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献血稿件

1.无偿献血演讲稿
现在,你要是走进某社区,有时就会看见挂在墙上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红布条。可是,这句话最深的含义是什么呢?
当小区的一条必经之路上没有垃圾桶,纸屑杂物等就随便扔在路边,妨碍到我,我就去找来了一个垃圾桶,路人都把垃圾扔在里面,卫生好了许多,这就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当在路上捡到了钱包时,我会把东西交给警察,而别人捡了我的东西,也把它交给警察,这就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当轮到我打扫教室时,我卖力地打扫得干干净净,轮到别人打扫教室时,也把教室打扫得一尘不染,这就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些都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实际例子,还有很多很多,这是一种优秀的品质。
只有自己为别人尽到责任,为别人着想,才能换来别人对自己的回报,对自己的感谢,两种关系密不可分。人与人之间要互利互惠,和睦相处,社会才会变得更加美好。我们应该有这样的想法:关爱别人就是关爱自己。这是我对“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理解。“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应该是从心灵出发,求私求利的人不会有“人人为我”的结果!
课文中的德国人民种花是给别人看的,而又各自看别人的花,“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句话正如“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让人理解得更透彻了。即使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情,也能给别人带来方便,正如刘备说的一样“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不要吝啬任何一些举手之劳,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如果没有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那么勾心斗角和自私自利就会在世界会蔓延,世界就会乌烟瘴气,没有任何和平美丽可称了。所以,让我们把“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种美好的心灵传递下去,让世界充满我们的爱。
愿世界多一些“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少一些仇恨与嫉妒,让我们期待更美
2.关于校园里身边发生的事情的新闻稿100个字
去年11月底至12月中旬,我校开展义务献血活动,仅有300来名学生的我校,报名参加献血者达65人,其中43人体检合格,于12月15日在红会医院中心血站献血.在这次活动中涌现出许多动人的事迹,请看
一 别开生面的演讲会
献血动员活动刚开始时,941班仅有两人报名,于是班委利用班会课,由宣传委员徐如红作了以“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为主题的献血动员演讲.只听他慷慨激昂地说:“朋友,用你的健康,用你的热血去挽救宝贵的生命,挽救无数个家庭的幸福”;“只有大家都伸出了手,才能挽救一个又一个生命,使世界变成美好的人间”.讲演深深地打动了全班同学的心,报名人数由2人剧增到12人.
3.献血先进事迹发言稿
