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中医门匾内容范文

    中医病历书写范文

    中医(中西医结合)病历书写范文 住 院 病 历 姓名:. 性别:男 年龄:5岁 民族:. 出生地: . 婚况:未婚 职业:. 单位:. 邮政编码:..常住地址:。

    入院时间:2002年4月13日10时 病史采集时间:2002年4月13日10时 病史陈述者:患儿母亲 可靠程度:基本可靠 发病节气:清明后 主诉:反复发热、咳嗽5天 现病史:缘患儿5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开始出现发热,咳嗽,有痰,鼻塞,呕吐胃内容物一次,曾多次到我院门诊求治,予中药及静滴先锋VI、鱼腥草治疗,症状未见改善。于今天再次来我院门诊求治,为求进一步系统治疗,遂由门诊收入院。

    入院时症见:患儿精神疲倦,发热,咳嗽,有痰,无气促,呕吐胃内容物一次,耳痛,无耳鸣,纳呆,睡眠差,大便烂,日三次,小便调。 既往史:既往健康,否认水痘,麻疹,结核,肝炎病史。

    个人史:母孕期健康,足月顺产,第一胎,出生时体重、身高不详。出生时无窒息、缺氧史,无病理性黄疸,混合喂养,按时添加辅食,生长发育正常,智力正常,按时预防接种。

    过敏史:自诉清开灵过敏史,否认其他食物及药物过敏史。 月经婚育史: 家族史:父母健康。

    否认家族遗传病史。 体 格 检 查 T 37℃ P 92次/分 R 20次/分 bp 整体状况: 望神:神志清楚,精神疲倦,表情正常。

    望色:正常面容,色泽偏白。 望形:发育正常,营养一般,体型偏瘦。

    望态:体位正常,姿势自然,步态正常。 声音:语言清晰,语言强弱适中,咳嗽,无呃逆、嗳气、哮鸣、呻吟等异常声音。

    气味:无特殊气味。 舌象:舌红,苔白。

    脉象:脉浮数。 皮肤、粘膜及淋巴结: 皮肤粘膜:皮肤粘膜无黄染,纹理、弹性等均正常,皮肤稍热,无汗,无斑疹、疮疡、疤痕、肿物,无腧穴异常征、血管征、蜘蛛痣、色素沉着等,无皮肤划痕征。

    淋巴结:双颌下各可扪及花生米大小淋巴结,表面光滑,无压痛,活动度好,无粘连。 头面部: 头颅:头颅正常无畸形、肿物、压痛,头发疏密、色泽、分布均正常,无疖、癣、疤痕。

    眼:眉毛、睫毛、眼睑、眼球正常,眼结膜轻微充血,巩膜无黄染,角膜清晰,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2.5mm,对光反应灵敏。 耳:耳廓正常无畸形,外耳道通畅,无异常分泌物,乳突无压痛,听力正常。

    鼻:无畸形、鼻中隔居中,无穿孔,无鼻甲肥大或阻塞,无鼻腔异常分泌物,副鼻窦无压痛,嗅觉正常。 口腔:口唇红,无疱疹、皲裂、溃疡,牙齿正常,齿龈无出血或肿胀,口腔粘膜无疱疹、出血、溃疡,咽充血(+++),双侧扁桃体II0肿大,腭垂居中。

    颈部: 形:对称,无异常肿块。 态:无抵抗强直、压痛,活动无受限。

    气管:位置居中。 甲状腺:无肿大或结节。

    颈脉:无异常搏动及杂音,颈静脉无怒张,无肝颈回流征。 胸部: 胸廓:外观对称,无畸形,肋间隙正常,无局部隆起、凹陷、压痛及叩击痛,无水肿、皮下气肿、肿块,静脉无怒张及回流异常。

    乳房:大小正常,无红肿压痛。 肺:呼吸正常,双侧呼吸活动度正常,语颤正常,双肺叩诊清音,肺肝浊音界、肺下界、呼吸时肺下缘移动度均正常。

    双肺呼吸音清,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语音传导无异常。无胸膜摩擦音、哮鸣音。

    心:心尖搏动位于第4、5肋间左锁骨中线内0.5cm,无负性心尖搏动及心前区弥散性搏动,无震颤或摩擦感,心脏左右浊音界如右图。心脏搏动节律整,心率92次/分,心音正常,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血管: 动脉:桡动脉的频率、节律均规则正常,无奇脉。股动脉及肱动脉无抢击音。

