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小学心理咨询使用情况说明

    1.小学心理咨询室使用规则

    一、辅导室工作人员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时到岗、按时下岗。

    二、辅导人员接待来访者时,必须热情周到,想人所及。

    三、辅导人员在咨询或者辅导时,须学会倾听,做好记录。

    四、辅导人员在分析问题时,要做到客观、仔细、耐心。

    五、辅导人员要及时整理来访者的材料,并做好分析与总结。

    六、辅导人员要为来访者严守个人秘密,违者后果自负。

    七、辅导人员若不能当时解决问题,须查阅相关资料后再行约定时间解决。如遇有重大突发事件,应及时向领导反映。

    八、辅导室在一定时期内要将咨询或者辅导情况归档,备以后查阅。

    九、辅导人员遇到确有心理问题严重到精神问题者可介绍到他处就医。

    十、辅导测量用表由咨询室统一管理使用,不可外借。

    十一、辅导人员要遵守管理制度,爱护室内公共财产,严格要求自己,做到爱室如家。

    十二、对非工作人员,非辅导人员要阻挡入室。工作完毕,关好门窗、做好安全保卫工作。

    十三、被辅导者应秉着三“诚”态度即:“诚实”、“诚恳”、“诚心”。不得以玩玩的心态来对待。

    十四、被辅导者在接受辅导人员的辅导过程中,应该虚心认真的和辅导人员进行交流,讲述自己即将或者要面临的困惑和问题。

    2.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首先 记得给好评哦 谢谢 1.依赖心理 当前,独生子女学生越来越多,日益成为在校生的主体。

    他们有的在“糖水”里长大,从小受到父母的百般呵护、溺爱、娇宠,好比温室里的花朵,缺少独立意识,什么事情都要依赖家长。 2.自负心理 主要是由于父母的过分溺爱和娇宠,独生子女成为整个家庭的轴心 ,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强,总想事事占先抢头,容不得别人超过自己,认识不到“山外青山楼外楼”“强中更有强中手”。

    他们一旦遭遇挫折失败,受到委屈,往往意志脆弱,承受力差,痛苦不能自拔,甚至走上绝路。 3.自私狭隘心理:表现为心胸狭窄,自私自利,常为一点小事而斤斤计较,把个人利益看得过重,经常感到委屈,吃亏而郁郁不乐,具有较强的报复心理。

    4.自卑心理:自卑心理是指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对自己的品质、智力、能力等感到怀疑并做出过低评价所产生的心理感受。 自卑心理一旦形成并得到发展,就会对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产生日益显著的消极影响,特别是中学生尚处于心理发展不稳定的年龄阶段,自我否定意识更容易引起情感情绪的巨大波动和思想观念的急剧变化,严重影响其学习和生活。

    5.抑郁心理:抑郁心理是中学生较常见的一种心理失调症,是中学生感到无力应付外界压力而产生的一种消极情绪。 处于抑郁情绪状态下的中学生,经常生活在焦虑的心境中,他们内心孤独却不愿向同学、老师和家长倾诉。

    6、孤僻心理:主要表现是喜欢独处,实属单飞的雁,不愿与他人接触,沉默寡言,内心产生压抑、苦闷。这种心理往往严重影响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以及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正常交流,造成彼此之间的心理隔膜,影响人际交往,往往使学生陷入孤独无助的境地。

    7.焦虑异常心理:焦虑心理是一种以担心、紧张或忧虑为特点的、复杂而延续的情绪状态。当人们预期某种危险和痛苦境遇将发生时,通常都会产生焦虑反应,这种焦虑反应是带有普遍性的正常的适应性反应。

    然而,焦虑的程度过于严重时,就变成了惧怕,人的主观感觉就变得紧张不安,易产生不愉快预感。 8、恐惧心理:是指对某种特定对象或境遇产生了强烈、非理性的害怕。

    而实际上 这类引起害怕的对象或境遇,一般并不导致危险或威胁。对某一特定事物或现象的特殊害怕,是中学生最为普遍的恐惧心理。

    9.易怒心理:所谓易怒就是指容易冲动、急躁,爱发脾气,喜怒无常,报复性强,常有干危险、愚蠢事的冲动,事后冷静下来又后悔。 现实生活中,有些中小学生常常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本来只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在别人看来不以为然,而他却犯颜动怒,火冒三丈。

    10、逆反心理:一些学生对外界的刺激常产生与常态相背的心理反应,与他人交往采取不合作的对抗态度,对老师、家长的教育感到厌烦甚至顶撞。 11.嫉妒心理:这是一种恐惧或担心他人优于自己的心理状态。

    这种心态重点中学的学生尤为明显。 12。

    猜疑强迫心理:表现是遇事多疑、疑心太重。这类同学不能与同学正常交往、和睦相处,久而久之,造成情绪上的不稳定,意志消沉,缺乏自尊自信等。

    13、厌学心理:目前中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面对升学难,就业难,出路窄的现象,深感前途渺茫,为此,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力下降,思维迟缓,害怕考试等等。

