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孙策评语

    1.孙策的人物评价

    正史中是一位有勇有谋的闯将,明果独断,勇盖天下。

    三国演义里是一位宅心仁厚又武艺高强的君主。军纪严明是治军有道,说明的是军队纪律好,孙策不让士兵劫掠百姓的粮食,士兵就秋毫无犯,说的是军队如臂指使。

    阔达听受,自己的朋友(或者潜在的朋友)说的话,他听得进去。1.1看人非常准,敢用人、会用人,这是非常优秀的领导才能。

    (这里添加一个八卦,当时往朝廷安插人时,孙策是想送虞翻而不是张纮,张纮他还想留在身边用,所以他看出虞翻不愿意去还是去劝了一下,说你口才好啊能噎人,结果虞翻就不负所望的噎他说“我是将军你家的宝贝啊,你怎么能拿我送人呢,人家不还怎么办”!!!笑死) P.S.孙权相当一部分班底都是孙策留的,没有孙策就没有周瑜,没周瑜当然也没鲁肃了,吕蒙十五六岁就已经死了,十二虎将也要少掉一半,主战派都没了赤壁还打不打了?更甚之如果没有孙策提前把张纮派到朝中,官渡完事江东很有可能就被曹操平了,对我就是在针对上面某位说孙家能据有江东和孙策本人关系不是很大的答主。1.2 很懂人情世故,见人下菜碟。

    对少年穷的张纮哭年少无依,跟一诺千金的太史慈讲信义,与世家出身的周瑜分纳亲姊妹,对有威胁但不是主要矛盾的曹操主动送珍宝示好,还有他对刘勋调虎离山时又送东西又吹又许诺好处的,除了刘晔全被他骗住了。1.3 得人心。

    配合领导才能孙策还有很高的人格魅力,美姿颜,好笑语,能认出自己手下所有的员工,搁到现在这样的老板凝聚力也是非常高的,不发工资都有人愿意跟着干,同样,人们也愿意不问缘由的跟从孙策,替他卖命。孙权后来是不喜欢人提大哥的,但是几十年后,孙晧还得打着“有桓王之风”的旗号才能在国中一片混乱的情况下当上皇帝,晋灭吴时孙策已经死了足足八十年,还有人哭着说这是当年讨逆将军打下的基业。

    2.军事才能,陈寿评价“猛锐冠世,志陵中夏”,这是包括了军事能力和战略眼光的评价(其实当时难得的是战略眼光,你看刘表……),现在经常有人黑孙策的对手水平都不行才让他打下江东。然而想袁术当初跟刘繇也是拉锯了好几年,一直占不到便宜才愿意放孙策出去的啊,谁知道孙策水平太高把州刺史刘繇直接吓跑了……而众多郡县太守当地豪强纷纷反击了啊,哪个不是带着几千上万的人,一个水平不行个个水平都不行?孙策手里也不过万把人啊,大部分还都是新归附的。

    3.孝顺顾家。嗯,应该算优点吧……他在的时候十室九空的乱世之中他家从未被战火波及,自己生死未卜也先要拜托信得过的人替自己照顾好家里,重臣好友都要请去拜见母亲,母亲的劝谏他也能够接受,从父亲离家出征到他死,家中幼弟幼妹没有夭折的也没有离散的,再看他死后几年间妈妈弟弟就都死差不多了……惨。

    【汉末三国】 袁术:“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 曹操:“猘儿,谓难与争锋。” 王朗:“策勇冠一世,有隽才大志。

    谋而有成,所规不细,终为天下大贼,非徒狗盗而已。” 刘晔:“孙策多谋而善用兵。”

    张紘:“策才略绝异,平定三郡,风行草偃。” 虞翻:“讨逆将军智略超世,用兵如神。”

    许贡:“孙策骁雄,与项籍相似。” 张纮:“今君绍先侯之轨,有骁武之名。”

