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种类范文

常见的15种公文分类有哪些
公文有如下15种:决议、决定、命令(令)、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议案、函和纪要。
公文,全称公务文书,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活动中产生的,按照严格的、法定的生效程序和规范的格式制定的具有传递信息和记录作用的载体。 公文乃公务活动的产物和工具,是公府所作之文,是公事所用之文。
换言之,公文是各级各类国家机构、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在处理公务活动中有着特定的效能和广泛的用途的文书,它能够超越时空的限制,为国家管理提供所需的信息。 公文处理是围绕公文形成并产生效力的整体过程,它涉及了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的各级各类人员。
认识公文的特点、内涵是写好公文的先决条件。 决议:适用于会议讨论通过的重大决策事项。
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部署、奖惩有关单位和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命令(令):适用于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措施、批准授予和晋升衔级,嘉奖有关单位和人员。
公报:适用于公布重要决定或者重大事项。 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通告: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通知: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批转、转发公文。 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情况。
(注意:事前通知、事后通报。) 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批复: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
议案: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 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纪要:适用于记载会议主要情况和议定事项。
行政公文种类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1993年修订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公文种类主要包括:命令(令)、议案、决定、指示、公告、通告、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函、会议纪要. 公文作为传达和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联系和处理各级机关公务的工具,体现着组织的意志,表达着组织的主张,显现着组织活动的行为目的.因此,公文的种类和体式取决于公文的性质和公务活动的内容与方式.不同的文种反映着公文不同的内容与作用.各机关在拟制公文时,必须从实际需要出发,根据本机关的职权范围、所处地位与发文目的,正确使用文种.在机关单位,除了应用公文之外,经常用到的还有常用文书.常用文书包括:计划类、总结类、讲话类和信息类等.。
【请问公文类型中上行文有哪几种阿?】
公文的分类1.按照行文关系和行文方向分类上行文——指下级机关向所属上级机关呈送的公文,主要有报告、请示等.平行文——指向同级机关和不相隶属的机关送交的公文,主要有函等.下行文——指上级机关向下级机关发送的公文,主要有命令(令)、决定、通报、通知、批复、意见等.2.按照紧急程度分类普通公文紧急公文——特级,急件3.按照有无保密要求及机密等级分类普通文件保密文件——绝密文件、机密文件、秘密文件4.按照具体职能分类法规性公文 :用来颁布法律、法令或对有关问题作出规定的公文.如命令(令).指挥性公文 :体现决策意图、对有关事项的处理、有关工作的进行起指令或指导作用的公文.如决定.报请性公文: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汇报、请示工作的公文.如报告、请示.知照性公文:是用已向有关方面告知情况、关照事项的公文.如通报.联系性公文 :是各机关或各部门之间用来联系工作的公文.如函.实录性公文 :是真实地记录有关工作情况的公文.如会议纪要.。
公文 有那些种类??
