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老兵采访稿范文

    采访老兵的心得体会1000字

    瑟瑟的秋风吹拂着大地,天空中飘散着点点星雨。在这个萧瑟中带有些许沉重的时候我们来到了敬爱的老兵爷爷家。

    那是一栋普通的居民楼,江润德老爷爷就住在这栋楼房的3楼,我们到达老爷爷家的时候正好遇上老爷爷下楼去吃饭。看着老爷爷一步一步小心翼翼的走下楼,我的心里为之一震,老爷爷比我想象中的还要老,受的伤比我预料中的还要重。在敬佩之余一股担忧油然而生。我们不约而同的上前去扶住老爷爷,但是被倔强的爷爷拒绝了。

    爷爷就这样在我们的注视之下一步步地走到了面馆,像往常一样吃起了面条,还不断地跟我们说一天10.5元,一天一个面条加个蛋炒饭,315元一年。原来老爷爷的生活是这样的有规律,这样的精打细算,这些和我们的生活规律比起来真的很厉害而且老爷爷今年高龄95岁了,不得不说爷爷好体魄。

    最后爷爷摆脱我们带他去把工资领了,他说他已经3个月没领过工资了,而且他一个老人家跟本就打不到车去银行,于是,我们四人出发去了银行帮老爷爷领了工资,又把爷爷送回了家,之后又有点不舍得和爷爷到了别。

    回来的路上还是飘着雨,但是天空已经不再沉重,有些许的暖意从心里流出,流向我们的全身。愿爷爷幸福安康,寿比南山

    采访稿范文

    “ 感动民商十大人物”之于晓楠采访稿 感动是年终岁末一段温暖的话题,也是新春伊始一股蓬勃的力量。

    用第一抹光线的纯净,为世界画一双眼睛;用第一朵花开的声音,为世界唱一首歌曲;用所有春天的消息,为你写下传奇。2010年,在民商这片土地上,涌现出一批我们为之感动的人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书写者自己的精彩,感动着你我。

    柔中带刚,一面是女性的温柔细腻,一面是不乏男性的威严与大气。于晓楠,以自己充实而高效的生活经历向我们演绎了大学生活的真谛。

    严谨、认真、负责的她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在“感动民商颁奖晚会”后,我们有幸采访了于晓楠学姐。 记:学姐,您好。

    《锦瑟》在您的带领下可以说是走过了一个辉煌的阶段,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那么在您的眼里,《锦瑟》给您或者说在向我们民商传递着什么? 于:首先《锦瑟》 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我非常欣慰,在我的眼里,《锦瑟》已经渐渐地溶入我的血液,其中有我对它情感的寄托。

    《锦瑟》自2003年创刊到今天很不容易,四个板块都有不同的精彩内容,希望同学们通过《锦瑟》了解发生在校园内的各项活动。但总的来说,我们以与法律有关的内容为主,让同学们通过参与《锦瑟》加深对法律知识的了解。

    与此同时,也希望通过《锦瑟》拓展视野、了解社会。让《锦瑟》成为同学们生活、学习的好帮手。

    记:我们知道出版一本刊物不是一件容易的市事,寻找海量资料,筛选,联系出版等,在这其间,一定遇到不少困难。是什么信念支撑你无谓地面对这一切? 于:其实从加入《锦瑟》那天开始,我就对它产生了很深的感情。

    从最初的选材、到最后发刊,那种期待和喜悦是别人体会不到的,感觉它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所以你所说的困难和这相比也不算是困难。

    从骨子里透着一种责任,告诉自己无论怎样,都要将每一期做好,也许正是一种对《锦瑟》的热爱支撑我走到今天,同样今后无论走到哪,都会将它装在心里,因为我的成长和《锦瑟》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总想说:《锦瑟》已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 记:四年的时间真是一晃而过,想必大学生活一定给您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能不能用一段简短的话来概括下自己的大学生活? 于:大学生活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最值得珍惜、记忆的日子。

    在大学思念,从懵懂到今天的成熟,经历了很多。也曾跌倒过,但无论如何,令我庆幸的是,每一次跌倒,我都抓起一把沙子重新爬起,就这样一步步走向成熟,我可以问心无愧的说,我无悔! 记:今后有什么打算? 于:呵呵,经过一年的努力,我终于拿到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法学硕士的录取通知书,9月份我会在那里开始另一段人生之旅。

