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幼儿自我控制能力评价表

    1.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评估方法有哪些

    对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评估有如下一些方法:1.观察法观察幼儿在完成实验作业时或在自然情境(家中或幼儿园)中的自制行为,如“静 坐”等。

    根据评估规则进行现场评价或摄像后对录像进行编码和统计分析。2.心理学实验根据自我控制理论设计心理学实验项目和评价标准,控制容易产生干扰的因素。

    对 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评估,采用最多的是米歇尔的自我延迟满足实验。即设计幼儿延 迟等待任务,并按照幼儿等待的时间来记分,以考察幼儿的延迟满足能力。

    3.神经生理学实验采用仪器测试神经生理指标,如活动性、呼吸、心率、脑电活动和功能性核磁共 振(fMRI)等,与行为心理学测验同时进行。神经生理学实验可以很好地对自我控制 能力的形成机制做出解释。

    4.问卷法问卷根据自我控制理论建构,按照各维度组成设计项目,由教师填写。问卷法能 够较全面地评价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但容易掺入个人的主观因素。

    2.怎样更好的培养幼儿的自控能力

    幼儿期是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关键期,直接影响儿童的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及其优秀品质和良好个性的形成。

    那么,什么是自我控制呢?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人对自身心理和行为的主动掌握,是个体自觉的选择目标,在没有外部限制的情况下克服困难,排除干扰,采取某种方式控制自己的行为,从而保证目标的实现。众所周知,幼儿的自控能力相对于成人来说是很弱的。

    我们也不要求幼儿的自控能力有多好,他毕竟是孩子。但是现在,有很多的孩子都表现得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容易冲动,我行我素,也是让我们担忧的。

    造成幼儿自控能力很差的原因有:(一)家长对孩子的过分宠爱,认为孩子还小,现在不用遵守这,遵守那,对孩子是百依百顺,造成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容易冲动,缺乏自我约束。(二)幼儿受年龄特点的限制,年龄小的孩子会表现出很难控制自己的行为这是常有的,但是年龄稍大一些的孩子,由于个体差异也会表现的冲动,不能约束自己,这与他自身的心理特点有关。

    (三)现在的家庭,很多是四二一的模式,那么多的成人围绕着一个孩子,况且,成人教育观念的不同,势必导致他们教育方式的差别,两代人教育观的差异,这也是原因之一。如此多的原因,对孩子形成一定的自控能力是很不利的。

    因此,我对如何培养幼儿的自控能力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一、运用游戏,培养幼儿的自控能力。游戏是幼儿所喜爱的,在游戏中幼儿能够体验游戏带来的欢快。

    兴趣和快乐这两种情绪体验相互作用、相互补充,使幼儿在游戏中愿意遵守规则,接受成人的教育。因此我根据幼儿的特点,选择了一些适合幼儿的游戏。

    在操作游戏中,对材料的操作和摆弄是激发幼儿游戏兴趣的源泉。如操作拼图游戏时,我有意识地让几个幼儿共同来完成。

    游戏中孩子学会了等待和轮流游戏,即使是很急噪的幼儿也逐渐能静下来和同伴一起完成拼图。组织这样的游戏活动由于幼儿会专注于手部动作和材料本身,所以在规则简单的情况下,幼儿的自控能力表现的比较突出。

    再如,在角色游戏中,可借助游戏的魅力,让幼儿在游戏中扮演各种社会角色,承担责任,从而学习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学习在游戏中遵守秩序,学会等待、合作,提高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游戏中他们要排队买东西,排队领钱,和同伴合作游戏,从中也能遵守一些简单的社会行为规则。

    如在运动游戏时,我经常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竞赛游戏中,同组的幼儿在等待中相互鼓励,相互提醒。随着教师提出的游戏规则,孩子们的自控行为不断提高,集体观念也逐渐增强。

    二、创造环境,培养幼儿的自控能力。 作为教师,要向幼儿提出前后一致合理的行为界限或行为规则,养成幼儿遵守日常生活行为规范的习惯。

    因此,我向幼儿提出的要求应明确、具体的,能让幼儿知道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我也以身作则,做幼儿的榜样。

