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即景评语
1.杜甫:<月夜>的翻译和评价
《月夜》
作者: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解】:
1、?州:现陕西省富县。
2、云鬟:妇女的鬓发。
3、清辉:指月光。
4、虚幌:薄而透明的帷帐。
5、双照:月光照着诗人和妻子。
【韵译】:
今晚圆圆的秋月多么皎洁美好,
你在?州闺中却只能一人独看。
我遥想那些可爱的小儿幼女们,
还不理解你望月怀人思念长安!
夜深露重你乌云似的头发湿了?
月光如水你如玉的臂膀可受寒?
何时能依偎共赏轻纱般的月华?
让月华照干我俩满是泪痕的脸!
【评析】:
这首诗作于至德元年(756)。是年八月,杜甫携家逃难?州,自己投奔灵武
的肃宗行在,被叛军掳至长安。诗是秋天月夜的怀妻之作。
望月怀思,自古皆然。但诗人不写自己望月怀妻,却设想妻子望月怀念自己,又
以儿女(因为年幼)“未解母亲忆长安”之意,衬出妻之“孤独”凄然,进而盼望聚
首相倚,双照团圆。反映了乱离时代人民的痛苦之情。词旨婉切,章法紧密,写离情
别绪,感人肺腑。
2.古人对春江花月夜的经典评价
春江花月夜》的作者张若虚是初唐后期著名的诗人.关于他的生平,材料很少,只知道他是扬州人,曾经做过兖州兵曹.唐中宗神龙年间已扬名于京都,玄宗开元初年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
张若虚的诗留传至今的统共只有两首了,除了这首《春江花月夜》,还有一首《代答闺梦还》.
附:代答闺梦还
关塞年华早,楼台别望违.
试衫着暖气,开镜觅春晖.
燕入窥罗幕,蜂来上画衣.
情催桃李艳,心寄管弦飞.
妆洗朝相待,风花暝不归.
梦魂何处入,寂寂掩重扉.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吴声歌曲名,相传为南朝陈后主所作,原词已不传,《旧唐书·音乐志二》云:“《春江花月夜》、《玉树后庭花》、《堂堂》,并陈后主作.叔宝常与宫中女学士及朝臣相和为诗,太乐令何胥又善于文咏,采其尤艳丽者以为此曲.”
3.求摘抄需附评语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 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 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 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 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赏析: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7月,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作品通过对月下荷塘的描写,抒写作者在政治形势剧变之后,在严酷现实的重压下的苦闷、彷徨和寂寞的心境,表现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面情绪以及对未来美好自由生活的朦胧追求。
《荷塘月色》起句简洁,为排遣心中的郁闷,于是踏着月光向清静的荷塘走去。“心不宁静”是全文的情感线索,它给荷塘、月色染上了不同一般的色彩,也给以后的抒情写景创造了特定的条件。在淡淡的月光下,独处于荷塘世界,感到是个“自由的人”。于是徜徉于荷塘,沉醉于月色,一幅美不胜收的荷塘月色画便呈现在读者面前。作者先鸟瞰月下曲曲折折的荷塘全景,给人以总的印象,然后有层次地从上到下写来,田田的荷叶,美如舞女的裙;荷花零星点缀,姿态万千,如星星熠熠,似明珠乳白;微风送清香,叶动花颤,流水脉脉含情。在这幅画里,作家不满足于对客观景象作静止的摹写,而动静结合,形象地传达出荷塘富有生机的风姿。接着作家着力写月光之美。光是难以捉摸的,作家却借助于景物,创造出一种勾人心魂令人陶醉的意境。那流水一般的月光,倾泻在花和叶上,如“薄薄的青雾”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既有实写,也有虚写,虚中见实,贴切地表现了朦胧月色下荷花飘忽的姿态。为强化月光效果,作者着力摹写月的投影,如有“参差斑驳”丛生灌木的“黑影”,也有“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而这些“影”又像是“画在荷叶上”,这里光影交错,岸边的树、塘中的荷连结,着意写月色,但处处不忘荷塘,满塘光与影的和谐的旋律,细腻地展现了荷塘月色的令人惊异之美,使人神醉。最后写荷塘四面,着墨较浓的是柳树,写下月下的情景,面对树梢的远山,树缝里的灯光,以及蝉声蛙鼓则是随意点染,只为增加生气,静中有声,浓淡相间地反衬了荷塘的幽静。作者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是片刻的,回到现实立刻又感到重压,心里越发不平静了。文章最后写了作者遥想古代江南采莲胜景,虽不在现实之中,然而借助联想,使荷塘画面扩展,更显清新雅致,同时也表达作者对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荷塘月色》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首先文章追求的是一种诗情画意之美。作者调动一切艺术手法,着意创造一个诗意盎然、情景交融的境界。作品中满贮诗意的是风采绮丽的荷塘月色。作者层次有序地时而以荷塘为主景,月色为背景,动静结合,运用鲜明的比喻,通感手法,由远及近,从里及外地描绘了月光下荷塘的无边风光。作者时而又以月色为主景,荷塘为背景,别出心裁地虚实为用,浓淡相宜地勾勒了整个荷塘的月夜风采。作者努力挖掘蕴含在大自然中的诗意,让声、光、色、味都透出神韵,共同点染荷塘月色绰约的风情。这样的以景衬情,情景交融的写法,不仅使作品富有诗情画意,也使作品具有情趣美。