    记:对我们这些学弟学妹们说一下您的寄语吧。 于:民商是一片能够激发热情的土地,希望在这里你们能够带着一份执着,一份坚忍勇敢的心走下去,在各方面发展,锻炼自己,祝愿你们四年后带着硕果离开。

    采访结束了,但晓楠学姐的一番话语却深深地印在了脑海里,挥之不去。我们被她的那份责任心深深打动,看着她诚挚的眼睛,不需要更多话语,已经完全理解了她对学校,对与之有关的一切的情感。

    让我们以她为榜样,续写更多民商传奇,在此祝愿晓楠学姐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越走越宽,创造更多精彩。

    采访抗战老兵心得3000字

    炎炎烈日直直地照射着大地,知了欢快地鸣叫着,仿佛预知我们如火的热情。今天,我们实践小分队来到了章立功老人家中。鹤发童颜的面容,我们怎么也不会想到他经历了那样硝烟弥漫的抗战时期。老人很温和地和我们讲述着过去地故事,那样的点点滴滴如白玉兰的花香,悠长的沁入我们的心灵,久久不能散去……

    1940年,章老在南通县打工的父亲不幸病故,这对他们贫困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章老陪同母亲和5个兄弟姐妹怀着悲痛的心情从宁波赶到南通来奔丧。奔丧结束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当时的南通已被日军占领,形势十分严峻,没有经济来源的家庭又无法支撑长时间的旅途,形势所迫他们只能留下来,但是该留在哪里?那时镇上全是大批的日军,只有农村根据地才是共产党的天下,才是老百姓可以安身的地方,所以章老到了农村并在那里完成了小学学业。

    章老读初中时,,为了防止日军的破坏和保证学生们的正常学习,老师们搞起了“哪里安全就在哪里上学”的游击式教学,尽管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章老还是认真完成了学业。1945年初中毕业了,又该何去何从?上高中?不敢上也上不起!这时区长和书记鼓励的画面浮现在他眼前:去参加新四军!去抗日!爱国的热情涌上了心头,同学们决定一起投奔新四军。志向是伟大的,路途是艰辛的,拿着区政府开的介绍信,他们这群热血青年积极联系秘密交通站,绕过敌人的重重岗哨,现在短短3个多小时的车程,他硬是用步行,花了20多天才走完,终于到达了盐城大丰的总部。原以为梦想就要实现了,但由于章老年纪小,身材小,个子没有枪杆高不能参加新四军去前线,组织上便安排他去干部学校即四分区专门学校参加学习,章老解释道,这个学校同抗日军政大学的性质“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坚持正确的工作方向,坚持艰苦的朴素作风,坚持灵活的战略战术”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了建国的需要培养人才的地方,进入学校就是参加革命!

    对于干部学校的生活章老仍然记忆犹新。因为是一所为新四军培养干部学校,所以学校要求大家要“以教学为主,同时进行军事训练和劳动生产。”没有住的地方学校就把堆棉花的仓库作为宿舍,没有床就把挖出来的土晒干堆成半米高,再在上面铺层芦苇和稻草。学校还发给每个学员一条军用被,一个背包,一个茶缸,一个碗和一双筷子,吃的是杂粮,有时甚至是马粮,条件的艰苦是勿庸置疑的,用章老的话来说就是:“政治上高标准,生活上低水平。”但没有人因此而退却。

    后来这所学校改名为苏中公学,规模比以前更大了,学员有4000多名,当时的学校与现在的学校有所不同,在教学的同时进行军事训练,生产劳动。学习分为两个阶段:开始是公共课学政治,然后分队学专业课。

    军事化的生活让章老和他的同学们训练有素。上课的时候,每天早晨起来先要打背包,,因为背包就是上课的凳子,书桌则由膝盖充当;他们学习时政,学习毛主席的《论持久战》、《论联合政府》,而这些都给了章老很多启发。最让章老怀念的是课后大家在一起核对笔记时的景象,同学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的来自敌占区,有的来自国统区,文化水平从小学到大学不等,大家在一起时你一言我一语的非常热闹。在军事训练的时候,大家一听到哨子声就立刻爬起来打背包,排好队出操跑步,一切都井井有条;章老说那时为了练习站岗放哨,每个班还发了两杆枪作为训练之用。