    在日常教育中还应帮助幼儿学会评价自己的行为和别人的行为,从别人对他行为的评价转化为幼儿自己的行为评价。当幼儿能够遵守有关行为规则时,教师也应及时表扬鼓励。

    如每一次的讲评课,我让幼儿自己来评价自己的行为和别人的行为,哪些事情应该做的,哪些事情不应该做的,有时孩子们的评价还真能起到一定作用。所以应在宽松的环境下让幼儿逐步约束自己,养成较好的学习行为规则。

    三、结合言语,培养幼儿的自控能力。幼儿能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首先要掌握好语言。

    如:幼儿想要干某件事情时,自己先说着“我要干什么”然后自己再去干。所以在幼儿日常活动中,要注意发展幼儿的言语表达能力,加强言语对幼儿行为的调节功能。

    在活动前,我先向幼儿提出活动所达到的目的,提高幼儿自控的动机水平,并在活动中引导幼儿克服困难,坚持达到既定的目标。在活动中,我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将要去做什么而不能去做什么,也就是行动前明确意识到行为的目的,从而对自己的行为起一种制约作用。

    如看图书时,我先让幼儿在看书前说说看书的规则,应该怎么看书,不应该怎么样,幼儿都能说出来,也能明白。在看书中,如发现问题,我也不断地让幼儿来说说看书的规则。

    现在,幼儿在自己的边说边做中遵守了规则。四、根据个别差异,培养幼儿的自控能力。

    不同的孩子即使是在一个班,相同年龄的幼儿,同样的行为规则有些幼儿能较好地遵守,有些幼儿不能,教师在日常活动中应针对每个幼儿的不同情况和不同特点提出不同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锻炼幼儿的自控能力。

    我从以下几方面培养:1、注重幼儿的自我评价要提高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首先要让幼儿学会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例如,只有当幼儿认识到欺负小朋友是不良行为时,他才会不骂人、不打人;只有认识到帮助别人是一种高尚行为时,他才会放弃自己的利益去帮助小伙伴。

    所以应当不断提高幼儿的自我评价水平,从而实现他对个人行为的自我调节。 2、注重幼儿的自信心 自信心的增强有利于提高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

    如让幼儿自己拿勺吃饭,自己摆积木……虽然他们做得不好,却总是那样做。作为成人应当支持幼儿的这种独立意识,保护他们的主动。

    3.关于幼儿自我控制能力

    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辽宁师大教育科学学院教授 杨丽珠我经常接到这样的电话──“我的孩子不听话怎么办?”“我的孩子坐不住怎么办?”“我的孩子任性怎么办?”对于家长提出的这些问题,我和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莫尼卡教授合作研究幼儿的自我延迟满足问题,做了以下的实验:研究者向小朋友出示两种玩具:一辆大的救火车、一辆小的卡车,问小朋友:“你喜欢哪一辆?”小朋友用手指大的救火车,表示喜欢它。

    研究者进而告诉小朋友,老师要到屋子里面去工作,如果你要玩儿那辆大的救火车,就要等老师做完事回来后才能玩儿,如果你等不了,就按铃,老师听到铃声就回来,可是你就不能玩儿那辆大的救火车了,只能玩儿那辆小的卡车。(要求坚持15分钟)实验结果表明,我国幼儿等待时间不如澳大利亚小朋友长,真正坚持15分钟的人数不多,表现出自我控制能力较弱。

    这应当引起家长和幼教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为什么是自我控制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简称自控能力)是自我意识的重要成分,它是个人对自身的心理和行为的主动掌握,是个体自觉地选择目标,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适当地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延迟满足,坚持不懈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表现在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

    良好的自控能力是21世纪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的必备素质。美国学者对一些3岁半至4岁半幼儿进行自我延迟满足追踪30年研究,结果表明,那些在幼儿期能够等待的青年人都较为成功,而那些在幼儿期等不得、控制不住自己的人长大后事业都无起色。

    事实上,幼儿阶段自控能力较好的人,到了小学阶段学习成绩大都比较好。我们一些中学校长说,有的孩子很聪明,可是自控力差,上课做小动作,貌似听讲,实则神离,结果是一听就会,一放就忘,一做就错。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1.不断提高幼儿的自我评价水平一个人只有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才能提高自我控制的动机水平。例如,只有当幼儿认识到欺负小朋友是不良行为时,他才会不骂人、不打人;只有认识到助人为乐是一种高尚行为时,他才会放弃自己的利益去帮助小伙伴。

