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图书馆总分馆建设情况说明

    1.什么是“图书馆总分馆制”

    “图书馆总分馆制”是指由同一个建设主体资助、同一个主管机构管理的图书馆群,其中一个图书馆处于核心地位作为总馆,其他图书馆处于从属地位作为分馆,分馆在行政上隶属于总馆,或与总馆一起隶属于同一个主管部门,在业务上接受总馆管理。

    总分馆在内部结构上应是一个整体,实行人财物的统一管理,总馆与分馆之间是上下级关系而不只是业务指导关系。 “图书馆总分馆制”是国外发达国家公共图书馆成 熟的组织形式和服务模式。

    国内一部分地区也积极推进图书馆总分馆制。国内图书馆总分馆制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政府主导下的统一管理模式。

    即总分馆由总馆的上级政府作为建设主体,总馆与分馆有同一个管理机构,其内部实行人财物统一管理。 这种模式的代表主要有佛山市禅城区联合图书馆等。

    二是政府主导下的多元管理模式。即总分馆建设主体多元,或者虽然总分馆有同一个建设主体,但总馆与分馆不属于同一个管理机构,总分馆内部不完全实行统一管理,特别是分馆人员不完全归总馆管理。

    这种模式的代表主要有东莞集群图书馆、深圳福田区图书馆总分馆、嘉兴市图书馆总分馆等。 三是合作形式下的全委托模式。

    即总分馆建设主体多元,分馆的建设主体将分馆的管理全部委托给总馆,分馆人员亦由总馆派遣,总分馆内部实行统一管理。这种模式的代表主要有苏州图书馆总分馆等。

    四是合作形式下的半委托模式。即总分馆建设主体多元,分馆的建设主体将分馆的部分管理权委托给总馆,但分馆人员不归或不完全归总馆管理,总分馆内部实质上无法实行统一管理。

    这种模式的代表主要有深圳市罗湖区图书馆总分馆、深圳市龙岗区图书馆总分馆等。

    2.为什么要建立文化馆总分馆制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要求“以县级文化馆、图书馆为中心推进总分馆制建设”。

    建设文化馆总分馆制,出发点是加强乡镇文化镇的建设和服务,重点是在文化馆与文化站之间实现“人员互通、设施成网、资源共享、服务联动”,目的是提高县域文化馆体系服务效能。 对于文化站而言,建设文化馆总分馆制,可以解决基层文化站普遍存在的专业人员力量不足、服务资源不足、服务规范化和标准化欠缺、设施孤岛化、不能全面 履行职能等问题。

    对于文化馆而言,可以解决文化馆系统目前存在的体系化程度不高、整体服务效能不高等问题。 文化馆总分馆制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背景下文化馆建设的新形式,是提高文化馆体系服务效能的积极实践。

    建设文化馆总分馆制将实现文化馆、文化站、政府、文化主管部门等的多赢和共赢,从而,更好地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3.房山推进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吗

    据获悉,近年来,房山区委、区政府把创建首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逐年加大投入,全力推进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为形成区、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奠定坚实基础。

    据了解,为全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三级网络建设,房山区把数字化建设作为重要抓手。为全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三级网络建设,房山区把数字化建设作为重要抓手。

    2016年投入830万元,首先在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成了集服务平台、管理平台、大数据分析平台于一体公共文化数字平台,为数字化资源的贯通铺平了道路。与此同时,启动了28个街乡电子阅览室建设工程,实现了电子阅览室在全区28个街乡的全覆盖。

    2017年启动了28个街道、乡镇图书室建设工程,投资680万元,补充藏量84000册。区、乡两级投入,使每个街道、乡镇图书室100%达到图书 1万册藏量标准,同时对图书书目进行了数字加工整理、顺架,为实现图书借阅一卡通打下了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为28个街道乡镇图书室配备了电子读报机、电子图书借阅机。在短时间内,做到全区28个乡镇、街道分馆全部投入运行,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4.清华大学图书馆的总馆情况

    到2007年底,清华大学图书馆的馆藏总量已超过344万册(件),形成了以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文献为主体,兼有人文、社会科学及管理科学文献等多种类型、多种载体的综合性馆藏体系。除中外文图书外,馆藏资源还包括:古籍线装书19万册;期刊合订本近49万册;年订购印刷型期刊3.8千余种;本校博、硕士论文7.3万篇;缩微资料2万种;音像资料和多媒体光盘2.5万余件;各类数据库380余个;中外文全文电子期刊4.4万余种;中外文电子书近114万册;中外文电子版学位论文81万篇。

    5.文化馆三级馆标准

    大渡口区地处西部唯一直辖市重庆主城核心区,辖“五街三镇”,幅员面积10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8万人。

