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总结生态旅游

    1.生态旅游有哪些特点如何发展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旅游有许多共同的特点,包括: 0将对环境的冲击减到最小,不损坏自然环境,维护生态的永续; 0以最尊重的态度对待当地文化,以最大的经济利润回馈地方; 0给参与游客最大的旅游满足;

    0通常出现于相对少受干扰的自然区域或文化区域; 0游客应成为对自然环境保护、管理的正面贡献者; 0以建立一套适合当地的经营管理制度为目标。 Butler(1990)指出生态旅游还有以下的特点: 0规模小;

    0通常由当地居民开发;

    0在相对未受破坏的自然区域观赏、学习享受自然和当地文化; 0以保护环境和维护当地居民的福利为目的; O有适当的管理。

    上述概括较为笼统,笔者认为生态旅游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五个性”:

    (一)自然性

    指旅游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原始自然性。它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resource/baichuan/ns.j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3

    第一,指旅游者所到的旅游区域具有独特的自然生态风光,人口相对稀少,由于受工业化影响程度较低,保存着生态环境的相对原始状态;

    第二,是指在这个区域内具有独特的历史和现实的文化,其生活方式和文化模式保留纯自然原始状态的系统,对于旅游者具有心理文化上的吸引力。因为使旅游者选择去某地旅游的共同心理特征是了解、观察、体验有别于他们本土文化模式的异域文化;

    第三,指在上述两个内容的基础上设计的特种旅游项目和线路,要体现特定的旅游生态环境特征相对集中、自然地理条件与人文条件和谐相存的要求,项目和线路能够使旅游者体验到过去未曾体验到的心理感受。 (二)保护性

    和传统的旅游活动相比,现代生态旅游的最大特点就是其保护性。和产业革命以前的旅游活动相比,当时的旅游只是少数人参与的一种活动,旅游并没有对旅游对象及其环境造成破坏,因此,当时不可能提出保护的问题。

    和产业革命后的大众旅游活动相比,大众参与的传统旅游由于参加人数之多、旅游热潮来势之猛,使旅游业中的旅游开发和旅游管理均为没有成熟的理论指导下的应急行为,在旅游经济效应的推动下,开发和管理都是粗放性的,旅游活动影响甚至破坏环境的现象随处可见。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影响下,人们不得不再次省悟,若再不注意保护,旅游将消耗掉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残留下来的最后的人类自然和文明将丧失贻尽。

    2.生态旅游的特点有哪些

    1、生态旅游的目的地是一些保护完整的自然和文化生态系统,参与者能够获得与众不同的经历,这种经历具有原始性、独特性的特点。

    2、生态旅游强调旅游规模的小型化,限定在承受能力范围之内,这样有利于游人的观光质量,又不会对旅游环境造成大的破坏。

    3、生态旅游可以让旅游者亲自参与其中,在实际体验中领略生态旅游的奥秘,从而更加热爱自然,这也有利于自然与文化资源的保护。

    4、生态旅游是一种负责任的旅游,这些责任包括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对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的责任等。

    3.生态旅游:一种新的旅游观

    随着全球旅游产业规模的日益增大,过去低估的环境影响正在受到重视。

    旅游活动的潜在环境影响是多种多样的。旅游业发展对当地资源产生了压力,一些旅游点由于当地环境退化而遭遗弃。

    问题的症结在于:如何使旅游业发展和环境改善相协调。换句话说,如何实现生态旅游,使其和谐发展。

    小城镇,它既不等同与于传统意义上的乡村,也有别于现代意义上的城市,是起着联系城乡纽带作用的居民点。如何促进小城镇生态旅游的和谐发展,是小城镇发展赋有特色和吸引力的关键。

    一、生态旅游的概念和特点(一)生态旅游的定义“生态旅游”一词的最到出现可追溯至1965年。自20世纪中叶以来,人类的环境伦理观开始向旅游领域渗透,随着现代旅游产业的大规模发展,其渗透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大,人们对传统的大众旅游形式所带来的生态环境危机也日益关注,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将环保与旅游作为研究对象的新的旅游方式。