    所以应当不断提高幼儿的自我评价水平,从而实现他对个人行为的自我调节。2.促进幼儿自信心的发展首先,应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儿童生下来头一年是维持生命的关键时期,一切都要依附于成人,如果得到成人的精心照料和爱护,他就会感到安全,就会相信周围的一切,信心十足地迈出自主的第一步。如果婴儿最初就受到冷遇,就会产生恐惧、不安全感,他就会不相信自己、不相信周围的一切。

    其次,促使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两三岁儿童自我开始分化,他开始强烈地要求自己做事。

    例如,自己拿勺吃饭,自己摆积木……虽然他们做得不好,却总是那样做。成人应当支持儿童的这种独立意识,保护他们的主动性,这是培养幼儿自信心的重要条件。

    幼儿自己学着穿衣服、收拾玩具,帮助老师、妈妈做事,他们每做成一件事,就受到表扬,或给予物质奖励等诱因,使他们从中获得愉快而肯定的情绪体验。这种内心体验,可转化为幼儿前进的动力,就能使他们的自信心得到良好的发展。

    3.让幼儿有自主权和主动权多给幼儿提供自己做决定的机会,鼓励他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幼儿拥有自己独特的世界,这不仅异于同伴,更重要的是异于成人。

    因此,做父母的应尊重孩子在兴趣选择、价值判断等方面享有的权利。幼儿一方面需要成人的照顾、教育、管理,另一方面又需要有自己的思想、价值取向。

    而父母往往过低估计幼儿的能力,觉得他小,怕他做不成事反添麻烦,于是不顾幼儿的愿望而包办代替。长此以往,幼儿就会习惯依赖于成人。

    如果家长对他们管束太紧,干涉太多,或者强迫他们服从自己的意志要求,就会使幼儿的精神负担过重,心情受到压抑,个性发展受到阻碍,潜在能力不能发挥,缺乏独立自主性。所以,家长应当多留给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以锻炼他们自我调控的能力。

    4.经常开展趣味游戏活动趣味游戏本身具有一定的规则性。幼儿在趣味游戏中扮演各种社会角色,承担各种社会职责,学习各种社会规范、行为准则,操作各种玩具,逐渐将在趣味游戏中获得的行为规则转化为主体意识,又通过趣味游戏的操作活动,将内化的主体意识具体表现出来,实现主体意识的外化,并在高一层水平上进一步内化,实现主体意识对自我的控制和调节,这样幼儿就会逐渐养成遵守一定规则的行为习惯,由他控到自控,逐渐形成自控能力。

    例如,玩儿“乌龟”驮物游戏。实验要求幼儿趴在地上,将枕头放在背上,然后开始向前爬,爬到终点用手触摸小凳子腿儿,再往回爬,爬到起点线,用手拍下一个小朋友的手。

    实验初,绝大多数幼儿不能按要求做,成人以奖励为诱导手段,强化他自控的动机,逐渐学会处理主动和遵从的关系,懂得一切行为要考虑到集体生活中的他人,不能完全按自己的愿望行事,克服冲动性,形成规则意识。幼儿运用掌握的规则来评价自己,矫正自己的行为,成人要及时表扬,强化幼儿的自信心,逐渐形成自控的习惯。

    5.成人加强对幼儿的指导幼儿不善于自觉地组织自。

    4.如何培养幼儿的自控能力

    1.不断提高幼儿的自我评价水平 一个人只有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才能提高自我控制的动机水平。

    例如,只有当幼儿认识到欺负小朋友是不良行为时,他才会不骂人、不打人;只有认识到助人为乐是一种高尚行为时,他才会放弃自己的利益去帮助小伙伴。所以应当不断提高幼儿的自我评价水平,从而实现他对个人行为的自我调节。

    2.促进幼儿自信心的发展 首先,应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儿童生下来头一年是维持生命的关键时期,一切都要依附于成人,如果得到成人的精心照料和爱护,他就会感到安全,就会相信周围的一切,信心十足地迈出自主的第一步。