    郭嘉:“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

    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 【两晋南北朝】 陈寿:①为人美姿颜,好笑语,性阔达听受,善于用人。

    是以士民见者,莫不尽心,乐为致死。②策英气杰济,猛锐冠世,览奇取异,志陵中夏。

    然皆轻佻果躁,陨身致败。割据江东,策之基兆也,而权尊崇未至,子止侯爵,於义俭矣。

    《吴录》:孙将军为人,恶胜己者,若每问,当言不知,乃合意耳。如皆辨义,此必危殆。

    傅玄:孙策为人明果独断,勇盖天下,以父坚战死,少而合其兵将以报雠,转斗千里,尽有江南之地,诛其名豪,威行邻国。陆机《辨亡论》:武烈既没,长沙桓王逸才命世。

    弱冠秀发,招揽遗老,与之述业。神兵东驱,奋寡犯众,攻无坚城之将,战无交锋之虏。

    诛叛柔服而江外厎定,饬法修师而威德翕赫,宾礼名贤而张昭为之雄,交御豪俊而周瑜为之杰。彼二君子,皆弘敏而多奇,雅达而聪哲,故同方者以类附,等契者以气集,而江东盖多士矣。

    将北伐诸华,诛锄干纪,旋皇舆于夷庚,反帝座于紫闼,挟天子以令诸侯,清天步而归旧物。戎车既次,群凶侧目,大业未就,中世而陨。

    华谭:吴武烈父子皆以英杰之才,继承大业。今以陈敏凶狡,七弟顽冗,欲蹑桓王之高踪,蹈大皇之绝轨,远度诸贤,犹当未许也。

    程琅:帝王亦一夫之敌耳,孙策之祸可不虑乎!孙盛:孙氏兄弟皆明略绝群。创基立事,策之由也,自临终之日,顾命委权。

    夫意气之间,犹有刎颈,况天伦之笃爱,豪达之英鉴,岂吝名号於既往,违本情之至实哉?抑将远思虚盈之数,而慎其名器者乎?夫正本定名,为国之大防;杜绝疑贰,消衅之良谟。是故鲁隐矜义,终致羽父之祸;宋宣怀仁,卒有殇公之哀。

    皆心存小善,而不达经纶之图;求誉当年,而不思贻厥之谋。可谓轻千乘之国,蹈道则未也。

    孙氏因扰攘之际,得奋其纵横之志,业非积德之基,邦无磐石。

    2.如何评价孙策

    孙策这个人,有位陈迩冬先生对他有过这么一个评价,说他是一个孝子,是一个佳偶,是一个长兄,就是说他是个好儿子,是个好老公,是个好哥哥,为什么呢?我们知道孙策是喜欢为了面子杀人的,当时也是为了面子的原因他要杀一个叫魏腾的,这个时候他妈妈知道了,他妈妈就走到一口井的旁边说:儿子,你这样乱杀人,总有一天我们家要灭门的,与其老妈眼睁睁地看着你这么乱杀人,不如我现在就跳进去,你只要杀魏腾我就跳进去。

    孙策说:妈啊,你不要跳,我把魏腾放了好不好。所以这个可以算做是个孝子。

    孙策和周瑜二十四岁的时候,娶了当时的美女大乔、小乔为妻,而且孙策跟周瑜说了这样一句话,说大乔姑娘和小乔姑娘虽然身逢乱世,颠沛流离,但是有我们两个人来做老公那还是蛮幸福的嘛!所以陈先生说这个要算佳偶。 孙策的父亲孙坚去世的时候,他自己十八岁,他的弟弟孙权十一岁,他下面还有两个弟弟。

    孙策把他的老母幼、弟托付给朋友,带上二弟十一岁的孙权继承了父亲的事业,叫做擦干了血迹,掩埋了尸体,又上战场。而且一直把孙权带在身边,耳濡目染,使孙权在政治上、军事上成长得非常快,又给孙权留下了一片好基业,这个应该算是个好哥哥。

