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线描帆船评语

    1.哥德堡号的帆船评价

    哥德堡号(瑞典语:ostindiefararen götheborg‎)是一艘大型仿古木船,其名字来源于260年前的同名船只。1745年9月12日,当哥德堡号完成第三次往亚洲的航程、即将抵达他的母港——哥德堡港——的时候,突然触礁沉没,所有船员都生还,但船和上面的一切货物全部沉在大海深处了。1995年开始新哥德堡号的重建,2003年6月6日下水,2005年10月2日出发,并沿着先人的足迹,在2006年7月18日抵达广州。

    打捞沉船

    尽管哥德堡号已经沉睡在大海中200多年了,但瑞典人几乎从没放弃对她的“宝藏”的打捞。1906年至1907年,两位海洋探险家詹姆斯·凯勒和卡尔·里昂对老哥德堡号进行打捞,成功把3000件完好无损的中国瓷器带出海面。而在1984年的一次民间考古活动中,瑞典人终于发现沉睡海底两个半世纪的哥德堡号残骸。[1] 自此,哥德堡号考古发掘工作全面展开

    重建新船

    1995年,在一片空荡荡的码头上,重建哥德堡号的工程悄然开始。由于原始的设计图早已不复存在,今天的哥德堡号全市凭借古城船的残骸和部分文字记载,再加上瑞典造船、航海历史的研究成果,以及其他相似的古帆船资料而设计的。[2]参加哥德堡号建造工作的人大约有100至150人,其中约有80人是不领取任何报酬的自愿者。为了模仿当年老哥德堡号的制作工序,全船都是手工制造的。

    新船数据

    * 长度:40.9米

    * 包含船首斜桅的总长:58.5米

    * 龙骨:11米

    * 主帆面积:1900平方米

    * 船尾长度:5.25米

    * 船首长度:4.75米

    * 压舱物:400吨

    * 排水量:1150吨

    * 发动机:两台沃尔沃2x22千瓦时的发动机联合输出1100匹马力(820千瓦)

    * 平均速度:5~6节(9至11千米/小时),当发动机输出最高功率时速度可达8节(15千米/小时)

    * 船员:80人,其中30人从瑞典东亚贸易公司正式雇用的,其余50人为志愿者:志愿者大部分为从瑞典全社会征召的志愿者,每段航程更换一批;另外还有2~4人是即将到达国家的志愿者。

    * 食物存量:足够80人食用60日

    * 导航与通信设备:gps、雷达、satcom b

    * 礼炮:14门

    哥德堡号原定2005年10月1日起航,但可惜当天大雨倾盆,于是延期一天。2005年10月2日13时30分,哥德堡号离开家乡,沿着当年老哥德堡号的路径,前往神秘的东方,到达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终点——广州。

    * 出发

    1. 瑞典哥德堡~西班牙加迪斯 2400海里

    2. 西班牙加迪斯~巴西累西腓 3100海里

    3. 巴西累西腓~南非开普敦 4200海里

    4. 南非开普敦~澳大利亚弗里曼特尔(途经南非伊丽莎白港) 4900海里

    5. 澳大利亚弗里曼特尔~印尼雅加达 1800海里

    6. 印尼雅加达~中国广州 2000海里

    7. 中国广州~中国上海 900海里

    * 回程

    1. 中国上海~中国香港 800海里

    2. 中国香港~新加坡 1800海里

    3. 新加坡~毛里求斯 2900海里

    4. 毛里求斯~南非开普敦(途经伊丽莎白港) 2400海里

    5. 南非开普敦~阿森松岛 2500海里

    6. 阿森松岛~亚述尔群岛 4700海里

    7. 亚述尔群岛~英国伦敦~瑞典哥德堡 2600海里

    2.哥德堡号的帆船评价

    2007年6月9日,瑞典仿古商船“哥德堡号”回家了,回到它的出生地哥德堡市。

    在中瑞两国人民的深情注视和热切期待下,中国国家主席和瑞典国王夫妇亲自主持了返航庆祝仪式,哥德堡市随之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之中。18世纪,中国正处康乾盛世,精美的丝绸、瓷器和茶叶吸引着无数欧洲人的目光。