    如果婴儿最初就受到冷遇,就会产生恐惧、不安全感,他就会不相信自己、不相信周围的一切。其次,促使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

    两三岁儿童自我开始分化,他开始强烈地要求自己做事。例如,自己拿勺吃饭,自己摆积木……虽然他们做得不好,却总是那样做。

    成人应当支持儿童的这种独立意识,保护他们的主动性,这是培养幼儿自信心的重要条件。幼儿自己学着穿衣服、收拾玩具,帮助老师、妈妈做事,他们每做成一件事,就受到表扬,或给予物质奖励等诱因,使他们从中获得愉快而肯定的情绪体验。

    这种内心体验,可转化为幼儿前进的动力,就能使他们的自信心得到良好的发展。 3.让幼儿有自主权和主动权 多给幼儿提供自己做决定的机会,鼓励他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幼儿拥有自己独特的世界,这不仅异于同伴,更重要的是异于成人。因此,做父母的应尊重孩子在兴趣选择、价值判断等方面享有的权利。

    幼儿一方面需要成人的照顾、教育、管理,另一方面又需要有自己的思想、价值取向。而父母往往过低估计幼儿的能力,觉得他小,怕他做不成事反添麻烦,于是不顾幼儿的愿望而包办代替。

    长此以往,幼儿就会习惯依赖于成人。如果家长对他们管束太紧,干涉太多,或者强迫他们服从自己的意志要求,就会使幼儿的精神负担过重,心情受到压抑,个性发展受到阻碍,潜在能力不能发挥,缺乏独立自主性。

    所以,家长应当多留给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以锻炼他们自我调控的能力。 4.经常开展趣味游戏活动 趣味游戏本身具有一定的规则性。

    幼儿在趣味游戏中扮演各种社会角色,承担各种社会职责,学习各种社会规范、行为准则,操作各种玩具,逐渐将在趣味游戏中获得的行为规则转化为主体意识,又通过趣味游戏的操作活动,将内化的主体意识具体表现出来,实现主体意识的外化,并在高一层水平上进一步内化,实现主体意识对自我的控制和调节,这样幼儿就会逐渐养成遵守一定规则的行为习惯,由他控到自控,逐渐形成自控能力。例如,玩儿“乌龟”驮物游戏。

    实验要求幼儿趴在地上,将枕头放在背上,然后开始向前爬,爬到终点用手触摸小凳子腿儿,再往回爬,爬到起点线,用手拍下一个小朋友的手。实验初,绝大多数幼儿不能按要求做,成人以奖励为诱导手段,强化他自控的动机,逐渐学会处理主动和遵从的关系,懂得一切行为要考虑到集体生活中的他人,不能完全按自己的愿望行事,克服冲动性,形成规则意识。

    幼儿运用掌握的规则来评价自己,矫正自己的行为,成人要及时表扬,强化幼儿的自信心,逐渐形成自控的习惯。 5.成人加强对幼儿的指导 幼儿不善于自觉地组织自己的活动,这需要成人详细、明确、具体的指导,这样做有利于幼儿的行为自控。

    例如,装小豆的实验:在每个幼儿的桌上放一个小盒,盒上有一个小孔,大小刚好能放进一颗红小豆,小盒旁放有红小豆,让幼儿坐好,成人告诉他如何做,讲完后让他复述,确认其理解后才开始实验。 1组:只告诉小朋友装红小豆,每一次只从小盒旁拿一颗红小豆,立即把它放进小盒上的小孔中。

    2组:在1组的基础上,进而告诉小朋友,在装红小豆的过程中,小朋友不要玩儿小盒,不要玩儿红小豆,也不要看别的小朋友,认认真真地装自己的红小豆。 3组:在前两组的基础上,又进而对小朋友说,比一比看哪一个小朋友认认真真地一颗一颗地装,装得时间最长。

    结果表明,2组和3组小朋友的行为自控比1组小朋友要强。这就告诉我们,要求幼儿去完成具有一定困难的任务时,成人应该帮助和指导他们的活动,向他们提出具体、详细、明确的活动要求及行为规则,这样做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自控能力。