    3.怎样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咨询

    精神分析疗法

    精神分析疗法主要是把来访者所不知晓的症状产生的真正原因和意义,通过挖掘潜意识的心理过程将其“召回”到意识范围内,使来访者了解症状的真实意义,以便使症状消失。

    通过挖掘来访者潜意识中的心理矛盾和冲突,找到致病的症结,并把它们带到意识领域中来,使来访者对此有所领悟,在现实原则的指导下得以纠正和消除,从而建立良好、健康的心理结构,达到心理健康。其咨询的基本目标是使潜意识意识化,使潜意识冲突表面化,从而帮助来访者重新认识或重建人格,克服其潜意识冲突。咨询过程中咨访双方要相互信任,又要保持一定距离,避免来访者产生某种形式的抗拒。

    1. 自由联想

    自由联想是精神分析治疗的基本方法,是在了解来访者基本情况以后,让来访者躺在一个安静、光线适当的房间内或坐在舒适的沙发上,咨询者站在或坐在其后而不是前面,然后让来访者打消顾虑,尽情倾诉他想要说的话。咨询者不要随意打断来访者的话,对他所讲的内容不加评论,鼓励其大胆地说,必要时可进行适当的引导。

    2.疏导宣泄

    疏导宣泄是通过痛快淋漓的倾诉,将心头的郁闷和内心深处的隐私痛快地诉说出来,一吐为快,从而恢复心理平衡,防止发生身心疾病。要有效地引导患者倾诉心中的苦闷,以达到心理宣泄的目的。

    3.认知与领悟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当前心理疾病的根源在过去的经历之中,甚至可以回溯到幼年时期。过去的焦虑经验因种种原因被压抑到潜意识层面而使患者“遗忘”。通过精神分析,引起来访者的回忆、联想,将潜意识层中的病因“召回”到意识领域,使之意识到这些心灵深处的“病根”与当前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在理智上、情感上真正达到认识和领悟,这时症状便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而自然消失。当然,这种领悟是通过医生的分析、解释和治疗而实现的。

    4.暗示疗法

    心理暗示是指通过语言或动作,以含蓄的方式,对自己和他人的认识、情感、意志以及行为产生影响。受暗示者的心态改变是下意识的,其受影响的过程是不自觉的。暗示疗法在癔病治疗中经常使用,其疗效非常明显。暗示内容应当针对来访者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语言和方式,灵活机智地使用暗示性语言。

    二、行为疗法

    行为疗法是所有心理咨询方法中应用最广的一种,其中包括了许多经典的具体方法。

    1.系统脱敏法。系统脱敏法在行为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这种方法主要是诱导来访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神经症焦虑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神经症的目的。

    2.满灌疗法满灌疗法也叫暴露疗法、冲击疗法。同系统脱敏法类似之处都是鼓励来访者去接触自己敏感的对象,在接触中实现脱敏;不同之处是开始就让来访者进入自己最恐惧或焦虑的情境之中,给他一个强烈的冲击,同时不允许其采取堵耳、闭眼、哭喊等逃避行为。

    3.厌恶疗法。厌恶疗法是将某些不愉快的刺激通过直接作用或间接想象,与来访者需改变的行为症状联系起来,使其最终因感到厌恶而放弃这种行为。

    4.放松疗法。放松训练的基本原理是,放松状态下大脑皮层的唤醒水平下降,兴奋性降低,全身肌肉放松,紧张情绪得到缓解,以增进身心健康。放松训练的基本步骤是:(1)选择一个安静整洁、光线柔和的房间,让来访者舒服地躺在沙发上,闭上眼睛;(2)体验紧张、放松的感觉,然后逐步进行主要肌肉的紧张和放松练习。每一部分肌肉群的训练过程为集中注意一肌肉紧张一保持紧张一解除紧张一肌肉松弛。

    三、人本主义疗法

    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疗法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患者中心治疗,一般用于有心理冲突或心理疾病的来访者;二是通过交朋友小组进行小团体治疗,主要解决交往障碍和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心理问题。

    四、认知疗法

    认知疗法是根据人认知过程会影响其情绪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来访者的不良认知,从而减轻或消除其情绪问题和非适应性行为。认知疗法的主要着眼点是来访者的认知问题,企图通过改变来访者对自己、对他人或对事物的看法与态度来改变所表现的心理问题。它不仅重视异常行为的改变,还重视来访者认知和态度的改变,促使其人格产生深刻的变化。

