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小学德育论文范文
怎样在实验探究进行小学生赏识教育
《小学德育赏识教育和学生赏识意识培养的研究》课题方案 一、本课题的提出背景和依据1、背景目前学生的思想在新的形势下是极不稳定的,在中央“8号文”的精神指导下,探索新时期中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是我们德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而组织开展、探索“赏识性教育”有良好的社会环境,加上国内有周弘等教育专家辛勤研究成果,使我们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好地透视小学德育赏识教育、学生赏识意识的培养。
2、依据①、中山市有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教研氛围。中山市开展学生素质教育已十多年了,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学生的心理素质、德育素质还是值得我们进一步去思考、去探索。
小学生德育教育研究工作更值得我们去尝试,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仍是我们德育工作者的重任。小学德育赏识性教育和学生赏识意识培养的研究,将会对我们学生思想品德修养和道德情操起到较好教育作用,甚至可以从心灵深处震憾学生,给他们启迪,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赏识意识,为其一生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可以给学校今后德育教育、赏识教育提供支持,为我们学校创建“赏识教育特色学校”提供理论的平台。
②、我校近几年德育工作活动为课题积累了经验。近几年来,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的德育活动。
学生方面,如“德育分级管理目标”的建设,激励性“文明班”评比活动, “集齐奖章,争当文明学生”赏识性德育专题活动的开展等,促进了学生在“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教师方面,如班主任目标管理方案,班主任绩效奖金评定方案等,更为学校德育赏识教育课题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在2006年11月10,学校还邀请了广州父母学堂家庭教育首席培训师、赏识教育专家章县高高级讲师,对全校教师、学生家长进行了讲座.进一步丰富了教师和家长们的理论知识,又切实加强了活动开展的指导性。③、赏识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陶行知老先生曾深刻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陶行知老先生特别主张“尊重、信任、理解”儿童,是他最早在中国把“小孩子”称作“小朋友”。
赏识教育是研究、传承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可以说赏识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扬。把德育与赏识教育结合起来,大有可为,通过赏识教育,我们可以更加深切地感受到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魅力。
二、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状况 赏识教育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扬,在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和中央教科所的支持和重视下,在著名教育专家方明、朱小曼、著名教育活动家欧阳维健及当代教育家杨瑞清等一批仁人志士直接参与和帮助下,周弘老师全身心致力于赏识教育的理论科研和普及推广。目前在赏识孩子方面取得了较成功的经验,而现在以广州市为中心先后举行了十多期“赏识教育高级研修班”。
着重在:①.有志于从事教育名师和成果推广者;②.有志于投资教育产业的成功者;③.有志于成为赏识教育的合作代理、高级讲师、高级推广师等志同道合者;④.有志于成为教育品牌人物的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及各地名师;⑤.有志于从事教育直销的各界人士;⑥.长期为孩子的教育问题所困扰,危及到家庭和谐的家长。综上所述,在小学开展学生整体性赏识教育和赏识意识培养研究工作还是块待开垦的处女地,尤其是与小学德育相结合的赏识教育、小学德育赏识教育和赏识性德育管理、小学德育“赏识教育”理念下的管理和赏识性评价与管理的竞争机制的研究,更值得我们去探讨和实践。
三、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希望通过本课题研究,努力实现:1、探索小学德育教育与管理的有效形式,并建立小学德育“赏识教育”理念下教育管理、德育管理以及相应的激励性评价与竞争机制;2、在新的教育环境中,探讨如何正确引导学生面对社会,认识社会,欣赏社会, 从而培养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良好的、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3、通过开展赏识教育活动,教育学生学会赏识,培养赏识意识,养成良好的赏识习惯,在学生养成教育方面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成就赏识人生;4、赏识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能有效地把学校教育、学生德育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建立“文明、快乐、和谐”的育人环境,形成学校“赏识教育”特色,培养一代新人;5、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小学德育赏识教育的方法和策略,在师生中达成“赏识”共识,同时从德育的角度,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赏识性思维习惯,为成就赏识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础,让学生成为一生快乐的人。