    6.培养幼儿顽强的毅力 一个有顽强毅力的人在受到挫折时不会垂头丧气,在成功时不会趾高气扬,在冲动时不会横冲直撞。例如,一个小朋友在玩儿抓坏蛋游戏时,不小心碰破了皮,很疼,但为了抓到“坏蛋”,他不怕疼痛,不当逃兵,一直坚持到底,表现了较好的自控能力和顽强的毅力。

    5.幼儿园教师论文怎样培养幼儿的自控能力

    一、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

    幼儿在游戏中可以获得控制与影响环境的能力,能体验到获得成功的喜悦及克服困难、达到目标的快乐,而快乐作为强化物,使幼儿对游戏本身产生兴趣。兴趣和快乐这两种情绪体验相互作用、相互补充,使幼儿在游戏阿中愿意遵守规则,接受成人的教育。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让幼儿在游戏中扮演各种社会角色,承担责任,学习行为规范和行动准则,学习建立和维护秩序,学习轮流、等待、合作等社会技能,提高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二、教给幼儿一定的自我控制策略。

    虽然幼儿在很早的时候就表现出自我控制的能力,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也会相应地提高,但由于幼儿神经系统整体发展不成熟,因此自我控制的能力还很差。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自我控制时间短,缺乏一定的自我控制技巧和策略。

    研究表明,2岁幼儿通过使用成人教给他们的分心策略、寻求安慰策略和寻求帮助策略,他们的自我控制时间就会延长,自我控制能力从整体上就会得到显著的提高。三、给予幼儿充分活动的自由,不要过于压制幼儿。

    心理学家布洛克认为,在严厉、专断、限制模式的控制下,儿童一般有情绪压抑、盲目顺从等过度自我控制的特征。拜克伯尔等人指出,限制控制下的儿童大多有退缩和攻击性行为。

    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给予幼儿充分活动的自由,对他们不要过于限制和束缚。其实,幼儿由于年龄尚小,他们有时的“乱说乱动”并不是故意的。

    如果不加区分就加以限制,会造成他们情绪上的压抑,使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得不到健康发展。四、教师、家长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榜样。

    行为主义学家班杜拉等人研究了社会模仿对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影响,认为榜样在儿童自我控制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阿特伍德等人的研究也证明榜样模仿是儿童自控行为的决定因素。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幼儿的注意当中。因此,教师要时刻保持自己在幼儿心目中的良好形象,以自己的言行带动幼儿的言行,使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得到良好的发展。

    幼儿期,幼儿的自控能力在日益增强,如:吃饭前洗手,吃饭时按要求把饭碗里的饭吃干净等,有时还能计划自己的行动,如决定画一辆汽车,就把汽车画完了再去娃娃家玩。见到别的孩子在玩一件很好玩的玩具,自己也非常想玩,但他不会去抢来玩,而是慢慢和她谈话,商量一块玩或借自己玩一玩,但幼儿的自控能力还只是刚刚开始发展,他们还经常不能控制自己,行动有很大的冲动性,他们的自控行为还是很不稳定的随情景而变化,有时表现得好些,有时表现得差些,他们的坚持性也较差,做事情往往不能有始有终,如玩具还未收拾完,又急着和别的小朋友玩其它的游戏等,所以幼儿园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对幼儿自控能力的培养:五创造适合环境,培养幼儿学习行为规则。

    教师要向幼儿提出前后一致合理的行为界限或行为规则,养成幼儿遵守日常生活行为规范的习惯,教师的要求应明确、具体,让幼儿知道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教师的要求应有一致性和一惯性,还应和家庭配合同步教育。在日常教育中还应帮助幼儿学会评价自己的行为,从别人对他行为的外部调节转化为幼儿对自己行为的内部调节,当幼儿能够遵守有关行为规则时,教师应及时表杨鼓励,当教师禁止幼儿做一件不能做的事情时,要引导她做另一件能做的事,要让幼儿看到从教师的要求,能约束和控制自己行为给她带来的实际利益,不能对幼儿行为规则的训练变成对幼儿行为规则繁琐的监督,管束过严会压制儿童的主动性、积极性,并违背了幼儿自主、自我确认的愿望,而不加管束,放任自流也就违背了作为一个教育者的要求,应在宽松的环境下让幼儿逐步约束自己,养成较好的学习行为规则。