精于构思、巧于布局,是《荷塘月色》又一显著特色。作品开头写心情颇不宁静,这是作品抒情线索的缘起,文章以“我”去观赏荷塘为脉络,以人物的行止为线索,全文的写景抒情过程,都是随着作者的脚步和视线的移动逐步深化的。行文中以荷塘、月色为中心,又适当点染周围背景。布局上层次清晰分明,详略得当,疏密相间,自然舒展。
朱自清散文的语言典雅清丽、新颖自然。《荷塘月色》保持了这一持色。朱自清很注重语言的锤炼,且以轻笔淡彩的口语来绘神状态,表情达意。《荷塘月色》中动词与叠字叠词的运用,不仅准确而传神地渲染和强化了诗情画意,而且节奏明朗,韵律协调。富有音乐美。
参考资料:
4.巴金《月夜》 评析
巴金的短篇小说,情节多数不复杂,故事呈单线发展,如行云流水,流畅自然。由于重在抒发情感,因此不大讲究篇章布局、结构技巧,但这些表面上的弱点都被作品感情的真挚这一特长弥补过来了。《月夜》描述了一个惊心动魄的可悲事件,但巴金没有正面写出土豪劣绅杀害乡民的过程,而是藉船夫耐心的等候,船上人们的疑惑与被杀乡民的妻子寻找丈夫来烘托出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结尾处充满感伤情调:“根生嫂的哭声不停地在空气中撞击着--好像许多颗心碎在那里面,碎成了一丝一丝的,一粒一粒的。它们渗透了全个月夜。空中,地上,水里,仿佛一切全都哭了起来,一株树,一片草,一朵花,一张水莲叶。”
巴金的景色描写很有特色。他早年作品的景色描写,一是十分注意炼字,注意意境。比如“网”这个字就是他十分喜爱用的,他特别爱用“网”来形容光线,如小说中“黑暗是一秒钟一秒钟地淡了,但它还留下了个网把一切都掩覆着。山哪,树哪,河哪,田哪,房屋哪,都被盖在它的网下面。月光是柔软的,它透不过这网眼。”第二,他不喜欢对景物做细致的、冗长的、冷静的描画,而宁可写出这些景色在人们心理上造成的主观印象,把景色与人的感觉联系起来,从而造成具有浓郁色彩的人化的自然。作品中几次出现美丽的水莲花,均是为了反射出恶的世态和引人沉思的内涵。
5.有关"雨"的诗文,评语
1、清·洪升: 斑竹一枝千点泪,湘江烟雨不知春 2、元·卢挚: 春来南国花如绣,雨过西湖水似油。
3、宋·陈与义: 海裳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4、宁波天童寺联: 花繁柳密处能拨开方见手段;风狂雨骤时可立定才是脚跟 5、唐·王勃: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6、宋·王安石: 黄昏风雨打园林,残菊飘零满地金 7、伦道夫: 快乐的雨丝宛如清晨的日莹的露珠,把一颗颗珍珠滴入花的心田。
8、清·恽格: 连夜深山雨,春光应未多,晓看洲上草,绿到洞庭波。 9、清·屈大均: 落花有泪因风雨,啼鸟无情自古今。
10、宋·张来: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初春小雨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有约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听雨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听雨 方岳 竹斋眠听雨,梦里长青苔。
门寂山相对,身闲鸟不猜。 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时节,也是十分需要雨水滋润的时节。
但春雨贵如油,春天下雨,岂不是“好雨”?!一个“好”字,把作者的见春飘然而下的喜悦心情表现得颇为充分。三、四句言春雨伴随着微风夜来,悄无声息地滋润万物,写春雨的作用,笔墨细腻。
末两句写清晨看锦城成都的花在春雨的滋润下,红润一片,花因饱含雨水而重、而浓,写的情深意切。全诗通篇无一“喜”字,但喜悦之情却溢于言表。
韩愈《初春小雨》:“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诗人以饱满的激情盛赞小雨,于小中见大,于景中寓理寓情。的“小雨“比喻为酥酒之初熟,味甘滑、润泽,连小草也沾上了雨露,细雨中草色微绿,近看不觉而远视泛青。
最后归结为”一年春好处“,连帝王宫苑的景色也比不过了。初春的景色被描绘的细腻真切。
曾几《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久旱遇雨,欣喜若狂,连衣服、床铺湿了也顾不得,表达了诗人的喜雨之情和对民生的关注。 苏轼《有美堂暴雨》:“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十分潋滟金尊凸,千杖敲羯鼓催。
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全诗生动地写出了暴风骤雨来临前后的景象:雷声轰鸣,乌云密布,黑风从天外刮来,大海为之竖立,足见其凶猛;大雨随风飞腾,由浙东横过大江,足见其急骤。
湖海水涨,雷声铿锵,诗人的才思也在暴风雨的催促下迸发出来。 秦观《春日》:“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写轻雷响过,春雨淅沥而下。
雨后初晴,阳光好象在刚刚被雨洗过的碧瓦间浮动。春雨过后,芍药含泪,情意脉脉;蔷薇横卧,娇态可掬。
虽主要写雨后的景致,却透露出对春雨滋润之功的称颂。 除了专门写雨的诗文以外,古人的其它诗作中多有描写雨及雨中景物的句子: “腾云似涌烟,密雨如散丝。”
(晋•张协《杂诗十首》)形容雨如散落的丝线一般密集。 “残虹收度雨,缺岸上新流。”
(《南朝陈•张正见《后湖泛舟》》写夏日骤雨初停,断虹出现在天边,上涨的湖水从缺口流出,形成一股新的水流。 “沾衣欲湿桃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唐•僧志南《绝句》)杏花绽开时节的细雨,亲切地将要打湿衣服;扬着柳枝的微风拂面,令人感到暖和香甜,诗人即景寓情,给人以禅的意境。 “微雨池塘见,好风襟袖知”(唐•杜枚《秋思》)微雨飘洒,笼罩在雨中的池塘意境横生;好风吹来,襟袖都生温馨之意。