顺德姑娘郑慧仪,坚持在八年的时间里,共献全血12次,献成分血41次,总计献血量达41800毫升,相当于10个体重50公斤成年人全身血量的总和!八年来无论是节假日或上班时间,只要一接到血站的电话,她就第一时间赶到血站献血,风雨无阻。
如果没有崇高无私奉献的人道博爱公德精神,没有大仁大义大勇的品质,能做得出来吗? 爱的缘起——因为爱,她从小就想献血 任何超凡的行为背后往往存在并不超常的原由,郑慧仪的无私献血缘起于他自小便懂得了血与生命的关联,血与爱的关系。郑慧仪的童年是不幸的。
她从小寄人篱下,生活困苦。念初二时妈妈胃出血进了医院,把她吓坏了,为了救妈妈,她急得想付出自己的一腔鲜血,但是医生说她还不到输血年龄。
无可奈何,求亲告友借了1700元买了两袋血才让妈妈脱离了险境。两袋别人的鲜血换来了妈妈的生命!这件事情在郑慧仪幼小的心灵上烙下了深深的印记。
那个时候家里还买不起电视机,当她在同学家里第一次看到了香港的无偿献血广告,刘德华,成龙,许多明星都带头献血,呼吁献血,她感动了,她流泪了。 郑慧仪出来打工后不久,爸爸得了脑溢血,因为家里穷,没有钱救治,1998年去世。
郑慧仪亲眼看着父亲非常痛苦无助地离她而去。她在切身体悟中,明白了血的重量和爱的价值。
推己及人,她很希望能帮助别人——认识的和不认识的人,但凭自己的能力,她只能寻求一种不必花钱而能帮人解决危难的办法。 爱的印记——献血量等于十个健康成人的总血量 1998年10月的一天,她听到表哥说刚刚颁布的《献血法》规定,只要无偿献血600毫升以上,本人及其配偶和直系亲属可享受献血总量5倍的免费用血时,她的心动了:献血,不就是自己多年来苦苦寻求的不花钱就能帮助人的好方法吗?我为什么不去试一试? 第一次献血是需要勇气的,好多男子汉都怕晕血,郑慧仪也怕,平日她连打针都怕得不得了,但是为了实现多年的心愿,她勇敢地第一次献了鲜血。
后来她又去献过几次血,怕妈妈反对和担心,她一直没有告诉老人家。她想,妈妈的血管里流淌着别人的鲜血,我用自己的血奉献给别人,这也是用行动感恩。
真的说出来,妈妈也会理解的。 从1998年开始,除了血站的约血时间,她也自定了献血日,到那一天就主动到血站献血。
由于她的血质好,每次都能顺利通过。从2001年开始,在坚持了近4年无偿献血后,郑慧仪改为成分献血,按国家有关规定,成分血每个月可以献一次,这样的献血量相对就更大,频率更密,她的献血量节节攀升,不久就超越了佛山地区以前的献血冠军。
献血八年来,据顺德血站统计,郑慧仪献出的鲜血已等于十个健康成人的总血量。 她还曾去广州献全血两次,到中山献全血两次,没人动员她去,她去了,她似乎觉得这是一种神圣的职责。
这些献血量都是没有纳入顺德血站统计的,所以她的献血量应不止已知的这么多。甚至,她到香港澳门旅游时,看到献血车,她眼睛一亮,热血涌动,也主动上去献血,但因为手续、身份等问题没有献成。
但她的行动还是感动了在场的港澳同胞。 爱的呼唤——她成了无偿献血的爱心使者 她妈妈发现女儿献血以后也很担心,不赞成她去做这样的事,郑慧仪就一次次耐心地向她解释献血不会伤身而有益健康的科学道理,特别用母女之情来感动妈妈,她深情地对妈妈说,当年你重病时,不是别人的血救了你吗?妈妈,今天女儿献血,也是在帮助别人啊!你给了女儿身体,今天女儿也代表了你感谢向你献过血的人,代表了你对人民的爱!也是女儿对你的爱!母亲心动了,母亲想通了,母亲更爱女儿了,特别是看到女儿的身体越来越好,她还暗暗称奇。
她经常向身边的人宣传无偿献血的好处,在她的鼓励下,妹妹和表弟也都积极参加无偿献血,她的表弟叶发荣还获得了顺德区无偿献血奉献奖和全国无偿献血奉献银奖。她还经常参加顺德区献血办公室组织的各种宣传活动,一次又一次地向他人宣传无偿献血知识和亲身感受,鼓励他人参加无偿献血。
她也积极和各家媒体合作大力宣传推广无偿献血。在她的带动下,容桂献血的人越来越多,成为顺德献血最多的街区。
华兴社区无偿献血个人毕伟东同志的先进事迹 “既然献血无损身体健康,还可以救死扶伤,又何必吝啬自己的血液?”“既然身体允许能献400ml,又何必献200ml呢?”朴实的言语道出了一颗善良的心,正是这朴实无华的一颗爱心,使得毕伟东一次次的出入市献血中心。 毕伟东是市体育中心的一名篮排球教练。
