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发信息稿件情况

1.宣传信息工作情况报告
聚焦教育发展 建设信息载体 提升服务效能——XX区教育局教育信息报送工作小结2009年,在市教委办公室等关心和指导下,XX区教育局在教育信息报送工作上求规范、重整合、谋突破,始终秉承两个坚持:一是坚持紧紧围绕区教育事业发展的全局工作、中心工作,加强教育信息收集、编写和上传,加强部门统筹,努力为XX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服务;二是坚持紧紧围绕区教育事业发展重点工作、难点工作,为局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为XX教育均衡优质可持续发展服务。
一、增强宣传意识,加强机制建设,服务教育全局根据教育党工委和教育局年度工作重点,本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贴近实际”的工作要求,我局进一步加大XX教育信息报送的力度,大力报送教育行政部门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部署和工作安排,及时反映基层单位在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努力办好XX人民满意教育的具体举措和典型经验,广泛宣传全区广大干部教师扎实工作、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和先进事迹,充分呼应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对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意见和关注,积极为教育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为了进一步加强教育信息制度建设,我局以把握方向、落实环节、统筹全局、协调整合为要求,制定下发了《教育局关于教育信息工作管理规定》、《教育局关于机关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保密工作管理规定》等文件,明确要求各基层学校及时反映工作的重点、热点、焦点、难点和疑点,相应形成基层单位“经验成果经常报送、突发事件立即报送、后续情况及时报送”等信息报送制度,为加强教育信息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制度保证。
在教育信息报送工作上,教育局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由教育局局长任组长,局办公室牵头,各科室成员组成的教育信息工作领导小组,以教育信息报送绩效考核为重心,以提高信息员队伍综合素质为重点,不断加强信息员队伍建设,不断推进教育信息工作服务教育发展、服务学校发展。二、聚焦重点亮点,建设信息载体,构架教育信息网教育局办公室在教育信息报送工作上,坚持树立“围绕全局,突出中心,加强调研,服务教育”的工作目标和定位,在教育信息报送的数量、质量上下功夫,增强统筹意识、研究意识、服务意识,确保教育信息报送工作落到实处。
主要做法有:1.坚持在教育信息收集、编写和上传等过程上聚焦规范、聚焦亮点,努力做好《XX教育网》、《XX教育党建网》、《XX教育简报》等信息编辑工作。积极与区委办、区府办、市教委办等部门加强沟通,针对信息热点组稿、选稿,及时报送;坚持以“常规信息抓规范,重点信息求突破,特色信息创品牌”为要求,健全完善区教育系统信息报送工作流程规范,努力做到客观、准确、及时,保持信息渠道畅通。
2.积极建设完善教育局、学校两级信息工作网络,构架起“两网一报”(XX教育网、XX教育党建网、XX教育信息报)教育信息报送平台。(1)建设教育局信息工作网络,由局办负责网络的沟通、联系和运转,由局办公室、宣传科、教育学院等部门分别负责两网一报建设,采集、审核、整理、报送信息;(2)搭建、组织、联系基层学校的工作网络,各基层学校由校长主负责,指定专人担任信息员,负责信息的传递和接收,局办、宣传科等部门协同指导各基层学校信息工作。
3.充分利用“两网一报”(XX教育网、XX教育党建网、XX教育信息报)资源,编发教育简讯,及时上报市教委、区委办、区府办等部门。截至09年10月10日,局办公室共上传《XX教育网》要闻报道159条,基层时讯734条,视频新闻18条,编发《XX教育简报》23期;上报市教委、区委办、区府办等部门信息并被采用120余条,简报3期。
特别是09年1月至10月,局办公室报送教育信息被《上海教育》网站录用47条,总分310分;被市教委办《每周教育信息》录用10条,《上海教育简报》刊发《XX区托幼一体化改革取得突破》1篇,得分38分。三、开展队伍培训,形成工作合力,提升服务效能为了确保信息上报在数量、质量上双优,实现信息报送的“三个贴近”(常规信息贴近中心;突发信息贴近一线;专题信息贴近重点和难点)。
教育局办公室注重基层通讯员队伍建设,以工作促标准、以考核促成长,不断提速基层教育教学工作经验与成果互相交流,加强信息报送的时效性,使信息报送工作达到及时、准确、高效等要求。局办公室、教育学院及各基层单位不断加强信息培训工作,经常化、定期对各基层信息员开展集中培训和不定期地到基层学校进行信息工作的指导,提高信息工作的质量。
具体做法:一是把握方向原则。教育信息报送要紧紧围绕全区教育中心工作,围绕教育改革和发展大局,服务大局,发展大局。
二是切实履行职责。基层信息员要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客观为根本,大力弘扬正气,及时向教育局相关科室提供有价值的教育报道线索。
三是加强培训指导。通过总结交流、办班培训等形式提升信息员的综合素质。
