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数学课观课报告范文

    如何数学分工观课分析观课记录,发布观课报告

    观摩了赵海燕老师执教的《数学与生活》,团队老师进行了分工观课,形成了各自的观课报告.下面,我们进行课后研讨及评课.首先,请邱前军老师评课.一、邱前军老师评课我选择的观察维度是“教学环节设计和时间分配”.结合观课谈几点浅显的体会和感受.本节课共设四大教学环节:创设现实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自主整理信息,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迁移拓展生活应用,体验数学价值;全课总结,提炼升华.见下表:执教老师赵海燕单位北城实验小学执教课题《数学与生活》观课者邱前军等单位北城实验小学观课维度教学环节设计观察中心教学环节的设计及时间分配主要教学环节时间分配简评创设情境提出问题2开门见山,简单导入.整理信息解决问题方法28安排合理,有难点,有突出.拓展应用体验数学价值6有呼应,应用于生活. 全课总结提炼升华4谈收获 ,体现价值. 1.创设现实情境,提出问题环节 用时:2分钟本环节开门见山,有古诗引入,以趣题激发孩子兴趣,设置悬念.2. 学生自主整理信息,探究解决问题——建立解决问题方法的数学模型.用时( 28分钟 )(1)化简为繁,降低学习难度,层层深入,为学生解决问题打下基础.(2)突出重点,合理安排时间让孩子自主探究,培养了学生的算法多样性.3.迁移拓展运用,体验数学价值——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用时6分钟赵老师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基本练习,拓展练习和延伸练习.将解题策略多样性和解题经验进行迁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通过学习鸡兔同笼问题的解决方法,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学习内容的提升,获得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价值.4.全课总结,提炼升华.用时4分钟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老师再顺势引领将本节课的算术方法和方程解法进行了必要升华和提升. 本环节教师针对孩子汇报,有总结,让学生体会了学习数学的价值.二、张兴莉老师评课:下面,结合“问题情境的创设是否有助于解决问题策略多样性的构建”这个观察点我谈三点看法:1、情境引入为构建解决问题策略做准备;新课伊始,赵老师首先生动地呈现了在《孙子算经》中记载的“鸡兔同笼”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解答我国古代著名数学问题的兴趣,从而使学生洞悉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真正达到想学、爱学、乐学的境地,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考虑到“鸡兔同笼”的原题数据比较大,不利于首次接触该类问题的学生进行探究,因此赵老师第一次出示的尝试题把原题中的数据改小了,这样有利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充分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求动机,为后面的探究解决问题做好了准备.2、情境引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策略多样性提供理论依据;在学生自主探究交流的环节中,赵老师让学生充分理解题意后,猜测,然后把猜的过程用列表的方式表示出来.假设列表的过程,教师没有生硬的灌输,也没有过份的强调,而是让学生的体验中自然形成.通过对答案唯一性的分析,培养了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当把表格填完整后,引导学生从中找出题目中的规律,对题目进一步分析,为后面的假设法和方程法的探究做好了铺垫.在用列表法解决问题后,接着赵老师又举例当知道有200个头,602条腿时,让学生猜测,鸡兔各有几只.使学生体会到虽然猜测、列表尝试法,是解决问题一种重要的策略和方法但当问题中的数据比较大的时候,列表的方法就会很繁琐、复杂,这时列表法就有一定的局限性.从而进入到本节课的第二部分也就是重点部分的教学:展开对鸡兔同笼问题其他解决方法的研究.揭示进一步学习假设法和方程法的必要性.在此环节中赵老师适时启发“除了列表法,还有其他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算法把问题给予解决,并汇报各自的解题思路.教师的适时引导,再一次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交流中弄清“鸡兔同笼”问题的结构特征和解题策略,亲历多样化解题的过程,初步形成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性策略.3、延伸建模,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迁移总结.思想指导方法,思想的影响胜过方法的掌握,方法的迁移胜过方法的学习.在巩固环节,赵老师设计一道练习题“有5元和10元的人民币共计20张,一共135元,问5元和10元的各几张?”,让学生应用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策略来解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深刻体会到鸡兔同笼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促使了“鸡兔同笼”这一模型的进一步内化.学数学用数学,赵老师这节课引领学生抓住了数学的本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样也运用于生活.三、吕凤珍老师评课首先,观察了学生在自主整理信息时选择策略的使用情况,如下表:解题策略画图法列表法假设法方程法人数81640占全班的百分比25%50%12.5%0%表中数据可知:新知探索期间,学生自主选择使用了四种策略整理信息.其中,采用画图法的占25%;采用列表法的占50%;采用假设法的占12.5%;没人采用方程法.表中数据可知:学生对前两种方法应用比较好,说明学生对以前学过的解题策。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20篇