四、课题研究的目的小学德育赏识性教育和学生赏识意识培养的研究,是为寻求在新形势下小学德育“赏识教育”理念的教育管理、德育管理以及相应的激励性评价与竞争机制,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努力为提高小学生德育素质和思想道德品质寻找出路,履行学校德育工作的首要职责。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重点、难点和基本方法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主要从小学德育工作方面入手,开展赏识教育,在师生学会赏识、培养赏。
怎样在实验探究进行小学生赏识教育
《小学德育赏识教育和学生赏识意识培养的研究》课题方案 一、本课题的提出背景和依据1、背景目前学生的思想在新的形势下是极不稳定的,在中央“8号文”的精神指导下,探索新时期中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是我们德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而组织开展、探索“赏识性教育”有良好的社会环境,加上国内有周弘等教育专家辛勤研究成果,使我们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好地透视小学德育赏识教育、学生赏识意识的培养。
2、依据①、中山市有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教研氛围。中山市开展学生素质教育已十多年了,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学生的心理素质、德育素质还是值得我们进一步去思考、去探索。
小学生德育教育研究工作更值得我们去尝试,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仍是我们德育工作者的重任。小学德育赏识性教育和学生赏识意识培养的研究,将会对我们学生思想品德修养和道德情操起到较好教育作用,甚至可以从心灵深处震憾学生,给他们启迪,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赏识意识,为其一生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可以给学校今后德育教育、赏识教育提供支持,为我们学校创建“赏识教育特色学校”提供理论的平台。
②、我校近几年德育工作活动为课题积累了经验。近几年来,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的德育活动。
学生方面,如“德育分级管理目标”的建设,激励性“文明班”评比活动, “集齐奖章,争当文明学生”赏识性德育专题活动的开展等,促进了学生在“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教师方面,如班主任目标管理方案,班主任绩效奖金评定方案等,更为学校德育赏识教育课题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在2006年11月10,学校还邀请了广州父母学堂家庭教育首席培训师、赏识教育专家章县高高级讲师,对全校教师、学生家长进行了讲座.进一步丰富了教师和家长们的理论知识,又切实加强了活动开展的指导性。③、赏识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陶行知老先生曾深刻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陶行知老先生特别主张“尊重、信任、理解”儿童,是他最早在中国把“小孩子”称作“小朋友”。
赏识教育是研究、传承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可以说赏识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扬。把德育与赏识教育结合起来,大有可为,通过赏识教育,我们可以更加深切地感受到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魅力。
二、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状况 赏识教育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扬,在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和中央教科所的支持和重视下,在著名教育专家方明、朱小曼、著名教育活动家欧阳维健及当代教育家杨瑞清等一批仁人志士直接参与和帮助下,周弘老师全身心致力于赏识教育的理论科研和普及推广。目前在赏识孩子方面取得了较成功的经验,而现在以广州市为中心先后举行了十多期“赏识教育高级研修班”。
着重在:①.有志于从事教育名师和成果推广者;②.有志于投资教育产业的成功者;③.有志于成为赏识教育的合作代理、高级讲师、高级推广师等志同道合者;④.有志于成为教育品牌人物的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及各地名师;⑤.有志于从事教育直销的各界人士;⑥.长期为孩子的教育问题所困扰,危及到家庭和谐的家长。综上所述,在小学开展学生整体性赏识教育和赏识意识培养研究工作还是块待开垦的处女地,尤其是与小学德育相结合的赏识教育、小学德育赏识教育和赏识性德育管理、小学德育“赏识教育”理念下的管理和赏识性评价与管理的竞争机制的研究,更值得我们去探讨和实践。