    周围血管:无毛细血管搏动征,无射枪音,无水冲脉,无动脉异常搏动,Duroziez氏征(-)。 腹部: 视诊:腹部对称,大小正常,呼吸运动正常,无膨隆、凹陷,无皮疹、色素沉着、条纹、疤痕、脐疝、静脉曲张、胃肠蠕动波。

    触诊:腹部柔软,无压痛、反跳痛,不拒按。 叩诊:鼓音,无移动性浊音和包块。

    听诊:肠鸣音正常,无气过水声,无血管杂音。 肝脏:肋下未触及,肝区无压痛。

    胆囊:未触及,胆囊区无压痛。 脾脏:未触及,脾区无压痛。

    肾脏:双肾无叩击痛,无腰酸痛。 膀胱:未触及,输尿管无压痛点。

    二阴及排泄物: 二阴:前后二阴正常。 排泄物:未查。

    脊柱四肢: 脊柱:生理曲度存在,无畸形、强直、叩压痛,运动度不受限、两侧肌肉无紧张、压痛。 四肢:肌力、肌张力均正常,无外伤、骨折、肌萎缩。

    关节无红肿、疼痛、压痛、积液、脱臼,活动度正常,无畸形,下肢无水肿、静脉曲张。 指趾甲:指趾甲红润,光泽,形状正常。

    神经系统: 感觉:痛觉、温度觉、触觉、音叉振动觉及关节位置觉都正常。 运动:肌肉无紧张及萎缩,无瘫痪,无不正常的动作,共剂运动及步态正常。

    浅反射:腹壁反射、跖反射正常,提睾反射和肛门反射未查。 深反射:二、三头肌反射,桡骨膜反射,膝腱反射及跟腱反射正常。

    病理反射:Hoffmann (-), Babinski (-), Gordon (-), Chaddock (-), Kernig (-)。 实验室检查:血分析:WBC 12.6x10e9/L, GRAN%76.2% 。

    胸片示:双肺支气管感染。 辨病辨证依据: 四诊合参,本病当属祖国医学之“咳嗽”范畴,证属“风热型”。

    缘患儿年幼,肺气虚。

    中医病历书写范文

    中医(中西医结合)病历书写范文住 院 病 历 姓名:. 性别:男 年龄:5岁 民族:. 出生地: . 婚况:未婚 职业:. 单位:. 邮政编码:..常住地址:。

    入院时间:2002年4月13日10时 病史采集时间:2002年4月13日10时 病史陈述者:患儿母亲 可靠程度:基本可靠 发病节气:清明后 主诉:反复发热、咳嗽5天 现病史:缘患儿5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开始出现发热,咳嗽,有痰,鼻塞,呕吐胃内容物一次,曾多次到我院门诊求治,予中药及静滴先锋VI、鱼腥草治疗,症状未见改善。于今天再次来我院门诊求治,为求进一步系统治疗,遂由门诊收入院。

    入院时症见:患儿精神疲倦,发热,咳嗽,有痰,无气促,呕吐胃内容物一次,耳痛,无耳鸣,纳呆,睡眠差,大便烂,日三次,小便调。 既往史:既往健康,否认水痘,麻疹,结核,肝炎病史。

    个人史:母孕期健康,足月顺产,第一胎,出生时体重、身高不详。出生时无窒息、缺氧史,无病理性黄疸,混合喂养,按时添加辅食,生长发育正常,智力正常,按时预防接种。

    过敏史:自诉清开灵过敏史,否认其他食物及药物过敏史。 月经婚育史: 家族史:父母健康。

    否认家族遗传病史。 体 格 检 查 T 37℃ P 92次/分 R 20次/分 bp 整体状况: 望神:神志清楚,精神疲倦,表情正常。

    望色:正常面容,色泽偏白。 望形:发育正常,营养一般,体型偏瘦。

    望态:体位正常,姿势自然,步态正常。 声音:语言清晰,语言强弱适中,咳嗽,无呃逆、嗳气、哮鸣、呻吟等异常声音。

    气味:无特殊气味。 舌象:舌红,苔白。

    脉象:脉浮数。 皮肤、粘膜及淋巴结: 皮肤粘膜:皮肤粘膜无黄染,纹理、弹性等均正常,皮肤稍热,无汗,无斑疹、疮疡、疤痕、肿物,无腧穴异常征、血管征、蜘蛛痣、色素沉着等,无皮肤划痕征。