    角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谈话: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板),你能找出它有多少个角吗?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1. 认识角

    投影显示:投影课本里的图片

    谈话:找一找,图片上哪些像角?(学生回答)

    追问: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能从我们身边的一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吗?找到后指出它们的顶点和边。

    2. 折一个角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能用自己灵巧的小手折一个角吗?看谁折得快折得好。(用准备好的白纸折角)

    3. 角的大小比较

    (1)提问:能使你折的角变得再大一些吗?你是怎么办的?能把它变得小一些吗?又是怎么做到的?

    (2)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转动时,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同学们能比较出哪个角大些吗?用什么方法比较?

    (3)谈话:观察老师手上的这两个三角形(两个纸做的一大一小的三角形),哪个三角形大些呢?还是一样大呢?你知道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吗?

    三、固应用,拓展延伸

    1.课本练习第1题。谈话:机灵的小猴找来了一些图形,想考考小朋友,敢接受它的挑战吗?投影展示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是角的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指名回答。

    2. 课本练习第2题。谈话:好学的小猫觉得小朋友学得不错,于是来请教我们了。投影展示,图中各有几个角,说给同桌听。

    3.课本练习第3、第5题。谈话:聪明的小兔看到大家的本领这么棒,终于忍不住也要来考考我们,投影展示题目。同桌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4. 课本练习第4题。谈话:山羊老师对大家很满意,决定带小朋友玩一玩。

    动手拉、合剪刀。说说你看到的角有什么变化

    四、总结全课,布置作业

    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回家给爸爸妈妈展示一下你今天学到的本领,找找你们家哪些物体上有角。

    点评:

    充分利用学具,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使学生获得对角的感性认识。

    通过“看”、“找”,体会角在面上,初步建立对角的概念。

    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折一个角,在实践中探索不同的折角方法,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考及表现自我的时间和空间。

    充分利用创造条件,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制作等活动,获得感性知识,形成对角的正确表象,掌握角的本质特征,从而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成为学习的主人。

    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练习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兴趣。

    总评:

    1. 引导学生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教学问题,激活生活经验。

    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知识,并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通过“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身上找角”,使学生觉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 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促进数学思考。

    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操作中理解知识,发展思维。一改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大胆放手,变过去的单纯看教师演示为学生自己动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本节课设计“找”、“说”、“做”的环节,帮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认识角、感悟角的大小,使得学习兴趣较为浓厚,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表达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

    数学优质课观后感

    [数学优质课观后感]1、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正在日益广泛的被广大教师使用,数学优质课观后感。

    尤其是各类公开课、竞赛课、基本上都是无课件不上课。那么信息技术的使用应遵循哪些原则呢? 适度、适时、适当。

    信息技术为课程服务无外乎要达到1、解决重难点。2、创设情境。

    3、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作为一种辅助工具,信息技术手段最根本的原则是要为课堂教学服务,要本着能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这一原则。

    《面积》一课的教学中教材在情境引入时呈现给学生的是一个教室的场景,并让学生看看哪些物体表面的形状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这个情境是学生熟悉的,这样一个生活场景的出现及问题的提出,马上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上,让学生可以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事物。

    再看焦老师《面积》一课的教学,教师先问学生: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然后给学生呈现了几个动画人物(海绵宝宝、小鲤鱼、孙悟空、哪吒)。学生的积极性马上被调动了起来。

    接下来教师又问:这些人物的图片是什么形状的(三个图片的形状是长方形的,一个是正方形的)?你周围哪还有长方形?教师的意图是想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但是我们再来考虑它的效果:首先媒体的素材太单一,仅局限于几张图片。另外,学生对照片的人物的兴趣度要远远大于对照片形状的兴趣。