    那时的瑞典,深以拥有中国物件为豪,王室成员也不例外。为发展海外特别是对华贸易,瑞典政府于1731年特许成立了从事垄断贸易的瑞典东印度公司。

    从1731年到1813年,瑞典东印度公司承担了瑞典与中国的全部贸易。该公司船队曾132次远航到广州,一艘商船往来的贸易额,相当于当时瑞典全国一年的国民生产总值。

    “哥德堡I号”是公司船队中最大的一艘商船,该船于1738年建成后,次年便开始寻梦东方,两次航行带回了大量的中国货物。不幸的是,当1745年9月“哥德堡I号”第三次从中国返航时,在离哥德堡港岸边仅900米处触礁沉没。

    当时船员全部获救,近三分之一的货物被抢救出来。即便这样,剩余的货物被拍卖后,仍让公司股东获得50%的利润。

    后来,东印度公司又建造了“哥德堡II号”商船继续从事对华贸易。商船在数十年间为瑞典的发展提供着巨大的资金支持,很大程度上带动了该国工业化的起步。

    “哥德堡号”寻梦东方的历程,为瑞典国家的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哥德堡I号”在海底沉睡了200多年后,一位航海者在1984年意外发现了沉船位置,一场大规模的打捞开始了,大量的中国瓷器、茶叶、香料和丝绸浮出水面。

    由于包装良好,时隔两百多年的中国茶叶仍散发着清香,保存下来的瓷器珍品更是震动了欧洲,“哥德堡号”的盛名不胫而走。一些有眼光的瑞典企业家开始筹划修建“哥德堡号”博物馆,并计划赞助重修一艘仿古船。

    由于考古学家打捞时发现了完整的船上设备说明和船员日记等珍贵资料,这为“哥德堡号”仿古船的复原设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93年,瑞典“新东印度公司‘哥德堡号’基金会”启动,1995年6月重建工程由此开始。

    此后10年,瑞典人耗资3000多万美元,完全按18世纪的造船工艺,照原样造成了现在的这艘仿古船。2003年6月6日瑞典国庆日这一天,“哥德堡号”仿古船建成下水。

    2005年10月2日起,“哥德堡号”仿古船开始了中国之旅,起航时哥德堡市万人空巷,这次旅行被媒体称作“追逐太阳的航程”。2006年7月18日,“哥德堡号”抵达广州外港,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及王后亲临现场,将其中国之旅推向高潮。

    2007年6月9日,经过近两年航行的“哥德堡号”盛装归来时,在哥德堡港沿岸近20万的民众和千余艘私人游艇的簇拥下,“哥德堡号”满载中国人民的友谊拉响了顺利返航的号角。 瑞典建造“哥德堡号”仿古船的初衷,是为了向人们再现瑞中友好交往的历史。

    “哥德堡号”航行到今天,的确履行了自己神圣的使命。当前瑞典已成为世界上最发达、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中国则是全球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拥有广阔的市场潜力,两国友好合作的前景美好,“哥德堡号”的前程依然无限。

    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说,瑞中两国目前在各领域的合作富有成效,中国的迅速发展正给瑞典企业带来新的商机,未来两国间的联系必将更加紧密,瑞中关系将会迈上新的台阶。瑞典议长佩尔·韦斯特贝里说,瑞典用了100多年的时间从贫穷走向富裕,但中国的这个进程却远比包括瑞典在内的其他国家更为迅速,双方有许多值得交流和借鉴的地方,以便实现各自的持久发展。