三、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希望通过本课题研究,努力实现:1、探索小学德育教育与管理的有效形式,并建立小学德育“赏识教育”理念下教育管理、德育管理以及相应的激励性评价与竞争机制;2、在新的教育环境中,探讨如何正确引导学生面对社会,认识社会,欣赏社会, 从而培养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良好的、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3、通过开展赏识教育活动,教育学生学会赏识,培养赏识意识,养成良好的赏识习惯,在学生养成教育方面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成就赏识人生;4、赏识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能有效地把学校教育、学生德育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建立“文明、快乐、和谐”的育人环境,形成学校“赏识教育”特色,培养一代新人;5、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小学德育赏识教育的方法和策略,在师生中达成“赏识”共识,同时从德育的角度,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赏识性思维习惯,为成就赏识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础,让学生成为一生快乐的人。四、课题研究的目的小学德育赏识性教育和学生赏识意识培养的研究,是为寻求在新形势下小学德育“赏识教育”理念的教育管理、德育管理以及相应的激励性评价与竞争机制,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努力为提高小学生德育素质和思想道德品质寻找出路,履行学校德育工作的首要职责。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重点、难点和基本方法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主要从小学德育工作方面入手,开展赏识教育,在师生学会赏识、培养赏识意识、养。
议论文:你怎么看待赏识教育
赏识,其本质是爱。
学会赏识,就是学会爱。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
赏识教育的特点就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而抱怨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弱点和短处,小题大作,无限夸大,使孩子自暴自弃,在“我是坏孩子”的意念中消沉。 赏识教育就是通过激励表扬手段,肯定学生的优点、长处,鼓励他不断追求成功。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传统的教育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教育体制改革被提上了日程.新课程中指出教育的使命和教师的任务是让学生从小有良好的心态,学会自信,学会欣赏自己。在新课程改革面前,无论是社会、老师还是家长,都要改变观念,把表扬带给每一位学生。
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赏识,抓住了孩子渴望被关注、被重视的心理,让孩子在“我能行”、“我是好孩子”的感觉中走向成功。
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坏。赏识教育的奥秘在于让孩子觉醒,每一个生命觉醒的力量是排山倒海、势不可挡的。
世界上著名的发明大王爱迪生,不是也是由赏识走向成功的吗?在学校,神父把他的喜欢问看成是故意难为老师而愤怒地把他赶出教室,知子莫如母,祖父把他的母亲叫到了学校,母亲把“不成器”的儿子领回了家,如果他的母亲当时像现在有些母亲那样把儿子训斥或暴打一顿,也许就会在黑暗之中摸黑很长一段时间,他的母亲不愧是一个赏识教育的专家,她不但没有责怪儿子的调皮捣蛋,而是悉心呵护他,在家里担负起了教育孩子的重任,当儿子在火车上由于做实验而引起了火灾被辞掉工作时,母亲还是支持儿子的实验,倾尽其财在家里办起了实验室,爱迪生的发明创造与母亲的赏识教育是分不开的,如果没有母亲的赏识也就没有发明家爱迪生。可见赏识教育是助人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
军规中的第十五条中讲到一个故事:《请为你的夸奖道歉》,耐人寻味,也令人震惊。文中谈到北欧一教授要求中国学者向她女儿道歉的事情,教授认为中国学者的夸奖伤害了她的女儿:“你是因为她的漂亮而夸奖她,而漂亮不是她的功劳,这取决于我和她父亲的遗传基因,与她个人基本上没有关系。
你夸奖了她,孩子很小,不会分辨,她就会认为这是她的本领。而且一旦认为天生的美丽是值得骄傲的资本,她就会看不起长相平平甚至丑陋的孩子。
而且,你未经她的允许就抚摸她的头,这使她以为一个陌生人可以随意抚摸她的身体而不经她的同意。” 中国学者对教授女儿的夸奖和喜爱,反而惹得教授不高兴,仔细想想,我们不能不反思我们的夸奖,反思我们的赏识教育。
每个孩子身上都有许多与生俱来的特质,比如相貌、气力、智商等,许多的家长和亲戚朋友总喜欢夸奖孩子聪明、漂亮,正如中国学者对教授女儿的夸奖一样,这样的表扬、赏识对孩子是极为不利的,因为孩子多是根据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发展自己的。从教授的话语中,我们感到赏识应该着眼于受表扬者个人的劳动和努力,着眼于受表扬者今后的发展,否则,就会产生错误的导向。
有的家长喜欢对孩子讲“你比某某好”、“某某不如你”,采取这种与别人比较的表扬方法,容易使孩子形成自以为是、自满、瞧不起别人等心理,这对孩子的成长是很不利的。也有的家长在孩子每做好一件事情后,都要“真乖”、“ 真好”、“真聪明”的赞扬个不停,其实这种无节制的廉价的表扬,也会使孩子滋生虚荣、自负、骄傲心理。
