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材料情况说明什么问题
1.材料一是对什么方面问题的规定
1 古罗马帝国 阿拉伯帝国 2 都地跨欧亚非三洲 ,主要在地中海沿岸3 阿拉伯帝国地区主要是伊斯兰教,还有犹太教; 古罗马帝国 地区主要是基督教及其分支(如天主教新教)4 古埃及文明成就金字塔,狮身人面像 古埃及文字创于前3500年,是一种称为圣书体的象形文字。
这种文字是人类最古老的书写文字之一,多刻在古埃及人的墓穴中、纪念碑、庙宇的墙壁或石块上,所以被称为“圣书体”。5 古罗马帝国 :公元7世纪,罗马人在伊特鲁里亚字母的基础上创造了拉丁字母。
自然科学方面,大普林尼著写了《自然史》;斯特拉波创作了《地理学》;托勒密撰写了有关数学、天文、地理的著作。 文学方面,诗人维吉尔创作了《牧歌》;贺拉斯为后人留下了《歌集》;李维写了《罗马史》。
阿拉伯帝国 : 《天方夜谭》(或译《一千零一夜》)在数百年时间中被不断完善。它汲取了印度、希伯来、波 7世纪初,穆罕默德(约570~632)在阿拉伯半岛创立伊斯兰教。
伊斯兰建筑别具一格,包括清真寺、伊斯兰学府、哈里发宫殿、陵墓以及各种公共设施、居民住宅等,是世界建筑艺术和伊斯兰文化的组成部分。它同印度建筑、中国建筑并称东方三大建筑体系。
6 阿拉伯文化尤其是伊拉克文化遭到严重破坏,这是对是人类文明的破坏!战争只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2.有关唐太宗的问答题
19.阅读下列材料(18分)
材料一 唐太宗说:“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
材料二 唐太宗引用古人的话说:“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接着他又说:“……为人主,可不畏惧!”
材料三 唐太宗对大臣们说:“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以上三则材料摘自《贞观政要》
材料四 明朝人李贽评论说:“史言魏征善谏,愚以为幸遇太宗耳。不然,使遇好谀之主,未必不转谏为谀也。”
——李贽《史纲评要》
回答:(1)根据材料一说明“贞观之治”与隋朝灭亡的关系怎样?(6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唐太宗看到了什么实质问题?他这样讲的意图是什么?(6分)
(3)根据材料三说明唐太宗“终日孜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分)
(4)李贽评论的实质是什么问题?(3分)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本质问题
历史材料题的类型及分析:1、文字型(文言文现代文外文翻译等) 文字型(文言文现代文外文翻译)材料解析题中的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对史料文本的解读。
目前学生比较难以把握的有以下几种文本:(1)古代文言文,尤其是先秦的。但高考命题者一般避开这个问题,难以读懂的都加上注释,但对文言文水平较差的同学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2)国际关系条约文本。主要存在语法上的把握问题。
(3)近代文言,这类材料高考比较多。(4)一些难懂的名词。
回答此类题目,除了打好基础外,还应注意两点:第一,认真阅读,理解史料,抓住题眼。要完整准确地把握题意,首先要将史料弄明白。
将原文不妨看个两三遍,对似懂非懂的地方,要联系上下文,再和中学课本中的有关知识结合起来。第二,针对所问,归纳概括。
理解史料原意后,就要根据题目要求来回答问题。这一步的关键是扣紧问题,语言要简练,高度概括。
例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31年刑部奏称:“现今直省地方,俱有食鸦片烟之人,而各衙门尤甚,约计督抚以下,文武衙门上下人等,绝无食鸦片烟者,甚属寥寥。”—《鸦片战争》材料二:1840年1月18日,澳门新闻报纸报道:“议定规银每箱若干,这些规银,系与总督衙门,以及水路文武官员。
唯口所得最多……或在船上来取,或在省城交收,然亦有将鸦片准折,每次自一箱以至一百五十箱为止,却无定数。—《鸦片战争》材料三:“中国人在道义上抵制的直接后果是英国人腐蚀中国当局、海关职员和一般的官员。
渗透了天朝的整个官僚体系和破坏了宗法制度支柱的营私舞弊行为,同鸦片箱一起从停泊在黄浦的英国趸船上偷偷运进了天朝。”—马克思《鸦片贸易史》回答:(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2)材料一和材料二是何关系?简要说明之。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问题?(4)以上三则材料反映了什么本质问题?解题分析:这道题的题眼实际上是鸦片走私的危害(主要是对中国政治产生的危害)。前面这个设问都是要求学生能读懂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有用的相关信息,最后一问是关键也是题眼,是落脚点也是本题的出发点。
这是几则反映鸦片战争的史料,设问一是考查阅读、概括和提炼能力,从材料一不难看出清朝官员吸食鸦片情况严重;材料二从“规银”“系与„„官员”等词可以看出是贿赂官员。设问二要求用辩证唯物主义指明材料二和材料二的关系,可以看出是互为因果关系,官员吸鸦片导致腐败受贿,而受贿又方便了鸦片走私。
设问三要求概括出材料三反映了什么问题,是考查理解与提炼能力。设问四要求答出三则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难度加大,涉及哲学上的透过现象看本质原理,从鸦片走私、官员吸食、贪污受贿等现象上透视出晚清政治腐败这一本质问题。
2、数据型(数字表格、饼状图、拄状图、曲线图等)解答此类材料解析题要注意培养对数据(数字表格、饼状图、拄状图、曲线图等)的分析归纳和整体把握能力,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总结历史事件的意义。注意从“两个多角度”去把握:一是多角度审题(审清设问、审清主题、审清提示语),二是多角度打开思路。
例如:(2008广东历史26)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指出情况表单位:钱项目数量备注收入粮食8500 折算为货币后的大致值支出赋田租(上缴实物)283 同上算赋和口赋(上缴货币)406 役兵役和徭役2300 除部分兵役必须亲身应役外,其余可亲身应役或上缴货币代役,2300钱为代役的货币数量日常开支食4918 据战国比例推算衣2732 同上祭祀等仪式300 以战国数据为参考——资料来源:《汉书〃食货志》;《《居延汉简甲乙编》释文》注:秦汉史料中典型的家庭是五口之家问题:(1)计算材料中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支出的差额。(2)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冬天农闲时,农妇常聚集在一起夜织。
结合问题(1)的计算结果,简要分析材料中的西汉农民为什么会采用这种耕织结合的经济形式。(3)西汉在耕织经济体系下出现了引人注目的商业繁荣现象。
根据材料好问题(2)中的信息,简要分析西汉赋役政策和耕织经济形式如何促进商业繁荣。(4)有人认为,西汉商业繁荣说明当时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根据问题(3)中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判断这一观点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