    由于“哥德堡号”的牵引,中瑞两国和人民之间,比以往更希望增进了解和加强合作。“哥德堡号”远航中国带来的成果,人们在久远的未来仍将能够细心品味和深切回忆。

    2013.12.4哥德堡号:海上传奇领航海洋文化。

    3.如何正确评价一幅好的儿童线描画作品

    (左志丹) 写生比临摹困难得多。

    初学写生的儿童,虽然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但这种观察力是片面的、局部的。无论他们画得好与坏,只要能画出他们观察到得特点,作为家长和教师就应该鼓励他们大胆地去尝试。

    一些家长总要求自己的孩子画直线一定要直,画圆圈一定要圆。其实孩子弯曲歪斜的线条正是儿童绘画生动所在,是倾注他们感情的线条,是不少画家苦苦追求而不可多得的。

    由于儿童在比例方面观念差,把握整体形体的能力较弱,在写生时又毫无顾忌,不受任何框框的限制,大胆地取舍与夸张,因此所画的物体与客观对象有一定差距。他们常常把自己印象最深、最感兴趣的东西刻画得非常仔细。

    如画人时把头部画得很大,身子画得很小,或头小脚大;一根一根地画眉毛;对衣服上的花纹及缝线会不厌其烦地描绘,直到自己认为画像为止。比例的失调,无意识的夸张、变形、概括使儿童画倍增天趣。

    评价儿童线描写生作品时,应肯定儿童的天趣,同时不能忽视儿童的年龄。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画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因为儿童的年龄不同,观察力、表现力均有差异。

    五六岁儿童的线描应以线条的灵动、造型的夸张生动为美;七岁以上的儿童观察力、表现力增强,不仅要求他们的作品具备稚拙的夸张美,同时,还应让他们认真地观察对象,注意形体比例的相对准确,使他们的作品具有整体概括的写实美。

    4.如何正确评价一幅好的儿童线描画作品

    (左志丹) 写生比临摹困难得多。

    初学写生的儿童,虽然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但这种观察力是片面的、局部的。无论他们画得好与坏,只要能画出他们观察到得特点,作为家长和教师就应该鼓励他们大胆地去尝试。

    一些家长总要求自己的孩子画直线一定要直,画圆圈一定要圆。其实孩子弯曲歪斜的线条正是儿童绘画生动所在,是倾注他们感情的线条,是不少画家苦苦追求而不可多得的。

    由于儿童在比例方面观念差,把握整体形体的能力较弱,在写生时又毫无顾忌,不受任何框框的限制,大胆地取舍与夸张,因此所画的物体与客观对象有一定差距。他们常常把自己印象最深、最感兴趣的东西刻画得非常仔细。

    如画人时把头部画得很大,身子画得很小,或头小脚大;一根一根地画眉毛;对衣服上的花纹及缝线会不厌其烦地描绘,直到自己认为画像为止。比例的失调,无意识的夸张、变形、概括使儿童画倍增天趣。

    评价儿童线描写生作品时,应肯定儿童的天趣,同时不能忽视儿童的年龄。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画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因为儿童的年龄不同,观察力、表现力均有差异。

    五六岁儿童的线描应以线条的灵动、造型的夸张生动为美;七岁以上的儿童观察力、表现力增强,不仅要求他们的作品具备稚拙的夸张美,同时,还应让他们认真地观察对象,注意形体比例的相对准确,使他们的作品具有整体概括的写实美。

    5.二年级语文风娃娃听课评语

    一、童趣

    1、选材有童趣,学生爱读

    《风娃娃》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中的风娃娃,乐于助人,但分不清对错,结果好心办了坏事。这和二年级的学生非常相似,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学生爱读。

    2、语言有童趣,学生爱听

    这里的语言指的是李老师的教学用语。整堂课,李老师用富有童趣的语言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轻松、活泼的教学环境。我们不妨来看这几个例子:

    揭题时,李老师这样说: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你们瞧,它是谁呀?读题时,李老师这样说: 我们来和他打声招呼,叫叫他的名字吧。教学生字时,李老师这样说:小朋友们,风娃娃带着生字宝宝来考我们啦!这几个词语可难读了,谁能读准?像这样富有童趣的语言在李老师的课堂上比比皆是。学生听了如沐春风,非常惬意。