我们的一些教师经过多年的师德教育,渐渐摒弃了“惩罚”手段,开始想方设法去发现、寻找学生的优点给予表扬,有的教师在为学生写操行评语时挖空心思、搜肠刮肚去寻找最美妙的字眼夸奖和称赞学生,而在提到学生缺点时,却总好像陪着一百个小心的样子,什么“如果……就更好了”,什么“你要是……老师就更喜欢你了”之类,这样的赏识纯属于走入“误区”。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鼓励,离不开老师的表扬。
夸奖是一种激励,激励比批评的效果要好得多,但也不能走向极端。反思我们的工作,也会发现由于不适当的表扬留下的后遗症,比如备受家长、老师赏识的学生,往往经不起批评,心理承受能力差。
这是为什么?实际上就是家长、教师滥用表扬给“宠”的! 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家庭与学校应密切配合,达成一致,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彻底摒弃“棍棒底下出孝子”、“严师出高徒”的“惩罚”教育,积极地进行赏识教育,最大限度的促进孩子的成长,同时也要努力避免不恰当的“表扬”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赏识,赏识是人走向成功的最根本的途径,可以说赏识教育是培养、诱导一个学生走向理想之路的金钥匙。
赏识教育,能使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赏识他的学生。
意大利著名绘画大师达?芬奇,他的成功是从画蛋开始的。而他画的第一个鸡蛋虽然说什么也不像,但他拿给他的老师看时,他的老师不是一味地否认,而是像拿到了一件稀世之宝大加赞赏,称赞他画的不错,有画画的天赋,将来定会。
以赏识教育为题的议论文
人们喜欢听好听的话,因为他们渴望被肯定,渴望自身的某处能出众。
既然,你我彼此都希望被人赏识,哪我们为何不学会相互赏识呢? 敬告:本文版权归中山网·教育所有,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必须保留网站名称、网址、作者等信息,不得随意删改文章任何内容,我社将保留法律追究权利。赏识,是被乌云笼罩的天空中透出的一缕阳光;赏识,是寂寞萧条的冬天里的一声鸟鸣;赏识,是美妙动人的乐谱里的一个音符。
学会赏识,能彼此相互赏识,换来的是辉煌的成就,自身的信心。福尔摩斯赏识华生的医学才能,华生赏识福尔摩斯的推理能力,他们相互赏识对方,才共同侦破很多案子;歌星周杰伦被吴忠宪赏识,被给予了机会,才能开启音乐成功之门。
我们要学会赏识。福尔摩斯说过:“笨蛋虽笨,但还有更笨的人为他们鼓掌。”
所以,请不要自己否定自己,也不要认为他人愚笨而放弃去赏识他人。我认为,即便是再笨再坏的人,总有被他人赏识的地方!威廉·杰姆斯语说过,“人性最深层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
确实,每个人都希望别人对自己肯定和赏识。 学会赏识,赏识的东西并不一定要有很耀眼的外貌,不一定是很夺目的才华,也不一定是很富有的背景,一句让人感动的话语,一个动人的微笑,一个纯真的品格便足够。
赏识他人,并不是奉承和讨好他们,那只是让他人的心灵得到一丝放松,安慰,让他们相信自己。赏识,不只有去赏识他人,还应该学会去自我赏识,挖掘自身潜能,发现自己的优点。
当然,这并不等同于自负与自大。赏识是自己给自己多一丝肯定,多一点勇气,多一些自信,把那个躲在阴暗角落的自己找出,带到一个阳光普照的庭院。
赏识,是一个人心境磊落、视野舒朗的表现;也是一个人才智敏锐,气度从容的凸现。赏识,是为人之道。
不懂赏识,不愿赏识,人与人之间往往就多了一份挑剔,少了一份欣赏;多了一份苛求,少了一份呵护。于是乎便像医生对患者一样,执著地“诊断”他人身上的不足、过失、缺点、毛病和错误,于是乎便有了冷眼、批评、讽刺以至呵斥。
最终结出的苦果便是信任的折损、亲和力的丧失…… 人人都应该学会赏识,须知“人性最深层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威廉杰姆斯语)。而且,随着阅历的增加,这种“渴望”会变得更加深沉而炽烈。
你的一个信任的微笑、一个肯定的颔首、一个激励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可以为他人驱散积聚在心底的自卑的阴影,可以为他人找回失落已久的宝贵的自尊,可以为他人校正迷失的价值追求的方向,可以为他人唤醒早已尘封的潜质、潜能,可以为他人诱发心中创作冲动的萌芽。 赏识在于心态的调整。
赏识生长在自由和谐的空气里,生长在亲切平视的目光中。赏识弃绝“祖师爷”与“裁判官”的心理羁绊,以平和宽广的心境、宽厚接纳的态度,去聆听灵魂深处质朴纯澈的心语,去捕捉稍纵即逝的创造灵光。
赏识在于角度的转换。万事万物,各有其长;远近高低,各呈其姿。
于人于物,其正面或许并非那样靓丽可人,其侧面则可能是一幅优美的剪影;或者其外表还是稚嫩、丑陋、拙笨、顽劣的壳,其内部蕴含的却是成熟、美丽、新异、灵动的核。我们何妨换个角度看一看,何妨拐个弯子想一想? 赏识在于标准的择取。
美丑、好坏、优劣、成败、是非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追求崇高和完美本无可厚非,但苛求崇高和完美则大可怀疑。
用神的标准测量凡人,用完美的测标去审度他人,赏识便会失去家园。只要我们正确择取一个合适的参照物乃至稍降一格去看待他人,值得赏识的东西便会扑面而来:闪光的道德、妙异的智慧、优美的人情…… 赏识不是单向的施舍,是智慧与智慧的主动碰撞;赏识不是别有用心的廉价恭维,是对一种相对价值的公正认可:学会赏识,赏识者的胸襟才更显得博大,灵魂才更趋于崇高;有了赏识,世界便获得了求真、求美、求善的不竭动力。
“学会欣赏 请允许我自负一下吧——一个艺术造诣很高的女孩。当我看到毕加索的“鸽子”时,纯白无瑕的鸽子象征着和平,可是我国的军用飞机却遭到美国的侦察机撞毁,我很气愤,我想哭,因为鸽子有了黑斑。
当我看到一代国画家齐白石的“虾”时,栩栩如生,跃然于纸,可是家乡的小河变黑了,再也看不见活蹦乱跳的虾了,不禁令人发思,我们要保护这颗蔚蓝色的,迄今为止唯一有生命存在的地球。 欣赏,请学会欣赏,不要让错误再犯下去! 当在朦胧的月光下,听着贝多芬的“日光曲”,好美,神思遐想,我看到了牛郎织女凄美的爱情故事,我倾听到了《魂断蓝桥》中男女主人公彼此呼唤,我感受到了《铁达尼号》中露丝与杰克浪漫的爱情旋律…… 当听到肖邦这位音乐奇才的钢琴独奏曲,我激情荡漾,我可以感受到他强烈的爱国意识,我可以想到陆游诗篇中“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意境,我可以领略他忠贞之志战死沙场的宏伟气魄…… 在音乐中,我学会了创造,写豪迈的诗歌,画情意绵绵的油画,写大笔挥毫的毛笔字。
