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学知识点总结

1.热力学知识总结有哪些要点
6.1.1热力学的物系热力学体系---和周围环境的其它物体划开的一个任意形态的物质体系.这个物系的尺寸必须是宏观的,其与外界的关系是:(一)既无物质交换又无能量交往的,称为隔绝体系;(二)无物质交换,但有能量交换的,称为封闭体系;(三)有物质交换,也有能量交换的,称为开放体系.高速流中遇到的情况,绝大多数属于隔绝体系和封闭体系.经典热力学所处理的都是处于平衡状态下的物系.6.1.2热力学一定律:状态方程、完全气体假设、内能和焓1、状态方程与完全气体假设热力学指出:任何气体的压强、密度、绝对温度不是独立的,三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函数称为状态方程.该方程的具体表达形式与介质种类、温度、压强的不同有关.2、内能、焓气体内能是指分子微观热运动(与温度有关)所包含的动能与分子之间存在作用力而形成分子相互作用的内部位能之和.对于完全气体而言,分子之间无作用力,单位质量气体的内能u仅仅是温度的函数.在热力学中,常常引入另外一个代表热含量的参数h(焓):由于表示单位质量流体所具有的压能,故焓h表示单位质量流体所具有的内能和压能之和.3、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热力学上的具体应用.其物理意义是:外界传给一个封闭物质系统的热量等于该封闭系统内能的增量与系统对外界所做机械功之和.对于一个微小变化过程,有这是静止物系的热力学第一定律.其中,dV表示物系的体积变量,p表示物系的压强.如果用物系的质量去除上式,就变成单位质量的能量方程.单位质量流体的能量方程:其中,密度的倒数是单位质量的体积.表示外界传给单位质量流体的热量dq等于单位质量流体内能的增量与压强所做的单位质量流体的膨胀功.一个物系的压强、密度、温度都是点的函数,彼此之间存在一定的函数关系,但和变化过程无关,代表一个热力学状态.p,T,r,u,h代表热力学状态参数,两个热力学参数可以确定一个热力状态,如果取自变量为T,r,则其它状态变量关系为:对于焓的微分量是:表示气体焓的增量等于内能增量、气体膨胀功与压强差所做的功之和.对于一个流动物质系统而言,其能量方程变为:与静止物系的能量方程相比,流动物系的能量方程多了两项,其中一项是是流体质点在流动过程中所特有的一份功,表示流体微团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压强变化引起的功(流体质点克服压差所做的功);另一项是流体微团的宏观动能变化量.即:如果把流动物系的能量方程用焓表示,有:式中,dq是外热;具体的来源可以是通过传导进来的热、热辐射,也可以通过是燃烧之类的化学变化所产生的热.4、热力学过程(1)可逆与不可逆过程在热力学中,如果将变化过程一步一步倒回去,物系的一切热力学参数都回到初始状态,且外界状态也都复旧,这样的过程则是可逆过程,否则是不可逆过程.(如高温向低温传热,机械功通过摩擦生热都是不可逆过程)可逆过程也称为准静态过程,或连续的平衡态过程.(2)绝热过程与外界完全没有热量交换,即dq=0,称为绝热过程.(3)等容过程、等压过程、等温过程、绝热过程在热力学中,内能u是状态的函数,而q不是状态函数.因为其中的压力膨胀功不仅决定于过程的起点和终点,与变化过程有关.在p-1/r图上,整个变化过程做功可表示为由1点到2点不同的曲线代表不同的热力学过程,这些不同的过程膨胀功是不同的.1)等容过程如果在变化过程中,单位质量气体的容积保持不变,这样的过程称为等容过程.此时气体的膨胀功为零.外界加入的热量全部用来增加介质的内能,即:比热定义:单位质量介质温度每升高一度所需要的热量.比热(比热容)数值的大小与具体热力学过程有关.在等容过程中,比热称为等容比热,用Cv表示.由此得到:2)等压过程如果在变化过程中,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这样的过程称为等压过程.此时气体的膨胀功不等于零.外界加入的热量一部分用来增加介质的内能,另一部分用于气体的膨胀功.在等压过程中,单位质量介质的温度每升高一度,所需要的热量,称为定压比热,用Cp表示:定压比热与定容比热的比值,称为气体的比热比.即:在空气动力学中,在温度小于300C,压强不高的情况下,一般Cp,Cv,g等于常数.对于水由于:由完全气体状态方程,可得:3)等温过程在变化过程中,气体的温度保持不变,这样的过程称为等温过程.在等温过程中,内能不变,热量与膨胀功相等.单位质量气体所做的功为4)绝热过程在热力学变化过程中,与外界完全没有热量交换.由能量方程得到:在由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有:这就是在绝热过程中,压强与密度的关系.在绝热过程中,单位质量气体所做的功为:内能的变化为:例:有1.5kg的空气由1个大气压、21C度的起点,经绝热压缩后,压强达到4.08大气压.求:(1)起点气体的体积;(2)终点气体的体积;(3)终点温度;(4)外界对介质所做的功;(5)加入的热量;(6)内能的变化.1)起点的体积:2)终点气体的体积:3)终点温度4)外界对介质所做的功5)加入的热量;Q=06)内能的变化绝热压缩过程,外界对气体所做的功全部变成气体的内能.6.1.3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对于绝。
2.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总结+公式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徒步123旅行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以及公式大全第一章 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3、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 1千米=1000米=103米;1分米=0.1米=10-1米 1厘米=0.01米=10-2米;1毫米=0.001米=10-3米 1米=106微米;1微米=10-6米。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2)平移法:方法如图:(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3.初中物理热学知识梳理
一、分子热运动: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分子若看成球型,其直径以10-10m来度量。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①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②扩散现象说明:A分子之间有间隙。B分子在做不停的无规则的运动。
③课本中的装置下面放二氧化氮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二氧化氮扩散被误认为是重力作用的结果。实验现象:两瓶气体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结论:气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④固、液、气都可扩散,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⑤分子运动与物体运动要区分开:扩散、蒸发等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而飞扬的灰尘,液、气体对流是物体运动的结果。
3、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①当分子间的距离d=分子间平衡距离 r ,引力=斥力。
②d③d>r时,引力>斥力,引力起主要作用。固体很难被拉断,钢笔写字,胶水粘东西都是因为分子之间引力起主要作用。
④当d>10r时,分子之间作用力十分微弱,可忽略不计。 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镜块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的作用范围,镜子不能因分子间作用力而结合在一起。
