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稿专家对稿件的处理
1.如何持乐观态度正确对待审稿意见和退稿处理
对于审稿人来说,没有时间仔细研读作者的稿件,往往在读到文章的开头就已经形成了一个好或坏的概念。
如摘要中看不出作者选题的创新性、文章的开始就 出现论据不充分之处、文章表达难以让人理解、论述中出现明显的疏忽和错误等等。这样已经让人相信作者不是一个严谨的人、文章的可信度大打折扣。
现在作者自 己对自己的稿件都不认真,如何要求审稿人认真呢?我非常认同:一般论文都是写给新入行的人看的。审稿人往往是学术研究方面的骨干或带头人,一般很少阅读一 般性的研究论文,就是阅读,不是与自己的研究方向紧密相关的也不会仔细阅读。
浏览是在信息爆 炸时代的一种通用阅读方法。因此,指望审稿人仔细阅读你的稿件,实质上是不现实的。
所以,如果不能很快让审稿人认同,审稿人给出不切实际的结论是十分正常 的。特别是一些作者,感觉自己的研究十分重要、有时是面面俱到而将文章写的泱泱几万字。
经常有作者以自己论文篇幅作为水平的体现,如果没有十分的吸引力, 谁会花上几个少时、耐着性子将你的文章阅读完。
2.稿件审稿结果是什么意思
审稿是对稿件进行审读、评价,决定取舍,并对需要修改的稿件提出修改的要求和建议的活动。
审稿的目的是为了让那些导向正确、内容健康、有益于读者、有益于社会的图书顺利面世,防止有害或低劣的作品出版,以对社会文化负责,对读者负责,对作者负责。这是实施选题的具体步骤和进行稿件加工整理的前提条件,也是出版工作者所担负的最重要的职责。
审稿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一、决定稿件取舍,为文化传播把关图书主旨是否符合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图书内容是否有学术或艺术价值,图书表现形式是否符合读者的口味、适合市场的要求,是决定该种图书是否得以生存以及生存期长短的主要因素。因此,审稿过程中的判断就显得特别重要。
就组织的稿件而言,策划选题、选择作者、拟订提纲、讨论样稿等,还只属于编辑出版全过程的“前阶段”。在这个“前阶段”,或是因为选题偏离方向、脱离市场,或是因为选择作者不当,有可能出现偏差乃至错误。
如果这些问题未能通过编著双方的互通信息及时地弥补或修正,审稿时仍然可以最终加以解决。从决定稿件取舍这一点来看,审稿工作为文化传播把关的作用是两方面的:一为发现好作品并保护它“出关”,一为鉴别坏作品并阻止它“过关”。
对于那些好作品或是基本方向正确却存在某些不足的作品,审稿者应该大力扶持,热情帮助,在肯定的基础上指出存在的问题,帮助作者予以补正;而对于那些坏作品,审稿者应该坚决摒弃,决不能被其所标榜的“新”、“异”或者“卖点”、“畅销”之类的“特点”所迷惑而网开一面。未能慧眼识真金,使本可以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方面产生正面效应的好作品被埋没(同时也就可能埋没或暂时埋没了人才),与心窍自迷,良莠不分,让不应该出版的坏作品顺利“过关”,都是审稿工作的重大失误。
而从以往的实践来看,后一种失误的后果更加严重。因为好作品终究是好作品,在此处被埋没并不一定在彼处也被埋没,一时被埋没并不一定永远被埋没;而坏作品一旦过关出笼,其产生的恶劣影响,小则宣扬落后意识,败坏人心,大则影响安定,危及社会与国家安全,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决定稿件“生杀予夺”的审稿者,一定要有“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直须斩万竿”的鲜明态度,坚决按照“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以社会和读者的根本利益为重,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做好对稿件的评价与选择工作。二、帮助作者提高稿件质量不论作者在完成他的作品时是“一气呵成”还是“十年磨一剑”,在稿件完成以后,都必然面临一个再审视、再修改、再提高的问题。
这种审视、修改、提高,在很多情况下都是由审稿者协助作者进行的。熟悉稿件所涉专业的审稿者,通常会怀着一种既欣赏又“挑剔”的心理去审稿。
这种心理源于以下两方面:作为专业工作者对于专业新成果的期盼;作为编辑工作者对于稿件完美质量的希冀。也正是这种心理,可以促使审稿者在持欢迎态度的基础上,对稿件的观点、理论、结构、体例、材料、形式以及文字表达等进行“挑剔”。
从这个角度来说,审稿不仅仅要对稿件进行评价与挑选,也要对那些有一定基础但还存在一些问题的稿件提出切实可行的修改方案,以帮助提高稿件质量。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因为任何稿件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即使是名家的稿件,也并不一定能保证符合出版要求。
只有通过审稿者的“挑剔”以及与作者的沟通,并经过作者的修改,原稿中的疏漏、偏差才可以最大限度地在加工整理之前得到改正,原稿的质量水平才有可能进一步提高。
3.科技期刊编辑如何处理与审稿专家的关系;
审稿方法论是开启审稿之门的金钥匙 方法就是技巧。
编辑要想提高审稿能力,编辑学知识的系统学习不可或缺,其中重点应加强审稿方法论的学习。 1.政治性审查。
政治上主要审8个方面问题:国家领土和主权问题;民族尊严问题;党的方针、政策问题;涉外问题;宗教问题;历史问题;保密问题;其他政治问题。 2.创新性审查。
创新主要是指论文对人类知识、技术或观念等的新贡献。分析方法和途径大致如下: 分析论文来源:基金课题的审批严,经费支持好,其论文可能较有创新性。