    但是陈先生说,他那么年轻,孙策二十六岁去世,让他的老母亲白发人送黑发人,这个不能算是好儿子,让乔大姑娘年纪轻轻就守寡,这个不能算做是好老公,算来算去只好算他个好哥哥。 其实我说呢,他还应算是个好领导,他应该说是江东集团的好领导。

    因为江东集团的基业是他奠定的,江东六郡是他平定的,所以陈寿在为他作传的时候说了这样的话:“割据江东,策之基兆也”,是他打下的江山,他在七、八年之间做了别人一辈子才能完成的事情,确确实实是一个英雄。他作为江东集团的好领导的第二点,是他寻找了一个好的接班人。

    当时孙策知道自己也命在旦夕,他要给自己找个接班人把他这个基业传下去,当时张昭这些人都认为他会选老三,老三叫孙翊,为什么呢?老三像他,老三简直就是一个小孙策,史书上的说法是“骁悍果烈,有兄策风”,就是有孙策的遗风。而按照中国传统的政治规矩是接班人总是希望像自己,我们去看皇帝的这些遗诏,它往往都说皇什么什么子某某,深肖朕躬,这个肖什么意思?就是像的意思,不是孝顺的孝,就是他很像我,很像朕,所以传给他。

    那么按照这个惯例,大家想肯定也挑一个像他的,但是没想到孙策挑选的是孙权,而孙权和他哥哥孙策是很不像的。 但是事实证明孙策的这个选择是正确的,我们来看两个事实。

    第一个,在魏、蜀、吴三国三巨头当中,孙权的寿命是最长的,孙权71岁,曹操66岁,刘备58岁。第二点,在魏、蜀、吴这三个政权当中,吴的寿命又是最长的,多少年呢?五十一年;魏国存在多少年呢?四十六年;蜀国存在多少年呢?四十二年。

    也就是在魏、蜀、吴这三家当中,东吴政权是最稳固的,原因之一就是孙策选择了一个好的接班人。 据说当天晚上孙策找来了张昭等人,说了这样的话,他说:“中国方乱,夫以吴、越之众,三江之固,足以观成败,公等善相吾弟。”

    这里说的中国就是指的中原,说中原地方正是一片大乱,我们这个地方是可以相对安定一点来天下的成败的,请大家好好地辅佐我的弟弟。然后把孙权叫来,把自己的印绶交给孙权,说:“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

    就是率领一支部队去打天下,弟弟你不如哥哥我;团结自己的部下,巩固已有的胜利成果,哥哥我不如弟弟你。那么这段话的意思就很清楚,孙策不但为自己选择了一个接班人,而且留下了一个治理江东地区的既定方针,那就是保江东、观成败。

    也就是说孙策非常清楚自己的历史使命是打江山,而以他江东集团的力量,能打下的江山也就是这么大了,下一步要调整政策,变进攻为保守,所以必须找一个老臣谋国,不急不躁,举贤任能,使所有的人才都能够各尽其心、各尽其力的这样一个人,事实又证明孙策的这个决定是正确的。

    3.如何评价孙策

    郭嘉评价孙策这个人“轻而无备”,必死于意外

    * 孙策人称小霸王,作战非常骁勇,但是他并不是像《三国演义》中所描述的性急少谋。易中天先生认为,历史上的孙策是一位不怕功高盖主而且非常自信的英雄,像周瑜、张昭等江东重臣都是他聚拢来的,这为江东基业的发展奠定了一个很好的人脉基础。除此以外,孙策还有什么优点,又有什么缺点呢?