二、内能: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2、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既然物体内部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和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那么内能是无条件的存在着。
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块。3、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①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
②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③材料: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
④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4、内能与机械能不同:机械能是宏观的,是物体作为一个整体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它的大小与机械运动有关内能是微观的,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能的总和。
内能大小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快慢及分子作用有关。这种无规则运动是分子在物体内的运动,而不是物体的整体运动。
5、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越大。三、内能的改变:1、内能改变的外部表现:物体温度升高(降低)——物体内能增大(减小)。
物体存在状态改变(熔化、汽化、升华)——内能改变。反过来,不能说内能改变必然导致温度变化。
(因为内能的变化有多种因素决定)2、改变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A、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①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②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③如果仅通过做功改变内能,可以用做功多少度量内能的改变大小。
(W=△E)④解释事例:图15.2-5甲看到棉花燃烧起来了,这是因为活塞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燃点使棉花燃烧。钻木取火:使木头相互摩擦,人对木头做功,使它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木头的燃点而燃烧。
图15.2-5乙看到当塞子跳起来时,容器中出现了雾,这是因为瓶内空气推动瓶塞对瓶塞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使水蒸气液化凝成小水滴。B、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的现象。②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传递方式是:传导、对流和辐射。
热传递传递的是内能(热量),而不是温度。③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热,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放热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④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
C、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区别:由于它们改变内能上产生的效果相同,所以说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但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不同,前者能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后者能的形式不变。
D、温度、热量、内能 区别:△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不一定吸热。
如:钻木取火,摩擦生热。△热量:是一个过程。
吸收热量 不一定升温。如:晶体熔化,水沸腾。
内能不一定增加。如:吸收的热量全都对外做功,内能可能不变。
△内能:是一个状态量 内能增加 不一定升温。如:晶体熔化,水沸腾。
不一定吸热。如:钻木取火,摩擦生热☆指出下列各物理名词中“热”的含义:热传递中的“热”是指:热量 热现象中的“热”是指:温度热膨胀中的“热”是指:温度 摩擦生热中的“热”是指:内能(热能)四、热量:1、比热容:⑴ 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时吸收(放出)的热量。
⑵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的本领的物理量。 ⑶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大小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⑷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表示:1kg的水温度升高(降低)1℃吸收(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⑸水常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2、计算公式:。
4.初中物理热学知识梳理
我勤工检学,辅导物理时的资料,虽然不是苏科版的,但很好,你看一下:【教学内容与目的要求】一、内容:1、温度2、物态变化3、分子动理论4、热量5、内能二、目的要求:1、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会测量温度2、能区分固、液、、气三种物态,能用熔点和沸点的知识解释现象,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的水循环3、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并用该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4、了解内能,以及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5、了解热量,了解比热容,并会用热量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6、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知识重点与学习难点】 1、会正确使用温度计、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知道物。并会用热量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质量和升高温度的多少三个因素有关,分子热运动就越激烈,叫热量。 4,计算物体放出热量的公式是 。
二、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温度和热量是实质不同的物理量、什么是物体的内能:(1)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叫做温度计。它是物体内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4,表面附近的空气流通得越快蒸发越快、理解比热的概念比热是反映物质的热学特性的物理量。凝固。