    淋巴结:双颌下各可扪及花生米大小淋巴结,表面光滑,无压痛,活动度好,无粘连。 头面部: 头颅:头颅正常无畸形、肿物、压痛,头发疏密、色泽、分布均正常,无疖、癣、疤痕。

    眼:眉毛、睫毛、眼睑、眼球正常,眼结膜轻微充血,巩膜无黄染,角膜清晰,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2.5mm,对光反应灵敏。 耳:耳廓正常无畸形,外耳道通畅,无异常分泌物,乳突无压痛,听力正常。

    鼻:无畸形、鼻中隔居中,无穿孔,无鼻甲肥大或阻塞,无鼻腔异常分泌物,副鼻窦无压痛,嗅觉正常。 口腔:口唇红,无疱疹、皲裂、溃疡,牙齿正常,齿龈无出血或肿胀,口腔粘膜无疱疹、出血、溃疡,咽充血(+++),双侧扁桃体II0肿大,腭垂居中。

    颈部: 形:对称,无异常肿块。 态:无抵抗强直、压痛,活动无受限。

    气管:位置居中。 甲状腺:无肿大或结节。

    颈脉:无异常搏动及杂音,颈静脉无怒张,无肝颈回流征。 胸部: 胸廓:外观对称,无畸形,肋间隙正常,无局部隆起、凹陷、压痛及叩击痛,无水肿、皮下气肿、肿块,静脉无怒张及回流异常。

    乳房:大小正常,无红肿压痛。 肺:呼吸正常,双侧呼吸活动度正常,语颤正常,双肺叩诊清音,肺肝浊音界、肺下界、呼吸时肺下缘移动度均正常。

    双肺呼吸音清,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语音传导无异常。无胸膜摩擦音、哮鸣音。

    心:心尖搏动位于第4、5肋间左锁骨中线内0.5cm,无负性心尖搏动及心前区弥散性搏动,无震颤或摩擦感,心脏左右浊音界如右图。心脏搏动节律整,心率92次/分,心音正常,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血管: 动脉:桡动脉的频率、节律均规则正常,无奇脉。股动脉及肱动脉无抢击音。

    周围血管:无毛细血管搏动征,无射枪音,无水冲脉,无动脉异常搏动,Duroziez氏征(-)。 腹部: 视诊:腹部对称,大小正常,呼吸运动正常,无膨隆、凹陷,无皮疹、色素沉着、条纹、疤痕、脐疝、静脉曲张、胃肠蠕动波。

    触诊:腹部柔软,无压痛、反跳痛,不拒按。 叩诊:鼓音,无移动性浊音和包块。

    听诊:肠鸣音正常,无气过水声,无血管杂音。 肝脏:肋下未触及,肝区无压痛。

    胆囊:未触及,胆囊区无压痛。 脾脏:未触及,脾区无压痛。

    肾脏:双肾无叩击痛,无腰酸痛。 膀胱:未触及,输尿管无压痛点。

    二阴及排泄物: 二阴:前后二阴正常。 排泄物:未查。

    脊柱四肢: 脊柱:生理曲度存在,无畸形、强直、叩压痛,运动度不受限、两侧肌肉无紧张、压痛。 四肢:肌力、肌张力均正常,无外伤、骨折、肌萎缩。

    关节无红肿、疼痛、压痛、积液、脱臼,活动度正常,无畸形,下肢无水肿、静脉曲张。 指趾甲:指趾甲红润,光泽,形状正常。

    神经系统: 感觉:痛觉、温度觉、触觉、音叉振动觉及关节位置觉都正常。 运动:肌肉无紧张及萎缩,无瘫痪,无不正常的动作,共剂运动及步态正常。

    浅反射:腹壁反射、跖反射正常,提睾反射和肛门反射未查。 深反射:二、三头肌反射,桡骨膜反射,膝腱反射及跟腱反射正常。

    病理反射:Hoffmann (-), Babinski (-), Gordon (-), Chaddock (-), Kernig (-)。 实验室检查:血分析:WBC 12.6x10e9/L, GRAN%76.2% 。