    孙策的优点除了自信以外,还有讲政治,有两件事情可以说明孙策讲政治。第一个就是袁术称帝的时候,孙策和袁术翻脸。我们知道孙坚原来是袁术的部下,所以孙策继承了父亲以后,他也归了袁术,应该说袁术对他还算可以,也仅仅是可以而已,也不是多好,总归算是袁术的旧部。但是袁术公然称帝,孙策马上就跟他袁伯伯断绝关系。当然这里面也有个人恩怨,因为袁术这个人说话不算话,多次对孙策封官许愿,到了事后他又不兑现,孙策有怨气。另外孙策反对袁术称帝也未必是他多么忠于大汉王朝,这个我们也要说清楚。但是孙策能够不稀里糊涂地跟着袁术跑,这个说明他有政治头脑,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就是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以后,孙策也打了同样的主意,就是曹操和袁绍在官渡作战的时候,孙策曾经准备袭击许都,迎奉天子。

    不过孙策虽然是一个英雄,也有毛病,什么毛病呢?两个毛病,一个是喜欢杀人,二是死要面子。这两条倒是挺像项羽的。据说当时江东有一个隐士叫高岱,这个人是一个满腹经纶、学富五车的人,而孙策想他讨论一下《左传》,就把他请出来了。这个时候不知道怎么就冒出一个小人来,这个小人就去跟孙策说:高岱这个人很傲慢,他认为将军您就是一个武夫,不是文化人,没学问,根本就不屑于和您讨论什么学术问题,你看吧,他来了以后您问他什么他肯定说不知道。然后这个家伙又跑去跟高岱说:你要注意了,孙策这个人死要面子,他最讨厌人家跟他讨论问题的时候压倒他,比他说得好,所以你见到他你就说不知道。够坏的,孙策把高岱请来以后,来讨论学术问题,果然高岱就说不知道,再问,不知道,又再问个问题,我不知道,孙策勃然大怒,你果然瞧不起我,不屑于和我讨论问题,关起来!这一关起来不得了啊,几乎所有的那些文化人、那些名人、那些士大夫都出来求情,孙策走到楼上往下一看,黑压压的一片,把巷子里面堵满了,都是人,孙策想,这个高岱“粉丝”这么多啊,这还得了,杀,就把高岱杀了,为了他的一个面子,杀了一个不该杀的人。

    实际上孙策最后死就死在这个地方,我前面不是讲了吴郡太守许贡上书朝廷,说他是小项羽嘛,许贡同时后面还有话,说像这样的人必须控制,因此建议朝廷把孙策召到京城去监控起来,不要让他在外面为非作歹。孙策得到这个消息以后把许贡杀了,这个许贡被杀以后,他的门客就要为他们的主人报仇,有一次孙策出去打猎的时候,这些刺客就刺杀了孙策。那么这个事情据一些其他的史料记载,说当时也就是把孙策的脸划破了,并没有伤到要害,然后医生来看过以后就跟孙策说,我给你帖点膏药,静养百日,即可痊愈,无生命之虞。但是我们前面讲过孙策是孙帅哥呀,美姿颜,爱漂亮啊,他要去照镜子,一照镜子,脸上贴的,想想我们古代的那些膏药贴上去是不会好看的,他说我怎么变成这副样子了,结果说了这么一句话:“面如此,尚可复建功立事乎?”就是我的脸都变成这个样子了,我还能建功立业?大吼一声,创口破裂,流血不止,当夜死亡。这叫什么?死要面子。哎呀,所以有时候帅哥也是麻烦啊。

    4.孙策的简介和评价5600字

    孙策(175-200),字伯符,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汉族。

    孙坚之子,孙权长兄。东汉末年割据江东豪强,汉末群雄之一。

    绰号“小霸王”。孙权称帝后,追谥他为长沙桓王。

    《三国志》‧吴书‧孙策传:孙策为人,美姿颜,好笑语,性阔达听受,善于用人。是以士民见者,莫不尽心,乐为致死。

    从某种程度上说,孙策能够占据江东,跟他礼贤下士,善于用人大有关系。通过几件事,可以看出孙策的这一特点。

    袁术:袁术见孙策少年英雄,叹息道:“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 一是重用旧臣,任人不疑。 孙策微时,只有吕范、孙河二人经常跟从,危难不避。

