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情况说明

1.艾滋病的介绍
首先我们要正视到,艾滋病他不是性病,在医学上的定义为一种可传染的不可治愈的慢性病。
大家也可以注意到,中国以前把这病叫“爱滋病”而现在叫“艾滋病”就是因为以前对这个病在认识上有一定的误区。艾滋是通过体液交换感染的,这里说的体液交换是指感染者的体液通过被感染者的皮肤的伤口进入被感染者的体内与之反正混合,而不是通常意义上的交换.(也就是说所有的感染,必须建立在伤口,交换,还有达到一定量的病液之上,否则就感染不了)一般无T情况下,女传男的机率是0.033-0.1%,男传女是0.1-0.2%,而男同性恋中感染的机率为0.5-3%.接受了受污染的血液制品,单次介于90-100%母婴可以在妊娠期间,分娩过程中或产后哺乳等情况下感染,机率为30%医疗暴露,单次的机率为0.3-0.5%既然说到是要伤口,很多朋友咨询到关于伤口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整理了很多我以前论坛的回帖和相信自己医生的回答,可以简单地归纳为:皮肤组织上正在流血的开放性伤口对于艾滋而言是危险的,黏膜组织来说,有破损的情况下对艾滋而言是危险的。
对普通皮肤组织来说,不是正在流血的开放性伤口,病毒一般是无法突破从而导致感染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说结痂的伤口也不用担心的道理。
皮肤破损和通常意义的伤口是不同的概念。举例来说,很多人会有蜕皮的情况,褪皮部位的皮肤是有破损的,外层是老皮/死皮(表皮层),内层是新皮(表皮层)。
但这不是伤口,没有血流出来。整个皮肤组织相对来说是完整的,角质层(表皮层)保护着皮下的血管和毛细血管不暴露在外。
艾滋病毒是只能生存在人的体液中,也只攻击人体内的淋巴细胞。所以不流血的伤口对艾滋病毒有很好的抵御作用。
开放性的流血伤口就不一样了,角质层(表皮层)不完整的,血管或者毛细血管是直接暴露在外的,遇到含有病毒的体液或者血液就会有感染风险。 对人体腔口部位的黏膜组织(尿道口、鼻腔、口腔、眼睛等等)来说,相对于皮肤,黏膜壁是非常薄的,因为黏膜部位都是没有角质层(表皮层)的。
一但有破损,即使看不到血流出来,但是已经给病毒造成侵入的入口了。 从皮肤组织学上分析:人的皮肤有若干层,第一层是表皮,即便破裂了,仍然有第二层也就是皮肤黏膜(真皮层)高度保护你,即便是流血的开放性伤口,也要考虑病毒含量. 肉刺来说,皮肤表皮破损了,但皮肤黏膜(真皮层)未必破损,如果没有流血就是安全的。
对于没有流血的破损皮肤,比如蹭掉了皮之类,虽然皮肤角质层(表皮层)破损了,致使皮肤粘膜暴露,在酒精之类刺激性液体接触会有明显的痛感,但这对于艾滋而言并不危险。酒精涂到伤口会疼是因为皮肤黏膜(真皮层)暴露了,酒精对之有刺激作用,而不是因为皮肤一定有开放性破损。
但没有血就是安全的,因为病毒学要血液做载体。简单的例子,如果装了防盗装置的门,如果小偷碰到这扇门,门就会报警。
如果小偷已经破门而入了,门也会报警。但这两种情况是完全不同的。
从病毒结构学上讲,任何病毒需要一个基本载体.比喻病毒性感冒病毒,它需要空气的推动,才能进入人的鼻孔或口腔,梅毒螺旋体需要血液或体液装载运行,艾滋病毒也是一样,除非你非常肯定有血进入了伤口.即便进入了,也不代表一定感染.血液由多种成分构成,艾滋病毒偏爱淋巴细胞,如果进入的那滴血中,淋巴细胞很少的话,艾滋病毒也没有兴趣到你伤口那里去”玩”. 如果以危险度来划分,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 a,皮肤破损了(表皮层破损或者说角质层破损),皮肤黏膜(真皮层)暴露了,但不流血-->没有危险。(伤口结痂也属于这种情况,没有危险) b,皮肤破损了,流血了(表皮层和真皮层(皮肤黏膜)都破损了)-->有很小的感染风险,请满了6周去做检测。
c,黏膜部位破损了(口腔,尿道口等等),流血或者不流血-->有很小的感染风险,请满了6周去做检测。 拿更通俗易懂的说法来说: 对人体的皮肤来说,分为表皮层,真皮层和皮下组织 如果是表皮层损伤,是不会出血的,因为表皮层中没有毛细血管,这种情况肯定不用检测。
这种情况属于皮肤破损中最轻微的,但肯定对刺激性液体会产生痛的感觉。 如果是真皮层(皮肤黏膜)破损,毛细血管会出血,接触到感染者血液有微小的感染可能性。