    六发展幼儿的言语表达能力,加强言语对幼儿行为的调节功能。儿童有意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是从掌握语言开始的。

    如:幼儿想要干某件事情时,自己先说着“我要干什么”然后自己再去干。所以在幼儿日常活动中,要注意发展幼儿的言语表达能力,加强言语对其行为的调节功能。

    如:掌握第一人称代词“我”、“我要”、“我不要”,“拿起来”、“放下”等这些表示动作的词,特别是“要”、“应该”、“不许”等含有愿望或指示含义的词。在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将要去做什么,也就是行动前明确意识到行为的目的,从而对自己的行为起一种制约作用。

    在活动前,教师应向幼儿提出活动所达到的目的,提高幼儿对幼儿自控的动机水平,并在活动中引导儿童克服困难,坚持达到既定的目标。七针对幼儿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同一个班、同一个年龄组的幼儿,同样的行为规则有些幼儿能较好地遵守,有些幼儿不能,幼儿自控行为的表现除了受后天影响外,还跟遗传因素有关,教师在日常活动中应针对每个幼儿的不同情况和不同特点提出不同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锻炼幼儿的自控能力。

    从小把儿童培养成有自控能力、意志坚强的人。相信我们的孩子,他们是最棒的。

    6.关于幼儿自我控制能力

    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辽宁师大教育科学学院教授 杨丽珠 我经常接到这样的电话──“我的孩子不听话怎么办?”“我的孩子坐不住怎么办?”“我的孩子任性怎么办?”对于家长提出的这些问题,我和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莫尼卡教授合作研究幼儿的自我延迟满足问题,做了以下的实验:研究者向小朋友出示两种玩具:一辆大的救火车、一辆小的卡车,问小朋友:“你喜欢哪一辆?”小朋友用手指大的救火车,表示喜欢它。

    研究者进而告诉小朋友,老师要到屋子里面去工作,如果你要玩儿那辆大的救火车,就要等老师做完事回来后才能玩儿,如果你等不了,就按铃,老师听到铃声就回来,可是你就不能玩儿那辆大的救火车了,只能玩儿那辆小的卡车。(要求坚持15分钟)实验结果表明,我国幼儿等待时间不如澳大利亚小朋友长,真正坚持15分钟的人数不多,表现出自我控制能力较弱。

    这应当引起家长和幼教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为什么是自我控制能力 自我控制能力(简称自控能力)是自我意识的重要成分,它是个人对自身的心理和行为的主动掌握,是个体自觉地选择目标,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适当地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延迟满足,坚持不懈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表现在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

    良好的自控能力是21世纪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的必备素质。美国学者对一些3岁半至4岁半幼儿进行自我延迟满足追踪30年研究,结果表明,那些在幼儿期能够等待的青年人都较为成功,而那些在幼儿期等不得、控制不住自己的人长大后事业都无起色。

    事实上,幼儿阶段自控能力较好的人,到了小学阶段学习成绩大都比较好。我们一些中学校长说,有的孩子很聪明,可是自控力差,上课做小动作,貌似听讲,实则神离,结果是一听就会,一放就忘,一做就错。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1.不断提高幼儿的自我评价水平 一个人只有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才能提高自我控制的动机水平。例如,只有当幼儿认识到欺负小朋友是不良行为时,他才会不骂人、不打人;只有认识到助人为乐是一种高尚行为时,他才会放弃自己的利益去帮助小伙伴。

    所以应当不断提高幼儿的自我评价水平,从而实现他对个人行为的自我调节。2.促进幼儿自信心的发展 首先,应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儿童生下来头一年是维持生命的关键时期,一切都要依附于成人,如果得到成人的精心照料和爱护,他就会感到安全,就会相信周围的一切,信心十足地迈出自主的第一步。如果婴儿最初就受到冷遇,就会产生恐惧、不安全感,他就会不相信自己、不相信周围的一切。

    其次,促使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两三岁儿童自我开始分化,他开始强烈地要求自己做事。