是啊,请学会欣赏,它会让你的生活添加彩色,五彩斑斓,激情澎湃! 我会毫无保留地欣赏一幅画,一首歌,一行字,一幢建筑物,因。
德育小论文600字
德育小论文 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 昨天下午,学校组织我们一年级的语文老师和数学老师召开了一次会议。
在这次会议上,刘校长和张校长谈的最多的是一年级新生的养成教育。这次会议就如一场及时雨,滋润了我干涸的心田,为我打开了很多困惑之门,让我知道了自己工作的不足和以后工作的方向。
我尤其认识到了一年级新生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有段名言: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可见习惯对人的一生影响有多大。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小学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良好的习惯会让学生终身受益,学生的养成教育关系到学生的未来发展。
小学一年级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关键期的基础。我打算从这几个方面做: 1、规范我自己的语言、书写、举止、穿着等,为学生做好表率。
一年级新生对老师是很崇拜的,喜欢模仿老师的一言一行,老师必须做好表率。在黑板上板书、批改学生的作业必须一笔一划,书写规范、工整、漂亮。
如在黑板上教写拼音,划拼音的四线三格,必须规范美观,书写拼音,格式与书写也应该正确美观,切记为了抢时间而随意划格、书写。再如:我强调孩子们不准带零食进教室,我自己带头不在教室吃早点与零食。
当地面有纸时,我总是赶紧捡起,有些时候,在教室的走廊上看到一、两张废纸,我会弯腰捡起,并故意当着全班孩子的面说:“我又做了一次弯腰天使。”然后把废纸扔进垃圾桶。
教室桌凳歪斜时,我总是整理齐,讲桌不整洁时,我总是清理干净……这一切,学生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慢慢地学生都会照着我的样子去做。教室的卫生工具摆放不整齐时,总有学生去摆放好,教室地面有纸,学生会马上捡起,垃圾桶垃圾过半就有学生自觉去倒,而且他们还学会开窗、开门时轻轻的。
知道了怎样做才是不打扰别人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正身示范,班主任须先遵守。 2、学前工作。
孩子们刚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许多生活和学习的习惯仍按照幼儿园的方式进行。形成一定的行为习惯乃至养成行为规范还需要一个过程,每个过程必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主体因素,认真地进行引导,使学生能适应新的环境自主地去学习。
我们学校在9月1日这一天安排了学生学习“一日我会”,这就是帮助学生行为规范养成的一个最好的契机,为孩子们尽快地适应小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作为一年级的班主任就要利用这一时间好好地引导、教育孩子。
例如:课堂常规、课间活动常规、进出校门常规、集体活动规范、见到老师要问好等等。每一项教育内容都应进行精心的设计,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对于刚刚走出幼儿园的小朋友你只对他们进行说教,讲些大道理,收效是甚微的。对于每一项常规教师除了讲清要求之外,还可以创设情境让孩子进行练习,这样让孩子们进入角色会记得更牢。
这一阶段的引导,需要班主任用心地去引导、示范,让孩子在不断地练习中得以养成。 3、一日工作。
到了 9月2日之后,我们还是要对孩子继续进行这方面的教育,行为习惯的教育贯穿在孩子一日的在校学习当中。在开学的第一个月中,我们还是要刻意的去提醒孩子,但这时是自然的。
我早上一般比学校规定的教师到校时间早到10—20分钟,来到班级开窗、检查卫生、、督促组长检查并收家庭作业本、组织早读,做好早锻炼的准备等。(我要求孩子到了班级先挂好饭盒袋,再放好书包,然后拿出作业交给组长,再拿出书本早读,早读要大声朗读,身体坐正,眼睛要看着书,做到眼到、口到、心到。)
中餐的管理。要求安静,不管是排队盛饭菜,还是吃饭都要求孩子们安静有序。
一般的情况下,我是按组来排队打饭盛菜,如果纪律不好,我就会请表现最棒的孩子来叫坐的端正、遵守纪律的孩子先排队吃饭。另外我强调的最多的是不浪费粮食,我的口令是:吃多少,盛多少。
我每次都会强调不挑食,我的口令是:每样菜,我都吃!我要求孩子们要在学校工作人员收餐具之前把饭吃完。这对很多孩子来说,是养成专心吃饭的好习惯,改掉了在家要家长喂、或者是含在口里不吃去玩的坏习惯。
我要求吃好饭的小朋友可以坐在座位上喝牛奶或是休息一 下,但是前提是每个同学必须负责自己座位周边的卫生,要求桌面、屉子、地面无一粒饭、无一滴菜汁,无一点杂物。并且我安排了六个岗位,由六个学生负责卫生的检查与督促。
具体的安排是一到三组与四到七组分别有一个同学负责检查桌面卫生,一个同学负责检查桌屉卫生,一个同学负责人检查地面卫生。等卫生搞好了就请全班同学进教室练字,练完字就准备午休。
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养成认真书写的良好习惯又避免了饭后的剧烈运动。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搞卫生一开始教师一定要指导到位。
例如扫把怎么拿,抹布怎么擦桌子等等。第一周教师和孩子们一起打扫,第二周教师在旁边看,适时地指导。
要安排好值日表,每位学生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但分工不分家,先搞好的要帮助还没有搞好的,值日的学生最。
以赏识教育为题的议论文有哪些?
这个可以去专门的作文网上寻找。