另一种说法是:因为毛细血管的创面极小,毛细血管收口是非常快的,一般通过血液接触感染的可能性是基本为0的。如果是大面积挫伤(比如摔跤挫伤),很难说整个创面都只破损到真皮层,所以这种情况如果出血,而且接触到感染者血液,会有感染的风险。
皮藓是由真菌引起的,在表皮层之下。只要不出血,整个表皮层是不开放的,接触了感染者血液也没有感染可能。
如果是破损深入到突破3层皮肤组织而到达皮下的血管,那么就属于流血的伤口,流血的伤口接触感染者血液就有感染的可能性了。由此可以看到,艾滋的感染条件也是柯克的。
所以请大家正视艾滋,不要谈艾色变。
2.谁能用最通俗的语言解释一下艾滋病的详细情况
自1981年世界第一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现至今,短短20多年间,艾滋病在全球肆虐流行,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引起世界卫生组织及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一直以来,艾滋病呗视为洪水猛兽,那么到底什么事艾滋病,艾滋病到底有什么影响,对人类带来多大危害呢。艾滋病的起源关于艾滋病的起源Gaetan Dugas肯定不是第一个人,因为第一个艾滋病患者应该是和黑猩猩发生体液交换的人。
但是我们不可能知道艾滋病起源的第一人是谁。Gaetan Dugas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是第一个把艾滋病带出非洲的人。
他于1980年6月验出得了由艾滋病毒并发的卡波西氏肉瘤。1980年夏天,Dugas的身上开始出现红疹与紫斑,之后,他被确诊为KS(AIDS并发症的一种)。
当时,这种新病毒的通俗名字也叫“同志癌”(Gay Cancer)。1984年3月30号,31岁的Dugas因AIDS死于魁北克市,死因是艾滋病并发的肾功能衰竭。
他为HIV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最早死于AIDS的19人中,有8位跟他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另一项针对最早的248名AIDS患者的调查显示,Dugas与其中的至少40人有关。那么什么是艾滋病呢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
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CD4T淋巴细胞作为主要攻击目标,大量破坏该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
因此,人体易于感染各种疾病,并可发生恶性肿瘤,病死率较高。HIV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8~9年,患艾滋病以前,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多年。
HIV病毒并不是直接一步到位直接至你于死地的罪魁祸首,它的危害在于,它打开了一扇门,这扇门就是免疫力,整个免疫系统的崩溃后,人就直接赤裸裸的暴露在无数的病患灾害之中,最可怕的是还丧失了自我自愈恢复的机能。这就相当于直接判决死刑,HIV感染后,最开始的数年至10余年可无任何临床表现。
一旦发展为艾滋病,病人就可以出现各种临床表现。一般初期的症状如同普通感冒、流感样,可有全身疲劳无力、食欲减退、发热等,随着病情的加重,症状日见增多,如皮肤、黏膜出现白念球菌感染,出现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紫斑、血疱、淤血斑等;以后渐渐侵犯内脏器官,出现原因不明的持续性发热,可长达3~4个月;还可出现咳嗽、气促、呼吸困难、持续性腹泻、便血、肝脾肿大、并发恶性肿瘤等。
临床症状复杂多变,但每个患者并非上述所有症状全都出现。侵犯肺部时常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咳嗽等;侵犯胃肠可引起持续性腹泻、腹痛、消瘦无力等;还可侵犯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