现年58岁,中共党员。从1997年开始参加无偿献血活动,9年来累计献血达12000ml。
是宁波市献血中心的一名会员,只要献血中心急需血液,就随叫随到,平均每年至少献血三次以上。几年来,他连续获得了无偿献血之江杯奖、全国无偿献血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老毕关爱社会,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他常说:“能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帮助一些人,是我人生中最幸福、最快乐的事情“。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记得有一次,他刚到献血中心排队等号时,他亲眼目睹了一名患者徘徊在生死边缘,急需用血,而血库严重缺少与患者相符的血液。此时此刻,老毕的心无法平。
4.求篇校园稿
人生励志篇章失败人们对失败有最大的曲解,竟把它理解为不幸。
何谓失败?失败有两层真实的涵义:其一失败只是暂时的不成功,只是成功路上的必经挫折,每一次挫折都给我一个经验,让我找到了一个个成功的法则,奠定了成功的基石,于是成功指日可待;其二失败告诉我该放弃什么,放弃该放弃的,才有精力去得到应得的,这是人生的转折信号,失败让我及时调整了人生的航向,驶向人生最美的港湾,谱写人生新的篇章。 成功我渴望成功,我按自己的设想去追求成功,凡事都有它的自然规律,我深入其中,了解事情的发展规律,掌握其节奏,安排成功的进度,决不急功近利,我不会因为别人而改变计划,他们只是站在局外看事物,不理解和偏见是正常的。
我不在乎别人的非议和误解。我永远支持自己,鼓励自己,陪伴自己,享受其拼搏的乐趣,我知道如何走自己的人生之路,一步步的去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
我知道人生只是一曲奋斗史,在这奋斗史中我看懂了人生,超越了生命,超越了一切。得与失我终于学会了辩证地看待一切,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那就是得与失。
于是得到时我不再狂喜,失去的东西也许永远失去了。失去时我不再悲伤与绝望,因为我得到了某些意识不到的东西,尽管一时感觉不到,但它真实地存在着,在我需要时浮现在我的眼前,意外的收获让我的人生有了太多的惊喜,给我的生命带来新的起色和契机。
人生无常,在得与失之间我找到了平衡,我的人生从此宁静,诗意般的生活……同情人类是缈小的,人不可能主宰一切。作为社会的人,为了适应社会的游戏规则,每个人都有身不由已时,于是我对人类充满着深深的同情。
我同情自己,同情自己生命中的一切遭遇,默默地承受着生命中所有的重,抚慰着自己的心灵,让自己变得宁静。 我同情所有的他人,倾听他们灵魂深处最真实的声音,感知他们最深的痛,用爱抚平他们的心灵的创伤,祈祷新生命再一次的诞生。
我同情世人眼中的成功人士,他们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我同情弱者,先天资源的缺乏让他们承受着生命中所有的屈辱,唯一爱才能让他们站起来,坦然面对自己的人生。
5.参加献血活动的感想,700字左右,要自己写的,急用,谢谢
在参加义务献血宣传的知活动中,发现其实很多女孩是有很大的勇气来献血的,但是男孩就不一样,很多男孩都说自己贫血晕血等等,但是有些中年男人倒是非常乐意献血,主要是大家都知道献血能降低血脂,对身体有好处,也能加强自身的造血功能,一直都觉得这样的现象很奇怪,但是又能怎样呢?毕竟献血是个自愿的、义务的事情道嘛~~~还有一些人在填写登记表的时候不认真或者是乱写,这样都是对自己不负责,也是对受血者不负责,希望我们义工在献血时候能认真对待,能从我做起,在我们参加义务献血宣传的活动中,也要清楚的了解国家对义务献血的一些限制、规定,什么情况下不能献血,专什么人群不适合献血,什么情况即便献血者愿意也不能抽血……有时看到献血者非常想献血,但是血站的工作人员就是不抽取,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要对献血者负责对受血者负责,但是就是不知道怎么跟献血者解释,我找了相关的法律规定,和大家分享下,让我们自己也知道下,以后遇属到类似的情况时也知道该怎么跟献血者解释,这样对我们义工网也是一种对外形象的提升(自己夸下自己 O(∩_∩)O )希望我们能做的更好~~~。