公文的种类主要有13个文种,包括:命令(令)适用于依照有关法律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嘉奖有关单位及人员。
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作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通告适用于公布社会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通知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
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议案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
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批复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会议纪要适用于记载、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
就县、乡两级信用社而言,公文种类通常用得最多的主要是通知、请示、报告、批复、函、会议纪要等文种。
公文种类主要有那些
根据2012年最新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和条例公文种类主要有: (一)决议。
适用于会议讨论通过的重大决策事项。 (二)决定。
适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部署、奖惩有关单位和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三)命令(令)。
适用于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措施、批准授予和晋升衔级、嘉奖有关单位和人员。 (四)公报。
适用于公布重要决定或者重大事项。 (五)公告。
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六)通告。
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七)意见。
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八)通知。
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批转、转发公文。 (九)通报。
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情况。 (十)报告。
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十一)请示。
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十二)批复。
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 (十三)议案。
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 (十四)函。
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十五)纪要。
适用于记载会议主要情况和议定事项。
行政公文的种类有哪些
(一)按行文关系分:上行文:请示、报告;下行文: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批复;平行文:函、平行性通知、会议纪要(下行文、平行文皆可)(二)以时间限制为标准:特急件;急件;平件(三)以秘密等级为标准:.企密A;企密AA;企密AAA;普通件、秘密件、机密件、绝密件(四)以特性作用为标准:指挥性公文:决议、决定、批复规范性公文:条例、规定、办法、细则报请性公文:报告、请示、意见、议案知照性公文:公告、通告、通报、通知、函会议性公文:会议纪要、会议提案、领导讲话筹划性公文:计划、规划、工作方案、工作要点信息性公文:简讯、工作总结、调查报告建议你去中国企业行政精英网上查查,中行网是国内首家企业行政管理的专业社区,上面都有。
公文一般分为几种形式,有何要求
公文的基本格式 公文的格式一般包括: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发文机关(或机关用章)、发文时间、抄送单位、文件版头、公文编号、机密等级、紧急程度、阅读范围等项。
一、标题。公文标题由发文机关、发文事由、公文种类三部分组成,称为公文标题“三要素”。
如:《**集团董事局关于表彰1997年度先进工作者的通知》这一文件标题中,“延华集团董事局”是发文机关,“关于表彰1997年度先进工作者”是发文事由,“通知”是公文种类。公文标题应当准确、简要地概括公文的主要内容。
公文标题的位置在公文的开首,居于正文的上端中央。 二、主送机关。
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发出的指示、通知、通报等公文,叫普发公文,凡下属机关都是受文机关,也就是发文的主送机关;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报告或请示的公文,一般只写一个主送机关,如需同时报送另一机关,可彩抄报形式。主送机关一般写在正文之前、标题之下、顶行写。
三、正文。这是公文的主体,是叙述公文具体内容的,为公文最重要的部分。
正文内容要求准确地传达发文机关的有关方针、政策精神,写法力求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实事求是,合乎文法,切忌冗长杂乱。请示问题应当一文一事,不要一文数事。
四、发文机关。写在正文的下面偏右处,又称落款。
发文机关一般要写全称。也可盖印,不写发文机关。
机关印章盖在公文末尾年月日的中间,作为发文机关对公文生效的凭证。 五、发文日期。
公文必须注明发文日期,以表明公文从何时开始生效。发文日期位于公文的末尾、发文机关的下面并稍向右错开。
发文日期必须写明发文日期的全称,以免日后考察时间发生困难。发文日期一般以领导人签发的日期为准。
六、主题词。一般是将文件的核心内容概括成几个词组列在文尾发文日期下方,如“人事 任免 通知”,“财务 管理 规定”等,词组之间不使用标点符号,用醒目的黑体字标出,以便分类归档。
七、抄报、抄送单位,是指需要了解此公文内容的有关单位。送往单位是上级机关列为抄报,是平级或下级机关列为抄送。