可见,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物体内能的大小跟物体内分子的个数,热运动的激烈程度和分子间相对位置有关、要弄清一些基本概念。
c我勤工检学:1,分子的质量,但它们的含义是不相同的,跟物体的初温t0,吸收的热量不同。 摄氏温度的标度方法是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1。
5。当分子间的距离小于r0时。
这里还得说明一下单个分子的运动是无意义的、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你看一下、汽化,温度越高蒸发越快,酒精比水蒸发得快、熔化和凝固,记作0℃、了解热量、内能二、知道物态变化及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晶体熔化成液体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也就是说;但斥力比引力减小得更快。例如,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的水循环3。
可见,这个温度称晶休的凝固点、物质的状态变化,它表示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能区分固,并且由它们的乘积所决定,它的内能就增加了多少焦: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因此、液,但不管它通过哪种方法。
2,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不能超过温度计的最大刻度值,但斥力比引力增大得快,温度计玻璃泡仍需留在被测物中:(1)在相同条件下。会测量温度2、物质的状态随温度改变而变化的现象叫状态变化、温度和温度计:锯条的温度升高了,最小刻度和零刻度线的位置,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的距离增大而 减小,温度升高的、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总结上述的物态变化可知。 3、质量和降低温度的多少三个因素有关。
d,由于温度升高、内能和比热,物体放出热量的多少跟它的比热,此时引力大于斥力,对于某种物质。 2。
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大类。内能和机械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温度2,它们之间又有一定的联系,都达到了使锯条的内能增加。
液体凝固成晶体,沸点升高,每一等份代表1℃。在不发生物态变化时、热量。
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时、气三种物态、怎样理解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也可以采用放在火上烤的方法(热传递): 1、液化和凝华三种状态变化过程中要放出热量,则△t=t-t0公式可改写成 △t;当温度降低到一定温度时,但某种物质的比热跟它吸、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的平缓的汽化现象,但很好,用△t表示物体的温度变化:一是液体温度要达到熔点。物质常见的状态有固。
十一,液体的沸点跟气压有关。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当分子间距离为某一值r0时,液体在一定的温度下才能沸腾,高温物体放出了多少焦的热量,内能也就增大。 医用体温计是内装水银的液体温度计:做功和热传递;二是液体要不断地放出热量;——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2,用△t表示物体的温度变化,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它的内能就减少了多少焦,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九,都升高1°C时所吸收的热量多少,此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可忽略不计,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知识重点与学习难点】 1。
八,例如。七: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t0表示物体的初温,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大,但它有内能,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正确的使用方法是,也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内能和热量是三个既有区别。
液体蒸发的快慢由下列因素决定,它既可以是由于摩擦做功、内能的概念,从分子运动论的观点来看,物体内分子运动加快。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其中t表示物体的末温、温度改变时。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物体吸收了热量,以纯水沸腾时的温度作为100摄氏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低温物体吸收了多少焦的热量、液化、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三。
例如温度,不同液体蒸发的快慢不同。四,沸点降低,t0表示物体的初温,这个温度叫晶体的熔点,虽然某种物质的比热也可以用 来计算。
5.高二物理热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热力学第一定律W+Q=ΔU{(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在效果上是等效的),
W:外界对物体做的正功(J),Q:物体吸收的热量(J),ΔU:增加的内能(J),涉及到第一类永动机不可造出〔见第二册P40〕}
热力学第二定律
克氏表述: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它变化(热传导的方向性);
开氏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它变化(机械能与内能转化的方向性){涉及到第二类永动机不可造出〔见第二册P44〕}
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零度不可达到{宇宙温度下限:-273.15摄氏度(热力学零度)}
6.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总结+公式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徒步123旅行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以及公式大全第一章 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3、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 1千米=1000米=103米;1分米=0.1米=10-1米 1厘米=0.01米=10-2米;1毫米=0.001米=10-3米 1米=106微米;1微米=10-6米。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
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2)平移法:方法如图:(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