    胸片示:双肺支气管感染。 辨病辨证依据: 四诊合参,本病当属祖国医学之“咳嗽”范畴,证属“风热型。

    中医治病内容 3000字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

    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由于它包括了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反映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因而它比症状更全面、更深刻、更正确地揭示了疾病的本质。

    “辨证”就是把四诊(望诊、闻诊、问诊、切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论治,又称为“施治”,即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通过辨证论治的效果可以检验辨证论治的正确与否。

    辨证论治的过程,就是认识疾病和解决疾病的过程。辨证和论治,是诊治疾病过程中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体现,是理法方药在临床上的具体运用,是指导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

    中医临床认识和治疗疾病,既辨病又辨证,但主要不是着眼于“病”的异同,而是将重点放在“证”的区别上,通过辨证而进一步认识疾病。例如,感冒是一种疾病,临床可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等症状,但由于引发疾病的原因和机体反应性有所不同,又表现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等不同的证型。

    只有辨清了感冒属于何种证型,才能正确选择不同的治疗原则,分别采用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或清暑祛湿解表等治疗方法给予适当的治疗。辨证与那种对于头痛给予止痛药、对于发热给予退烧药、仅针对某一症状采取具体对策的对症治疗完全不同,也根本不同于用同样的方药治疗所有患同一疾病的患者的单纯辨病治疗。

    中医认为,同一疾病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可以出现不同的证型;而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又可能出现同样的证型。因此在治疗疾病时就可以分别采取“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的原则。

    “同病异治”即对同一疾病不同阶段出现的不同证型,采用不同的治法。例如,麻疹初期,疹未出透时,应当用发表透疹的治疗方法;麻疹中期通常肺热明显,治疗则须清解肺热;而至麻疹后期,多有余热未尽,伤及肺阴胃阴,此时治疗则应以养阴清热为主。

    “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发展过程中出现性质相同的证型,因而可以采用同样的治疗方法。比如,心律失常与闭经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但均可出现血瘀的证型,治疗都可用血府逐瘀汤进行活血化瘀。

    这种针对疾病发展过程中不同质的矛盾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的原则,正是辨证论治实质的体现。 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临床治病必须从整体观念出发,不但要重视局部,而且更要重视全局。

    在方法上,既可通过治疗局部而影响全身,又可通过治疗全身影响局部。中医治则能体现整体观念者举例如下: (一)调整阴阳 《内经》说:“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调整阴阳从广义来说适用于治疗一切疾病。在具体运用上则有“盛则泻其有余、虚则补其不足”两个方面: “盛则泻其有余”,主要适用于因邪气实引起人体的阴阳偏胜。

    如阴邪盛,可出现“阴盛则寒”的寒证,其治则应是“寒则热之”,“治寒以热”,此时宜用温热性的阳药,来纠正阴之偏胜。反之,阳邪盛,可出现“阳盛则热"的热证,其治则应是”热则寒之“,”治热以寒“,此时宜用阴药纠正其阳之偏胜。

    “虚则补其不足”,主要适用予因正气虚引起人体的阴阳偏衰。如阴虚阳盛,常是由于机体的阴分不足,引起虚火上炎而致的虚热证,治则应是滋阴清热,常用六昧地黄丸之类;阳虚阴盛,常是由于机体阳气不足,引起阴寒过盛而致的虚寒证,治则应是益阳消阴,常用金匮肾气丸之类。

    中医常把前者叫作“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后者叫作“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二)间接补泻 间接补泻就是把五行生克关系具体运用到临床的治疗法则,而“虚则补其母,实_则泻其子”就是这一法则的体现。

    “虚则补其母”,即当某脏(子脏)虚弱时,除可以直接补益本脏外,还可间接补其“母脏”以治“子脏”之虚,有“母健子强”之意。如培土生金,滋水涵木,补火生土,益金生水,培木生火等,均属“虚则补其母”的范围。

    临床上,肺结核病人咳嗽胸痛、气短、食欲不振、体瘦、用培土生金(健脾益肺)法治之,往往获效。 “实则泻其子”,即当某脏(母脏)出现实证时,除可直接泻其本脏外,还可以间接泻其“子脏”,来减轻“母脏”的负担,有“母病子分担”之意。

