打磨,有的倒书"得胜回朝"等吉祥语后,上桐油。
艄长短不等,以能灵活控制船体前进方向为准。腰旗两面,三角形小旗,色与所划舟同。
旗杆用细竹做成,二尺多长。战鼓、大锣各一面。
尾旗,长四尺多,宽三尺多,插舟尾,色与舟同。有的在旗座处绑一把三眼土铳。
混江龙系生产用划子充当,形制大小差异极大,有可坐二十几人的,也有可坐几人的,但都设置有照桡,桡片子,腰旗、尾旗,无锣鼓、三眼铳。 秭归龙舟多,参与划的人也多。
水运工人,只要条件允许,自然要回到家乡,参与赛事。农民夏收夏播农忙已过,也是参赛运动员。
商家、财主,为壮门面,显财力,斗威望,也要雇人参赛。至于混江龙,本是供游客乘坐观览的,也有不少人持桡参划。
所以秭归旧时龙舟运动员到底有多少,谁也说不清。凡参赛龙舟划手有号衣,混江龙划手则没有。
号衣是面前不开缝而侧面开口的背褂子,不钉扣子,用布带为绊系住,颜色与大旗同。平时收在保管处,赛时发给划手。
每年枯水时,船要抬上坡,晾干。春末天晴时补漏、敛缝、打磨、上油,务求外表光滑、发亮。
桡、艄也要处理如式。旗帜、号衣要染色、晾干,使之鲜艳明丽。
有破损的设备一律修补或更新。 竞赛胜负,以夺标为准。
"标"为锦标,红布或红绸,若悬挂在起划点一岸的竹杆上,则划来回夺标;若悬在对岸,则横渡夺标。 龙舟进入最后冲刺阶段,鼓声更急,桡舞更紧;站头的,紧盯悬挂的红标,照桡指定;拖艄的,看准照桡,把定航向。
离岸几丈,一位挑桡划手点燃三眼铳。"嗵嗵嗵"三响,不仅先声夺人,其火药爆发的后座力也给了龙舟相当的推动力。
就在这一刹那,擂鼓的提起锣来紧筛,站头的借了船的惯性,奋力一跃,跳上沙滩,飞奔而去,争夺胜利的信物--锦标或红布。龙船这时虽已停桡,但由于惯性,仍向前冲,直上沙滩,方被阻住。
划船的人们,因船突停,往往多被抛上沙滩。桩子稳当的,会借势飞跃,飞奔前去,抬起夺彩归来的船头儿欢呼雀跃;反应稍慢的,会被抛在沙滩上翻滚相堆,笑成一团。
归龙舟赛事,源远流长,据说当年五月初五屈原投江的消息,十五传到了那时的归乡。屈公的妹妹么姑儿,悲伤不已,便划起小舟,沿江招魂。
呜咽歌唱起招魂曲:"我哥哟--回哟哦--"归乡百姓也很感伤,纷纷操舟,随她一道为屈公游江招魂。招魂习俗,先楚已有,人死之后,招魂魄归乡,是楚人对亡灵祭祀的礼仪之一,屈原的《国殇》、《招魂》、《大招》就是古楚民招魂歌词的集成升华。
故么姑儿划舟招魂事虽无史可考,但推想那时水边招魂用划船形式进行还是存在的。《荆楚岁时纪》载:"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故命舟楫以拯之……州将及土人悉临水观之。
"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