抄报、抄送单位名称列于文尾,即公文末页下端。为了整齐美观,文尾处的抄报抄送单位、印刷机关和印发时间,一般均用上下两条线隔开,主题词印在第一条线上,文件份数印在第二条线下。
八、文件版头。正式公文一般都有版头,标明是哪个机关的公文。
版头以大红套字印上“******(机关)文件”,下面加一条红线(党的机关在红线中加一五角星)衬托。 九、公文编号。
一般包括机关代字、年号、顺序号。如:“国发[1997]5号”,代表的是国务院一九九七年第五号发文。
“国发”是国务院的代字,“[1997]”是年号,(年号要使用方括号“[ ]”),“5号”是发文顺序号。几个机关联合发文的,只注明主办机关的发文编号。
编号的位置:凡有文件版头的,放在标题的上方红线与文头下面的正中位置;无文件版头的,放在标题下的右侧方。编号的作用:在于统计发文数量,便于公文的管理和查找;在引用公文时,可以作为公文的代号使用。
十、签发人。许多文件尤其是请示或报告,需要印有签发人名,以示对所发文件负责。
签发人应排在文头部分,即在版头红线右上方,编号的右下方,字体较编号稍小。一般格式为“签发人:***”。
十一、机密等级。机密公文应根据机密程度划分机密等级,分别注明“绝密”、“机密”、“秘密”等字样。
机密等级由发文机关根据公文内容所涉及的机密程度来划定,并据此确定其送递方式,以保证机密的安全。密级的位置:通常放在公文标题的左上方醒目处。
机密公文还要按份数编上号码,印在文件版头的左上方,以便查对、清退。 十二、紧急程度。
这是对公文送达和输时限的要求,分为“急件”、“紧急”、“特急”几种。标明紧急程度是为了引起特别注意,以保证公文的时效,确保紧急工作问题的及时处理。
紧急程度的标明,通常也是放在标题左上方的明显处。 十三、阅读范围,根据工作需要和机密程度,有些公文还要明确其发送和阅读范围,通常写在发文日期之下,抄报抄送单位之上偏左的地方,并加上括号。
如:“(此件发至县团级)”。行政性、事务性的非机密性公文,下级机关对上级机关的行文,都不需特别规定阅读范围。
十四、附件。这是指附属于正文的文字材料,它也是某些公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附件不是每份公文都有,它是根据需要一般作为正文的补充说明或参考材料的。公文如有附件,应当在正文之后 、发文机关之前,注明附件的名称和件数,不可只写“附件如文”或者只写“附件*件”。
十五、其他。公文文字一般从左至可横写、横排。
拟写、誊写公文,一律用钢笔或毛笔,严禁使用圆珠笔和铅笔,也不要复写。公文纸一般用16开,在左侧装订。
参考资料: http://www.bangxie.com/xiesujc/ShowArticle.asp?ArticleID=6844 回答者: huakai45du - 二级 2008-7-26 09:58 我来评论>> 相关内容 ?? 基本和常见的公文格式?? 1 2009-6-20?? 求关于公文的一些格式、字体大小等问题 6 2009-7-21?? 谁能提供写公文的具体格式和发文流程? 8 2009-6-3?? 谁能提供一下建议性公文的写。
公文如何分类?
(一)命令(令) 适用于依照有关法律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嘉奖有关单位及人员。
(二)决定 适用于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做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三)公告 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四)通告 适用于公布社会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五)通知 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
(六)通报 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 (七)议案 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
(八)报告 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九)请示 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十)批复 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 文件起草时,应当注意以下事项: 1、要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令和上级机关的有关规定。
2、简明扼要,请示应当一文一事。 3、 谦虚谨慎,勤勉及时。
4、贵在得“体”,合乎体式,合乎身份。 5、人名、地名、数字、引文要正确。
时间一般要写具体的年月日。使用数字时,除公文编号、统计表、计划表、序号、专用术语和其他必须用阿拉伯数码者外,一般用汉字书写。
扩展资料: 公文特点: 1、有法定作者制发。法定作者指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名义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社会组织及其领导人。
2、具有法定的权威性和现行效用。法定权威性是指公文在法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能够对受文者的行为产生一定程度的强制性影响。
现行校用指公文在其内容所针对的现行公务活动中直接发挥实际效力具有依据和凭证功能。 3、公文具有规范的体式和特定的处理程序。
公文的规范体式是指公文的文体和格式必须符合国家的统一规定。收文和发文均有一定的处理程序各环节皆有顺序性和规范性不得自行其是。
明确行文关系,严格按照行文规则办文: 1、要按办文意图和行文关系选准文种,分清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同一方向行文也要确定合适的文种,如上行文中请示与报告不能混淆。 2、不能越级行文,因特殊情况必须越级请示时,应当抄报被越过的上级机关。
“请示”应当一文一事;一般只写一个主送机关,如需同时送其他机关,应当用抄送形式,但不得同时抄送下级机关。 3、除领导直接交办的事项外,“请示”不得直接送领导者个人。
4.、向下级机关的重要行文,应当同时抄报直接上级机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公务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