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告情况说明
1.网格化工作被通报后情况说明怎么写
网格化管理是由基层政府主导和推动的,因此其实践过程难免体现出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的某些“制度惯性”。有学者将当代中国基层政权的运作特征概括为以构建目标体系和实施考评奖惩为核心的“目标管理责任制”。事实上,设定考核目标并层层分解给下级,仍然是网格化管理的一个重要特征。金水区制定了详细的任务目标,作为推进全区网格化管理的手段和考评依据。由于各级网格之间基本使用的是同一套任务体系。所以我们仅以区对街道(一级网格)的目标设定来说明金水区网格化管理的运行逻辑。
我国基层政府的行政任务可以分为积极性或弹性任务和消极性或刚性任务。前者做得好会增加政府收益,但做得不好并不会对本级政府主要领导的政绩产生多大影响;而后者构成“行政硬核”的主要内容,关乎各级政府主要领导的升迁与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金水区深入推进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考评细则》中规定的任务目标也明显体现出“刚柔并济”的特点,金鹏信息网格化软件。
1、目标责任体系中各具体内容的权重并不一样,可以将权重大的视为刚性任务,反之则是弹性任务。
从大类上来说,权重最大的是“规范运行”,占比达41.7%;它被分为十个具体任务,基本涵盖了网格化管理日常运行的全部内容。从具体任务看,权重最大的是“工作成效”所包括的两个指标——“群众诉求处置率”和“群众诉求处置满意率”,分别占15%。
2、各任务目标完成和应付考核的难度是不一样的,可以将那些较难完成且一旦没有完成或完成不好将导致严重后果的视为刚性任务,反之则是弹性任务。
比如通过对区及街道网格工作人员的访谈发现,“基础工作”和“规范运行”中的各项内容完成起来并不困难。而“工作成效”和“群众评价”的具体任务尽管很少,但完成起来并不容易;且只要其中一项未达标,不仅将导致整个网格化管理工作考评不合格,还会影响网格责任人的业绩评定。
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金水区网格化管理中刚性与弹性并济的任务目标背后体现了当前我国基层治理的若干特征和发展趋势。
第一、维持秩序稳定,即“不出事逻辑”仍然主导基层社会治理过程。因此金水区网格化管理才以“群众诉求处置率”和“群众诉求处置满意率”作为仅有的工作成效考核指标。
第二、相较于此前更具行政色彩、向上负责的管理流程设置,网格化管理实施后基层治理的触角明显下延,治理目标更多体现社会利益诉求而非行政任务摊派,表现出对下负责的发展趋势。从“规范运行”任务大类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第三、来自基层社会的主观评判成为任务目标的重要内容。“工作成效”中的“群众诉求处置满意率”指标和“群众评价”中的三个指标均是如此。这反映了包括政府在内的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组织更加重视自身回应性的建设,以服务对象为核心设定目标来开展工作。
2.什么叫通告,通告应该怎么写
通告,是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百守或者周知事项的周知性公文。通告的使用面比较广泛,一般机关、企事业单位甚至临时性机构都可使用,但强制性的通告必须依法发布,其限定范围不能超过发文机关的权限。度
1、标题的写法有四种:
①"通告"。如遇特别紧急情况,可在通告前加上"紧急"二字。
②"关于XXX的通告专"。
③"XXX关于XXX的通告"。
④"XXX的通告"。
2、原由。
主要阐述发布通告的背景、根据、目的、意义等。通告常用的特定承启句式"为……,特通告如下"或者"根据……,决定……,特此通告"引出通告的事项。
3、通告事项。
通告事项是通告全文的核心部分,包括周知事项和执行要求。撰写这部分内容,首先要做到条理分明,层次清晰。如果内容较多,可采用分条列项的方法;如果内容比较单一,也可采用贯通式方法。其次要做到明确具体,需清楚说明受文对象应属执行的事项,以便于理解和执行。
4、结语。用"特此通告"或"本通告自发布之日起实施"表达。
3.告示、通告、通知、启事、公告
告示。在正式场合中,集体(政府、单位等)对集体内部个体发布,其重点在于针对集体内的每个个体,并且含有一定的强制意义。一般用于需要广泛告知的重要事项。
通告。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周知事项时使用,对特定集体内部发布,不含强制意义,当对象集体下某个体需要了解相关问题才有必要来看。
通知。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通知往往有着其特定的告知对象,并且通常要求执行。
启事。向公众说明事实或希望协办。对象不确定,看到的人都可以接受。
公告。严格地说是以国家的名义向国内外宣布重大事件。但是经常被滥用,我们只考虑严格意义上的使用方法。
公告通常由国家高级权力机关发布,通告可由各级机关及基层单位发布。公告用以向国内外宣布重大事件、重要事项或法定事项,通告则是一般事务或业务事项的反映。公告向国内外发布,通告则只在一定范围内发布。