    4.小学生心理测试

    小学生心理测试题 测试说明: 对以下40道题,如果感到“常常是”,划√号;“偶尔”是,划△号;“完全没有”,划*号。

    测试题: 1。平时不知为什么总觉得心慌意乱,坐立不安。

    2。上床后,怎么也睡不着,即使睡着也容易惊醒。

    3。经常做恶梦,惊恐不安,早晨醒来就感到倦怠无力、焦虑烦躁。

    4。经常早醒1-2小时 ,醒后很难再入睡。

    5。学习的压力常使自己感到非常烦躁,讨厌学习。

    6。读书看报甚至在课堂上也不能专心一致,往往自己也搞不清在想什么。

    7。遇到不称心的事情便较长时间地沉默少言。

    8。感到很多事情不称心,无端发火。

    9。哪怕是一件小事情,也总是很放不开,整日思索。

    10。感到现实生活中没有什么事情能引起自己的乐趣,郁郁寡欢。

    11。老师讲概念,常常听不懂,有时懂得快忘得也快。

    12。遇到问题常常举棋不定,迟疑再三。

    13。经常与人争吵发火,过后又后悔不已。

    14。经常追悔自己做过的事,有负疚感。

    15。一遇到考试,即使有准备也紧张焦虑。

    16。一遇挫折,便心灰意冷,丧失信心。

    17。非常害怕失败,行动前总是提心吊胆,畏首畏尾。

    18。感情脆弱,稍不顺心,就暗自流泪。

    19。自己瞧不起自己,觉得别人总在嘲笑自己。

    20。喜欢跟自己年幼或能力不如自己的人一起玩或比赛。

    21。感到没有人理解自己,烦闷时别人很难使自己高兴。

    22。发现别人在窃窃私语,便怀疑是在背后议论自己。

    23。对别人取得的成绩和荣誉常常表示怀疑,甚至嫉妒。

    24。缺乏安全感,总觉得别人要加害自己。

    25。参加春游等集体活动时,总有孤独感。

    26。害怕见陌生人,人多时说话就脸红。

    27。在黑夜行走或独自在家有恐惧感。

    28。一旦离开父母,心里就不踏实。

    29。经常怀疑自己接触的东西不干净,反复洗手或换衣服,对清洁极端注意。

    30。 担心是否锁门和可能着火,反复检查,经常躺在床上又起来确认,或刚一出门又返回检查。

    31。站在经常有人自杀的场所、悬崖边、大厦顶、阳台上,有摇摇晃晃要跳下去的感觉。

    32。对他人的疾病非常敏感,经常打听,深怕自己也身患相同的病。

    33。对特定的事物、交通工具(电车、公共汽车等)、尖状物及白色墙壁等稍微奇怪的东西有恐怖倾向。

    34。经常怀疑自己发育不良。

    35。一旦与异性交往就脸红心慌或想入非非。

    36。对某个异性伙伴的每一个细微行为都很注意。

    37。怀疑自己患了癌症等严重不治之症,反复看医书或去医院检查。

    38。经常无端头痛,并依赖止痛或镇静药。

    39。 经常有离家出走或脱离集体的想法。

    40。感到内心痛苦无法解脱,只能自伤或自杀。

    测评方法: √得2分,△得1分,*得0分。 评价参考: 1)0-8分。

    心理非常健康,请你放心。 2)9-16分。

    大致还属于健康的范围,但应有所注意,也可以找老师或同学聊聊。 3)17-30分。

    你在心理方面有了一些障碍,应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调适,或找心理辅导老师帮助你。 4)31-40分。

    是黄牌警告,有可能患了某些心理疾病,应找专门的心理医生进行检查治疗。 5)41分以上。

    有较严重的心理障碍,应及时找专门的心理医生治疗 希望能帮助你。

    5.学生心理档案怎么填啊

    学生心理挡案系统应该包含的四大模块 A. 心理健康测评模块:用于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心理健康测试,并针对测试结果提出专家指导意见。

    B. 心理档案管理模块:学校人数非常多,测试完毕后对每个学生的心理档案人性化管理尤为重要。 C. 学籍档案管理模块: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综合考虑影响学生情绪变化的因素。

    如:考试成绩、自我鉴定情况、老师的评语、家庭因素等。该模块同时解决了学生学籍电子信息化,极大的方便了学校管理。

    D. 危机预警模块:对测试出现心理危机的学生,系统自动将该学生纳入危机预警系统,提醒老师重点关注该学生的心理问题,并可以让学生家长也参与进来共同关注。根据一些测试的结果来填写就可以了。

    6.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介绍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是惟一中央级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项媒体。其坚持学术性与普及性相结合的原则,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指导和帮助,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学习、交流和研究、探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园地。自2001年7月创刊以来,在全国各地教育行政、科研部门及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支持下,杂志社全体工作人员以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谦虚谨慎、主动学习的工作态度,使杂志编辑水平日益提高,受到广泛的普遍的欢迎;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逐步成长为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信息中心。2012年以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全体同仁正在为争取获得“全国优秀刊物”称号而加倍努力工作着。

    小学心理咨询使用情况说明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