    生态旅游的概念可以这样归纳:生态旅游是一种在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以自然区域或某些特定的文化区域为对象,以享受大自然和了解、研究自然景观、野生生物及相关文化特征为旅游目的,以不改变生态系统的有效循环及保护自然和人文生态资源与环境为宗旨,并使当地居民和旅游企业在经济上受益为基本原则的特殊形式的旅游行为。(二)小城镇生态旅游的特点由于小城镇作为一个中介地域在城乡关系中的独特性质,决定了小城镇的生态旅游具有以下一些特点:1、地方性小城镇是一个基本上由当地人构成的空间集合,小城镇的居民具有共同的文化背景和需求,居民生活方式同质性较强,容易形成地方特色。

    2、环境优美小城镇外围就是乡村,其四周通常被乡村田野和自然山水景观包围。通过河流、遗留的农田等将城镇与周围的乡村自然景观连成一体,城镇和乡村相互融合,形成一幅优美的景致。

    3、低消费小城镇在物质生活方面同大城市相比较为简单,数量也较少,可以避免过度的物质消费带来的对社会财富的浪费。二、桐庐县生态旅游现状及问题分析(一)区域概括桐庐县位于富春江的中上游,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两江一湖”的中心地段。

    距杭州西湖90公里,至黄山270公里。桐庐境内山清水秀,林壑幽深。

    溶洞奇绝,历来是人们向往的游览胜地。(二)现状及问题分析对于桐庐县生态旅游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笔者一行通过问卷调查获得以下信息。

    您对目前桐庐各旅游景点的生态环境印象生态环境很好,保护管理不错 生态环境好,但缺少保护管理29.41% 43.65%生态环境一般,保护管理不足 生态环境差,需加强保护管理25.70% 1.24%根据上述数据分析,市民对桐庐县旅游景点生态环境的现状比较满意的占73.06%,但同时认为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不够完善的占70.09%。由此可见,桐庐县的生态环境的未来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小城镇的生态旅游具有环境优美的特质,但倘若景点开发商和管理者对这一特质盲目的利用,没有进行后续有效的管理;而游客又对景点不加以保护,缺乏生态和环保意识,则可能导致景点超过负荷,使得景点失去自净能力,甚至招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分析其原因,有以下几点:1、盲目模仿我国大部分的小城镇,包括桐庐在内,在建设和规划时,其观念照搬大城市,在建设过程中片面求大、求宽、求高、求快,结果是城镇建设或者杂乱无章,或者整齐单调,缺乏个性。

    2、本地生物被遗忘在桐庐,当地乡村和自然山水中的动物种类数量减少,与乡村生活情趣融为一体的百鸟唱和、蝶飞燕舞、萤火虫点灯等景象本来完全可以保留在小城镇中,但却由于我们对残留在城市中的动物栖息地和联系城乡景观的通道保护不够而丧失。动物活动形成的流动和活的景观的丧失,其直接原因是可以作为生物生活和迁飞的栖息地的大树、林带、野地和水体和这些动物赖以生存的本地植被被破坏,以及在小城镇建设中大量使用外来观赏植物、人工草坪等。

    3、生态旅游地缺乏当地特色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别是小城镇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生态旅游地只有将自己的特色挖掘出来,以不改变人文生态资源与环境为宗旨,这样才能使当地居民和旅游企业在经济上受益。

    曾经某位著名的导演感叹道,他每到一个城市最先要看的就是这个城市的行道树,因为通过这些行道树他才能辨别出他是在哪个城市,因为每个城市的相似建筑已经让他分辨不出城市的特色,可惜的是,近几年内,城市的行道树也开始单一化,清一色的香樟,让人看而乏味。桐庐县的一些景点,忽略了桐庐的特色,那么桐庐长时间发展所留存下的信息就会荡然无存,景点原有的味道没了,桐庐就失去了它原本的特色。