治疗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仍缺乏根治HIV感染的有效药物。现阶段的治疗目标是:最大限度和持久的降低病毒载量;获得免疫功能重建和维持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HIV相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本病的治疗强调综合治疗,包括:一般治疗、抗病毒治疗、恢复或改善免疫功能的治疗及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的治疗。1.一般治疗对HIV感染者或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均无须隔离治疗。
对无症状HIV感染者,仍可保持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应根据具体病情进行抗病毒治疗,并密切监测病情的变化。
对艾滋病前期或已发展为艾滋病的患者,应根据病情注意休息,给予高热量、多维生素饮食。不能进食者,应静脉输液补充营养。
加强支持疗法,包括输血及营养支持疗法,维持水及电解质平衡。2.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是艾滋病治疗的关键。
随着采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联合疗法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抗HIV的疗效,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艾滋病绝对是人类疾病史上的洪水猛兽,当下的治疗手段虽然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目前国际的共识是,预防为主。
预防目前尚无预防艾滋病的有效疫苗,因此最重要的是采取预防措施。其方法是:1.坚持洁身自爱,不卖淫、嫖娼,避免婚前、婚外性行为。
2.严禁吸毒,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3.不要擅自输血和使用血制品,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4.不要借用或共用牙刷、剃须刀、刮脸刀等个人用品。5.使用安全套是性生活中最有效的预防性病和艾滋病的措施之一。
6.要避免直接与艾滋病患者的血液、精液、乳汁和尿液接触,切断其传播途径。
3.艾滋病有哪些症状
四个时期不同的临床表现是一个渐进的和连贯的病程发展过程。
1、急性感染期 窗口期也在这个时间。HIV侵袭人体后对机体的刺激所引起的反应。
病人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还会发生乏力、出汗、恶心、呕吐、腹泻、咽炎等。有的还出现急性无菌性脑膜炎,表现为头痛、神经性症状和脑膜刺激症。
末梢血检查,白细胞总数正常,或淋巴细胞减少,单核细胞增加。急性感染期时,症状常较轻微,容易被忽略。
在被感染2—6周后,血清HIV抗体可呈现阳性反应。此后,临床上出现一个长短不等的、相对健康的、无症状的潜伏期。
2、潜伏期 感染者可以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但潜伏期不是静止期,更不是安全期,病毒在持续繁殖,具有强烈的破坏作用。 潜伏期指的是从感染HIV开始,到出现艾滋病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时间。
艾滋病的平均潜伏期,现在认为是2-10年。这对早期发现病人及预防都造成很大困难。
3、艾滋病前期 潜伏期后开始出现与艾滋病有关的症状和体征,直至发展成典型的艾滋病的一段时间。 这个时期,有很多命名,包括“艾滋病相关综合症”、“淋巴结病相关综合症”、“持续性泛发性淋巴结病”、“艾滋病前综合症”等。
这时,病人已具备了艾滋病的最基本特点,即细胞免疫缺陷,只是症状较轻而已。主要的临床表现有: A。
