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好评评语
1.奇石评价标准
1、石形标准:石形是奇石的基本形象,主要看奇石形体的完整程度和造型的完美程度,如果外形完整无缺、造型又完美奇特,就是上品之奇石,价值为高。
如收藏奇石《弥勒大佛》形神兼备,巧色融彩,非常完美,当之无愧为上等品。2、石质标准:石质指奇石的质量,主要看这枚奇石的硬度、密度、润度,这三度越高奇石品质越优,如钻石、玛瑙、玉质硬度、密度、润度大于普通岩石,所以价值很高,钻石位居第一。
如收藏奇石《吉星高照》三度俱佳,光彩照人,具备石质上品标准。3、石色标准:奇石颜色十分丰富,几乎所有奇石都有单色、三色、套色、混合色、过渡色之分。
有的互相嵌套,有的互相融润,有的互相穿插,但色彩讲究纯度切忌杂质,因此,纯度高的赤、橙、黄、绿、青、蓝、紫、白、黑等九色为佳,如收藏奇石《龙马精神》颜色纯度特好,是一种罕见的纯蓝色绘画,给人一种淳朴清新的感觉,石色为中上品石色标准。4、石纹标准:奇石有纹理石、流纹石,即使是画面石,也有线条的勾画问题。
评价标准就是看线纹是否流畅、布局是否合理、疏密是否有致,是否构成名人字画。如收藏奇石《大千葫芦》构图为张大千的笔意葫芦,色彩纯净,轮廓规整,所以为中上等奇石。
5、石意标准:奇石的象征立意,是奇石的灵魂,也就是奇石的主题思想。如果立意深远、主题重大、命名高雅,自然价值就高。
如收藏三峡石《铜雀春深锁二乔》立意深远,主题重大,有国画美感,隐含着一个动人的三国故事,肯定价格高于同等三峡石的价格。6、石图标准:指奇石的图景,也就是石头的画面,奇石的画面千姿百态,或逼真、或丰富、或抽象、或美丽,若这些画面构图的物象能一点即破,一解即明者为上品,如收藏三峡石《扬帆远航西洋道》较深刻描述郑和下西洋的场景,海岸清晰,反差明显,石图标准为佳。
7、石彩标准:指一枚奇石所含色彩越多,反差越大,价值越高。如果同一石面色彩越多、各色彩之间反差越大越妙,此石价值越高,如收藏奇石《锦绣江山》画面色彩为套色,彩绘出一幅万里长城的雄伟图景,石彩标准为中上等。
8、石势标准:大气壮阔、神勇威风、凛然丰伟者佳。这种势并不是求石具大,主要看奇石构图的丰伟度,一块小石,若有奔马、鹰击、虎啸之势,同样是具有“势”的品质的奇石,如收藏奇石《一代伟人》表现出伟人的神态与气势,嵌套色,过渡色纯净清晰,红色象征红色政权的气势,石势标准为佳。
9、石技标准:奇石也有技巧,不管是造型石,还是画面石,都有巧的一面。同样是一枚文字石图案,如果笔意巧到以假乱真,岂不是更有价值么?如收藏品《虎居中堂》。
表现出书法大家的笔意风范,笔画粗细搭配和谐流畅,为上品石。奇石巧得越稀少、越怪异、越绝妙者越珍贵。
10、石缘标准:每一枚奇石都有一个故事,一段石缘,奇石与发现者的经历纠葛越复杂、故事越奇特,石品价值就越高,和氏璧只是一块玉,但有和氏献璧的故事,帝王争石的故事,其价值远远超出了一块玉的价值本身。综上所述,“十条标准”只是一个大略品石标准,在具体评价中,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注意综合“标准”,如果一块奇石能具备“十条标准”中的三条,就应是石中“优品”;占到标准的一半,就能成为“精品”;若占到八条,就可成为“绝品”;如果“十条标准”优点全部占全,那么,此石就是“神品”将是价值连城。
2.奇石评价标准
现代对一件奇石的评估,一般要从形态、质地、色彩、纹理、声韵、意境、题名、几座,共8个方面来进行评价,简称“形、质、色、纹、声、意、名、座”。
形,指石头的形态,要从影像、大小、轮廓等方面来评估。但“美”的形态并不是惟一的,有的是以奇形怪状、瘦峭玲珑的形体展示美感的;有的是以浑圆古朴、粗犷憨实的形体展示美感的;有的是以状物象形、惟妙惟肖而展示美感的。
质,指石之质地,能体现石的灵气,具有观赏价值。但石种不同,质地也会有所不同,不可强求一律,但一般以细腻、致密、坚硬、美丽、光润者为上。
色,指石之色泽。一般要求色泽典雅、艳而不俗即可,但有些奇石,如鸡血、蜡石、墨石、绿石等自然形摆件,对色泽要求就十分严格,色泽上的差异,在价值上的反映是巨大的。
有些奇石呈多种色泽交混,斑斑块块,形成优美图案,也成为奇石的价值所在。 纹,指石之纹理。
纹理是石头亿万年自然风化的结果,以天然状、褶皱深、有装饰意趣者为佳。有些石纹不仅千姿百态、变化万千,还与石形、石质、石色相结合,为人们赏石提供了无穷的乐趣,甚至有的因具有拟人、拟物、拟文字等装饰意象而成为绝品。
声,指有些奇石在敲击后会发出悦耳的声音,如灵璧石,早在先秦时代就被用来制作乐器。这些奇石的特性,会使其审美价值、收藏价值也相应增加。