每学年,教育局定期召开区教育系统教育信息工作总结表彰会,及时总结,提出要求。回顾一年来我局教育信息报送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突破,但与上级部门的要求还存。
2.浅谈如何编写好“政务信息”稿
政务信息是政府工作运转情况的反映,是政府领导进行决策和管理所必须掌握而尚未掌握的信息。
信息编写的质量和效能高与低、好与劣,信息量的多少是否及时、准确、系统、真实,对领导能否全面了解情况,实施正确指导工作,发挥办公室“参谋”、“耳目”作用等诸因素中,都存有直接影响。如何编发、采写好高质量的“政务信息”稿,适应新形势下政务工作的要求,笔者结合多年工作实际,谈一下粗浅的认识。
一、写信息要知信息稿的特点政务信息稿是指按政务信息流程专门收集加工整理、编写而成的用以反映政府行政管理活动的特定文稿,它与政府机关的公文在格式内容、结构、体裁、篇幅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和不同之处。(一)从格式上。
如一份公文在一般情况下,以反映一个方面的内容,而一期政务信息则可以反映一个方面或逐多方面的情况,可由一条或多条信息组成;主要公文通常一般带有附件或转发件,而政务信息且不带附件,可把附件内容溶进信息稿中;主要公文一般都标明主送机关和抄送机关,而政务信息则标明送、发的对象即可。(二)从结构上。
政务信息与其它公文一样必须有一个切合文意的标题,但正文的结构差异甚大。公文一般都有开头(或导语)、主体、结语三部分组成。
而政务信息稿则比较自由,它可以没有开头或结尾,简短的信息稿甚至可以不分层次、不分段落。从篇幅上看,公文虽然也力求简短,但由于内容要求,相对来说篇幅服从公文。
而信息稿不论内容多么复杂都要求精短、文简意明,有的甚至一两句话也可,三两句也行。(三)从内容上。
公文的内容有一定的限制,主要是政府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之间公务活动的内容,如上级向下级传达有关方针政策,下级向上级请示问题或上下级与同级之间商洽工作等。而政务信息则更为广泛,如政府工作和人民群众的生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上级和基层单位,本级和外地之间的情况几乎无所不及。
一条信息稿所反映的某一内容不一定追求完整性,但它可以作为独立的一条信息予以反映,并通过连续反馈达到其完整。信息稿的特点与信息编写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告诉我们这样几点,一是要确定好信息稿的主题;二是要精心安排信息的结构;三是细琢鲜明的标题;四是要组织编写好信息的主体;五是要使用精确的语言。
二、写信息稿要知信息的要求政务信息的基本要求,可以概括六个字:新、实、准、快、精、深。新,是指在时间上是最近的,在内容上是新鲜的或独特的,如刚刚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倾向、新动态,还在萌芽状态的新事物新经验、新见解等。
着力提炼出带有新观点、新角度、新精神,具有参考价值的信息。实,是指信息内容要真实。
“实”有两层意思:一是反映的事情必须实事,确有其人其事;二是事件发生的程度,在语言表达上必须实事求是,不能有任何虚构的事实和夸大或缩小的情况发生,真正做到有喜报喜、有忧报忧“喜”与“忧”并存,“成绩”与“短点”同在。准,是指准确无误地收集、整理信息。
一是收集反馈信息力求准确无误,不道听途说、不扑风捉影。二是反映事情坚持综合分析,力求揭示本质;三是提供信息对路,恰到好处,及时为领导提供掌握适时适量的信息。
快,是指生成信息快、传递信息快,不拖延、不积压、讲时效,信息就像山里的药材,适时是宝,过时是草。如:一条有价值的信息因没能及时编发而延误,变成“昨日黄花”。
精,是指文字简炼、篇幅短小精悍,一是内容要精,一则信息要集中反映一个主题、一项内容;二是文字要精,力求达到“由简而繁繁而简、简中俱是精华点”;三是信息数量要精,以利领导从琐碎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深,是指反馈的信息在内容层次上要有一定深度。
一是要根据决策需求和重点工作,深入调查研究,拿出有分析、有观点、有建议的信息;二是从大量信息资料中来分析、挖掘,揭示信息的内涵,以实现信息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升华和增值。三、写信息要知信息编写的要领政务信息要求主题突出、中心明确、层次清楚、文字精炼,尽可能做到简明扼要、深入浅出。
(二)巧妙设计结构。设计信息结构就是政务信息素材的组合。
结构合理,信息就会中心突出,条理清晰。一是以时间先后为顺序,这种结构多用于反映事件的信息。
二是以逻辑为顺序。如发生一起严重械斗事件的信息:编写顺序是这样安排的:某月某日,某地发生一起严重械斗事件,多少人伤亡,损失多大;引起械斗的原因;械斗的经过;处理结果。
在这则信息中,时间顺序与逻辑顺序是交叉运用的(三)精心制作标题。政务信息的标题是吸引决策者关注的关键所在,也是整个信息的中心。
它要求简洁明快,一语破的。信息标题一般不用引题,多用单句实题,使人一目了然目前在实际编写中,许多人把标题放在正文前面作为首句,以增强信息的精炼性。
(四)写好信息主体部分。政务信息的主体部分,是信息所反映事物的叙述和说明,是所表明观点的依据。
写好信息的主体部分,首先要做到条理清晰,层次清楚,材料运用精当其次是做到文字简炼、准确,即不拖沓,也不会含混。(五)核实。
信息写好以后,不。
3.消息稿怎么写