淋巴结肿大 此期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之一。 主要是浅表淋巴结肿大。
发生的部位多见于头颈部、腋窝、腹股沟、颈后、耳前、耳后、股淋巴结、颌下淋巴结等。一般至少有两处以上的部位,有的多达十几处。
肿大的淋巴结对一般治疗无反应,常持续肿大超过半年以上。约30%的病人临床上只有浅表淋巴结肿大,而无其他全身症状。
B。全身症状 病人常有病毒性疾病的全身不适,肌肉疼痛等症状。
约50%的病人有疲倦无力及周期性低热,常持续数月。夜间盗汗,1月内多于5次。
约1/3的病人体重减轻10%以上,这种体重减轻不能单纯用发热解释,补充足够的热量也不能控制这种体重减轻。 有的病人头痛、抑郁或焦虑,有的出现感觉神经末梢病变,可能与病毒侵犯神经系统有关,有的可出现反应性精神紊乱。
3/4的病人可出现脾肿大。 C、各种感染 此期除了上述的浅表淋巴结肿大和全身症状外,患者经常出现各种特殊性或复发性的非致命性感染。
反复感染会加速病情的发展,使疾病进入典型的艾滋病期。 约有半数病人有比较严重的脚癣,通常是单侧的,对局部治疗缺乏有效的反应,病人的腋窝和腹股沟部位常发生葡萄球菌感染大疱性脓庖疮,病人的肛周、生殖器、负重部位和口腔黏膜常发生尖锐湿疣和寻常疣病毒感染。
口唇单纯疱疹和胸部带状疱疹的发生率也较正常人群明显增加。 口腔白色念珠菌也相当常见,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糜烂、充血、有乳酪状覆盖物。
其他常见的感染有非链球菌性咽炎,急性和慢性鼻窦炎和肠道寄生虫感染。许多病人排便次数增多,变稀、带有黏液。
可能与直肠炎及多种病原微生物对肠道的侵袭有关。此外,口腔可出现毛状白斑,毛状白斑的存在是早期诊断艾滋病的重要线索。
4、典型的艾滋病期 有的学者称其为致死性艾滋病,是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最终阶段。此期具有三个基本特点: 严重的细胞免疫缺陷 发生各种致命性机会性感染。
发生各种恶性肿瘤。 艾滋病的终期,免疫功能全面崩溃,病人出现各种严重的综合病症,直至死亡。
确诊艾滋病不能光靠临床表现,最重要的根据是检查者的血液检测是否为阳性结果,所以怀疑自身感染HIV后应当及时到当地的卫生检疫部门做检查,千万不要自己乱下诊断。
4.有哪些症状能表明已经患了艾滋病
HIV感染后,潜伏期2---10年,感染后经过短暂急性感染症状后即转入较长时期的无症状阶段,直到机体免疫能力崩溃而进入感染晚期。
艾滋病实际上是HIV感染的晚期阶段。 急性HIV感染临床表现 1,有发热,乏力,咽痛,全身不适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2,个别有头痛,皮疹,脑膜炎或急性多发性神经炎 3,颈,腋及枕部有肿大的淋巴结类似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4,肝脾肿大 艾滋病期 1,原因不明的持续不规则发热38度以上,大于一个月 2,慢性腹泻次数多于3次/日,大于一个月 3,6个月之内体重下降10%以上 4,反复发作的口腔白念珠茵感染 5,反复发作的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或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6,肺孢子虫肺炎(PCP) 7,反复发作的细菌性肺炎 8,活动性肺结核或非结核分枝杆茵病 9,深部真茵感染 10,中枢神经系统占位性病变 11,中青年人出现痴呆 12,活动性巨细胞病毒感染 13,弓形虫脑病 14,青霉茵感染 15,反复发生的败血症 16,皮肤粘膜或内脏的卡波氏肉瘤,淋巴瘤。
※※※诊断标准:有流行病学史,实验室检查HIV抗体阳性,加上述各项中的任何一项即可诊断为艾滋病。 确诊艾滋病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到防疫站去检测HIV抗体,现在国家对这方面的保密工作做得很好,如果你不放心的话,你可以匿名去检测。
或者电话向所在防疫站或疾病控制中心咨询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