6.校园新闻作文100
义务献血 奉献爱心 去年11月底至12月中旬,我校开展义务献血活动,仅有300来名学生的我校,报名参加献血者达65人,其中43人体检合格,于12月15日在红会医院中心血站献血。
在这次活动中涌现出许多动人的事迹,请看一 别开生面的演讲会 献血动员活动刚开始时,941班仅有两人报名,于是班委利用班会课,由宣传委员徐如红作了以“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为主题的献血动员演讲。只听他慷慨激昂地说:“朋友,用你的健康,用你的热血去挽救宝贵的生命,挽救无数个家庭的幸福”;“只有大家都伸出了手,才能挽救一个又一个生命,使世界变成美好的人间”。
.讲演深深地打动了全班同学的心,报名人数由2人剧增到12人。二 共产党员模范带头 徐宇伟是九三级学生,也是退伍军人、我校在校生中唯一的正式党员,他说:“我是党员,我愿走在最前面。”
这次他第一个报了名。 党章学习小组的同学也不甘落后,他们共有16人报名献血,占小组成员总数的50%强。
933班沈泽萍说:“我是党章学习小组的成员,学习党章为的是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献血正是这种素质的体现。”三 干部表现出色 学生干部也有出色的表现,共有20名学生干部报名,占报名总数的30%强。
941班团支部书记傅利娟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若碰到自己需要血的时候该怎么办?我是女生中较为强壮的一个,若不献血与理不公,况且,我又是团支书。” 学生会生活部部长施峰,献出了200毫升血后,感觉良好,还想再献200毫升,可是按规定这次每人只献200毫升,他遗憾地连说“可惜”,并表示下次献血他还要参加。
学生会主席盛夏,是个瘦小的女同学,由于血管太细,输不出血来,她一再努力,仍未结果,沮丧极了。她决心加强锻练,下回再来。
四 女生不甘落后 在报名的人中,女生占27%强。如果考虑到我校女生不到学生总数的四分之一,那么这个比例真可称得上“巾帼不让须眉”。
942班陈丽萍说:“毛泽东说:‘妇女能顶半边天’,义务献血,我们女生绝不拉后。” 941班郑海珍豪爽地说:“在以前,我任小学教师就献过400毫升血,而现在只献200毫升,无所谓无所谓。”
五 自费生的参与意识 在一些人眼里,自费读书不啻花钱买文凭,因此什么活动不活动,与他们关系不大。然而这些人错了,请看我校自费生同学在献血活动中的表现。
陈海霞,931班的自费生,一个身体结实、个头较小的女孩,刚满18周岁。她说:“我是自费生,但是献血与公费自费是没有关系的,这是一个社会公德问题。”
钟伟红,一个来自萧山的自费生,平时挺爱打扮,没想到关键时刻也敢“出血”。她第一次去报名,太早了,报名表还没到;第二次去报名,团支书不在,又没报成;到了体检那天,她不管名单上有没有她,混上汽车,终于如愿以偿。
这次报名献血的65名同学中,竟有22名是自费生,这真出乎大家的意料。六 我校的光荣传统 我校建校历史虽然不长,学校又小,学生不多,但每次献血活动都有许多同学踊跃报名,形成一种光荣传统。
据医务室王医生介绍,我校以前已搞过三次献血活动,第一次1988年,有50人报名,37人献血;第二次1990年,有30人报名,21人献血;第三次是1992年,有75人报名,53人献血;这次是第四次,有65人报名,43人献血。由于我校在历次献血活动中的出色表现,省电台曾播放稿件表扬过我们,现在我校已被列为江干区两个义务献血先进单位之一。