分析作者信息:公认的高水平作者的新作质量可能好,因为研究有继承性,论文质量与作者素质呈正相关。 分析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权威、时间新、数量较多,期刊论文多而书籍少,原始文献多而转引或译文少,摘引篇幅适当、标引规范的论文质量可能较高。
分析正文:论题鲜明、新颖,实验过程和数据完整,论据典型充分,论证严密,结论明确的论文一般较具创新性。 查新:检索网络文献数据库、二次文摘或文题文献、主要专业期刊等,查阅同类主e69da5e887aa7a686964616f31333330336431题已有哪些研究、是否重复、有无抄袭等。
通过以上一系列审稿活动最终评定论文创新等级:原创、再创、补创、无创新(重复),或根本就是杜撰、抄袭的。 应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方法有些只具有统计学上的指导意义,要具体论文具体分析,切不可生搬硬套和简单化、绝对化。
4.审稿意见怎么写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玄武君
如何学习审稿专家学者为什么愿意拿出大量的时间审稿呢?为期刊审稿是义务,也是一份荣耀,更是自我价值的实现,那就是为进步做出了一份贡献。审稿人都是志愿提供服务而不计报酬。当然,通过审稿还会得到其他好处,(1)首先是精神上的收获,能够增加科学知识,体验科学交流和论争的乐趣;(2)最新的研究进展在发表之前就有机会看到(不亦快哉!);(3)通过对照其他审稿人的评论和编辑的稿件处理意见,可提高自己的审稿技能;(4)通过发现论文中的错误,可以学习如何写出更有竞争力的稿件;(5)会得到编辑的尊敬,甚或有机会被邀请加入学会或编委会;例如美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AJRCCM)编委会的任命,就是完全根据审稿人的审稿是否中肯、严谨、及时。一个优秀的审稿人又有什么特征呢?Black等曾对英国杂志(BMJ)的审稿人进行过评价,其目的是想明确高水平审稿人的特征,特别是在审稿花费时间和审回时间方面。他们对BMJ的420份稿件的审稿人进行了调查,2位编辑和稿件的责任作者对审稿质量进行独立评估。结果编辑和论文作者的评估都显示,经过流行病学或统计学培训是提供高质量评阅的审稿人的唯一显著性相关因素。在编辑的质量评估中,年轻是高质量评阅的独立预测因素。评审花费的时间与审稿质量的提高相关,但超过3小时则无更大意义。通常认为,正在从事研究工作的人员、拥有学术职位者、科研资助团体成员,应该会提供更高质量的审稿,但令人意外的是,这项研究并没有7a64e4b893e5b19e31333433623735发现审稿质量与
5.审稿环节的重要性
1.邀请专家进入审稿专家库时与专家互动的必要性一个合格的专家审稿人的专业素养应是站在本学科前沿, 能及时准确地获取本学科最新信息;品性素养应是有较强责任感,把审稿当做是自己工作的一部分认当然,专家对该期刊的认可程度也是促成该环节能够顺利进行的重要部分,这就需要编辑在了解专家专业与意愿的同时,积极主动向专家介绍该刊的基本情况、规模、发展现状与未来规划,让专家在心理上成为该期刊的一份子,愿意在审稿过程中与该期刊一同成长。
对审稿专家的邀请形式包括口头、书面,现多采用书面方式邀约经专家同意。2.送审前编辑与审稿专家互动的必要性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学科划分越来越细, 这一块也给编辑在选择审稿专家时带来了很大难度。
编辑在送审前与专家应进行频繁互动,在过程中了解专家最近的课题方向、关心重点,即使是同一专业,如果当前专家恰好不是该类课题,就会花费专家大量时间查阅文献资料,这样不仅降低了审稿速度,拖延了审稿流程,又给专家增加了不必要的负担。这就要求编辑与专家在送审前要进行充分地互动,完全了解专家的即时状态与研究重点,若实在拿不准,还可先通过邮件把摘要发给审稿专家审阅一下,待专家回复后再作出判断。
送审时做到了“精准投放”,不仅为审稿专家节省了时间,而且提供的都是他们比较关心的研究内容,激发了他们的审稿热情,同时大大缩减了审稿时间,使程序更加流畅。其次,送审前与专家积极互动有助于编辑及时掌握专家的具体状态,如出差、出国、身体不适、课题烦忙,这样就避免了文章一送审就了无音讯,超过限期编辑才得知原因,从而延长了审稿周期。
送审前编辑与审稿专家的互动成为了一篇稿件流畅审理的良好开端。3.送审后编辑与审稿专家互动的必要性由于送审后,每个期刊的送审形式不同,有些期刊是送纸质材料,有些是以邮件形式,但大多数是以系统上传形式进行,专家由于工作烦忙可能还不知道自己已经有了需要审其次,专家在审阅一篇稿件时往往有较多的疑惑,如有的稿件虽然写作规范、数据真实可靠,但创新性不强、研究水平一般,质量只能评价尚可4.读审回意见时编辑与审稿专家互动的必要性审回意见出来了,编辑需对文章进行退修或退稿。
在该过程中,编辑不应仅简单复制审稿专家的意见,而应在全面通读文章、了解大体框架、理解作者本意的基础上,仔细阅读审回意见,深刻领会专家意图、细致分析所提意见的客观性。
6.求助:审稿的结果是让大改后,再投是吗
您的稿件已经被审阅,请参考附录的审稿意见。
我(应该是杂志的审稿编辑)也评估了您的论文,并认同审稿委员的意见。
我认为您的论文不适合被推荐发表在Mechanical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
并且根据审稿委员的意见,我们不对您的稿件作进一步的修改考虑。
兄弟别泄气,虽然已经GG了。但是这里丝毫没提到退稿的原因,如果不是原创性前瞻性之类的问题,再找另一家杂志投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