    课余的时候,他们为了有充足的供给还要开荒种庄稼。平时想出去买牙膏粉、草纸之类的日用品也不像我们现在这么方便,他们必须请假,通过秘密交通站才能出去,纪律非常严格。

    章老说在干部学校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学到了很多知识,这些不仅仅局限在课本上,更加重要的是帮助他建立了革命战争的人生观,在学习期间,他明白了一个人应该“生时做什么,死后留什么”,要“为人民服务”;作为一个干部,不能被糖衣炮弹击垮,要“靠得住,有本事”。这些人生观、价值观对他的一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认识到作一名干部就要做到“靠得住,有本事”,这样才能对得起老百姓,这些都对他日后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七战七捷后,章老从事了财经方面的工作,专属财经处,他需要为前线输送经费,当时为了不让敌人发现,他们把钱藏在三条海船上,即怕搁浅又怕外围的伪军巡逻艇发现,所以工作也具有很高的危险性,是需要十分的胆识和才智的……

    随着老人唱起豪迈的校歌《黄海之滨》,我们这次的采访也告一段落了,他伟大的爱国情操和艰苦朴素的精神深深震撼着我们的心灵,曾经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但作为大学生不应该忘记过去,因为过去是给我们的警世,落后就要挨打,我们应该沿袭伟大英雄们的精神,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奉献自己的一切力量!

    采访临城退伍老兵访谈日记600字

    我不知道十八世纪美国的辉格、托利两党缠绵悱恻、暧昧的关系,当然也就无从体会斯威夫特笔下的争论吃鸡蛋应先敲哪头、鞋跟之高低等“原则”问题的“高跟党”与“低跟党”的妙处。

    我错怪斯威夫特了,我要有一颗宽容的心。而后来的斯威夫特也渐渐变得可以理解了,给我的感觉是他很正义。

    他讽刺地道出了当时英国的特点:“贪婪、党争、伪善、无信、残暴、愤怒、疯狂、怨恨、嫉妒、淫欲、阴险和野心。”他挖苦地描述了人兽颠倒的怪诞现象:马成了理性的载体,而人则化作脏臭、屎尿横飞、贪婪刁难的下等动物耶胡。他大谈人的天性,就是心甘情愿被金钱所奴役,不是奢侈浪费就是贪得无厌。看完《格列佛游记》之后,我们不能不审视自己,我们身上有没有这些顽疾劣根的影子。

    采访成功人士的采访稿

    采访成功人士

    被采访者:王阿姨(一名高中教师)

    1.您是一名受尊敬的老师,让同学们感到亲切,是什么令您保持这种平和的心态呢?

    答:只要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我想任何一个老师都能有这种心态。

    2. 您认为自己的人生算是成功的吗?

    答:我自己认为算成功的,因为自己已经尽力了,做了自己喜欢的工作。

    3. 我们未来会踏上社会,您有什么经验告诫吗,让我们少走弯路,更快获得成功。

    答: 建议的话,倒是有三点。首先,同学们做事的时候,要有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精神,相信水滴石穿;其次,要相信事在人为,有为才有为。到了单位或者其他地方,要好好做,只有做好,才能一步步地向上,有更高的地位;最后,努力你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你一定不会成功。只要努力了,奋斗了,做到问心无愧就好。

    4. 现在有很多成功人士,请您诠释一下对成功的定义。

    答: 成功其实就是一个人做想做的事,且自己尽力了。这样我认为即使失败也算是另一种成功。

    5.您认为一个人事业的成功,要具备那些因素?

    答:一定会有失败,也一定会有付出!

    被采访者:李叔叔(一位经商人士)

    1.对于有些人说的钱多就表示这个人成功这一观点您怎么看?

    答:我认为钱多不代表成功,成功也并不一定是要钱多。但在现在的社会,钱却是衡量一个人地位的一个重要标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这是一种社会风气的堕落,确实需要重视。

    2.你认为学习成绩的好坏对于以后的事业成功是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答:不一定。万事都不是绝对的,还是在于旁人的有利引导,充分发挥这个人的优势才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3.您认为家庭环境对您的影响大吗?

    答:大。

    4.人在遇到困难时应该怎么去面对?