议论文,又叫说理文,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等方法,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
议论文应该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炼、论证合理、有严密的逻辑性。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
它不同于记叙文以形象生动的记叙来间接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也不同于说明文侧重介绍或解释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总而言之,议论文是以理服人的文章,记叙文和说明文则是以事感人,以知授人的文章。
议论是作者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评论、说服,以表明自己的见解、主张、态度的表达方式,通常由论点 、论据、论证三部分构成。议论文题目分为论题,论点,寓意型。
论题型为作者观点但以简洁为主,所以中心论点一般不能直接抄论题,论点型,论点型一般没有观点倾向性,例如:君子之交淡如水。寓意型一般与论题论点并存且不能直接作为中心论点要还原本意。
小学德育论文《 浅谈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
下面就从我的班主任管理实践出发,谈谈自己的心得。
一、要有一颗大爱之心,去关爱每一个学生。
作为班主任,要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彼此信赖,犹如亲密的朋友,携手共进。
(一)、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二)、要指导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
(三)要有像父母一样的爱心。
教育不能没有爱,就像鱼不能没有水一样,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班主任都应像父母那样疼爱自己的学生,关心他们的生活。但这决不是姑息纵容和溺爱,而是慈母严父之爱,益友之爱。和蔼可亲,细致入微地体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在跟学生谈心时班主任应摆脱“教育者”角色,深切关心地倾听、平等的交谈,为学生提供情绪、思想及个性心理品质的分析,调动他们自身内在的力量进行自我疏导,自教、自律、自强。
(四)注重班集体文化建设。
班集体不仅是实施教育管理的场所,也是师生追求发展的利益共同体,更应是学生获得激励和赏识、满足和愉悦的“精神家园”。精心引导学生设计班训、班歌,布置班级板报和墙报,让教室“每一面墙都会说话”,使广大学生在自己的家园中实现自我教育、自主发展。
二、应时时处处渗透德育。
作为班主任,要时时处处对学生渗透德育,让每一个学习内容都有德育教育的体现。比如说,在学习“对不起”一句话的时候就要让学生认识到,我们在平时一定要使用礼貌用语,做个讲文明的好孩子。在小学生中,真正有效的德育应该为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行为,而且这种道德行为是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为使学生具有一个良好的品质,老师必须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耐心细致,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也不可忽视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所以老师还应该充分利用家长会的机会反馈信息,并与家长及时联系,为学生营造更好的成长环境。学校组织的各种集体活动也是的与的一个重要环节。
三、要用一颗宽容之心,正确评价每一个学生。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班主任对学生的评价习惯于“一俊遮百丑”(只要考试成绩好,就永远是好学生),或“一丑盖百俊”(考试成绩差,别的方面再好也是枉然)。“差生”到处是,没有哪一个班主任高兴得来。新课程理念促使班主任“洗脑”,转变观念,更人性化的评价方式,班主任灰色的天空将会呈现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变学习评价为综合评价,不再单以学业成绩高低论学生。根据新课程标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及“学习过程与方法也应该成为评价关注的内容。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评价产生的激励作用更大。况且在与学生长时间接触中,只要
谁帮我写一编浅谈德育教育的论文,2500字左右
浅谈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各种体育运动中,都有可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品德,同时,体育运动对学生心理提出要求,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所以,体育教学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环节。 但是,体育的特殊环境,只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创造了条件,教育效果的获取,还是必须通过精心合理的体育过程的设计和坚持不懈的实施。
当前体育教育的思想品德教育功能,往往被别人忽视,因此,探讨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应当成为体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下面我就对此谈谈我的一点看法: 1。