    孙策待吕范如亲戚一样,往往带他一起升堂见母,饮宴欢叙。孙策入据曲阿,增兵到两万多人,把吕范部下的兵士也增到两千多,有一天,吕范一面陪孙策下棋,一面对他说:“您的事业越来越大,士兵也越来越多,而各种纲纪尚不完备。

    我愿暂为都督,帮助将军做好这些事情。” 孙策说:“您是著名士大夫,手下拥有不少兵将,且在疆场上已立大功,哪能委屈您管这些军中琐细事务呢?” 吕范说:“我舍弃乡土,跟您到处奔波,并非求取妻子儿女荣华富贵,我是想经时济世,做出一番大事业来。

    你我二人,譬犹同舟涉海,如一事不妥,双方都受损失。我这也是替自己考虑,不光是为您着想。”

    孙策听了,只是笑,不说话。 吕范当即告别出来,脱掉外衣,换上骑兵将领的衣服,于提马鞭来到孙策阁门,自称兼任都督之职。

    孙策就给他兵符,让他执掌军中诸务。吕范加意留心,整顿纲纪。

    军中肃睦,威禁人行。 孙策任命张纮为正议校尉,张昭为长史,他们二人,一人居守,一人从征,出谋划策,言听计从。

    孙策以师友之礼对待张昭。文武之事,都由张昭主理。

    张昭常收到北方士大夫的书信,信中,把所有的功劳都归于他,对他大加赞美。张昭感到进退两难。

    孙策知道后,却非常高兴。他说:“从前管仲治理齐国,人们开口‘仲父’,闭口‘仲父’,而齐桓公成了霸主的第一位。

    现在张昭贤能,人们开口、闭口,褒扬夸奖,而我能重用他,这功名还不是归我吗?” 二是不计前嫌,重用祖郎、太史慈等降将。 孙策当年到曲阿募兵,好不容易才招到数百人。

    但被泾县大帅祖郎袭击,人马散尽,本人也险些丢了性命。后来,孙策占据江东,袁术派人送给祖郎印绶,让他联络山越,对付孙策。

    孙策率兵亲往征讨,在陵阳县擒获祖郎。祖郎惶惧,孙策安慰他说:“当年你袭击我,刀都砍在我的马鞍上了。

    如今我创军立事,抛弃旧怨,对天下人都一样,不但你一人。你不要害怕。”

    祖郎叩头称谢。孙策任命他为部下贼曹。

    太史慈当年曾在神亭与孙策搏战。后来,也被孙策擒获。

    孙策解其束缚,拉着他的手问:“宁识神亭时邪?若卿尔时得我云何?”太史慈坦言:“末可量也。”孙策大笑:“今日之事,当与卿共之”(《三国志·吴书·太史慈传》)。

    说完,立即任命他为门下曹。回军时,孙策命祖郎、太史慈为前导,军中引以为荣。

    后来,孙策还曾派遣太史慈去安抚刘繇部下,对太史慈深信不疑。事俱在太史慈传中。

    三是抚视孤寡,不欺弱者。 孙策攻克皖城,袁术妻儿老小寄住在此,均被俘获。

    孙策对他们体恤抚慰,下令不得侵扰。后来收复豫章,又收拾安排刘繇的丧事,且很好地看顾他的家属。

    天下士大夫因此对孙策大加称誉。 孙策这样做,当然是出于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的需要,而且以不影响他的功业为前提。