    (我们从教学效果也可以看到这点,学生竟然根本没有发现有一张照片是正方形的。)多媒体的使用一个最重要的效果就是创设情境,创设情境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就是激起学生认知上的矛盾冲突。

    那么这节课,教师用这样的媒体内容创设情境的目标没有得到很好的实现。三角形内角和一课的教学,两种情境的创设都是非常成功的。

    情景一:森林中三个小动物手中拿着三个三角形争论哪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和大(小)。情境二:呈现一个三角形,固定。

    份初中数学听课评课记录: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晒晒你的风格,分享你

    今天听了 老师的课,内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第1课时,课题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看到了 老师的精彩的教学展示,学到了很多东西.下面从教学方式与手段的选择及教学过程的设计几方面来阐述我对本节课的感受.本节课重点讨论了两方面内容:1、如何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归纳其基本过程;2、如何解不等式,归纳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从而使学生体会到不等式是解决涉及求未知数取值范围的有力工具,是刻画现实世界中不等关系的一种有效数学模型,既是对已学知识的运用和深化,又为下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学习奠定基础.在实现目标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既完成了任务又发展了学生的能力.在重点和难点的处理上以不等式为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本章的重点,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及解集的几何表示是本章的基本技能,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由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列出不等式,进一步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由于学生初次接触含有不等关系的实际问题,因此对于如何分析出其中的不等关系,并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描述不等关系,从而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方式和手段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式是启发式教学方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实际经验出发,通过设置若干个具有层次性、挑战性的探究点,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教师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互相交流的活动中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并适时恰当地引导、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中利用幻灯片,一方面创设强烈的生活气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扩大课堂教学容量,节省课堂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中,首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深入小组参与活动,适时予以指导.使学生通过具体的练习,然后经历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的类比、对比过程,进一步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及解集的几何表示,规范解题步骤,养成按步骤操作的解题习惯,夯实双基,同时发展学生运用类比、化归等数学思想的意识,从而进一步完善已有的知识体系在整个过程中 老师充分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合作能力的培养从而在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培养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如何数学分工观课 分析观课记录,发布观课报告

    观摩了赵海燕老师执教的《数学与生活》,团队老师进行了分工观课,形成了各自的观课报告。

    下面,我们进行课后研讨及评课。首先,请邱前军老师评课。

    一、邱前军老师评课 我选择的观察维度是“教学环节设计和时间分配”。结合观课谈几点浅显的体会和感受。

    本节课共设四大教学环节:创设现实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自主整理信息,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迁移拓展生活应用,体验数学价值;全课总结,提炼升华。见下表:执教老师 赵海燕 单位 北城实验小学 执教课题 《数学与生活》观课者 邱前军等 单位 北城实验小学 观课维度 教学环节设计 观察中心 教学环节的设计及时间分配 主要教学环节 时间分配 简评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2 开门见山,简单导入。

    整理信息解决问题方法28 安排合理,有难点,有突出。拓展应用体验数学价值6 有呼应,应用于生活。

    全课总结提炼升华4 谈收获 ,体现价值。 1.创设现实情境,提出问题环节 用时:2分钟 本环节开门见山,有古诗引入,以趣题激发孩子兴趣,设置悬念。

    2. 学生自主整理信息,探究解决问题——建立解决问题方法的数学模型。用时( 28分钟 ) (1)化简为繁,降低学习难度,层层深入,为学生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2)突出重点,合理安排时间让孩子自主探究,培养了学生的算法多样性。3.迁移拓展运用,体验数学价值——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用时6分钟 赵老师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基本练习,拓展练习和延伸练习。将解题策略多样性和解题经验进行迁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

    通过学习鸡兔同笼问题的解决方法,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学习内容的提升,获得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价值。4.全课总结,提炼升华。

    用时4分钟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老师再顺势引领将本节课的算术方法和方程解法进行了必要升华和提升。 本环节教师针对孩子汇报,有总结,让学生体会了学习数学的价值。