    答:困难可以指很多方面。拿破仑说过:“最困难之时,就是离成功不远之日。”我们要用客观的心态去面对,不要自暴自弃,那样只会一事无成。

    5.您的品质、性格的形成主要在什么时候?

    答:小学和初中。所以,你们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品质和性格。

    被采访者:顾姐姐(一名高中学生)

    1.您认为如何保持良好的学习成绩?

    答:拥有好的学习方法。

    2. 那么,您认为好的学习方法是什么?

    答:这个因人而异,对于每个人都不一样。希望你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好的学习方法。

    3.谢谢顾姐姐。您是如何保持考试年级前50?(全年级共1000人)

    答:考试考的就是细心和心态,所以要保持冷静和细心。

    4.如何才能让老师喜爱?

    答:上课积极发言,不懂就问,不插嘴等等。总之,要表现好。

    5.你有什么理想?

    答:理想对我们十分重要。我的理想是考上清华大学。(我:祝顾姐姐梦想成真!)

    访问老兵过去的作文

    新年前不久的一个早晨,我信步走到阳台,站在明亮的窗户前,感受一天开始所带来的清新阳光,享受之时,爸爸却在客厅里高喊了一句:“儿子,快来看个东西!”

    那是一篇《郴州日报》里关于一个抗日的老兵的报道。

    他叫王飞黄,邵阳人,曾多次参加抗日的战役,后来加入缅甸远征军,一度和敌人作战至喜马拉雅山下的印度境内,不幸的是后来队伍被打散,几经波折,艰难的回到了中国。由于他的身份是国民党军官,解放后的生活一直落魄不堪,最后流浪到了资兴,得到了资兴市黄埔军校同学会的救助,生活才终于安定了下来。

    新年快来了,我们想去看望一下他了。

    他的居所在城东一个叫陈家湾的僻静的村子里,不远处就是唐洞火车站,每当日落时分,长长的火车从这里经过,留下一条孤独的背影。离村子不远的大马路已经翻新,而我们却走进了一条泥泞不堪的小路。前面是宽敞高大的陈氏祠堂,门上的对联已经斑驳不清,里面的天井已干,上面铺满了一层厚厚的鞭炮屑,很新,像是昨夜才绽放过。我们遇见了一个带孙子的老人,向他说明了来意,他便很认真地带我们穿过一条小巷,热心地告诉我们:他就住在那个屋子里。我们顺着他的手势看去,那间土砖累成的低矮小屋躲在几间大屋的阴影里,一条水沟从屋子边流过,那里有扇暗暗的门。我们小心地走过去叩了几下,却没有动静,不在这里,去哪儿了?旁边同样有一间破破的屋子,里面似乎有动静,于是我们高声喊道:“有人吗?”“谁?”那是一个老奶奶健朗的声音。

    我们说明了来意,她便领着我们,到了另一扇木门前。她还很灵便,走上前去叩门道:“王老头!有客人来看你啦,来送红包啦!”我们一阵不好意思地笑。里面答应了一声,于是老太太笑道:“他还没起床。”然后我们静静地等待着。几分钟后,木门吱呀一声开了。

    老人从一片黑暗中走出,缓缓止步在门前。他弯着背,努力地抬头看我们,我们快步迎了上去。他身上穿得并不单薄,一件略微褪色了的绿棉袄,宽大的衣服和他那瘦骨嶙峋的身材显得极不相称,这衣服一定是政府好心捐赠的,而袖口是污的,看上去很久没有洗过了,头上是顶深蓝色的粗棉布帽,用来抵御这寒冷而潮湿的冬天。胡子乱成一团,很久没有剃过了吧?他把光阴在他脸上划下的皱纹努力挤成一道笑容,就这样看着我们,虽然他的目光早已浑浊,仍可以感觉得到那和蔼的神情。我和姐姐忙向他问候新年好,并把准备好的红包和带来的新鲜橘子送给了他。对于这突然而来的关爱,他很感激地握着我们的手,却不知道该怎么说,很久才用那浓重的乡音说道:“你们进来坐一坐吧?”爸爸回答:“不用了,谢谢!今天我们一家人特意给您拜个早年,祝您健康长寿!老人家您是英雄啊,没有你不会有我们今天的生活,当初日军侵略,是靠你们抵挡的啊!”这样鼓舞人的话,我们在电视,报纸,演讲报告中听过无数遍,而今天,站在这样一个真实的老兵的面前,却是五味杂陈。他很淡的笑着,这样平静地看着我们,并不客套地接过我们的红包和礼物,一边用苍老的声音道:“谢谢,谢谢!你们还是进来坐坐吧!”他的盛情邀请一再被我们委婉谢绝,我甚至开始担心,他会不会误以为是我们在嫌弃。我正准备拿出相机合影留念,却又怅然了,也许,这台日本产的相机还暂时没有资格装下这位英雄如今风蚀残年的模样吧,假使有一天,老人在我们大家的关爱下,住上了新房,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我想我会回来的,一定要给他照张相,留下那英雄一家人欢乐的笑颜,永作纪念。