    例如,自己拿勺吃饭,自己摆积木……虽然他们做得不好,却总是那样做。成人应当支持儿童的这种独立意识,保护他们的主动性,这是培养幼儿自信心的重要条件。

    幼儿自己学着穿衣服、收拾玩具,帮助老师、妈妈做事,他们每做成一件事,就受到表扬,或给予物质奖励等诱因,使他们从中获得愉快而肯定的情绪体验。这种内心体验,可转化为幼儿前进的动力,就能使他们的自信心得到良好的发展。

    3.让幼儿有自主权和主动权 多给幼儿提供自己做决定的机会,鼓励他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幼儿拥有自己独特的世界,这不仅异于同伴,更重要的是异于成人。

    因此,做父母的应尊重孩子在兴趣选择、价值判断等方面享有的权利。幼儿一方面需要成人的照顾、教育、管理,另一方面又需要有自己的思想、价值取向。

    而父母往往过低估计幼儿的能力,觉得他小,怕他做不成事反添麻烦,于是不顾幼儿的愿望而包办代替。长此以往,幼儿就会习惯依赖于成人。

    如果家长对他们管束太紧,干涉太多,或者强迫他们服从自己的意志要求,就会使幼儿的精神负担过重,心情受到压抑,个性发展受到阻碍,潜在能力不能发挥,缺乏独立自主性。所以,家长应当多留给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以锻炼他们自我调控的能力。

    4.经常开展趣味游戏活动 趣味游戏本身具有一定的规则性。幼儿在趣味游戏中扮演各种社会角色,承担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9b9ee7ad9431333335303534各种社会职责,学习各种社会规范、行为准则,操作各种玩具,逐渐将在趣味游戏中获得的行为规则转化为主体意识,又通过趣味游戏的操作活动,将内化的主体意识具体表现出来,实现主体意识的外化,并在高一层水平上进一步内化,实现主体意识对自我的控制和调节,这样幼儿就会逐渐养成遵守一定规则的行为习惯,由他控到自控,逐渐形成自控能力。

    例如,玩儿“乌龟”驮物游戏。实验要求幼儿趴在地上,将枕头放在背上,然后开始向前爬,爬到终点用手触摸小凳子腿儿,再往回爬,爬到起点线,用手拍下一个小朋友的手。

    实验初,绝大多数幼儿不能按要求做,成人以奖励为诱导手段,强化他自控的动机,逐渐学会处理主动和遵从的关系,懂得一切行为要考虑到集体生活中的他人,不能完全按自己的愿望行事,克服冲动性,形成规则意识。幼儿运用掌握的规则来评价自己,矫正自己的行为,成人要及时表扬,强化幼儿的自信心,逐渐。

    7.如何培养中班幼儿自控能力

    一)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对幼儿自我控制力的培养,最初可以在生活习惯方面,如要求孩子准时起床、准时就寝,按时饮食,不偏食、挑食等。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对他的自控能力培养着重于社会道德规范和社会责任心等方面,如要求孩子在集体中要遵守集体规则和纪律,不可随心所欲地侵犯别人的利益事等等。

    成人如坚持一贯的要求,不作无原则的迁就,孩子就会逐步学会控制、约束自己。 (二)帮助幼儿逐步学会评价自己的行为。

    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时,成人要坚持说理,要让孩子知道"要这样做,不可那样做"的道理,让孩子用这些道理来评价判别自己的行为是对还是错,这样他就会以此来约束自己不做不该做的事情。比如,已经很晚了,孩子仍坐在电视机前不肯去睡,家长若硬拖他去睡,一定会引起他的情绪对立。

    可以耐心地对他说:"今晚睡得太晚了,你明天早上起不来,到幼儿园就会迟到,会影响大家,还会使爸爸妈妈迟到"等等。成人坚持这么做,不迁就孩子,又不放弃耐心地说道理,久之就会使孩子渐渐学会评价和判别自己行为的适宜度,增强自我控制力。

    (三)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幼儿善于模仿,易受感染。

    因此,成人可以充分利用文学艺术作品及现实生活的良好榜样去影响孩子,引导他学习别人严格要求自己、克服困难的良好行为。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