    许多景点中原本的一瓦一片是经久远的历史积淀而自然造就的,有故事,有传说,有人物,有特色的美食皆历历可数,是任何人工造就的景观所难以企及的。三、小城镇生态旅游和谐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一)开展生态城镇或者可持续城镇建设开展生态城镇建设目标是使小城镇朝着建立和谐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城市环境方向发展,而开展可持续发展建设目的是要使得任何小城镇的开发建设活动和居民的生活方式都要对子。

    4.如何生态旅游

    我稍微总结了一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生态旅游专业: 培养系统掌握生态学及旅游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有自然保护区的规划、管理及生态旅游的规划、设计能力的专业人才,从事生态旅游项目规划设计、旅行社管理及导游等工作的大学专科层次的专业人才。掌握生态旅游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自然环境保护和旅游经营管理的业务。主要专业课:导游业务、旅行社管理、旅游市场营销、旅游资源管理学、生态旅游学、生态旅游规划。

    生态旅游市场大多数以散客为主,以“置身于相对古朴原始的自然区域,尽情考察和享乐---你的风光和野生动物”为主要活动内容,是目前国内客源市场的重要部分。 所以说是大有前途的,而且你也可以领略去过很多地方的原始风光,是个不错的专业:)

    5.生态旅游资源的特征有哪些

    通过对生态旅游资源在自然、经济、社会和生态方面属性的分析,能够总结出生态旅游资源所包含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的内容。

    生态特征 资源的原生性是大自然经过几十亿年的演化,生命与环境相互磨合而成的,它除了给人以感官上的赏心悦目,更以它丰富的美学、科学及文化内涵吸引广大游客。 生态旅游资源的综合性和系统性是指它是由地貌地形、气候水文、动植物、居民等生态因子所组成,系统资源各组分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限制的关系,正是这种关系使其构成了一个有机的系统。

    生态旅游资源的脆弱性和保护性表现出资源的承载容量的有限和保护的重要性。 自然特征 生态旅游资源分布广泛,这也表征了其广泛性,作为旅游资源的差异性和唯一性,也有地域特征的特点。

    :生态旅游资源会随着季节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春夏秋冬各有不同,日出日落各有意味。 社会特征 生态旅游资源具有精神价值的无限性。

    其渗透于旅游资源内,给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它的价值主要包括美学价值、科学价值、文化价值及环境教育价值。 经济特征 由于任何生态旅游资源都是在特定的自然地域及社会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因此也决定了它在空间上不可能完全原样移位的特征。

    生态旅游资源可根据生态规律发展需要进行更新,使其具有更强的吸引力,这也说明它具有可更新的特征。由于旅游者对生态资源的类型、品味及空间距离的需求的多样性,也决定了生态资源开发时的多样性特征。

    生态旅游资源的地域性和不可移植性决定了旅游资源经营的垄断性特征。

    6.什么是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的概念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墨西哥专家谢贝洛斯?拉斯喀瑞(Ceballos-Lascurain)在20世纪80年代初首次提出关于“生态旅游”这一概念,但是,直到1992年“联合国世界环境和发展大会”的召开,在世界范围内提出并推广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之后,生态旅游才作为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形式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的研究和实践。

    “生态旅游”概念一经提出之后,世界上很多组织和研究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对生态旅游进行了界定,至今尚未有一个统一认可的定义,对生态旅游的内涵也众说纷纭。虽然,2002年被世界旅游组织定义为生态旅游年,并要求各会员组织相关的生态旅游活动,但是只是一个口号,并没有在普通旅游人群中获得认可。

    同时,在中国,除了2004年由国家林业局主办的范围相对狭窄的“中国森林生态旅游博览会”让业内过了一把作秀生态旅游的瘾,国内各旅游机构并不重视生态的开发。尤其在地方政府,许多是具备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的,是当地官员不重视推介,同时,国内外的主流旅游展会均以”高、大、全“的目标为主,谢绝生态旅游的展示。