    3、教具有童趣,学生爱看

    本堂课李老师精心制作了课件。她让课文中的每一幅插图都“活”起来。通过课件,学生们看到了鼓足腮帮使劲吹气的风娃娃,看到了满脸皱纹、匍匐拉绳的纤夫。听到了风娃娃热心的邀请声,听到了纤夫们凄怆的号子声。李老师的手工活也不赖。瞧,那张笑脸和哭脸做得多么精致呀。学生乃至听课的教师的积极性瞬间被调动起来。李老师趁热打铁,让学生把风娃娃做的好事摆在笑脸后,把风娃娃做的坏事摆在哭脸后。教具的直观性和实效性结合得恰到好处。

    4、教法有童趣,学生爱学

    本堂课李老师采用了创设情境法和直观演示法两种教法。让学生在说、练、演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中,学会生字,读好课文。其中,李老师还使用了很多激励性的手段鼓励学生。比如:星星奖励,全班鼓掌,指名当小老师,指名上台表演等。看似不经意的举动,实则意义深远。不说别的,仅在培植自信这一方面上,就突显了巨大的作用。

    二、灵活

    1、课文教序处理灵活

    以往听过很多的公开课,笔者曾总结出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教学的最后一个板块往往是生字教学。一节课的流程好像一条抛物线,始于平静而终于平静。热闹之后最终都会回归平静。最平静的当然莫过于写字教学了。于是写字的板块被大家不约而同地放置于最后。时间有余则多写,时间不够就少写,形式上确实非常机动,灵活。但实质上,我们感觉写字太不实在。可喜的是,李老师的这堂课别出心裁。她将写字教学与课中操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写字教学自然、认真地放在教学最中间环节。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再认真范写提醒笔顺,最后认真巡视指导。真正做到了真真切切给时间,踏踏实实教生字。

    2、教师引导语灵活

    一堂精彩的课既要有充分的预设,又要有灵动的生成。李老师的这堂课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有了一点点的小意外。也正是这意外的插曲让李老师的课锦上添花!第三自然段讲的是风娃娃帮纤夫吹动帆船。李老师创设情境,点击课件,播放了纤夫的号子声。我知道李老师的目的是通过聆听让学生感受纤夫拉绳的艰辛。可是出乎大家的意料,因为音量太过响亮,学生都被震得吓着了,脸上都呈现恐惧的神色。李老师播完后,请学生站起来说说自己的感受,好几位都说太可怕了。当时,李老师也被这出乎意料的回答弄得愣住了。不过经验636f70797a6431333335336438丰富的李老师一下子就来招了。她没有纠正学生,而是这样引导:让我们好好地瞧瞧这些满脸皱纹的纤夫,你觉得他工作怎么样?这样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图片上来。看着生动的图片,学生自然而然就体会到了艰辛了。

    三、重视

    李老师非常重视学生朗读的指导。整堂课书声琅琅。有教师惟妙惟肖的范读,有学生有情有味的个别读,有全班响亮、清脆的齐读,还有小老师带读,表演读。李老师还非常重视想象说话。想象就是思维的翅膀,李老师鼓励学生展翅高飞,飞向广袤的知识海洋。此举是笔者最为赞赏的。

    6.从草船借箭中写出对鲁肃形象的评语

    《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

    《草船借箭》是三国赤壁之战里的著名桥段,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大雾天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足十万支箭,立下奇功。

    由此《草船借箭》中诸葛亮的胆识才智,受到后人的赞美,因而引生创作了许多成语趣闻,戏剧表演,推动着智慧的启迪与发展。

    但在正史《三国志》中却是孙权所为。

    对鲁肃形象的评语:忠厚老实又不失智慧,一方面想帮助周瑜铲除诸葛亮这个大患,一方面又为了联盟大局着想不想让诸葛亮死,因此文中的鲁肃一直很矛盾。

    线描帆船评语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