    如泻心火以平肝木,泻脾土以除心火,泻肺金以燥脾土,泻肾水以宣肺金,泻肝火以壮肾水等均属“实则泻其子”的范围。临床上,肝郁化火的实证,面红目赤、头痛眩晕、急躁易怒、口苦、脉弦;按五行生克关系,母病可以及子,又可出现心烦不寐等心火亢盛的证候。

    因此,在治疗上,除直接泻肝火外,还可泻心火,减轻“母脏”负担,这种治疗叫泻心火以平肝木。 (三)表里互治(赃腑互治) 脏与腑相表里,互相依存,互相影响。

    脏病可以影响腑,腑病也可以影响脏,故脏病可以从腑治,腑病也可以从脏治,脏腑同病,也可以脏腑同治。如里热证引起大便秘结。

    中医专长医术综述和医术渊源材料范文

    各省的中医确有专长考核细则依据的文件——《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注册管理暂行办法》(又称国家政策15号令)中,规定了参加考核者需要提交的材料:中医医术专长综述,包括医术的基本内容及特点描述、适应症或者适用范围、安全性及有效性的说明等,以及能够证明医术专长确有疗效的相关资料;经多年中医医术实践的,还应当提供医术渊源的相关证明材料,以及长期临床实践所在地县级以上中医药主管部门或者所在居委会、村委会出具的从事中医医术实践活动满五年证明,或者至少十名患者的推荐证明。

    面对新的中医考核,关于中医医术专长综述,医术渊源等,很多人比较模糊。好多考生不清楚专长综述怎么写怎么陈述?医术渊源证明材料又该如何查找?祖医师承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以供大家参考,充分准备,早日通过考核。

    中医医术专长综述 中医医术专长综述分师承和多年实践两种形式:师承:老师的思路和经验+本人心得体会及应用 多年实践:文献流派的特色+本人心得体会及应用 文献流派(为自己的理论、技术找到依据) 专长综述:1、医术基础内容及特色2、适应症或适应范围3、安全性4、有效性 医术渊源证明材料 专长的医术渊源最大的禁忌就是:理论、技术完全自创。我们必须为自己的理论、技术找依据,可以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脉络或者是家族行医记载记录或者是医籍文献,节选与医术专长相关的部分。

    古代中医学术流派:按代表人物命名:丹溪派、河间派 按学科命名:医经派、经方派、伤寒派 以观点或学说命名:补阴派、温补派 以地域命名:易水派、新安派、绍派伤寒 近代中医学术流派:国医大师、国家级名老中医、省级名老中医 下面有一篇综述作为例文,仅供各位考生参考:【例】:我的整个学术思想以及用药方法,主要源自《伤寒杂病论》,但作为工科出身的我,在看待人体生理与哮喘问题这一方面,却参考了现代汽车结构的运作原理,以此作为自己独特的逻辑思维来面对患者所出现的问题。人体如发动的汽车,阳就如引擎输出的动力,阴就是汽油,我认为《伤寒杂病论》在处理外感问题时的核心就是人体如何保持自己的恒温系统。

    一方面,我们的生命活动需要阳气(能量)的支撑,保持心脏输出的动力不衰。同时也需要保持平衡地不能过于发热,就是需要人体有完善的散热系统。

    人体都散热系统有三大部分组成:皮毛散热,体液散热,血液散热。张仲景治发烧甚至哮喘也就是围绕着这三大方式进行治疗,太阳经就是工科讲的风冷散热系统,少阳经就三焦水冷散热系统,膀胱蓄血症,太阴脾经都属于血冷系统(工业上说的油冷系统)。

    肾是身体水液和血液过滤的主要系统,水质差了,血质不正常就会影响心脏对能量的转化。用药方面,麻黄汤,桂枝汤就是治疗太阳风冷系统,柴胡类的和解剂就是治疗水冷系统,当归四逆汤一类就是解决血液系统的厥阴经。

    少阴肺经是控制身体散热系统的总阀,所以治疗哮喘就围绕肺主皮毛肺主节这个定理去辨证施治。说到用药安全,由于《伤寒杂病论》是先圣的组方,极其严谨,每一首药方其实都已经考虑到了相关证状的安全问题,只要辨证没有出错,就不会有什么安全问题。