7.抗震救灾演讲稿作文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您还记得吗?2008年5月12日下午14点28分。
您还记得吗?中国——四川——汶川县。那一刻,汶川大地震爆发!其能量相当于400颗广岛原子弹!顷刻之间,汶川震动,四川震动,重庆震动,湖北震动,上海震动,北京震动,中国震动,世界震动!顷刻之间,山崩地裂,公路阻断,桥梁坍塌,房屋倾颓,通讯中断,尸横遍野,哭声震天,大地悲泣!顷刻之间,美丽的山河变得满目疮痍!顷刻之间,温馨的家园被夷为平地!顷刻之间,嗷嗷待哺的婴儿失去了母亲,初婚的新娘失去了丈夫,苍颜的老人失去了儿女……顷刻之间,药品告急,血浆告急,食品告急,饮水告急,棉被告急,衣物告急,医务人员告急,抗灾物资告急!汶川震颤了,四川震颤了,大地震颤了!在这生死时刻,温总理来了。
垮塌的废墟上,留下了总理匆匆的脚步;被掩埋在断壁残垣中的伤者,听到了总理关切的话语。在这生死时刻,抢险部队来了。
直升飞机被暴风雨打回来了,空降兵又去了!步兵师被切断去路,便在暴风雨中徒步前行!地面交通受阻(公文有约提供),空军运输机、民航客机将数千吨抗灾物资空投到灾区。在这生死时刻,东北的医疗队来了,北京的医疗队来了,海军的医疗队来了,武警的医疗队来了。
救援队从四面八方来了!在这生死时刻,各省市捐款雪花般飞来。上海1200万,山西1000万,辽宁1000万,江苏1000万,浙江1000万……在这生死时刻,许多企业纷纷解囊。
富士康6000万,中国银行2300万,建设银行2000万,益万海嘉里2000,中国人寿1600万……在这生死时刻,成都市,献血的群众排成了长龙;清华校园,献血的数千名师生排成了长龙;大洋彼岸,捐款的华人华侨排成了长龙……你的心灵震颤了,我的心灵震颤了,炎黄子孙的心灵震颤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国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场罕见的大地震,降临到四川汶川。
仅仅在一段有限的时光,房屋便被摔倒,摔倒,摔倒。多少人在这场灾难中失去了生命,失去了亲人,失去了一个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所有,所有同胞的眼睛都在关注着灾区,用行动奉献着自己的一份爱心。
连同一些国外的友人,都伸出了援助的手。一队队军人,一架架飞机,一支又一支急救医疗队奔赴灾区。
在被灾难的阴霾笼罩的土地上,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回荡着一组组爱的交响诗!用我们,用我们的爱心和行动,谱写我们众志成城的一个个日子。阳光会灿烂,月亮会微笑,孩子的眼睛会被水灵灵的希望擦亮。
我们手牵手,手牵手用一种不屈的精神一起去迎接美好的明天!我们手牵手,手牵手用一种伟岸的气魄一起去迎接美好的明天。
8.初二开学
第一篇义务献血 奉献爱心 去年11月底至12月中旬,我校开展义务献血活动,仅有300来名学生的我校,报名参加献血者达65人,其中43人体检合格,于12月15日在红会医院中心血站献血。
在这次活动中涌现出许多动人的事迹,请看一 别开生面的演讲会 献血动员活动刚开始时,941班仅有两人报名,于是班委利用班会课,由宣传委员徐如红作了以“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为主题的献血动员演讲。只听他慷慨激昂地说:“朋友,用你的健康,用你的热血去挽救宝贵的生命,挽救无数个家庭的幸福”;“只有大家都伸出了手,才能挽救一个又一个生命,使世界变成美好的人间”。
.讲演深深地打动了全班同学的心,报名人数由2人剧增到12人。二 共产党员模范带头 徐宇伟是九三级学生,也是退伍军人、我校在校生中唯一的正式党员,他说:“我是党员,我愿走在最前面。”
这次他第一个报了名。 党章学习小组的同学也不甘落后,他们共有16人报名献血,占小组成员总数的50%强。
933班沈泽萍说:“我是党章学习小组的成员,学习党章为的是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献血正是这种素质的体现。”三 干部表现出色 学生干部也有出色的表现,共有20名学生干部报名,占报名总数的30%强。