    另外,各地的旅行社在组织线路上只重视热点旅游地区的开发,缺少前进性的战略性眼光,不看重生态旅游的潜在市场。 不过,随着政府《全国生态保护“十一五”规划》的发布,关于生态旅游的目标已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各部委基本的认同:生态旅游应该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的多样性、维持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更好的实现这一目标,生态旅游应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唯有经济发展之后才能真正切实地重视和保护自然;同时,生态旅游还应该突出对旅游者的环境教育意义,生态旅游的经营管理者也更应该重视和保护自然。 在召开的世界生态旅游峰会上, 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弗朗加利在的致词中指出的“生态旅游及其可持续发展肩负着三个方面的迫在眉睫的使命:经济方面要刺激经济活力、减少贫困;社会方面要为最弱势人群创造就业岗位;环境方面要为保护自然和文化资源提供必要的财力。

    生态旅游的所有参与者都必须为这三个重要的目标齐心协力的工作。” 国际生态旅游实践 各区域组织发布的2006旅游市场调查报告纷纷指出,生态旅游目前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旅游业发展的热点,生态旅游的实践区域也在不断的扩大,较早发展生态旅游的地区和国家也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因为,世界多数国家的多数机构在致力于推广生态旅游活动的普及。如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组织、联合国生态安全合作组织、澳大利亚可持续发展组织、绿色环球21等。

    我们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在中国,中国国际生态旅游博览会能够成为展示中国生态旅游资源,促进中国旅游经济新发展的一个平台。当然,这个平台的延伸需要各界人士的支持与参与。

    生态旅游的主要地域 在世界上,并不是每个地方都具备开展生态旅游的条件。目前,野生动物资源使非洲成为世界生态旅游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尤其是南部非洲的肯尼亚、坦桑尼亚、南非、博茨瓦纳、加纳等国已成为当今国际生态旅游的热点地区。

    在处亚马孙河流域的哥斯达黎加、洪都拉斯、阿根廷、巴西、秘鲁、智利、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也是生态旅游较发达的地区。在亚洲,印度、尼泊尔和印度尼西亚以及马来西亚是最早开展生态旅游活动的地区。

    此外英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生态旅游也有所发展。这些地区和国家开展的主要生态旅游活动有野生动物参观、原始部落之旅、生态观察、河流巡航、森林徒步、赏鸟、动物生态教育以及土著居民参观等。

    国际生态旅游发展的实际过程 在生态旅游发展的过程中,以上的国家和地区都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主要做法有:(1)立法保护生态环境。例如1916年,美国通过了关于成立国家公园管理局的法案,国家公园的管理纳入了法制化的轨道。

    在英国,1993年就通过了新的《国家公园保护法》,旨在加强对自然景观、生态环境的保护。自1992年里约会议以后,日本就制定了《环境基本法》。

    1923年芬兰颁布了《自然保护法》。(2)制定发展计划和战略。

    美国在1994年就制定了生态旅游发展规划,以适应游客对生态旅游日益增长的需求。澳大利亚斥资1000万澳元,实施国家生态发展战略。

    墨西哥政府制定了“旅游面向21世纪规划”,生态旅游是该规划的重点推介项目。肯尼亚政府就制定了许多重要的国家发展策略,其中特别将生态旅游视为重点项目。

    (3)进行旅游环保宣传。在发展生态旅游的过程中,很多国家都提出了不同的口号和倡议,例如英国发起了“绿色旅游业”运动,日本旅游业协会召开多次旨在保护生态的研讨会,并发表了“游客保护地球宣言”。

    (4)重视当地人利益。生态旅游发展较早的国家肯尼亚,在生态旅游发展的过程就提出了“野生动物发展与利益分享计划”。

    菲律宾通过改变传统的捕鱼方式不仅发展了生态旅游业同时也为当地人提供了替代型的收入来源。(5)多种技术手段加强管理。

    在进行生态旅游开发的许多国家都通过对进入生态旅游区的游客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并不断监测人类行为对自然生态的影响。

    7.中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如何

    “生态旅游”这一术语,最早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于1983年首先提出,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其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