    有两件事,可以说明。 一次,会稽郡属员魏腾违背了孙策的意旨,孙策执意要杀掉他。

    众人一再劝阻,孙策只是不听。这时,吴太夫人站在井边对他说:“你刚刚立足江南,诸事尚在草创,尚未稳固。

    应该优待、礼遇贤能之人,舍弃他们的过错,表彰他们的功劳。魏腾循例尽职,你却要杀他,这样一来,明天大家都会背叛你。

    我不忍心见你自罹祸难,还是先投井自杀了省心。”孙策大惊、顿悟,马上放了魏腾。

    有位叫高岱的名士,隐居在余姚地方。孙策让陆昭去请他,自己虚心等待。

    听说高岱精通《左传》,孙策也预先玩读,想跟高岱讲论一番。 有人乘机离间二人。

    先对孙策说:“高岱认为您英武有余,文采不足,您跟他讲《左传》,他如果回答说不懂,便是他瞧不起您了!”孙策暗记在心。 那人又对高岱说:“孙策为人,最不喜别人超过自己。

    他如果问你《左传》的事,你就说不知道,这才合他的意。如果跟他讲论辩难,可就危险了!”高岱信以为真。

    孙策和高岱见了面。孙策果然说起《左传》,高岱连连回答不知道,不懂得。

    孙策发怒,以为高岱依恃才能,轻慢自己,把他关了起来。 听说高岱被囚禁,他的朋友和当时好多人都在露天静坐,请求孙策释放他。

    孙策本无杀高岱之意,但登上高楼,看见几里地远近,坐满了请愿之人。孙策讨厌高岱能得众人之心,下令杀了他。

    尽管发生了这样的事,但我们仍认为,礼贤下士,敬重人才是孙策一生待人接物的主流。而这也确实在客观上使江东人才济济,为孙权建立吴国奠定了基础。

    广陵太守陈登驻在射阳。孙策西征黄祖,陈登暗中派遣间谍,拿着印绶给严白虎的余党,想联合起来一起对付孙策。

    孙策回师,攻打陈登,军队。

    5.请问历史上应该怎么评价孙权

    勇挚刚毅,孤微发迹,导温戮卓,山陵杜塞,有忠壮之烈;然皆轻佻果躁,陨身致败.陈寿:策英气杰济,猛锐冠世,策为人,美资颜,好笑语,性阔达听受,善於用人,是以士民见者,莫不尽心,乐为致死.——《三国志•吴书•孙策传》 《江表传》:孙策骁雄,与项籍相似.傅子曰:「孙策为人明果独断,勇盖天下,以父坚战死,少而合其兵将以报雠,转斗千里,尽有江南之地,诛其名豪,威行邻国.」 王朗曰:「策勇冠一世,有隽才大志.张子布……周公瑾…….谋而有成,所规不细,终为天下大贼,非徒狗盗而已.三国志集解作者卢弼曰:「孙策十七岁丧父,二十六卒,十余年间建立大业,少年英万,勇锐无前,真一时豪杰之士!对孙权的评价 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

    6.孙策的历史评价

    陈寿:①策英气杰济,猛锐冠世,览奇取异,志陵中夏。

    然皆轻佻果躁,陨身致败。且割据江东,策之基兆也,而权尊崇未至,子止侯爵,於义俭矣。

    ②策为人,美资颜,好笑语,性阔达听受,善於用人,是以士民见者,莫不尽心,乐为致死。——《三国志·吴书·孙策传》 《汉晋春秋》:策勇冠一世,有隽才大志。

    《江表传》:孙策骁雄,与项籍相似。 《吴录》:①策知其无能也,以手戟投之,立死。

    舆有勇力,虎众以其死也,甚惧。②或曰:“孙将军为人,恶胜己者,若每问,当言不知,乃合意耳。

    如皆辨义,此必危殆。” 张纮:今君绍先侯之轨,有骁武之名。

    ——《吴历》 曹操:猘儿,谓难与争锋。——《吴历》 袁术:使有子如孙郎,夫复何恨!——《三国志·魏书·袁术传》 王朗:①策勇冠一世,有隽才大志。

    张子布……周公瑾……。谋而有成,所规不细,终为天下大贼,非徒狗盗而已。

    ——《三国志·魏书·王朗传》 郭嘉: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

    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三国志·魏书·郭嘉传》 许贡:孙策骁雄,与项籍相似。

    ——《江表传》 虞翻:讨逆将军智略超世,用兵如神。——《三国志·吴书·虞翻传》 晋·傅玄:孙策为人明果独断,勇盖天下,以父坚战死,少而合其兵将以报雠,转斗千里,尽有江南之地,诛其名豪,威行邻国。