    二、张兴莉老师评课:下面,结合“问题情境的创设是否有助于解决问题策略多样性的构建”这个观察点我谈三点看法:1、情境引入为构建解决问题策略做准备;新课伊始,赵老师首先生动地呈现了在《孙子算经》中记载的“鸡兔同笼”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解答我国古代著名数学问题的兴趣,从而使学生洞悉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真正达到想学、爱学、乐学的境地,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考虑到“鸡兔同笼”的原题数据比较大,不利于首次接触该类问题的学生进行探究,因此赵老师第一次出示的尝试题把原题中的数据改小了,这样有利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充分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求动机,为后面的探究解决问题做好了准备。

    2、情境引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策略多样性提供理论依据;在学生自主探究交流的环节中,赵老师让学生充分理解题意后,猜测,然后把猜的过程用列表的方式表示出来。假设列表的过程,教师没有生硬的灌输,也没有过份的强调,而是让学生的体验中自然形成。

    通过对答案唯一性的分析,培养了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当把表格填完整后,引导学生从中找出题目中的规律,对题目进一步分析,为后面的假设法和方程法的探究做好了铺垫。

    在用列表法解决问题后,接着赵老师又举例当知道有200个头,602条腿时,让学生猜测,鸡兔各有几只。使学生体会到虽然猜测、列表尝试法,是解决问题一种重要的策略和方法但当问题中的数据比较大的时候,列表的方法就会很繁琐、复杂,这时列表法就有一定的局限性。

    从而进入到本节课的第二部分也就是重点部分的教学:展开对鸡兔同笼问题其他解决方法的研究。揭示进一步学习假设法和方程法的必要性。

    在此环节中赵老师适时启发“除了列表法,还有其他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算法把问题给予解决,并汇报各自的解题思路。教师的适时引导,再一次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交流中弄清“鸡兔同笼”问题的结构特征和解题策略,亲历多样化解题的过程,初步形成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性策略。

    3、延伸建模,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迁移总结。思想指导方法,思想的影响胜过方法的掌握,方法的迁移胜过方法的学习。

    在巩固环节,赵老师设计一道练习题“有5元和10元的人民币共计20张,一共135元,问5元和10元的各几张?”,让学生应用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策略来解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深刻体会到鸡兔同笼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促使了“鸡兔同笼”这一模型的进一步内化。

    学数学用数学,赵老师这节课引领学生抓住了数学的本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样也运用于生活.三、吕凤珍老师评课 首先,观察了学生在自主整理信息时选择策略的使用情况,如下表:解题策略 画图法 列表法 假设法 方程法 人数81640 占全班 的百分比25%50%12.5%0% 表中数据可知:新知探索期间,学生自主选择使用了四种策略整理信息。其中,采用画图法的占25%;采用列表法的占50%;采用假设法的占12.5%;没人采用。

    一份小学数学听课笔记

    教学内容:小数的加减法一、 复习整数的加减法二、讲授小数的加减法例1.李伯伯这个月水费24.83元,天然气费用51.6元,他家这个月应付水气费多少元?(1)、抽生列算式(2)、 抽生列竖式(教师讲解加法的规则)教师投影出涂好的四边形,并问;“观察一下这些四边形有什么特点?”(3)、抽一个学生估算一下要多少元? 25+50=75(元)做活动:写出几个比10晓得小数(2位或1位),抽出较大或较小得数的同学,计算他们的和(4)、小结、小数与整数的加法是一样的,只是小数点要对齐。

    例2.大田村出售小麦49.5吨,黄角村出售小麦32.48吨,求大田村比黄角村多出手小麦多少斤 ?(1)抽一名学生列算式:49.5—32.48=?(2)列竖式:49.5-32.48---------------17.02三、小结:教师讲规则(略)四、布置作业略评点:教师循循善诱,使学生跟着一起动脑、动手,且让学生去发表自己的意见,提高课堂气氛但教师没有说出正确的分法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亲自动手,提高其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思维,并且让学生去总结知识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有没有高一数学听课记录要20篇

    角的认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谈话: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板),你能找出它有多少个角吗?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1. 认识角投影显示:投影课本里的图片谈话:找一找,图片上哪些像角?(学生回答)追问: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能从我们身边的一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吗?找到后指出它们的顶点和边。