    中国的生态旅游是主要依托于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发展起来的。1982年,中国第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建立,将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此后,森林公园建设以及森林生态旅游突飞猛进的发展,虽然这时候开发的森林旅游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生态旅游,但是为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至1999年初全国已经建起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森林公园近900处。从1956年开始建立第一批自然保护区以来,至1997年底,共建各类自然保护区932处,其中国家级的有124处,被正式批准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有14个。中国共有512处风景名胜区,总面积达9.6万平方公里。

    99昆明世博会和1999年国家旅游局的“99生态环境旅游”主题活动虽然大幅度推进了中国的生态旅游实践,在1999年,四川成都借世界旅游日主会场之机推出了九寨沟、黄龙、峨眉山、乐山大佛等景点,开发生态旅游产品。随后,湖南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举办国际森林保护节,推出武陵园等生态旅游区。以湖南和四川为起点,生态旅游逐渐在全国范围内发展起来。在2001年对全国100个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的调查结果显示,已有82个保护区正式开办旅游,年旅游人次在10万人以上的保护区已达12 个。但是在具有众多生态旅游资源的县级城市,生态旅游由于受到旅游市场的冷落、缺少推介和宣传,并没有提升旅游经济,更没有把具体的资源展示的机会。

    目前,在国内,开放的生态旅游区主要有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生态旅游开发较早、开发较为成熟的地区主要有香格里拉、中甸、西双版纳、长白山、澜沧江流域、鼎湖山、广东肇庆、新疆哈纳斯等地区。按开展生态旅游的类型划分,中国目前著名的生态旅游景区可以分为以下九大类:

    1)山岳生态景区,以五岳、佛教名山、道教名山等为代表。

    2)湖泊生态景区 以长白山天池、肇庆星湖、青海的青海湖等为代表。

    3)森林生态景区 以吉林长白山、湖北神农架、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等为代表。

    4)草原生态景区 以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等为代表。

    5)海洋生态景区 以广西北海及海南文昌的红树林海岸等为代表。

    6)观鸟生态景区 以江西鄱阳湖越冬候鸟自然保护区、青海湖鸟岛等为代表。

    7)冰雪生态旅游区 以云南丽江玉龙雪山、吉林延边长白山等为代表。

    8)漂流生态景区 以湖北神农架等为代表。

    9)徒步探险生态景区 以西藏珠穆朗玛峰、罗布泊沙漠、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等为代表 。

    8.什么是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 英文名称:ecological tourism;ecotourism 定义:以吸收自然和文化知识为取向,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确保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将生态环境保护与公众教育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的旅游活动。

    应用学科:生态学(一级学科);城市生态学、生态工程学和产业生态学(二级学科) 以上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生态旅游景点“生态旅游”这一术语,最早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于1983年首先提出,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其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 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

    目录 介绍 背景 含义 生态旅游的特征 要求 重要内容 发展的目的 措施 立法保护生态环境。 制定发展计划和战略 进行旅游环保宣传 重视当地人利益 多种技术手段加强管理 典型案例介绍 背景 含义 生态旅游的特征 要求 重要内容 发展的目的 措施 立法保护生态环境。

    制定发展计划和战略进行旅游环保宣传重视当地人利益多种技术手段加强管理典型案例展开编辑本段介绍 生态旅游(ecotourism)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谢贝洛斯·拉斯喀瑞(Ceballas-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县缙云 Lascurain)於1983年首次提出。 当时就生态旅游给出了两个要点,其一是生态旅游的物件是自然景物;其二是生态旅游的物件不应受到损害。