    ——《傅子》 晋·杨亮:襄神明器宇,孙策之俦,而雄武过之。——《资治通鉴》 晋·殷仲文:看此山川形势,当复出一孙伯符!——《世说新语·黜免》 梁·庾信:孙策以天下为三分,众才一旅;项籍用江东之子弟,人惟八千。

    ——《哀江南赋序》 清·赵翼:人才莫盛于三国,惟三国之主,各能用人,……孙氏兄弟以意气相投。——《二十史札记》 清·何义门:伯符以勇锐摧破刘繇王朗,然能系属士民,修其政理,遂创霸业。

    卢弼:孙策十七岁丧父,二十六卒,十余年间建立大业,少年英万,勇锐无前,真一时豪杰之士!——《三国志集解》 蒋祖勋:孙策在孙吴政权的建立过程之中,是有着不可替代,最特殊的地位和起着最重要的作用的一个人物。——《论孙策在孙吴政权建立中之地位与作用》 黎东方:在三国时代的各方英雄之中,孙策可说是最配得上成为英雄的一位,虽则曹操向刘备说过,“天卞英雄,惟使君与操耳”,他得英雄标准,很与我的英雄标准不同,依照我的标准,孙策比起曹、刘二人更够英雄。

    ——《细说三国》 尹韵公:孙策的历史功绩在于,他为孙氏政权创基立事,粗定河山。孙策之所以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成功地平定江南,为他人瞠目,其主要原因在于:从他们自身来讲,孙氏集团是一个战斗力强、团结一致的武装集团。

    自孙坚死后,他们屈于袁术门下,郁郁不得志。当孙策决定率领他们重返故土,打他们自己的天下时,天下踊跃百倍,且孙坚旧部大部分人都是江东子弟,他们都意识到,这不仅是为孙氏家族的利益,而且也是为他们整个集团的利益而战,所以这个武装的扩张性十分强烈,征服欲十分狂热。

    每一次战斗,每一场战役,都是“吏士奋激”,“各竞用命”,“以齐战势”,加上孙策本人是用兵行家,打仗里手。——《孙权传》 张作耀:正因孙策善于罗致人才,所以乐为其用的人很多,不几年,便为孙权留下了文如张昭、张纮,武如周瑜、程普等一批颇有谋略的领导人物。

    ——《刘备传》 易中天:孙策是个少年英雄,当时吴这个地方的人把孙策和他同年的周瑜呼为孙郎、周郎,就是孙帅哥、周帅哥,而吴郡的太守叫做许贡的,上书朝廷,说孙策这个人非常骁勇,就象当年的项羽,因此孙策得到了一个外号,叫做小霸王,小霸王什么意思呢?小项羽。但是在我看来,孙策这个人比项羽可爱,我读史书老实说,没怎么发现项羽太多可爱的地方,项羽后来受到人们的同情、喜欢,我觉得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都不喜欢刘邦,刘邦这个人太流氓了,所以同情被刘邦打败的项羽,而在我看来孙策比项羽可爱,孙策人长得非常漂亮,也喜欢漂亮,史书上的说法叫做美姿颜。

    他第二个特点叫做性格好,好笑语,喜欢说笑话,性阔达就是很大度,所以史书上说啊,士民见者,莫不尽心,乐为致死,就是一些士人也好,老百姓也好,见到孙策都非常喜欢他,愿意为他去死,可见其人格魁力。——《易中天品三国·江东基业》 自我评价(谓孙权曰):若举江东之众,决机与两阵之间,卿不如我;举贤任能,使各尽力以保江东,我不如卿。

    孙策评语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