941班团支部书记傅利娟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若碰到自己需要血的时候该怎么办?我是女生中较为强壮的一个,若不献血与理不公,况且,我又是团支书。” 学生会生活部部长施峰,献出了200毫升血后,感觉良好,还想再献200毫升,可是按规定这次每人只献200毫升,他遗憾地连说“可惜”,并表示下次献血他还要参加。
学生会主席盛夏,是个瘦小的女同学,由于血管太细,输不出血来,她一再努力,仍未结果,沮丧极了。她决心加强锻练,下回再来。
四 女生不甘落后 在报名的人中,女生占27%强。如果考虑到我校女生不到学生总数的四分之一,那么这个比例真可称得上“巾帼不让须眉”。
942班陈丽萍说:“毛泽东说:‘妇女能顶半边天’,义务献血,我们女生绝不拉后。” 941班郑海珍豪爽地说:“在以前,我任小学教师就献过400毫升血,而现在只献200毫升,无所谓无所谓。”
五 自费生的参与意识 在一些人眼里,自费读书不啻花钱买文凭,因此什么活动不活动,与他们关系不大。然而这些人错了,请看我校自费生同学在献血活动中的表现。
陈海霞,931班的自费生,一个身体结实、个头较小的女孩,刚满18周岁。她说:“我是自费生,但是献血与公费自费是没有关系的,这是一个社会公德问题。”
钟伟红,一个来自萧山的自费生,平时挺爱打扮,没想到关键时刻也敢“出血”。她第一次去报名,太早了,报名表还没到;第二次去报名,团支书不在,又没报成;到了体检那天,她不管名单上有没有她,混上汽车,终于如愿以偿。
这次报名献血的65名同学中,竟有22名是自费生,这真出乎大家的意料。六 我校的光荣传统 我校建校历史虽然不长,学校又小,学生不多,但每次献血活动都有许多同学踊跃报名,形成一种光荣传统。
据医务室王医生介绍,我校以前已搞过三次献血活动,第一次1988年,有50人报名,37人献血;第二次1990年,有30人报名,21人献血;第三次是1992年,有75人报名,53人献血;这次是第四次,有65人报名,43人献血。由于我校在历次献血活动中的出色表现,省电台曾播放稿件表扬过我们,现在我校已被列为江干区两个义务献血先进单位之一。
第二篇求实发展,乘风破浪——XX中学开学典礼新闻报道 200X年X月X日,XX中学彩旗迎风招展,8点30分,全体师生精神抖擞的整齐汇聚于学校操场。随着鼓号队热情洋溢的乐曲演奏,XX中学200X年第X学期开学典礼拉开了帷幕。
首先,XXX校长代表学校党政为新学期典礼致辞,她在讲话中高度赞扬了XX中学全体师生上一学期中表现出的甘于奉献、勇于拼搏的精神,并强调XX中学新的一年要夯实基础、求实发展。接着她用精妙的譬喻诠释了文化立校与科研兴校内涵意义。
她说中国文化尤如参天大树,民族传统文化则是它的根。“溯”与“寻”的过程则是科研实践的过程,她希望全体XX教师继续发扬敬业、奉献精神,积极参与、认真投入,明确理解“科研兴校,文化立校”的学校办学思路,寻求教学新突破口,为学生、为自己、为学校的稳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之后年级组长代表与学生代表讲话充满了对学期的憧憬。 整个典礼过程热烈、庄重,掌声不断,最后典礼在全体师生排山倒海般的校训“我行,我能行;你行,我更行”的宣誓声中结束。
从退场时XX中学全体师生那闪亮的眼光里,我们看到了他们新学期昂扬斗志的火焰,看到了一幅“乘风破浪济沧海”的思源未来图景 .第三篇校园新闻我们班有一个幽默大师,他长着一个小脑袋,黑黑的头发,生的浓眉大眼,一副瘦小的身材,整天乐呵呵的,人人都叫他“开心果”.虽然他的成绩很不理想,但他也有他的长处,比如:喜欢打篮球、玩电脑等…….其实他的脑袋瓜很聪明的,只不过用的不适当.他总把老师的话当成耳边风似的,上课非常喜欢讲笑话和搞笑,.有一次,他在上课的时候,英语老师在A的时候,他顺便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