    该区区委、区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在全市率先提出建设“文化大渡口”,整合各方资源、创新方式方法,强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尝试文、图两馆“总分馆制”管理模式,形成了区、街镇、社区(村)三级文化网络,促进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大幅提升,为西部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样板和范例。 推行文图两馆“总分馆制”的经验成效统一经费预算。

    将区级文图两馆和街镇文化中心人头经费、运行管理经费、业务经费纳入财政统一预算、专项列支。同时积极争取各方力量参与支持,形成了上级补助一点、区里预算一点、社会支持一点的资金筹措渠道,有力保障了总分馆和基层服务点所需经费落到实处。

    统一人员编制。由区编委会统一核定区文化馆、图书馆和街镇文化站(中心)人员编制。

    区文化馆现有编制43名,其中16名面向全国公开招考,有效解决了基层文艺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图书馆现有编制13名,今年将增加15名。

    街镇各分馆分别配备3-5名人员,接受总馆和街镇双重管理。 统一管理服务。

    由区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安排文图两馆总分馆各项工作,统一明确具体要求和服务水准,统一硬件和软件设施配置标准,确保了文化设施设备合理使用,促进了各项服务优质高效,有力保障了群众享受文化服务的基本权益。 统一绩效考核。

    由区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制定考核标准,把文图两馆和街镇文化中心各项工作纳入“文化大渡口”目标考核,考核结果与经费核拨、评先创优、干部任用挂钩,彻底改变了过去考核自由裁量、街镇不平衡的弊端,职工工作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工作效率和质量得到大幅提升。 开创西部先河。

    当前,总分馆制是国际流行的一种图书馆管理模式,深圳、杭州、广州等东部地区走在国内前列,但是文图两馆同时实行总分馆制的地区屈指可数,在西部地区更是闻所未闻。因此,大渡口区作为西部唯一直辖市的主城核心,地域面积不大(幅员面积103平方公里),人口数量适中(常住人口28万人),城乡犬牙交错(辖“五街三镇”),率先推行文图两馆总分馆制,开创了西部地区推行文图两馆总分馆制之先河,为西部地区乃至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样板和范例。

    二、创建文图两馆“总分馆制”的有利条件 (一)党委政府高度重视。2009年,大渡口区在全市率先提出建设“文化大渡口”的战略目标,先后制定印发了《中共大渡口区委关于建设文化大渡口的决定》(大渡口委发〔2009〕25号)、《中共大渡口区委办公室关于印发的通知》(大渡口委办发〔2009〕52号),有力促进了大渡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2011年,大渡口区又全面启动了“全国先进文化区”创建工作和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创建工作,成立了区政府方佳军区长为组长,区委宣传部林刚部长、区人大马文副主任、区政府李青副区长、区政协袁金英副主席为副组长,区级相关部门、各街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项目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具体负责日常工作,为总分馆制的推行创造了更好的政策环境和发展环境,为高标准科学持续推进文图两馆“总分馆制”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文化设施全面覆盖。

    一是区级文化馆、图书馆建设全面达标。图书馆建筑总面积达13624m2,设有电子阅览室、采编室、综合阅览室、外借室、业务辅导室、信息化技术部、少儿阅读活动中心、学术报告厅等服务窗口;文化馆使用面积4500 m2,设置综合演艺厅、文艺辅导室、排练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厅等。

    二是街镇和村(社区)文化设施设备齐全。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和电子阅览室在重庆率先实现区域全覆盖,目前拥有街镇文化站(中心)4个,社区(村)文化室71个,按标准建成农家书屋和社区图书室,分别配制书柜2-4个、期刊柜1-2个、图书2000册、报刊200余种,在重庆各区县走在前列。

    (三)文化队伍发展壮大。全区文化干部编制落实到位,区文化馆现有编制43个,实际到岗人员30名;图书馆现有编制15个,实际在岗人员13名;街镇、社区(村)文化专干82人,其中专职管理人员24人,兼职管理人员58人,全区每个农家(社区)书屋,村、社区文化活动室均配有专兼职管理工作人员;全区拥有业余文艺团队70余个,各类文艺工作者数百人,业余文艺爱好者数万人。

    (四)文化产品供给充分。倾力打造了社区文化节、公园红歌会、广场红歌赛、“文艺大篷车”城乡文化互动工程等群众文化品牌,其中,公园红歌会被央视《焦点访谈》栏目进行了集中宣传报道。

    全区每年组织大型群众文艺演出达40余场,举办“唱读讲传”活动达300余场次,“五送”活动达200余场次,放映惠民电影近500场次,举办高规格展览10场次,开展各类农村群众文化活动近100场次。 此外,地方文艺精品创作繁荣活跃,编辑出版了文学集《春天的足音》、《夏日的情怀》、《长河秋韵》和文学作品《神奇的土地》、《神秘的源泉》,打造了表演唱。