    2. 折一个角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能用自己灵巧的小手折一个角吗?看谁折得快折得好。(用准备好的白纸折角)3. 角的大小比较(1)提问:能使你折的角变得再大一些吗?你是怎么办的?能把它变得小一些吗?又是怎么做到的?(2)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转动时,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同学们能比较出哪个角大些吗?用什么方法比较?(3)谈话:观察老师手上的这两个三角形(两个纸做的一大一小的三角形),哪个三角形大些呢?还是一样大呢?你知道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吗?三、固应用,拓展延伸1.课本练习第1题。

    谈话:机灵的小猴找来了一些图形,想考考小朋友,敢接受它的挑战吗?投影展示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是角的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指名回答。2. 课本练习第2题。

    谈话:好学的小猫觉得小朋友学得不错,于是来请教我们了。投影展示,图中各有几个角,说给同桌听。

    3.课本练习第3、第5题。谈话:聪明的小兔看到大家的本领这么棒,终于忍不住也要来考考我们,投影展示题目。

    同桌讨论后在班内交流。4. 课本练习第4题。

    谈话:山羊老师对大家很满意,决定带小朋友玩一玩。动手拉、合剪刀。

    说说你看到的角有什么变化四、总结全课,布置作业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回家给爸爸妈妈展示一下你今天学到的本领,找找你们家哪些物体上有角。点评:充分利用学具,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使学生获得对角的感性认识。

    通过“看”、“找”,体会角在面上,初步建立对角的概念。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折一个角,在实践中探索不同的折角方法,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考及表现自我的时间和空间。

    充分利用创造条件,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制作等活动,获得感性知识,形成对角的正确表象,掌握角的本质特征,从而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成为学习的主人。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练习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兴趣。

    总评:1. 引导学生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教学问题,激活生活经验。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知识,并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

    通过“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身上找角”,使学生觉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2. 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促进数学思考。

    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操作中理解知识,发展思维。一改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大胆放手,变过去的单纯看教师演示为学生自己动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本节课设计“找”、“说”、“做”的环节,帮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认识角、感悟角的大小,使得学习兴趣较为浓厚,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表达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 学 员 听 评 课 记 录 表听课人: 听课人所属学科: 教师科目数学听课时间课时1课时课 题走进乡村听课地点班级四年级课堂教学纪要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看书地20页“走进乡村”的画面,让学生从图画中找一找自己认识的平面图形,一方面鼓励学生从生活的空间中“发现”图形;另一方面为图形分类做准备。二、分一分:1、小组活动:把找出的图形进行分类。

    2、汇报:分类的方法和标准。3、对找到的四边形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的标准。

    4、分类后,找出同一类图形的共同特点,引导学生总结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定义。三、画一画:让学生在点子图上画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

    在画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图形的特点,体会这些图形的特征。四、填一填:通过这一活动,学生了解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听课评议从情境图中找出平面图形并通过观察比较,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了解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其实百度文库很多的,你可以去啊。

    小学数学听课反思与听课心得体会有什么区别

    有的老师年纪很大,做题仍然很快,为什么呢?熟能生巧,那些老师还不如学生们聪明,但他们见过的题型太多了,已经在大脑中形成网状知识结构,遇到一个难题,能够迅速知道这个属于哪种题,需要考虑什么思路,你也是一样,多做不同的题型,看看每道题的答案是什么思路,总结一下这类题的通性,我相信你的基础都已经搞定就那么几个概念,关键就是做一些好题,别题海最重要的是知道方法,认真对答案,看解析,问老师,看看你为什么没想到,每种题都搜集一些不同的方法,你迟早会提高,别想一口吃成个大胖子,慢慢来。

    柔柔的灯光照在身上,我很惬意地端坐在椅子上,眯着眼让心平静,让大脑松弛,但思维在灯光的抚慰下,变得更加活跃:我的未来怎样?会有怎样的工作?我会不会当一名教师?教孩子们知识与做人的道理。还是去当一名人民海军战士,为国家实现强军梦,发展海洋强国战略做贡献。

    或许会当一名设计师,设计美好而温馨的房子,让老百姓民有所居,食有所用,生活有保障。或许会成为一名人民公仆,公正无私,勤政为民,廉洁奉公,专注民生,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