教学工作中,根据教材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有的教材内容有明显的思想性,比如体育运动发展史,名人与体育等等,通过学习教材,比如身体素质练习课,比较累,比较枯燥,教师要向学生讲明身体素质的重要性,明白身体素质好坏直接影响其他方面的学习,通过练习可以培养坚强勇敢,吃苦耐劳,团结互助的精神。 2。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 2。1在体育教学中发挥情感品德教育功能 正如英国的斯宾塞在《教育论》中指出:“必须记住的管理目的应该是培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别人来管的人。”
根据品德教育的知行转化规律,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首先应做到晓知以理将理溶于情中,使学生对接受的教育可感、可学、可信,达到入情、入理、入脑,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使学生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 其次,导之以行,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在各种集体活动中形成、巩固和发展起来的,体育教师可以结合各种体育活动和小型多样的竞赛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再次,动之以情,体育教师要充分调动情感因素,通过情感找到教育的突破口,用情感来感化学生,以心换心,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使师生在思想上产生“对流”,在心灵上引起“共鸣”。 2。
2结合课外竞赛活动进行教育 体育竞赛是一项对抗性活动。各年级、各班级、各小组以及校际之间的比赛,有关团体除了要组队参加外,还有其他大量的工作(如后勤、宣传鼓动等)需要其他成员去做,无论是集体或个人之间的竞赛,它不仅是在比技术,比战术,更为重要的是比风格。
因此,体育教师要利用各种竞赛的机会,积极做好宣传组织工作,充分发挥体育竞赛的德育功能。此外在教学中,严密组织教法,不断提高对学生的要求,充分发挥班集体的力量和作用,这都是能从各方面加强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
2。3集合学风建设,从小事抓起 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不同,一般在室外进行。
室外体育课具有动态的特点,教学中容易受到气候、场地、器材及周围环境等客观条件的影响,加上许多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好胜心强,易兴奋,注意力不易集中,情绪波动大等特点。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情况区别对待,严格要求。
例如:在行进间传球上篮的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练习时要等前一组完成后,下一组方能进行练习。 而有些同学练习心切,未等前一组练习完成就紧跟着进行,这样的练习易出事故。
针对此事,及时和全体学生分析此种现象容易出现的后果,同时又肯定他们练习的积极性,从中使学生得到教育。2。
4语言运用 语言是人们表达感情,沟通思想,传播信息的一种工具。 体育工作者的思想品德教育各种作为一项塑造学生灵魂的神圣工作,也必须运用符合自身性质、特点要求的语言艺术。
体育教学中,讲课的语言艺术,个别谈话的艺术,表扬批评的艺术,正式与非正式的场合的语言艺术,以及姿态语言的艺术等等,只有钻研这些方面的艺术,才能形成自己的风格,才能巧用语言,提高教学和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 3。
想品德教育贯穿于体育教学全过程 3。1以“终身体育”教育为核心 为树立学生“终身体育”观,提高自觉性;应当利用各种形式的教育,使学生明确体育的目的的意义,掌握更多的体育知识、运动技术和运动技能;创造体育活动的条件,开展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提高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养成体育运动习惯,并加强督促、检查和评比,强化要求,不断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促使其顽强地坚持锻炼。
同时,在考核中,以学生平时坚持运动的程度作为评定体育成绩的主要标准,将对学生坚持体育运动是一种很好的激励。 通过这些教育,就能保证学生在不断地运动中,长期受到教育。
所以,应当把“终身体育”教育作为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核心。 3。
2充分发挥集体力量 良好的集体对学生品德的形成有许多积极的影响。它使学生形成集体主义意识,是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源泉,是推动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的力量,是使学生在健康舆论的引导下和先进份子的带动下不断进行道德实践逐步形成良好品德的环境。
4。榜样的力量无穷的 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学习先进人物,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有促进作用和“导向”作用。
主要从三方面树立榜样。 4。
1以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 利用机会多给学生讲一些名人的体育生活和有关体育的铭言,赞扬体育明星为国争光、顽强拼搏的精神和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等,给学生树立榜样。 也可以组织学生看电视或录像。
小学德育论文 2000字左右,最好是自己写的 谢谢 急啊!