    爸爸递给他一支烟,他缓缓地伸出那不太利索的双手接过。我们弯下腰来,和他弯拱的背平齐,寒暄道:“老人家,天气这么冷,一定要注意保暖,多买点年货。。。。。。”我们其实真的帮不上什么忙,只能这样一遍遍地寒暄着,我相信他的心里也会因此而感到温暖吧。

    枪林,弹雨,炮火,原始森林,瘟疫,毒蛇,迷路。。。。。。这些让我们遇见一次就足以吓破胆的事物,他全都经历过。功勋卓著这样的形容词对于他来说是一种侮辱,他的战争不是为了功勋,而是民族的魂,九十多载的光阴,厚得不能再用语言来承载,他就是一本老旧而又光辉的历史书。他出生在五四运动的那年,那是一段风生水起的时光,那是一个救国热情初被点燃的年代,而他用一生的时间去见证,践实,铸造了这样一个新民主主义社会,就算他在很多人眼里是国民党的残兵败将,又怎么不是历史的一部分?

    我们简单的拜访就这样结束了,我们告别了他。老奶奶一路送我们到了村口,同样依依不舍地告别了。

    采访怎么学习的采访稿范文

    先时间地点人物。

    然后是两个人的对话(前面有名字)给你一篇范文吧: 时间:1999年8月21 日 地点:北京大学季羡林家 季羡林:苗苗,现在你是采访者,我是被采访者,你问我答,好吗? 苗苗:好。 季羡林:那你就随便问吧。

    苗苗:爷爷,您在《我的童年》里说,您小时候,最感兴趣的是看闲书,您喜欢看《三国演义》,还能将《水浒传》里的绿林好汉的名字背得滚瓜烂熟。爷爷,我跟您太像了,我也最喜欢看闲书。

    有一回上数学课,我低头看《水浒传》,一边看,一边背一百单八将的座次,结果被老师发现了。爸爸知道这件事后,头一回打了我,虽然一点儿都不疼,可打那次以后,我再也不看《水浒传》了。

    季羡林:(笑)我小时候父母不在跟前,叔父不大管我,可是他不让看闲书。怎么办呢?我放学以后不回家,偷偷藏在一个地方看闲书。

    我看的闲书可多了,《彭公案》《济公传》《施公案》《三侠五义》我都看。我是主张看闲书的,为什么呢?苗苗你说说,文章怎样才能写好呢? 苗苗:我觉得,应该写真事。

    季羡林:是这样。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

    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舞一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笑) 苗苗:爷爷,我喜欢语文,数学不行,偏科。

    季羡林:喜欢语文当然好,但语文要好,数学也要好。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

    所以,不管你喜不喜欢,一定要学好数学。最近清华大学办了一个班,选的是高才生,提出要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的人才。

    我看,有这两个贯通还不行,还应该加一个文理贯通。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苗苗: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我记住了。爷爷,有人让我妈妈赶快给我找一个好外语老师,说过了12岁再学外语就永远也说不冷了。

    爷爷,您会那么多种外语,您说,他们说得对吗? 季羡林:倒不一定是12岁,当然早学比晚学好。学外语的发音跟母语有很大的关系,有些地方的人口音太重,学起来就困难。

    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马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最近出了一本书,鼓励小孩背诗。我提个建议,应该再出一本散文集,从《古文观止》里选,加点儿注。

    小时候背的,忘不了。 苗苗: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呀! 季羡林:(笑)可不是让你一天背下来哟。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