    6.建设图书馆的目的是什么

    摘 要: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人的精神支柱,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曾经创造出博大精深、享誉世界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目前,我国文化事业建设正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而图书馆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形势、新要求下,不仅要保持其自身的优势继续发挥在全社会开展文化推广的重要作用,更要寻求突破使其在社会主义文化构建中得到发展壮大。关键词:图书馆 文化构建 作用进入新世纪,文化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考量,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表现为相互间文化的碰撞与交流,加强文化建设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我国目前正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加快文化建设、提升文化品味,已经不仅仅是某个地区或者某部分人的要求,已然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追求。而图书馆作为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社会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以其收藏的文献资料学科齐全、品种丰富、类型多样,可以满足社会各个阶层、各个年龄段、各种兴趣的人群需求的特点,吸引着大量对科学文化知识渴求的人们,对社会文化事业的构建以及个人自身文化素质的构建正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一、文化构建的含义和作用 构建一词的含义是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建立,文化构建就是要大力开展文化建设,推广文化事业,促进社会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提升民族整体素质,提高人民精神生活水平。当今社会,文化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生活是衡量人们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的标志,人们对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

    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建立文化体系,符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二、图书馆的作用和社会价值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现代图书馆起着收集、整理、保存、传播文献并提供利用的作用,有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参与社会教育、传递科学知识、开发智力资源、提供文化娱乐等职能。

    一直以来,图书馆的存在,对人类文化传承、精神文明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而现在,图书馆正作为社会文化体系当中的科学、文化、教育和科研等机构存在,推进着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和繁荣。

    三、图书馆在文化构建中的重要作用1、图书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图书馆的建设符合文化建设的需要,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对提高中华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符合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对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要求。

    以大丰市为例,根据《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县(市)图书馆逐步实行总分馆制” 要求,大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乡镇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把这项建设作为改善民生和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列入《2010年市区十大民生工程》,计划到2012年年底,大丰图书馆总分馆制(大丰模式)将建成14个市图书馆乡镇分馆,实现市内乡镇分馆全覆盖建设目标,构建城乡一体的新型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这一工作的开展,将实现文化事业的跨越式发展,使更多民众能够自主的学习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文化的建设。

    2、图书馆是文献资料和信息中心图书馆可以说是一个城市最大的知识中心,它拥有的文献资料多种多样、内容齐全,以纸质、电子文档等多种方式保存。不同阶层、不同年龄、不同需求的人群都能够通过图书馆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在图书馆,历史将显的不再神秘,先进科学技术将不再显得遥不可及。图书馆以巨大的信息量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走进图书馆这一途径来获取知识。

    3、图书馆是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文化知识越来越渴求,接受再次教育的期盼日益强烈。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具有很强的社会宣传教育功能,通过丰富的馆藏和各种媒介,传播先进的思想、道德、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在帮助群众提高自身素质,促进全民学习等方面都发挥重要的作用。

    人们在这里学习不受时间、空间、年龄、文化层次的限制,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目前,大丰市图书馆馆藏各类文献近30万册,实行365日全天候免费开放,拥有成人、少儿持证读者3万余人(其中少儿读者近2万人),年接待读者约40万人次,越来越多的人走进了图书馆,图书馆正成为真正的知识传递、社会教育、文化传播中心。

    4、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建设发展要求我们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

    图书馆以其公益性、便利性、广泛性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图书馆通过基础设施的改善,阅读、文艺表演等各类活动的开展,丰富了人们日常生活,满足了人们对精神食粮的需要,让人们普遍均等地享有公共图书馆服务和阅读权益,对文化事业推广,。

    7.什么是“文化馆总分馆制”

    “文化馆总分馆制”是一种文化馆建设的新探索。

    重庆市大渡口区在创建第一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时,提出并建设的所谓“文化馆总分馆制”,就是建设一个由同一个主管机构管理的文化馆集群,其中一个馆处于核心地位作为总馆,其他馆处于从属地位作为分馆,形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结构完整、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文化馆服务体系。“文化馆总分馆制”的基本特征是总馆与分馆实现网点布局、设备资源、经费保障、人员队伍、文化服务、考核管理、形象标识、岗位培训“八个统一”。

    总馆工作人员派驻分馆担任业务副馆长,其集管理员、培训辅导员、演员和创作员“四大员”角色于一身,充分发挥总馆对分馆的管理和指导、带动功能,提高文化馆体系的整体服务效能。此后,多个地方对“文化馆总分馆制”进行了新的实践和探索。

    图书馆总分馆建设情况说明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