    在全球人类面临生存的环境危机的背景下,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觉醒,绿色运动及绿色消费席卷全球,生态旅游作为绿色旅游消费,一经提出便在全球引起巨大反响,生态旅游的概念迅速普及到全球,其内涵也得到了不断的充实,针对目前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的状况,旅游业从生态旅游要点之一出发,将生态旅游定义为“回归大自然旅游”和“绿色旅游”;针对现在旅游业发展中出现的种种环境问题,旅游业从生态旅游要点之二出发,将生态旅游定义为“保护旅游”和“可持续发展旅游”。 同时,世界各国根据各自的国情,开展生态旅游,形成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发展较好的西方发达国家首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这些国家的生态旅游物件从人文景观和城市风光转为谢贝洛斯·拉斯喀瑞所指定的“自然景物”,即保持较为原始的大自然,这些自然景物在其国内定位为自然生态系统优良的国家公园,在国外定位为以原始森林为主的优良生态系统,这就使不少发展中国家成为生态旅游目的地,其中加勒比海地区和非洲野生动物园成为生态旅游热点区域。 根据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估计,1988年,发展中国家旅游收入为5500亿美元,其中生态旅游为120亿。

    在哥斯达黎加,每年接待的国际游客中,几乎半数以上是去欣赏热带雨林的生态旅游者。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1994年去非洲的国际旅游者为1857。

    73万人次,其中生态旅游者占相当比例。 在西方发达国家,周末和节假日到大自然去旅游已成为一种时尚。

    西方发达国家在生态旅游活动中极为重视保护旅游物件。在生态旅游开发中,避免大兴土木等有损自然景观的做法,旅游交通以步行为主,旅游接待设施小巧,掩影在树丛中,住宿多为帐蓬露营,尽一切可能将旅游对旅游物件的影响降至最低。

    在生态旅游管理中,提出了“留下的只有脚印,带走的只有照片”等保护环境的响亮口号,并在生态旅游目的地设置一些解释大自然奥秘和保护与人类攸息相关的大自然标牌体系及喜闻乐见的旅游活动,让游客在愉怡中增强环境意识,使生态旅游区成为提高人们环境意识的天然大课堂。 过去,西方旅游者喜欢到热带海滨去休闲度假,热带海滨特有的温暖的阳光(Sun),碧蓝的大海(sea)和舒适的沙滩(Sand),使居住於污染严重,竞争激烈的西方发达国家游客的身心得到平静,“三S”作为最具吸引力旅游目的地成为西方人所向往的地方。

    随著生态旅游的开展,游客环境意识的增加,西方游客的旅游热点从“三S”转“三 N”,即到大“自然(Nature)”中,去缅怀人类曾经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怀旧(Nostalgia )”情结,使自己在溶入自然中进入“天堂(Nirvana)”最高精神 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 编辑本段背景 生态旅游兴起的时代背景是人类处于工业文明的后期。

    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极大丰富的同时,资源生态旅游 问题、环境问题、生态问题等一系列全球性生存危机使人类的环境意识开始觉醒,绿色运动及绿色消费席卷全世界。人类对自身生存方式、发展模式的思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来的多,于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应运而生。

    而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传播和渗透,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 人类社会在过去的数百年的发展中一直表现为对经济高速增长的追求,甚至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在这样的发展模式下,人类的生存环境急剧恶化:水土流失和土壤沙化、森林资源减少、海洋资源的破坏、能源的急剧消耗、自然灾害频繁、化学物质的滥用、人口与经济的发展、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等等。

    面临一系列的严重问题与矛盾,人类不得不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9.生态旅游的特点有哪些

    农业生态旅游具有可实践性和体验性。

    与其他旅游形式不 同,农业生态旅游可通过直接品尝农产品(蔬菜瓜果、畜禽蛋 奶、水产等)或直接参与农业生产与生活实践活动(耕地、播 种、采摘、垂钓、烧烤等),从中体验农民的生产劳动和农家生 活,并获得相关的农业生产知识和乐趣。农业旅游资源具有地域多样性和时间动态性。

    由于生态环境 条件和文化传统的差异,不同的区域具有不同的农业生产习惯和 土地利用方式:而且农业利用模式也会发生季节变化,农业生产 的这种时空变化也会形成相应的农业生态——文化景观。农业旅游资源还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自然景观和历史古迹一 般具有不可移动性和不可更改性,而农业生产在不违背客观规律 的前提下,可根据一定的目的对生产要素(如农业物种和关键技 术等)进行优化选择、组装配套与集成,而形成有特色的农业生 态系统模式。

    总结生态旅游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