“雨急山溪涨,云迷岭树低。”(唐•戴叔伦《宿灵岩寺》)描写了诗人在灵岩寺(坐落于济南市郊长清县方山之阳泰山西北麓)山道上所见的雨中山间景色。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唐•刘长卿《别严士元》)细雨湿衣,不显其形;闲花落地,不闻其声,可谓描写入微。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唐•杜甫《水槛遣心二首》之一)唯“细雨”,鱼方上浮,若大雨则伏而不出;唯“微风”,燕子方斜,若大风亦伏而不翔。
对微风细雨中的景物体察入微,描绘的情趣盎然。 “涧底松摇千尺雨,庭中竹撼一窗秋。”
(唐•杜荀鹤《夏日留题张山人林亭》)以飒飒的雨声比喻高松摇晃之声,使得景物饶有意趣。 “柳枝经雨重,松色带烟。
6.十五的月亮、对他的赞美以及评价、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后赤壁赋》)举头忘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游山西村》)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李白《行路难》(其一))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光《天仙子》)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梨花院落融融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寓意》)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静夜思》 李白)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春望》杜甫)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沈全期《杂诗》)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查慎行《舟夜书所见》)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潜《杂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4、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5、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李白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7、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李白8、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李白9、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10、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李白11、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12、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王维13、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14、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15、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马戴16、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卢纶17、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18、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杜甫、19、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陶渊明20、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2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2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23、一弹流水一弹月,半入江风半入云. 对联24、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刘方平25、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26、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27、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苏轼黄昏还未散尽,已依稀见到悄悄爬上天际来的月亮,在火烧云的粉红色中,显出她那迷人而神秘的轮廓,偷偷的望着即将离去的太阳.蜻蜓成群结队的掠过天际,蛐蛐与青蛙也此起彼伏的遥相歌唱预示着那夜晚就要来临了,啊哈,是啊,夜,就要来了。
夜的大幕徐徐降下,月亮失落的望着太阳最后一丝余晖消失在那最后一个山头,星星们此时不再害怕,一个两个,成百上千个印现在黑蓝色的天幕上,寰宇苍穹间,唯有月亮最亮堂,群星密布在人所能看到的天空以及与地面接壤的最远地方,皓月当空,月亮眷顾着每一个倾慕她的孩子,给予她无限的关怀,将饱含幸福的月光散在大地上,撒在千家万户的窗台里,撒在每一个酣睡的孩子脸上。月是寂寞的,星星们只顾自己在玩耍,只有云伴着她,像衣服一般.凄美的月亮知道,她只是浩渺宇宙间的一颗小星.在月亮像往常打盹做梦的时候,公鸡报晓,晨光熹微,东方一片昼亮,星星们赶紧扯着月亮的云夜就向西方跑去,月亮不舍的望着东方,悻悻而去,她是多么想一睹太阳的万丈光辉啊!然而,他们的宿命就是永世相隔。