消息写作指导消息的分类� 消息即狭义的新闻,它是对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并引起公众兴趣的事实的简短报道.因此 ,真实性、时效性及文字少、篇幅小成为消息的基本特征. (一)动态消息 也称动态新闻,这种消息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国际的重大事件,报道社会 主义建设中的新人新事、新气象、新成就、新经验.动态消息中有不少是简讯(短讯、简明 新闻),内容更加单一,文字更加精简,常常一事一讯,几行文字. (二)综合消息 也称综合新闻,指的是综合反映带有全局性情况、动向、成就和问题的消息 报道. (三)典型消息 也称典型新闻,这是对某一部门或某一单位的典型经验或成功做法的集中报 道,用以带动全局,指导一般.� (四)述评消息 也称新闻述评,它除具有动态消息的一般特征外,还往往在叙述新闻事实的同时,由作者直接发出一些必要的议论,简明地表示作者的观点.记者述评、时事述评就是其中的两种. 以上四类消息,以动态消息较易写作,可以经常练习写一些,从实践中提高新闻写作能力.消息写作的原则和要求1、在你没有理解事件本身之前,不要动笔去写.2、在你不知道你要说些什么之前不要动笔去写.3、要表现,不要陈述.4、把精彩的引语放在消息的前头.5、把精彩的实例或轶事放在消息的前头.6、运用具体名词和富于动作色彩的动词.7、尽量少用形容词,不要在动词上再加用副词.8、尽量避免自己去作判断和推理,让事实说话.9、在消息中不要提那些你回答不了的问题.10、写作要朴实、简洁、诚实、迅速.总之,新闻写作要做到四个字:真、新、快、活.消息的结构和写作方法 写作消息要设想并回答读者问的问题,这些问题就构成了新闻五要素,即: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有的新闻学上补充了一个要素:HOW(如 何).在五个W和一个H中,最主要的是What(何事)、Who(何人).写作时要认真写好这几个方面的内容. 当我们弄清了“我要说些什么”,接下来就是“怎么说这些内容”,显然这涉及到了如何安排消息的结构.只要我们用心分析一下报刊发表的消息,就会发现,消息的结构比较固定、简单,大多数消息的结构都是“倒金字塔”式的,即:最重要的材料放在开头,次要材料放在后面.消息的结构具体表现为:标题、导语、主体、结尾,并在文中穿插背景材料.(一)标题 标题是消息的眼睛,拟写得好,可以吸引读者;拟写得差,一篇好消息也会被埋没.可见标 题有着向读者推荐的作用.如:《两位市长直接关怀 大港“油郎”喜结良缘》(新华社1990 年1月6日电讯稿)、《地球三分钟 净增五百人》(新华社1996年7月13日电讯稿)、《杭城新事见新风 拎书拜年书压岁》(1991年2月19日《解放日报》). 消息的标题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 消息标题有主题(正题)、引题(眉题)、副题(次题)三种. 主题: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 引题:揭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待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 副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二)导语 导语是指一篇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它是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提示消息的主题思想. 导语的要求,一是要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要做到第一条,必须具备 训练有素的分析能力;要做到第二条,则要有写作技巧. 导语写作中的思维过程,通常是以作者的自问自答开始的: ①什么事情是已经发生的事件中最重要的? ②什么人参加进去了?——谁干的或谁讲的? ③是用直接性导语,还是用延缓性导语? ④有没有什么吸引人的词汇或生动形象的短语要写进导语中? ⑤主题是什么?什么样的动词能最有效地吸引读者? 以上五个问题中,第三个问题涉及到导语的类型.那末,导语有哪些类型呢? 一类是直接性导语:直接写出事实的核心的导语.多是陈述性的像速记一样地反映事实. 另一类是延缓性导语:多用于“软”消息.即所报道的不是正在发展中的、变化中的或突发 性的事件.它通常用来设置一种现场或创造某种气氛.多是解释性、说明性的. 导语的形式主要有: 1、叙述式.用摘录或综合的方法,把消息中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简明扼要地写出来. 2、描写式.对消息的主要事实或某一有意义的侧面作简洁朴素而又有特色的描写,以酿成 气氛. 3、提问式.先揭露矛盾,鲜明地、尖锐地提出问题,再作简要的回答,引起读者的关注和 思考. 4、结论式.把结论写在开头,提示报道某一事物的意义或目的或总结. 5、号召式.提出号召,给读者指出方向和奋斗目标. 另外还有摘要式、评论式、综合式、解释式等等.(三)主体 这是消息的主干部分.它紧接导语之后,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 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所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息的主题思想.应按“时间顺序”或“ 逻辑顺序”写作,但仍然要先写主要的,再写次要的.(四)背景 1、什么是背景?新闻背景,指事件的历史背景、周围环境及与其它方面的联系等.写新闻 有时要交代背景,目的在于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起到衬托、深化主题的。