意,指石的意境、气韵、意蕴,是奇石之形、质、色、纹、声的综合表现。我国的赏石文化以崇尚自然、追求意境为特色,故对奇石之形、质、色、纹、声有一定的要求。
名,指为奇石取一个好的名字。所谓好名,就是既能体现石之形、质、色、纹、声的特点,又与意境相吻合,还能激发人们进行艺术联想,扩大意境,体会到石之情趣。
座,指承放奇石的几座。几座是赏石的有机组成部分,座之大小、形状、色彩、质地应与石头相统一,起到烘托渲染主体的作用。
3.对《疯狂的石头》的评价
很多时候别人问我一个电影好不好看时我总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因为电影不象女人,能够简单的说好看不好看或者还行,电影讲到“好看”这个问题好像就是在说这个电影的市场;但是《疯狂的石头》不一样,他是绝对可以不假思索地用“好看”来形容的电影。
有人希望宁浩能够成为内地电影的彭浩翔,我到觉得宁浩在这个电影里表现得要比彭浩翔放松很多。“放松”并不是不讲章法——他的事件结构也非常巧妙——而是说他丢掉了中国知识分子那种惯有的悲天悯人的习气,把故事的节奏加快,从容不迫的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讲的很放松,很有技巧,并且更重要的,很亲近。
有人说宁浩是国内的dvd市场培养出来的年轻导演,这显然也是在说《疯狂的石头》与《两杆大烟枪》这些电影的关系。的确,撞车、调包、误打误撞,这些戏的确跟盖•里奇相似,但这决不是简单的“抄袭”。
只能说宁浩没有走弯路,这一类的电影,这些套路是最简单的也是最有效的讲故事的方式。法斯宾德也说他拍犯罪电影是因为犯罪电影比较容易讲故事,这很显然。
宁浩有自己讲故事的巧妙之处,来看电影的第一部分,他是怎么把这几组人物串在一起的。 第一场戏:一个假装艺术家的怂小子在缆车上调戏一个漂亮姑娘,漂亮姑娘踩了他一脚,他把可乐罐扔出缆车。
后来我们知道,这个怂小子就是后来挖出宝石的厂长老板的儿子,而这个漂亮姑娘正是土贼老大的情人。我们在此留意一下这个厂长儿子扔出的可乐罐儿。
第二场:拆厕所现场。交待一个矛盾:因为工厂欠钱还不了,房地产商想要这块地,而厂长想保住工厂。
这个矛盾是个背景,后来厂长挖出了石头,欲卖石头保住工厂。 第三场:搬家公司的三人因为违章停车而被警察找麻烦,因为证件不全,他们正准备给警察一榔头,可见他们干的不是正经的勾当。
正在此时,不远处发生了撞车事件。 第四场:撞车。
这个撞车的直接因素就是因为厂长儿子在第一场戏中扔出的可乐罐子,它砸中了八个月没发工资的包头的车,他们下车对着缆车破口大骂之际,车竟沿着斜坡撞响了正在一本正经的描写着“拆”字的地产商的车。 这次撞车也吸引了正在找那三个土贼(后来沦落为)的麻烦的警察的注意力。
这第一部分看上去多线,可是已经在形式上扭打在一起。不经意间起着重要作用的厂长儿子在后面的叙事中发挥了更加重要的作用。
正是他的调包和与土贼老大情人之间的关系让故事变得更加有趣起来。 希区柯克拍过一个叫《羊肉凶器》的小故事,我每次想起来都兴奋不已,故事讲一个女人得知狠心的丈夫即将离开自己,用一只冰冻的羊腿打死了他,警察来搜查凶器时,她却不慌不忙地把羊腿烤了,给警察端了上来。
希区柯克说,“你要让观众知道有颗炸弹在滴答作响,但是剧中人并不知道,这就是悬念。” 《疯狂的石头》里也有颗小炸弹在滴答作响,那就是被调包的石头。
不过这颗小炸弹并没有彻底爆炸,他还在主要人物包头、地产商、“007”身上滴答作响,直到影片黑屏字幕。结尾价值千万的宝石被包头当作廉价仿造品挂在朴素的女友脖子上,这个处理要比真相大白要好的多,我相信所有的观众到此处都会深呼吸着会心一笑。
除了事件结构,影片人物的刻画也非常出彩。芸芸众生,市井百态,虽然这不是现实主义的描绘,但这种黑色幽默的方式方到中国人身上却自然的很。
没有大明星反而让人觉得亲切真实,片中很多演员的表现都可圈可点。我就圈一下郭涛吧。
真是非常喜欢孟京辉麾下的这几个话剧演员:陈建斌、廖凡、郭涛。可能是因为《恋爱的犀牛》,看到郭涛出场就觉得很亲近。
看得出来宁浩把最有难度的表现复杂心理的戏都交给了他来演。不过这这一点上我存在一点异议:演员的表演风格在一部影片当中应该自成一体,就像绘画中讲色调,音乐中讲和谐,比如《发条橙》中演员的表演风格;但是在此片中所有的演员都是诙谐的无厘头的表演,包括土贼老大在发现情人被别人搞了之后的伤心落寞都是滑稽的夸张的,但是单独包头这一个人物是现实主义色彩比较重的,比如他在发现石头被掉包时的复杂心态,他在误以为搭档偷走了石头之后在洗手间狂暴的摔打甚至声嘶力竭的那场戏,我觉得可以在放松一点,这个点被抓的有点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