    至于效果,在我的实践活动中,确实体会到古人效如桴鼓的神奇效果。点评:本文的特点是某学员对《伤寒杂病论》的独特解读,也符合政策大纲。

    但如果不是基础特别好的学员,哪怕是脉理有那么一些不足的学员,都不建议往这个方向考虑。因为这是属于主流学院派的内容,未来你面对的主考官,很有可能就是天天研究《伤寒杂病论》的人,在他的熟悉领域,一定会往死里问的。

    最好的就是往特色诊断或者特色疗法(比如你对某些不为人知的草药的应用及其药理上面的独特见解)的方向考虑。特别提醒:要留意自己所在的省份的细则里边有没有对综述有其他特别的要求!比如广西自治区的专长细则里边就有要求综述不少于3000字。

    即:中医医术专长综述(不少于3000字),包括医术的基本内容及特点描述、适应症或者适用范围、安全性及有效性的说明等;能够证明医术专长确有疗效的相关资料(提交5例反映所从事专长疾病诊疗过程的医案,需提供患者的真实姓名、住址、电话);文中的范文是400多字,所以如果是在广西省的话,这个范文是没有达标的了。另外有些地方会将综述作为一个考题,所以需要掌握自己所写的综述。

    所以由此可见,综述说难不难,说容易也不容易。最好是自己动手开始整理,这样就会慢慢理清思路,不至于对综述不知如何下笔 。

    中医理论基础学习心得范文

    中医是很不错的学问。

    你会问这个问题,肯定是在学习中医了。可能还是大一,大一学的是中医基础理论。

    建议你先学习学习怎么收集资料,多看看微信的中医相关的内容。里面很多东西。

    学好了,你会吃不完的。并且只要稍微进去了一点,你就会发现其乐无穷。

    中医需要星星之火燎原,希望你可以好好学,学习五年,期间找名师跟师,家里人感冒,咳嗽,妇科病等自己用经方。另外不要去坚持要去公立医院,在国医馆和民间有更广阔的市场。

    是个值得从事一辈子的职业和事业。现在制度上越来越好,也是一个希望。

    加油。这个心得范文呢,你自己学,自己能够学好了,你会喜欢上中医的。

    到时候你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也会越来越客观越来越有心得,容易看透人生和世界,看病是个社会的微缩影。

    中医门诊病历书写范例

    门诊记录(一) 姓名 王福周 性别 男 年龄 43岁 门诊号910103 初诊记录 1991-1-3 上腹部隐痛1年,伴头昏、黑便1次。 患者自去年初发现上腹部无规律性隐痛,无暧气、泛酸,无恶心、呕吐,腹痛与饮食无明显关系。半年后腹痛逐渐加重,且转有规律性,常在饭后2~3小时发生,不放射,偶有暧气、泛酸。腹部喜暖喜按,得食则安,每次持续约15~20分钟,服制酸剂后症状缓解。今晨突感神疲乏力,头晕,四肢不温,心悸汗出,解黑色糊状大便约150g,即来院求诊。 脉细数,舌质偏淡,舌苔薄白。 体检 神志清楚,血压18/11kPa(135/82mmHg),心,肺无异常,腹软,无压痛,肝肋下1cm,脾未触及,无压痛。 检验 血红蛋白88g/L,粪隐血试验+++。 辨证分析 患者腹痛病史年余,喜暖喜按,得食则安,目前神疲乏力,心悸汗出,四肢不温,脉细数,舌质偏淡,舌苔薄白。素有脾胃虚寒,病久脉络受损,气病及血,阳络伤则血上溢,阴络伤则血下溢,上下交损,营血亏耗,则头晕目眩,心悸汗出。 处理 1.测血压、脉搏1/4h 2.根据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原则,先拟化瘀通络,活血止血: 云南白药0.5qid 白芨粉6g bid

    3.5%葡萄糖盐水500ml静脉滴入,立即 10%葡萄糖液500ml+雷尼替丁0.15g,静脉滴入 安络血注射液10mg肌注,bid 4.待床入院 初步诊断 1.胃脘痛(脾胃虚寒,瘀血阻络) 眩晕(气血两亏) 2.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消化性溃疡失血性贫血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