青蛙与蛐蛐也惊呆了,他们经若寒蝉也不再互。
7.春江花月夜一诗的理解和评价
《春江花月夜》的章法结构,以整齐为基调,以错杂显变化。
三十六行诗,共分为九组,每四句一小组,一组三韵,另一组必定转用另一韵,像九首绝句。这是它整齐的一面。
它的错综复杂,则体现在九个韵脚的平仄变化。开头一、三组用平韵,二、四组用仄韵,随后五六七八组皆用平韵,最后用仄韵结束,错落穿插,声调整齐而不呆板。
在句式上,大量使用排比句、对偶句和流水对,起承转合皆妙,文章气韵无穷。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
“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
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沙、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这幅画卷在色调上是以淡寓浓,虽用水墨勾勒点染,但“墨分五彩”,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整篇诗由景、情、理依次展开,第一部分写了春江的美景。第二部分写了面对江月由此产生的感慨。
第三部分写了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 诗人入手擒题,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
这里的“海”是虚指。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
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的生命。
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像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
同时,又巧妙地缴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
因而“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
这八句,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 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
在此处却别开生面,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望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
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是紧承上一句的“望相似”而来的。
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一轮孤月徘徊中天,像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
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远去。随着江水的流动,诗篇遂生波澜,将诗情推向更深远的境界。
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 “白云”四句总写在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
“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
“青枫浦”为地名,但“枫”“浦”在诗中又常用为感别的景物、处所。“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
接下“可怜”八句承“何处”句,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然而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悲和泪,而是用“月”来烘托她的怀念之情,悲泪自出。
诗篇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
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
这里“卷”和“拂”两个痴情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愁怅和迷惘。共望月光而无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遥寄相思之情。
“鸿雁长飞光不度”,也暗含鱼雁不能传信之意。 最后八句写游子,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
“扁舟子”连做梦也念念归家——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隔天涯,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江潭落月,更衬托出他凄苦的寞寞之情。
沉沉的海雾隐遮了落月;碣石、潇湘,天各一方,道路是多么遥远。“沉沉”二字加重地渲染了他的孤寂;“无限路”也就无限地加深了他的乡思。
他思忖:在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有几人能乘月归回自己的家乡。他那无着无落的离情,伴着残月之光,洒满在江边的树林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