启事与通知应该更好分辨了,启事面向的对象是任何人,而通知是对特定集体或者个人。
4.通告的写法
一、公告与通告的异同
《国家行政公文处理办法》明确规定,“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通告”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从上述定义和实际运用的情况来看,公告和通告有两个共同的特点:一是它们都属于公开性文件,在有效的范围,了解其内容的人愈多愈好。二是在写法上要求篇幅简短,语言通俗易懂、质朴庄重。
当然,这两个文种的区别也是比较明显的:
第一,内容属性不同。公告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兼有消息性和知照性的特点;与公告相比,通告的内容是“在一定范围内应当遵守或周知的事项”,具有鲜明的执行性、知照性。
第二,告启的范围不同。公告面向国内外的广大读者、听众,告启面广;通告的告启面则相对较窄,只是面向“一定范围内的”的有关单位和人员。
第三,使用权限不同。公告通常是党和国家高级领导机关宣布某些重大事项时才用,新华社、司法机关以及其他一些政府部门也可以根据授权使用公告。而通告则适用于各级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
目前,公告和通告这两个文种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混乱现象。在报纸杂志中,在公共场所的招贴栏上,常常可以看到某某企业开业的《鸣谢公告》,宣传产品质量的《公告》,补交电话费的《公告》,《桥牌大赛通告》,老干部体检的《通告》,等等。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这些作法都是不规范、不妥当的,“鱼目混珠”的后果,使得这样两种具有法定效力的文件失去了其对公众应有权威性和约束力。这种现象应该引起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注意。
二、公告与通告的一般写法
(一)公告的写法
地方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是不能使用公告这一文种的。因此,对于公告的写法这里只做简要的介绍。
首先,公告的标题通常是发文机关加文种。有的只写“公告”两字,落款写发文机关的名称,加盖公章。
其次,公告的正文由公告的事由和公告事项两部分组成。一般情况下,不写结束语,全文要直陈意向,文字凝炼,不加议论。
(二)通告的一般写法
相对于公告,通告的使用比较普遍。对于现实生活中或工作中已经出现或可能出现的问题,如果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认为需要让一定范围的人员明白或遵守,常常可以使用通告。如《**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通告》,《**市供电局、公安局关于严禁窃电的通告》、《**市劳动局关于禁止私招外地劳动力的通告》,等等。
1.标题。通告的标题有三种形式:(1)发文机关+事由+文种;(2)发文机关+文种;(3)只标明文种名称,落款写发文机关全称,加盖公章。
2.正文。通告正文的语气一般应比较平缓,语句平实,有时需要带上恳切要求协助或办理的语态。在结构上,通常可以分为三部分:
开头。说明发布通告的原因和目的。这部分提出的根据要充分,目的要明确,为下文提出“应该遵守和执行的事项”奠定基础。
中间。写通告的具体事项。如果通告事项涉及到的要求、措施较多,应该分项予以说明。分项说明宜采取递减法,由主及次,由大到小,以便读者或听众能够迅速、正确地领会文件的精神实质。通告的具体事项是要面向公众,要求公众周知和执行的。因此,要力戒表述上的主次不分或忽轻忽重,否则就会使人产生繁杂无序的感觉,不利于读者或听众迅速地、准确地理解文件的精神实质。
结尾。写执行的具体要求(包括时间、程度、范围等)。最后可以“特此通告”收束,也可以省略。
5.通报情况用什么 公文文种
通报情况用的公文文种:通报。
通报是上级把有关的人和事告知下级的公文。通报的运用范围很广,各级党政机关和单位都可以使用。它的作用是表扬好人好事,批评错误和歪风邪气,通报应引以为戒的恶性事故,传达重要情况以及需要各单位知道的事项。
通报是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团体经常使用的文种。其目的是交流经验,吸取教训,教育干部、职工群众,推动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扩展资料:
通报特点:
(1)内容的真实性
真实是通报的生命。通报的任何情况、事实都必须是真实的,不能有差错,更不能编造虚假情况。因此,写通报时对正反两方面的事实都要认真核实,做到准确无误,没有水分。
(2)目的的晓谕性
通报的目的晓谕性是很明显的。表彰通报行文的目的是告晓有关单位和人员,有谁因何事受到了表彰,以表扬激励先进,号召学习先进;批评通报的目的则是让人们知道错误,认识错误,吸取教训,改正错误,引以为戒;情况通报的目的是让人们了解通报的事项。
(3)教育性
它是让人们了解有关重要情况及正反方面的典型材料,使人们受到教育,提高认识以先进典型做榜样,以反面典型做警戒,从而知道应该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