德育论文——浅谈小学生道德行为的培养
小学教育学当中说:小学阶段形成的思想品德对儿童一生的成长都有重要作用。因为思想品德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尤其是人的许多行为习惯,都是在儿童时期养起来的。在小学阶段养成儿童具有良好的品德的行为习惯,就为他们今后的思想品德进一步健康发展奠定了稳固的基础。相反,如果在这个时期放松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或教育方法不当,使学生形成了不良的思想和行为习惯,则将影响他今后一生的发展。
由上可知,在小学阶段德育的重要性,那么教师在德育的过程中应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呢?我认为锻炼学生的德育意志,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尤为重要。可以说有许多学生不乏道德认识,知道要怎样做而不应该怎样做,但往往禁不住某些事情的诱惑而人为地犯错误,或情绪被激化时而犯错误,如明明知道打人骂人不对,但当与同学发生冲突时便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这些同学所缺乏的就是道德意志力和良好道德行为的养成。可见,教师在德育中锻炼学生的道德意志、培养学生道德行为的重要性。
小学教育学当中对道德意志的解释是:是指人们为了达到确定的目的,自觉克服困难和障碍的能力和毅力。通过这个解释,我们可以了解到意志它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精神力量。具有这种能力的小学生,可以把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道德认识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的道德情感转化为自身的行为习惯,转化为自身的素质。可以说道德意志是道德行为形成的催化剂。而对道德行为的解释是:人们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情感和意志支配下所采取的行为。道德行为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综合表现,也是一个人的思想觉悟高低、道德品质完善程度的主要标志。上面的话里也已经说过,由于学生道德意志的薄弱,即使有正确的道德认识、良好的道德情感,但行为上确是另一回事。由此,又可见教师在德育中锻炼学生的道德意志、培养学生道德行为的重要性。
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去做,才能锻炼好学生的道德意志,培养好学生的道德行为呢?“小学儿童的品德是从习俗水平向原则水平过渡,从依附性向自觉性过渡,从外部监督向自我监督过渡,从服从型向习惯型过渡。”既如此,“压”也不失为一种方法,说“压”有些不太合适,要说严格要求更为妥当。人都有自觉能动性,但人的自觉能动性往往具有一定的范围,并不是每一项纪律都能自觉的遵守,每一项任务都能自觉的履行,每一件事情都能自觉的完成,也就是说人还有一些不自觉性。对小学生而言由其如此,表现在道德品质上,自觉能动性越强的学生道德品质九越高,反之亦反之。对于“反之”的同学,就需要我们的严格要求,使之养成习惯,形成为自觉能动性。当然,严格要求是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的。
其次,反复实践道德行为。人们只有在反复的道德行为的实践过程中,才能加深道德认识、巩固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也只有在反复的道德行为的实践过程中,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自觉性,完善和稳定道德品质,以便在以后指导其行为。拿一件小事来说,教师如果常常带领学生做一些“帮一帮”、“扶一扶”、“扫一扫”的好人好事,久而久之,等学生养成习惯了,即使是没有教师的带领,他们见到这些事情也会自觉的去做。因此,在道德教育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将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反复的实践。
再次,还要注意德育环境对学生的影响。良好的行为习惯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也是可以改变的,同样,不良的行为习惯受到良好环境的影响也是可以改变的。影响学生品质的德育环境的范围很广,主要包括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在社会,网吧、游戏厅、公共场所、人际关系、社会风气;在家庭,父母的言行、家中的一些书刊及物品;在学校,教师的举止、同学间的交往、校园文化、学校风气,着一些都严重影响着学生的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良好的班集体、和谐的人际关系、健康的周边环境、良好的校风都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施加着道德教育。有利于学生道德认识的形成,有利于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有利于学生道德意志的锻炼,影响着学生的道德行为。所以,德育环境的建设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